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

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1.0018

关于宪法权威的认识一般都认为包括三个层面上的权威:法律上的权威、道义上的权威和政治上的权威[1]。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宪法权威是其他法律法规制定的根据,也是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不得凌驾于宪法之上。从传统的法理观念看来,宪法权威的形成是基于宪法自身的至上性和强制性的法律属性,法律规则的规范性基础来源于其强制性,然而宪法权威的形成不必然是基于法律的强制性或宪法自身赋予的至上性,公民内心对于宪法的认知和认同状态对于宪法权威的形成应当同样重要,并且是宪法权威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法律规范秩序的基础――默示的认同

在传统的法治理念和规范视野内,在法律规则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中,人们对于法律规范有着明确的认识,并确定应当遵守法律,法律规范作为构建社会秩序的根本依据和人们的行为准则,其正当性来源于法律的规范强制性,而由法律规则所构建的规范秩序则是立足于法律规范本身所具有的威慑力和强制心理效果,在分析法学的视野中法律的权威来自于制裁或者强权,法律的本质是靠强制制裁执行的主权者的命令[2]。法律的强制性是其成为社会基本规范的原因,社会秩序的建立必须以法律规范为基础,社会的其他事务和制度的建构应当以法律规范为参考并在法律的轨道内有序运行,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是被确认为最为优化的社会治理方案,支撑法治社会秩序存在和发展的是法律的形式和规范,并以国家对法律的保障和法律规则的强制性为基础。

法律规范的存在使得社会秩序的形成更具稳定性,在现代政治国家中,由美国所确立的宪政政体成为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的模式,宪法自此被认为是构建现代社会秩序最基本的法律,美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使得宪政秩序成为理想的社会秩序蓝图。然而在宪政秩序的图式中必然有着对基本法律即宪法的形式强化,形式上的宪法规范影响着社会秩序的形成,法治意义上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就是法律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规范因其得到国家的认可并以强制力保障其内容得以实现,而具备了成为维护和建立社会秩序的根本因素。在现代国家,由法律规范形成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宪法,因而社会秩序是建立在人们对于宪法的认知基础上的,基本法律规范秩序的基础则是来源于人们对宪法的认可。麦考密克在其Institutions of Law一书中所例举的“排队”例子说明了规范性秩序的产生基础,法律规范秩序的基础在于一种非正式的规范性实践,而这种非规范性实践进一步构成了正式的法律秩序的基础,麦考密克认为人们之所以自觉地排队,正是因为这些行动者具有了共同的信念,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做,并“相信”别人知道应该怎么做,于是一种依赖于共同信念的规范秩序得以形成[3]。

在麦考密克的制度法学理论看来,社会秩序的基础和规范性来源是基于社会成员之间不成文的?T例,一种对规范相互期待的信念,以此共同信念的实践就形成了一种默示的规范。与传统的社会秩序形成理念不同的是,制度法学理论认为法律规范秩序的基础不在于主权者的命令或法律规范的强制性,而是来自于社会成员对于规范相互期待的认同意识,支撑社会秩序得以存在的是一种默示的规范和对此的默示的认同[4]32,宪法作为法律规范的核心,其所欲形成的宪政秩序的基础应当是公民对于宪法规范的一种默示的认同。

二、立足于默示认同基础上的宪法权威

一般认为宪法权威是指一国宪法在法律上和实践中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5],还有人认为宪法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其内容包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等方面[6]。从此种观念看来,宪法权威应当通过其在实践中的切实运行予以体现,同时在具体的宪法实施中体现其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地位,从而彰显其权威性。然而宪法权威之所以能获得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是公民对于宪法规范的默示的认同,这种默示的共同观念构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得以成立的基础,此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有些许类似,但不同于社会契约的理论假设前提的自然状态的描述和公民让渡权利组成政府实现个体的联合[7]。立足于默示认同基础上的宪法权威是一种观念即公民共同接受“政府有权进行管理,公民应该服从政府和政府制定的法律”的共同观念,公民与政府共同的认同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默示的惯例,建立在默示认同基础上的惯例取得了对宪法和政府管理的承认,由此宪法才获得了其构建社会秩序、在社会的实践运行中取得最高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法律规范所形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公民的默认认同意识,基于此,宪法作为法律规范体系的核心,其所确立的宪政秩序必然也是以公民对于宪法规范所具有的默示认同的心理,建立在默示的认同之上的惯例对宪法予以承认,宪法乃至整个法律体系都依赖于此种简单的认同观念:足够多的公民相信其他公民也会像自己一样认同宪法的观念。从这个方面来看,宪法权威应当是以公民对于宪法自觉形成的依附感,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根本准则,由此也成为整个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的基础。

默示的认同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信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国家以强制力作为后盾而推行的法律规范,基于默示的认同而渐进式养成的惯例或规则在压迫式的服从方面的阻力是较小的,公民个体对于规则或是事物的认知与赞同的情况下,可以预见的是公民个体会自觉在规则的指引下进行行为,并不会逾越规则的限度,个体的自由意志是行为的前提,默示的认同将个体的自由意志统一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进而使得一个区域内的共同体有了较为合理的依靠和支撑。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律规则,基于社会契约而形成的权力与义务规则对于一定区域内共同体的公民都是普遍适用的,而宪法的有效性适用则依赖于共同体内的公民对于该规范的认同,其权威性的基础应当是共同体内公民对其内化于心的默示的认同。

三、宪法权威得以形成的因素

制度法学理论认为,法律规范性的来源或是法律秩序得以确立的基础是不同于凯尔森的实证分析法学抽象假设――“规范性基础”,也不同于哈特的承认规则理论,而是一种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默示的认同,基于相互期待和如何行为的“规范”,默示的规范成为了法律秩序的最终来源[4]4749。宪法同样如此,立足于默示的认同的宪法权威是在公民对于其他公民默认同样会和自己一样行为的前提之下形成的,宪法权威的形成也意味着宪法所欲构建的法治社会的秩序的确立,然而以默示的认同为基础的宪法权威是不同于主流法学理论所设想的那样,而是通过把庞杂的法律规则内化来理解他人的行为,并在此之上构建法治秩序。因此宪法权威的形成必然是另外一种路径,宪法权威的形成应当是其内生因素的使然,包括时间上的累积和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性“遗忘”。

(一)时间的累积――内生因素

以规范为核心的法律理论看来,法治的形成和实现必须依靠民众对法律规范的了解和认知,并应当将法律作为一个整体而被信仰,国家的法律的核心地位是个体经过“理性的反思”而建立的,建立于法律之上的秩序因而具有个体理性建构的色彩[8]。宪法权威同样应当是以公民对宪法规范的认知和了解为前提,通过个体理性认知到规范秩序乃至法治秩序的形成,宪法权威在此过程中也自然得以形成。与此理性化的秩序假设不同的制度法学理论认为,秩序的形成包括宪法权威的形成以非理性为基础,但是同样要经过一个转化的过程,公民对于规范的认可并进而转化为个人行动,遵守宪法规范所确立的秩序,但是这一认识是非理性的,是公民自觉的过程。

无论是主流法学理论还是制度法学理论,其都认为法治秩序的形成包括宪法权威的形成且都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无论是主流法律理论认为的从对规范的认知到做出相应的行为的过程,还是制度法学理论认为的从规范到默示认同的惯例的转变,法治秩序的形成都依赖于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法律和秩序的形成马克思也指出:“只要作为现状基础的关系的不断再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了有规则和有秩序的形式,这种情况就会发生。”[9]所以法律的形成或是秩序的构建无疑都是一个长时间的社会交往的产物,时间是法律的内生变量之一,同时也是宪法权威的内生因素。

因此宪法权威的形成必然需要时间的积累,时间的内生因素决定着宪法权威和宪法所欲确立的法治秩序的稳定性,法律在社会中被使用的时间越长,其被知晓的可能性就越大,个体的认知也就成为可能,无论是从社会风俗到法律规范或是直接的习惯,法律规范所具有的权威性都会获得社会成员的认可。

(二)社会性的实践――外生因素

制度法学理论认为规则并不是始终以规则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被公民个体所意识到,规则会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被不断使用,在此过程中有些会逐渐转化为个体的习惯,而规则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与社会性的实践相结合,与宪法权威形成的实践内生因素不同的是,这一社会性的实践是宪法权威形成的外生因素,其通过将规则外化为个体的习惯并形成稳定的内心认同感。

法律必须处于社会生活之中才会展现其规范性的一面,并使其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因素更为明显,相对于时间的内生变量,社会性的实践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通过社会生活将宪法规则在社会中的生命力彰显,以实现法律规则本身存在的目的,法律规则融入公民生活之中,融入公民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会使得社会个体对法律规则或法律制度更容易承认和接受,而离开了日常生活中公民的行为实践和态度的支撑,宪法权威将会是被架空和边缘化的概念而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4]7275。因此,作为宪法权威形成的外生因素,社会性的实践会使规则更加成为自然,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的习惯,将宪法规则乃至法律规则嵌入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习惯之中形成对于宪法的认同,宪法权威也就自然得以形成。

四、超越规则之治――从规则到习惯

(一)规则之上的习惯

从法的起源观念看来,法律最初的状态为习惯,其次则是社会风俗和惯例,主权者下达的一般性命令即俗称为法律[10],从成文法到不成文法,以习惯为基础的规则演变为法律,通过法律规则实现规则之治成为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法律规则源自习惯,在法律取得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之后,遵守法律则是社会成员的基本义务,法律规则的权威性也因社会成员的认同而愈加巩固。

法律规则从习惯中衍生而来,此种习惯是社会成员个体或大多数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并被固定化而成为特定群体共同认可的行为模式,这时的习惯是规则之前的习惯,而在规则之后的习惯则是在规则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是公民对于规则熟悉的基础上,在面对现实实践时无意识或下意识而作出反应的行为,这是公民对规则经过内化之后形成的一种默示的认同习惯。所以在制度法?W理论看来,社会秩序乃至法治秩序的基础是非理性的,就是对规则内化之后的习惯,公民遵守法律不仅仅是因为了解法律规则,而是因为公民已经将法律规则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出于个人的习惯性思维和意识而做出相应的行为。法律规则只是公民学会守法的工具,一旦公民学会了如何正常行为,就不会去思考是法律规则让他们如此行为,当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形时,他们就会进行无意识的处理,而不会再去考虑法律规则是如何规定的,规则在此时甚至被“遗忘”,最终依靠习惯形成了社会秩序,此时的习惯超越了法律规则,成为公民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规则之上的习惯比规则之前的习惯更具有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宪法秩序或法治秩序因而更加稳固,而宪法权威也自然形成并获得公民对于宪法的尊重。

(二)个人习惯与宪法权威

人们对并非出于设计的规则和惯例的遵守,亦即对传统规则和习俗的遵循,乃是自由社会得以有效运行所不可或缺的条件[11]。惯例或习惯的确立使得社会成员的相互交往更为自由,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命令的结果,在规则之上的习惯为社会个体所习得并成为公民无意识的思维方式,个人习惯的确立和增长对于宪法的合法性的确立和法治秩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主流法学理论对于个体对规则理性认知的假设过于理想化,公民不可能认知全部的法律规则,也不会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法律规则。所以个人习惯的获得是公民对于宪法乃至法律规则体系的非理性认知过程,这一从规则到习惯的转变的前提就是公民已经认同了整个法律体系的合法性,由此法律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和对社会秩序的构建超越了“规则――行为――秩序”的简单模式,从规则到习惯的内化过程使得个人习惯成为公民行动的影响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而规则又具有了习惯的特征,习惯化了的规则构建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公民对于习惯化了的宪法或其他法律规则,不加思索地按照规则去行为,毫无疑问,这样的宪法秩序是非常坚固的。

法律规则的存在是为了影响公民个体的行为并由此而形成法治秩序,而习惯则是对法律规则的补充,但是规则之上的习惯却不仅仅是规范社会秩序的补充,经过了从规则到习惯的转变,个人习惯成为了公民无意识的行为思维方式,规则已经内化为公民的思维意识之中,宪法的至上性和最高性已成为一种信念,基于默示的认同而形成的宪法权威使得公民更加遵守宪法,宪法秩序的形成也水到渠成。个体习惯“取代”规则的同时也赋予了规则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在公民无意识的思维并行为的过程中“规则”被遗忘,以个人习惯为特征的宪法秩序是稳定的法治秩序,而宪法权威也在此基础上更加稳固。

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 VB 程序设计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对于文科专业的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不再局限于办公软件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技能,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学习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Visual Basic”作为文科学生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故我校把VB作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学习的语言对象。文科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之前,从主观意识上就不是很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或者没有兴趣,或者觉得对其将来就业没有帮助。这就需要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自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使用案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来,案例教学法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实,追究案例教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1]。

案例教学具有开放式、互动式的特点。通过选择、组织合适的案例,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讨论、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的,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程序设计课程主要以“教”为中心。程序设计课程有大量的基础理论和语法格式,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理念、结构和算法。传统的讲授模式和学习方法,都是以“教”为中心,先传授理论知识、语法格式,再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于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较为欠缺,在学习程序语言的过程中,难以适应程序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成就感,继而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偏低。不少学生觉得程序设计课程深奥难学,久而久之望而生畏。不少学生甚至认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最终与他们的专业没有太大帮助,将来自己也不可能从事程序员的工作,何苦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呢。故而,林林总总,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课程中没有高亢的学习兴趣,没有主动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没有很好地吸引他们进入程序的世界,无法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更无法提及提高教学效果了。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激情、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就变得极为重要而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改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加强文科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

三、案例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等能力,从而改变理论知识枯燥难懂的学习模式。

(一)案例选择原则

案例的选取应该充分贴合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生活、专业特色等等。当我们选择的案例一旦让学生感受到程序设计和他们休戚相关,一定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选择控件时,就可以设计“麦当劳套餐收银系统”程序来模拟普通快餐的收银。界面参考如下:

当用户输入顾客姓名,选择性别和套餐后,点击“总计”按钮,可以快速显示该用户的实际用餐费用。这样的例子与学生生活想贴近。案例一演示,立即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有跃跃一试的冲动。实例中还可考虑用户输入信息完整性的检测。该实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选择控件的基本属性与事件,还可学习巩固选择结构以及作为一个程序员在设计程序时,要有程序设计完整性的理念。

(二)典型案例演变

在讲解数组的定义、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我们通常会选择对10个学生的成绩求最高分,最低分这样的典型案例。我们知道对于10个学生的成绩进行上述处理一定需要存放在数组中,这关乎数组的定义;而求最高分以及最低分都属于数组的应用。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生活,我们可以选择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评分实例,可以为我们的传统案例注入新鲜“血液”。如像奥运会十米跳台跳水项目的评分规则中规定,每位运动员出场后,评委根据运动员的助跑(即走板、跑台)、起跳、空中动作和入水动作来评定分数。裁判不管是5人制还是7人制。裁判员打出分数后,都要去除最高和最低分,并将余下裁判员的分数求和并乘以运动员所跳动作的难度系数,变得出该动作的实得分。若我们引用奥运会的比赛评分作为实际案例,其中去除最高分、最低分属于求出最大值、小值的知识点,求最终得分部分让学生可以了解数组的简单统计,同时该案例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我们也可以选择中国某一位跳水冠军在参加某一次奥运会决赛中,评委给出的分数作为具体数据,加强案例的真实性。这样的案例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可以让他们了解跳水比赛的评分标准。

(三)教学案例实施

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案例教学法可以按下图进行操作:

四、小结

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不但解决了程序设计课时少、知识点多、实效差、与应用相脱离等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少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3],还学着利用程序来解决专业中的问题。案例教学将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模式从传统的以“教”为主慢慢向以“学”为主进行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资助:上海海关学院教改项目资助课题(No.2014JG-011)。

[参考文献]

[1]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

[2]李桂芝,周长胜.VB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计算机时代,2014年第1期

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 程序设计课程 实验室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Improve Quality of Programming Serial Courses Based on Undergraduate Laboratory Platform

YANG Zheng[1], CHENG Zhijun[1], ZHANG Jiandong[2]

([1]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3;

[2] Training Department,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3)

AbstractProgramming serial courses is important foundation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course student, some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n the reform of improve quality of programming serial courses based on undergraduate laboratory platform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programming serial courses; laboratory; experiment teaching

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是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程序设计系列课程质量对于培养学员采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员程序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目前各高校都在不断完善实验室条件建设,软硬件环境支持实验教学能力也不断提升,因此如何利用实验室教学平台,提升程序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首先分析程序设计课程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分析的问题,重点围绕如何利用实验室平台开展实验教学,介绍一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然后分析一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最后,给出几点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思考建议。

1 问题分析

程序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希望学员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采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并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课程目标出发,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把握两条主线:编程思想的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特别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②

然而,在以往教学中却存在着与上述指导思想不符的诸多问题,我们把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重讲授轻实践,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确立的教员讲学员听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是由于实验教学条件的缺乏。在我们前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学员的作业和最后的考试都是书面完成的,学员上机实验很少。第二个问题是学员的学习兴趣与挫败感均很强,程序设计课程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大一学员来讲应该说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但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反映老师讲课听得懂,代码也看得懂,就是不会自己写代码,挫败感也很强。时间长了,学员对课程的兴趣也逐渐下降。第三个问题就是训练缺乏系统性,从目前我们院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和学员的学习实际来看,学员在大一学年学习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之后,在后续的学习中却很少用到,学员自己也很少主动去加强训练,久而久之,到了真正要用的时候,也都快忘得差不多了。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我们认为在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中应该重点思考和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如何巩固学习成果。我们认为这三个问题可以归纳成一点,就是要加强实践,包括课堂内的实践和课堂外的实践,从学的角度来讲加强实践就是学员只有真正动手编程,才能把程序设计课程学好,从教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求教员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与设计。

2 实验教学探索

我们认为,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应该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就是要精讲多练,精讲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多练来加深学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第二就是要边讲边练,教员在讲解一些重要概念的时候,让学员同步跟着练习,既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概念。第三,应该给学员提供开放式学习环境,程序设计课程仅靠课堂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该给学员提供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环境,方便查阅课程教学资源,自主的检查学习情况等;第四就是要给学有余力的学员提供项目式学习的条件,通过项目式的学习,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掌握程序调试和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总结以上几点,其核心就是把课堂搬进实验室,让实验室不仅提供实践环境,而且提供学习环境,让实验室支撑学员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托本科实验室的教学平台,也就是局域网络、投影等教学设备,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利用这两个系统可以实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的安排学习进程,持续性的学习和实践;依托本科实验室对课外科技活动的支持,课程小组也一直积极指导学员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巩固课堂的学习成果,真正掌握程序设计思想,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1 多媒体网络教学

为了支持我们前面讲的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在支持实验教学方面功能非常强大,我们主要用到的功能主要有:(1)屏幕广播、多教室、多教员;(2)屏幕监控;(3)投影仪局部放大。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应该说对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方面便于控制学员课堂状态,另一方面也便于交互。

2.2 Moodle课程管理系统

我们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愿意到实验室来。所以实验室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完善的在线学习与教学平台,基于这一点考虑,我们在2009年秋季学期首先引入了Moodle课程管理平台,③Moodle是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这个系统是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

Moodle系统能够为学员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其具有内容管理的功能:可以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参考资料、教学视频、辅助软件等,供学员在线或者下载离线学习;另一方面是其具有过程管理的功能,包括学习过程、作业和考试过程的管理。

目前系列课程均已利用Moodle建立了课程管理平台,累计作业120余道作业题,了包括课件、辅助软件、教学视频、参考资料在内的各类文档。

2.3 课外科技活动

前面提到了以往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训练不系统的问题,我们也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巩固课程学习效果,课程小组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学员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我们希望通过指导学员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员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体现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取课题,培养学员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创新能力。④

这一过程中,学员通过问题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编译与调试、测试,从而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程序编译调试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掌握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

课程小组近三年来指导本科课外活动8组,共计30余人次。其中2009和2010年各有一组学员获得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多组学员获得学院、学校各类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奖项,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各类科技创新竞赛,2011和2010年分别获得湖南省挑战杯一、二等奖各一次。

3 教学效果分析

前面重点介绍了我们在利用实验室教学平台,探索提升程序设计系列课程质量所做的一些工作,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通过充分利用实验室教学平台,引入课程管理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加强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我们认为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效果,第一,提高了学员的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二,培养了学员运用程序设计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动手能力方面,提高了学员程序设计、编码、调试能力;第四,通过指导学员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4 思考建议

首先,对于课程体系建设,我们认为程序设计课程并不是孤立的“某门”课程而是一个整体。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单一”走向“系列”,应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因此,我们建议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与后续的《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课程统筹考虑,进一步完善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

其次,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业量大,前面我们提到了,我们通过Moodle系统了100多道题,每一届学员人数是100多人,作业量非常之大,尽管我们配备了两名辅导教员和四名研究生,但是要批改这么大量的作业,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建议建设或引进在线考试与判卷系统,一方面减少教员作业批改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员自己随时练习随时检测。

注释

①石晶瑜,刘东升,张丽萍.“课程体系-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位一体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质量[J].计算机教育,2010(7):98-100.

②黄荔,庞雄文,徐永广,司徒锡康.强基础、重实践――程序设计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2):147-150.

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4

我们在工作要写自我鉴定来看看哪里有不足哦。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程序员转正总结,请笑纳!

程序员转正总结1我是一名程序员,在过去的一年里,软件研发部团结协作,以及在公司这充满奋斗的环境下,我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百折不饶的精神,努力的完成了公司的各项工作,在软件研发、团队协作和个人成长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公司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特向公司总结汇报如下:

一、软件研发

根据公司的安排,项目的需要。在自身的努力、伍经理的帮组,团队的合作下,克服重重技术困难,增长了工作经验,收获丰盈:

1、asp.net开发

以前我在其他公司也做过一些开发,但是底层和架构与页面样式我都是没有涉及到的。通过这一年在本公司的的这些项目程序中的锻炼,我成长了,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首先,面向对象语言的收获。对于当前编程的主流思想是对象,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对象来表示。以前理解这些话很费解都是从表面上理解,没有从深入的体会,通过这次asp.net项目的深入,不管是数据还是外部一些条件我们都可以抽象成对象,都可以用对象来表示,具体可以用语言中的类方等。asp.net如此,c#如此java也同样如此。

其次,具备独立完成vb.net知识方面的能力。以前没有做过vb的东西,加上这次深入的做,这次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广,常用的重要的都有涉及,并且还补充xml,javascript实际操作中空白的部分。通过这一年的开发,在.net方面我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能独立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再次,c#方面存在一些不足。LocALhOST通过c#这次软件的开发,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编程整体思想。这些都是需要在工作中完善和改进的。

2、数据库开发

数据库是伴随着项目以来用的最多最平凡的技术。以前对数据库只是会一些简单常用的操作,经过这一年项目的实战,对数据库的操作增加了一些丰富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和经验的积累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项目中还用到了oracel与access数据库,这是我的收获。

优点:能熟练的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特别是对sql数据库的操作,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基本上能合理的设计和新建数据库,同时在数据结构上也加强了对数据库的理解。通过项目的实践现在能熟练使用和编写多种sql语句。还掌握了一些关于数据库优化sql语句优化的方法,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优化。

缺点:数据是一门比较先进的技术,并不是你会写一些sql语句,能建几个数据库你就是数据库工程师。要成为一个好的数据库管理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积累。针对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接触,多运用新的知识点。充实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二、团队协作

上面的成功与收获,除了自身努力外,以及公司的支持。是这个团队铸造了我。我们这个团队也是因为有了我们这些拼搏协作的队员,使得它成为一个具有务实、拼搏、创新精神的团队。我与软件研发小组是一个整体,这里的团队总结也就是我在这个团队中的收获。

务实:公司下发的任务,下发的工作,件件都是用心去做的。我们这个团队中没有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做了工作以外的事情,都是实实在在的做跟工作相关对公司有益的事情。相信在伍经理的带领下现在是这样,以后同样也是这样。

拼搏:公司给的每一个任务不管它多难,如果工作没有完成我们会晚上加班,也要尽可能的完成当天的工作。如果工作实在忙,为了赶进度我们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也要尽可能的使项目提前。

创新:现在我们开始项目的时候都会进行研讨,一般都会进行一个效率和逻辑的分析与讨论,保证程序正确的前提尽可能的提高程序的效率。

互助:我们小组内只要任何一个人出现技术或其它的问题,我们都会彼此都会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拖住整个项目滞后。

交流:我们在项目中会及时沟通自己的收获,特别是一些针对性的技术问题。这样可以省了很多重复研究的时间,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时间。

在交流中只要我会的,我懂的,我不会去吝啬。我会积极的去与你交流,我的团队名言“人强团则强,人弱团则削”。

三、个人成长

通过公司这快一年的锻炼与学习我真的进步了很多,不管从技术上还是做事上,都不像以前那样了。我在公司学到的懂得的使我飞速成长。

技术上:不管从语言上还是做事的逻辑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的提高。现在在软件小组里面自己能独立完成一部分工作,承担自己的责任。

程序员转正总结2我叫,于年月日进入公司,根据公司的需要,目前担任JAVA程序员一职,负责JAVA程序工作。

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具有良好和熟练的沟通技巧,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

我自年月工作以来,一直从事java程序员工作,因此,我对公司这个岗位的工作可以说驾轻就熟,并且我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公司以及有关工作的基本情况,马上进入工作。

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勤奋工作,获得了本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当然,在工作中我也出现了一些小的差错和问题,部门领导也及时给我指出,促进了我工作的成熟性。如果说刚来的那几天仅仅是从简介中了解公司,对公司的认识仅仅是皮毛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公司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进入到了工作角色中来。

这就好比一辆正在进行磨合的新车一样,一个好的司机会让新车的磨合期缩短,并且会很好的保护好新车,让它发挥出的性能。咱们公司就是一名优秀的司机,新员工就是需要渡过磨合期的新车,在公司的领导下,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团结同事,搞好大家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使工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好工作,成为优秀的闻天人中的一份子,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总之,在这一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积极向上、大气磅礴的公司和领导是员工前进的动力。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我就要珍惜这次机会,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

程序员转正总结3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四年,应该说收获是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习、工作、处世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自身的人生经验等,下面我对各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概括。

一、在学习方面。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在大学期间我对学习一直很重视。在学习上,我态度认真、刻苦,努力钻研,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及asp、vb和c语言的程序编写,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相关方面具有较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一定见解。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连续七个学期获得一、二、三等奖学金和学习单项奖及三好学生称号。同时,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通过了浙江省计算机二级、国家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掌握了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工作能力方面。学生工作在大学生活中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能力锻炼方面,我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曾先后担任01教育技术(1)班班长,物理学院《镭射》美编,温师院院报记者、编辑,校“超越网”特约通讯员,“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队”教务组长、新闻组长等,在这些工作过程中我认真负责,积极工作,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曾先后获得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优秀通讯员”、“学生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温州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等,同时作品曾经在《镭射》、《温州师院》、《实践专刊》、《温州广播电视报》上发表。

三、人际交往方面。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同学关系上,总的来说,四年来,我与同学的关系都是比较融洽的,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上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的每次活动,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去,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同时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拓宽了我的交际面,让我机会和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在这些过程中很好的培养了我交际能力,也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处世原则。

四、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大学阶段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时间,积极提高自身思想修养更是大学阶段我们需要去努力做的。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想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又被评为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在20__年5月28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并于20__年5月28日按期转正为中共正式党员,在两年多的党内生活和实践中,让我的思想觉悟有了较大的提高,平时关心时事,注意学习党务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我曾经担任03教本的马列党章学习小组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同时从03教本的同学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自身所不具备的品质、精神和态度。每次党内的会议、讨论、生活,都是我的一个成长过程,期间提出的一些问题都能引起我的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

大学四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四年,是收获的四年,是不断汲取养分的四年,是成长的四年,是值得记忆的四年。 大学四年,我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大学四年,我明白了该如何看待事物,学会了如何思考,懂得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大学四年,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找到了我的人生信念,明确了我的人生方向。 大学毕业,这不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而是另一阶段的开始,是我们另一征程的起点,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能走的比现在更好!

程序员转正总结4大家好,我叫__x。我性格开朗,乐于与人交往,诚实,正直,有教强的上进心,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学校团学会的工作使我组织和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我的计算机能力:程序员语言能力:英语(一般);普通话(标准)熟悉windows,能够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熟悉c,c#,html,xml,了解数据结构(c),软件工程学,c,c++,java,ajax。熟练掌握c#语言。熟悉开发工具vs。net__/__;且利用b/s开发过物业网络管理系统。在公司从事教育软件的开发。

我曾经获得物业管理系统

软件环境:windows系统开发环境:vs.net__(c#)sql__项目描述:本系统主要包括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主要实现了管理员登录、物业管理人员信息、公告信息、住户欠费信息、住户投诉、住户报修、欠费查询等。后台主要对本网站进行管理,主要实现了受理物业信息管理、物业管理、公告管理、基本设置、系统维护等。

__年-__年“优秀团员”称号、“三等奖学金”、“校篮球比赛第一名”__年-__年被评为“系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校书法大赛第一名”

__年-__年“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

通过以上的自我鉴定,我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实力。作为一名有工作经验的计算机程序员,我为自己而感到骄傲。

程序员转正总结5我于20__年7月6号进入公司,我一直对自己要求严谨,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参与了社保电子支付项目的开发;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这几个;公司的开发流程,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了解公司产品;学习经验,希望能更快的融入公司、融入开发团队,能做到的工作还十分有限,简单列了一些:掌握java开发;职时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并基本掌握了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我于20__年7月6号进入公司的软件开发四部,担任java程序员一职.

在这段工作时间里,我一直对自己要求严谨,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努力完成和完善分配给我的任务,参与了社保电子支付项目的开发.现在,试用期结束了,对自己这3个月的工作情况作个总结.

前期工作回顾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这几个月,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学习公司的开发流程,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了解公司产品框架,主要技术,主动和同事沟通、学习经验,希望能更快的融入公司、融入开发团队,能够全心的投入工作.

试用期期间完成的工作还十分有限,简单列了一些:掌握java开发语言和环境,由于在校学习时主要是以.作为开发语言,所以在刚入职时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并基本掌握了java开发技术.熟悉公司开发流程,熟悉cbp产品框架.了解了核三框架的总体结构和开发流程,并能在核三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开发.参与了社保电子支付项目的开发.主要负责web端的模块开发,通过开发的过程,学习和掌握了flex界面开发,hibernate和oracle数据库.

因为自己在经验上的不足,所以,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碰到开发进度慢的问题.综合起来.

看原因在于:1、没有项目经验,没有经历过系统和完整的系统开发.2、对于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还不够深入.3、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够,在自己以往的学习方式中,欠缺一种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

论文摘要:通过指出知识自组织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动力是分工协作、目的是企业知识创新、演化的形态是知识生态系统、组织形式是学习型组织,在归纳已有知识自组织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知识自组织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知识自组织理论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1知识自组织理论

知识创新是非线性过程,自组织理论是研究非线性问题的有力分析工具.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来认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知识管理活动可以分为知识组织和知识自组织两种。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知识组织侧重于显性知识(客观知识)的管理,而知识自组织则侧重于隐性知识的管理。由于信息技术充分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诞生,导致信息量迅速膨胀和激增,信息过剩必将导致人们接受有用信息(知识)的能力反而下降,知识的存取过于分散和无序,知识组织的任务就是对知识存储进行整序,从而更有效地提供知识。知识组织核心是信息技术,侧重对知识的加工,注重现存的知识,是由外在控制的。因此知识组织方法对于隐性知识管理具有局限性.知识组织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管理的根本任务,不能解决知识创新的问题。

知识组织受工业时代线性和机械的组织理论的影响,讲究静态、精确与控制,而知识自组织则受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影响,讲究动态、模糊与变化。作为隐性知识载体的人是构成系统的主要要素,而人又生活在社区或团队之中,并且人与人之间存在相关性、协同性或默契性,因此,人们之间通过主动地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合作就能够完成对知识的重新组织,在交流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会聚、增倍与意义的自创生。总之,知识组织与知识自组织在知识网络中是并存互补的知识活动。知识组织是知识自组织的基础,知识自组织是针对隐性知识而言的。侧重对拥有知识的人的作用,面向企业的未来。因此,知识自组织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1.1知识自组织的动力:知识分工协作知识分工协作

包含了知识自组织思想,即分立的知识和自由的秩序。自由秩序是哈耶克自己提出的一个独创的概念,“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theextendedorderofhu—mancooperation),亦即“自发秩序”(spontaneousorder),在各类文献中,一般均称为“自由秩序”。逻辑次序是因为知识是分立的,所以需要自由的秩序。自由秩序在国家层面就是市场机制,这是哈耶克在他的论著中论证的对象,如果将自由秩序的概念应用于企业层面指的就是知识自组织机制自由秩序是分立的知识所构成的知识网络的治理机制.是一种“发现技术”.一种传播信息的机制,它使得人们能够自主利用分散的知识,进而使分工合作成为可能。即是解决信息、知识的无限丰富性与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让每个人自由地利用他所拥有的知识,激励那些具备这种知识的人充分利用它们来满足别人的需求。

1.2知识自组织的目的:企业知识创新

每个企业知识系统并不是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它需要系统满足一些基本的原则或条件,知识创新有5个系统实现条件:

(1)意图(intention)。是指企业知识系统的目标、全局观和价值观

(2)自治(autonomy)。是指允许组织成员在个人层次上的行动自由,从而有利于个人知识的创造。员工的自我管理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工作、创新的必要条件。

(3)波动和创造性混乱(fluctuationandcreativechaos)。野中等人指出,动荡和创造性混乱促进了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这里动荡不是完全的无秩序.而是带有不可逆特征的秩序。如果组织信息公开,内外部环境的信息中所包含的模糊性、冗长性等自然会在组织内带来某种动荡.从而会冲击组织成员的日常行动、习惯以及成员的认知结构,刺激组织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成员就会开始对起基本态度的妥当性提出疑问,因而就会产生修正根本思考和见解的机会。

(4)冗余(redundancy)。显然信息过剩甚至超出了组织信息处理能力的冗余信息是有害的。但面向知识创造的冗余是指,个人或者团队创造出来的概念,让不必要的其他人共享,这种信息重复和共有能够促进内隐知识的共有,其他成员就会深入到其他人的职能领域,从其它角度提出新建议提供新信息,并且通过其他成员的互动努力以言语文字的形式形成外显知识。

(5)多样性(requisitevariety)。知识系统中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是企业适应其所处环境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能力基础。一个异质的系统显然比一个同质的系统更有创新的能力,丰富企业的知识结构对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实现知识自组织的管理工具是创建知识场。隐性知识只有在一个发送源和接受者共同活动的情景场所才得以转移和扩散。知识场为进行知识共享创造的情景场所,既是实体时空.也是虚拟时空。每个人由于其文化、知识背景的不同,均自我定义了无形的情景场所。当各自的情景场所相交时,便产生了知识场。知识场不断运动,也不断变化,超越自我,超越共同体,乃至超越组织的界限,从而成为螺旋式上升的知识创新的媒介。

1.3知识自组织的演化形态:知识生态系统

知识生态系统是基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理解,通过借用自然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认识复杂知识运动过程的新视角。有关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在企业知识的运动过程中也同样适用,诸如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越高,其生命力和应变能力也就越强。知识生态可以称为是知识创新、维护及组织学习的最佳模型。现实中的知识存在于类似生态系统的一个体系之中.在这个系统里不同的知识、思维与行动互相作用、互相滋养,使得每一种知识都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各种知识吐故纳新、交流互动而形成不同的知识群落、知识圈、知识链,具有自身价值的每一知识群落作为人类知识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维护整个人类知识的完整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各子系统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发生突变、分岔、协同和演变。知识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也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方面。同化是对固有知识的保存,吸收外来知识增加原有知识生态系统的养分,扩大系统的能量。异化是对传统知识的变异和对外部知识的开放,以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放弃某种生活习俗、观念态度等意识方面的信仰。知识同化和知识异化是知识生态系统中矛盾的对立双方,是同一过程中知识运动的两个侧面。知识生态系统是异化和同化的对立统一,表现在外来知识和固有知识的融合过程中。知识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遗传变异。

1.4知识自组织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人们不断地扩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他们所真正期望的结果。在这里,人们可以培养新的扩展性思维方式,可以释放出他们郁结已久的激情,可以不断学会如何在一起学习。组织学习不同于个体学习,它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创新知识,创造价值,组织学习的效果大于个体学习之和,组织学习具有系统复杂性。为了实现组织学习,需要以下“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维。所以,实现知识自组织的手段就是构建学习型组织或开展组织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系统地解决问题、采用新的方法进行实验、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进行学习、从他人的经验和实践中进行学习、在组织中迅速有效地传递知识。每一项活动都会伴随着独特的思维方式、管理工具和行为方式。很多组织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了这几项活动,但成功者并不多,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偶然因素和孤立的实践。通过创建支持上述活动的体系和流程,并将它们整合到组织日常运作结构中去,就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知识和学习过程。因此组织学习的系统复杂性还在上述几个过程分别体现出来。例如传递知识的方法包括书面的、口头的和可视化的报告形式,实地演示考察,人员轮换机制,培训和教育制度,以及标准化方案。每一项活动都有其自身的强项和弱点,组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知识自组织理论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根据知识自组织规律,企业知识管理应该科学地实施他组织.构造促进知识自组织创新的环境(即野中所称谓的知识场)。以促进知识的白组织为核心,重点构造3个网络即:实施组织变革,构建适宜的组织网络:强调非正式网络和信任制度、信任文化的作用.培育企业的社会资本网络;建设实用高效、界面友好的信息网络。

(1)以人为中心开展知识管理。知识是以人为结点,以协作交流为链,以知识流为内容的系统,人是该系统运行的操作者。一方面由于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人的行为活动才能完成.因此企业应该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潜力得以最大发挥.通过人本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以及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智力资本会随人员的流动而流失,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应为:使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结构资本和永久核心能力。此外,人们的广泛参与可以促进知识的多样性,从而使企业知识体系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以人为中心构筑知识网络.要求在企业组织网络和社会网络中要注重员工的自组织。员工的自组织本质上是知识的自组织。要实现员工的良好自组织就必须先使员工能有序流动,即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和满意的协作伙伴,然后由员工自愿组成团队。员工的自组织不是仅仅停留在系统微观层次,它是由下向上直至高层的,但在各层次都表现为团队形式。这种自组织团体的规模也不应太大,以做事所需的最少人员为限。规模一大,自组织的优势就会丧失。团队的建立,须以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事”或业务过程为基础,即为完成某一项目或实现系统的某一职能而进行“人员集成”。至于团队的领导者则以民主推选和上级任命相结合。在团队的决策问题上,事实证明绝对的集体决策是低效率的,自组织团体应使负责人有最终的决策权。负责人要能促进团队成员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来保证团队不被竞争所淘汰。

(2)以知识链和知识网络重组组织结构,创造适合知识交流的组织网络。通过知识价值链分析,进行基于知识的业务流程再造,企业中各部门问应破除条块分割的壁垒强调通过团队性学习在吸收外部先进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自身核心技能的能力。同时,与外界建立良好的界面,为个体之间(如不同部门的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外部顾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基础。促进企业与顾客、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知识交流。构建学习型战略联盟。共享知识资源,通过联盟学习另一个企业的专业能力,和其它企业的专业能力相结合创造出新的交叉知识,从而谋求自身的长期发展。

(3)构建非正式网络。白组织理论研究认为,混沌是创造性的源泉,创新并不是事先计划好的结果,而是在自组织过程中突现的结果。在特定的条件下,让一个系统的行为主体在看似混沌无序的状态下进行自组织.产生的不是无序,而是创造性的输出。马奇认为企业内部存在着两个系统,一个是合法系统,即正式的组织网络,它是指为了保证企业根本任务的实现,企业必须建立或确立的一系列正式规则和行为模式]。合法系统规定着每一个行为主体参照他人和企业基本任务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和意识形态。理想的合法系统要求每一个行为主体对特定的输入做出特定的反应,即具有统一的价值取向等。另一个是影子系统,它是指企业的行为主体通过非正式渠道建立起来的另一种网络系统,即基于社会网络的非正式网络,它由企业的非正式组织、个人或群体的社会联系、非正式个体行为等构成,通过这种影子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未作明文规定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规则。企业可以看作为是一个运行在被竞争的矛盾力量和自组织力量所控制的远离均衡状态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其合法系统试图维系系统的稳定性,而其影子系统则试图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企业创新就是不断地通过企业学习和个人学习影响影子系统,进而改变其合法系统的过程。这一理论解释实际上从更一般和更基础的意义上说明了推动企业实现多种条件下的知识创新的客观性

(4)建立基于知识的企业文化。以知识为导向的文化的关键因素,是在一个不断学习、共享和尝试被高度评价、重视和支持的环境中,创造一种信任和开放的氛围。它包括如下内容:对知识有积极的倾向,职员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自由地进行探索,其创造和共享知识的活动能得到高级主管人员的支持:企业组织文化中没有知识禁锢,职员对公司无怨恨,富有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愿意同公司其他人员交流和共享个人经验,也不担心知识共享会使他们丢掉工作。

(5)知识管理需要实用支持技术。网络、通讯电子等技术和设备构成了知识管理的支持环境,如建立知识仓库和检索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并将部门的最佳实践迅速传递扩散到整个企业,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实现了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企业与顾客、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企业竞争情报的获取也变得非常容易,同时也要注意对外界保护企业知识。

3结语

知识自组织就是指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系统、团队中的知识,由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系统其它要素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协同性或默契性而形成特定的新知识、新结构与新功能的过程。知识自组织存在于国家、区域、企业、团队各个层次。对于企业来说,有竞争力的管理模式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采取科学的措施,实现知识自组织.即知识自组织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程序员实习心得体会范文6

入党程序与党员条件培训心得一

敬爱的党组织:

首先,非常感谢党组织把我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安排参加百色市直属机关工委20xx年第三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按培训要求,我于11月2日~5日进行在岗自学,在这四天的自学期间,我认真地阅读《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和《入党培训教材》这两本学习资料。通过自学,我对党的历史、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党的组织机构、党纪党章、党员条件、义务和权利、发展党员的程序和手续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党的本质。下面谈一谈个人自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更详细地了解了党的历史和思想发展进程。

党的知识是博大精深的,党的历史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0xx年7月23日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2年光荣的斗争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开启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xx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上迈出了新步伐。归结起来说,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定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一定要以宽广的眼光密切观察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党的光辉和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每个要求上进、思想进步的青年人的迫切要求。

其次,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

通过学习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等基本知识,对党的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党有坚定的为之奋斗的信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加深了对报告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它为我们指出了今后十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完成什么奋斗目标的问题。报告首次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理论。科学发展观向全世界表明,我们的党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充满自信,头脑清醒,镇定自若的党。

第四、初步了解党员发展程序,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条件、义务与权利。

党组织发展党员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为指导方针,按入党自愿和个别被吸收的为发展党员的原则。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经历提交入党申请、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确定为发展对象、确定入党介绍人、发展对象的集中培训、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上报上级党组织预审、填写《入党志愿书》、支部大会讨论、上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上级党组织派人谈话、上级党组织审批并下发通知、举行入党宣誓仪式、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预备党员转正一系列严格的程序,成为党员,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基本条件、基本要求和党员的义务、权利,这是每一名党员检验自己是否成为合格党员的标准,也是对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提出的要求,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入党积极分子了解和把握入党条件和党员标准,方能学有方向,干有标准,从而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通过学习,我对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纪律、党的作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重新认识。

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的组织制度的核心内容。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要求,是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需要,是保证党的领导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党有着严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工作、群众工作、宣传、人事、保密和外事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每个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同志和党员一样,都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党的作风体现在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路线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共产党员应当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

党的提出的党的建设总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全党要按照党的部署,深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作为一名积极要求进步的农业干部,通过学习,我对党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对党崇敬和爱戴的心情也更加深,党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孜孜追求和渴望早日加入党组织的决心,我知道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距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有一段路要走,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以党员的标准要要求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二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更加向党员靠拢;三是坚守党纲党纪,服从组织的决定,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我会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时刻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和思考,坚持不断完善自我,为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不懈努力!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入党程序与党员条件培训心得二

今天我们上了关于入党条件、手续和程序的党课。在这之前,我对此入党条件有一小部分的了解,但对入党的手续和程序不是很了解。通过这次课后,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入党条件,手续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