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规划范例6篇

调查分析规划

调查分析规划范文1

关键词:规划用地 地质灾害 调查评价 分析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46-02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较为复杂,需要对所掌握的地学多源信息进行综合的评估和分析。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以及初步勘察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该勘察类型能够促进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风险性决策,一般需要进行大量收集工程所在区域的相关地质环境资料,并做出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

1 实例概况

重庆规划地块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峡口镇大兴村,规划区为三峡库区吴淞高程175.00 m(黄海高程173.32 m)水位线以上,面积约0.345 km2,调查范围为评价范围外延至长江,调查面积约0.423 km2。滨临长江右岸,南东侧为苦竹溪,西侧紧靠茶园新区的通江大道,交通条件较好。

2 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概况

2.1 评估区实际地形地貌情况

评估区地貌特征为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地形呈呈半岛状,北东侧临江,南东侧为苦竹溪,西侧紧靠茶园新区的通江大道,总体地形北西高,南东低,地面高程为162.34~230.46 m,相对高差69.12 m。苦竹溪一侧斜坡自然坡角一般在10°~20°间,长江一侧岸坡自然坡角一般15°~45°间。

2.2 评估区实际地质构造及地层结构

广福寺向斜穿越调查区外东侧,向斜南东翼岩层倾向为285°,向斜北西翼岩层倾向为115°~133°,倾角为16°~30°。

评估区主要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土(Q4ml)、统残坡积(Q4el+dl)粉质黏土以及统冲洪积(Q4al+pl)粉质黏土,其中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粉质黏土当中的下伏基岩属于侏罗系里面统沙溪庙组,岩性为泥岩以及砂岩等类型。

2.3 评估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

经过对该区域的水文条件进行评估发现地下水较为贫乏。在整个区域内大部分地区被残积物以及填土层所覆盖,每年的雨季都会出现上层滞水现象,但是并不严重,而旱季的水量大多会经由蒸发或者下渗等逐渐消耗流失。基岩裂隙含水岩层本身属于侏罗系当中的统沙溪庙,岩性主要包括泥岩以及砂质泥岩等。水文地质条件总体简单。

2.4 评估区地震情况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 s,另据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5 评估区域内的不良地质现象及主要人类工程活动

经现场调查,调查区内在长江、苦竹溪侧库岸带,存在塌岸现象(影响面积0.050,占规划区面积14.48%)。此外,未见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

评估区西侧修筑的茶园新区通江大道侧,形成了一般高约5~15.00 m的人工填土边坡和一般高约7~20.00 m的人工挖方边坡。人工边坡按公路设计的坡比自然分阶放坡,填土边坡取1∶1.50~1∶1.75,挖方岩质边坡取1∶0.50左右。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小,边坡分布规模小,影响面积为0.0008 km2,影响面积小于调查区面积10%。综上所述,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总体不强烈。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综合总体划分为中等。

3 致灾地质体类型及稳定性评价

(1)滑坡现象:通常滑体的外形都呈现阶梯状,后缘部分裂缝发育,通常都是呈现圈椅状,局部位置会出现下错变形现象,严重的话甚至出现滑塌问题,坡体的裂缝一般情况下会与坡向斜交,主要呈现的状态有直线以及之字形等,长短程度各不相同。一些滑坡的前缘部位会出现鼓丘。根据物质组成情况可以将滑坡划分为土质以及岩质滑坡两个主要类别,通常土质滑坡的滑体厚度都会保持在2~5 m之间,上部较下部薄一些,滑面呈现单一状,并且滑动面跟坡面几乎呈现一致。在评估区域内,滑坡灾害影响的规模较小,但是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会对居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等造成极大的威胁。一般滑坡主要表现为将居民居住房屋拉裂进而出现变形甚至倒塌等现象,处于滑坡上的房屋所处地基发生变形、院坝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开裂下错问题,给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该规划区域内滑坡的一些地攻会出现较大的蠕滑变形问题,虽然目前能够保持稳定,但是在遇到降雨季节、库水涨落较大时节以及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较大影响后,都容易出现整体滑动问题。在还没有进行滑坡问题的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之前,需要实时监测滑坡的稳定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的损失。

(2)危岩(崩塌)现象:这一问题大多数是由一些自然因素引起的,一般都会出现在高陡边坡坡肩的坡角超出70°的一些高临空面上,通常会在沉积岩地层当中进行发育,在遭遇强降雨等季节时会受到重力卸荷营力的影响从而引起崩塌问题。通常在陡崖位置处都会发育多组陡倾裂隙,而且这些裂隙的排列非常杂乱,大多都呈现不规则状态,在降雨等的影响下岩体的裂隙会不断加大,最终引起崩塌。在评估区域内危岩(崩塌)都是具有较强的突发性以及隐蔽性的岩质,会带来较大的危险隐患,一般都会在持续降雨过后出现,它的发育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人们很容易对其产生松懈情绪。在发生这类型的崩塌问题时会伴随非常大的势能,直接顺坡而下,并且不断的翻滚撞击,会将其下方的所有建筑物全部摧毁,造成较大规模的破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崩塌灾害会产生较大的危害性,而且防治起来难度较大,在重庆境内受该灾害的影响较大,陡崖地貌经常可以见到,所以需要将该区域作为主要的防治对象。

(3)不稳定斜坡及人工边坡现象:该问题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形迹象,而且潜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在该评估区域内发育有土质不稳定斜坡以及岩质不稳定斜坡,前者一般都会在连续强降雨时发生,与此同时还会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较大影响;相对于滑坡来说,土质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变形迹象会小一些,变形体通常会在应力较为集中的地方发生拉裂缝甚至局部坍塌等问题,位于变形置上的建筑物基础普遍下沉,斜坡上面的房屋会发生歪斜,地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形。调查区主要为构造侵蚀剥蚀丘陵地貌,斜坡坡角一般10°~25°,局部可35°~45°。斜坡上土层薄,主要为可~硬塑状粉质粘土,一般厚度0~2.00 m,局部洼槽内3.00~10.00 m。通过调查,斜坡地表覆盖层无滑移变形现象,区内斜坡体未发现滑坡,地表无变形、开裂等不良迹象,斜坡天然整体稳定性好。通过岩体结构面的赤平投影分析人工挖方边坡,不存在沿外倾结构面滑移,故边坡不易发生整体沿结构面滑移破坏,仅坡面风化严重(如图1)。

(4)塌岸现象:塌岸是指河湖岸坡,在地表水流冲蚀和地下水潜蚀作用下所造成的岸坡变形和破坏现象。调查区位于长江与苦竹溪之间,库岸长2.65 km,库岸均为土质岸坡。根据岸坡工程地质条件与变形机制,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库岸再造主要为冲蚀、剥蚀型。本次调查评估采用图解法进行塌岸预测及库岸再造分级,预测结果为塌岸主要发生于长江库岸一带,塌岸高程为186~203 m,高于城市准建线182 m,最大塌岸宽度为68.04 m,塌岸程度较强烈;而在苦竹溪库岸一带,塌岸高程为179 m,低于城市准建线182 m,最大塌岸宽度为23.05 m,塌岸程度轻微;冲蚀、剥蚀型塌岸规模较小,危害、影响范围小。综合上述,调查区库岸塌岸强烈程度总体为长江库岸较强烈~强烈,苦竹溪库岸轻微。

4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根据调查区内地质环境条件的异同、致灾地质体发育程度的异同和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可能性的异同及降水量,结合易发程度指数并配合宏观判断进行。本次将调查区划分为19个小区。

再根据地质环境易发程度指数计算,将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地质灾害低易发、中易发和高易发三类区,其中低易发区(Ⅱ)面积0.2487 km2,占评价区面积的72.02%。该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易发程度指数Y=0.517~0.560;中易发区(Ⅲ)面积0.0466km2,占评价区面积的13.50%,该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复杂,易发程度指数Y=0.690~0.721;高易发区(Ⅳ)面积0.050 km2,占评价区面积的14.48%,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易发程度指数Y=0.838~0.881。

5 结语

通过本次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评估区内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Ⅱ)规划基本不受限制,在规划区的临江一线进行规划建设时,应注意基础形式的选择和埋置深度。地质灾害中易发区(Ⅲ),一般不宜规划可能导致高切坡、高填方、深开挖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Ⅳ),该区规划应慎重,不宜规划人群集中及可能导致高切坡、高填方、深开挖的建设项目,宜作绿地建设。

参考文献

[1] 郑颖人,赵尚毅.岩土工程极限分析有限元法及其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5(1):91-98.

[2] 邱向荣,袁仁茂,许伟文.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法[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3):26-28.

调查分析规划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就业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11-03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职场中度过,除了少部分自由职业者外,大多数人都要在各自的职业环境中拼搏。一个人在还没有就业之前,都会憧憬自己未来的职业,在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大学生规划毕业后自己职业的安排或打算。

近年来,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包括职业生涯与目前专业、学习成绩、就业心态等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福州地区5所高校,其中包括本科院校3所,专科学校两所,涉及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2000多人。调查对象中涉及如下一些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会计、英语、美术、物流管理专业等。调查内容:在校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调查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其中问卷25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83.2%。访谈50人,主要访谈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网络调查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参与网络调查的学生人数约2000人。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题:您认为,目前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就业有影响吗?如果目前所学专业不理想,将来怎么办?

调查表明,有67%的学生都认为专业好坏对未来就业有直接影响。但有近49%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好坏已经成为事实,没有办法,就这样上吧。另外也有28%左右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13%和10%的学生表示要换专业或是再修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见图1)

图1 专业不理想怎么办

近年来,经常有公开的资料表明各个专业的“冷”“热”情况和就业率情况。但为什么明明知道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还是要涌入这些专业,扎堆这些专业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目前国家的高考录取制度所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对所选专业并不熟悉,专业选择基本上是盲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能够被录取,随便填写学校和专业,并没有特别注意选择专业,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二)调查问题:您如何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难就业?

在问卷调查中,有7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确实很难就业,甚至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也有将近70%的学生这样认为。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有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调查某省属师范大学,有近65%的学生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落差太大,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娇子,至今还有相当多人总说,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哪里?这种“分配就业”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实际情况是,大学毕业后需要自己找工作,不存在“分配”,于是有了“拼爹”“拼关系”等各种社会乱象。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特地访谈了一位农林专业现为大四但已经出去实习的小吴同学。他认为:福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汤少僧多的形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在就业岗位上,许多公司优先招募有长期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员,这也使得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同时这也打击了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许多用人单位只看中人才的短期使用,没有长远考虑。

目前,学校中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有如下五个特征: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二,大学生择业目标存在短期行为;第三,大学生的角色换转存在障碍;第四,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趋势;第五,大学生就业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自己缺乏主见。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客观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

(三)调查问题:在校专业成绩重要吗?成绩对未来就业是否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62%的学生认为大学成绩“重要”。而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在校成绩非常重要”。

专业成绩反映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专业成绩也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虽然目前学校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专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专业成绩还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与将来在职场上拼搏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里的专业成绩,既包括理论成绩,也包括实践、实训技能成绩。

(四)调查问题:您希望将来获得什么样的就业岗位?

在访谈调查中,38.94%的学生认为将来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将“专业对口”作为就业的一个出发点。他们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想到社会上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磨炼自己,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而大约有59.62%的学生希望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有50.48%的学生仍然选择有较高“待遇”的工作。“职业稳定”,“待遇较高”,“专业对口”这三个问题是调查中回答最多的问题,同时回答这三项的学生数占149.04%。(见图2)

图2 因素与就业

高校录取率的逐年扩大,经济结构转型,加上就业政策的不够完善,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许多原先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就业难”专业,专业人员趋于饱和,专业学生大量涌出。在这样一种就业压力下,“稳定”、“高待遇”以及“专业对口”可能都是不够现实的。

(五)调查问题:为了未来好就业,目前在校应做好哪些准备?

调查表明,18%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比较迷茫,没有规划。25%的学生会经常看一些招聘广告,了解相关招聘信息。43%的学生希望能按自己的兴趣到相关企业单位实习,掌握技能。也有近14%的同学希望能够自己创业(见图3)。总体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多的准备。一般来说,作为职业规划,需要比较准确地评估自己未来需求和职业能力,准确为自己定位,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和教育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作一定的准备。比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类活动,掌握社交能力、演说能力、处事能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等。

调查表明,专业技能是最具竞争力的。在校期间,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学好真实本领,将来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见图3)

图3 就业准备

(六)调查问题:目前您是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目标?

调查发现,大约有41%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就业目标,但近30%的学生没有目标,另外超29%的学生对就业目标感到很迷茫,这也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情况。在福州某高校里,我们碰到了一位张姓同学,并对她进行了访谈调查。她说:“我们班里80%的同学都没有就业目标,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大学要好好‘修身养性’。此时不玩,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这种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无目标”的状态。

在有比较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中,多数是“热门”专业的学生,比如会计学专业或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取向比较明确。

三、分析与思考

由于本文调查的对象是普通在校大学生,并没有涉及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因此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但确实可以反映目前省属高校学生的一种就业心态。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态度和准备的调查,我们认为,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冷热因素

包括教育部在内以各种专业就业率为导向的“冷”“热”专业公布,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看法,也导致大学生对今后就业的担忧。对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学生们相对能够“安心”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学习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设定自己的就业去向,规划职业生涯。对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学生们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以无所谓或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学习。

(二)就业观念因素

对于就业或择业,许多大学生对此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有的认为到时自有办法,有的认为父母、朋友们到时会帮忙,有的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有的对未来充满乐观,也有的对未来悲观,没有信心。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创业,“等”、“靠”或者“不去想”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课程改革滞后

目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跟不上时展的脚步,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对于那些原本高考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如果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就业感到迷惘。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调整学生的就业态度,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情商智商等。

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解社会需求和应聘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3.正确对待“冷”专业“热”专业。“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己。

4.坚持课程改革,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让学生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能力上也有更大提升。

5.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胆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辩证关系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84.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职场中度过,除了少部分自由职业者外,大多数人都要在各自的职业环境中拼搏。一个人在还没有就业之前,都会憧憬自己未来的职业,在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大学生规划毕业后自己职业的安排或打算。

近年来,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包括职业生涯与目前专业、学习成绩、就业心态等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福州地区5所高校,其中包括本科院校3所,专科学校两所,涉及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2000多人。调查对象中涉及如下一些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会计、英语、美术、物流管理专业等。调查内容:在校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调查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其中问卷25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83.2%。访谈50人,主要访谈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网络调查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参与网络调查的学生人数约2000人。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题:您认为,目前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就业有影响吗?如果目前所学专业不理想,将来怎么办?

调查表明,有67%的学生都认为专业好坏对未来就业有直接影响。但有近49%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好坏已经成为事实,没有办法,就这样上吧。另外也有28%左右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13%和10%的学生表示要换专业或是再修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见图1)

图1 专业不理想怎么办

近年来,经常有公开的资料表明各个专业的“冷”“热”情况和就业率情况。但为什么明明知道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还是要涌入这些专业,扎堆这些专业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目前国家的高考录取制度所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对所选专业并不熟悉,专业选择基本上是盲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能够被录取,随便填写学校和专业,并没有特别注意选择专业,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二)调查问题:您如何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难就业?

在问卷调查中,有7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确实很难就业,甚至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也有将近70%的学生这样认为。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有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调查某省属师范大学,有近65%的学生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落差太大,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娇子,至今还有相当多人总说,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哪里?这种“分配就业”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实际情况是,大学毕业后需要自己找工作,不存在“分配”,于是有了“拼爹”“拼关系”等各种社会乱象。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特地访谈了一位农林专业现为大四但已经出去实习的小吴同学。他认为:福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汤少僧多的形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在就业岗位上,许多公司优先招募有长期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员,这也使得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同时这也打击了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许多用人单位只看中人才的短期使用,没有长远考虑。

目前,学校中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有如下五个特征: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二,大学生择业目标存在短期行为;第三,大学生的角色换转存在障碍;第四,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趋势;第五,大学生就业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自己缺乏主见。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客观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

(三)调查问题:在校专业成绩重要吗?成绩对未来就业是否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62%的学生认为大学成绩“重要”。而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在校成绩非常重要”。

专业成绩反映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专业成绩也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虽然目前学校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专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专业成绩还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与将来在职场上拼搏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里的专业成绩,既包括理论成绩,也包括实践、实训技能成绩。

(四)调查问题:您希望将来获得什么样的就业岗位?

在访谈调查中,38.94%的学生认为将来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将“专业对口”作为就业的一个出发点。他们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想到社会上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磨炼自己,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而大约有59.62%的学生希望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有50.48%的学生仍然选择有较高“待遇”的工作。“职业稳定”,“待遇较高”,“专业对口”这三个问题是调查中回答最多的问题,同时回答这三项的学生数占149.04%。(见图2)

图2 因素与就业

高校录取率的逐年扩大,经济结构转型,加上就业政策的不够完善,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许多原先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就业难”专业,专业人员趋于饱和,专业学生大量涌出。在这样一种就业压力下,“稳定”、“高待遇”以及“专业对口”可能都是不够现实的。

(五)调查问题:为了未来好就业,目前在校应做好哪些准备?

调查表明,18%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比较迷茫,没有规划。25%的学生会经常看一些招聘广告,了解相关招聘信息。43%的学生希望能按自己的兴趣到相关企业单位实习,掌握技能。也有近14%的同学希望能够自己创业(见图3)。总体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多的准备。一般来说,作为职业规划,需要比较准确地评估自己未来需求和职业能力,准确为自己定位,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和教育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作一定的准备。比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类活动,掌握社交能力、演说能力、处事能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等。

调查表明,专业技能是最具竞争力的。在校期间,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学好真实本领,将来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见图3)

图3 就业准备

(六)调查问题:目前您是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目标?

调查发现,大约有41%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就业目标,但近30%的学生没有目标,另外超29%的学生对就业目标感到很迷茫,这也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情况。在福州某高校里,我们碰到了一位张姓同学,并对她进行了访谈调查。她说:“我们班里80%的同学都没有就业目标,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大学要好好‘修身养性’。此时不玩,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这种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无目标”的状态。

在有比较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中,多数是“热门”专业的学生,比如会计学专业或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取向比较明确。

三、分析与思考

由于本文调查的对象是普通在校大学生,并没有涉及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因此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但确实可以反映目前省属高校学生的一种就业心态。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态度和准备的调查,我们认为,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冷热因素

包括教育部在内以各种专业就业率为导向的“冷”“热”专业公布,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看法,也导致大学生对今后就业的担忧。对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学生们相对能够“安心”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学习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设定自己的就业去向,规划职业生涯。对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学生们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以无所谓或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学习。

(二)就业观念因素

对于就业或择业,许多大学生对此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有的认为到时自有办法,有的认为父母、朋友们到时会帮忙,有的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有的对未来充满乐观,也有的对未来悲观,没有信心。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创业,“等”、“靠”或者“不去想”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课程改革滞后

目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跟不上时展的脚步,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对于那些原本高考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如果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就业感到迷惘。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调整学生的就业态度,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情商智商等。

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解社会需求和应聘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3.正确对待“冷”专业“热”专业。“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己。

4.坚持课程改革,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让学生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能力上也有更大提升。

5.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胆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辩证关系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84.

[收稿时间]2014-12-19

调查分析规划范文3

1.1 调查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调查法,登录美国各图书馆协会的网站,查阅战略规划文本,并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和总结。同时,对于无法确定及不能获取的内容,辅以网络咨询法,即以邮件的形式咨询各协会,以保证调查内容的完整性、客观性及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1.2 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及其10个子协会的战略规划文本为调查对象,子协会中既有公共、学校、专业图书馆协会,也有藏书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技术、参考咨询等专门协会。在综合揭示各种协会战略规划概况和特点的同时,也为横向和纵向上比较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层级图书馆协会的战略规划提供了可能。所选取的各协会战略规划文本如表1所示: 

1.3 调查内容和目的 

对所选取的战略规划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归纳各个图书馆协会战略规划的制定(包括制定主体、制定方法、管理等)、内容(包括文本结构、战略内容等)、实施成效、评估方法等四个方面的概况,总结其特点并探讨对制定我国图书馆行业组织战略规划的启示。 

2 美国图书馆行业组织战略规划的实践概况 

2.1 战略规划的制定 

2.1.1 制定主体 

美国图书馆行业组织战略规划制定及修订的主体基本是协会董事会或执行委员会。但战略规划所体现的不仅是董事会或执行委员会的意志,各协会也会广泛发动和投入大量人力参与战略规划的制定和修订,如董事会、分部门领导、协会职员、成员馆领导、成员馆职员、专门咨询顾问等。有的协会成立专门讨论小组、顾问团,有的通过网络、电话征集民意。例如,ALA在制定《ALA新千年目标》时,鼓励图书馆员参与到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并通过网上公开的方式建立反馈机制,以广泛征求大众意见,战略规划的更新、定稿及修订均参考协会成员或图书馆员的意见。ALCTS在与成员馆及各部门领导人的交流和讨论后最终确定战略规划。ACRL也投入了大量人力参与战略规划的制定,并聘请专业咨询顾问Techer Consultants领导该协会的战略规划制定工作。可以说,美国图书馆行业组织战略规划制定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由于广泛征求意见,兼顾各方利益,保证了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2.1.2 制定过程 

调查发现,美国各图书馆协会非常注重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例如:PLA在1980—2001年间先后四次颁布规划指南,均注重战略规划的制定程序,着力对规划程序进行简化和合理化。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一般会遵循比较固定的程序。例如:ALA在其的规划中(除《ALA2005年行动计划》)均说明了规划的制定程序,总结起来大致包括“讨论一调查一草拟一评议一通过”几个环节:①讨论:通过“焦点小组”、开放论坛等多种形式,对ALA的未来发展重点及发展环境进行分析讨论;②调查:通过E-mail问卷、电话访问、文献调研等方式,征求成员及非成员对战略规划的意见,并对自身及成员已有的规划文本进行综述;③草拟:执行委员会成立专门小组,协同分支机构及其他领导人草拟规划方案,并经董事会成员、分支机构、各委员会、地方分会、附属团体等开会讨论,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汇成新草案;④评议:将规划草案公布于网上并分发给会员,建立持续的反馈机制,接受成员的评论、意见和建议;⑤通过:会员的建议和意见经执行委员会审核纳入规划草案,最终经董事会通过。 

制定规划时会遵循一定的宗旨。ALA认为图书馆是民主的象征,这种民主表现在支持思想多样性、表达自由、平等获取、文化传播和终身学习,因此规划制定要立足此宗旨,并据此确定ALA的行动目标和策略。 

调查分析规划范文4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33-02

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珀(Donald.E.Super)认为,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改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校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中得到普遍重视,大学生也对自己进行着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但从现状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仍存在着一定问题。笔者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及相关就业指导教师进行调研,以准确了解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调研设计的基本情况

针对陕西师范大学的8个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回收471份,回收率为98%,并针对20名毕业生和3名就业中心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与访谈主要围绕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认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所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期望四方面展开。通过调研数据得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1.认识模糊、意识薄弱。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只有12.7%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有所了解,62.4%的学生都表示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而当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比较时发现,大一、大二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模糊、意识薄弱,加之没有相关教师的指导,对职业生涯规划几乎没有概念。

2.态度积极、行动消极。从图2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知,73.9%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的发展很重要,同时78.3%的学生表示自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但实际上只有27.1%的学生进行过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表明大学生在对待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普遍是在态度积极的同时行动却是消极的,当调查导致过半数的学生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时,30%左右的学生归结为自己有意识,但缺少实际的行动,6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受学校课程安排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见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及社会的关注度来看,对待职业生涯规划都是行动远不及态度积极,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3.缺少调整、动态性差。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性的,应该随着自身及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从调查数据看出只有12.7%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过适时的调整。大部分学生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一成不变的,并没有依据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而进行一定的动态变化,也就导致了最初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日后自身的发展意义不大。

4.应付性强、与日后职业发展不吻合。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追踪调研和访谈,可以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是在不清楚自身优势并且目标不明的情况下,以应付作业为目的而提交的一份对自身日后职业生涯发展无实际意义的“规划”,这份无意义的“规划”,也与大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吻合。

二、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在分析调查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方面提出一些对发展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一)大学生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成长中的指导作用

1.剖析自身,明确优势。明确自己的优势特长,清楚自身的发展需求,时刻关注社会就业动态信息,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作准备。

2.提高意识,增加知识。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提早为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3.过程设计,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份作业,一张白纸制定好就从此一成不变,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是一种过程设计。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根据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发展需求,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自身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进行适时的反思,为下一步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行总结经验。

(二)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高校应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到大学生的全面教育中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2.全程教育,逐步深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就业和未来人生成功的重要性。学校可通过举办讲座、团队辅导等宣传方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逐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个人兴趣等有充分的把握,在基础上设计适合自身的职业目标。同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层次性,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一侧重于对学生能力、兴趣等方面因素的测评,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特长,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二、大三侧重于辅导学生进行适合自己与未来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就业指导中增加“就业体验”、“专业角色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接触社会,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深层次的体验学习。

大四侧重于对学生职前的培训,进行工作前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专项指导。

3.形式多样,注重差异。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形式,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教育,对不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最适合的接受方式,也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导师指导,贯穿四年。学校里在学生入学时,给每个学生都分有相应的指导教师,可以把平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一些困惑问题的解决交给指导教师。同时由于导师是学生的专业课老师,平时的接触机会多,有利于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切实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5.追踪调查,适时调整。高校就业中心应该多关注毕业生,对其进行追踪调查,通过分析他们所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后职业发展的相关性及合理性,反思自身开展的教育模式,可做适当调整,以达到从实际出发,切实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吴薇,吴瑞君.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关联性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7,(9).

[2] 苏尚红.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

[3] 王大磊,郭晓娜.国外大学生的生涯辅导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6).

[4] 赵荣生.美英日三国青少年生涯辅导经验及启示[J].国外研究,2011,(4).

[5] 孙英浩.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调查分析规划范文5

3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4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5)

摘 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尝试分专业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首次就业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专业;调查

课题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JG-15-62-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 Liang 1,Tian Juan2, xiao-bing Liu 3, Xiong Hui 4, HuangLi1

(1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in jiangxi, nanchang of jiangxi province, 330200;2of jiangxi medical college, ganzhou in jiangxi province, 341000;3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in jiangxi, jiangxi nanchang 330013;4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of jiangxi province, 330095)

Abstract: It needs a lot of effor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the career plan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link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questionnaire fou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s the Univers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can try professional wil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through in every stag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work of employment guidanc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o a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of the first employment rate.

key word:college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sub specialty investigation

良好的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人充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而且可以帮助其接近自我实现的最高峰。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多是通过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取得。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笔者在江西省部分高校中进行了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抽样调查,共选取了6所专科院校,涵盖文、理等各学科专业,5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在校生(不包括应届毕业生)358人,应届毕业生142人。收回有效问卷426份。在15家不同行业的企业中进行了“关于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情况的调查”。

通过对这些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相当陌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对所学专业对接市场的目标模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观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多数以就业为取向,但行动缺乏足够的规划;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但缺乏一定的行动;面对择业困惑,选择解决的途径,多数毕业生倾向于依赖父母;相对于就业,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趋近于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对高职院校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工作得到了几点启示: 首先,鉴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近期的就业目标很重视,学校可以在求职技巧等方面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技巧;其次,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可态度和投入动机偏低,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第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人格特质等方面的认知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应该对文工和理科施加不同程度的引导; 第四,“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虽然表现出了毕业生在就业态度上的灵活性,但也应该防止被动性的“先就业再择业”问题的产生; 第五,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应该包含对于当前职业市场现状的介绍及不同职业的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跟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1 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相关理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在各大企业引起广泛的重视。近年来,由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开始把西方成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移植到大学就业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型学科,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1.1 课程设置模糊,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 “2+1”人才培养模式下,由于课程总体设置时间的紧缺和专业教师人员的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体系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好多教材的理论性不强,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差,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编写,其内容多集中在“以毕业生就业指导为主,以完成毕业生就业手续为辅”的层面上,缺乏系统性。虽然一些学校也积极引用国外一些成熟的教材,但由于国情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好多教材不太适合当前高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多数高职学院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求,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课程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很多高职学院在进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主要关注的是大一新生以及大三毕业生,对大一新生主要进行职业测评和规划,对大三学生则进行就业指导,而忽视了对大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多学生在大一刚进校时就定好了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了自己每学期的学习计划,但是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对自己制定的生涯规划的效果没有及时进行反思,指导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跟踪指导。

1.2 资力量单薄,专职人员缺乏

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辅导员工作本身就很繁杂,用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时间就很有限;同时一个辅导员通常要面对近200个学生,如果要一对一辅导的话,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辅导员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非常需要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教师的意见,因为只有专业教师才了解学生所选择行业的动态和行情。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用集体授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比如邀请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来传授求职技巧,这些形式普遍缺乏针对性,学生对于此类讲座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只有毕业班的学生会把此类讲座当成是求职前的救命稻草而“临时抱佛脚”地去听一下。

1.3 校企联动脱节,职业观念淡薄

目前许多毕业生上岗后,因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而辞职或被企业淘汰,并非是因为他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合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大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常常感觉到大材小用或无处可用,不能受到领导的重视。这种难以在学校里提前感受企业观念及文化的现状,导致刚刚毕业的学生在入职一年之内离职率屡创新高。

1.4 实践实习缺位,职业体验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因其注重技能培养的教学现状。对于专业实践技能相对重视,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则难有学校进行相关的企业实践培训和体验。从而造成了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车间,有的学生会出现较为强烈的不适应甚至抵制情绪。一是学生从未到企业从事体力劳动,对简单重复的劳动感到枯燥无味,加之企业是根据市场的走向安排加班加点,时间难熬。二是对专业期望值较高,不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不明白高职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认为所学专业与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不搭边。三是跟企业的工人师傅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部分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企业里有些员工只是高中或是中专毕业,认为跟他们学不到什么东西,有的时候请假也很难得到批准等等。少数学生因此产生了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情绪,而企业对此也有明确的反映。

2 措施与建议

调查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高校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必须及时地、有效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修改课程标准,提倡“双师”教学

教育部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高职院校尤其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专业设立“双师”教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大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分析解决大学生就业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具体步骤,指导学生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2.2 重视专业建设,加强师资培训

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要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建立一支工作在就业创业一线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化的职业规划队伍。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要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准确发现大学生思想、行动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善于让学生表达出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意愿,恰当提出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我,激发学生向目标努力的激情和动力。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此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并不具备开展职业咨询的条件,因此,高校应当加强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的培养,逐步提高职业咨询人员的职业测评和咨询技能。要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高校应结合现有教育资源,一方面,组建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职业生涯规划人员为主体的专职指导队伍,组建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为主体的兼职指导队伍,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他们 职业指导在能够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要求后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兼职、聘请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员,不定期开展活动,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才能为科学规范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

2.3 吸纳企业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两个方面。其中所包含的责任、敬业、守纪、创新、竞争、合作、服务、效率、质量等意识和观念,是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应该渗透的内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围绕市场需求,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引入就业指导课堂,吸纳企业文化的有益成分,从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校园里即可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学校也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方面的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使学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为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打下基础。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吸收、渗透企业文化,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角色适应与职业生涯的发展。

2.4 开展实践活动,充实学生职业体验

针对大学生缺乏职业感觉和职业经历的现状,高校应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职业实践,加强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的建设工作,使校企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实践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如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让学生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和择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社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 要以社会服务为纽带,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岗位。通过学校有计划派出专业的骨干教师主动参与技术开发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或“送教上门”、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等途径,增加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了解,拓宽实习岗位渠道。大学生经过具体的实践,既积累了经验,缩短了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又客观准确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了解了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的差距,以便能及时调整和补充,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将来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另外,学校可以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模拟招聘、生涯团体辅导、 职业心理测评与咨询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内容丰富、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的课外活动,积极探索职业发展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友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 孙 权.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3] l保玲.职业指导操作实录[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

[4] 徐阳平.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5] 赵 蕾.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及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调查分析规划范文6

关键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调查分析

某地区实施我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风减毒活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儿童实行常规免疫接种[1-2]。但是由于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区、年龄、接种点不够等,因而导致的儿童接种率不高的现象[3]。为进一步了解某地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现对某地区2012~2013年出生的适龄儿童,含在该地区永久居住和居住期满3个月的流动儿童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我地区2012~2013年出生的适龄儿童,含在该地区永久居住和居住期满3个月的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该地区所有区参与调查,按照距离市区的远近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将每个区分为远、中、近3层,每一层抽取一个乡镇,每个乡镇内的行政村( 居委会) 也按同样方法依次排序并列出各村人口数,入户调查。所选取的儿童中分为四个你年龄层次1岁、2岁、3岁、4岁各180名。其中城区儿童所占380名,农村儿童占340名,总共有儿童720名。

1.3调查内容 在抽中的儿童中调查其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内容为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风减毒活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采取针对不同疫苗,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程度的国家免疫疫苗接种率的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L 2010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不同疫苗#不同地区及不同年龄组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结果

2.1各种疫苗接种率 在入户调查后发现所调查的儿童720名,建证儿童712名,建证率为98.88%,其中城区儿童380名,建证人数为378名,建证率为99.47%,农村儿童340名,建证人数为334名,建证率为98.23%,两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720名的儿童中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风减毒活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等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4.44%,见表1。

2.2不同地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比较 在所调查的儿童中城区儿童有380名,农村儿童有340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除百白破联合疫苗城区接种率(95.00%)低于农村接种率(95.58%)外,其他疫苗接种率城区均高于农村,见表2。

2.3不同年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比较 在所调查的儿童中有四个年龄层次,分为1岁、2岁、3岁、4岁。各年龄阶段的人数为180人,城区儿童有380名,农村儿童有340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几种疫苗随着年龄的增加接种率下降明显,且在1岁时五种疫苗的接种率均>90%,见表3。

3讨论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的高度重视下,某地区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县乡村三级医务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4-5],疫苗接种点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疫苗接种服务周期由双月接种改为每月接种,加之通过不断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6-7]。然而在具体的接种率上我们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本研究的必要性由此展开。

通过本研究我们肯定了某地区在接种疫苗方面所做出的工作的显著成果,在所调查的720名儿童中分为380名城区儿童和340名农村儿童,按照年龄阶段来分又有1岁、2岁、3岁、4岁四个年龄阶段。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风减毒活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4%以上,其接种成果值得肯定,但是在不同地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比较的比较重我们发现,除百白破联合疫苗城区接种率(95.00%)低于农村接种率(95.58%)外,其他疫苗接种率城区均高于农村,其中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城区94.21%高于农村91.76%,麻风减毒活疫苗城区93.94%高于农村91.11%,卡介苗城区93.42%高于农村90.5%,乙型肝炎疫苗94.73%高于农村91.11%。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处于偏远地区,相对城区来说接种疫苗的站点相对来说少一些[8],所以导致农村接种率低于城区,其解决的办法是增加农村接种服务点。几种疫苗随着年龄的增加接种率下降明显,且在1岁时五种疫苗的接种率均>90%。随着年龄的增加大部分疫苗接种率低于90%,我们实际随访的结果显示少数家长或其监护人对持续接种免疫不是很了解,所以导致之后的免疫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9-10]。我们所采取的对策是应切实提高对加强免疫(复种)重视程度,将再次免疫(复种)接种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加强免疫(复种)覆盖率。

参考文献:

[1]叶,汪志国,马福宝,等.江苏省2007-2009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的估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2):149-152.

[2]肖静,吴桂云,许建军,等.南通市2002-2009年出生儿童计划免疫基础免疫接种率综合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21-3224.

[3]曹雷,王华庆,郑景山,等.中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0(5):419-424.

[4]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 卫办发[2012]50号).2012-07-06.

[5]陆利琴.宿迁市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1):35-36.

[6]李龙威,袁平,曹玲生,等.地震灾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项目地区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数据准确性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12,18(4):293-296.

[7]蔡壁,张迟,赵明江,等. 湖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8):640-642.

[8]黄彩虹,陈雅红,詹惠春. 2010年泉州市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