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技术方案范例6篇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范文1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现代测绘技术由出现之始,已在学科理论、应用范围和学习体系等方面取得的了重大进展。但特殊的测绘技术方案与传统的测绘技术并不是完全矛盾和对立的,二者作为对待特殊地行时的关键型技术,最基本的工作原理都是测绘学,并且二者的工作目的也是一直的,都为数据采集环节而服务,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之中,针对特殊地形测绘,应当运用更为全面的测绘方案,加强优势互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

关键词: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测绘工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工程技术的提高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也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相应的机遇。目前的测绘工程对地形研究,针对不同测绘区域的地形变化,需要进行测绘技术的不断调整。而以往的测绘技术在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过程之中,具有许多限制性条件,无法实现测绘技术的准确性,并且不能对测绘工程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需要测绘工程具有更为全面的测绘技术方案,才能更好的促进测绘工程的发展。

通过分析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局势,可以看出我国的建设工程时间明显缩短,这是由于工程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而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我国的测绘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随着一些实际性问题的出现,越来越需要对测绘技术进行发展,从而适应测绘工程的发展需要,保障测绘工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

一、测绘工程概述

1.1测绘工程概念

测绘工程主要是指以测量地形信息和空间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地形图,将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形状、重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测绘工程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包含了对地形构造、动植物、地貌、水文和矿藏的研究与勘测。测绘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地面形态的内容,以平面的方式进行展现。而测绘技术的研究方法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地球,其他另外的星球也有重要的表面形态研究。在区域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通过测绘工程对区域的地形条件和地理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施工建设之前的必要程序。测绘工作的重要性,是整个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充分避免由于地址原因从而阻碍工程进度的现象,并对限制工程建筑质量的因素加以分析,通过对地质进行详细了解,从而为高质量的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1.2测绘工程的目前状况

近些年来,我国测绘工程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施工地点的改变,并且在测绘技术方面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在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的同时,测绘技术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尤其是特殊地质形态的地区之中,这些制约因素尤为明显,不仅限制了工程进程,还为工程的安全性造成了影响,并不符合现代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因此我国测绘工程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制约性因素加以解决,加强工程建设质量。

1.3地形测绘的工作重点

在测绘过程之中,工作人员会遇到许多困难,而地形测绘的工作,本身是对土地的进一步利用,土地作为自然资本是社会的无形财富。将土地进行充分利用是测绘工程的工作重点。我国的地形较为多样化,并且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问题,很难进行测绘工程的开展。也正是因为测绘工程的技术限制,导致青藏铁路的开通时间延迟了需求。并且由于各地不同的地质原因,疏松的图纸会给测绘工程带来许多困难,并且高山、河流都会成为测绘工程的阻碍因素。而也正是因为这些阻碍因素的存在,测绘工程的工作人员更需要在测绘工程领域加深研究,从而改进现有测绘技术,并通过对传统测绘设备的替换,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进一步加强测绘工程在特殊地形中的测绘技术方案,加强测绘技术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对高度、角度以及距离进行测量,是测绘工程最为基本的工作,这一特点适用于任一地形结构,并且也是测绘工程中最为基本的工作重点。而为了实现这一基本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中对这一目的的本只要就进行理解,加强工作中勘察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并通过对传统技术与特殊方案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加强两种传统技术与特殊反感的优势互补,加强测绘工程质量。

1.4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工作

由于测绘工作区域具有差异性,而根据特殊地形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地点,对于目前的测绘技术,在施工条件尚有一定的限制因素。而如何对减少阻碍因素,并保证测绘工程在特殊地形下能得以顺利进行,需要针对不同的特殊地形,进行新型测绘技术的研究,新型测绘技术需要对原有测绘技术进行参照,加强工作程序以及工作方法的练习,并且作为测绘学的重要方面,能够在特殊地形状态下,加强测绘工程的相关工作。需要通过良好的技术选择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而数据的数据方面,需要加强对地面地质的了解,从而对特殊地形进行充分分析,研究特殊地形是否有利用价值,以及如何利用重要信息为工作服务,并运用正确的测绘技术,从而对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缩短工程实践,加强工程效率,优化工程内部条件,提高工程质量。

二、关于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

地形在测绘的过程之中,会遇到特殊的地形并为测绘工程造成阻碍因素。如旧城镇内的村社房屋、泥泞地区和林地繁茂的隐蔽地区等。工作人员不能区域内的高程进行测量进行测绘。并且对待特殊的地形测绘需要采用特殊的测绘方案进行解决。而特殊的测绘方案也基于测绘学的基础,最为基本的工作是对高程、角度及距离进行测量。因此特殊的技术方案应当与传统的测绘技术方案加以结合,从而保证特殊方案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并为特殊方案的理论验证平台提供保障,加强特殊方案与传统技术的优势互补。

2.1旧城镇村社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野外草图的绘制过程,需要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使得野外草图的绘制更为直观清晰。但没有经过合理规划的村庄进行野外草图绘制时,会因为测点的点图不符合,从而造成杂乱无序,甚至室内编图出现失误,甚至进行野外测量时丢失地物。而对这一现状进行解决,应当对野外草图进行取消,通过在各房屋角点设立测站,从而进行测点,并将能观测到的碎部点都测定完毕,运用电脑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按照流程进行简单化处理,变成直观后以相应的比例尺进行打印,再到野外实地根据相应的点位进行画草图,从而保证室内编绘图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对测量精度进行保证。

2.2林地繁茂区域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林地繁茂区域的隐蔽性,通常会对测绘精度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应当以树林内的断面测量为例,在树林进行测量作业的同时,注重高度角的影响,保证GPS RTK的信号质量,从而对测量精度所要求的固定解加以保证。并且在全站仪测量被树木等遮挡物遮挡视线,从而无法进行测量作业时,应当用导线推进断面测量,将测设的导线点、放养点的坐标以及距离和角度数据,根据相应理论坐标值反复计算,从而计算出测量点到坐标方位角和亮点的距离,从而得到仪器测量的数据,再将测量点放设在正确点位,从而保证测绘精度的准确性。

2.3以泥泞地区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泥泞地区、荒漠区以及滩涂地区都具有地表但工作人员无法借助工具同行的特点,即使是相对面积较小的区域,工作人员也只能对范围线进行绘制,而面积范围较大的趋于应当对测定区域内的高程进行确定,从而对测量精度进行保证,并在测量区域周边设立相应测站,在运用全站仪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案,从而加强泥泞地区、荒漠区以及滩涂地区的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1]徐凤芹.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127.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范文2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

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飞快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并有了空前的提高。其中以工程测绘行业的发展尤为明显,其呈现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但是由此也引发出一系列的新问题。整个测绘技术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无论是从设备上、技术上还是工作理念方面,其发生的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

1测绘工程概述

1.1关于测绘工程

主要指以绘制空间信息及地形的一种信息数据地形图,普遍应用于现代社会中。通常状况下,在某一个特定地区的建设中,首先要让专职的地形测绘人员通过对这一区域的地形情况和地理结构进行调查和统计,然后画出信息地形图。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因此测绘工作在社会发展期间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1]。

1.2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

测绘工程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针对职责和分工的不同,对参与测绘工作的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工,让他们各负其责。

1.3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

特殊地形测绘工作是建立在传统测绘工作基础上的,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的一种新技术,虽然它的测量精度方面的要求与一般测量工作会有所区别,但它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是以测绘学为基础,所以它和传统测绘工作并不存在对立关系。

2测绘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态势

我国的测绘工程的项目质量管理在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后,一些技术水平已经不断地更加完善和成熟,目前我国的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通过科学的持续创新,向这一领域的一体化方向发展。测绘成果的数字化管理,测绘技术的高端信息智能化等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都影响着测绘的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2]。

3测绘区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概况

3.1资料分析

测绘技术是保证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而能够科学分析该区域地形相关资料是技术效果实现的前提。若想顺利完成村镇房舍密集区域的测绘工作,必须充分调研现存的房舍分布、使用材料、建筑的特点,村庄中的道路、河流的分布,土壤的性质特点等各个地理元素的情况。

3.2把握测量精度

准确的测量精度是测绘工程的基本要求,对于那些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因其地形的特殊性则更要保证其测量的精准度。在对村镇房舍密集地区进行工程测绘时,其测量的精准度将直接关系到具体哪座房舍是否拆迁以及工程走向等问题。

3.3定位系统测量技术

定位技术作为一种全天候实时性的技术,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程测绘技术,它在保证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提高测绘的精准率。它能够实现对待测定点位置进行实时、精准的测量,并且能借助于载波的相位观察值完成对动态的监测。

3.4数字测绘技术

数字测绘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测绘工作中。通过电脑技术和测绘工作的有机结合,完成了测绘工作中数字与图形的密切结合,大大提升了工程测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使得测量结果的精准度得到保障。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时,可以把该测绘区域中的物理信息进行信息数据化的处理,然后借助于电脑成像等科技技术把该特殊区域中的具体信息用地形图的方式完美呈现到计算机是,并能利用其它的数据对该区域进行平面以及三维立体的测量。

4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方案

我国的国土幅员辽阔,大部分的测绘工程都是在特殊地形中进行的,针对不同地区要制定不同形式的测绘方案,在我国测绘工程中,由于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方案与普通地形的测绘方案的制定有很大程度的区别,而得到测绘工作者的特别重视。同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对特殊地形进行精准的测量。接下来详细探讨一下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

4.1野外草图的绘制

测绘工作中,针对简单规划的地区要进行草图绘制,这种草图不仅要给人清晰直观的感觉,并且要有完整合理的布局,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测绘工程的顺利进行。然而,如果在前期测绘工程中没能进行合理的工程规划,就会导致所绘制的草图不能直观清晰的展现整个地形的变化,而且由于测绘人员对一些地形测绘的不准确而导致所绘制草图展现不出清楚合理的布局

4.2野外数据的采集

一般的测绘工程测量距离的速度非常快,而在对个别地理位置图像相对聚集的野外数据的采集区域,由于要全面采集接近需要进行采集的数据点,因此在测量期间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准度,一般都要应用特殊精准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测量。但在实际测量期间也通常会出现一些非常具象的问题,而使测绘人员不能直接进到实地去进行精准的测量,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测量进度,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可通过GPS在测量点范围的其他高度对零碎点完成准确的测量。

4.3对滩涂地、荒漠区、泥泞地等区域的测绘方案

海边、河边等因为落潮产生的滩涂地、荒漠区和沼泽地地等,由于地表是处在的状态下,但是就算是辅助了一些如船只等相关的工具,也不能通行而过。在测绘这些范围比较小的区域时,能够进行在内部设置相应的等高线的范围线的绘制,但是如果测绘面积大的区域时,就必须测定区域内的高程。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质的飞跃和创新。在测绘工程行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广泛重视与研究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并掌握了一整套优良的关于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案,这些都在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特殊地形的测绘质量。

参考文献

[1]曲娇婷,张冬岩.浅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范文3

以中山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1:2000数据采集与成图项目为例,浅谈测绘工程中工程监理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

【关键词】测绘工程;监理方案;制定;实施

1 工程概况

中山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1:2000数据采集与成图(一期)和(二期)范围为中山市全市域,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测绘工作内容为DOM、DEM和DLG(即3D)数据采集与制作,成图比例尺为1:2000。

1.1 工程监理的目标

1.1.1 通过监理准备,应保证项目监理部具备实施监理工作的条件。

1.1.2 通过合同履行监理、工程进度监理和工作协调,应确保工程目标按期实现。

1.1.3 通过工程准备监理,应确保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后开工。

1.1.4 通过测量过程监理和测量成果监理,应确保作业过程符合技术设计书的规定,测量成果资料和测量成果质量符合施工合同要求。

1.1.5 通过数据监理,应确保测绘数据成果符合工程技术规定的要求。

1.1.6 通过档案资料监理,应确保测量成果资料齐全完整,其组卷与装订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1.1.7 监理单位应确保所提交的监理成果资料齐全完整和规范,组卷与装订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1.2 监理工作原则

1.2.1 工程监理应贯彻和遵守国家和地方与本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1.2.2 工程监理应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1.2.3 工程监理应公正、独立、自主,维护业主单位和测量单位的合法权益。

1.2.4 工程监理应坚持“预控为主、检验为辅”的原则。

1.2.5 工程监理应遵守成果资料保密原则。

1.2.6 工程监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3 监理依据

1.3.1 监理技术依据

(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化》(GB/T 13923-2006)。

(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GB/T 20258.1-2007)。

(3)《国家基础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4)《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 23236 -2009)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2009)。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7)《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9)《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1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 元数据》(GH/T 1007-2001)。

(1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高程模型》(CH/T 9008.2-2010)。

(1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9008.3-2010)。

(1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线划图》(CH/T 9008.1-2010)。

(1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1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1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18)《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与数据认定规定》(CH/T 1018-2009)。

1.3.2 监理参考依据

(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2)《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2 监理保障措施

为了取得良好的监理成果,监理单位须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2.1 建立和运行工作程序

依照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和运行工程监理工作程序,使监理工作在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良性循环中进行。监理单位与委托单位、施工单位的各类技术业务往来采用正规文件形式记录备案,各种数据采集和处理结果必须保留原始记录,并及时归档。

2.2 建立组织机构

按照委托单位要求组建相应监理组织机构,组织优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选用优良的检测设备。

2.3 建立沟通机制

监理单位必须及时取得和透彻理解委托单位的最新技术要求,并且立即贯彻到所有监理工程师中去;把监理结果按生产工序定期上报委托单位,个别特殊情况须随时报委托单位,保证委托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之间的信息畅通,以便及时处理各类重大的技术、质量问题。

2.4 认真执行监理方案

根据工程技术要求编制合理的监理指标和技术参数,并在监理过程中准确地检测、统计和评估这些指标参数,检测者、审核者、批准者必须签名备案。

2.5 建立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监理工作责任制,严格履行监理方案中所规定的各岗位有关职责,逐级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每位监理工程师的工作量、监理结果定期考核测评,测评结果通报备案。

2.6 信息反馈

监理单位负责人定期征求委托单位和施工单位对监理人员和监理单位的意见,对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3 监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以委托单位提出的质量标准为宗旨,以委托单位所确定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案为依据,以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完善的监理方案为手段,以诚实守信、公正科学的态度为原则,为委托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监理单位要根据监理项目的工程特点,研究适应性强、行之有效的监理手段和措施,确定和统一监理操作尺度,研究监理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监理工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 主要实施的监理内容

全过程测绘工程监理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履行监理、工程进度监理、工程准备监理、成果缩编监理、测量监理、数据监理和档案资料监理,同时对施工过程的作业安全和资料保密进行监督,并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基本要求:

4.1 合同履行监理内容应包括技术准备、资源配备、组织形式、工程进度、工程量、成果资料提交的监理。

4.2 工程进度监理内容应包括进度计划编制的审查和进度计划实施的监督,并应对工期延误提出合理预防或处理建议。

4.3 工程准备监理内容应包括检查业主单位准备的技术资料,审核施工单位的人员资格能力、仪器设备性能和其他技术准备工作,并应确认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4.4 成果利用监理和测量监理内容应包括测量过程监理、测量成果资料检查和测量成果质量检验。

4.5 数据监理内容应包括测量形成的电子数据成果的结构以及逻辑性检查和一致性检查。

4.6 档案资料监理内容应包括测量文字成果和图件成果的齐全完整性及其装订组卷的规范性的审查。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范文4

关键词:测绘档案 管理 特点 差异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229-02

测绘档案是指包括测绘管理档案、测绘成果资料档案、测绘科研档案、测绘基建档案,测绘仪器设备档案,测绘科技档案在内的测绘实践活动形成的全部档案,它是我国科学技术档案中独特的一大门类。其中的测绘成果资料档案,是指在测绘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观测记录、计算数据、摄影底片、照片、磁带、磁盘、成果、成图等实物和数据材料。测绘成果资料档案以其独特的形成过程、载体形式、利用价值等特点,表现出与其他档案的诸多不同。该文就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特点和管理原则加以研究讨论。

1 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特点

测绘是测量和地图制图的总称,其专业特点十分明显,科技含量多,技术要求高,地理覆盖面广'成果要求精密准确,细致。测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测绘成果资料档案除具有一般科技档案的属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成果资料的地域性

测绘生产的工作对象是地球表面,它是通过先进的测绘设备、测绘手段和方法对地球形状大小、地理点位置、地物、地貌特征进行实地测量和编绘,形成的数字成果、影像成果、图形成果等。测绘生产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因而作为测绘生产活动记录的测绘成果资料档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这是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首要特征。无论是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勘界测量以及地图编绘等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的,测绘生产形成的原始数据,计算处理资料,成果成图都集中地将这一特征充分表现出来。

1.2 测绘数据的唯一性

测绘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在产品设计后,进行的是批量生产,产出产品的属性完全一样。而测绘生产所得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记录、影像、图形组成的测绘成果资料档案,无论它的载体形态如何,是纸质的还是磁带,磁盘,照片等不同载体,其所测绘的数据都是测绘生产的唯一产品,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的基础信息。

1.3 地理信息的保密性

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精确地反映了地球表面地形情况,物理点的地理位置,其中包含多种要素,这些信息数据在国防建设、军事作战、外交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属于国家保密的范畴,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绝大多数都有密级,加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军队测绘系统采用了同一坐标系统,因而保密性极强。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密级之高,保密范围之广,远胜于其他类型的科技档案,这给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1.4 档案载体的复杂性

由于测绘工作的专业种类繁多,测量手段和工序复杂,导致了所形成的测绘成果资料档案载体形式复杂,如:底片、像片、磁带、磁盘、印刷图、底图、原图版、各种图集、测量手簿、图历簿等,其次测绘生产有内业,外业之分,野外测量周期长,文件材料分散,地域范围广,更增加了测绘成果资料档案形成的复杂程度。测绘成果资料档案形成的复杂性对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建设及管理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测绘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测绘成果资料的形式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多样性。实物成果和数据信息并存,影像图与线划图同在,表册描述与文字说明互补。多种形式的成果资料给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管理原则

从利用的角度出发,不论是测绘成果资料档案、还是测绘管理档案、测绘科技档案都是测绘文献信息的组成部分,只要有价值都可以加以利用而不必区分。但从管理角度,由于不同性质的事物,其形成的特点不同,服务的视角不同,所以管理的原则也不同。为管理好测绘成果资料档案,个人认为应认真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 认真区别测绘成果资料档案与测绘管理档案

要管理好测绘成果资料档案必须认真区别测绘成果资料档案与测绘管理档案。如测绘成果资料档案和测绘管理档案的查找规律和整理要求有着明显的区别。区分测绘成果资料档案和测绘管理档案的主要标准是看它来源于何种性质的测绘实践活动,而不是看它所反映的知识内容是否相同,而实践活动领域不同的测绘文件、协议文件,从知识内容看是管理性质的,但当产生于某一具体测绘生产活动之中,这些文件与其他的测绘生产文件一起构成成套的档案,共同反映这一具体的测绘生产活动的过程,则应属于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相反,相同内容的文件如形成于测绘专业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活动之中,记述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情况应归入测绘管理档案。这一标准是我们进行测绘档案分类和使用《中国档案分类测绘业档案分类表》时判别某些具体档案文件归类的主要依据。

2.2 认真区别测绘成果资料档案和测绘科技资料档案

在测绘档案资料管理中,由于测绘成果资料和测绘科技资料的保存价值,管理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必须将两者加以区分,划清两者的界限应注意下列问题:

测绘成果资料档案都通过复制向外提供利用。尽管对于利用者来说获取的是测绘科技资料,而在测绘资料档案馆里,因为测绘成果资料档案是测绘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只要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这种“历史记录”属性不变,它就不可能转化为测绘科技档案,而应按测绘成果资料档案来管理。相反一个单位搜集、交换而得来的测绘科技资料,一旦在测绘生产活动中采用,就成为记述和反映单位测绘生产活动的真实记录,其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测绘科技档案转化成为测绘成果资料档案了。

2.3 认真区分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保密等级和期限

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的保密性和唯一性决定了这类档案的保密工作的特殊性。

(1)正确处理测绘成果资料的秘密等级:测绘成果资料与其他档案一样,分绝密、机密、秘密和非密四类。但它的保密广度却远大于其他档案,保密范围几乎覆盖所有成果资料。密级划分的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因此要引起档案馆领导的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力量,在测绘成果资料接收、建档的同时,就要认真做好密级划分,严格区分秘密等级。

(2)正确处理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是不同的,保密期限一般小于或等于保管期限。保管期限是根据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全面确定其保存价值,准确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而保密期限是根据国家秘密事项在一定时间内,如被泄露,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来确定的。档案超过了保管期限,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一般要造册销毁,自然也就不存在保密问题了。而档案超过了保密期限,就不对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经授权机关解密后,仍具有使用价值和保管价值。因此要处理好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之间的关系,使测绘成果资料物尽其用,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3 数字测绘时代的测绘成果档案管理

在数字化测绘时代下必须要有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使测绘成果这些宝贵的资料得到更安全和充分的利用。

3.1 将纸质成果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

根据有关测绘资料管理要求,对纸质的基础测绘档案,采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设备将档案资料、测绘数据进行电子化处理,形成电子图片资料及电子文件,通过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技术手段,按一定的标准、规范建立档案信息库。这是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由纯手工管理、半手工半计算机化管理,向全面信息化管理转变的方便、可行途径。

3.2 建立专门的测绘档案管理系统

为了满足数字化测绘时代的要求,一个完善的测绘档案管理系统要具备以下几点。

(1)完善的测绘档案目录的动态更新机制

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加工、整理,建立档案登记,编制档案编号和检索卡片,建立档案统计图表。其中包括航摄档案目录、地形图档案目录、各种比例尺DRG档案目录及其他综合目录。这些目录的整理,采用科学编目方法,方便测绘资料的检索、存取,做到有编号、有简介,使用户一目了然。

(2)便捷的档案查询方式

通过构建有序结构的分类多层次档案数据库,提供多字段的查询模式,及丰富灵活的检索手段,并能够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查询,保证使用者能够快速获取到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档案的查询管理直接影响档案资料的充分利用和扩散范围。档案资料的查询可考虑分为无权限、浏览、自由下载、编辑下载、审批下载等多种权限区分。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档案查询方式的低效率,提高流转速度,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保证重要资料的安全性。

(3)流程化的管理体系

系统必须对测绘档案的管理完全实现电子化,对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保管、统计、销毁应实施全过程管理,包括:地形图底图修改程序、电子文档程序、底图调晒程序等,以电子流程管理代替以往繁杂的人工管理模式。建立一套规范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保证档案的科学维护。

(4)档案归档自动化

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完全实现档案资料的自动提取,所有归档过程均在网上进行,归档方便、快捷、严格。避免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主观错误,并且有效保证所建档案的一致性、有效性、完整性,保障档案归档的质量。

3.3 建立销毁制度、避免长期积压

建立健全保密档案定期销毁制度,减少用户手中保密档案的库存数量,这也应该是保密管理的一项措施。用户手中一些测绘档案常常是为某一项工程专用,工程结束后基本不再使用,长期积压,现势性越来越小,再利用的价值很小。但却是泄密的隐患,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销毁制度,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外发档案定期销毁,使测绘档案不得超范围、超时限使用。

参考文献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范文5

关键词:工程测绘;数字化;RTK

一. 引言

随着测绘仪器、计算机硬件及数字化测图软件的普遍应用和快速发展,测绘数字化系统被广泛运用于测绘生产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去,逐渐代替人工模拟测图技术,成为地形测图主要方法。测绘是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测绘得到的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和基础性信息,测绘工作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也应该将数字化的地理空间系统作为主体,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测绘公共服务体系,使测绘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及时、可靠、实用的测绘保障。 数字化测图技术加大了测绘行业的现代化数字化进程,将工程测绘由过去的绘于纸上的测绘图阶段推动至方便处理、传输和共享的数字信息化阶段。数字测绘图是由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地形空间数据的处理,进而得到的数字地图。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GPS为核心的新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新的测量仪器和测绘技术推动着测量技术向着自动化、信息化、精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RS结合集成的3S技术,更是为空间地理观测提供了更全面、更理想、更现代化的获取数据的测量手段。3S技术将三种技术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由GPS和RS为GIS提供空间定位和区域信息,再由GIS进行空间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综合集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 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特点

1. 传统测图法的弊端

点、线、面是所有图形的基本构成元素,其中点是图形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因此图形测量是以对点的测量作为基本工作,进行准确的点位测定,并将一组有序点连成线,再将线围成面,最后用特殊符号和标注来表示的过程。传统的测图是使用经纬仪、平板仪和水平仪这些测量仪器测量点的坐标、高程等,再经绘图员手工计算三维坐标并展绘于图纸上,绘图员再依据司尺员提供的信息将地物通过图式符号描绘出来。可见,这种传统的测图方式具有野外工作量庞大、内部编辑工作繁多和出错率较高的弊端,不利于测绘工作的快速精确进行。

2. 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数字化的测图技术是一种全解析的计算机辅助出图的方法,相比传统的测图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等优势,是地形测绘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数字化测绘技术不仅是科学发展的需求,也是建立现代化科学管理系统的需要,有如下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完善,以GPS为核心的测绘技术飞速发展,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技术和仪器。尤其是3S技术的集成和结合,成为了空间对地进行观测的重要手段,使人们可以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对与空间分布相关和地理信息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更新、应用、获取、传播、测量、现实、管理和存储。并将上述手段作为构建空间信息系统的基础,使计算机可以便捷的对区域发展进行规划,实现对国土治理。环境检测、灾害预报、城市规划、房地产管理和市政管理的高效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S技术指的是将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三者结合,遥感技术为社会生产、政府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测绘手段、思维工具和描述语言。通过3S技术的结合使用,使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形成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框架体系,使用遥感技术和全球地位系统,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区域的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相关的空间进行分析,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再进行集成式管理,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1) 自动化程度高

数字测图通过计算机软进行的自动计算、识别、连接及调用图式和符号等一系列自动处理绘出的地形图,不仅精确美观,而且绘制中出错的概率也非常小。数字测图可以自动提取测量信息,如距离、坐标和面积等。

(2) 测图精度高

数字化测图具有精度高的优点,距离300m内物点测定误差约为±2mm,地形点高差约为±18mm。电子格式的测量数据还可自动记录、存储、传输、处理并成图,没有传统测图的视觉、方向、展点的误差,全程中对原始数据的精确度毫无影响。

(3) 图形属性信息丰富

数字测图要求不仅对点的坐标进行测定,还要明确所测点的属性,当场记录该点的编码及连接信息,这样在显示成图时,只要利用编码,便可从图式符号库中调出对应的测绘图。可见,数字测图所采用的包括点的定位、连接和属性信息在内的丰富的图形信息可便于检索。

数字化的测图成果是通过分层的方式进行存放,没有图面负载量限制,对于测图成果的加工利用较为方便。

三. 工程测绘数字化系统的应用

工程测量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交通网络图、带状地形图、地籍图和地下管线图等,野外测绘工作在所难免,因此如何降低野外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数字化测绘技术解决的重要问题。RTK(Real-time kinematic)即实时动态定位,是一种常用的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依据的GPS测量法,它可以在野外得到实时的厘米级的精确定位数据,在工程数字测量中被广泛应用。

1. 快速静态定位模式

RTK的两种定位模式分别是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快速静态定位模式是GPS接收机在流动站进行静止观测的定位模式,在快速静止观测中,GPS接收机同步接收基准站及卫星的观测数据,并对整周未知数及用户站三维坐标进行实时解算,当结算结果趋于稳定且满足设计精度要求时,即可停止实时观测。采用RTK快速静态测量法可以克服常规测量法受到客观因素制约的局限性,并且其效率很高,单点定位仅需5-10min,一般应用于控制测量中。

2. 动态定位模式

动态定位测量之前需做数分钟的初始化观测工作,之后便通过流动站依据预定采样间隔进行自动观测,连同基准站同步观测到的数据,确定采样点实时空间位置,其定位精度已达到毫米级。动态定位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勘测阶段,用于进行地形测绘、横断面及纵断面测量、导线测量和中桩测量等工作。与常规测量仪器相比,有着精度高、无需透视等优点,仅需测量2-4s,其精度便可达1-2cm。

以测绘档案管理系统为例,测绘档案资料是测绘工作者辛苦工作的结果,对国家的建设、规划和管理有着密切的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测绘档案的数量也不断发展,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光盘档案管理系统、航测管理系统和地图制印系统。光盘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在管理科研类、综合类和测量类的档案之中应用,提高对大地测量类档案资料的管理效率。地图制印系统可以在地图档案的管理之中使用,促进信息化的测绘档案管理的发展。通过三种系统的结合使用,建立以局域网为基础的测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同时完善平台之中各个子系统的功能。

四. 结束语

现代测绘技术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手工测绘的一些弊端,朝着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工程测图的主流方法。然而,新的测绘技术依然在成图系统统一标准、图形数据结构、GIS接口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测绘人员继续努力,推动测绘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宝山.现代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0,22(1)

[2]陈庆春.数字化测绘技术特点及其在工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08,9(9)

[3]杨花莲.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范文6

【关键词】地质测量;问题;优化建议

通常来说,地质测量本身是一门复杂工程,测量人员切实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借助于地质测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质勘查的广泛开展,使地质勘查真正有规律可循。然而,现阶段地质测量仍然在很多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只有将问题真正得以解决,才能真正发挥地质测量应有实效,不仅有利于地质勘探顺利开展,同时也使地质灾害预防精确度大大提高。

一、地质测量概述

(一)地质测量主要内容

相对而言,地质测量本身是一门复杂工程,需要涉及到多方面工作内容。概括来说,地质测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如下:第一,水文地质监测工作。该工作主要针对于水文状况展开深入调查,借助于先进勘查手段,充分了解目标区域水资源特点,这样才能为后续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科学战略决策依据[1]。第二,矿山地质勘探工作。该工作面向对象为矿区,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对矿区资源展开有效深入调查,这样才能对矿产资源分布了如指掌,并切实促进矿区建设顺利开展。第三,还应对地质灾害展开评估,借助于有效评估手段,使评估及预测工作切实更具备科学性特点,并促进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顺利开展。由此可见,地质测量对于各项工程项目建设起到尤为重要作用。

(二)地质测量具体步骤

概括来说,地质测量开展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地质测量开始之前,应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测量人员应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测量区域展开深入调查,包括该区域地形地貌、天气状况、交通状况等。测量人员还应积极开展实地勘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促进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第二,在资料收集完成之后,还需进行测量计划书方面的编写。通常来说,计划书一定要全面周到,这样才能切实促进后续测量工作进行[2]。第三,在计划书编写完成之后,测量人员需深入到野外进行测量。在野外作业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切实参照相关技术标准,并借助于先进仪器,加强项目各方面检查。与此同时,野外测量应遵循相关技术先线路,针对于野外进行有效测量,这样才能对项目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掌握,并能绘制剖面图及地形图。第四,测量结果的分析处理。在野外测量之后,针对于测量结果,应对结果进行有效处理,并绘制相应图表。

二、地质测量中面临的问题

(一)地质测量方案不合理

目前来说,容易出现测量方案不合理等现象。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人员经常会出现考虑不周等问题,部分设计人员偏重于理论,没有充分考虑大棚实际情况,也容易造成方案方面的一系列不合理[3]。具体来说,地质测量方案不合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案不能有效突出重点,在格式方面也不够规范,使方案看起来不具备专业性,实际实施效果也相对较差。第二,方案不能充分做到与时俱进,有些方案实际制定过程中,仍然参照之间规范标准,而没有考虑到技术方案革新,使方案不具备一定时效性,也难以真正发挥方案实际效果。第三,方案编制人员通常一味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方案编制也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也没有真正开展实地考察,因而方案实际上难以真正执行,不利于地质测量顺利进行。

(二)测量技术方面较为落后

目前来说,尽管GPS技术、GIS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逐渐开始得到大范围推广,但目前技术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状态,普遍仍然沿用传统技术方法。通常来说,对于较小项目普遍缺乏重视,也没有对设计方案加强审查,致使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那样问题[4]。具体来说,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下面几点:第一,测量人员需切实考虑周全,一旦不能满足后期工作实际需求,将非常不利于后期工作方面的顺利开展,不仅使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非常不利于碎步测量等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二,布网控制工作也经常被忽略,一旦不能被布网控制加以有效重视,将会使控制成本方面大大提高,使后期补充布网变得十分复杂,也不利于测量顺利开展。第三,在实际地质测量工作过程中,部分测量人员盲目追求效率,盲目追求成本,通常不会进行分级布网,也不会意识到其重要性。一旦仅仅通过一次性布网,将使测量精确度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使测量误差不能符合规范,这样反而容易造成不良后果,使成本反而大大增加。第四,实际开展布网阶段,一旦布网过程不够科学,也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地质勘测工作顺利开展。

三、地质测量优化建议

(一)技术标准设定应力求科学

相对而言,我国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不错成就,然而配套规范标准明显存在一定滞后特点,这样也非常不利于地质测量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基于上述情况,需在先进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同时,不断加强技术规范方面编制,这样才能打破传统被动局面,真正将地质测量工作落实[5]。例如,GPS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尽管取得不错应用效果,使测量效率大幅度提高,测量精确度也得以有效保障。然而,在该技术规范方面仍然不够科学,因而使该技术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实质效果。与此同时,野外测量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测量人员应不断加强测量项目实地考察,及时掌握当地地形地貌、天气状况、交通状况等有效信息,这样才能为野外测量提供有效前提及保障。除此之外,野外考察还应着重加强矿产资源方面勘测,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技术标准方面编制,使标准更加符合现实,更具备相应参考价值。

(二)不断引入先进技术方法

针对现阶段技术方面仍然较为落后现状,应切实加强先进技术引入,例如GPS技术、GIS技术及RTK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将先进技术作用得以有效体现,并促进地质测量工作切实得以有效开展。目前来说,GPS技术在定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因而能切实促进会地质测量工作开展。相对而言,RTK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优点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能使精确度切实得以大大提高。第二,该技术可以将测量范围逐步扩大,使其实用性大大提高。第三,RTK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需要建立通规,同时也省去了高规标准带来麻烦。第四,以往传统技术还要考虑到天气带来影响,但应用RTK技术过程中,完全不会受到天气方面带来束缚,即便是雷雨状况下,同样可以开展实时观测,精确度也不会受到影响。第五,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三维坐标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测量结果更加形象、更加直观表示出来。

结语:

本文浅要分析探讨地质测量阶段容易出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相应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目前来说,尽管我国地质测量技术处于持续进步中,但是实际工作进行中,仍然在很多地方容易出现问题。为此,应注重技术革新与技术标准规范的同步性,并不断加强GPS技术、RTK技术方面的引入,这样才能使地质测量工作得以有效顺利开展进行。

参考文献:

[1]韩博.论煤矿地质测量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2251-2251.

[2]马仁杰.地质测量工作中的若干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地球,2014,(5):216-216.

[3]王超.新时期我国地质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地球,2014,(5):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