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量范例

地形图测量

地形图测量范文1

【关键词】测量技术;人蓄饮水工程;数字化图

引言

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我国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人蓄饮水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各地区纷纷开始进行人蓄饮水工程建设。而在设计阶段,需要通过结合所在测区的各项地形数据,从而科学合理地布设自来水管线、确定水塔位置等,以此有效完成人蓄饮水工程的设计工作。因此本文将通过着重围绕测量技术在人蓄饮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究,为精准高效地完成人蓄饮水工程设计工作指明方向。

1利用GPS技术采集原始地形图数据

在设计人蓄饮水工程的过程中,搜集和掌握原始地形图数据意义重大,其不仅直接影响着人蓄饮水工程的设计工作,同时对工程后续的施工建设以及工程质量、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也通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而随着当前我国测量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目前在采集原始地形图数据当中比较常用的一项测量技术便是GPS技术。该项技术通过利用GPS接收机接收GPS微信,对地面点实时坐标进行精准解算,在无需保障各GPS测量仪器通视的情况下便可以直接完成采集原始地形图数据的工作[1]。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测量的精准性和全面性,本文通过采用GPS和RTK相结合的测量技术,通过在地势较高且视野相对开阔的位置架设GPS基准站,在完成卫星信号接收之后立即经由电台传送至GPS流动站中。图1展示的就是使用该项测量技术进行动态定位测量的示意图。

2数字化绘图

为了能够有效将采集得到的各项原始数据转化成数字地图,且保障地图绘制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本文建议可以采用当前先进的AutoCAD平台技术以及专业的CASS成图软件等。在由GPS接收机负责完成对整个测区内的原始管线测量数据的采集之后,可以直接使用CASS软件下载相关原始数据,并获取相应的碎步测量文件,随后通过将GPS碎步测量原始数据直接导入至专业的成图软件中洪,即可自动生产数字化的碎步测量图,在依照人蓄饮水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设计要求对各个地物点属性进行清晰标注后即可。

3人蓄饮水工程设计中测量技术的应用

3.1数据采集

本文通过以某地区的人蓄饮水工程设计为例,设计人员在开展人蓄饮水工程设计工作之前,首先对测区展开了相应的勘察测量工作。考虑到测区附近并没有部级控制点,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对地形图的精准测量,测绘人员通过直接使用GPSRTK技术,利用WGS-84坐标系对地形点位三维坐标进行直接采集,从而有效省略了联测国家等级控制点的步骤,大大提高了测量作业的效率,有效帮助测量人员在短时间内精准高效地获得测区内各项原始地形数据[2]。在测量工作中,工作人员在地势相对较高且具有良好开阔性的位置处进行一套基准站的架设,使得GPS卫星信号在传输至基准站之后能够经由电台直接传送至工作的GPS流动站中。而在此次测量工作中,所准备的两台GPS移动站能够对计转站和GPS卫星信号进行同步接收,在同时进行差分解算之后便可以获得准确的实时地面点坐标。此时通过利用两套移动站内的GPS仪器设备便可以相继采集该测区当中所有地形点的原始坐标。在这一过程中,测量人员只需要重点考量布设管线的具体路线即可,进而使得测量人员可以从以往全面考虑各种地物要素的沉重工作量中得以解放。

3.2数字化成图

在测量人员完成全部测区内外业数据的采集工作之后,通过对采集得到的原始地形图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深入统计分析,可以从每个测量点当中了解其具体的点号、采集日期等信息,为后续人蓄饮水工程设计提供相应参考。表1展示的就是该人蓄饮水工程设计中使用GPS-RTK技术下获得的原始数据。测量人员在完成相关原始数据的下载整理之后直接将其导入专业的CASS成图软件当中,利用软件自带的编辑内业图功能,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自动生产相应的管线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管线图当中,只含有基本的点位信息,缺乏详细的各项地物要素信息。因此为了使得设计人员能够依照软件自动生成的数字化地图科学合理地完成人蓄饮水工程的设计工作,在此次人蓄饮水工程设计当中,测量人员选择将测区内现有的地形图作为地图,并将其放置在新测图下方位置处,使得图面信息量能够得到极大丰富,为完成人蓄饮水工程设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3.3重叠地形图

从理论上来说,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现有的各地形图以及相关资料开展人蓄饮水工程设计工作,用以避免出现人蓄饮水工程设计与实际情况和工程标准要求不相符的问题。但由于此次设计的人蓄饮水工程中的测量图年代较为久远,有部分测量图为传统的纸质图,因此难以同数字化地图相互配合使用[3]。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测量人员和设计人员通过利用现有的计算机以及扫描仪等技术、设备,在全面扫描所有关于该人蓄饮水工程的纸质地形图资料之后,直接对其进行矢量化处理。通过对处理后的地形图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各项测区信息,包括测区内的村庄及其分布以及植被、交通等情况。但由于具有可参照性的高程点数并不多,因此很难为设计人蓄饮水工程提供详细、真实的参考数据。在此基础上,测量人员通过利用GPSRTK测量技术并配合使用专业的CASS成图软件,有机整合后期经过扫描和矢量化处理的地形图以及新测地形图,在将二者进行相互重叠之后形成了AutoCAD效果图。在该图中不仅含有大量具体的地物点坐标信息及其特征信息,并且成功完成了坐标系统的转化,通过对新生成的AutoCAD效果图进行观察分析,便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具体的水塔位置、自来水管线布设位置等信息,从而为设计人蓄饮水工程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本文通过结合具体的人蓄饮水工程设计案例,在将GPS测量技术与RTK测量技术进行有机整合下,高效、精准地完成了内业以及外业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工作。同时运用专业的CASS数字化成图软件,在对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下载整理之后直接生成相应的数字化地图。而考虑到该人蓄饮水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部分原始纸质地形图,难以直接与数字化的新测图进行配合使用,因而后期还通过采用数字扫描和矢量化处理的方式,成功将原始地形图与新测图进行相互叠加,在极大地丰富图面信息量的基础之上,有效帮助设计人员完成了人蓄饮水工程的设计工作,有助于改善当地的人畜饮用水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文斌.GPS测量技术[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72.

[2]尚鹏飞.GPS测量技术在渠道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5(10):10~11.

[3]赵秋利,苏少林,周伟.武功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分析及安全保障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5):239~240.

地形图测量范文2

本文研究的地形图信息,是指关于地形图各方面状况的描述、反映和记录,而不是指地形图本身所包含的房屋、道路、等高线等地物、地貌要素。其其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图的变化信息、更新信息及相关规划信息。这些地形图信息一般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形图信息的空间分布范围,另一方面是地形图信息的具体内容。地形图变化信息是指地形图变化的具体内容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范围,此外还包括发现变化的时间(巡视时间)、发现变化的人员(巡视者)。地形图更新信息是指关于地形图更新过程及成果具体内容的记录。本论文所指的地形图更新信息主要包括更新方法、更新的数据源信息和更新的过程信息。相关规划信息是指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成果。规划信息具体包括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项目的名称及编号、项目的完成时间、完成人员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用地红线范围等。

2基于格网的地形图信息管理方法

2.1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的含义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份: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一般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和40cm×50cm矩形分幅,10cm×10cm为一个坐标格网。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是指在空间上以格网为最小单位对地形图信息进行管理。从实现的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将地形图信息赋予了相应的地形图格网。在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时,格网的空间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来合理确定。

2.2地形图信息的格网化方法

本文主要以1:500、1:1000地形图为例进行研究,地形图格网的划分在地形图图幅的基础上进行,格网的编号也在地形图图号的基础上确定。以格网编号为关键字,建立整个测区的地形图格网的索引。地形图信息的格网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格网化获取的原始地形图信息在空间上一般表现为不规则多边形范围线,所谓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格网化,就是将不规则多边形范围线转化为规则的格网范围。该过程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在同一坐标系统下进行,二是规则的格网范围必须完全包含不规则的多边形地形图信息范围线。地形图信息范围线格网化的同时,根据其坐标值,可以计算相应格网所属的地形图图号,进而得到格网的编号。经过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格网化,可以得到多个与之对应的格网,这些格网通过编号可在整个测区范围内进行统一管理。(2)地形图信息内容的格网化地形图信息内容的格网化包含两个步骤,一是将原始获取的地形图信息内容作为属性赋予地形图信息范围线,二是将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属性以格网编号为关键字,赋予相应的每个地形图格网。为便于管理,不同类型的地形图信息范围线可以设置不同的图层、颜色等。

2.3地形图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格网化后的地形图信息可以通过格网编号在整个测区内进行统一管理,这种管理主要包括存储、查询和统计等。建立地形图信息数据库是对格网化后的地形图信息进行管理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存储在数据库文件中的地形图信息,可以利用数据库的查询语言,根据地形图信息中的某项或者多项具体内容进行单一条件或多重条件的查询和统计。建立地形图信息数据库的主要工作就是定义数据库表,确定其数据结构。本文根据实际需要定义了格网表、格网巡视记录表、地形图变化内容表、格网更新记录表、格网放线记录表、项目信息表、项目类型表等七种相互关联的数据库表。

2.4地形图信息的入库

地形图信息的入库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图形编辑软件中完成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绘制、属性输入,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格网化,二是利用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接口,以格网为单位将地形图信息范围线的属性数据传输至数据库中相关的数据库表中。

2.5地形图信息查询方法与结果输出

地形图信息查询包括地形图变化信息、更新信息、规划放线信息三类信息的查询。地形图信息查询主要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满足单一条件的地形图格网,可以数据库表中的任一字段为关键字进行,查询满足多重条件的地形图格网,可在满足单一条件的地形图格网中继续查询,进而得到查询结果。从数据库中查询得到的满足设置条件的所有格网,可在图形编辑软件中展绘出来,并根据需要定义图层,输出为图形文件。

3基于格网的地形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以《苏测院数字化地形图现势性格网化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为例,介绍基于格网的地形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系统开发环境

系统以AutoCAD2008为平台,MicrosoftSQL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利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VisualC++8.0)和AutoCADObjectARX2008SDK开发包进行二次开发而成。

3.2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系统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功能,一是基于AutoCAD2008平台的图形处理功能,二是基于MicrosoftSQLServer2005平台的数据库管理功能。系统参考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设计。根据系统需实现的功能,将系统分为图形绘制、格网计算、数据交互、数据库管理、查错纠错、成果输出六个模块。

3.3系统应用

3.3.1利用系统实时掌握测区内所有地形图的成图时间

通过查询地形图更新信息,实时掌握测区内所有地形图的成图时间,了解地形图的新旧程度。

3.3.2利用系统快速统计测区内所有地形图的现势性情况

通过查询地形图变化信息,以格网为单位,快速统计出测区内所有地形图的现势性情况,为地形图修测项目的立项工作提供客观、充分并且定量的依据,并可利用系统输出地形图现势性情况统计图。

3.3.3快速获取其他专题信息

利用《苏测院数字化地形图现势性格网化管理系统》,还可以快速获取其他专题信息,如某年内利用建设工程竣工图更新了多少面积的地形图,某年内地形图修测项目更新了多少面积的地形图,某年内完成了多少规划放线测量项目,涉及多少个地形图格网,于是可以预测这些区域的地形图即将发生变化。

4总结与展望

4.1总结

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是一个效果良好而且切实可行的方法。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较之基于图幅管理地形图信息,在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根据基于格网的地形图变化信息、更新信息及相关规划信息,测绘管理部门可以编制更加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地形图修测计划,从而避免重复测绘,节约测绘费用。以AutoCAD2008为操作平台,MicrosoftSQL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基于格网的地形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地形图信息进行系统、高效的管理。可以实现海量地形图信息的安全存储和快速查询,是基于格网管理地形图信息方法的较好解决方案。

4.2展望

地形图测量范文3

关键词:测绘;水利工程;基础地理信息

近几年,测绘水利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极其迅速,以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撑,无人机低空遥感器探测系统、激光扫描系统、连续高速运行的参考站以及网络等极大地改变了水利工程中传统的测绘模式。在我国水利基础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人员在现阶段所使用和需要的地形图已经逐渐演变为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三维地形图等可视化的规划设计需求。而无人机作为当前小范围快速分析和获取这些水利基础工程设计数据的主要工具和技术手段逐渐被广泛引入水利工程中。结果表明质量和精度已满足生产需求。这些研究工作,对快速分析和获取的DLG、DOM和DEM等数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性依据和参考,而基于DLG和DEM的数字水文地形图分析则为当前水利基础工程的可视化和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更直观的技术底图,同样也有部分水利工程科技专家和工作人员对此技术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

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的水利工程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步骤如下(成果数据见图1)。

1.1像片控制测量。像片控制点的布设与航空摄影测量主要是地形图进行航空摄影成图测量内业规范的加密与地形图航空摄影测制的主要设计依据,同时像控点的布设也是直接影响地形图精度的一个主要影响测量因素。以《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为主要设计依据,按照其中航向和区域网布点的外业要求分别进行了布设。像片控制点一般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相互重叠的控制点范围内,布设的每一个像片控制点均可作为公用。像片控制点施测系统采用GPS(RTK)接收机,先期控制点采用CORS网络系统进行像控点位实测,后期在测区自主建立的GPS控制网(E级)的基础上,采用接收机动态所位的实测数据进行像片监控点位,确保了像片控制点的施测精度。CORS控制站实测数据测绘院进行解析计算,RTK接收动态位实测数据在现场由RTK自动进行测算。

1.2空三加密。空三加密摄影测量地图监控系统软件采用全方位数字化的空三编码加密专业摄影成像测量系统,该系统根据技术设计进行,由多名外业作业人员实时提供外业数据,根据少量的野外控制点,由内业技术人员进行控制点加密,求得加密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值的测量方法。

1.3地形图数据采集与编辑。立体模型测图是在全数字立体摄影测图工作站完成,立体模型定向采用空三自动图像恢复技术对模型进行测图,减少误差,提高精度。对地物、地貌两个要素的采集按地形编码分层的顺序进行,分类码执行A/GB/TL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编号》。工作站图形的编辑在CASS9.0软件平台上进行并完成,主要编辑如下:1)将工作站采集的数据转换成AUTOCAD数据(*.dwg)的图形文件;2)地形图层、颜色、线型及线宽等的分析和处理;3)等高点线矛盾的分析和处理;4)编辑等高线和地物之间关系及地物与地物之间关系;5)等高线的闭合、道路的末端封闭和地类界的闭合;6)编辑完成后作业员要进行图面自查工作,与临图的接边工作,注意接边处的处理细节;7)保持地物、地貌的性质和用地类别的一致性,并通过套合CAD软件进行丢漏检查。

1.4DEM生成。DEM数据采用专业软件生成,保证其精度和生成的DLG一致。其基本数据生成的作业方法和流程如下:1)专业软件收集并生成DLG的三维数据,转换成标准的DXF格式;2)通过利用相应的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内部插值并进行转换即可生成一个DEM;3)使用分幅裁剪功能对生成的DEM数据进行一个标准的分幅裁切,生成一个作为标准图幅*.GRD格式数据。

1.5DOM的制作。空三加密工作完成后,导入空三加密成果。根据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DEM对已经数字化的整个影像进行分析和纠正所得到数字正射影像,将其镶嵌、调色、裁剪等步骤生成最终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即DOM。

2基于DEM进行河网提取与流域划分

沟壑分布和密度的定义是一种用来描述某个排水区域内的地表被大量水流切割后可能表现的破碎粗糙程度的一种定量数学表达,用一个单位区域面积内的水系总长度来表示。按照对沟壑密度的分析和定义可知,要确定一个排水区域的具体沟壑分布和密度首先需要准确地知道该区域的河网具体分布,而且在确定了河网的分布后,可以合理地划分出位于该区域内的各个排水流域。这些流域又可以称为公共排水区域,是指将流经其中的大量水流和其它物质从一个公共的出水口河网中排出,而形成的一个集中排水区域。通常的复杂情况是,一个地表区域的次级地表深层沟壑面积密度越大,可能表明该地表区域的深层地表越破碎。因此在一个地理区域之内,对当地水土的资源保持和对自然资源严重流失的防治研究,河网的资源提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河网排水流域面积的合理确定,对于一个河网区域内的大型水库前期建设、淤地坝的前期建设、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及时预防等基础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性意义。基于累积量的DEM数据进行河网提取、流域划分是目前水文流向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其操作步骤主要是检查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存在于洼地,如有洼地填充处理,进而自动做河网流向自动分析,得到给定流水的累积量,按照河段给定的时间和条件自动划分给定的河段、提取给定河流的网络和对给定的河流进行分级。利用给定的流水数据累积量自动捕捉汇流点,进而自动提取给定的流域,具体操作的过程可以直接参考流向分析相关的文献。需要特别注意的另一点是,被处于较高高程的区域流水围绕的填充洼地是进行较高高程水文数据分析的一大重要障碍,因此在确定较高高程水流的方向以前,必须先将周围的洼地进行填充。有些填充洼地可能是在DEM生成的过程中带来的水文数据错误,但另外一些却是表示了真实的较高高程地形,如采石场或岩洞等。通过用填充周围的洼地得到DEM。在经过这些填充洼地后的DEM,流水可以畅通无阻地一直流至较高高程区域内部地形的中心点和边缘。以山西省太原市某地区的DEM数据进行了该区河网与流域提取工作,获得的成果见图2。

3结束语

地形图测量范文4

关键词:水利测量;实时定位RTK;原理;优点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先进的测量设备与方法不断被应用至水利工程领域,水利测量中GPS技术以无需通视、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GPS定位技术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几秒钟内RTK技术即可确定定位数据,因此其在水利测量中的使用范围将日趋广泛。

1水利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前景

1.1GPS技术发展现状

GPS系统具备全天候、连续、实时、全球性定位和导航功能,可以获取高精度3维时间、速度、坐标满足各类用户要求[1]。GPS较为常用的方式有相对测地和单点导航定位两大类,其中前者为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其中,静态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国家大地、大坝和地壳变形的观测;因具有厘米级分辨率和较高的作业效率,快速静态作业模式通常用于水利测量;工程放样、数据采集等领域一般选用RTK技术,该技术因具有厘米级精度、快速实时等特点逐渐成为GPS相对测地定位的主流。GPS测地型接受设备有双频与单频两类,双频机可以对电离层折射利用L2观测值适当修正,适用于超过20km的中、长基线测量,利用快速静态作业模块升级RTK技术;单频机性价比较高,通常用于不超过20km的短基线水利工程领域。无线电、电子手薄、GPS接受设备为构成RTK系统的主要模块,在实现厘级精度、实时可靠性、操作简便性、轻量化等特点的同时,整套设备能够满足水利施工放样、信息采集等需求。考虑到对空通示受档以及卫星数量较少的特殊情况,GPS系统无法确保解算的正常,从而对定位可靠性与精度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受多环境条件的限制,单频GPS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此双星座系统实现了GPS接受设备的新水平,该系统能够提供全范围、高精度、各时段完美的接受设备[3-4]。

1.2GPS技术应用前景

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勘测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勘测软件、硬件设备的不断进步,已基本实现CAD作业[5]。“业内一体化”的水利勘测设计,要求形成后期管理、施工、设计、勘测的一体化数据链,由此降低中间数据处理环节,这也是决定水利设计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已应用于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然而后自然环境与通视条件限制常规的方法普遍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设计周期长等问题。技术改进和设备引进为勘测技术进步的关键,因此GPS技术的引入为现状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沿线控制测量可以利用快速静态作业模式实现,从而为路线测量、地形图绘制等提供信息依据;此外,还可形成施工控制网为闸门、堤坝、渠道等水利项目施工提供指导,这也是水利测量中GPS的初级应用阶段。实质上,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为GPS系统的发展潜力,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6]。

2水利测量中RTK技术的应用

2.1RTK基本原理

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可以实时测量水利工程数据,该技术包括以下内容:①RTK技术拥有多个数据链以获取不同类型的数据;②基准站接收机具有数据分析与接受的功能,对相关数据的获取发挥着关键作用;③复杂地形难以获取的数据可以选用流动接收站,在原有基准站上安防GSP接收机,由此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观测和传送。

2.2RTK技术优点

结合相关资料和工程实践,归纳总结了RTK技术优点。①工作效率高:RTK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对于8km范围以内的普通地形和地势,该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的测量,且测量过程无需投入过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减轻劳动量的同时还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测量成本和费用。②降低作业条件要求:对外界环境、地形和地势传统的测量方法要求较高,必须完全符合相关要求方可测量;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方式RTK技术存在明显的差异,该技术适用范围广且对作业环境要求低,外界环境对RTK技术的影响较低。③数据安全可靠、定位精度高:基于GPS技术创新发展形成的RTK技术兼具GPS的诸多优点,其适用范围广、定位精度高且操作流程简便;对于地势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RTK技术能够减少以外事故发生概率,保证人员安全和数据的精准度。④数据处理能力强、操作简便。RTK技术较传统的测量方式具有更加简便的操作流程,其技术要求低且数据处理能力强,对基准站坐标在测量站准确记录后即可实行正式测量,对数据信息经一系列数据后绘制出高精度地形图。此外,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为RTK处理技术的明显优势,接受的信息可以很容易实现自动处理。

2.3RTK技术的应用

2.3.1河道地形图测量

水利测量工作中RTK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于河道地形图的测量,一般利用RTK技术优势完成复杂的河道地形图测量工作。水下作业为大多数河道地形图的测量环境,而人眼无法直接观测水下形式,为保证地形资料的测量精度必须合理利用RTK技术。其中,全站仪、6分仪、3杆分度仪为传统的测量方式,这种测量方法所花费的时间较长,测量精度低、适用范围小且化肥的人力资源多,测量结果无法实时反映地形变化的真实状况[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河道地形图测量中RTK技术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测量流程包括:先连接笔记本电脑和需要使用的仪器,测量点的观测和定位通过电脑控制时限;然后在笔记本电脑里输入测量的有关数据,经软件处理绘制出河道地形图。由此获取的地形图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河道情况,具有工作量少、测量精度高、所需时间段等特点。

2.3.2加密控制点测量

测量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是保证加密控制点测量的精度,而偏远山区的水利工程测量控制点很难设置。传统的测量方法主要利用三角控制网和距仪导线测量,该方法花费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较大且精准度较低,外界环境对测量精度影像较大[8]。对于以上问题RTK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且测量方便快捷,通过将3个以上测控点设置于15km范围内即可完成相应的测量。

2.3.3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RTK测量技术能够快速定位及实时掌握坐标结果,测量地形时具有较好适用性。在数据采集功能下可以结合地形情况快速完成测量,并以图形的方式显示采集完成后的地形点,经转换处理输出数字化地形图。

2.3.4水域断面测量

将探深仪与RTK技术相结合测量水域断面,应先对河道断面位置按照现有地形图初步设计,经实地勘测获取各基点高程、平面坐标等参数;其中,基点3维坐标利用计算机进行准确记录,而断面航线采用业内处理的方法合理设计;然后实时校核数据的准确性及精度以保证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并利用计算机处理三维坐标数据,特殊情况下还可实行补测工作。准确校核所有测量数据后,方可对各航段断面图形利用专业处理软件绘制。

2.4作业时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RTK技术应用时常见的几种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①卫星状况问题。采用卫星获取测量数据为RTK测量技术的重要依据,若卫星无法覆盖测区范围,则不能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与精度,尤其是城市高楼林立、高山峡谷等很可能遮挡信号处,测量数据很容易出现偏差。对此,需要配合星历预告完成测量作业。②作业半径比标称距离小、数据链传输受限制和干扰问题。数据链为传送RTK测量数据的主要途径,若遇到较高建筑物或高山无法顺利完成数据链的传输,此时应尽可能提高基准站海拔使其位于测量区最高点。③测量稳定性与精度问题。对于自然环境RTK测量的要求较低,但卫星运行状况很容易对测量作业产生影响,使得测量精度降低,为提高测量精度可以增加校核次数或多次反复测量。

3结语

水利测量中RTK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水利勘测设计和保证后期的顺利施工提供数据支撑,对推动水利事业发展和自动化、智能化测量系统的搭建奠定了基础。实际测量过程中为确保测量精度,应正确使用仪器、提高计算精度和工作人员责任心。所以,研究分析RTK技术优点、原理以及作业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为水利勘测设计和质量、进度、安全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俊艳.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1(17):179-179,198.

[2]范会平.GPS-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24):101-101,102.

[3]黄良,饶烨.RTK测量技术在基础控制测量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勘察设计,2010(09):36-40.

[4]宋德军.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的作用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20):25-26.

[5]闫志刚,张兆龙,赵晓虎.GPSRTK作业模式原理及其实用技术[J].四川测绘,2001,24(02):66-69.

[6]王晓光.抚顺县农村水利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02):32-34.

地形图测量范文5

本文主要讲述了工程测量的重要性,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以及全新测量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测绘工程;发展;应用

正文:

1.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测绘市场体制日趋完善,测绘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进行设计阶段,测量技术能够为设计和规划工作提供十分重要的各种比例地形图和地形资料,并且还能够提供地质勘测以及水文测量等诸多十分重要的数据。工程在施工阶段的时候,必须要将测量之后的设计规划转变为实际建设的依据,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施工网,并且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实物的转化。所以,测绘工程会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所以,在进行测绘工程的时候必须要将相应的工程项目进行定位,确认其实际位置,然后确认准确的标识,是否存在着设计后新增的建筑物或者其他,从根本上保障机械设备的使用。基础设施完成之后必须要做好竣工线的投测工作,做好整个设备平整度的跟踪测量工作,才能够保障设备工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工程进入投入运营管理阶段的时候,工程测量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通过测量工程建筑物的实际运行状况,对不正常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考虑,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2.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分析

工程测量本身作为测绘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测绘测量技术远远不能满足新时展的需求,并且仅仅局限于建筑以及水利等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测图和放样等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工程测量技术逐渐的进行了创新,打破了传统测量工程所存在的局限性,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比如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快速分析和对物态发展变化进行初步的预报等内容。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主要就是指测量技术数字化发展,逐渐的实现了工程测量内外业一体化以及数据获取和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测绘工程涌现出诸多十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并且逐渐的发展为工程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工具。比如电子经纬仪、全站仪以及精密测距仪等诸多先进的工程测量仪器设备,进而为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基础,改变了传统测量技术中工程控制网布置、地形测量以及施工测量等诸多十分复杂的作业方法,所以,在进行测绘工程测量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3.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3.1数字化测图技术

目前,测绘工程主要应用了数字测图,其主要就是对城市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带状地形图、地籍图以及交通网络图等诸多图件,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全解析和机助成图的方法,与传统的测图技术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其本身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当今时代地形测绘发展的技术前沿。数字地形图能够直接体现出高精度的外业测量,其能够直接体现出仪器发展更新以及精度提高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比较常见的先进性技术包括了GIS技术以及GPS技术等先进的绘图技术,现代工程测量逐渐的朝着数字化测量工程发展,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测量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保障其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2MAPCAD软件

MAPCAD软件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成果之一,其主要具有图像清晰、编辑方便以及易于转换等诸多特点,并且通过人员的熟练程度能够提高其精度,必须要不断的加强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作业,从根本上保障图件的精确性和质量。工程在进行测量实践的时候,必须要做好地形图外业测点以及数字化图缩放相结合等技术方式,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新时代工程发展的需求,并且还能够起到节省成本的目的,最终能够设计出数字地形图不仅简单易用,还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其精准性和美观。

3.3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

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全地区的控制测量,是测绘数据和图件的基础组成部分,必须要结合测区范围的先后次序进行测绘,网店的密度主要可以分为加密网以及基本网两种类型,通过控制网店的密度和精度为界址点提供服务。必须要结合实际需求对各级网进行可靠的布设,保障其布设的密度,结合需求的变化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如果城镇地区的界址点密度比较大,必须要通过GPS网进行加密一级的图根导线,从根本上保障测定的界址点,进而满足测绘工作的要求。

3.4工程测绘数字化分析

现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测量仪器设备逐渐的朝着数字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逐渐的超越了传统的测绘方法。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结合计算机的模拟在PC机上直接反映出地形以及地貌等得到科学、合理的数据或者图像,尤其要结合数字地形图本身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比如经费以及时间等原因,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测绘方法的作用。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直接将现有的地形通过PC机和数字化仪器等软件实现工作的目的,并且保障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劳动强度,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其精准性,数字化测绘技术凭借其先进性和诸多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测绘领域内。

参考文献

[1]龚新云.浅谈测绘项目管理[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

[2]张建军.GPS工程测量技术应用分析[J].测绘周刊,2008,7.

地形图测量范文6

数字化测图技术其实就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成图方式。和之前的测图技术比较不难发现,这一技术的优势是极为突出的,且发展前景也非常好。数学地形图能够很好的提高外业测量的精度,这能够更好的表现仪器发展进步、精度提升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数字化测绘技术除了能够促进科技的飞速进步,还能够促进现代社会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进行工程测量、地质测量、房产测量等各项测量工作时,不仅能够很好的提高测量的精度,而且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能够有效的健全完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

2数字化测绘工作的主要特征

2.1自动化水平高

数字测图工作都是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的,包括计算、识别、连接、图式符号的调用等,然后自动绘出精确、美观的数字地形图。此外,数字测图出现各种错误如读数错误、记录错误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并且最后可以自动记录坐标、距离、方位以及面积等有效信息。

2.2测图精确性好

使用数字测图技术测量300m范围内的地物点时,误差不会超过2mm,测定得到地形点高度差一般介于4~18mm的范围内。测量所得数据能够将数据以电子形式进行传输、记录、储存等,并且在此过程中其精度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也不会出现视距差、方向误差以及展点误差,能够保证外业测量工作的高精度。

2.3图形属性信息多样化

开展数字测图工作时,除了要准确确定测定点的方位,还必须了解测试点的具体属性,并且要随时记录测得的各种信息(主要有编码、连接信息),在显示成图时,就要使用测图系统内的图式符号库。在后续的工作中,便可以根据编号信息获取相对应的图式符号成图。所以,通过数字测图工作所获得定位、连接、属性信息等,能够给检索工作提高很多的方便。

2.4图形编辑简单

数字化测图所获得的信息应分层存放,且这种方式不会受到负载量的制约,能够更好的利用加工成果。使用地面数字测图技术能够给房屋的改建、扩建、变更地籍等工作提供很多的方便,能够使图面整体一直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测图的具体内容

3.1.1原图数字化。

若某地区施工中要使用数字地形图但是却经费不足、时间紧缺等的限制,则使用这一方式最合适。原图数字化技术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已有的地形图,只需要加配计算机、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及数字化技术即可进行工作,且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数字化成果。其工作方式一般有两类:一个是手扶跟踪数字化,另一个则是扫描矢量化,扫描矢量化的精度和效率都由于手扶跟踪数字化技术。可是,使用这一技术开展工作时却会受到原图精度的很大制约,且数字化工作期间经常会出现很多误差,所以会使精度因此而降低,且这一技术体现的仅仅是白纸成,地面上建筑物的现时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因此不能长期使用这一技术。要想保证数字地图的精度,最好使用修测和补测等工作方式,在获得一些地物点的实际坐标后,使用其取代原有坐标,这能够有效的提升原图的精度。而地图的持续更新,也会使地图整体的精度大大提升。

3.1.2地面数字测图。

如果未找到符合规定的大比例尺地图,就可以使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式,这种方式也叫做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现今我国的各大测绘企业都在积极的应用这一技术。通过这一技术所获取的数字地图有较高的精度,若使用的方式科学,则能够将附近控制点的精度保持在5cm内。

3.2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中的作用

3.2.1原图数字化处理。

设立各类型的GIS系统时,要对原有的地图开展数字化处理,还要确保其势性、精度以及比例尺都符合规定,还要使用数字化仪开展数字化处理工作。现今,使用频率较高的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GPS数据输入三种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需要的仪器为计算机,数字化仪及相关软件,是很传统的数字化输入方式,但其工作效率较低且工作量非常大。扫描矢量化就是借助扫描仪来输入扫描图像,并借助矢量跟踪来得到实体的空间位置。现今,扫描仪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矢量化软件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各项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因此,这一技术有着效率高、精度高的显著优势。GPS输入就是借助GPS设施来获得地球表面图形的具体位置,测后的数据就是三维空间数字,所以不用做转换,输入数据库即可。现今应用较广的是RTK技术,其前提是GPS的发展进步,它可以获得流动站在规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在某些区域,其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的新型GPS定位测量方法,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使用这一测量方式不需要设置各级控制点,只要根据基准控制点提供的信息就能得到精度较高的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以及地物点,并且可以依据测图软件获得一次生成的电子地图。此外,也要依据旧有的数据成果来开展施工放样工作。但实际工作期间,使用较为频繁的则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3.2.2数字化原图工作步骤。

MAPCAD软件扫描输入方式有着图像清楚、编辑简单、转换方便等一系列的优点,所以能够符合大多数外设精度的要求。但地形图的精度则与人工跟踪精度及输出设施得到精度有着很大的联系,且人工跟踪精度和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及工作经验紧密联系,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工作者基本技能的培训工作,并要求工作者完全依照矢量化方案开展工作。实际开展工程测量工作时,要做好地形图外业测点与数字化图缩放相结合、符号图层的划分子图、线型符号库的设计等工作,保证满足工程进度的同时又节约项目经费,设计出的数字地图简单易用、美观整洁、易于使用地形图的工作人员判读。

4结束语

地形图测量范文7

关键词:自建坐标系;特征点;坐标变换;应用

1自建坐标系的原因

1.1项目概况

白龙江治理工程文县白水江尚德镇水家坝至周家坝段河道治理工程项目,于2015年开始施工,由于征地、汛期等原因,每年有效施工期只有3个月,直到2017年初才全线完工。

1.2自建坐标系的原因及目的

标段三个控制点包括:一个位于二标段的高程控制点和两个距离本标段起始里程180m左右的平面控制点,三点均是本项目进行勘察设计时由勘察设计单位留下的。位于二标段的高程控制点是把铁钉砸入国道212线公路涵洞混凝土护边上的裂缝中,保存较好,清晰可辨。两个平面控制点虽然距本项目较近,但由于是用油漆直接标注在大桥的两端(相距21m左右),经过几年的风吹日晒,导致其踪迹难寻,除此之外本工程范围内再无其他控制点,且受地形限制和设备性能影响,再次引进控制点将大大增加施工成本,错过有效施工时间。三个点中有用的是高程控制点,但一个点不能满足本工程平面控制的要求。查看1:1000原始地形图和设计图后发现,高程控制点的平面坐标能从上述二图中直接读取,且存在相对应的地面特征点,故决定采用自建坐标系,再用特征点纠正变换为原工程坐标的方法。为直观表达清楚计算过程,坐标数据将采用假设数值。

2自建坐标系及坐标系变换

2.1坐标点布置说明

假设高程点BM坐标为(1000、1000、1000),并以BM点为基础,按控制点布置要求布置稳固的A、B两点,使这三点形成大概的等边三角形,要求能良好通视。此时BM点平面坐标为(1000、1000),设A点平面坐标为(XA、YA),B点平面坐标为B(XB、YB)。

2.2自建坐标系

本项目使用全站仪为宾得R-325EX,其精度为±(2+2ppm),水准仪为三鼎DS3。一是将仪器架设于A点(B点),对中、整平。用钢卷尺测量仪器高,调解棱镜杆高,并依次往仪器中输入仪器高、杆高、棱镜常数等其他参数。棱镜置于B点(A点),在仪器菜单模式下选择测距,测三组A、B两点间的距离,三组数据误差不大于3mm,并取平均值,记为。二是将仪器架设于BM点,棱镜分别置于A、B两点,对中后用全站仪各测三组距离数据,在保持三组数据精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取其平均值,平均值数据分别是(SBMA、△HA),(SBMB、△HB)。三是设XB=0,XY=0,则A、B平面坐标分别为(1000±SBMA、0),B(0、1000±SBMB)。以BM点为测站点,A点为后视点,B点为检查点,采集不少于5组能与原始地形图特征点相对应的地面点。

2.3自建坐标系检校

为保证自建坐标系具有足够的精度,除现场复核测量数据外,亦需要用其他方法检校。所用方法是比对角度值。一是用架设于BM点的仪器,在仪器菜单模式下选择角度测量,测量三组满足精度要求的数值,并取平均值,记为。二是用及、数据,利用余弦公式计算A、B两点间的角度值,记为。三是直接对比和,误差应保持在5″以内。

2.4坐标系变换

一是在CASS软件中打开原始地形图,以BM点为基点,用多段线以射线形式连接与地面对应的图上特征点,记为S1、S2、S3...。二是新建CASS文件,设置比例尺为1:1000,增加新图层,命名为“新建坐标系”,并在此页面中将经过处理的自建坐标系的DAT文件导入软件中,构成以BM-B为基线的平面坐标系。然后选定所有点置于新图层“新建坐标系”中,并以BM点为基点,用多段线以射线形式连接特征点,记为S1′、S2′、S3′...。三是在自建坐标系中,选定命名为“新建坐标系”的图层,带基点(BM点)整体将图层复制到原始地形图上,使两个坐标系统中的BM点完全重合。四是利用标注工具标注原始地形图与自建坐标系上S1与S1′,S2与S2′,S3与S3′等之间的角度并记录下来,然后比对数据,剔除误差较大的,余下的不同组数据取平均值,此为旋转角度。选定命名为“新建坐标系”的图层,以BM点为原点,以其中一条射线为基准,输入旋转角度整体旋转命名为“新建坐标系”的图层,旋转后即把自建坐标系变换为原始地形图中的当前工程坐标系。五是坐标变换完成后,用软件工具标出A点、B点的新平面坐标,再整合水准测量得到的高程数据,即得到A点、B点完整的当前工程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记录此数据用以测量和放样。

3问题说明及误差分析

3.1问题说明

为保证自建坐标系的准确性,仪器对中、整平要符合限差规定,棱镜杆对中气泡要居中,必要时可以使用支架。无论测距还是测角都应采集多组数据,剔除偶然误差和粗差,取平均值计算。本例中把自建坐标系变换为原始地形图中当前工程坐标系的关键在于特征点的选取,一般情况下原始地形图和设计图是同一坐标系(此点也是需要注意的事项之一),但设计图是原始地形图的后期设计和加工,故较于原始地形图保存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而言,均不如前者,因此选择特征点及坐标变换时首选原始地形图。特征点一般选择长期存在、不容易被破坏且容易辨识、范围小的点,如房屋转角、宗地分界点等。本例中未用图上特征点直接纠正相对应的地面特征点,原因在于通视情况不理想,难以相互检校,精度无法控制。

3.2误差产生分析

造成误差的原因,一是人为原因;二是仪器原因;三是外界环境原因。人为原因主要是特征点的选取以及读数和记录产生的误差,为保证数据准确性应由1人完成全部观测。仪器原因主要是固定误差、比例误差。本例中测距固定误差为2mm,坐标变换控制点制备中由于距离短比例误差可忽略不计,但随着测量距离的增加,比例误差将会累积。由于棱镜常数对测量数据影响较大,故一定要准确输入。外界环境原因除正常天气、温度、湿度等外主要是车辆过境时的扰动,应选择车辆通行少、环境较安静的时段进行测量。

4实际应用及其他方面应用

4.1实际应用

变换坐标后的A点和B点成为新的控制点,在复核工程量时,所测工程量经与工程量清单对比基本相符。所测地形图与设计图对比,地形地貌相吻合,故完全满足施工需要。此方法得到了监理和业主的认可,数据结果不但为本标段所用,也为其他标段提供了方便。

4.2其他方面应用

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尤其是有些小型水利工程身处大山深沟,相较于其他工程相对独立,引点困难。若控制点在勘察设计完成后未能有效保护,则会在自然力和人为作用下慢慢丢失,致使施工时无点可用。鉴于此,对只有个别丢失的控制点可采用本文所述的方法。此外,在引洮一期工程道路整修项目中对非定线道路的工程量测量,也成功应用了自建坐标系。

5结语

地形图测量范文8

关键词:测绘技术;特殊地形;测绘工程

一、特殊地形测绘工程概述

根据已有研究可知,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测绘技术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且适用于常见的地形测绘,信息准确度也较高。但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多样,其中不乏许多特殊地形,例如山地、林地、泥泞滩涂区域,给测绘工程带来了较大的困难[1],主要表现为施工条件限制较多,如地形坡度大、现场测绘难度大、林木密集遮挡测绘信号等,给测绘工程作业的开展带来严峻考验。这些特殊地形的工程测绘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也需要我国测绘工作者仔细琢磨,逐步攻克,合理采用多样化的测绘技术,以获取更准确的测绘数据,绘制出精度高、内容全面的地形图,为提升测绘工程质量水平提供依据。

二、测绘工程中常见的测绘技术

(一)GPS技术

GPS技术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种技术主要借助流动站和基站之间的信号编号实现对某一区域范围内地形、天气等情况的实时监测,数据准确度较高,且不受时间影响。

(二)RS技术

RS为遥感测绘技术。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测量面积较大,绘制图形效率高。这一技术结合了航空摄影与遥感卫星等技术优势,可实现对大面积区域内地形情况的测量,借助图像、测量数据之间的比较,可得到某一区域的地形图。

(三)GIS技术

GIS技术为地理信息技术的简称。这一技术结合图形处理和数据管理功能,可完成某区域内海量数据的采集、筛选与分析,从而根据数据绘制出三维地形图,其优势在于测绘数据准确,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发展、土地管理等领域。

(四)数字化技术

作为测绘工程未来发展的重点趋势之一,数字化技术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将复杂多变的地形数据信息输入软件系统,并据此形成数字化模型,进一步实现数字地图的绘制。当前,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主要应用体现于矢量化仪和跟踪仪等设备。

三、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一)山区地形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我国山区地形较多,这一地形的测绘工程对测绘技术要求较高。由于地形坡度较大,在开展具体测绘作业时,测绘人员首先面临的便是测绘信号不佳的问题,不利于提升测绘工作效率。对此,可借助GPS技术,提前设定好测绘坐标点、角度参数、导线等,在判断山区、测量站之间距离时,尽量采用直线距离。通过这样的测绘方法,在获取有效地形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整理、结算与分析。结合山区地形的特殊性质,采用直线距离的测绘方法,不仅实用性佳,而且获得的数据相对准确,可全面真实地反映山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二)林木茂盛地区测绘技术的应用

在山林地区,多有繁茂植被覆盖,浓密的林木不仅遮挡了GPS技术探测到的地形画面,还给现场测绘作业带来挑战,以至于无法获得准确、全面的测绘数据。对此,应结合使用GPS、RTK测绘技术,时刻关注测绘设备的信号,一旦信号中断或强度较弱时,应调整全站仪位置,尽量选择在树木较少的地区收集地形数据,且让全站仪不受树木遮挡,提升测绘数据的准确度。若依然无法满足这一地区的测绘需求,可在导线推进断面测量之前,确定好放样距离、放样角度及放样位置信息,按照坐标方位信息,进一步确定好待测点、测量站的距离和角度,以确保数据资料的全面性与准确性[2]。

(三)泥泞滩涂地区测绘技术的应用

泥泞滩涂地形的测绘常受到河湖、江海的影响,因此也给测绘仪器和工具功能的正确发挥带来阻碍。对此,在泥泞滩涂地形测绘过程中,可主要采用现场测绘的方式,强化测绘人员的现场勘查、调查与测绘能力,对泥泞滩涂地形情况有详细的了解。若泥泞滩涂地形区域面积较小,可对泥泞滩涂地形区域内等高线进行测量,进而绘制出精确度较高的地形图。若泥泞滩涂地形区域面积较大,可事先测量泥泞滩涂地形区域的高程数据,对整个区域的地形状况有所掌握,并在区域附近装设GPS、RTK测绘技术系统,搭配使用免棱镜等设备,以此获取更加全面、精准的测绘数据,绘制出地形信息覆盖全面的泥泞滩涂地形测绘图。综上所述,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多样,且存在许多特殊地形。针对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测绘工程,尤其需要借助合理、多样化的测绘技术,提升测绘数据精准度,以确保地形图信息的全面与完整。

参考文献:

[1]安明庆.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案及质量控制对策[J].华北国土资源,2019(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