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范例6篇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知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势高低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硬币山的制作和连接图上相同数值的点,体会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观看等高线地图的绘制方法,总结等高线的特点;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总结对照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说出山体各种地形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

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图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利用实践探究活动、习题演练、师生白板互动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的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展示图片)我国西南特种兵狼牙大队孤狼小队接到上级的一项任务,要消灭一恐怖组织的基地,于是孤狼小队展开的细致的调查,制定作战方案,并成功消灭了恐怖组织的基地,那么我西南特种兵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生:制作地图,知道指挥部,碉堡,弹药库所在的位置。师:那么如何将地表高低起伏不平的状况准确的画在平面图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地形图的判读》。

2、讲授新课:

环节一:百度搜索 学生看教材24页,百度一下搜索找到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在学生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基础上及时练习:

练习一:读下图,甲地海拔高度为_____,乙地海拔为______,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

练: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与

世界大陆最低处死海的海拔-415米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练习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平均高度

环节二:实践探究

学生实践探究完成活动一和活动二,动脑、动手来体验等高线的绘制。

活动一:学生课下准备好三枚硬币,一枚一元的,一枚五角的,一枚一角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好,画这座硬币山的俯视图,体验等高线的绘制。

活动二:教师课前印好带有100、200、300数值的黑点,让学生将图中数值相同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再次体验等高线的绘制。

学生绘制好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绘制情况,并及时予以评价。

环节三:百度搜索

学生看教材24页、26页,找到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并读图分析总结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环节四:读图分析

学生观察等线线地形图并对比山脉坡度陡缓,分析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之间的关系。并及时进行练习检验。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可根据自己平时登山的经验来理解这部分内容。

环节五:读图分析

借助学生喜爱的喜洋洋这个动画人物,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来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判读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并及时练习检验。

山峰:闭合曲线,里高外低_____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_____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出 鞍部:两个山峰中间较低的地方_____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练习: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等高距是_____米。 2、那B的海拔是_____米。

3、适宜攀岩运动的是何处,用字母_____表示。

4、图中D或C处哪一处可以有河流经过?

环节六:欣赏发现美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2

众所周知,航空摄影测量一直是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更新的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手段,利用影像判读采集数据绘制和更新地形图是航空摄影测量的重要应用。与全野外数据采集测绘地形图相比较,航空摄影测量的主要优点为:作业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作业范围大、成本低;成图质量好、地貌表示逼真;工作自动化程度高、外业劳动强度低;成果现势性好,及时准确性强。

关键词: 航摄像片;成像规律和特征;判读;要领

Abstra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hotogrammetric 1:50000 annotated photograph and image interpretation involves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duction of 1:50000 topographic map in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objects in the photo and image interpret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As everyone knows, aerial photography has been the most effective and important means of small and medium scale topographic mapping and updating, data acquis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rawing the map update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aerial photographic measurement by imag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in field surveying, aerial photogrammetry for main advantages: fast operating speed,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large working range, low cost; the quality of map, landform said fidelity; degree of automation, high work outside the industry, labor intensity is low; the results of good accuracy, timely.

Key words: Hang camera film; laws and imaging features; interpretation; Tips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相片调绘与基础测绘的关系

航摄相片影像内容极其丰富,如何在相片调绘时准确地提取需要的地理信息,适当的进行综合取舍,达到成图成果清晰易读,是做好1:50000地形图的主要环节,也是做好基础测绘的一项重要工作。基础测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测绘的支持和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入,在能源、交通、环境治理等诸多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对基础测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进行 1 : 50000 地形图测绘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测绘任务。测绘手段通常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像片调绘是航空摄影测量的主要内容之一。像片调绘就是根据地物在像片上的构像规律,在室内或野外对像片进行判读调查,识别影像的实质内容,并将影像显示的信息按照用图的需要综合取舍后,用图式规定的符号在像片上表示出来。通俗地讲就是将实地调查的地理信息采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到航空像片上,作为内业立体测图时描绘地理信息的依据。 航摄像片是摄影测量内业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物地貌,标定注记内容的依据和来源。它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在它上面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因此调绘内容的准确性、影像信息综合取舍的恰当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图上地形要素的表示精度。航摄像片的判读就是根据地面物体的成像规律与影像特征,在航片上识别出地面上相应物体的性质、位置和范围。大部分地物要素是以其影像形状表示出来的,如道路、河流、水渠往往是线状的,而居民地、湖泊、山地、水库往往具有不规则外形和边界,判读这些要素就在于确定其内容。少数地物要素通过其大小、形状、色调和色彩、阴影、纹理、图案等无法进行判读,这时便需要采用间接的方法根据已判读出来的自然现象而推断另一种现象的存在。例如根据地形特征点判断树种的分布,根据树种分布的地点判断地势的高低等。当某些地物要素在室内无论是靠直接判读或间接判读都无法识别取得时,需要到野外进行实地调查,才能保证成果的正确可靠。

2. 物理特征与成像规律

我们在观察像片时,可以感受到影像的各种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等,这些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都是判读像片的直接依据。尤其是色调与地物颜色的关系,不同的物体颜色,在航片上呈现的色调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白、黄、浅棕色物体,影像的色调为白色或浅灰色;红色、干黄粘土,影像的色调为灰色;绿、蓝、黑色的物体,影像的色调为深灰色或黑色。同样颜色的物体由于含水量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色调,含水量小,色调浅,含水量大,色调深。此外,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是与其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物体之间相互的关系位置和相互联系的规律,也是可以作为像片判读的重要依据。地面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影像之间也就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判读时要善于分析对照,逻辑推理,根据已判读出来的自然现象而推断另一种现象的存在,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当铁路或公路与河流相交时,可以判读出桥梁的位置和性质;通向河边的道路又从对岸延伸,说明该处有徙步场或渡口;若一条路到山脚突然终止,可以帮助我们判读出山洞或隧道出口的位置;谷底上灌木丛生,是有小溪的间接标志;沿河边带状的黑色影像,可能是防洪堤。因此,我们在判读像片时,必须综合运用以上特征,互相补充验证,不能凭一种判读标志就确定地物目标的性质,而是多种判读标志同时综合考虑,这样判读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

航摄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即使是同一物体,由于它所处位置或高低不同,在像片上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也各不相同。近似水平平面物体的影像,其影像形状与地物基本相似;倾斜面上的平面物体,由于中心投影的影响,影像产生变形,使相邻像片上同名影像也不一样。高出地面的物体,受中心投影的影响产生投影差,同时产生阴影,因此在养读像片时,必需细致地辨认地物的阴影与影像之间的关系,避免投影差和落影的影响,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地物在像片上的正确位置。

3. 影像判读的要领测

影像判读分野外判读和室内判读。野外判读需确定站立点,进行实地判读方向和确定行走路线,室内判读需要分析地物的物理特性及成像规律。由于影像比例尺较小,二者都需要借助立体镜观察,使影像判读更加准确。影像判读是根据地物的光谱特性、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成像规律来识别出地物的过程,可分为野外判读、室内判读和综合判读。影像判读前应了解航摄季节、时间和像片比例尺。然后依据地面物体的成像规律和判读特征,结合作业经验,对航摄影像进行仔细辨别。

一般将野外判读和室内判读结合起来,影像清晰的在室内判读,野外对照核实。影像模糊不清室内无法辨认或无把握的,则在现场作对照判读核实。目的是判读出各种地物、地貌元素的属性及其在像片上的准确位置。

像片判读的要领,主要是熟悉地物的成像规律和正确运用判读特征。像片判读的难易成度,取决于像片比例尺的大小和航片的质量。

(1) 独立地物的判读较为容易,烟囱、水塔和发射塔等立体上应为“针”状,应注意投影差和落影的方向规律;土窑的明显特征是其顶部一般为圆形,烧窑时顶部影像为浅色圆点,烧完未放砖或废弃的窑一般顶部为黑色圆点;没有树的坟影像为圆点,背景发黑,有隆起感。

(2) 充分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判读,如电网图可判读的电力情况;路网图可判读各种道路情况;林相图可判读植被分布情况等。城市作业时,可利用当地市政机关所测的大比例尺市区图对照像片调绘,这样可以省时而保证质量;山区的农村,每一个小房和每一条小路都非常重要,一般不能舍弃。 (3) 铁路呈现为灰色带状影像,弯曲处半生物工程很大,且直的路段多,没有急转弯,在立体镜下可看出突起的路基;公路因平坦且反射力强,呈白色或灰色带状影像,转弯处比铁路要急,且通常通过居民地中心;大车路、乡村路和小路通常为不规则的、宽度不等的白色或灰色细线影像。 (4) 像片上水系的构像为弯曲的带状,湖泊多呈圆形,一般情况下,河流呈黑色或灰色;流水方向可根据支流在汇合处所成交角的大小来确定,成锐角的是顺水流方向,另外可根据河中的沙洲尖端所指示的方向、小岛的形状、沙滩的形状以及停泊船只的方位来间接确定。水渠的形状特点是直线多,有水的影像色调较暗,没有水的影像呈灰白色,并有水闸等附属设施。

(5) 果园、苗圃在像片上呈暗色颗粒或条状,且排列整齐有规律。果园为菱形排列的单颗果树;苗圃多为一垅垅的树苗。草地在像片上为均匀的灰色影像。

(6) 树林为不均匀的暗色小球形树冠的影像。灌木丛为色调不均匀的小颗粒影像。如针叶林在航空像片的影像呈深黑色、树冠形状为尖锥形,影像呈现小颗粒状影纹。

(7) 冲沟的影像是背阳面发黑,向阳面发白;干沟很象干河,底部多有沙子,故影像一般发白;干河床的上游处在合水线上,中下游形状是自然弯曲,且宽度不等成带状,影像一般呈白色或淡灰色,接近上游地段一般有陡坎,而下游一般无陡坎或陡坎较短。

(8) 山脊、山谷、冲沟、河谷及高大建筑物,可以借助本影来判断,地物的高度和形状可借助落影来判断。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遥感、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将与测绘传统产业相结合,像片判读将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先进的判读技术将给人们迅速的提供更加科学的准确的详尽情报和资料。因此,我们在调绘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好以上判读方法,加上扎实的清绘基本功,才能得到一张合格的调绘像片,为航测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为铣 杨宪宏 邵鸿潮 崔仁愉 编著 《摄影测量学》 出版地: 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66 .

[2] 林君建 苍桂华主编 《摄影测量学》出版地: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3

光照图是复杂多变的。太阳光线照射方向和观察角度(也即制图方式)都是可以变化的。如果说要把所有能形成的光照图罗列出来分析记忆,是不可能的,也违背教学的目标。正确的方法与知识本身结合起来才是正途。林林总总的光照图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而“其宗”就是光照图的立体图。能对立体图的特点把握下来,也就能更轻松学好判读光照图了。立体光照图的特点,可以通过用其中八个位点来掌握。

一、确认“八点判读法”中各位点的位置及其意义

在立体光照图中(如图1),赤道圈和晨昏圈的6:00、12:00、18:00和0:00的位点,共六个位点把它们平分为四等分,各相邻位点经度相差90°。其中晨昏圈的0:00和12:00两位点在整个晨昏圈中纬度数是最高的,并与直射点纬度数互余。另外,还要注意两个重要的位点,一个是表明太阳光线来向的直射点。直射点的意义很重要,它与上述的六个位点有联系,可以相互判断;还有一个是观察点,即指光照图是从哪个角度来画制或在哪个角度观察立体得到平面图效果的方向点。如果在判读一幅平面光照图时,有意识地分析该图是从立体图中哪个观察点得出的效果,必能更全面和更正确地判读它了。当然,观察点并不是图中某个点,而是在我们读图时思维中要有存在这样的点。

二、通过“八点判读法”,立体图和平面图更能相互“翻译”

在判读平面图时,无论侧视图、俯视图和平展图,还是局部图或组合图,它们的图形特征,都能在立体图中找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注重立体图中的六个位点,及其与直射点的关系。(如图1中的ABCDEF和p点),并通过不同视角来注意它们的经纬线和晨昏线的变化。这样,自然而然地转化到平面图中了(如图2中的ABCDEF各位点)。

反之,在判读平面图时,找出八个点来,则自然也能将之转化到立体图之中,从而更正确地把图判读出来了。

三、“八点判读法”的用法

1.找准点,画光照图。

画光照图,一般要注意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和最高纬度点的纬度值,以及太阳光线的来向。

例如,请在图3中画出北京时间6月22日11:00时的太阳光照图。

在画此题的图时,先要确定晨昏线与赤道的两个交点的经度和北半球晨昏纬度最高点的经纬度,再连成晨昏线,画出太阳光线。其实,这里要确定的三个点,都是“八个点”之中的点。根据八个点的联系,只要确定出一个点,其它两个点就自然知道了。图就更容易画出来。

如图4,根据题中条件,求出12:00的经度,把在“八点”中位于赤道和北半球的位点找出来,再画出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就不易出差错了。

2.结合图形特征,利用“八点”正确解题。

只有把图形的特征找出来,才能正确地解答出问题,利用“八点判读法”更能抓住图形的特征。

例如,图5中A点(68°N,100°W)为晨昏圈纬度最高的一个点,O点为图中晨昏圈的中心,a为一条纬线。求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当看到这样的图时,一般认为,O点就是直射点了。但是,把晨线和昏线位置关系结合起来分析时,发现并不如此了。把这平面图“翻译”成立体图,利用“八点”来分析,就很容易将之解答了。

根据立体图(图6),①只要顺着或逆着太阳光线方向来观察光照图,都可以看到晨昏圈为圆形;而太阳光线可能直射南半球或北半球,这样就有四种情况了。②从观察点角度而言,昏线要在西侧,晨线要在东侧(结合图5),则只能是逆着太阳光线观察了。所以,图5中O点应该是观察点而不是直射点了。这样,排除顺光观察的两各可能情况。③结合图5中a纬线与晨线和昏线的两个交点位置,可知,a纬线为赤道。观察点在南半球,直射点就只能在北半球。也就只有这一种情况了。再根据A点的坐标求出直射点的坐标。

从这题可以利用晨昏圈与赤道的交点(6:00和18:00时点),晨昏圈最高纬度点。并要着重注意直射点与观察点的关系。多次讨论和排除多种干扰的可能情况,利用了八个点的联系和含有的条件。

3.熟悉八点,理解地球运动的时空性

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时,其实并不是很难掌握其运动规律和特点。但把太阳光线加入到地球运动之中,则难点就很多了,这就是地球运动意义知识学生学起来不容易的关键。近几年高考考查光照图都选很小范围的局部图来出题,提高了考生对空间想象要求。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4

学生要会用图,关键必须去读图,读懂图。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图形的重要性,对地理图形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要学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提醒学生地理图形的重要性,它们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具有独立承载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功能,直观性也较强,易于接受,只要掌握了它的阅读方法,学好地理就会比较轻松。平时每一节地理课我都非常重视用图的,要用什么图,用那几幅图备课时就准备好。那些图形地图册中有的就记下它的页数,那些地图册没有的就上网搜索,一些简单的图形就在上课时画在黑板上,还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每带一届学生我就要求他(她)们具有一本完整的地图册,

二、正确使用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地理中的图像图表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类的图形都有它的一些判读步骤方法和技巧,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做练习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在练习中反复应用巩固这些法则规律。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图表进行归纳总结,学会在图上找信息、找答案

(一)等值线图

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点入手:

等值线的弯曲方向。如图3中的河流是在山谷上发育的,山谷等高线则向高值、高出弯曲,在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就判断出这一河流的流向是从北向南流。反之,也可以通过图上已知的河流流向判断等值线数值的大小。

(二)统计图表

根据地理数字绘制而成的图形,叫统计图。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地理真实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合形象化的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表格、坐标图、结构图三大类,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判读方法,以下分类说明。

① 表格

【例题解析】例:(2002年春季上海)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今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1)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A.1小时25分B.3小时05分C.2小时06分D.1小时58分

(2)请依据资料,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A.西安B.成都C.上海D.拉萨

本题主要考查对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变化的理解和推理计算能力。第(1)题,由时间12月2日确定为冬半年,表中六城市纬度最高的是哈尔滨,其白昼最短;上海、成都、拉萨的纬度差不多,通过计算知道白昼最长的是拉萨,然后计算比较两地的昼长。第(2)題,白昼最长的城市既是纬度最低的城市。

在有关昼夜长短的计算中,需要牢记生活中潜在的已知信息: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夜长,上述公式变换可以得到其它的公式,如:夜长=日出时间(地方时)×2,其中潜在的原理是一个昼夜为24小时,以地方时的角度来说,0时和24时分别是黑夜和白昼的中点,0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实际的日期分界线。

②坐标图

对于使用坐标图进行信息描述,其判读数据的方式同“统计图表”类基本类似,当然也有所区别,在坐标图上首先要看清坐标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步步的判读,该类图中尤其要注重以下几类信息:坐标原点数据;图像的走向;图像的对称方式;图像的形状;图像的最高点、最低点等。

【例题解析】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题。

甲图反映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①②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乙图反映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③④两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下面四个选项中,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按由南到北顺序排列的是()

A.④②①③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本题考察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从图中信息来看,只要读出关键的点和数值特征即可解答本题,①曲线的最高点为90°,对应时间为夏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②地春秋分为45°,夏至最高,各地的纬度为北纬45°,③全年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④地的最高点为24小时,对应时间为夏至,各地位于北极圈上(曲线上只有一个点是24小时,如果在24小时对应的位置是一个线段的话,那么该地的纬度应该在北极圈以内)。

③结构图

结构图一般用来表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化、演变趋势等,是某一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形,常采用几何图的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解读这类图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例如从图24(图形如下)的百分比和扇形比例分析出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

④分布图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5

    卫星照片是一种遥感资料,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图像,它能比较准确、客观 、全面反映地表地物的几何形态信息和电磁波辐射信息。

    卫星照片的判读方法,概括地说可分三种:常规目视判读、光学增强技术判读(包括多光谱彩色合成和假 彩色密度分割)和电子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等。光学增强技术判读和电子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必须利用一些 光学仪器或电子计算机才能进行,一般中学都不具备这些设备。常规目视判读则简单方便,室外和室内都能进 行,用普通的放大镜即可开展工作。

    要掌握常规目视判读的方法,必须了解目视判读的标志,国为常规目视判读就是依据这些标志进行的。目 视判读的标志主要有:

    1.色调和色彩。地物的光谱特征,通过色调和色彩反映。照片上色调和色彩的差异正是区分各种物体的依 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本上采用的几幅卫星照片,基本上都属于假彩色合成照片。在假彩色的合成照片 上,一般植物是红色,城市是蓝灰色,水体是蓝色(较深部分是黑色),荒地是灰色,砂地为黄色,均和自然 色彩有明显的区别。在第三册封底的“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是云雨区,白色的 程度越浓,表明云层越厚,这种云区下面往往下雨越大。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时采用的卫星云图,就 和第三册封底的卫星云图一样。

    2.形态标志。进行卫星照片判读时,地物的形态标志常以它的宏观影像、地貌特征、水系特征和组合图案 作为识别基础。

    地物的宏观影像:如第三册封面底图“太湖流域卫星照片”上,太湖和太湖以北的长江河段的轮廓;第二 册封面“北纬26°附近尼罗河一段河谷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尼罗河河谷的形状;第四册封面“北京 市地区的卫星照片”上,北京市区轮廓和长城位置,卫星照片上都有良好的显示。

    地貌特征:借助卫星照片的阴影,可以衬托出各种地形地貌的立体效应。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到地势起 伏,使平原、山地、盆地条带状的山脊、层状的岩层组合和河流切割面等地面特征明显地反映出来。观察时, 要注意阴影方向,要让阴影朝向自己。如果阴影背向自己,观察效果与实际物体凹凸正好相反。例如,在第一 册封面“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让阴影的方向朝向自己,就可以较明显地看到喜马拉雅 山脉及其周围地区的条带状山脊和山谷走向,以及这个地区的地势起伏特征,还可以看到白色的冰川沿山脊的 分布情况。

    水系特征:水系的组合反映一定岩性和构造特征。黄土地区水系呈密集的树枝状,花岗岩地区的水系是树 枝状与钳状沟头组合;格状水系反映两组构造的扭裂面,放射状水系反映穹隆构造等。水系的变迁在卫星照片 上也有明显的显示,可以研究古河道与新构造变动。例如,第三册封面“太湖流域卫星照片”上,就能较清晰 地看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稠密、纵横交错、湖泊众多的特征。

    图案:通常以点、斑、条、格、垅、链、栅、环、圆等条纹重复出现。说明它的数量和质量特征时,还可 冠以粗的或细的、稀的或密的、显的或隐的等。每一种纹形、反映一定的物质性质,如线状反映地表断裂构造 或沉积岩地面的层面,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地理课本第四册的“北京市地区的卫星照片”上,象长城这 样的线状地物,就有良好的显示;而块状可能为岩块、地块和田块,或链状的沙丘;栅状可能为直立岩层。

    形态特征信息往往要与色调和色彩特征信息结合起来使用,以图形引路,结合色调色彩识别不同物体。例 如,在第一册封面“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白色表示冰川,它主要沿地势较高的山脊分 布。如果判读成冰川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谷中就说明你没有把卫星照片上的阴影朝向自己,所以观察效果与实 际物体的凸凹相反。

    3.相关位置:相关位置特征是一种间接的判读标志。由于卫星相片比例尺小,有的物体看不见,有的物体 被掩盖,但可根据相关位置特征进行判读。如判读阶地的新老关系,常与河床位置相关联,近河床为一级阶地 ,两侧为二级、三级阶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只有判读为冰川沿地势较高的山 脊分布才是正确的,这就是根据冰川分布与山脊相关位置这一特征。

地形图的判读范文6

1.1工作准备

在实际对数据进行判读之前,需要对相关数据做好处理工作,在对目标区域信息、资料进行收集的同时,对解译标志进行建立,以此为后续判读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1.1.1影像数据处理。

对于遥感情况来说,其具有视角广、多分辨率、周期性、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其所具有的多光谱剥夺空间分辨力为10m,全色波段分辨率为2.5m。在对数据进行波段组合、正设矫正等方式之后,则可以对相关影像进行空间匹配。

1.1.2资料信息收集。

在做好影像前期处理后,在对数据进行判读前,则需要做好区域基本情况的调查,这也是对数据进行判读的重要基础工作。调查内容方面,则具有影像区域的气候、产业、建筑、项目、植被类型以及地理特征等。通过这部分数据的收集,能够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对影像信息进行判读。

1.1.3解译标志建立。

在该环节,则需对影像信息的大小、阴影、位置、布局、形状以及图案等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解译标志进行初步建立:首先,要以影像的图幅以及景幅为单位,一般情况下,每景需选择15条能够对目标区域地类进行覆盖,且具有较高代表性、色调较齐全的线路;其次,将选择的这部分线路实地特征同影响特征进行参照比对,并在比对的同时对不同地区影像的纹理、几何形状、色调、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记录,做好实况照片的拍摄;最后,要通过室内分析以及野外勘察等方式的应用,对目视判读解译标志进行建立。

1.2判读方法

在判读工作中,需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第一,以多种手段与方法相结合。在对影像开展判读工作时,需要对google截图以及区域地形图进行充分结合,以此对解译工作的精度进行提升。第二,要以先易后难的方式开展工作。首先,要对难度较低的地物进行判读,如居民点、水域以及公路等,对于这部分地物来说,其所具有的特征较为明显,可以说所具有的判读难度相对较低。通过截图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对居民点、水域以及公路进行较快标记,之后再对林地以及耕地等进行勾绘。第三,同类地物间勤对比。在对比过程中,将需要解译的影响同其余已经掌握的样片进行比照,以此对影像地物的具体类型进行确定,而这也是我们对解译标志进行完善与修正的一个过程。第四,多种信息分析。在该环节中,则需根据不同地理要素的相互制约以及依存的关系对遥感影像所具有的多种解译特征进行考虑,并在对生活常识以及对相关区域环境情况进行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对地物的具体类型进行推断。其中,林地类型判读是解译工作中难度较高的一项工作,在对此类图像进行判读时,则需同目标环境的居民点、建筑物以及河流、山丘等较为明显的目标物进行结合,以此更为准确地完成不同林木类型的判读。而对于较难判读的目标,如同空地颜色较为相似的地物来说,则可以先进行记录,之后再通过野外验证方式的应用对小班类型进行确定。

1.3室外校核

在初步解译工作完成之后,则可以对室外地物进行校核与验证,并在对室外样地调查结果进行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对正确的解释标志进行建立,之后再对其余部分进行校核,在对必要实地区域进行补测的同时,获得更为精确的解译结果。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验证工作以乡镇作为单位,而每个乡镇又以村作为单位,选择地类较为复杂的村作为重点实地验证对象,每个乡镇验证的村的数量平均为各乡镇所辖村总数的一半,并在实地验证工作完成之后,再一次对判读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检查。

1.4总结成图

在上述工作完成、判读工作完成之后,则可以通过GIS软件技术的应用根据工作任务要求以及特点进行面积求算、综合分析、拓扑检查以及数据汇总等工作,并对专题图进行制作,正式完成林业资源的调查工作。

1.5精度评价

在图像制作完成之后,则需要在建立图幅的基础上,抽取5幅以上对图幅进行检查,而对于小班,则需要对其属性、精度以及区划边界进行检查,看其正确率是否能够满足检查要求,以此更好地对调查精度以及细化程度进行提升。

2结语

上一篇可爱颂音译

下一篇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