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发展趋势范例6篇

开题报告发展趋势

开题报告发展趋势范文1

核电工程建造阶段质量趋势分析是为了全面、客观评价工程质量状况,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图表分析,从而进行阶段性的质量状况评价,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使各参建单位了解工程质量的现状,明确后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

核电建设工程中所开展的趋势分析从下到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建安单位从责任区域角度出发,按季度进行质量数据整理和趋势分析,以期对后续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第二个层次是监理公司以各建安单位产生的质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质量问题监理通知单和不符合项按照发生时间、部位、责任单位、原因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建议措施。第三层次是业主质保处,分析包括监理公司和各建安单位在内的所有单位,通过对现场产生的不符合项、CAR和OBN等文件收集整理,进行统计分析。

2、质量趋势分析

2.1 目的

通过搜集相关质量数据并进行整理,转化为工程管理信息,依据这些信息进行质量趋势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使各参建单位了解工程质量的现状,明确后续质量控制重点;预测后续工程质量可能出现的偏差,制定必要的预防措施,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持续性,使工程质量趋向稳定。

2.2 特点

由于质量趋势分析需要大量的信息,质量趋势分析必须做到:充分反映实际状况;所获得的信息必须系统、全面;根据统计数据客观、公正的进行质量进行趋势分析。

2.3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包括:建安单位的质量趋势分析报告;监理公司的质量问题通知单、不符合项报告;监理月报;监督监查发出的发现问题(CAR)和观察意见(OBN)。

2.4 文件收集

2.4.1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各种文件按类别以规定的表格进行统计,区间为上季度末月26日至本季度末月25日。

2.4.2质量问题通知单的收集与统计。核电工程现场实行无纸化办公,质量问题通知单均可从信息平台中查询。通过对质量问题通知单的统计,并对其进行核对和清点,从而确保数据的完整、准确。

2.4.3不符合项的收集与统计。不符合项是指性能、文件或程序方面的缺陷,使得物项的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不能确认。不符合项是工程质量体系运转中出现不符合时的讯号,将其进行统计整理,运用质量工具加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可对以后质保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予以指导,不断完善质保体系。

2.4.4监理月报。监理月报的内容覆盖面广、信息准确,是编制质量趋势分析报告不可或缺的素材。

2.4.5施工单位的质量趋势分析报告。该报告并不作为趋势分析的主要参考,仅用于数据核实,尽可能使分析数据与施工单位报送的数据相一致,减少统计偏差。

2.5 工具和方法

2.5.1按产生原因分析。根据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信息,从而使下阶段工作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可将不符合项的产生原因分为人因、材料、技术、环境、设备、文件或程序。利用排列图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符合项产生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

2.5.2按发生时间分析。折线图可以用来观察一些数据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趋势或演变模式。分析对象可以为包括质量问题和不符合项在内的各类统计数据。

2.5.3按关闭情况分析。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单位不符合项的关闭情况(不符合项原则上要求1个月内关闭),一般分单位不同利用柱状图加以对比反映关闭效率。

2.5.4按责任单位分析。秦山二扩核电工程由6个合同包组成,建安单位包括:中核二四公司、中核二二公司、中核二三公司、核五公司、浙江火电公司。纠正行动是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防止缺陷重复发生的行动,分为发现问题(CAR)和观察意见(OBN)两级,CAR的级别高于OBN。对纠正行动按照责任单位进行分类可以将当前各参建单位的CAR和OBN关闭情况更直观反映出来。对纠正行动按照产生原因分类,按比例用饼分图表现出来,可以让质量管理人员更清晰地了解CAR和OBN主要原因或次要原因,对未来的质量管理工作加以指导。

2.5.5按专业分析。在各阶段专业分析的重点是不同的,在工程前期,主要以土建为主,安装各专业工程量相对较少,在分析中应以土建为主,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如: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土方工程、钢结构工程等,而将其他专业粗分为:测量、安装、焊接等;进入中后期,土建工程基本收尾,安装工程进入高峰期,此时则对安装工程进行细化,而土建专业则可以进行整合、压缩,逐步降低其在分析中的强度及比重。对各专业所发生的质量问题数据进行分析,列出相应的表格,以饼分图形式表示,从而可以对各专业产生质量问题的数量、比例直观的了解。

3、质量趋势分析的应用

质量趋势分析成果已经逐步在质保工作中应用,体现如下:1.各类质量信息都是质保体系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其单独个体是随机无序的,但对整体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内在规律,可以加深质量管理人员对各种信息的理解;2.反映核电工程质量趋势的各类图表广泛应用到质量趋势分析报告、专项报告中,使报告图文并茂,提高了可阅读性,使各单位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工程现场的质量信息;3.通过对阶段性信息的分析整理,找出问题产生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从而对质保监督的重点和频度进行把握,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4、建议

结合本人从事核电工程质保工作的经验,在进行质量趋势分析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归纳如下:1.质量趋势分析报告中应该对专业划分进一步细化。核电工程进入安装高峰后,发生质量问题的所属专业越来越多,责任分工越来越细。因此需要专业人员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和类别进行更加系统具体的分类;2.质量趋势分析报告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应得到各参建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机组建设过程中屡次出现上个季度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在下一季度仍多次出现,说明问题未能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

开题报告发展趋势范文2

1.报纸媒体的“联盟”与“抱团取暖”。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很多传统报刊杂志在经营上有20%—30%的下滑,2012年同期,全国报纸的广告经营同比下滑了7.3%。在本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广告人》杂志及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国地标大报联展”的等多家中国地标大报,联合发起了“中国地标大报启动仪式暨报企联盟成立仪式”,包括广州日报、南京日报等在内的22家地标大报“抱团”形成报企联盟,倡议全民读名报,相约共同发展。

看点与趋势:区域性的都市报依靠其本地化的趋势,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报纸媒体如何从媒体化到产品化,探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之道,依然是逃避不开的话题。抱团和联盟,仅仅是资源上的相互协同和支持,但是这些并不能改变媒体本身的商业模式和生存模式,未来报纸的创新之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2.电视媒体的“大片时代”和“细分时代”。本届广告节,央视和各个主流卫视都进行了媒体推介,尽管有很多新媒体在宣扬电视媒体开机率下降等等消息,但是电视媒体的地位依然坚固,但是电视媒体也并非毫无压力,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在央视级电影电视媒体的推介会上提出,电视媒体进入“大片时代”,即要利用产业链和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进行大投入、大制作、高造势、高回报的内容制作,例如央视就提出在新闻、财经、综艺、体育、公益等方面的一些重点节目的大片制作战略。另外,电视媒体也需要不断的结合观众生活形态的变化进行节目创新和编排上的创新,例如湖南卫视2014年将亮相30多个新品节目,并启用主题日编排,每天都以一个主题日命名,周一真人秀日、周二比拼日、周三约会日、周四创意日、周五活动日、周六青春日、周日喜剧日。

看点与趋势:电视的内容创新的原点,依然需要关注观众在数字化时代的生活形态内容需求的变化,切割受众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看电视的时段和生活形态进行有主题性的内容创新,将是未来电视创新的关键。

3.新旧媒体从相互对峙到相互融合。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提出,今天进入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公共媒体与自媒体共荣的多媒体时代,而传统媒体也需要积极的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与受众的互动,例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呼啦,打破了传统电视和观众单一的联系模式,利用手机移动端的便捷性,通过二维码连接电视屏和手机屏,紧密捆绑湖南卫视节目、电视剧等优质内容资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电视和用户互动的模式,并在用户彼此之间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社交圈,上线十个月,超过800万注册用户、600万周活跃用户,而《我是歌手》总决赛影院直播开启三屏联动、《中国最强音》打通线上线下、和电商合作发起快男直播互动等一系列由呼啦主导的活动更是成为了电视互动营销的经典案例。

江苏广电集团新推出的“梦之音”则可以让观众在看电视广告的时候用智能手机领取优惠券、实现购买,实现了电视广告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创新。很多报业集团也在试图打造新媒体平台。

看点与趋势:如一位媒体记者如此所述新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景象,即从“与狼共舞”甚至“驯狼为我所用”。今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已经从相互对峙到相互融合,传统媒体积极拥抱新媒体,新媒体也需要传统媒体的渠道平台作为支撑,受众需求与技术作为核心的双重驱动,缔造新的互动和体验是所有传统媒体都需要去积极探索的。

4.传播转向:从媒介资源购买主导到激发用户传播的路线。无论是艾菲奖,还是中国广告长城奖“互动创意奖”与“媒介营销奖”,获奖作品几乎都涉及到利用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等与消费者互动的创新与扩散的创新营销。而广告主越来越多地将营销重心从单纯的媒介资源的购买,转向能否激发用户的主动传播上,数字营销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而数字平台为传播引擎的角色在很多案例中都有所展现,例如在艾菲奖和长城奖互动创意的全场大奖,都是可口可乐夏日昵称瓶的传播案例,这个案例是一个线上线下整合的案例,其中利用互联网的文化元素和社会化媒体的扩散传播成为其主要的亮点。

看点与趋势:不互动无营销,今天的消费者在嘈杂的信息噪音中,品牌除掉要购买优势的传播资源,还需要考虑如何制造消费者更多与品牌互动和体验的机会,数字化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应该将其作为引爆消费者的重要驱动的问题。

5.内容营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媒体尽管往往是成为传统媒体广告支出的转移者,但是,互联网的广告形式和媒体形式也需要变革,传统的展示型的互联网广告也在遭遇到受众注意力和点击率下降的挑战,内容营销成为一股重要的趋势,无论是凤凰网提出的“原生广告,品效合一”还是新浪对于微博营销的新的一些产品,都在指向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有大动力和内容。

看点与趋势:消费者在数字化媒体平台,需要的是深度的卷入和共鸣,而卷入和共鸣,则需要有更生动的内容,基于消费者生活场景和内心共鸣的内容营销创意会越来越重要。

6.技术驱动的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无论是腾讯提到的从关注广告到关注人,关注人群背后的数据与需求,结合关系链与营销工具,更人性化地为品牌提供高效、精准化的社会营销,针对更多的行为轨迹,如用户曾经在媒体上的行为、标签等,做到精准定向服务,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推介会上,各个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对于用户的分析和案例分享,都在指向一个新的时代:大数据+消费者洞察成为新的精准营销模式,但是如何挖掘真正的大数据价值,却是所有的技术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看点与趋势:大数据再大,技术再先进,最终还是要回归消费者生活场景,吻合场景的营销才是精准的营销,大数据的精准是未来,但是营销的实践和优化,还在路上。

7.网络视频的传播价值提升。今年广告节中,视频媒体的展台都是最耀眼的和最大的,尤其是乐视网、腾讯视频和迅雷看看,而今年多屏联动,台网深度的联动的话题继续深化,相比去年,网络视频的话题已经不再那么的有爆炸性和冲击力,在广告主心目中已经逐渐成熟。

看点与趋势:广告节刚结束,苏宁联合弘毅资本收购PPTV大部分股权,网络视频的整合是大势所趋,而视频平台和流量的集中化,有助于广告主进行更好的选择,网络视频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

8.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未来的传播结构。我去年和今年都主持了移动互联网的推介会,去年是各个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知识普及会,今年则是大家更多的分享案例和营销模式的推介,总的来看,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单纯的广告展示也不再是消费者所喜欢的,内容、结合移动互联网终端特性的互动,才能让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这点,创意无限。

看点与趋势:移动互联网依然是消费者移动生活形态的展现,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是整合营销,也是结合移动设备属性的全息化的营销,移动营销一定要和终端互动,社会化等等整合才能发挥效应。

9.中国元素创意的全球化。每年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盛典都积聚了很多人,从2006年开始,中国元素先后经历了奥运、盛世中国红、中国力量、创意中国、新青主题,今年的主题定为“中国元素中国梦”。所有嘉宾一进场,就按照入行年代领了不同颜色的运动服,人手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小书包,三代广告人都在这一刻重归校园。而2013年5月第60戛纳创意节,中国广告协会举办了戛纳·魅力中国周活动,2013年釜山广告节举办了首届中国专题,中国元素、中国创意正在被全球所关注。

看点与趋势:很多国际品牌都在积极利用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进行广告创意,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加大,中国创意和中国元素将有机会走向世界,但是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内涵并没有被广告传播界深度挖掘,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创意元素未来也将是一个新的趋势。

开题报告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会计准则;

作者:杨敏等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全球资本市场日益开放融合和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在近年来尤其是在最近十年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开始加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或者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更使人们认识到,制定一套全球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对于全球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步伐进一步加快,各国或地区采取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部分国家或地区认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策略应当选择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部分国家或地区则认为,在选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时应当考虑本国或本地区具体情况,主张采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而非“直接采用”的策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加转型经济国家,如何选择恰当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对我国未来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企业改革以及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影响重大。本文拟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就此问题展开研讨,并提出我国应采取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和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顺时应势,积极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国际趋同工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2005年,在我国多年会计改革的坚实基础上,在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关于“趋同是方向、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是过程、趋同是互动和趋同是新的起点”的国际会计趋同五原则指引下,在广大会计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近年来,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显著,举世瞩目。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并建立了务实有效的持续趋同机制。中国是继欧盟各国、澳大利亚等之后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重要国家,走在了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等国家或地区的前列。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企业会计准则通过修改完善,了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和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既保持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又切实解决我国会计实际问题。例如,2009年底我国《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对国际准则中尚未明确的保险合同负债计量和混合保险合同分拆等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规范,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保险会计水平,领先于国际准则的相关规定,而且促进了保险行业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程做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互动,切实维护了我国利益。趋同不是让一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单方面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靠拢,而应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各国家或地区准则制定机构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认可。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过程中,我们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意见,并得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可,最终促成有关准则按照我们的建议进行了修订。例如,在我国,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实际上均为独立法人,自负盈亏,如果彼此之间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不应当被认定为关联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根据我国反映的情况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规定“仅同受国家控制但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等投资关系的企业,豁免按照关联方进行披露”,从而限定了国家控制企业被认定为关联方的范围,大大降低了我国企业的披露成本和披露风险。再如,我国为解决我国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因资产重估引发的会计计量问题,在多次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意见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修订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允许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将改制上市过程中确定的重估价作为“认定成本”入账,中国改制上市的公司从此不需要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持续评估,显著降低了这些上市公司报表编制成本。

3.我国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平稳有效实施四年多,实施范围也由上市公司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果。财政部联合有关部门通过采用“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方法,加强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及其效果的监督检查和监管。上市公司年报分析报告表明,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生效起已连续四年得到良好实施,有效地限制了企业的短期行为,支持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为我国金融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全面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满足了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

4.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其实施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世界银行于2009年10月在《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成就,并称“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和实施的成功经验是可供其他国家仿效的良好典范”。欧盟高度评价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以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进展,充分认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称赞中国经验值得欧盟在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前任主席戴维·泰迪爵士在2010年中国财政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高层会议上赞誉,“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自2005年以来所作的一系列决定推动了亚洲与国际的趋同进程,并认为中国过去只是在学习,而现在走到了前沿,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全面修订准则时期已经能够提供良好建议,甚至达到了改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决定的水平”。2011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现任主席汉斯·胡戈沃斯特访问中国时表示,“在会计方面,中国取得了重大进步,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了一支专业队伍,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并得到诸多国际机构的赞赏,这些成就足以让中国引以为豪。”

5.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世界一些主要资本市场的等效认可,为降低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成本、促进我国会计审计行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2007年,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地会计准则的等效互认。在两地会计准则实现三年时间等效后,中国内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于2010年12月获准可以采用内地审计准则为内地在港上市公司(H股企业)提供审计服务,H股“双重审计”政策被取消,进一步深化了内地与香港会计交流与合作。2008年11月,欧盟决定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过渡期内认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允许进入欧洲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可以使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不再要求我国企业编制调整财务报表,这大大降低了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转换成本,促进了中欧贸易和资本流动。自2011年年初以来,中欧双方启动了中欧会计准则的最终等效评估,计划于2011年年底完成相关评估工作,并做出等效互认决议。2011年1月,中欧在会计准则等效互认的基础上实现了审计公共监管等效,避免了双方监管机构重复检查,节约了监管资源,对中欧双方会计和审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造就了一批熟悉国际会计实务、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准则制定的国际化人才。自2005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开始接触并熟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同时也逐渐具备了运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此外,为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国内准则研究人员密切跟踪并认真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各项修订和变动,分析其变动原因以及可能对我国实务产生的影响,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虽然对我国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更为我国持续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造就了一批卓越的会计人才。

(二)当前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要求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积极响应该倡议,并采取了系列重要举措。当前,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重新构建,国际会计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会计国际趋同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1.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重构,金融监管国际协调日益加强,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出更高要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重大冲击,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以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一方面,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要求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强化国际合作,建立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另一方面,各监管机构力求制定一整套金融监管的新标准和有效的执行模式,对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例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通过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加强风险管理,并协调流动性风险监管。

2.多年来美欧主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层面上,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日益显现,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22位受托人中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受托人共有4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15位理事中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理事也有4位,监督委员会中也将有可能新增新兴经济体代表,这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的治理结构以及具体会计准则项目的制定和修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011年7月,在中国的积极倡议和主导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新兴经济体工作组,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的成员包括二十国集团中的新兴经济体成员和马来西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的联络办公室设在中国,由中国负责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的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工作组重点研究探讨新兴经济体特有的、亟待解决的会计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参与度。在地区层面上,一些地区性组织的成立和崛起,如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G),增强了本地区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做出了表率。在国家层面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通过密切跟踪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金融工具、保险合同、公允价值计量等项目,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工作,做到了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互动,促使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能更多地考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

3.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正积极推进治理结构改革,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球公认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世界各地的权威公共部门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受托责任和治理结构改革给予了更多关注。为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希望通过重新审议在当前环境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目标的适当性、基金会的现行治理、监督委员会的受托责任及其成员构成等治理结构层面的问题,既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高质量全球会计准则这一目标的实现,又维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公共受托责任与独立性,进而提升全球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认可度。

4.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金融工具、保险合同、收入确认、租赁等多项具体准则修订进入关键时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产生了较大影响。为进一步完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提供更好的实务指南,提升财务报告透明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工具、保险合同、收入确认、租赁等十多项准则项目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订。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降低金融工具准则的复杂性,从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以及套期会计等多个方面对现行金融工具准则进行全面修订;为统一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相关处理并对当前实务进行指导,单独制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针对现行租赁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修订租赁准则,拟对承租人和出租人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并取消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划分等。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2011年上半年的公允价值计量等几项准则以外,金融工具、保险合同、收入确认、租赁等其他准则项目正在修订过程中,有些准则项目预计将于2011年底前或2012年上半年再次征求意见稿,而有些准则项目可能会被延后。

5.各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采用或趋同策略不一,美日的表态需要积极关注。有些国家或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例如欧盟、澳大利亚、南非等;有些国家或地区表示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例如巴西、印度等;而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于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态度尚不明朗,例如美国、日本等。根据美国和日本已经的路线图,这两个国家将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决定是否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1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人员了《为美国发行人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工作计划》,探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可行方案,但并未做出明确表态。随后,日本于6月宣布推迟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由于美、日是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否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之间协调一致,将关系到建立全球高质量会计准则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美、日两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权威部门的动向。

6.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希望世界各国和地区能够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趋同层面上,以真正实现全球使用同一套会计准则的目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趋同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完全采用,各国家和地区只有完全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才能充分获得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益处。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希望各国家和地区能够克服文化、法律、政治方面的困难和障碍,最终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一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贯彻执行这样的政策,无疑会给那些尚未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和地区带来较大压力。

二、世界各国家或地区目前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策略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正在转化为实际行动。据统计,世界上已有将近120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通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各国或地区在应用国际财务报告的策略上总体可以分为“直接采用”模式、“趋同”模式和“认可”模式等三类。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人员在2011年5月的《为美国发行人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工作计划》中提出了“趋同认可(condorsement)”模式。对这四种模式的特点、影响和运用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科学探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一)“直接采用”模式

在“直接采用”模式下,一国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将一字不改地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该国家或地区不再保留会计准则制定权。换句话说,该国家或地区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不需履行任何审批或修订程序。目前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建设采取直接采用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模式。

(二)“趋同”模式

在“趋同”模式下,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准则制定机构不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其会计准则体系中,而是保留了当地会计准则的准则制定权。采取“趋同”策略的国家或地区不会一字不改地完全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是在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并保留一些具有本国特色的内容。印度是“趋同”模式下的典型代表之一。根据1956年印度《公司法》,印度会计准则应当由中央政府制定颁布。2011年1月,负责印度会计准则具体制定工作的印度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本国会计准则,在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同时,还兼顾了印度国内法律和经济环境的需要。为了与印度的法律、监管和经济环境保持一致,印度会计准则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印度特殊国情作了适当修改,例如,将准则的过渡日设定为当期、引入额外的披露要求、省略某些选择权或可选会计处理、并保留使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术语等。

(三)“认可”模式

在“认可”模式下,一国或地区决定采用某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前由法定机构先执行认可程序。在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认可的过程中,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定机构有可能对拟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修订。欧盟和澳大利亚是采用这一策略的典型代表。欧盟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前,必须经过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认可,对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采用,或修改后采用。在澳大利亚,法律赋予澳大利亚财务报告委员会负责监督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制定过程的权力,并在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给予直接的战略指导。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包括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框架,还根据澳大利亚法律环境的特定要求,专门为非营利组织增加了一些内容。

(四)“趋同认可”模式

在“趋同认可”模式下,一国或地区将推动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同时保留本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其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权力,对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逐项认可,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指南、解释或其他披露要求。2011年5月2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了有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工作人员草案——《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工作计划》,提出了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入美国会计准则体系的一种全新模式——“趋同认可(condorsement)”【注文1】。在该工作计划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人员强调,“趋同认可”的目标并不是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代替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而是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即不是“美国发行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是“采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美国发行人编制的财务报表与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体编制的财务报表是一致的”。

概括而言,从上述四种模式来看,一些国家或地区经过认可后所采用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一样,未做任何改动,而有些国家或地区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翻译为当地语言,还有些国家或地区则为解决国家特定问题而做出一定修改或为某些行业中存在的特定问题提供详细的指南。在“认可”模式下,如果最后认可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未做修改,“认可”模式的结果与“直接采用”模式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即为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美国提出的“趋同认可”模式,则是将“趋同”和“认可”两种模式进行了整合。为便于下文分析,我们将上述四种模式归类为两种类型,即“直接采用”和“趋同”模式。

三、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选择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

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格局正在重构的背景下,尤其当美国对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态度尚不明朗、日本宣布推迟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我们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抉择,尽可能减小国际政治经济外力的干扰,审慎选择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既要体现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责任和风范,又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争取主动,灵活应对。“趋同”策略是我们在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2010年4月,我国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中国未来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仍将采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模式,而非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于对我国的法律环境、语言习惯、解决实务问题、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以及会计国际化发展的主动性与灵活性等因素的考量,坚持“趋同”策略是符合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当前与未来发展需要的并且是务实有效的做法。

(一)采用“趋同”模式符合我国的法律环境

中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中国境内企业必须遵循由财政部制定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例如企业会计准则。从我国会计法的规定来看,“直接采用”策略缺乏法律依据,不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要求,同时也将有可能使我国丧失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权。而在“趋同”模式下,企业会计准则仍是我国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这一根本原则没有改变,但在会计处理原则、确认计量方法等方面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了一致。

(二)采用“趋同”模式与我国语言习惯相适应

英文和中文的语言习惯具有较大差别,法律语言的形式更是大相径庭,如果将英文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字不改搬套翻译成中文,很有可能既没有完全表达准则的原义,又与中文语言习惯和中国法律行文格式相冲突。因此,“直接采用”策略不甚符合中国的法律语言习惯。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的英文名称“EmployeeBenefits”直译为“雇员福利”,在我国法律条文中使用的是“职工”,而非“雇员”,并且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福利”的范畴比较小,我们将其称为“职工薪酬”,不仅符合我们的法律用语和语言习惯,而且也使名称与该准则所规范的内容更加一致。再如,《国际会计第12号——所得税》中所举的所得税示例都是基于国外税法,在国内外税法规定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因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引入的这些所得税示例既不符合我国税法的规定,也无助于指导我国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毫无疑问,采用“趋同”模式来制定和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三)采用“趋同”模式便于及时有效解决中国会计实务问题

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推进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会计准则制定的根本出发点仍然是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实务,解决我国会计实务问题。基于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采用“趋同”模式,而非“直接采用”模式,是务实、有效的举措。例如,在我国存在大量同一集团内的企业合并业务,这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尚未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规范。假设我们采用了“直接采用”模式,则会出现会计规范的空白,导致会计实务无章可循,即使我们等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这些项目新准则或修订现有准则,也会因为立项、研究、征求意见、投票表决、准则等一系列应循程序而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从而不利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工作秩序的改善。

(四)采用“趋同”模式有助于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是由概念框架开始,再一层层地深入展开,会计准则的规定也相当原则,这与我国广大会计人员目前所接受的教育和已有认知存在一定差距。如果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恐怕会使我国有关会计人员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产生一定困难。例如,国际财务报告的报表格式过于笼统,而且也没有规定与财务报告相对应的具体会计科目,各个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开展的业务自行设计其报表格式和确定会计科目名称,这使得即使是同一行业内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存在一些差异。而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统一的报表格式,根据报表项目设置了较为齐全的会计科目,有助于我国会计人员进行日常账务处理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

(五)采用“趋同”模式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会计格局调整中争取话语权

目前,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采取“直接采用”或“趋同”模式的态度尚不明朗,而像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则采取了“趋同”模式。“趋同”模式将有利于我国通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受托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及解释委员会中的席位直接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治理结构和技术事务等发声进言,提升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同时,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成功启动并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上,中国采取“趋同”策略将更有利于协调各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利益诉求,更有助于我国利用这一平台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交流沟通,在新一轮的国际会计改革中争取主动权和话语权。

(六)采用“趋同”模式有利于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断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灵活性

开题报告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历程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世界各国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之趋同,欧盟、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自2005年起就开始采用国际准则。从2008年开始,会计国际趋同备受瞩目:加拿大、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家宣布自2011年起采用国际准则或与之趋同的计划。墨西哥宣布自2012年起上市公司采用国际准则。美国也加紧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进程,2008年9月。IASB更新了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谅解备忘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08年11月了采用国际准则的路线图。俄罗斯要求从2004年起,所有的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乌克兰要求从2003年开始,所有的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加拿大建议允许国外在加拿大上市的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5年5月,韩国组织特别工作组,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采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韩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采取的是完全采纳,多步骤,多层次,与国内准则并轨的策略。日本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进展顺利,框架安排是东京协议预定的项目表,欧盟委员会也于2008年12月了最终决议,宣布日本公认会计原则与欧盟采纳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等效。越南大多数会计准则是基于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大约80%的内容实现了与原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不断推进的今天,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又将如何呢?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发展历程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涵义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指受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与国之间相互交流,沟通,通过寻找各国差异所在,求同存异,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出共同认可的一致内容,促进国际协调,使各国会计准则像某套基准会计准则靠拢或与某套会计准则相似,从而向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目标发展。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产生的原因

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主要是适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它紧密地依赖于交换和贸易,交换和贸易形式的复杂化与市场的规模化都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1.资本市场全球化急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区域或全球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大量的资本在国际间流动。越来越多的公司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申请在多个国家资本市场上市和进行证券交易,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财务报告是确保资本市场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国出于管制需要,要求在其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公司必须遵循既定的信息披露规定。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各国会计准则趋同。

2.国际贸易发展推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程。在国际贸易中,会计信息作为贸易双方达成贸易协定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贸易活动的开展,尤其是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已成为国际贸易往来的一大障碍,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将有利于加快信息交流,为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减少或者消除“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上的障碍。

3.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20世纪60年代,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迅速发展起来。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对东道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各国对跨国公司进行管制的要求亦相应提高。然而,由于跨国公司的经营业务纷繁复杂、子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而且不同国家的会计处理方式有别,有效管制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因此,无论是为了有效地规范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或是跨国公司为了加强自身管理,都有必要进行国际问会计准则的协调。

(三)会计准则趋同发展的3个阶段

1.国际比较

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资本流动的出现,需要了解不同会计体系之间的异同,以便进行相应的评价与决策,会计国际比较应运而生。会计的国际比较,主要指不同国家会计准则之间的比较。在会计准则国际比较的过程中,人们得以判断什么是优秀的会计惯例,区分会计准则之间不必要和非实质性差别。这样,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实际上促进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实现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乃至全球趋同的必要手段。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可以揭示不同国家会计体系的异同,并且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提供条件。

2.国际协调

会计国际协调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限制和缩小会计实务的差异,协调的目的是形成一套公认的会计惯例或准则。促进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可比。关于会计国际协调的基准,存在从多重向单一发展的趋势。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程度的逐步提高,使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成为可能。

3.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全球趋同是新近出现的概念,是资本市场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指受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各国国内会计准则在不断的国际比较和协调中,在国际强势集团的推动下,向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目标发展这样一种动态过程。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强化了会计本身的国际特征,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范围的扩展促进了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相同处

1.让现金更加真实

1994年国际会计准则中的《现金流量表准则》生效。1998年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生效。利用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去分析公司的获利能力,比每股盈利更加客观,有其特有的准确性。可以说现金流量表就是企业获利能力的质量指标。

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实施谨慎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

3.《存货会计准则》已经于2002年1月1日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

这对于规范股份有限公司的存货核算,提高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存货会计准则》将可变现净值定义为,“可变现净值,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与国际会计准则是一致的。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走向国际趋同的第一步,应该是对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准则之间的差异和原因作出客观分析。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或其他有关国家会计准则作进一步对比,仍然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别。概括起来,我国会计准则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有:

1.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这与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不同的。在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美等英语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的形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的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形式转化的趋势。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2.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结构由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人基本会计准则。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出入。在国际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中都不存在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之分,并且在IASC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美国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及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都明确指出,概念框架不属于会计准则的内容,不具有会计准则的效力。

3.我国会计准则的涵盖面较小,规定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尚未涉及。由于我国制定会计准则起步较迟,并且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只了16项会计准则,相对于美国FASB的约150项准则公告和IASC的41项国际会计准则,数量要少得多;并且,我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雇员福利、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银行、保险业、农业等会计事项的处理均还未涉及;此外,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尤其是在2001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之后,会计准则似乎只是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对就变得较差。

4.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这虽然有利于避免企业舞弊和利润操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但对公允价值一概否认的做法,与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趋势并不一致。在经济全球化、企业购并愈演愈烈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公允价值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属性。因此,我国不能一概否认公允价值的使用,从而加大与国际通用准则的差距。

5.在具体会计处理以及披露要求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不少差异。仅就我国已的16项会计准则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至少存在下述差异:存货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建造合同准则、固定资产准则、租赁准则、收入准则、借款费用准则、关联方披露准则、投资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准则、或有事项准则、无形资产准则。

此外,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性质、准则制定程序、准则实施范围和准则执行机制等与其他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有较大的差异。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一体化过程的推进,会计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而会计准则会计趋同作为会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其必要性也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我国应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态度主要可以理解为,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并不等于相同;趋同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互动。

参考文献

[1]丹,蒋德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J].金融华尔街.

[2]李士栋.对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探讨[J].科技信息.

[3]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上).2008.

[4]汪祥耀,邓川.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经验及启示.2005.

[5]朱美燕.浅谈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政治地位和国家利益[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1(22).

[6]李晓强.国际会计准则与本土会计准则下的价值相关性比较[J].会计研究,2004(7).

[7]王晨.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意义探析[J].时代金融,2010(2).

[8]王军.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完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J].会计研究,2005(10).

开题报告发展趋势范文5

与历经百年发展历史的财务报告制度相比,以企业自愿披露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等非财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度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但是近年来发展迅猛。因为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压力要求企业不但要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承担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还要企业更加透明化,要向社会公开披露和反映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和实践。很多国际组织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来实现上述要求,将报告视为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最佳实践活动。同时,实践表明,报告也对企业自身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目标,明确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毕马威全球可持续发展服务部主席George Molenkamp

毕马威自1993年起,即开始对公司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给予关注,每三年开展一次针对企业责任报告的调查,挑选了全世界超过1600家公司,其中有98%做出了回应。同时毕马威全球可持续性合作部门还联合了阿姆斯特丹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商学院来支持这项调查工作。

越来越多的企业独立的企业责任报告

毕马威进行了二条平行研究:即针对财富500强中全球最大的250家公司(G250)和16个国家中排名前100位的公司(N100)开展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最大的250家公司中, 大多数企业单独发表了企业责任报告: 由2002年的45%相比提高到2005年的52%;64%出示一份单独的报告, 或者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了企业责任资料;企业责任报告已由单纯的环保报告发展成可持续性报告(社会,环境和经济报告);在被调查的国家中,平均有33%的公司分别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数最高的两个国家分别为日本(80%)和英国(71%),增长最快的国家为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和法国;最引人注目的行业是金融业,比起2002年已有超过二倍的增加。

报告内容反映对传统社会责任的承担与新议题的关注

在公司的企业责任报告中,最重要的问题包括了环境方面的环境行为指标;社会方面的多元化、均等机会、人权、集体谈判、童工和强制性劳工、结社自由;工作条件方面的健康与安全、培训、工作环境、员工满意度;社会参与方面的学校/教育方案、员工志愿度、项目保健、艾滋病、水利工程;慈善方面的慈善事业和慈善基金;经济方面包括财务报告的基本资料、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税务问题、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问题。

同时报告也反映出目前企业关注的一些新问题:例如在利益相关者参与方面,报告提及关键的利益相关者,与利益相关者有建设性的对话,咨询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责任报告的意见,对利益相关的公开回应以及根据与利益相关的对话来衡量公司责任报告的影响;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报告会提及在供应链管理中关注企业责任,许多公司要求有供应商声明,一些公司开展物流审计;在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中,许多企业汇报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些企业还开展了CO2交易结果的调查;在公司治理方面,提及公司的行为守则/道德守则,公司治理的内容,描述企业责任和公司治理之间的联系,提及独立的监督机制,与贪污和贿赂有关的守则,以及企业责任与Sarbanes-Oxley(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联系。

调查显示,企业责任所处的最活跃的地区在西欧、北美、南韩、日本、巴西、智利、南非和澳大利亚。企业责任的关注点也存在区域性差异。

报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带来的几点启示

1、 企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在以经济为主导的跨国公司已成为主流。

2、 企业责任在公司内激发创新思维并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

3、 通过供应链所带来的压力,规模较小的公司也将激励采用符合企业责任的做法。

4、 在近几年,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企业责任表现的兴趣也急剧增加,从财务角度给予了更突出的关注。

5、 将企业责任(可持续)融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日常运营和信息沟通中,对跨国私营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和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更加成功至关重要。

6、 公司建立自身的企业责任是一个复杂而费时的过程,公司应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并开始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责任团队。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与展望

美国商业社会责任组织(BSR)咨询服务总监Dunstan Hope

从一些调查分析的数据中,我们已经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因为事实表明这是公众对大公司的一种期望和要求。没有例外的,只要是跨国公司,人们就希望它公开这样的信息。因为,这些报告实际上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报告的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决定

社会责任投资分析家将社会和环境因素纳入他们对投资决策的分析和考虑之中;员工和潜在的员工则通过报告对公司进行判断;民间团体利用报告中的信息来决定他们开展工作的优先重点,如何进行咨询设置、公布文献和信息摘取;消费者,特别是消费者组织,利用报告中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出购买决定;地方社区从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在他们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政府和规则的制定者从报告中看到他们所期望的公司的透明度。

多元化期望给报告的编写带来挑战

由于利益相关者使用报告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因此公司在起草报告的时候,就会面临要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达到多种目标的挑战。报告的不同受众有不同的要求,他们做出不同的决策,因此需要从报告中得到不同的信息,同时他们的需求水平和层次不同,有的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非常了解,有的人却觉得陌生,他们对报告的期望值不同,对报告信息披露的程度要求也会不同。由此,报告越受关注,一份报告让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满意就越困难,这成为未来公司编制报告的一大挑战。

未来最好的报告将在三个不同层面阐释可持续发展

第一个层面是绩效。最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详细解释绩效的趋势,要分析、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公司报告的数据,为什么这些数字会上升,是否是好的趋势,这些问题需要公司在报告中进行解释。同时还应该将公司的目标或者要实现的期望值报告给读者,从而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第二个层面是重要议题或者要点。报告应该覆盖最重要的议题,尤其是一般的读者和分析家运用报告时需要的信息。公司要描述这些议题将给公司带来哪些机遇和风险,而公司是如何管理和运用这些机遇和风险。第三个层面是深度,公司在报告中披露绩效,报告自身具有优势的领域,披露对公司而言重要的议题,还要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公司不能随意地、不加组织和不加选择地把大量信息扔给读者,要针对特定的读者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达到与有特殊寻求的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效果。

全球契约促进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会理事陈英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0年倡导全球契约,从2001年开始中国企业联合会在陈锦华会长的领导下,开始向中国的企业介绍全球契约。两年后,中国企业联合会成立了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主要目的是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加入全球契约,并对加入全球契约的企业进行了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参与了它们撰写报告的过程,截止到目前,已经有100多家中国企业加入了全球契约。

中国企业联合会选择“全球契约”帮助中国企业提升

推荐中国企业加入全球契约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在各种各样的标准进入中国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联合会认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的目标是追求公平化,这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同时联合国不是一个商业性机构。第二,全球契约是全球统一治理机制的雏形。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且目前全球化的程度已经很深,大家都在国际上做事,需要有统一的规矩。中国企业加入全球契约以后,可以直接在联合国的平台上,和其他很多企业对全人类的共同性问题进行探讨。第三,全球契约原则是中国企业把本地化和全球化结合的最好的工具,全球契约的十个原则,尊重人权,反对使用童工,环境保护等,这些都是口号、目标,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它所处的行业、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应该如何落实就需要考虑具体化和本地化的因素。第四,全球契约原则给了我们一个空间和时间。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给企业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改变、去改善,全球契约要求加入的企业每一天都要比前一天做得好,每一年都要比前一年做得好,要不断的进步,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第五,全球契约原则具有灵活性和自愿性,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创新性。第六,全球契约为企业和政府对话,企业与社会伙伴对话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提供了平台。

开题报告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 会计准则;接轨;协调;趋同;等效;路线图;统一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文革浩劫之后,

平心而论,我国确定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目标,符合当前世界会计发展的潮流。理由是:其一,在强调政治多极化的时代,各国都很难接受某一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向国际机构制定的规则靠拢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其二,2001年美国发生安然财务丑闻事件后,已使美国会计准则大伤元气,在谁能更好地代表“国际会计惯例”的竞争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胜出;其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获得了许多国际性组织(包括证券委员会国际机构、国际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的支持;其四,最新的数据表明,世界上已有117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已经是今非昔比,它是由代表各国政治经济利益的“会计联合国”制定的,并且制定全球统一会计准则已经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更是得到了二十国峰会(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高度重视。

对于日趋强势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些国家选择了“直接采用”(如欧盟国家等);一些国家制定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同的会计准则(e-ifrs)(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美国采取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消除差异、逐步趋同的战略,并率先了趋同路线图(roadmap);而日本先是采用逐步趋同战略,后在2009年12月决定允许上市公司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即采用了先趋同,后直接采用的路径)。

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美国的情况:在iasb设立之前,美国对于国际准则采取的是消极抗拒政策,而在iasb改组后,由于美国占据了这个“会计联合国”的“主发言人”地位,同时由于安然事件使美国会计准则声誉受损等原因,美国希望借助共同制定全球统一会计准则这个平台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施加影响。在此情况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iasb开展合作,努力消除差异,积极推动了两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间,发生了以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2002年10月,fasb与iasb签订著名的“诺沃克协议”,标志两者合作的开始(包括互派常驻人员、召开定期会议等)。2.2006年2月,fasb与iasb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即《2006—2008年准则趋同路线图》。(a roadmap for convergence between ifrss and us gaap——2006—2008),希望为非美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直接采用ifrs扫除障碍。3.2008年9月,fasb和iasb签署了一份更新后的备忘录《完成2006年2月备忘录:进展报告和完成时间表》(completing the february 2006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a progress report and timetable for completion),进一步细化美国gaap与ifrs趋同的措施和时间安排。4.2009年11月,iasb与fasb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双方对改进ifrs和us gaap 并实现二者趋同的承诺。该声明确认,将2011年6月作为完成双方2006年并于2008年更新的谅解备忘录中主要项目的目标日期,并描述了具体项目的特定里程碑目标,同时承认需要强化双方的准则制定工作以完成上述目标。5.2010年6月, fasb 与iasb共同了《关于承诺会计准则趋同和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进展报告》。该报告回顾了双方在趋同工作方面的进展,并针对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调整修改了双方拟在2011年6月前完成的重要项目议程。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全球统一会计准则制定中,fasb与iasb将共同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在g20、fsb的倡议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以及全球统一会计准则的制定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