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例6篇

观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观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1

对策建议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力促进了乡村交通快效发展,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但由于乡村交通社会关注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职权不清、行政监管不力等问题,致使乡村交通成为管理空挡和盲区,无形制约着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创新乡村交通管理势在必行。

一、乡村交通面临的现状

乡村公路覆盖面广,连接广袤的县、乡、村、组,里程数占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四分之三,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交通直接服务于“三农”,是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长期以来乡村交通面临着“公益性”现状,在建管养运安方面,很大程度按照“公益事业”对待。一是没有控制性的乡村交通详细规划。乡村交通设计随意性大,甚至以领导的意见为转移,路面结构设计不规范、设计线路与实际路段情况不符、有的地方根本就不设计,造成乡村道路坡度大、弯道多、拐弯急、视线差。致使乡村公路技术等级低,安全风险高。二是没有保障性的乡村交通资金来源。乡村交通资金主要来源于中省补助资金,需要县乡村一定数量资金配套和社会捐助。由于县级财力不足、乡镇资金紧缺、村集体经济薄弱、社会捐助难度大等因素,造成部分交通项目采取村民“一事一议”等模式,委托当地既无资质、无技术、无经验的村委会组织队伍自建。致使乡村交通质量差,使用年限短。三是没有系统性的乡村交通管理体系。乡村交通的发展,目前更多注重交通的数量,而忽略了交通的管理。“产业发展”的成片推进,一些企业在乡村安营扎寨,货运车辆不断增多,“双超”问题无人管;“产业兴旺”的初步实现,流转土地后的群众空闲时间增多,驾驶二轮摩托、电摩托、农用车等出行频繁,且驾乘人员老龄化严重,违规问题无人管;“建管养运”的严重脱节,养护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到位、养护措施不落实,造成路面水沟边坡养护不及时、路面损坏、交通设施破坏等问题无人管。致使乡村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群死群伤重大安全事故频发。

二、乡村交通存在的问题

乡村交通点多、线长、面宽,通过近几年来乡村振兴的强力推进和精准扶贫的高效实施,乡村交通虽取得了决定性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一)交通群体无安全意识。

部分驾驶人员酒后驾车、超员超载、逆向行驶、抢道追逐;部分驾驶人员驾驶的车辆未年检、无交强险,甚至是城市淘汰的报废车辆;农用车、二轮摩托、三轮车、电动车在乡村泛滥,部分驾驶人员未经过正规培训、不懂交通规则、甚至不能识别交通标识;部分留守老人为省事省时省钱,亲自驾驶电动摩托组合接送留守儿童上学和放学,无安全意识又严重超员;部分群众把乡村公路当做公共资源,随意在公路上铺晒粮食、摆摊设点、堆放柴草。

(二)交通运输无设施保障。

乡村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因资金原因,未按照“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要求,增设交通标识标牌、减速带、波形护栏。部分公路坡度大、弯道急、搭接多、临水临崖,未安装波形护栏和警示标识;部分公路两旁的学校、院落、企业等出入的人车较多,未安装减速带和提示标志;部分公路路面狭窄,安全风险点和风险源多,车辆只能单向通行,未按技术规范修建错车道。

(三)交通执法无强硬措施。

乡村交通管理有交警、运管、路政、农机、道安办、派出所、交管办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职能明确但交叉、执法配合但推诿,结果是多个部门管不了、管不住、管不好一辆车;乡村交通里程长、范围广、车辆多,交管部门人手少、装备少、车辆少,上路执法就显得力不从心,对乡村一些交通违法行为缺乏震慑力,多数驾乘人员都抱有侥幸心里,与交管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游戏;乡村道路车辆种类繁多,无牌无照驾驶、非法营运、违规载客、对抗执法已成气候,虽常常开展执法,但缺少强硬的措施,乡村交通运输违法违纪行为屡禁不止。

三、乡村交通管理的建议

乡村交通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客观面对、探索改变、创新管理,才能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一)建设、管理、养护“三到位”。

一是公路规划建设落实到位。新建的乡村公路对路基、路面、路肩、路沿、错车道、涵洞、水沟、边坡、弯道、坡度、标识标牌、减速带、波形护栏等严格按照乡村公路技术规范规划设计、送审和评审;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确定,项目业主必须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依法依规开展,绝不允许采取“一事一议”等委托的方式让无资质、无技术、无业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建设;在项目建设中落实好“七公开”公示牌制度,主动接受村“两委”、党员干部和社会的参与监督,确保项目建设按图施工、对标施工、规范施工。二是安全设施管理落实到位。坚持“应安尽安”的原则,在乡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和事故“黑点”路段,增设波形护栏、交通警示标牌、限速标志等安全设备;在重要道路的平面交叉路口,医院、学校、企业、院落等人居密集出入口,增设信号灯、人行横道、减速带、提示牌和照明等安全设施;为确保公路安全设备不被人为破坏和损毁,将监督管理举报职能添加至“村规民约”和村“两委”工作职责中,充分发挥当地群众和村“两委”第一时间的作用。三是公路管理养护落实到位。乡村公路路网密、里程长、管理分散,无法依靠公路管理部门的专职养护人员养护,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严重滞后,致使公路两侧杂草丛生,占据了有限的使用路面;水沟涵洞淤泥阻塞,排水十分不畅,路面冲毁严重;边坡安全隐患突出,威胁行人和车辆安全。为了加强乡村公路养护,采取“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把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实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交管办和村委会,以乡镇和行政村为主体,设立养护作业班组,加强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巡查,同时倡导全民爱路、护路和养路意识,切实把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从行业行为转变成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群众行为。

(二)机制、资金、服务“三强化”。

一是强化工作机制。县级人民政府出台乡村公路建管养运安工作实施意见,使之形成“政府主责、乡镇主抓,部门参与,群众配合”的乡村交通管理新机制,将乡村交通管理纳入交管部门、各乡镇、各村委年终考核指标,与“安全生产”和“综治指数”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乡村交通管理委员会制度,每月定期开展全县乡村交通管理工作督查通报会,及时通报各乡镇各村组交通管理情况,对交通管理问题突出的乡镇村组,县级分管领导约谈乡镇主要领导,乡镇主要领导约谈村“两委”;乡镇“交管办”每月编制好“两库一图”,及时更新辖区乡村交通管理排查台账、整改台账、销号台账,确保制度上墙、台账上墙、业绩上墙。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紧紧抓住交通运输发展“黄金时期”和乡村振兴政策支持方向,结合乡村振兴谋篇布局,精心包装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注重包装优势项目,加强交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有序开放交通建设投资市场,加大与交通建设领域企业对接力度,用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争取社会资金;统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上级转移支付、地方债券等资金来源,加大涉农资金的拼盘整合利用力度,集中力量推进乡村公路建管养运发展。三是强化服务深度。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整合乡村客运资源发展片区客运,实行一片区一公司,将管理重心下移,通过对公司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政策扶持等手段,降低经营成本和收费标准,让群众有车坐、坐得起、坐得方便、坐得安全,彻底解决乡村客运散、乱、险、贵等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市级公安车管部门要简政放权,主动深入乡村基层,服务基层,在乡村基层开展微型面包车、农用车、三轮车 、摩托车等车辆及驾驶人业务办理,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有效解决乡村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车辆不注册、不年检、不保险,驾驶人不考驾驶证、驾驶证逾期不年审等问题,逐步使乡村车辆和驾驶人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县级交管部门通过定期召开乡村驾驶人、村组干部及部分村民交通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例会,通过警示片血泪史教育和交通管理知识培训,有效提高群众交通管养知识、交通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三)交管、乡镇、村组“三联动”。

观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2

一、课程安排科学全面

农业部门,发改部门两位领导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广东省在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经验与做法,使我们在基层工作中的诸多疑惑都得到解答。处长做的《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专题报告从为什么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推进村庄整治的精神及相关部署、广东村庄整治的实践及做法、村庄整治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案例-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经验五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正是我们乡镇当下的重点工作,使我们受益匪浅。

主任的“中美贸易战-新兴崛起与守成博弈”授课使我们了解到国际形势风雨变幻,大国博弈的惊心动魄,让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明白“任他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的道理。

教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核心、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解读、农村集体经济成就与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五方面解读。让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并为我们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讲明了政策、理清了思路,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现场观摩点各具特色

在城市定向活动中,我们在“三大”会址,重新接受了灵魂的洗礼。并通过一些列任务的完成,深刻领悟到广州和合包容的底蕴与气度,古朴与现代,历史与时尚,东方与西方,守成与创新在这里碰撞融合,从而使美丽的广州如同街边古老而苍翠的榕树一般,历尽沧桑又生机勃勃。

在英德与博罗的现场观摩中,我感受到他们注重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合理谋划产业;注重农旅结合,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注重生态保护,在开发过程中杜绝大拆大建,破坏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注重村民自治,通过“三个重心下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注重乡风民风建设,突出文化引领,挖掘宗祠文化,姓氏文化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通过一系列评选激励活动,树立典型人物,发挥带动作用,弘扬传统美德。真正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

特别是广东省清元市探索的“三个重心下移”可以为我们破借基层治理难题提供很好的借鉴。近年来,清远市在构建农村基础组织建设方面,推动基层党组织重心、村民自治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在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建立党支部,规范自然村村民理事会建设,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探索建立“党支部提事,村民理事会议事、村民会议决事、村委会执事”的民主决策机制,实现了党心与民意的有效连接,农村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成效初显,乡村治理有效机制逐步建立。推进村民自治重心下移,通过在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全面建立村民理事会,推选热心服务村民的好人能人、退休干部和老师、德高望众的宗族前辈成为理事会成员。理事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其在亲缘、地缘、人缘关系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本村实际,牵头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激活乡村治理“内在因子”,与政府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使群众在诉求表达上更加通畅,有效破解“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农村社会管理难题。以解决群众办事难为切入点,推进服务重心下移,在行政村(社区)建立村级社会综合服务站,与县、镇建立的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无缝对接,对各职能部门面向基层群众的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服务站由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担任代办员,为群众提供免费代办和上门服务,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购销难”等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防止、减少和弱化了农村矛盾的产生。

三、几点感悟

通过比较找差距,我们也看到我们自身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因循守旧;在产业发展、项目谋划上还存在不科学,不系统;在基层治理上还存在一厢情愿,忽视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本质问题,没有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导致出现了项目建设难,产业发展难,基层治理难,基层干部身心俱疲,群众却不甚满意的尴尬局面,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深学多思,融汇贯通,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我县生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山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但由于交通区位等方面的制约,旅游产业一直不温不火。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招商选商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具备实力的专业团队进行开发;注重规划落地,因地制宜,编制可落地可操作的规划与策划,不必高大上,务必接地气;注重农旅结合,结合我们现有的农业产业植入旅游元素,变传统农业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在增加门票收入的同时,增加农业产品附加值;注重因地制宜,在景区开发建设时,避免大兴土木、大拆大建,要结合自然,科学规划,开发体验项目;注重文化挖掘,利用我县中草药及种植基地,植入中医药文化,开发中医养生谷等,发展中医康养旅游基地。

观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3

根据主题教育计划安排,结合职责分工与工作实际,我确定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工作》的调研题目,如何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市科协作用,真正把服务“三农”工作做出成效,带着这样的问题,10日19日、20日,我和科普部部长先后到***、***等县区开展专题调研,采取听取汇报、个别访谈、现场察看、问题剖析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问题与县科协、现代农业科普园、农业合作社、农村电商培训基地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谈,并到***扶贫村看望了帮扶对象,了解困难和需求。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要做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协作为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引导科技资源走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勢,应该有所作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结合市科协工作职责,制定了《市科协系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成立了市科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科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在2019年7月,市科协专门组织各县区科协系统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到***考察学习期间,市科协精心设计并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示范观摩活动,为下一步各县区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二是切实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市科协借助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契机,强化乡镇科协组织建设,明确要求乡镇设立专(兼)职科协主席,打通科技惠民助力乡村振兴组织通道“最后一公里”。

三是坚持开展科普惠农工作。以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整合社会力量,大力开展科普惠农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着力培育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推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阵地完善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等科普设施,加快推进农村“科普e站”建设和应用,将“科普中国”优质资源送达农民。

二、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竞争力弱。各县区都有部分农产品拥有一些品牌,如栾川的栾川印象,但由于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真正有辐射效应的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产品宣传力度小。在产品质量上重视程度不够,考虑长远打响品牌的更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农业程底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迟缓,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现代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三)经营主体质不优。各县区都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但部分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发展资金短缺,贷款融资难,发展后劲不足,质量不优。

(四)技术支撑力量弱。基层农技队伍知识严重老化,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推广新技术的人才缺乏;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年龄普遍老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参加农村电商等新技术、新知识培训等积极性和接受能力较低。

三、几点思考

全市科协系统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重点工作,包括强化人才战略、搭建创新平台和集聚内外力量,统筹全市科协系统及各部门资源,促进人才和资源下沉基层,服务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市科协将立足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实际,根据农村产业特色,引导学会、农技协发挥人才、技术、平台优势对口帮扶,搭建专家与广大农民沟通的桥梁,以培育发展农技协的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振兴。围绕各县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推广一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建好一个协会”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大力发展精品果业、绿色蔬菜、特色经作、现代养殖、休闲农业、加工物流等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种养殖基地。加速培育农村新兴特色产业,丰富农村新业态,提高现代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二)强化科普优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市科协将大力推进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以科普带动乡村文化发展,推动科普力量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科普阵地建设,助推科普载体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好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科普惠农服务站等作用,围绕科技培训、农技服务、就业指导、农村科普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基层集聚。

推动各县区科协制作科普图书、科普折页、科普挂图等科普资源,利用科协信息网络、新兴媒体开展扶贫政策和相关知识宣传。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中原云”在基层的落地应用,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科普信息化网络建设,丰富涉农科普内容,加快建设“科普e站”和科普大屏等科普基础设施。以“普及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倡导新生活”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健康文明生活”、“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传教育,提升广大群众科学素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不断厚植人才优势,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围绕种植、养殖、加工、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整合科协各渠道培训资源,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

统筹发挥科协自身优势和力量,开展“送智下乡”活动,发挥市县两级“百千万科普人才”队伍中涉农专家的优势,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提供产业规划、技术指导、技能培训、行业分析等服务。

观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4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实施情况成果报告

2018年,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贯彻落实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三基建设”,显著提升全省农村“两委”干部学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脱贫攻坚,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通知》(晋组通字〔2018〕57号),决定实施山西“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

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娄烦教学点在接到上级工作安排后,马上和县委组织部相关领导组织工作人员开会研究具体实施计划和详细工作安排,按照上级要求,娄烦县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两年来,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共有199名农村干部实现了学历提升,基本实现全县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农村干部是大学生的总目标,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任务,现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实施两年来的成果汇报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结合我县农村干部自身需求,加强对政策理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社会管理和治理、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创业就业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干部队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情况

2019年春,我县正式启动了“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两年来,取得明显成效,助力我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自2019年春季启动以来,共注册提升学员达到199 人,2019年招生5个本科,72个专科,这一批学员正在提交论文,课程已全部结束。2019年秋招收本科7人,专科49人,这一批学员课程已过半。2020年春季,专科38人,本科3人;2020年秋季,专科7人,本科2人;2021年春,本科4人,专科12人。2020——2021年度国开课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我教学点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预期目标。

三、总体概述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开展两年来,从招生到教学实践活动、聘请教师授课、教学管理、平时考核、作业的辅导和批阅、考试及毕业审核全部由娄烦教学点承担。教学方面,我教学点组建精明强干、认真负责的团队,确保“农干工程”线下线上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娄烦县教学点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围绕“三个坚持”狠抓落实。一是积极配合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坚持上好“开学第一课”,组织学员认真进行市电大从形势政策、教学模式和计算机实操三个方面对农干学员进行的入学教育;二是邀请市电大教学人员到我县教学点巡回面授教学,送教下乡、送学上门;三是坚持理论知识同实践观摩深度融通,积极配合市电大创建了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综合教学活动,使得我县的农干工程开展稳步扎实。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娄烦工作站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式,统筹各方资源,全面提升农村“两委”干部学历水平,不断增强农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主要工作分三步走,稳打稳扎,循序渐进。

首先明确目标,注重分类培养。“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从2019年春季起全面推行,用2年左右时间培养225名农村干部大学生,实现全县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村干部是大学生的目标。培养对象主要是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村级后备力量中的党员,以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为重点,年龄要求在50周岁以下。三类人员在统筹培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重点培养村党组织书记的统筹协调、组织领导能力,村委会主任的带领致富、村级治理能力,村级后备干部的为民服务、干事创业能力,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才。

其次创新方式,注重分层教学。“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主要通过“线上+线下、请回来+送下去”的教学方式。线上,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省广播电视大学的“网络直播课堂”等形式实现异地远程教学。线下,依托本职岗位及区域产业优势资源,利用农闲时节进行面授辅导等集中教学活动及利用国家开放大学提供的课程包进行随时自主学习。“请回来”,将优秀讲师请进来进行集中授课。2019年冬天,娄烦教学点特邀山西大学时事研究专家倪宁教授讲授国际国内时事政治;2020年冬,我教学点还邀请市人大白宏武书记为学员进行五中全会解读报告,提高了农村干部的履职能力。“送下去”,即学校组织专业课程教师送教下乡,将课程实践教学送到乡村,把上门辅导送到乡镇,课堂教学设在农村,教学实践放在田间地头,彰显“在家门口上大学”的特色优势。

第三统筹资源,注重分级负责。县委组织部牵头实施,负责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督促检查;各乡镇党委、县财政局、县电大教学点配合推进。各乡镇党委负责学员的选拔培养工作,对毕业学员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教学点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宣传引导,做好学员的报名招生、课程开发、教学组织、考试考核、学习支持服务等工作。

娄烦教学点所有工作人员密切配合,齐心协力,严谨认真地做好招生、注册、教学、考核、毕业等工作,自是而下建立了一支职责分工明确、信息传递快捷的教学管理团队,为学员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同时通过宣传政策教育鼓励学员认真学习,通过系统教育来提升学历和能力,要求学员服从管理,当好村干部和大学生的双重身份,为我县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详细经验

(一)紧锣密鼓下乡宣传、层层审核严格选拔。

为选拔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注册参加学习,娄烦县教学点首先与县委组织部密切配合,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就近便利的原则,首先由县委组织部遴选出本县各乡镇各村党委的党员名单,符合报名条件的,按照个人自愿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报名,具体程序为:本人报名,经户籍所在地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审查推荐,县委组织部审核批准,然后到娄烦教学点注册录取。

在选拔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参加学习时,遇到了不少问题,有的村委会未将此时放在心上,或者阳奉阴违,致使某些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根本不知此项政策,教学点工作人员发现此事之后,马上和县组织部沟通协调,并第一时间联系各乡镇组宣员,亲自下乡进村与各空白村符合条件的农村干部面谈,鼓励他们积极报名参加学习,极大地推动了娄烦县“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报名进程。两年来,娄烦教学点的工作人员足迹遍布本县的各个乡镇,摸清了各乡镇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对符合报名条件的村干部采用了面对面调查、村委会走访、组织部审查的方式依次进行,确保了提升学员的政治素养和学历条件全部达标,为“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报名注册顺利进行提供利有力的保障。

另外,娄烦教学点对所有注册的学员都进行了严格的选拔和审核,对学员的身份、年龄、资历都一一进行了好几次的比对审核,并联合县组织部对每一位学员进行了政审,坚决保证不出现不合格的漏网之鱼,为我县培养年轻有为、能力突出、爱岗敬业的农村干部把好关、守好门。

(二)密切配合实施教学,齐心协力组织实践。

1、线上线下教学相长,面授与实训同步进行,彰显“在家门口上大学”的特色优势。

娄烦教学点所有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进行在线课堂和交流活动,利用微信和钉钉实现实时教学指导,随时能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在利用电大网络直播课堂进行学习同时有技术管理教师进行严格考勤监督。采取小班授课方式,分批次,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授课,有利于不同层次学员接受更有效的教育。

为确保农村干部学习与村级事务管理、农业劳作两不误,“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主要通过“线上+线下、请回来+送下去”的教学方式。线上,通过山西“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学习网、省校的“网络直播课堂”等形式实现异地远程教学。线下,依托本职岗位及区域产业优势资源,利用农闲进行面授辅导等集中教学活动及利用国开提供的课程包进行随时的自主学习。

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娄烦教学点能够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过微信群、钉钉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正常的网上学习,作业提交,及批阅活动,保证了疫情期间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有效的学习和严格的考核,确保农村干部学习与村级事务管理、农业劳作两不误,有效的推进了教学工作的大力推进。

2、红色实践基地、新农村种植业技术基地齐头并进,做到“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提档升级。

教学点工作团队结合娄烦本土实际情况,与娄烦县委组织部和各乡村村委等多方联系,充分利用本地教育教学资源,设立了红色革命基地——米峪镇烈士纪念碑、娄烦县高君宇纪念馆。利用假期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每次活动之前都进行详细周密的计划部署,从集中乘车、途中讲解到现场参观,再到观后感的收集整理、反思总结,全部按照计划进行,做到了每次活动有实践、有收获、有反思,促进了学员对本县红色资源的深入了解,并对学员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

另外,教学点联合上级相关部门建立了新农村种植业技术基地——美美公社和曼咀岩种植基地,组织了方便学生进行观摩学习的实践活动,上山下田实地参观考察,丰富了学员的农技知识,带动了农村干部兴村旺村的履职意识,推动了农村干部思想觉悟的提高和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提升,

两年来,具有不同特色、不同主题和不同教育意义的红色基地和种植教学实践基地,从党性教育、传统文化、实用技术三方面对学员开展专题培训,实现理论知识再升华、实践本领再增强、综合素质再提升,做到了我县“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提档升级。经过学历提升的学员在我县脱贫攻坚的主战线中身先士卒、敢想敢干,既有扎实的政治素质,又具备了坚实的能力素养,为我县的脱贫攻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真正的使“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提档升级落到了实处。

今年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是继续推进工程提档升级。建立起广覆盖,多功能,开放性,高质量的农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三)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人才培养实绩效果显著

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结合我县农村干部自身需求,加强对政策理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社会管理和治理、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创业就业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娄烦县教学点培养造就出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干部队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娄烦县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人才支撑。

2020年度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获得者、娄烦县柴厂村委会支部委员闫亚先,就是在娄烦县脱贫攻坚战役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员代表。

2019年春,闫亚先进入太原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班学习,在学习上她虚心向周围的同学学习,向老师请教,坚持不懈的学习专业知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白天工作忙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利用手机APP学习,通过学习平台和形成性考核册按时完成作业,按要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良好的成绩完成每个学期的专业知识考试。疫情防控期间,闫亚先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带头参加抗击疫情防控第一线。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村组织疫情防控工作,做到高效协调,同时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冲锋在前,坚持站在最危险的岗位,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工作中不仅能积极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能积极主动的协助其他同事做好工作,成为村两委的中坚骨干,冲锋陷阵的排头兵,受到乡党委的高度赞扬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通过一年多的学习,闫亚先的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工作比以前更加得心应手,能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加踏实地履行工作职责,而且现在也能独当一面的开展好工作,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和好评,这更加增强了她学习的动力与热情。她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生活中,为广大群众做好服务,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样,来自娄烦县娄家庄村委会的冯丙叶学员,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的组织的群众的高度认可。

他说:开放教育为我提供了一次再学习的机会。我做为一名农村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自身的提高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村民,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实施,是非常好的机会,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也特别适合于我,除了日常的村务管理工作外,我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学习需求、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白天工作晚上学习,通过学习平台按时完成课程学习、作业,以良好的成绩完成了每个学期的学习任务。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严峻的疫情考验,我作为村书记带头组织参加到防疫抗疫中,合理安排防疫工作,做好党员带头作用,站在最前面,不怕苦不怕累,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意识,受到了乡镇党委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这一年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我发现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农村管理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通过网络、观看视频、完成作业进行学习。虽然课程面授的时间不多,但是通过自主学习和辅导教师指导,自己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也提升了自身素质。 如果我这次有幸得到了奖学金,那是对我在学习过程中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对我的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将学以致用,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生活中,为村民做好服务,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观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5

一、以理念创新引领乡村旅游

我们把发展乡村旅游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同保护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带动富民增收、培育文明乡风结合起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如被《人民日报》誉为“画家画出的小山村”的郝堂村,通过生态修复、环境优化、民居改造和村庄治理,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部级荣誉称号,实现了蝶变重生。

二是坚持共建共享。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通过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实现农业、交通、教育、体育、工业等领域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我们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涉农政系性项目资金的“捆挷”优势集中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旅游要素,打造了一批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度假养生、文化体验、摄影观光、农事体验等多功能的涉农观光、采摘、休闲旅游项目。培育了大郝堂乡村漫游廊、东大岗水乡游赏廊、西大岗豫楚风光廊、沿淮生态观光廊等四条1-3天的精品旅游线路,成为游客和村民乐享生活的新体验。

三是坚持全域发展。我们打好“城市+乡村+景区”组合牌,坚持“政府引导,乡村主体,群众自愿,社会参与”,推动乡村旅游、民宿发展与A级景区、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创建相结合,形成景城联动、景区带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王厂村、郝堂村、新集村、王寨村、松岗村等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五里镇怡丰园、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等创建为省休闲观光园区,城阳城址创建为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培育打造城阳城小雅村舍、胡沟杏花村、北雷梨花村、范山桃花村、洪山海棠花村等特色旅游风情村。同时我们坚持“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水润城,以业兴城”,精心设计着力打造了小桥胡同、世纪胡同、平中大街、中山古镇等一批城市街区。

二、以机制创新赋能乡村旅游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19年2月,平桥区召开全域旅游大会,成立平桥区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相关区领导任副指挥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旅游工作的谋划和统筹。制定出台《平桥区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2019-2020年)》,叫响“聚中山铺,品楚文化,打生态牌,徜乡村游”的旅游主题。同时,我们正在编制《平桥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编制中,注重吸纳相关部门的意见,努力推进“多规融合、多规合一”。同时,还要求各乡镇(办)结合实际,分别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对重点旅游乡村再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旅游专项规划等。

二是支持项目建设。我们提出了“一核、三区、四廊、多组团”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大力推进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切实改变各景点“散、乱、小”的局面。根据“优势项目优先安排,特色项目优先考虑,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的原则,以打造休闲农业、生态观光为抓手,全力打造以中山铺古镇、大郝堂田园综合体、城阳城楚文化体验中心、彭家湾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出山店大埠口·豫见江南田园综合体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

三是创新政策举措。我们建立健全了项目服务机制,区四大家班子领导同志牵头,职能部门参与,在企业办证、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支持力度,同时采取处级干部联系重点旅游项目保证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每年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旅游品牌创建、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奖励及乡村民宿农家乐发展等方面进行奖励扶持。我们还整合各部门资金。

三、以品牌创新放大乡村旅游

一是打造特色产品。引导各乡镇(办)依托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发康养休闲、农事体验、红色旅游、生态采摘等新型旅游产品,美化乡村田园,挖掘乡土街巷、民居特有文脉,重建好乡村聚落原乡景观,让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留下有回味的乡愁记忆。

二是抓示范带动。加强乡村旅游重点村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典型,让各乡镇在相互借鉴中共同提升,在各展所长中创造特色。比如,被中央电视台形象地称为“被干净唤醒的村庄”的新集村、彭家湾乡和特帮园林集团共同打造的“城市后花园”的“花海彭湾”,建业集团在平东办打造的中山古镇等等,这些乡村通过发展文旅、农旅等项目,找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成为我区发展乡村旅游“样板村”、示范村。

三是加强旅游宣传。我们坚持把乡村旅游纳入“豫风楚韵.诗画平桥”旅游品牌推广体系中,通过广泛宣传,吸引更多人到乡村感受平桥山水之美、乡村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比如,近几年,中央电视台、央视媒体多次把镜头对准郝堂、新集、大堰、陆庙等乡村,我们也多次承办和举办省市以上主流媒体来平桥采风、报道。精心组织好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民宿走进平桥系列活动,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产品成为网红打卡地。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感受到平桥在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一)基础设施得到提升,乡村颜值更高了。我们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不断完善乡村的旅游要素,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我区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格局。

(二)生态文明得到加强,乡村环境更美了。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三尊重”和“四不”即: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不挖山、不扒房、不砍树、不填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走出了一条原汁原味的乡村发展之路。

观摩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6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为进一步落实《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寿发〔2021〕1号)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21主要任务分解表》(寿办〔2021〕19号)文件精神,XX镇开展了一次全镇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振兴战略展开情况

(一)组织领导方面。

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其中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担任分管领导,从经发办、党建办、文明办、农经站、农技站、扶贫站、林业站、水利站等机关站办所抽调成员为具体办事人员,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全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乡村产业振兴方。

农村经营主体发展:依托淠河经济带和XX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工作,促进产业振兴。目前,示范区内组建心连心粮食产业联合体和绿园水产产业联合体2家。全镇家庭农场今年新增5家,共有41家,其中县级示范4家,市级示范2家,省级示范1家;专业合作社今年新增11家,共有103家,其中县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3家,部级示范社1家,三邦农业合作社是今年寿县唯一一家被列入省级示范社的合作社,部级专业合作社绿园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基地接受全市双月经济暨项目工作调度观摩。

土地流转情况:XX镇土地耕种面积10.9万亩,总流转土地2.7万亩,今年流转土地1500亩。全镇土地流转100亩以上共9000余亩。

农业招商引资:今年,XX镇农业招商引资总量共计1.72亿元,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分别为寿县丰泽园芦笋种植加工基地项目,投资4600万元;寿县保龙菊花种植加工基地项目,投资4500万元;寿县XX镇贾仁田养殖项目,投资3000万元。

产业带动扶贫:2021年XX镇产业扶贫共投入721万元,其中天缘民心有限公司、迎淮豆制品有限公司、天宇合作社、三帮合作社、农门天下有限公司五家企业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共投入404万元,带动全镇13村75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27元;个人产业发展项目上级共投入扶贫资金317万元,涉及我镇13村1369户,户均增收3119元。

秋种进展情况:今年,为了扎实做好我镇的秋种工作,XX镇精心组织,做到早研究、早部署、早安排,确保政策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同时强化宣传发动,开展检查督导,推动秋种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是持续调整优化秋种结构。全镇计划秋种面积6.4万亩左右,实现“二扩一稳一减”,即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到1万亩、席草种植面积到3000亩;稳定油菜种植面积在1000亩;缩减小麦种植面积到5万亩。二是着力提高秋季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深入宣传发动,强化技术服务,严格目标考核,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三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高秋种科技水平。选用优质良种;推广高效播种技术;推广平衡施肥和节肥技术;

推广绿色防控和节药技术;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四是强化专业化服务。鼓励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秋种生产组织化程度。围绕秸秆还田、整地播种、施肥、除草等关键环节,开展配套专业化服务,不断提高秋种进度和质量。

(三)乡村人才振兴方面

农民创业情况:为农民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40万元,共有14人申请,目前已通过3人,获得创业担保贷款支持。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今年1-10月份,全镇共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秸秆综合利用培训、科技入户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21场次,培训农民达1500余人次,其中参加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15人。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四)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近年来,我镇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组建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美丽乡村李台中心村,成功入选了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021年,投入近400万元,全面推进以“三清两化”为重点的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先后配备14辆垃圾车,2000只垃圾桶,保洁员130人,清理陈年垃圾2200多吨,生活垃圾5000余吨,建筑垃圾458吨,废弃秸秆490吨,其他杂物560吨;在镇村主次路段两侧栽植绿化树30000余棵;完成农村改厕1100户,投入121万元;认真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全年未发生一起着火点,秸秆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完成秸秆深耕犁翻全量还田示范项目。

河长制推进情况:为落实了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镇村利用会议、标语、横幅、公示牌、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宣传河长制对于建立美丽家园、振兴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更多的人参与河渠的维护管理上来,抓好“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建立了镇村二、三级河长制体系,在各主要河湖库渠塘等处设立河长制公示标牌。在跨镇、跨村8大重点堤段设立标牌28处。正南淮堤(1总4分)、肖严湖堤(1总2分)、杨西分干渠(1总3分)、东风支渠(1总3分)、沙坝支渠(1总3分)、中心排涝渠(1总4分)、史河(2处)、三岔水库(1处)。在58口村内重点沟塘制作安装公示标牌。同时,积极开展巡防巡查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淠河盗采,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库渠管理目标。

林长制推进情况:目前,我镇镇级林长公示牌6块(正南淮堤镇党委书记李景练、肖严湖镇党委副书记刘光圣、杨西干渠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李银生、寿霍路镇党委书记李景练、李迎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涛、十迎路副镇长代绍江),村级林长公示牌(13块)。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围绕寿霍路、李迎路、十迎路沿线三条林果绿色长廊,打造八大家休闲观光(210亩)、御林果蔬基地(350亩)、锦绣黄桃园(400亩)、桑世礼苗木基地(300余亩)等林业生态观光带;在李台村建油牡丹种植基地160余亩;在常圩美丽乡村建设芊林核桃、石榴种植基地200亩。目前,在杨西分干渠XX段完成今年的森林长廊造林任务,共栽植经济林约160亩。

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全镇已建成省级示范中心村2个(李台村、常圩村)、市级示范中心村1个(朱祠村)、县镇级示范中心村17个。其中,李台中心村建设和改造总投资3290万元,2021年被评为部级农村宜居村庄,奖励资金100万元;常圩中心村建设和改造总投资4329万元;市级示范朱祠中心村建设和改造总投资110万元;县镇级示范中心村建设和改造总投资40万元。

(五)乡村文化振兴方面

群众性文化活动: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全年开放村民活动室和文化书屋、组织“红五月”艺术团送戏下乡、开展“三人制”篮球赛、举办广场舞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农民文化乐园载体建设。

移风易俗落实情况:召开全镇会议,制定实施意见,签订责任书,4月份,发放了《致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4000余份,9月份,又设计印制了移风易俗宣传画10000份,竖立大型固定宣传标牌4幅、文化墙20余个近300平方。全镇14个村街均成立了“四会”组织。对涉及干部不敢管、不作为的进行问责处理。截止目前,已由镇纪委查办移风易俗案件3起,查结2起,严格对照“七项措施”,给予2名村主要负责人通报批评,1名镇干部诫勉谈话处理。

(六)乡村组织振兴方面

“村两委”培训:为全面提高新任村干部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我镇精心制定培训方案,量身制定学习内容,于9月3日至4日举办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培训班,为109名新任村干部集中“充电”,让新任村干部更好更快地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助推乡村振兴。

村规民约:今年以来,对现有村规民约进行全面清理,坚持村民主体原则,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切实落实“一村一策”,反复比较,细致研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管,增强村规民约的权威性和约束性,确保村规民约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2021年目标任务152万元,截止9月底全镇已完成村集体收入85.5万元,其中美好乡村常圩完成18万元。

三资清理情况:全面清理2021年1月1日以来的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状况,通过清理,全面摸清村(组)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情况,做到账实、帐款相符;通过依法界定所有权,核实集体所有的“三资”总额,理顺产权关系,维护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通过规范台账,把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及时反映利用和处置情况;通过财务清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收支,做到收入合理、支出有依据,有效改变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截止目前,已清理出资源性资产2756.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