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建设调研报告范例6篇

村镇规划建设调研报告

村镇规划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一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9.建设调研报告

10.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二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式,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完工到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20**年起开始担任乡镇的主要领导,经历了镇区建设的全过程,镇区从杂乱无章到现在的三纵四横的基本格局,从没计划的建设到聘请省设计院设计中长远规划,从窄小的的街道到现在的宽20米的两条共长5公里的主街道,从低矮瓦房到鳞次栉比的商业服务区,处处凝聚了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现在看到对全镇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拉动作用,从内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几年关于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的增长谈几点体会。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相关产品的需求。2000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使用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打通了宽32米、共长4.5公里的南北和东西两条主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万多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庄的窗口工程、中心游园工程、市场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彩砖,开挖了下水道,种植了大叶女贞,安装了路灯和无线广播,设置了垃圾箱,架起了过街彩虹,规划了斑马线。**村商业街拆旧建新,还修建了一大二小3个绿岛。在镇区中心位置投资135万元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游园。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封闭农贸市场。这些工程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大量水泥、钢材、砖等建筑材料,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年全镇拥有各类市场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5000多万元,其中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1400万元。新型城镇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4200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90%和26%。

3、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4、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业和36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铸造、刺绣、磨料、细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新型城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吸引了外部企业的青睐,纷纷洽谈入驻。

5、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17年底镇区建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宫、镇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全镇自发组织文艺剧社30多家。群众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程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谓新型城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当前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XX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我们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经济发展的必须的保证。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村镇规划建设调研报告范文2

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市委书记刘淇讲话指出,北京要抓住当前机遇,积极推动郊区农村城镇化建设。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调整首都城乡结构,推动郊区城镇化建设,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城镇化的各项规划政策,抓紧解决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矛盾,抓紧落实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工程项目。

夏占义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北京要集中力量统筹城乡,集中资源聚焦“三农”,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首先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国民收入分配要真正向“三农”倾斜。二是坚持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加快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政府公共资源更多投向农村。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引导要素向农村聚集。三是要强化规划和科技支撑,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四是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报告提出,2010年,北京要牢牢把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以重点建设为抓手,加快拓展新的战略发展空间。全面推动城乡结合部改革发展。其中包括诸多亮点。

整体启动50个重点村建设,同步加快其他城中村改造。探索土地利用多种模式,实现农民在自己土地上富起来的城市化。按照“先难后易”的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原则,今年本市将启动包括海淀区唐家岭村、丰台区夏家胡同和昌平区东三旗村等50个村庄改造工程。这50个村庄因被列入市级挂账整治督办重点,被称为“挂账村”。50个“挂账村”规划方案已基本形成。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郭援表示,“挂账村”整治改造方案在编制时有一个“双50”原则,即回迁安置房按照每人50平方米安排,产业用地按每名劳动力建筑面积50平方米安排。他同时透露,允许村集体组织在产业用地上建房出租,村民持股分红。除“挂账村”外,其他村庄的整治改造也会陆续启动。本市227个行政村中大约有198个村可以利用其紧邻城市集中建设区、拥有一定建设用地资源的优势,将行政区划范围内建设用地的开发与城乡一体化改造相结合。另外,对于29个位于第一道绿隔地区绿色空间中的村庄,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实现农民上楼,通过绿隔和绿色产业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实现城乡一体化。

新城是另个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着力点。报告提出,北京要切实解决好新城建设中的涉农问题。对于新城规划区域内符合条件的镇村,及时实施整建制农转居。新城的土地储备占北京市的70%,新城是北京未来发展重点。“新城将比中心城更加宜居,每一个新城的规划都引入了低碳生态、绿色宜居、自主创新等理念。”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王飞日前接受采访时说。他同时表示,新城必须成为首都面向未来建设世界城市新的空间平台,新城建设必须采用新的建设标准去发展。低碳生态、绿色可循环、公交优先、人性化规划设计、精细化管理、产业的自主创新等,这些新的理念在新城规划中都予以体现。

“新城在很多方面都会超过中心城,如生态宜居环境。”王飞说。以通州规划为例,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调整能源结构、强化建筑标准、促进绿色交通等途径,规划一个低碳、生态的运河核心区,同时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力争形成低碳经济高端服务产业链,最终将通州建成“低碳城市”。

小城镇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报告提出,要确保42个重点小城镇都有适度规模产业集中发展用地,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抓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据悉,目前有关促进重点镇加速发展的有关意见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

北京市农委主任王孝东在做客《首都之窗》直播节目中,谈到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的北京农村发展。他说,简单概括,就是北京农业是“现代化”,农村是“城镇化”,农民是“工资化”,体现在这“三化”上。“农业现代化”是指,北京农业是世界城市的特色产业,为北京世界城市增添光彩。“农村城镇化”,指大部分地区,包括城乡结合部、小城镇、新城及广大农村地区都要发展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各种服务配套。“农民工资化”就是农民收入要提高,要进一步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解决从事农业户有工资的问题,农民也要挣工资。

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与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互相促进,是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夏占义在报告中强调,2010年,北京市要下大力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首先,北京要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报告提出,北京要加快吸引一批国内外涉农企业、研发总部落户北京,使北京农业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窗口。着眼基础设施最领先、成果转化首选地,籽种品种顶尖级、机械装备现代化,服务体系最完备,人才素质第一流的标准加强农业建设。做好加快良种培育,特别是要办好世界种子大会,打造北京种业之都等项工作。积极争创国家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精品工程。着眼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引进吸收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

其次,北京要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北京市农委主任王孝东说,北京要加快构建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强与国家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对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农业高科技企业。同时,要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要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统筹制定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推进高水平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建设。支持本市龙头企业在外埠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全覆盖。还要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

第三,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规划引导,促进镇村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同时,扶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母体的中小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建设旅游之都新定位,推动乡村旅游业集群发展。支持民俗旅游村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第四,要加快发展沟域经济。使沟域成为城乡一体化亮点,市民休闲度假首选地。编制全市62条重点沟域5年发展规划,启动重点沟域建设工程,开展7条沟域规划国际招标。市委常委牛有成表示,今后北京沟域

经济发展,要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标准,用高标准规划促进高水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北京市农委主任王孝东说,初步统计,北京拥有1公里以上的沟约2300余条,其中3公里以上的有220余条。目前,七个山区区县已有70余条沟域完成或正在编制发展规划,其中起步较早的17条沟域,已形成一定规模并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实际发展,沟域经济已经出现文化创意先导、特色产业主导、龙头景区带动、自然风光旅游、民俗文化展示等五种模式。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报告提及的重要内容。报告指出,首先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固定资产对农村投入,全面推动水电气路及生态环保、信息化等大型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启动山区50G公里主线,400公里支线道路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市42个重点镇全部用上安全、清洁能源。积极推动液化气下乡,改善农民生活用能。年内实现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全面完成“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启动新农村社区与新民居建设试点。鼓励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改造安全、节能、环保的自用住房。

其次,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年内新建郊野公园10处。全面完成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163平方公里绿化。启动林业碳汇行动计划,鼓励社会单位和市民认建认养树木绿地、购买碳汇。

再次,科学开发利用农村水资源。开展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总体评估。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建设,推进重点镇集中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要地表水水源地和市级民俗旅游村污水治理工程。加快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和潮白河生态建没。完成山区31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报告还提出,吸引央企与乡镇对接,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教育转变观念,改善农村民生。教育引导农民选择就业到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就业的跨越。尽快完善农民就业产业基地相关规划、土地手续。实现农民“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城区,生活在社区”的目标。靠服务保障就业。完善市区镇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农村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农村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报告提出,2010年,北京将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健全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坚持农利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完善流转合同签订和等级备案制度。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农民利益。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依照规划、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采取农民入股方法,发展股份合作制租赁房。

报告提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2011年底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不断深化配套改革措施,探索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规范林地承包合同管理、林权登记发证、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和集体林权流转。建立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实施生态公益林审改效益补偿。探索集体林业经营权抵押贷款、林业政策性保险等具体办法,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加快构建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制等林业合作组织、林业专业协会。

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坚持“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方向,加快进度,使更多农民成为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2010年,完成改革单位450个以上,重点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新城规划区,重点小城镇及群众积极性较高地区改革。

村镇规划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

第一条为规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明确交通局与局属各二级单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促进交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市“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交通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域内公路、桥梁、渡口、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房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新建、改(扩)建,以及省、县、乡道路面改造,大(中)桥梁维修加固、大型水毁修复工程等。

第二章管理职责与工作内容

第三条交通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及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编制交通建设规划,由公路段、运管所、交管所、各乡(镇)通村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县交通局作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管工作。局工程股、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农路办),具体负责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日常事务。

第五条公路段作为地方公路行业管理机构,接受市公路局的行业主管,在县交通局领导下履行全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职责,工作内容包括省、县、乡道改造、列养桥梁维修加固、列养公路路面改善、大中修、水毁修复、安保工程及全县列养公路的日常养护。

第六条运管所作为地方交通客(货)运站场的行业管理机构,接受市运管处的行业主管,在县交通局领导下履行全县交通客(货)运站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管理职责,工作内容包括农村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等项目建设。

第七条交管所作为县交通局派出的各乡(镇)交通管理机构,在县交通局领导下履行各乡(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职责,工作内容包括农村渡口改造项目建设及通村(组)公路建设的监管。

第八条各乡(镇)通村办、村民委员会为地方通村公路(含渡改桥、通组公路)建设责任主体,县农路办代表政府履行监督职能,对通村公路进行行业监管,各乡(镇)通村办、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方式组织建设。

第九条一二级公路、县乡等级公路改造项目由局工程股牵头,公路段受交通局委托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农村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建设项目由运管所牵头,运管所受交通局委托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农村渡口改造项目由交管所牵头,交管所代表交通局履行行业监管职能,由工程所在乡(镇)、村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含渡改桥、通组公路)由县农路办牵头,县农路办代表交通局履行行业监管职能,工程所在乡(镇)、村负责组织项目实施。以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县交通局各分管领导按照管理权限履行领导职责。

第三章计划及前期工作管理

第十条公路段、运管所、交管所、各乡(镇)通村办必须在年底向交通局报告本年度建设项目完成情况,并上报下一年度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县乡等级公路、渡改桥、农村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农村渡口及通村公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由公路段、运管所、交管所、工程所在乡(镇)通村办向交通局提供相关统计资料,经分管工程局长审查后上报市交通局。其中,纳入省计划的通村公路的工可,由县农路办委托设计单位完成。

第十二条通村公路施工图设计,原则上应由项目所在乡(镇)通村办、村民委员会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受条件限制的可由以上业主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完成(但必须达到相关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由县农路办审查后报局总工程师审批。

第十三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严格履行以下基建程序:

一、根据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

二、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四、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项目建设计划,组织项目监理、施工招投标;

六、签订工程合同,进行征地拆迁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编制项目开工报告;

七、根据批准的项目开工报告,组织项目实施;

八、项目完工后,编制竣工文件及工程决算,并完成决算审计,组织项目交、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以上程序进行报批,工可批复前的规划、计划、项目建议书、工可报告等工程前期工作必须报分管工程局长审核,经局长批准同意后上报,工可批复后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开工报告等工作由局总工程师批准同意。未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许开工;擅自开工建设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章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

第十五条对于交通建设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局属各二级单位、各乡(镇)通村办要严格执行交通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建设资金。

第十六条局财务股应积极联系、落实交通建设资金,会同县财政、审计部门加强对局属各二级单位、乡(镇)通村办交通建设资金的监管,并定期向局领导汇报建设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局属各二级单位、乡(镇)通村办的财务部门在交通建设资金管理过程中,要按照国家交通财务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主动为单位领导当好参谋,对本单位交通建设财务管理工作负责,防止损失浪费,确保建设资金安全使用。

第十八条局属各二级单位、乡(镇)通村办的财务部门要严格履行“四按”原则,即:“按预算、按计划、按进度、按程序”拨付资金并监督使用。各建设项目必须设立专户,单独建帐,单独核算。专项资金的划拨和使用要实行规范化管理。

第十九条实行工程监理制的交通建设项目必须执行以下资金拨付程序:

一、施工单位对已完工程自检质量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工程中期支付申请》(附相关工程质量证明资料);

二、监理工程师抽查工程质量并核对工程数量,按合同文件要求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核与修订,然后向业主签发《中期支付证书》;

三、业主按合同文件要求对监理工程师已确认的《中期支付证书》进行审批;

四、业主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审批文件予以支付;

五、工程全部完工,施工单位按规定程序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最终支付申请》,由监理工程师按要求审定后,业主对《最终支付证书》进行审批。

对未实行工程监理制的建设项目,参照以上程序进行建设资金拨付。对简单明了的小型工程项目可采用《工程验收计价单》的形式予以资金拨付,但必须由业主单位组织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验收,《工程验收计价单》必须有验收人员、业主项目负责人、业主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生效。

第五章工程管理

第二十条受县交通局委托后,公路段必须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对县乡等级公路组织招标,择优选择建设队伍。同时招投标情况必须报局总工程师审查。

第二十一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包括渡改桥、通组公路)要参照《招投标法》,根据通村公路特点进行招投标,招投标工作原则上由项目工程所在乡(镇)通村办、村民委员会委托有资质的招标单位完成,受条件限制的可由以上业主按照《招投标法》自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议标,由县农路办依据管理职责进行监督和行业指导,并报局总工程师审查。

第二十二条通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注重环保、确保质量”的原则,严格按照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及《市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建设管理指南》进行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一二级公路、县乡等级公路、渡改桥项目应按《公路工程市场管理办法》办理施工许可,经县交通局工程股初审、局总工程师审查后报市交通局审批;通村公路的施工许可由县农路办初审后报局总工程师直接审批。以上建设项目开工前均应按规定办理质量监督手续;通村公路的质量监督手续由项目业主向县农路办申请办理。

第二十四条农村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农村渡口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分别由县运管所、交管所负责组织,县交通局负责指导和监管。开工报告由局总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报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并在相关部门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第二十五条对于县公路段管理范畴内的列养桥梁维修加固、列养公路路面改善、大中修、水毁修复、安保工程等工程项目,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将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报局工程股初审,经局总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严格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局属各二级单位“一把手”及各乡(镇)通村办负责人、村支书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各行业管理单位应加强安全和质量巡检,确保全县交通建设质量和安全始终处于有效监管状态。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存在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的建设项目,坚决返工,决不姑息迁就。

第二十七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环保管理。注重交通建设与沿线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二十八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信息报告制度。公路段、运管所、交管所及各乡(镇)通村办应在当月25日前将各项目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项目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报告交通局。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协调、质量问题要迅速报告,安全问题必须按相关程序及时上报。

第二十九条公路交通按管理范畴落实公路养护责任制。纳入全县列养公路管理范畴的责任单位是县公路段,公路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养护方案报交通局审批,同时将养护资金足额运用到列养公路上;对于新(改)建公路项目建设期的养护经费,由公路段按要求转拨给交通局,然后由交通局纳入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统筹。

对非列养公路的养护管理,应由各乡(镇)、村严格按照《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实施,各交管站履行监管职能。

第六章工程验收

第三十条交通基础实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应按照交通部现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及时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和总结报告材料,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并完成决算审计。

第三十一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后报请县交通局验收:

一、按《市农村公路规划图集》核定的计划里程已经完成;

二、已完成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自检,并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三、按要求已完成竣工资料的编制;

四、经县农路办现场质量监督员检查,各项工程质量缺陷已完成修复。

第三十二条农村客(货)运站场(招呼站、候车亭)、农村渡口的交竣工验收,首先由县运管所、交管所组织初验,初验结果报局总工程师审查,然后分别报请市港航局和市运管处验收。

第七章附则

村镇规划建设调研报告范文4

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违法建设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全面负责镇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重点事项的处理、目标考核及与县有关部门的协调等。各有关村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监管小组(成员名单以打印件报镇政府,名单中明确一名房管员),全面落实本村范围内各类违法建设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上报、及时协助强拆。

二、工作要求

1、实行镇村共管、以村为主、村自为战的方法,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片)(责任分工表附后),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网络。每月举行一次违法建设监管联席会,有违法建设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土所、供电所、安监所、建管所、西区管理办公室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

2、镇班子领导、驻村干部下村检查时,应写好检查日记,确保不走过场,务求实效。驻村干部应深入所包村,调查了解该村民房建设的相关情况,帮助村干部梳理违法建设形成的原因、目前状况,制定下步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协调解决村级在制止违法建设方面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督查所包村的监管工作,并对在建的违法建筑予以及时拆除。镇驻村干部每周下村不少于3个工作日。

3、各村应建立巡查报告制度、协助强拆制度、奖惩制度。各村成立的监督小组要分片包干,建章立制,责任到人,每天开展定时或不定时巡查工作,并写好巡查日记。发现违建,立即制止,制止无效的,立即研究强行制止措施,并书面报告镇政府和县行政执法局,需强行拆除的,组织村干部协助县行政执法局和镇政府依法强拆。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城乡规划法》和民房建设的有关规定,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及时制止、及时报告、及时协助强拆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监管范围

镇区范围内各村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各类建设。

四、奖罚措施

1、包村的镇三套班子成员每人交押金5000元,镇财政配套5000元,计1万元,作为奖罚基金。在规定期限内,所包村无违建,奖励5000元并退还押金;若发生违建,每违建1户,罚500元。

2、包村的镇机关其他人员每人交押金2000元,镇财政配套2000元,计4000元,作为奖罚基金。在规定期限内,所包村无违建,奖励2000元并退还押金;若发生违建,每违建1户,罚200元。

3、村支书、主任为本村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

①县城规划区内各村:每村上缴1万元违章监管基金。若本村无违建,每季度各奖励村支书、主任1000元;如发生违建,每违建1户,各罚500元。

②县城规划区外各村:每村上缴5000元违章监管基金。若本村无违建,每季度各奖励村支书、主任500元;如发生违建,每违建1户,各罚500元。各村可参照本奖罚措施的框架制定本村监督小组成员的奖罚规定,并报镇政府备案。

4、所上缴的违章监管基金被扣完时,若再有违建,除从本人工资中扣罚外,责令相关村的第一责任人建议引咎辞职。

五、工作考核

1、考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主要考核内容:一是对违法建设进行认定;二是检查驻村干部下村日记和下村次数(少一次扣10元);三是检查各村的巡查日记,检查日记是否完整、规范(少一次扣10元)。

2、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并按月通报,每季度进行奖惩兑现,每年度终了时总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本意见中所列的责任人中途调出或离任的,按在职时间计算奖罚。年终考核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村各奖5000元、4000元、3000元。

村镇规划建设调研报告范文5

村级建设协管员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我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做好本村行政区域内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结合本职工作,向本村村民积极宣传相关建设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向建房户推荐使用各种农房建设标准图纸;

2、对本村的村镇建设活动进行动态巡查,发现建设活动立即向镇建设管理机构报告,同时检查准备开工建设的农房是否符合规划要求,是否依规用地和报建,督促建房户对限额以上的工程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报建,限额以下的工程向镇人民政府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报建。检查建房户聘请的施工单位或建筑工匠是否具备资质,建房户是否与镇人民政府签订安全责任书。(限额:是指2层以上或30万以上以及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满足其一即需要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报建)

3、对本村各类建设活动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发现、劝阻、制止各类建设违法行为,严禁沿山路、路两旁违规占地及修建,对彩钢、石棉瓦、木质材料等临时建筑的私搭乱建应严加管控,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类违法、违章以及涉及安全隐患的事件及时向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报告。

4、积极协助做好农房建设相关工作,调解各类建房矛盾纠纷,引导建房户梳理依法建设思想,维护社会稳定。

5、对本村液化气罐非法存放的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报告。

6、防止各类建设占用天然气管道、人畜饮水管道用地,发现问题及时向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报告。

7、严格控制我镇两条主干道路、沿山路的道路红线(均为离中心线25米),红线内严禁任何新建建筑或搭建临时建筑,对符合相关规划建设要求的建房户,按规划红线去实施放线工作。

二、人员设立及管理

每个行政村设立一名建设协管员,由各村主任兼任。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对村级建设协管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建设协管员应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记录,建立动态巡查工作台账,每月底将本村的建设情况上报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每季度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组织建设协管员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听取各协管员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及工作要求,组织季度工作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布置下个季度的工作任务。建设协管员每月巡查不少于10次,镇人民政府将根据建设协管员的工作职责、动态巡查发现率和报告率进行监督检查、考核,作为年度考评依据。

三、考核办法

对村级建设协管员考核一年进行两次,即半年考核和年终考评。半年考核由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组织,年终考评由市住建局和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共同考核,并征求国土、规划意见。考核内容以工作职责为主,同时听取建设协管员工作汇报,查看台账和工作记录、查看动态巡查发现率和报告率、访问群众代表等,最终确定建设协管员考核等级,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和不称职3个等次,其中100分为优秀、90分称职、80分及80分以下为不称职,对不称职的将更换村镇建设协管员。市住建局和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建设协管员未按工作职责中的要求,未开展动态巡查工作,对违规违法建设行为,非法存放液化气罐、建设占道路红线、占天然气及饮水管道等现象未及时发现、报告并制止的,发现一起予以通报批评、扣10分,发现两起除通报批评外,扣20分,更换建设协管员。

四、补助与奖惩

对建设协管员给予适当误工补助,由市财政纳入市住建局年度财政预算。

村镇规划建设调研报告范文6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含集镇规划区内的x个小城镇,共辖x个行政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x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万亩,林地面积

亩。小城镇共有人口x人,其中,从事农业   人,工业   人,建筑业   人,交通运输业   人,商饮服务业   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   个,年使用秸杆   吨,煤气  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纺织、米面加工、建筑建材、摩擦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共   家,职工总人数   人,年工业产值   万元,年利润   万元。企业占地面积  m2,建筑面积x平方米,年用电量    KW.H,年用水量    吨,每年排出废水   吨,废渣   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x条,总长x千米,总面积x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共有幼儿园  个,共有幼儿  人;小学  个,在校学生  人;初级中学  个,在校学生  人;高级中学  个,在校学生  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 个,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  个,可容纳  位病人,共有床位x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 个;保险机构 个,参保人数    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  个,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    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为    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   万元。20xx年财政收入  万元,财政支出   万元

㈡小城镇发展概况:

目前,x镇形成了以农业镇、商贸镇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发展概况如下:

x镇镇区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x平方公里,人口x万人。

xx是一个农业大镇,地处xx,土地肥沃,适合粮、棉、木耳等农副产品的种植。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完成了xx路、xx路等镇区主要道路的维修刷黑工作;大力实施国家安全饮水工程,改造完工后,可以使  个行政村  万人用上符合饮用标准的卫生水。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已达x%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x%,排水管网覆盖率达x%以上。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使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二、我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建设和贯彻实施有脱节情况:

1)x年市政府统一投入资金,由市x修订了各村的中心村规划,但由于制定的规划标准较高,,时与村民的考虑的方便、便捷不能统一,村干部擅自表态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规划执行困难。

 2)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没有跟上,落实不严格,村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致使镇区农村不按规划建设无序建设的比较多,农村建设房屋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建设品位较低。

2.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从2008年1月实施以来,省、市一直没有关于村镇规划管理方面的实施细则出台,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已退出了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的服务中心没有执法权限,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难以保证得到长期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部分道路高低不平,路况差。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停收,使可用的建设资金减少,配套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环卫、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

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三、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

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镇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