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设计范例6篇

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范文1

设计任务书

    

    土建及配套设施

    3.1      概述

    **工程新建主要建筑物包括河北兴隆**观测楼、观测人员宿舍楼、北京北郊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配套改造项目包括兴隆锅炉房改造、镀膜车间改造、水、电、道路等外网改造。

    其中:

    Ÿ           **观测楼为工程重点,它的功能不仅是**天文望远镜的基座,而且必须满足望远镜工作的各种工艺要求并保护望远镜不受损坏。其内部布置了各种功能房间,包括观测室、控制室、实验室等,供科研人员使用,以观测、记录天文数据。

    Ÿ           观测人员宿舍主要有36间单人房间,将为科技人员提供生活、休息、工作场所。

    Ÿ           观测站各项配套设施改造将为上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满足科研工作的使用要求。

    Ÿ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作为**工作人员的集中办公地点。项目完成后,作为运行时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

    Ÿ           在工程后期,对兴隆站内、外(至山下公路段)道路进行维修。

    3.2      建筑设计

    3.2.1          总图布置

    总图布置(详见附图)包括以下几部分:

    1.**观测楼经有关部门专家的充分论证,已确定其建造地点为图示之处,地块南北长70余米、东西宽50多米,地块位于坡顶,地形较平坦,地面海拔标高为890米左右,为低中山侵蚀构造地貌,现状有一条已建成道路从场区北侧穿过。观测楼建成后该路将改为从观测楼中间穿过。

    2.宿舍楼建造地点位于兴隆站区东侧,已有宿舍区与老镀膜车间之间,地块南北约17米,东西约为35米,地势平坦、外网条件较好,紧邻站区道路,海拔标高在881~882米之间。

    3.锅炉房改造(位置见总图)以及外网改造涉及土建内容较少,详见各专业说明。

    4.镀膜车间改造为原有镀膜车间设备更新(详见工艺说明),有道路与观测楼相连。

    5.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地点位于北京市大屯路北京天文台总部东边。

    3.2.2          **观测楼

    1.观测楼建设为本工程项目的核心工程,它具有两种主要功能,即在作为天文望远镜基座,保证满足望远镜有关技术参数的同时,提供科技人员进行观测的使用空间和放置设备、仪器的场所。

    2.平面布局中依据有关工艺要求,观测楼包括三大部分,从北向南依次为:反射施密特改正板ma楼、焦面仪器楼、球面主镜mb楼(详见首层平面图);主要科技人员出入口位于东侧路北,参观人员入口位于东侧路南。有关设备安装及维护车辆可到达建筑物两侧。

    3.各部分主要功能房间如下:(详见各层平面图)

    (1)   ma楼中有ma工具库、ma油路控制室、ma电控室、观测监控室、配电室,及ma平移开启式圆顶导轨支架、1台1吨液压电梯。

    (2)   焦面楼有光谱仪房、焦面电控室、光纤定位电控室、各种实验室、多功能厅,以及一台2吨液压电梯。

    (3)   mb楼有mb工具库、贮藏室、温度和mb子镜共焦等控制室,参观人员接待室及展厅,以及1台2吨液压电梯。

    (4)   其它还有楼梯、管理室、卫生间等,以及天桥、操作平台等。

    4.立、剖面设计(详见立、剖面图)

    (1)   设计中依据**天文望远镜的特点及必要的几何参数,确定了层高如下:ma层高为4.8米,层数为3层;焦面楼、mb楼均为3.6米层高,层数分别为6层、9层,在其顶层平台均有天桥连接,方便调试及检修。

    (2)   立面设计充分结合天文建筑的特点,突出ma的半圆顶,利用圆柱体的重复,将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且可有效减少风力的影响。

    (3)   整体造型利用光路半园形园筒呈25度斜向上的特点,设计成变化的流线型曲面,使之充满展翅欲飞的动感,使人产生不断向上飞腾的联想,暗寓在无穷的宇宙中自由飞翔。

    (4)   外立面色彩以白色为主调,主体部分外墙饰面采用银白色铝合金条板,设有外隔热层,圆顶表面用防太阳辐射的材料(铝粉或氧化钛),使之在白天能反射绝大部分阳光,减少白天的吸热量。

    5.根据天文望远镜的特殊观测要求,建筑设计中还采用了以下多种必要的构造措施和做法:

    (1)   望远镜安装在ma、焦面、mb各楼的基墩上,其直径分别为5米、4米、6米,基墩为壁厚50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筒体,为了保证望远镜的定位精度与跟踪精度,基墩直至其基岩且与四周建筑完全脱开,以防止圆顶开合、机电设备运转以及人员走动所引起的振动同基墩产生耦合振动。变形缝采用柔性连接,其宽度分别为70、90、120毫米。

    (2)   为保证望远镜光路不受近地面空气扰动影响,观测楼应有一定高度。工艺要求光学元件离地面均高于15米以上,其准确位置须据光路决定。所有建筑位置尺寸的精度保证为±2厘米。

    (3)   为了防止建筑外墙在夜间变为一个热源长时间的放热,或在冬季内部采暖房间热空气通过玻璃窗与其它途径往外散热,致使四周空气不稳定,在光路上形成热湍流,影响观测结果,所有外墙均做为内保温层,拟采用整体复合硅酸岩墙体保温材料,内衬聚苯板。与传统方法相比,其优点为方便圆形墙面施工,整体性好无不均匀部位,外墙尽量避免开窗,必须开窗时,一律采用双层塑钢窗,外侧玻璃为高反射隔热玻璃,双玻之间间距为1厘米左右,且有密封条。

    (4)   由于望远镜室内地板面积较大,在夜间观测时,为保证其温度尽快与环境温度一致,除圆顶通风外,地板采用架空钢甲板(表面镀高辐射性能材料锌),厚3毫米。

    (5)   各观测楼均有送排风装置,在白天冷却望远镜及其周围,使它接近夜晚工作时气温。观测时通过抽风,使空气从上向下经过望远镜和基墩中间孔抽出,在观测楼下风方向距离20米以外排出,使热气流不影响望远镜工作。

    (6)   楼板隔热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顶层楼板),在观测室下层避免布置有热源的房间;设置吊顶内置岩棉,且留有空间,吊顶内做有组织排风,楼板下侧粘贴6厘米厚聚苯保温板。

    (7)   由于建筑物室内一些房间在夜间仍有人工作,如中央控制室,光纤定位控制室等,这些房间应具有足够照度,但必须阻止漏光的发生,最直接的措施是全部外墙不开窗,必要的开窗则采取遮光措施,将遮光帘两侧置于黑色绒布凹槽压板内,有如照相暗室机构。所有进入观测室的门均为双层保温门,门边处均设有弹性密闭条。

    (8)   圆顶为金属结构,圆顶内表面为黑色,在夜间观测时,不反射杂散光。

    (9)   设置3台液压电梯,机房布置在一层,速度为0.5米/秒,以保证子镜或精密仪器的运输安全,并保证平层精度。

    (10)   在中控室、计算机房内,由于人员较少,易产生回音,且有设备运转低频噪音,所以在四周墙面宜做低中频吸音处理。采用薄板结构,后置岩棉,可与保温墙结合。

    (11)  望远镜垂直交通空间,如电梯、楼梯等处,可采用脚灯,红光光源等,选用双联延时开关或声控开关控制。

    (12)  建筑物入口大门采用自动门,用磁卡开启,这样黑夜中能够方便使用,亦便于保安。

    (13)  室内工作室及试验室布置足够多的电源插头,其它设备如操作台、吊柜、水电等应一次安装到位,一些重要设备房间选用气体防火设备,所有房间均应通风。(详见各专业说明)

    (14)  操作人员及天文学家夜间工作房间冬季应保证采暖、通风。通风道出风口应远离望远镜主体建筑二十米外下风口处,卫生间等处也应供暖,水管须保温,使之在冬季能正常使用。

    (15)  建筑物要求一级避雷,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若在山区有困难时,应采用人工接地法。

    综上所述,**观测楼作为重中之重,其设计除了满足工艺要求,采取各项措施外,将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更多地采取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不断完善。

    3.2.3          观测人员宿舍楼

    1.由于**运行时,需要20名常年在站工作的观测、维护人员和一些短期访问人员,作为**工程的一部分,宿舍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休息工作的场所。

    2.宿舍楼主要包括36间约15平方米带有独立卫生间的住房以及50平方米夜餐厨房、餐厅和100平方米活动室(详见附图),为局部三层砖混结构。

    3.平面设计中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将活动部分与休息部分动静分开,减少干扰。立面设计朴素、简洁,采用了一些小手法,如入口坡顶、活动室落地窗等,力图营造出家居的感觉。室内外装修均采用普通材料,以降低造价。

    3.2.4          镀膜车间改造

    1.利用原有老镀膜车间建筑,在其内部更新先进镀膜设备,为**服务,详工艺部分说明。

    2.土建部分只做简单内装修,包括地面面层更换,及内墙面、顶棚重新粉刷。

    3.2.5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

    1.平面设计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建在北京天文台台本部东侧,与sst空间太阳望远镜实验室合建。(以下简称实验楼) 

    实验楼平面呈“l”型,主入口设在楼的中部北侧,实验楼中部的门厅、楼电梯及卫生间将楼分为东西两个实验区段。楼的东部为sst的实验区,西部为**实验区。 

    实验楼西部**实验区内主要有光学实验室、机械实验室、电子实验室、ccd实验室、计算机室、以及研究室、技术室等,按工艺要求分布在各楼层之中。 

    实验楼东部sst实验区内靠楼的东侧还有两个单层大实验室,即粗装实验室和精装实验室,其中粗装实验室与**合用以节约建筑面积和投资。 

    2.立面设计 

    实验楼的立面及造型设计力求与台本部小区建筑形式统一协调,使其既具有时代感及天文特色,同时还要体现现代化科学办公楼的风格。 

    实验楼的主体建筑造型采用局部后退、出挑等建筑手法加以处理,使立面富有变化。加之sst观测室的金属圆顶更加突出了天文建筑的特征与个性。 

    实验楼的外装修与天文台本部协调一致,以白色面砖为主,局部嵌蓝色面砖,色调清新、明快。 

    3.剖面设计 

    实验楼主体为四层,局部五层,框架结构,一层层高为4.2米,二至五层为3.6米。粗、精装实验室均为单层框架结构,层高12米。粗装实验室顶部设直径8米的天文观测室,圆顶高为5米。 

    4.内装修设计 

    (1)楼地面踢脚:除门厅局部采用磨光花岗岩外,其余均为现制水磨石楼地面及踢脚。 

    (2)内墙面:均为乳胶漆墙面。 

    (3)天棚:少数大实验室及走廊、门厅设吊顶,吊顶高度为2.7米。 

    3.3      结构设计

    3.3.1    **观测楼

    3.3.1.1        结构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bj79-9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6. **观测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98技205)

    3.3.1.2        地基设计

    1.地基概况 

    根据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观测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98技205),拟建场地内及其区域发育有八条断裂构造,经分析均为非活动性断裂构造,其中只有f4和f8两条断裂在拟建场地发育,f4断裂构造的变形规模及其影响范围在拟建场地附近较小,断层面倾向场地内侧,未构成不利的岩体结构条件;f8断层规模很小,只影响场地的局部稳定。

    拟建场地内还发育有三条大裂隙槽(由北向南依次为c1、c2、c3),裂隙c1位于**望远镜南端的球面主镜(mb)基础与中部焦面基础之间,此裂隙规模较大,其宽度为5~10米,其深度为15.10米,槽底为全、强风化白云质灰岩碎块混粘性土,裂隙槽槽壁较陡,裂隙槽槽壁均为全、强风化的具土状结构的白云质灰岩,槽内表层充填了第四纪洪积的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少量粘土及残积的碎石混粘性土;裂隙c2,其宽度为4~6米,其深度为6米,裂隙槽槽壁陡,北槽壁基岩较为完整、平直,南槽壁基岩裂隙发育,槽壁岩石中等风化,槽内表层为第四纪洪积的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及残积的碎石混粘土;裂隙c3,其宽度为2.5~3.0米,其深度为6米,裂隙槽槽壁,表层为第四纪残积的碎石混粘土充填,此裂隙槽相对于c1、c2裂隙槽规模较小且东西方向未贯通。

    拟建场地内三条大裂隙槽的存在,不仅使范围内的承载力受到直接影响,还使场地存在如下工程地质问题:

    (1)    边坡稳定问题:在拟建场地北部受c1裂隙及f4断层的控制,形成了可能失稳的边坡体南界,加之北部岩体内存在相对较软弱并起隔作用的泥灰岩层,可能成为边坡的潜在的滑动面,对整个边坡产生不利影响。在拟建场地南部受c1大裂隙及f4断层的控制,形成了边坡北界,由于岩体裂隙非常发育,在大裂隙槽的底部发育了具土状结构的灰白色风化白云质岩及白云质灰岩碎块,强度较低,可能形成潜在滑动面,对整个边坡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    不均匀沉降问题:由于**望远镜附属建筑物一部分落在c2裂隙槽上,裂隙槽内的土包括碎石混粘土与基岩之间的压缩性差异很大,在未经工程处理之前存在着显著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望远镜南部最高的基墩基础落在非常破碎的v级基岩上,而北部二个相对较低的基墩基础落在北部较破碎的iv级基岩上,上部荷载的差异及地基岩体力学性质的差异也可能产生望远镜三个基墩之间的差异沉降。

    2.场地稳定性分析

    影响本工程场地整体稳定性的地质因素主要为断裂构造的发育及其活动性、新构造活动、岩体完整性及岩溶溶蚀和场地临空条件。根据勘察资料综合分析,在拟建场地内发育的断裂构造均为非活动性断裂构造。拟建场地山体周边地形高差不大,山坡基岩面坡度平缓,无显著的临空条件,而且地层产状稳定,没有构成影响整体稳定性的潜在不稳定面,本工程拟建场地整体是稳定的。

    由于在拟建场地内发育有三条大的裂隙槽,对整个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经计算分析在烈度为6度的地震作用下,当边坡岩土体处于天然湿度状态时,边坡不存在稳定性问题。当边坡岩土体处于饱和状态时,南边坡岩土体中地下水位水平w(滑动面以上水位高度与滑动面埋深之比)在0.3以下的情况下,稳定性可满足安全要求;北边坡稳定性则不满足安全要求。经综合分析,地下水是造成边坡潜在失稳最重要的因素,为了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在修建建筑物的同时,在坡体表面修建完备的地面覆盖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下渗到地基岩体中;对北坡较差岩体进行地基处理。经上述处理后,边坡稳定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3.地基处理

    由于**观测楼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且最大荷载区分布在南区质量较差的岩体上。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减少**望远镜三个基墩之间的差异沉降及望远镜基墩与附属建筑物之间的差异沉降,为保证地基稳定性和边坡抗滑稳定性,改善地基的均匀性、完整性,提高建筑物及南北边坡稳定性,须考虑进行建筑物地基局部处理。

    建议采用高压灌浆法对c1裂隙槽(包括靠近c1裂隙槽槽北壁的岩体)及其以南部的岩体、c2裂隙槽进行普遍加固。

    当采用高压灌浆法加固时:

    (1)    地基处理深度为设计基底标高以上1米至现状地面下约17米,平面范围应达到建筑物基础以外1.5米,以满足基底压力扩散要求。此外,为预防**观测楼南侧c3裂隙槽岩体日后风化溶蚀对地基和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建议采用高压灌浆法对c3裂隙槽进行加固,加固深度为地表至现状地面下约8米。

    (2)    经灌浆加固的岩体应达到较高程度的均匀胶结,通过抽样检验除满足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外,还需通过直接或间接判定:破碎岩体及裂隙内充填的碎石混粘土层加固后es值达到40兆帕或以上。高压灌浆处理的质量检验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bj79-91)执行。

    (3)    灌浆完成以后,普遍开挖到基底设计标高,如果基槽检验发现加固质量不满足要求,应进行补充加固处理。在整个基槽范围内应清除所有孤石碎块,对低于基底标高部分用毛石混凝土回填至设计基底标高、在c1、c2两条大裂隙内,须挖至设计基底以下3~4米并清除裂隙槽内碎石混粘土及粘性土层,再用毛石混凝土回填至设计基底标高。

    4.地基承载力

    (1)    南端球面主镜部分地基经人工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800千帕。

    (2)    中部焦面部分地基为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000千帕。

    (3)    北端主动反射施密特改正板部分地基为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000千帕。

    (4)    附属建筑物部分地基一部分为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000千帕;另一部分为经人工加固处理后地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600千帕。

    5.建筑抗震设计条件

    (1)   地震基本烈度,本工程拟建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   建筑场地类别,本工程拟建场区的场地类型分别为中硬场地土、坚硬场地土,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规定的标准进行判别,本工程拟建场区的建筑场地类别为i类。

    (3)   地震液化判别,根据钻探和槽探的结果,在本场地范围无砂类土和粉土,故本工程拟建场区的地基土无地震液化的可能。

    3.3.1.3        结构设计

    1.**观测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天文望远镜基墩,另一部分为环绕基墩设置的附属用房。为保证天文望远镜观测精度要求,望远镜基墩与附属用房之间整体脱开,两者之间设70~120毫米的缝隙。

    2.天文望远镜基墩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墙板式结构,墙厚500毫米,沿基墩高度每隔3.6~4.8米设一现浇板,板厚200毫米,以此增强基墩的整体刚度,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望远镜基墩基础采用筏基,基础埋深4米,基础底板厚500毫米。为保证望远镜基墩基础与岩体的连接,在基墩墙位置处设置锚杆,锚杆为f20螺纹钢筋,锚入岩体0.8米,锚杆间距1米左右。

    3.附属用房承重墙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外墙厚200毫米,内墙厚160~200毫米,楼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结构,板厚100毫米。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埋深3米,基础宽0.8~1.2米。

    4.材料

    (1) 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其它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2) 钢筋为i、ii级钢。

    3.3.2                 观测人员宿舍楼

    3.3.2.1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6.**观测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98技205)

    3.3.2.2        结构设计

    1.宿舍楼基础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fk=300千帕。基础埋深2米,基础宽0.68~0.8米。

    2.宿舍楼外墙阳角设构造柱,顶层设圈梁,楼、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00毫米。

    3.材料

    (1)毛石强度等级为mu20,砖强度等级为mu7.5,砂浆强度等级为m5。

    (2)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其它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0。

    (3)钢筋采用i、ii级钢。

    3.3.3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

    3.3.3.1      主要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4.《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6.**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工艺要求说明

    3.3.3.2      结构设计

    1.荷载选用

    根据甲方同意楼面活荷载定为4千牛顿/米2,其它部位活荷载依gbj9-87采用。

    2.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为二级。由于现场尚未进行勘察,故场地、场地土及地基承载力有待落实。

    3.基础及结构类型

    本工程基础为独立柱基,上部为四层(局部五层)现浇框架。

    4.材料选用

    框架部分采用c30混凝土,单层部分采用c20混凝土。砖采用mu7.5,砂浆m5。钢i级,ii级。

    5.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

    本工程采用三缝合一,缝宽70毫米。

    3.4      电气系统

    3.4.1          **观测楼

    1.电源:**的电源为低压220/380伏。由1#变压器和4#变压器的低压柜各引一路,经电缆送至本建筑的ma楼一层配电室。配电室设6面低压柜,按电力母表,照明子表计量设计。

    2.照明系统:按本建筑的特点自然分3个照明干线垂直送至顶层,连接每层照明盘。每个照明盘再分若干支路连接灯具。支路导线采用塑铜线穿钢管暗敷。光源以日光灯为主,白炽灯为辅。特殊场所如防潮、高照度等特殊处理,选用防潮灯、聚光灯等。

    3.电力系统:实验室电力用电,每栋建筑一路干线。实验室墙面上暗装插座箱供电,每房间集中控制。送排风机按电机位置分3路供电,由配电室以电缆方式放射式送到电机负荷并设控制箱。电机的起停均为二地控制,并设有安全措施,防止另一地误操作。其他如圆顶的开启关闭、升降机、液压梯的供电也以电缆放射式由配电室送到相应的配电箱处。电力系统除干线为电缆外其他为塑铜线穿钢管暗敷。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由雨雾敏感器传到控制柜二次回路,可以关闭圆顶或不能开圆顶。

    4.综合布线系统:从发展的情况看,支持传输语言和数据信号还是需要综合布线。以预留的方式考虑本系统,包括垂直通道和水平管线的预埋,以备今后条件具备时,穿线连接即可使用。与此同时,目前还要和电话系统一并设计,为此先由电话总机引一条电话电缆至本建筑分别串接每层的分线箱,然后每层分线箱再引出电话支线和电话出线口连接,所有电话支路采用铜芯软导线穿钢管暗敷。

    5.防雷接地:该建筑在兴隆观测站山顶上是所有建筑最高位置。观测站与北京密云县是一山之隔,以密云雷暴日45.3日/年做依据设计本建筑防雷系统。本建筑除屋顶采用常规的防雷带和引下线做法外,增加屋顶短针保护建筑,以免受雷击。引下线采用混凝土内主钢筋形式与地极连接。为防感应雷需把屋面的钢筋以及室内一切金属设备和管道接地。金属管道的出入口处也要和接地极相连。天文建筑的外墙为铝皮保温层,也要和接地极相连。电气重复接地也和地极相连。综上所述,所有接地的综合接地电阻r£1欧姆,使得本建筑成为等电位体,排除不安全因素。

    3.4.2    观测人员宿舍楼

    1.观测人员宿舍楼电源由原观测人员宿舍干线接引220/380伏。

    2.采用电缆方式,引至一层照明箱,然后改成bv铜线穿pvc管立上连接每层照明箱。每箱分若干支路连接灯具。电缆进户前在室外做重复接地,r£10欧姆,接地形式为tn-c-s。光源以日光灯为主,白炽灯为辅。每房间安装插座,公共用电的插座适当考虑大些,能保证使用微波炉。每间宿舍安装电话出线口和电视出线口。

    3.4.3          锅炉房改造

    锅炉房内原锅炉拆除,更换油锅炉后,电气专业配合更改后的设备供电及照明灯具更换为防爆灯具的设计。

    3.4.4          供电系统改造

    **工程供电等级为一类供电。目前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变配电系统为一路引自兴隆县变电站的10千伏电源,因此还需引入一路10千伏电源。经与当地电业部门联系,可以提供另一路引自距兴隆站15公里的挂兰峪变电站的10千伏电源.

    第二路10千伏电源引入后,需对原变配电系统进行改造。根据现场调研,原变电站的土建条件可以满足改造的要求,不必另建新的土建设施。

    第二路10千伏电源引入后与原有的10千伏电源构成10千伏单母线分段、互投的10千伏系统。(详见10千伏配电系统图)。

    原2.16米望远镜变电所中的315千伏安变压器增容至500千伏安。**配电室的220/380伏供电主电源引自2.16米望远镜变电所。另外,再由小区内另一个变压器引入一路220/380伏低压电源做为备用电源,重要负荷两路供电,末端低压互投。

    3.4.5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

    3.4.5.1      设计依据

    1.**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设计工艺要求说明。

    2.本专业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

    3.4.5.2      设计内容

    照明、电力、空调、消防、防雷、接地、综合布线系统。

    3.4.5.3                          供电电源

    1.220/380伏电源由台本部配电室用直埋电缆引来二路分别至首层配电室照明、电力总柜供照明、实验用电。

    2.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为tn-c-s

    3.负荷估算总容量为100千瓦。

    3.4.5.4      配电系统线路敷设

    配电干线为放射式,分支干线为混合式,由首层配电室照明、电力总柜配出用zr-yjv-1kv五芯阻燃电缆经竖井垂直配至各层,再用zr-bv-500v阻燃铜芯塑料线穿管暗敷至各用户配电设备。

    为满足信息网络通道要求,采用综合布线系统-gcs。

    3.4.5.5      照明

    计算机房200勒克斯,实验室150勒克斯,其它用房照度标准按国家现行规范规定执行。各层设置照明配电箱。

    3.4.5.6      接地

    本工号有二种接地。

    (1)计算机房、实验室工作接地r £1欧姆。

    (2)防雷接地。

    3.5      暖通设计

    3.5.1    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建筑平立剖面图

    3.《暖通空调设计规范》(gbj19-87)

    3.5.2    设计内容

    1.**观测楼采暖通风空调设计

    2.观测人员宿舍楼采暖设计

    3.兴隆观测站锅炉房改造

    4.配套设施改造(供暖热力管网改造)

    5.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采暖设计

    3.5.3                **观测楼采暖通风空调

    3.5.3.1        采暖部分

    1.该观测楼采暖系统热源为95°c-70°c热水,由兴隆观测站集中锅炉房供给。本工程采暖作为值班采暖。

    2.本工程设置三个独立的散热器采暖系统。系统为上供下回单管顺流式。

    3.采暖系统热负荷为60千瓦(52000千卡/小时)。

    4.散热器选用铸铁四柱760型,除监控室、电控室、计算机室及光谱仪房间加暖气罩外,均落地明装。

    3.5.3.2        通风空调部分

    1.由于该工程工艺的需要,建筑的绝大多数外窗取消,考虑人员的工作及卫生要求,在ma楼及焦面楼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由于mb楼有外窗,没有外窗的房间为库房,不设空调系统,仅设通风系统。

    2.该工程空调冷源为设于室外下风侧的风冷模块式冷水机组,总冷负荷为100千瓦,其中ma楼45千瓦,mb楼55千瓦。空调机房设于ma楼,及焦面楼首层。

    3.为了防止冬季室内热空气影响天文观测,ma、mb及焦面楼设置排风系统,排风量大于新风量,保证房间有5帕左右负压。

    3.5.4          观测人员宿舍楼采暖

    1.观测人员宿舍楼采暖系统热源为95°c~70°c热水,由站内集中锅炉供给。

    2.本工程设置一个独立的散热器采暖系统。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单管顺流式。

    3.采暖热负荷80千瓦(69000千卡/小时)。

    4.散热器选用铸铁四柱760型,落地明装。

    3.5.5          锅炉房改造工程

    3.5.5.1        设计范围

    本工程为对原兴隆观测站锅炉房的改扩建工程。原有两台热水锅炉,一台已报废,另一台损坏严重,已不能满足供热要求。

    3.5.5.2        热负荷的确定及锅炉房设备的选择

    该观测站原有需采暖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 新增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根据兴隆观测站提供资料,现有的燃煤热水锅炉所产生的烟尘影响附近大气透明度,从而影响天文观测。因此选择排尘浓度特别低的燃油锅炉(同型号两台),根据甲方要求一备一用,总负荷为2790千瓦(2400000千卡/小时),型号dsj-120,供95°c热水。

    3.5.5.3        锅炉热力系统

    本工程热力系统仅为热水采暖系统,定压采用高位膨胀水箱补水定压,补水量1.0吨/小时。水处理及补水定压均利用原有设备。热水循环泵同型号两台irg-80-160(i)型,一备一用。

    3.5.5.4        燃油系统

    1.锅炉燃料为轻质柴油,采用汽车油槽车运输方式;

    2.单台锅炉耗油量132公斤/小时;

    3.燃油系统由室外卧式油罐,管道输油泵,油过滤器室,室内日用油箱及油管路组成。室外卧式油罐体积12立方米,室内日用油箱体积1.0立方米,油泵同型号两台。

    3.5.6          配套设施改造(采暖热力管网改造)

    原有供热管网的供回水管径不能满足新建及原有建筑采暖总负荷的需要,增加部分采暖供回水管管径。

    利用原有不通行管沟(900´900毫米),只增加供回水管管径,减少投资。

    3.5.7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

    3.5.7.1                          设计依据

    1.**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设计工艺要求说明

    2.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面图

    3.5.7.2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根据北京市气象资料: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空调-12°c  夏季33.2°c 

                                      冬季供暖-9°c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冬季空调45%

                      室外冬季平均风速        2.8米/秒

                      室内冬季温度            18°c

                      空调房间                24±2°c

    3.5.7.3                          设计范围:

    根据工艺资料,本专业负责该楼的供暖、空调设计。

    3.5.7.4        采暖设计

    1.该工程与sst合建于一栋楼内,采暖外线由地球物理所热交换站供给95~70°c热水,本工程采暖外线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2.采暖热负荷:**实验室采暖热负荷为132千瓦。

    3.**实验室采暖采用上供下回单管顺序式,散热器采用铸铁四柱813型。供水干管设在四层顶板下,回水干管设在一层地沟内,地沟回水干管保温,保温材料采用岩棉瓦,保温厚度50毫米,外缠玻璃丝布。

    3.5.7.5        空调系统

    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实验室一至四层北向实验室均设分体壁挂式空调(单冷型),北向实验室因双层密闭窗为补充新风需装窗式新风净化机。新风净化机组风量为每台600立方米/小时,功率60瓦。冬季使用时需加装电热窗,功率为1000瓦。

    3.6      给排水设计

    3.6.1          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建筑平立剖面图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3.6.2          设计内容

    1.**观测楼给水排水设计

    2.观测人员宿舍楼给水排水设计

    3.新建筑配套设施(给排水外线)

    4.**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给水排水设计

    3.6.3          给水(冷水)设计

    3.6.3.1                          **观测楼和观测人员宿舍给水量计算

    名  称 用水量指标 (l/d·m) 使用人数 小时变化系数 使用时间(小时) 最高日用水量(m3/d) 最高时用水量(m3/h) 平均时用水量(m3/h)

    ** 100 40 2.0 10 4.0 0.8 0.4

    宿  舍 150 40 2.5 24 6.0 0.625 0.25

    3.6.3.2        **观测楼和观测人员宿舍给水系统

    观测人员宿舍楼生活给水由兴隆观测站水塔供给,**观测楼另设变频调速气压罐供水设备,满足生活给水要求,型号bhg-25-40。

    3.6.4          **观测楼和观测人员宿舍排水设计

    1.生活含粪便污水由室内污水管道汇集排出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出。

    2.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5%计算,故排水量:

    **观测楼:0.95´4.0 = 3.8立方米/天

    观测人员宿舍楼:0.95´6.0 = 5.7立方米/天

    3.6.5          新建筑配套设施(给排水外线)

    给水配套设施包括新建筑室外给水管线及为满足**观测楼给水,消防要求而新建的消防水池(v=700立方米)。

    排水配套设施包括新建筑室外排水管线及化粪池(3#混凝土化粪池)。

    3.6.6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给排水设计说明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主要工作性质为天文望远镜机械,光学性能测试和科研工作,建于原天文台本部院内。主要用水为50名职工生活用水,无有毒有害液体排放。主要给排水设备为男、女卫生间及实验室用水。

    施工技术要求均以国标统一规定为准。

    1.给水:本楼总高为14.4米,常压供水。

    (1)用水量表:

    名   称 数   量 定    额 使  用  率 最高时用水量(吨) 日用水量(吨)

    -------------------------------------------------------------------------------

    生活用水量(人) 50 50升/秒    0.6     2.5

    精密机床用水(台) 4 0.1升/秒    1.5    12.0

    真空泵用水(台) 2 0.1升/秒 30% 0.7     6.0

    实验盆(套) 8 0.2升/秒    1.8    14.4

    其它用水    0.5吨/时    0.5     4.0

             合计 5.1    38.9

    日排水量                31.0

    (2)   上水管材为上水镀锌钢管,丝接。

    (3)   实验盆为国产瓷家具盆双水咀。

    (4)   卫生间安装为蹲式大便器、立式小便器、椭园台式洗脸盆,镀铬上下水管件。

    (5)   拖布池的成品外贴白色瓷砖,配普通水咀pni5。

    2.排水

    设计排水量1.4升/秒(最大),下水管材为下水铸铁管,石棉水泥捻口。

任务设计范文2

关键词: Flash 任务驱动 任务设计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个个任务当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消化掌握,学会不断提出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以操作为主的知识和技能,如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等软件。

Flash这门课程实践性强,应用领域广泛,需要丰富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创造力。要教好这门课程,“任务驱动法”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在Flash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将Flash这门课程中所要学习的知识设计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提出在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演示出最终效果,然后引导学生对该任务进行分析:怎样完成这个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学习和创新能力作出评价。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核心地位

在Flash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任务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如何提出将决定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地去学习探索还是被动地去效仿。“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去应用知识的“牵引器”,所以对任务一定要精心设计。任务设计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有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合作性,还要融入学科整合。因此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科学合理、有技巧地设计所提出的任务至关重要。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三、如何进行任务设计

1.任务设计要体现学情

近年来,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使得中职学校的门槛不断降低。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对于Flash的学习,由于在以前上网过程中接触过网页动画、Flash MTV、电子贺卡和一些Flash小游戏等,觉得“很有意思”,同时又觉得比较神秘而“可能很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任务要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要由浅入深,从容到难,要体现出阶段性,同时任务要操作性强。只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不苛求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对知识的理解从知其然慢慢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感性认知自发到理性消化;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任务设计还要兼顾趣味性。这不仅要求入门动画的设计要趣味十足,贴近学生的生活,“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学好Flash的冲动和热情,而且要在以后的各个任务中也要“有趣”,让学生的这种冲动和热情得以延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新。分析学情还要与个体学生进行广泛交流,了解他们对于Flas制作的想法、已有的基础程度,以及学习的习惯及目标等,在设计任务时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意分层次设计任务。一些教师在选择任务时要么生搬教材,不加分析;要么从网络上下载几个实例,直接使用,有的任务甚至来源于别人小学或高职甚至大学的课堂上。这样的为完成任务而找来的任务怎么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任务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

首先要分析规划Flas制作课程要完成的总体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这门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二维动画原理与制作基本思路,能熟练制作基本动画,掌握大型动画制作的思路和方法。任务设计时还要把这个总体教学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解成一个个大目标、小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设计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大任务”、子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体现并完成总的教学目标。所以任务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设计的任务才能有的放矢。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所以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梯度。任务设计既要包含知识目标,又要融入能力目标,还要体现德育目标。比如:学习帧,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帧在Flash中的作用及操作方法,再细分下来就有掌握帧的概念、帧的种类、帧的编辑方法;要让学生具备制作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的能力;德育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获得合作意识及不惧困难的探索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才能说明教师完成了教学内容和任务,所以一个未融入教学目标的任务是无效任务。

3.任务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成才的第一先兆。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动画的前提,是学习动画的动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够对动画学习满怀兴趣,那么他们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设计的任务一定要体现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善于挖掘动画制作本身的许多趣味因素,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出任务的生活性。比如我在进行第一堂课的入门动画设计时,就设计了《雨后荷叶滴水效果》,先请学生观察或回忆生活中下雨过后池塘中荷叶上的水珠滴落到水面上的画面,然后引导大家如何用Flas再现这一优美怡人的自然画面。由于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过程,学生欣赏完作品后,知道这堂课结束他们也能制作出这样神奇、逼真效果的作品感到很兴奋,想马上知道自己创造“自然”的效果。因而能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很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仅初步掌握了线条,圆等绘图工具的使用,而且理解了帧、关键帧、图层、元件等的概念和作用,对动画制作的过程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在兴趣的引导下走进了动画制作的大门。有些教师在给学生设计任务时不注意这一点,按照教学内容,将教材或者教参上的任务不加修改,直接引用,任务既无趣味,又不新颖,难以吸引学生的参与。这样就将学生挡在了动画创作的大门之外。

4.任务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

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基础水平、操作能力的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这样,设计的任务不但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任务,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及创造性。例如:在设计《按钮制作》任务时,我分别针对不同层次同学设计了《制作基本按钮》、《制作动态按钮》、《制作场景交互按钮》三个层次的任务。基础较弱的同学只需完成基本按钮的制作,达到了解按钮的功能、知道按钮的四种状态,以及掌握按钮制作的一般步骤的目标就可以了;中等水平的同学需要完成动态按钮的制作,在掌握基本按钮制作技巧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元件、变形面板的使用和渐变动画技术才能完成;层次较高的同学继续去完成场景交互按钮的制作,以熟悉播放控制函数的使用,掌握按钮的动作设计,达到在作品中熟练使用按钮的能力。这样,通过层次任务的完成,“菜鸟”们掌握了基础目标,确实学到了较多的东西,能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一般层次的同学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大虾”们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5.任务设计要体现阶段性

任务设计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原则。要保证学生能快速地上手操作,难度就要由浅入深。因此任务的要求要与各阶段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既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又要在不断深化任务的过程中,维持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创新的学习兴趣。在开始阶段如果任务设计得就很复杂,牵涉到太多的新知识,会造成学生难以上手。所以在基础阶段,在一个知识单元刚开始的时候,宜设计一些操作简单、结构明了的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能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的操作。而在后期任务设计的难度如果没有加大,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发展到更高层次,只是简单重复应用前面的知识,学生会产生“再往下学也不过如此”的自满心理,失去了探索创新的激情和动力。所以在提高阶段,在每个单元的后期,需设计一些能覆盖整个单元和前面几个单元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但能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综合阶段,设计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任务,学生只有认真思考、综合应用后才能完成,借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任务设计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要求,难度上要慢慢地加大,内容上则要循序渐进,任务上不断拓展深化。例如,在设计逐帧动画的任务时,在开始入门阶段我设计了简单的《打字机效果》,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初步认识逐帧动画的设计原理,掌握使用文字创建逐帧动画的方法;在随后的提高阶段我设计了《飞翔的小鸟》,让学生在前面所做作品《春天里》加入一只飞翔的小鸟,让学生掌握图像序列创建逐帧动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前面所学习的文字“逐帧动画”与今天的图片“逐帧动画”结合起来,进行作品创作,使作品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产生和谐的动画效果;最后在综合实例阶段,我设计了比较复杂的《书写春秋》任务:要求使用两层逐帧动画模拟毛笔写字效果,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深入理解逐帧动画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掌握复杂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四、结语

Flash课程特点决定了在Flash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并阐述了任务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当然,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任务”,还需要从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探索。

参考文献:

任务设计范文3

【关键词】任务设计,猜测,游戏活动,调查,竞赛

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做到“有的放矢”,这既让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增强,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围绕着教师设计好的“任务”,积极参与,通过语言信息的大量输入,从而营造另一个语言的环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任务型教学要求采用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玩、演、视、听、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活动方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完成任务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设计任务型教学的任务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

一、实施猜测性的任务设计

猜测性的任务设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任务设计。这种任务需要的时间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可得到充分锻炼,并适合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学习第三册中的第五课My bedroom中的There be句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猜猜Anne的房间里有什么?让学生尽量用英语说出来。然后,出示Anne的房间图画,检查学生刚才猜得对不对,猜对的给予奖励。这种任务设计能在短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猜测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但设计猜测性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目的的针对性,不要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进行猜谜游戏。同时,教师要细化猜测的规则,注意任务的进程、时间以及纪律。

二、实施听、说、玩、演的游戏活动

英语教学要求听说领先, 在教学中贯穿这个教学理念,通过听、说、玩、演等多种游戏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练,以完成具体的任务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设计听、说的游戏活动。如教学了There be 句型后,可以用这个游戏来进行巩固训练。教师可先用There be …句型发出指令,让学生根据指令把身边的物品放在一定的位置,放对的小组得胜;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There be …句型说出。

2、设计玩、演的游戏活动。如教学了stand ,run ,swim ,climb ,ride a bike等词后,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来进行巩固训练:击鼓传花,鼓停,花在谁手上,谁就站起来说出所学过的动词,说对的就得分。这种活动简单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调查性任务设计

用英语调查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小学阶段所学内容不多,但可以设计简单、易操作的调查。如学习了《新交际英语》第三册第十一课中的六个单词(American stamp, English stamp, Australian stamp ,Japanese stamp ,Chinese stamp ,Canadian stamp )后,可以设计一个调查表,让学生去调查同学们有什么邮票,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各国邮票。如:让学生拿着调查表在班内用如下的例子展开调查,有的打√,没有的打╳。

Model: A: Do you have any English stamps , Katy?

B: No. I have got only Australian stamps.

A: May I look at your stamps ?

B: Sure.

这样的一个调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借助学生的问一问、看一看来增广学生的见识。通过邮票,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拓展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集邮的兴趣。

四、实施竞赛性任务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根据这一点,通过英语竞赛不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习单词或句子时,一开始就布置任务,让全班开展小组竞赛。有了任务以后,学生积极练习,组内成员互相帮助。这样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也喜欢这样的活动。如:我在教学Zoo Animal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竞赛游戏:首先,出示问题“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然后说明比赛规则,看哪组答得又快又对,不会答的就被淘汰。由于学生的好胜心强,都想自己的小组胜利,所以每个学生都踊跃参与,学习积极性高。通过这一比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巩固复习了学过的动物,完成了教学任务。竞赛结束后,给获胜的小组插上红旗,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五、实施交际性任务活动

任务设计范文4

    

    年   月   日

    

    

    

    ****大厦设计任务书

    

    

    

    

    

    

    

    2002年12月9日

    

    

    目  录

    

    一、 工程简介 ……………………………………………………3-5

    

    二、 建筑专业设计要求 …………………………………………5-14

    

    三、 空调采暖系统及通风系统 …………………………………14-18

    

    四、 给排水系统 …………………………………………………18-21

    

    五、 强电 …………………………………………………………21-24

    

    六、 建筑智能化系统 ……………………………………………24-26

    

    七、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26-27

    

    

    

    

    

    

    

    

    大厦设计任务书

    一、 工程简介: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名称: 北京**大厦

    1.2 建设单位: 北京***置业有限公司

    1.3 建设地点: 北京***路地兴居九号

    1.4 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约62000㎡(地上建筑面积约45000㎡,地下建筑面积约为17000㎡)。

    建筑面积分配原则为:首先应保证酒店客房达到250套,剩余建筑面积用于商务办公,以及酒店、商务办公的配套设施。

    2 建设目标:

    本工程项目为集商务办公、酒店为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型综合大厦,其中写字楼标准为甲级(智能化),酒店标准为四星级。

    本建筑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二十一世纪建筑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在注意表现建筑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应提倡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的理念,突出人性、个性、自由、效率、智能,追求优化经济技术,增强本建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规划设计要求:

    3.1 容积率: 6.76 

    3.2 建筑密度: 39.64%

    3.3 建筑控高: 

    3.3.1主体檐高: 60m

    3.3.2最高点:   74m

    3.3.3 建筑层数: 主体18层,局部20层,

    其中:地上18层, 地下3层

    3.4 绿地率: 27.4%

    3.5 建筑退让距离:

    首层及裙房退南侧道路红线不小于32.6m,建筑主体与东侧现状建筑间距13.9m,建筑主体西侧与洲际大厦取齐,建筑主体北侧与洲际大厦相连。

    3.6 建筑间距: 本建筑与周边原有建筑间距应满足《北京市居住建筑间距暂行规定》的要求。

    3.7 主要出入口方位:在建筑物的南边和西边设置主要出入口。

    3.8 停车泊位:车位不少于300辆 ,地上应适当设置停车车位。

       4.0 场地概况:

     4.1 用地概况: 本工程地处中轴路与北二环路交汇点的东北角。本建筑设计坐北朝南,南面是滨河路及北护城河,北面与洲际大厦联体,东临仪器仪表大厦中景豪庭(高档住宅)和神华大厦,西侧为规划中的天圆广场(拟建10万㎡左右的建筑群),本工程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178㎡。

      4.2 道路及交通条件:

              本项目南侧已建成出入二环路的跨河桥。该桥位于本建筑的西南角,将与大厦两侧与天圆广场之间的规划道路相接,直通安德路,西至德胜门,东至安定门均约1公里距离。

      4.3 市政条件:

              根据目前已提供的市政规划方案,主要市政管线位于:

          其中:

              供热: 无市政热源

              燃气:

              供水:

              雨水:

              污水:

              供电:

              电信:

    5. 设计使用年限

       本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定为50年。

    二、 建筑专业设计要求

    1 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既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更要充分展示地处中轴路与北二环交汇点的建筑应具有的独特风采。

    建筑风格应新颖别致、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富有很强的现代气息。

    2 功能定位: 甲级(智能化)写字楼和四星级酒店

    3 设计依据:

    3.1 ***大厦设计任务书;

    3.2 市规委、人防、消防、交通、园林、市政等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审查意见;

    3.4 国家有关法律、条例和现行设计规范;

    3.5 北京市有关法规、规章、规范和规定;

    3.6 有关行业的规范和规定;

    3.7 建设单位的其他设计要求。

    4.0 建筑的造型及主立面的构图要求:

    在满足城市规划及周围环境要求(特别是与洲际大厦的协调)的条件,应尽量使建筑造型新颖、明快、大方、富有个性和时代感。

    为使建筑物在夜间仍能保持整体形象,应充分考虑大厦的外部照明设计,重大节日应与平日有不同的灯光效果。

    5.0 使用空间设计要求:

    5.1 设计单位应对酒店功能区设置在建筑物的下部,办公功能区设置在建筑物上部的方案和相反设置的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由此最终确定较优的空间使用方案。

    5.2 酒店功能区与办公功能区应相对独立,便于使用和管理。

    5.3 建议在建筑物中部设置中庭,以丰富建筑物的空间和增加建筑物的采光。

    5.4 办公部分按大空间设置,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再进行分隔。

    6.0 水平与垂直交通的布置与造型要求:

    6.1本建筑的交通布置依据审定后的方案设计布置,在满足《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规定的前提下,在楼内设人员疏散楼梯和12部电梯(其中两部为消防电梯)解决垂直交通问题。

    6.2 在酒店大堂内设置自动扶梯。

    7.0 出入口布置要求:

            各层出入口位置依据审定后的建筑方案布置,其具体位置和距离要满足规范要求。

        首层出入口: 在南、西侧设主要出入口,在南侧设办公区出入口,在西侧设酒店区出入口;在东侧设后勤人员出入口。

    首层流线设计应与总平面设计相结合,对人流和车流作充分考虑:

    人流:办公人员流线,酒店人员流线,外来使用商业服务设施人员流线,大厦管理人员流线;

    车流:租户私车流线,出租车流线,消防车流线,货车和垃圾车流线,自行车流线;

    8.0 防火、防烟、安全疏散及消防控制中心要求,各楼层的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和安全疏散的布置严格遵照《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划分,设置防火梯、防火门、防火卷帘。

    9.0 人防工程设置要求:

            人防工程按市人防办核定的等级设置,争取按战时物资库,平时车库进行设计。人防工程拟设在地下三层,其面积和设计要求依据人防办要求进行设计。

    10.0各空间的功能要求:

    10.1地上办公层(3层~12层)均应考虑男女卫生间(甲级写字楼标准)、新风机房、强弱电竖井、管道竖井、烟风道、茶水间、垃圾间;

    10.2地上酒店层(13层~18层)均应考虑新风机房、强弱电竖井、管道竖井、烟风道、贮藏间、垃圾间、直通洗衣房的衣服输送管道;

    10.3地下三层:

    以机动车车位为主,按150辆车位设计,同时考虑平战结合的人防区域的安排;

    男女卫生间;

    库房;风机房?

    双向的上、下车道;

    10.4地下二层:

    以机动车车位为主,按150辆车位设计;

    库房;风机房?

    男女卫生间;

    内部员工设施:

    更衣,休息,淋浴

    双向的上、下车道;

    10.5地下一层:

    娱乐设施:

    康乐、、电游、室内球类(不含保龄球)等用房,

    游泳池及其淋浴、更衣、桑那;

    游泳池的规格应满足四星级酒店标准,游泳池面积应大于200㎡;

    男女卫生间; 

    服务设施:

    对外营业餐厅;

    厨房;

    酒店洗衣房;

    干湿垃圾间各一个;

    内部员工设施:

    内部员工餐厅;厨房;

    设备用房:

    ø 变配电室,

    ø 消防水池、

    ø 水泵房,

    ø 制冷机房、

    ø 风机房、

    ø 中水机房、

    ø 游泳池水处理机房

    ø 应急发电机房

    ø 直饮水机房、

    ø 燃气锅炉房等, 

    自行车库:可在地下一层适当部位设夹层,用于存放自行车,面积暂按200辆考虑;双向的上、下车道、出入口、管理室;在适宜部位考虑垃圾车及货车的装卸区,回车区停车。

    10.6首层:

    酒店部分:

    大堂:

    大堂吧:

    咖啡座:

    对外营业餐厅、厨房、备餐:

    商务中心、办公用房:

    商店:

    办公部分:

    大堂:

    消防中控室:

    卫生间:

    充分考虑来往的人流,酒店与办公的人员是否使用同一卫生间?

    新风机房、各类竖井等;

    10.7二层:

    中餐餐厅:

    中餐雅间:

    西餐餐厅:

    备餐:

    歌舞厅、ktv包房:

    卫生间:

    新风机房、各类竖井等;

    10.8三层:

    大会议室:

    人数400人左右;

    小会议室:

    规格为4间(2中2小);

    贵宾室:

    休息厅:

    办公出租区:

    电话机房:

    弱电机房:

    10.9四层:

    会议室:

    规格为4间(2中2小);

    休息厅:

    出租办公区:

    10.10五层~十二层:

    出租办公区:

    10.11十三层~十八层:

         酒店客房:按250套考虑。其中:

    标准套间:            套

    豪华套间:            套

    10.12十九层:

    观光酒吧:

    酒店办公区:

    物业办公区:

    卫生间:

    垃圾间:

    茶水间:

    10.13机房层:

         电梯机房:

    卫星、有线电视机房:

    设备机房:

    11. 室内装修设计要求

            装修装饰设计应与主体设计同时完成。本工程室内装修分为普通装修和高级装修两部分,其具体划分范围如下:

            ⑴ 普通装修:商务办公区、楼梯间、设备间、地下车库、物业管理用房、内部员工餐厅、茶水间、自行车库等。

            ⑵ 高级装修:首层大堂、酒店客房、娱乐设施用房、对外营业餐厅、酒店办公用房、商务中心、会议厅、会议室、贵宾室、休息厅等。

    12 消防设计要求

    12.1 消防等级的要求: 以规范为依据本工程消防一级

    12.2 消防指挥中心: 本工程设中央控制室,内设消防控制柜、消防联动系统、紧急广播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中央控制设在首层。

    12.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依据规范要求设置烟感、温感报警系统。

    12.4 自动喷淋系统:依据规范要求设置自动喷淋系统

    12.5 消防栓系统:依据规范要求设置

    12.6 通风排烟系统:依据规范要求设置

    

    13.0 辅助用房的设置要求:

         设备用房设置的原则:

    (1) 振动、噪音大的设备宜设置在地下二、三层;

    (2) 地下二、三层边角空间应尽可能放置设备。

           制冷站                      ㎡  设置在地下一层或二层

         燃气锅炉房                          ㎡  设置在地下一层

           换热站                          ㎡  设置在地下一层

          消防水泵                           ㎡  设置在地下三层

        中水处理系统                         ㎡  设置在地下三层

        直饮水处理系统                       ㎡  设置在地下二层

       游泳池水处理系统                      ㎡  设置在地下三层

         应急发电机房                        ㎡  设置在地下三层

          ups电源                           ㎡  设置在地下二层

    三、空调采暖系统及通风系统

    1.0 设计参数

    1.1 室外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3.2℃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6.4℃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0.0℃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12℃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5℃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9℃

    1.2 室内采暖设计参数:

    区域 夏季 冬季 新风量

     温度 湿度 % 温度 湿度 % m3/h人

    办公室 24~27 50~60 20~22 35~40 45

    会议室 24~27 50~60 20~22 35~40 45

    展厅  大堂 25~28 50~60 18~21 ≥35 30

    餐 厅 23~25 50~60 20~22 ≥35 50

    健身房 23~25 50~60 18~21 ≥35 55

    游泳池 27~29 60~70 27~29 40~50 50

    卫生间 15~20

    厨 房 15~20

    地下车库 5 6

    设备间 5 5

    电梯机房 ≤35 15

    有线电视 18~28 50~70

    ups 5~30 ≤95

    无线通讯 14~30 ≤80

    网络/程控 18~28 40~70

    电视会议 18~25 60~80

    客房 24~27 50~60 20~22 35~40 45

    2.0 冷热源:

    2.0.1冷热源方案一是采用溴化锂直燃机组(三用)来作为本项目冷、热源。

    2.0.2冷热源方案二是热源为燃气锅炉 (设在地下一层或者接近主体绿化带地下,上面覆土绿化);冷源采用电动制冷机组     对,以上二种方案设计院要从能源条件及政策,不同能源的价格,初投资运行及维修费用,机房面积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作出技术经济分析,以便甲方选择。

    2.1 空调负荷估算

        全楼的冬、夏季采暖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冷热负荷指标除参考本地区同类大型公建的指标外,还应结合本建筑所采用的护结构的特点和本项目建筑功能的特点进行估算。

    2.2 冷热源设计

    2.2.1 冷热设备的选择要从能源条件及政策,不同能源的价格,初投资运行及维修费用,机房面积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定(2.0)其中一方案。

    2.2.2 供暖及热水系统: 采用(2.0)其中一方案

         经热交换制定空调用冷、热水,游泳池水温调节,热水供应。

    2.3 空调形式

        按周边区和内区划分法,考虑分区。根据各区及房间的不同功能要求选择不同的空调系统,以满足各部分的使用要求:

    1. 高室内空气品质,降低运行能耗,在全楼公共区域采用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

    2. 为合理控制投资,在符合规范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在适宜的区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3. 对温湿度有严格要求的部分区域,如通讯机房、计算机房等要求全年运行,分别设立设置专用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2.4 空气处理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用一次回风,设置混合、过滤、表冷(加热)加湿、送风等功能段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应对新风进行过滤、加湿处理。

    2.5 空调水系统

    采用双管制变水流量单级水泵系统、冷冻水泵和热水泵独立设置使用。冷冻机房和热交换机房设地下层设备间内,冬季空调用热水与夏季空调用冷冻水采用分水器和集水器进行冷热水切换。

    空调水补水经软化处理处后由补水泵补入系统。在建筑顶层设置空调水系统膨胀水箱并作定压之用。地下室设置全自动软化水处理装置及软化水箱,兼供冬季空调加湿用水。

    2.6 公共卫生间、厨房、走廊等设置独立的双速机械排烟系统,换气次数为6~10/n。

    所有设备用房地下车库设置双速机排风及排烟系统按每小时5~6次换气考虑。

    易燃、易爆危险品储存区域的送排风系统,风机应为防爆风机

    厨房排烟出口设在主楼顶部,其排放标准符合环保要求。

    2.7 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按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设计。

    在没有外窗的消防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与客货电梯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以下部分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面积超过100平方米,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或固定窗)房间;无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廊或有自然通风长度超过60米的走廊;无自然通风的或净高超过12米的大空间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同时设置不少于排烟量50%的机械补风。

    2.8 保温、消声及减振

    保温材料选用橡塑海绵

    设备应选用高效低噪声产品,并在安装中采取隔声及减振措施。

    2.9 空调自控

        采用楼宇自控系统,按各区不同的功能要求,分设空调区域,由中央和区域二级电脑进行监控、显示和报警、纳入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有:冷水机组、空调系统、水泵、冷却塔、空调机、新风机、通风机、变风机末端装置。

        自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空调设备运行遥控、参数遥控、状态显示、事故报警、压差旁路控制、空调房间温湿度控制、检测各区温湿度及制冷机等。

    2.10 主要设备

        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有:冷水机组、冷冻水循环泵、空调热水循环泵、冷水循环泵,冷却塔、变风量末端装置等。

    四、 给排水系统

    1.0 给水系统

    1.1 生活给水系统

        主要供应各办公层的茶水间、卫生间、职工食堂、娱乐中心、对外餐厅、客房等处使用。给水系统分高低二区,低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区由设在地下变频水泵供水。

    1.2 直饮水系统

        各办公层、客房层设一茶水间

    1.3 热水系统

        办公层的卫生间、职工食堂、娱乐中心、对外餐厅、客房等处供应热水。

        游泳池水温调节等用热水、生活热水采用燃气锅炉或溴化锂机组供应。

    2.0 消防给水系统

        依gb50045-95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依据设计。

        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组成,消防给水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

    2.1 室外消火栓系统

    2.1.1 室外消火栓

         依规范设置,消火栓应沿建筑均匀布置、距建筑物外墙距离不小于5米,且不大于40米,室外消火栓干管直径最小不应小于100㎜。

    2.1.2 室内消火栓

         根据设计规范,在堂、厅走道、楼梯、电梯前室等处合理布置消火栓。室内输水干管设计成环状,且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干管不应少于两条。

         消火栓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二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达到。

    2.2 喷淋系统: 依gb50084-2001规范

        除卫生间、水房外均设置湿式喷淋系统

        高于8米大堂采用预作用喷淋系统

    2.3 室外消防给水管网

        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满足:依gb50045-95规范要求

    2.3.1 室外消火栓系统应布置成环状;

    2.3.2 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不应少于二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干管仍能保证消防用水总量;

    2.3.3 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段内消火栓数量不宜超过5个阀门应设在三通四通分水处。

    2.3.4 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均在首层设不少于二套水泵结器。

    2.4 气体灭火系统

         依gb50045-95考虑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用于建筑物内怕水而又比较重要的保护对象,如中央控制室、文书档案、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机房

         灭火气体的选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征求消防部门意见后,选用合理、经济、安全的气体。

    2.5 灭火设备

         依gb50045-95来设置水幕、防火卷帘门、消防水泵及泵房按规范设置。

    3.0 排水系统

    3.1 污水系统

         生活废水经管道收集后排至室外,地下层排水经污水池集水后,由污水泵提升至室外,再经化粪池(厨房排水经隔油池)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2 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经屋面雨水管系统纳入基地雨窨井,再汇集基地地面雨水一起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4.0 中水系统

         地下室设置全自动中水处理装置及加压泵等将洗浴、洗衣等废水处理好,用于冲厕。

    5.0 空调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补水经软化后由补水泵补入系统,在建筑顶层设置空调水系统膨胀水箱并作定压之用。地下室设置全自动软化水处理装置及软化水箱。

    6.0 游泳池水系统

         设置游泳池水处理系统使其能循环使用,并能达到饮水标准。

    五、强电:

    1.0变配电系统

    1.0.1供电电源:

    本工程按一级负荷设计,两路10kv电源引入建筑物,经10kv电缆分界室引至本工程变电室。为保证特别重要负荷供电的连续性,应考虑设置发电机组或集中式应急电源装置。

    1.0.2应急照明、消防设备(含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排烟风机、加压送风机等)、电梯、变配电室、电话模块局、综合布线设备间、计算机机房等负荷按一级负荷考虑,双路电源末端互投。其它一般照明、空调及厨房等用电负荷按二级负荷考虑。

    1.0.3 负荷计算

    统计用电设备容量,确定相应的需用系数,确定变压器容量,计算变压器负荷率。

    1.0.4 10kv高压系统

    采用两路10kv电源进线,单母线分段分列运行,当一路电源故障,母联手投,要求一路10kv电源可带全部一、二级负荷。

    10kv开关柜采用中置式真空断路器、综合保护继电器、直流操作电源。

    1.0.5 380/220v低压系统

    变电室拟设2~3座,设在地下一层,确定各变电室中变压器供电范围。低压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分列运行,当一路高压电源或一台变压器故障时,母联开关手动/自动投入。配电干线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设置强电竖井。

    1.1计量方式

    ø 本工程采用商业用电高压计量方式,即峰谷计费。

    ø 低压进线总开关处设计量表(物业管理用)。

    ø 写字间部分可按出租区域设计量表。

    ø 商业、餐饮等用电按功能要求分设计量表。

    ø 功率因数:采用低压电容器补偿方式,保证功率因数大于或等于0.9。

    1.2  明确高压柜、变压器、低压柜、母线、桥架、电缆、导线等规格、型号、台数。

    2.0照明设计

    2.1  照明设计要包括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需要进行精装修设计的房间、餐厅、大厅及室外泛光照明、广告牌照明等应将电源预留到位。

    2.2光源及灯具

    ø 写字间拟采用高效荧光灯,蝙蝠配光,配亚光铝格栅,低能耗电感镇流器。

    ø 酒店及其它部分应根据建筑装饰设计和使用功能配置花灯、筒灯、射灯、暗槽灯等装饰性灯具,为节约能源,尽量采用节能型光源。

    ø 室外照明:结合建筑艺术设计,配置建筑物的泛光照明、草坪灯,预留好用电容量。

    2.3应急照明电源为双路供电,每层设互投电源配电箱。

    3.0电力设计

    3.1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及树干式供电。

    3.2对主要的用电设备,如消防设备、通讯设备、变配电室等的配电均为双电源末端互投。

    3.3水泵房、中水处理站、制冷机房等均由配电室放射式供电。

    4.0防雷及接地系统

    4.1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

    4.2屋顶设避雷网,高度超过45米以上部位设防侧击雷措施。利用结构柱及剪力墙中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作接地极。

    4.3建筑物采用总等电位接地,浴室采用局部等电位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等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要求接地电阻≤0.5ω。

    4.4消防中心、电讯机房、计算机房等设有专用接地线引至接地体。

    4.5本工程接地采用tn-s型式,插座、厨房设备等均设有漏电保护。

    4.6本工程设置总等电位端子箱,卫生间等潮湿场所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措施。

    六、建筑智能化系统

    1.0建筑智能化系统由以下系统组成:

    ø 办公自动化系统

    ø 通信网络系统

    ø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ø 综合布线系统

    ø 智能化系统集成

    1.1技术要求:

    系统应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可维护性、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1.2系统设计原则:

    1.2.1办公自动化系统

    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管理安德大厦的物业管理、公共资料管理、公用信息管理等。

    1.2.2通信网络系统

    利用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平台,通过设置的用户的远端模块局或用户虚拟交换机及网络交换机,构成大厦内语音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满足大厦内语音、数据和图象传输。同时考虑其它需要的通信辅助系统,满足大厦用户可能的多种通信需求。

    1.2.3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按照大厦的功能要求以及《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智能建筑甲级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为原则,将大厦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安防、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

    1.2.4 综合布线系统(gcs)

    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管线设

    计,满足建筑物内信息通信网络的布线和支持语音、数据、图

    文、图像等业务信息传输要求、设计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和

    安全可靠。

    1.2.5智能化系统集成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有许多功能是相互关联的,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将上述不同功能的智能子系统,采用信息与网络集成系统,在一体化的高速通信网络和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实现统一的人机界面和跨平台的数据库访问,建设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ibms),以实现信息综合管理和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大厦运营与维修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物业管理智能化的目的,给客户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氛围。要求建筑内的各网络系统应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及数据通信能力,且系统的集成管理系统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和可维护性。

    七、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1.0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由下列系统组成:

    ø 火灾报警系统

    ø 防排烟控制系统

    ø 正压送风系统

    ø 消防泵及喷淋系统

    ø 消防广播控制系统

    ø 非消防电源控制系统

    ø 防火卷帘控制系统

    ø 消防电话系统

    1.1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按一级保护对象采用总体保护方式,设

    总消防控制中心。

    1.2 控制中心设报警柜、联动柜、crt显示、打印机、手动控制台、

    消防广播、对讲电话等。

任务设计范文5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任务设;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21-01

误区一、任务是一个具体操作或为功能设计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就是高二时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很多教师为了有一个高的过关率,在课堂上,直接以具体的某项操作当成任务给学生,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完成相关的操作,认为这种方法很“实际”,也很实用。如在某段文字中插入一幅图片,修饰某段文字,修改字体、字号、字体颜色,修改下段落行间距等等,认为完成这些操作,就是完成了课堂任务。更有甚者,直接让学生打开高二会考前复习用的模拟题库(如卓帆科技模拟题)进行练习,一节课一套试卷,四道操作题,完成这些就将高一必修课本里面的第四章中的《文本信息加工》教学任务完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操作,或者是模仿做题过程,根本体现不了新课革精神中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是简单粗糙的,让学生失去的不仅仅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乐趣;而仅仅以这些具体操作代替任务只能停留在掌握技能本身,由于任务太具体,学生不需要思考分析,任务完成后也无从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孤立的。这样的任务使学生只能围绕着教师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的课堂是乏味的,更是对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漠视。

误区二、以一概全,试图涵盖所有知识与技能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掌握,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喜欢围绕着知识点进行设计,为了怕漏掉某个知识或技能,有些时候任务设计中不考虑实际情况,硬性地加入知识点,也不考虑是否与内容相符。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习文字的基本编辑,就有意让学生输入一段错误的文字,然后让学生进行修改。类似这样的任务,学生易厌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除了要涵盖本课的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将这此知识点隐含在任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课堂氛围要倾向于开放式的课堂,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僵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地基本方法。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误区三、任务是简单地机械地模仿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生对于相应的计算机操作不再陌生,很多方面,他们了解掌握的比教师还要多。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模式。理论是指导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的依据,实践是理论实现的表现。学生期待在这样的课堂上“大展拳脚”,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要有趣味性,有生活气息,要使学生感到自己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在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有利于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展示自己的要求,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有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为了图省事,或者说为了更好的控制课堂,往往单纯地以课本例题为主要任务,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对于一些具有难度的知识,教师仅仅是先演示操作过程,然后再让学生模仿操作,根本没有注意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而课本的例题,有些是不符合当前情景的,或者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的,而如果再在课堂没有拓展和延伸,即使教师准备地再充分,教的再认真,学生也提不起兴趣,那就不是一堂好课,也完成不了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关于任务设计的一些想法,而避免以上几点“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设计中的误区,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当然,除了这一方法,还有其他很多种方法,如: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总结归纳法,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而确定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的思考与反思,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上好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 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

[2] 冯秋菊.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应用水平。当前,我国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断层问题,主要有: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方面。探讨如何改善初高中历史断层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朋梅.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探析――以人教版为例[M].华东师范大学,2011,(4):35.

任务设计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任务驱动;任务;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2-20ppp-0c

"Task" Design of the Task-motivation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DING Ai-ping, LV Zhen-lei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Kaifeng 475003, China)

Abstract: Task-motivation Teaching means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the content of courses, with implementation of each specific task as clues, will be skillfully implied in each of the tasks. In designing "tasks"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we should take the approach of "coming straight to the point" : turning complexity into simplicity, not only making all the tasks better cover the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course, but also having the students finish their learning tasks in a pleasant situ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task-motivation; tasks; content of courses

1 引言

目前,在高等院校的各专业教学中,都把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专业教学中的技术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担任《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计算机应用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计算机应用》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如何探索切实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任务驱动式教学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和推崇。但是,在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又存在许多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偏差,为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实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任务”设计进行探讨和辨析。

2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特点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3 “任务”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3.1 化繁为简,单刀直入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

“黑箱”(Black 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初学者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科学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

经常有初学者向笔者咨询“如何学电脑”的问题。笔者的回答是,首先给自己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任务”。我一般建议他们首先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对于少年儿童,我主张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会在电脑上玩益智游戏,然后是画图),并且告诉他们,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完全没有必要(至少暂时没有必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更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数制转换等知识。我们可以“单刀直入”地按照某几个步骤,进入某个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环境,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文章就可以了。

“任务驱动法”使我们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它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

“任务驱动”学习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不再是那种片面追求所谓“系统”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给初学者带来的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

3.2 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学生技能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倡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电脑软硬件的发展十分迅猛,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现在学到的一些具体的知识不用多久可能就会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读书,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要让学生知道,虽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掌握了某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或自学该学科的能力。

(2)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学生自己上机实践获取知识和经验,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3)要向学生讲清楚,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和上机实践,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反复,因此,在接触一个新领域或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时不深究其所以然,但应该注意在学过后面相关的知识后及时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前后联系,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且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总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明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意义,而且要培养他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4 设计“任务”的关键技术

好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1)“任务”要较好地涵盖课程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罗列,然后按章节内容设定若干个“任务”,将不同的知识点归纳到某个特定的“任务”中,通过该“任务”将需要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达到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所需的知识。注意,在设计“任务”时,既要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又要避免知识点的遗漏。

(2)“任务”设计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

学生是有着个性差异的,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因此,我们所设计的任务既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使他们能够共同发展,又要给能力强的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这样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能力基础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同时由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的个性差异虽有所体现,但并不直接影响评价结果,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不同的专题任务时都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成果。

(3)“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4)“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有效办法是:老师应尽量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出真实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角色,并且唤起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知识。使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与此相关的学习过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上课时只告诉学生一些常用按钮的使用,然后详细讲解帮助菜单的使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内容时,就可以自己利用帮助菜单或帮助按钮自学了。教学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创设情境之后,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事件作为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老师课前用PowerPoint制作一套贺卡。上课时先让同学看,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5)“任务”要结合现实实际

任务的设计应该密切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给学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让学生用Word设计一张销售平安果的招贴画,学生兴趣高涨,充分利用各种Word排版技术来进行创作。因此,一个联系实际而富有创造性的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5 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当前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周全,保证任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之真正有利于实现计算机术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小娟. 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2007,(21).

[2] 朱美松. 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任务[J]. 科技信息,2007,(8).

[3] 黄红艳, 李霞, 才秀凤,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7,(7).

[4] 杨洪雪.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 教学与管理, 2006,(10).

收稿日期:2008-02-15

上一篇设备设计

下一篇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