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范例6篇

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范文1

【摘要】本文试图从民生角度来分析我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可能采取的调控措施,单纯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从民生的角度谈通货膨胀的危害与防治,最终结合我国当前形势,分析并尝试提出两种可以治理通货膨胀的思路。

【关键词】民生问题通胀预期通货膨胀

2010年两会上,政府明确指出了我国当下面临复杂经济条件下需要首要处理好的问题,民生问题。可以说这反映了我党一直以来关乎民生,体恤民情的本质。也如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形容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政府工作报告中充满了强烈的“民生情怀”,从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到办好教育,从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到农民增收,可以说这是我国首次将民生问题摆在制度政策的层面,给与高度重视。

民生问题其实就是老百姓的福利问题,不同于对整个社会整个经济体的研究,民生问题更加关注于人口数量大、人均收入低的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这部分人的福利代表了社会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如何切实解决百姓的收入增长,有效就业,福利医疗,住房保险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其实就是处理好民生问题的关键。

2009年我国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严重,国家在通过出台一些救市政策在成功应对经济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经济结构亟需改善,通货膨胀预期陡增,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等等一系列挑战需要合理且有效的应对。这些挑战的提出无疑给民生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在这一系列问题中,通货膨胀的问题与民生问题联系最为紧密,2010年通货膨胀的预期与发展究竟如何影响民生状况,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哪些政策来治理可能到来的通货膨胀以保障民生,将成为本文研究的主题。

1通胀预期及主要诱因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2010年的高通胀预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国政府相当重视新一年的通胀走向,因为经济回暖时期的通货膨胀很可能会因为调控不当而导致经济滞涨(stagflation),造成“双谷式”衰退。政府明确指出试图控制新一年CPI指数上涨率为3%,做出温和通胀的预期。那么这里简单梳理一下2010年我国高通胀预期的原因。

1.1货币投放量扩大

在经济市场中,货币投放量增大主要加强了金融市场的流通性,货币数量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投放货币的同时,若货币供给速度大于了潜在经济增长率(即真实利率),就会对商品价格产生一个较强的拉动作用。这个拉动作用对价格的影响相对经济增长峰值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期,国际经验为3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是半年至1年[1]。去年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高达9.58万亿元,助推M1,M2达到了十年的高点,截至2010年2月,我国M2总量达到近4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我国仍处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阶段,4万亿投资项目后续资金需求刚性,那么货币投放量很难强制压缩,于是由于宽松信贷而产生的流通性过剩的通胀压力持续显现。

1.2资产泡沫的不良预期

当货币超量发行涌入经济市场的时候,实际增长率为市场可以健康消化的部分,其余则成为过剩的流通性压力。2000-2008年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率为17.1%,实际经济增长率为10.3%,而居民价格指数上涨2.4%,那么超出实体经济需求的货币供给量为4.4%,由于这些剩余货币大量被房地产、股市等资产渠道吸收,故没有对物价产生压力。同样,2009年由于宽松信贷政策,货币供给量增长27.7%,而实际经济增长为8.7%,房地产与股市等资产市场吸收2.7万亿元,相当于货币供给量的6%[2]。而房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对货币的“吸纳”建立在其本身非理性繁荣而产生的资产泡沫化基础上,我国股票市场2009年达到88.58%的涨幅,居全球前列;而房产市场随着房价的飙升而成为投机型投资的热土。这样造成两个效应,第一,硬资产涨价拉动消费品物价上升,使得消费者消费增加,进而促进物价上涨;第二,资产泡沫化预期形成后,大量资金涌出压力增大,提高通胀预期。

1.3输入性通胀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纷纷上涨,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很可能影响到我国国内消费品价格。这体现出我国2010年通胀的预期表现出多种通胀模式混合的特征。

总体看来,由于去年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双宽松政策,我国2010年通货膨胀预期很强,加上新年的“翘尾因素”与当下西南干旱造成的粮食大幅度涨价带来的消费预期提升,我国控制CPI全年3%的增长是一项重大而富有挑战的工作。

2通货膨胀对民生的主要影响

温总理在两会前就曾指出“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在经济复苏中温和稳健的调控由高通胀预期带来的流通性压力,这意味着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遏制市场经济复苏的上升状态,那样会使经济再度陷入萧条;其次,保证不发生严重甚至恶性通货膨胀,则是对“民生”的最直接的关怀。

通货膨胀直接危害百姓利益,是“民生问题”的大事,政府试图力保全年CPI增长3%的很重要原因,便是担忧通货膨胀对百姓利益的严重危害。那么,本文便忽视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试图单纯从百姓的角度分析在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后对民生的危害。

2.1收入减少

通货膨胀发生后对百姓最直接的影响在于购买力的降低,当通货膨胀发生时,消费品真实物价上涨的幅度大于百姓手中的名义货币收入增长,那么同样的货币将不再能够购买等同量的商品,百姓的福利受到直接损失。

当通货膨胀发生后,由于政府存在“菜单成本”而不会在短时间内调节税收税点的指标。个人收入所得税是一种递增税种,按照收入多少划分为若干等级,随等级提高赋税额度提升。若假设原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税点为t0,通货膨胀率为π0,实际经济增长即利率为r0,则通货膨胀发生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税点降低为t0/(1+π0-r0),对于百姓来说,原本不需要缴税的一部分人在通货膨胀之后需要承担缴税义务;同理通货膨胀后,原本许多缴纳低额度个人所得税款的民众将被重新划归为高一等级的税收人群,不得不支付更多税款.这样通货膨胀的存在损害了百姓利益,而补贴了政府。

于此同时,企业在通货膨胀之后没有加薪动力,员工反映出对消费变化的迟钝,则整体市场工资上调有一个明显的滞后,那么假设通货膨胀前员工工资为w0,同样假设通货膨胀率为π0,实际经济增长即利率为r0,那么当通货膨胀发生后员工的实际工资下降,w=w0/(1+π0-r0),可以看出来通货膨胀发生后损害了员工利益,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补贴了企业家雇主。

2.2收入不均

通货膨胀发生使得日常消费品价格发生大幅度提高,日常消费品包括粮食产品与其他生活资料必需品,收入低的人群遭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要明显大于收入高的人群。这里将收入低的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农民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实际收入没有得到提升的情况下面对刚性需求生活必需品价格提高,则生活福利受损;另一类是农民,虽然农产品价格提升部分补贴了农民收入,但是粮农产品的价格提升远远不足以负担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3]。理由主要因为粮农产品价格上升同时土地成本很快上升,价格传导迅速,使得农药、化肥、农机等农资产品价格上升,农民通过农产品获得的盈利需要对农资产品价格上升进行补贴。我们再从收入角度分析,当通货膨胀到来时,我国物价上涨的同时伴随有资产的上涨,即“双膨胀”状态。就居民收入购成而言,实体经济部门劳动者获得的收入主要是工资收入,而收入高的人群还会获得资本部门的资本利得。通货膨胀的到来无疑极大加速了贫富收入差距。

2.3痛苦指数

痛苦指数(MiseryIndex)于197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ArthurOkun)发表,用以代表令人不快的经济状况[4]。痛苦指数的计算方法为: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按照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Curve)的描述,正常经济走动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有一个近似替代的关系,此消彼长。当失业率或通胀率其中之一变化时不能够很好的反映民生痛苦的状况,若两个比率都上升,则反映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痛苦指数。

痛苦指数的提出其实强调了就业率对于民生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之所以失业率与通胀率能够存在反向关系的原因在于:存在较高失业率的时候,工人可以选择的其他工作机会较少,所以一般不会很强烈的要求工资上调;同时,较高失业率意味着较低利润率,企业雇主会更有力地抵制工人要求涨工资。[5]

我国当下处于一个混合型通胀预期较高的时期,对于广大下岗人群与广大的毕业生人群来说,失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这些大部分的低收入劳动者来说,他们没有任何谈判能力来使得工资额度上升。“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到来,痛苦指数则会显著上升,民生问题受到严重损害。

总结看来,通货膨胀对我国2010年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尤其从百姓的角度,以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若发生较严重通胀,在我国当前形势下,百姓的福利会受到更多的损害。那么从民生角度着手,我们就应该准备一些防治通胀的政策,以应对可能到来的通货膨胀,来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3民生角度的政策分析

经典教科书中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有许多方法,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不同,按照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解释,主要的政府调控手段有控制货币发行、调整利率、调整汇率等等。本文主要考虑我国现行国情,从民生的角度来探讨各种治理政策对百姓的福利作用,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最能让百姓受益的治理政策,抓住政府以“民生问题”为本的工作重点。以应对如果发生的通货膨胀状况。

3.1利率调整

根据弗里德曼的说法,“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一定是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货物”,在货币主义的理论中认为,实际因素即使对总需求有影响也是不重要的,货币的过度发行是通货膨胀的关键。那么利率政策的效用显而易见,调高利率属于紧缩式货币政策,抑制了流通性,增加了储蓄总量,减少了实际流通货币量,直接的降低了通胀的压力。

然而货币政策需要较长的传导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又有很强的信号作用,各国央行都很慎重的加息,因为加息意味着直接对过热经济的“降温”。而当下正处于经济危机的后危机时代,任何直接粗暴的利率调整都有可能打消刚刚兴起的民间资本活动的苗头,扼杀了复苏的经济形势,而产生一种经济停滞的后果。对百姓而言,直接的利率调整则很可能造成紧缩信贷使个体私营企业失去贷款而面临危机,这样将造成的更多失业。所以在治理通胀时,从民生的角度来考虑,不应该首先考虑利率的调整。

3.2汇率调整

传统的汇率思路来治理通胀的方法概括起来应该是这样:人民币升值,可以在降低进口价格的同时,提高出口价格,从而减少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贸易顺差,进而消除贸易顺差所带来的“流动性输入”,最终缓解通胀压力;其次,人民币升值,进口大宗商品的国际成本实际价格下降,拉动国内其他商品也相应降价,从而抑制输入性通胀。[6]

然而在我国的现行外贸体制下,汇率调整发生了典型的“政策失效”。当前外贸企业不能完全自由的进口国外商品与服务,所以即使人民币升值,对于民众而言,也不能直接享受到进口商品时人民币购买力的提升;相反这样的汇率调整将利益主要补贴给了拥有进口权利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拥有进口原材料权利的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

3.3税收制度

在需求性远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下,产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这是增加政府税收,降低居民消费,控制货币流通量,达到通货膨胀的治理。而我国当前形势是由于过量的信贷发行与高企的资产价格而造成的高通胀压力,伴随着产能过剩与内需不足,显然通过增加政府税收的手段不仅不能够解决通胀问题,反而会加重民生问题,降低了百姓收入,损害了百姓福利。

3.4可行政策

在讨论了上述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后,发现从民生角度下考量,这些政策在当前我国情况下有着明显的缺陷,那么结合当下我国情况,该如何最好的处理好“防通胀“与”重民生“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给可行的政策提供一个思路。

注重经济结构调整,由于当前我国外贸劳动生产率较低,而在外贸交易中暴露出国内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严重,这些给输入性通胀带来了条件。于是国际原材料成本的提升直接造成我国的其他商品被动提价。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产业,加强科技研发与制度研发,力图在新能源与新技术的领域取得领跑。

另一个方面,在民众对2010年通货膨胀预期普遍较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从民心方面对百姓的通货膨胀预期进行疏导,达到“疏导胜于防护“的目的。当前资产泡沫化严重,房地产价格高企是令百姓不安的最大因素,那么出台适当的控制楼市政策,可以很好的安抚民心,稳定通胀预期。同时,政府出面公开宣称力图控制2010年国家CPI增长率3%,维持温和通货膨胀,利用政府公信力让市民安心。有效的避免了消费者因恐慌最近干旱天灾与”翘尾效应“导致的物价上扬而引发的价格预期上升,于是加大消费进而推动了物价上涨的现象。最后政府宣传要通过治理通货膨胀预期来维持新年的稳定,那么在政府的稳健货币政策指示下,民众因为提高储蓄率也可以部分化解通货膨胀危险。

4总结

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通货膨胀 历史成本 公允计价

会计计量模式主要是指针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进行衡量、计算和确定,将其转化为以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

一、我国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主要

1、历史成本/名义货币

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依据了货币计量假设,稳健性原则和配比原则,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可验证性,客观性。缺点在于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2、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

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它考虑了物价变动水平,但没有考虑个别物价的变动。

3、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

这种会计计量模式试图、全面的解决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问题,不足之处在于取得会计信息的成本较大,缺乏客观性与可行性。

二、通货膨胀对会计计量模式带来挑战

而通货膨胀不断高涨,在传统会计的模式下,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是按发生的不同时期的历史成本记录的,但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各个时期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货币购买力是不同的。如果简单机械地将一些不同时期的货币汇总在一起,这样形成的会计信息就缺乏可比性和一致性,就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财务状况,进而失去了其本来的有用性。

1、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

传统会计在币值不变的假设下,以名义货币始终保持其原始成本,利润计算以成本费用的历史成本为依据。当物价发生剧烈变动时,通货膨胀的存在使得会计核算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原则变得不准确和相应的数据也不可靠。

2、通货膨胀对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却不能确认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将这种损失确认为收益,会导致会计配比原则出现内部矛盾。

3、动摇了有关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

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仍依据币值不变的假设,以历史成本计列资产价值的传统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然是不真实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价格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己成为我国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通货膨胀本身并不是一个会计问题,但是会计信息系统总是建立、运行于一定的经济环境当中,通货膨胀会给会计的计量方法带来一定的影响。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通货膨胀会计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为葛家澎教授著于1986年的《通货膨胀会计》一书对通货膨胀会计模式进行了规范系统的介绍,标志着我国会计理论界对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讨论与研究的开始,而钟朋荣教授对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采用任何会计模式调整会计报表和计算损益,实际上是非通货膨胀性涨价所引起的那部分损失由谁来买单。

三、实行现行成本会计会的优势

实行现行成本会计应对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都较为接受的一种选择。现行成本会计从数据处理至编制财务报表均以现行成本为基础,对必须补偿的重置的已耗,已售资产的成本均按现行重置成本计量,对现有资产也按现行重置成本重估,并重新进行换算。现行成本会计模式是一种较理想的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模式,我国实行现行成本会计会带来如下几个好处:

1、能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现行成本模式下资产现行重置成本在确定时所依赖的物价指数是个别物价指数,因此,所确定的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资产现行重置成本更能反映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实际情况,这将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相关。

2、能够更客观的评价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

物价上涨时期,持有资产将会产生持有利得,而企业的经营收益是建立在实际成本计量基础上的。该会计模式能够明确的将企业持有利得和经营收益区分开来,有利于评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

四、推行通货膨胀会计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虽然在国际上对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此起彼伏,但是在国内推行通货膨胀会计遥遥无期,笔者认为,我国推行通货膨胀会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的会计法规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通货膨胀会计的推行没有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根据我国财政部财政部的研究报告表明原因是中国不存在该准则所适用的环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政府具有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我国根本遇不到如此情况。

2、企业对应用通货膨胀会计的认识不足

通货膨胀会计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其中企业对其的认识以及技术上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而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及企业管理者,会计师而言,对通货膨胀会计的了解及认识还有所欠缺。

3、的影响

由于我国长期政企职责不分,现象比较严重,使企业,政府更乐于看到上报的成绩,如果运用通货膨胀会计方法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成绩”,有违其喜好。

因此,面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冲击,我们的对策应在以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下,从改善外部会计环境及完善会计准则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消除通货膨胀的有害影响,使财务报告还原以实际,为国家宏观决策,企业管理者和外部关联人员的经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都振平.国际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45.

[2]张志宏.通货膨胀下传统会计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经纬,2010,(2).54.

[3]葛家澍.通货膨胀会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152.

[4]钟朋荣.中国会计模式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3.

[5]李云宏.通货膨胀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分析比较[J].会计之友,2009,(9).24.

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通货膨胀 生产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一般认为通货膨胀(Inflation)指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

一、 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区分:爬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3%之内)、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3%~6%之间)、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6%~9%之间)、飞奔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50%以下)、恶性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50%以上)。

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区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不同区分: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作用下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 通货膨胀的特点

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速度(以通货膨胀为准)。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间接表示。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应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可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NP折算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特点如下:

1、热钱的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汇占款的不断攀升致使央行被动增加流动性,致使物价水平攀升;

2、输入型通胀:大宗商品等价格的上升致使多数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引发终端消费品和投资品价格的上升;

3、结构型通胀:部分如房地产、资源类行业过热,但传统行业投资不足,产品价格向终端传导困难(如服装、外贸代工品等)。

三、 通货膨胀的影响

提起通货膨胀,人们往往视为公敌。然而,通货膨胀的影响需要我们客观进行分析。如果通货膨胀是平衡的,所有的价格,包括各种产品和劳务、各种生产要素及各种债务的价格都是按相同比例变动的,则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不会使任何人受到伤害,也不会得到好处。如果通货膨胀是完全预期的,可以预先采取某些措施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通货膨胀通常是不平衡的,多少总会造成影响。一般来说通胀的影响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的影响。对大多数人来说工资是主要收入。工资的增长率慢于通货膨胀或者滞后于通货膨胀,则人们的收入就会受到损失,雇主就会得到好处。对于债务人来说,急剧增长的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得益,而使债权人受损。对于拥有较多房产、黄金或实物财富的人可能在通货膨胀中受益,而手持现金较多的人则会遭受损失。对于发行债券、国债的政府来说,受益要超过居民。2.通货膨胀对产量和就业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使得市场非常不稳定,导致购买力和投资的下降,产量随之下降,然后带来更高的失业率。3.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首先,经营成本上升,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企业成本增加。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了经营难度。 其次,贷款难度加大,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因而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一般都会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通过紧缩信贷,减少整个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门槛,会给中小企业造成资金困难的局面。再次,其他财务风险,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会面临着贬值,收回的难度也会加大,造成坏账的可能性增加;此外,企业在进行重大投资时,其长期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四、通货膨胀的对策

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分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钱多货少”。西方发达国家不是紧缺经济,市场长期处在商品供给相对过剩、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但是仍然会出现通货膨胀。当前我国经济中货币流动性过大,货币投放的速度过快,以及流动性大的货币(现金和活期存款)增长偏快,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加大,存在着物价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因此,要防止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而防止通货膨胀首先要把着力点放在防止经济过热上面,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防止经济过热,主要应该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过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住宅需求、股票需求的拉动作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多次采取紧缩银根的措施,这对于防止通货膨胀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采取的措施见效还不是很快。因此,防止经济过热不仅要紧缩银根,而且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及外贸双顺差的增长过度、企业利润增长过度和政府土地开发过度这三个“过度”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见效。因此,经济增长偏快要逐渐转慢,经济热度要逐渐降温。

对于第二个防止,也应该根据经济发展中新的情况,采取新的措施。首先明确防止通货膨胀要建立在防止经济过热的基础上,只有经济过热的隐患被消除,物价稳定才有牢靠的基础。其次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直补标准;稳定农业生产,保证价格上涨较多的农产品能满足供应。第三要利用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优势,扩大进口一些在国内市场价格高、国外市场价格低的商品,调节市场余缺,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税,控制国内涨价商品出口。第四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对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价格和廉租房租金的监管,落实和完善商品房价格管理政策。

在控制物价上涨时,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是:要处理好合理的物价上涨与防止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合理的价格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和价格上升是必须的。要把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控制在合理的幅度内,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物价的表面稳定。要实现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高增长和低物价,这是新的形势下宏观调控的难点。需要综合运用货币、财政、国际收支和价格政策,尤其是要运用好外汇政策,处理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宏宇.探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原因及对策[j].云南:时代金融,2011.21期

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范文4

一、我国现阶段流动性状况分析

就现在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外汇占款对冲不完全, 基础货币投放过多, 导致流动性过剩。现有的汇率制度决定了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是外汇占款,即购买外汇资产投放基础货币。2003年末到2007年11月底,外汇占款增量约为9.64万亿元,被央行票据对冲4.91万亿元,基础货币净增约4.73万亿元,年平均增幅15%,通过货币乘数作用,M2增量约21.65万亿元,年平均增幅16.9%。

对此情况,央行进行较大力度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过剩进行回笼,但是作用不明显。为了收缩过剩的流动性,央行在发行票据的基础上,又采取了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以减小货币乘数,收缩货币供给量的对策。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已经存在,只是在经济危机这个大的环境下被掩盖起来,且我国又进行巨大的资金投资,准备刺激经济,所以我们必须为流动性过剩的凸显和因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做好预防准备。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造成的严重影响

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首先是它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但是通货膨胀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在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这种情况在劳工权利缺乏的中国更加明显。

通货膨胀的第二个危害是它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

第三,通货膨胀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国内外分析

国内外经验教训表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从中长期来看,通货膨胀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许多国家来看通货膨胀率较低的经济发展较快,通货膨胀较高的经济发展较慢,与之相比,西方一些只重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而不重视抑制通货膨胀的国家,在70年代纷纷陷入了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局面,不得不在70年代末追求货币币值稳定。  其次,通货膨胀导致各种经济信号失真,造成企业的决策失误。前几年我国一度经济过热,原材料房产价格迅速上涨,许多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激战流动资金大搞固定资产投资,结果在市场价格回落后,出现经济泡沫现象,占压数千亿资金,拖垮了一大批企业。

第三,通货膨胀会扰乱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商业信用关系,导致其也相互拖欠的三角债,在通货膨胀阶段,货币贬值过多,造成人们心里恐慌,会由货币储蓄转向购物保值,降低社会储蓄水平,损害竞技场启发长的基础,导致囤积居奇,扰乱正常经济秩序。

第四,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实际收入分配不公平,加剧社会矛盾。通货膨胀会损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固定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利益,是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时间长了是比加剧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第五,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通货膨胀会使巨大风险转移和积聚到国家银行,埋下巨大隐患,造成经济增长缓慢,资产质量和经营受以下降,严重消弱金融业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

四、对通货膨胀的预防措施

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范文5

近半年来物价持续上涨,我们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度日。有专家估计,按目前的生活用品涨幅,每人的生活成本要增加30%以上。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已经非常大了,经济泡沫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广大投资者该如何理性应对?为此,本刊专访了北京普金理财顾问有限公司的理财师郭静女士。

《卓越理财》:在通胀压力之下,很多投资者将人民币兑换成欧元,以期为自己寻找一个“避风港”,您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这种做法确实能为投资者带来保障吗?

郭静:人民币相对美元处于升值期,相对于欧元等货币则处于上升期,从“9.11”以来,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了20%以上,因此,在通胀期寻找到相对坚挺的货币进行投资,不失为减少风险的良策。因此,适当地把人民币兑换成欧元可以带来一定保障。

《卓越理财》:今年以来,CPI一直在高位运行,通胀压力持续加大,投资者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在对冲通胀规避风险的同时,尽量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升值?

郭静:在通货膨胀下,最好的投资策略是房产和黄金,但是投资某个行业也要看国家在这一行业所持的态度。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下,人民币的利率会上升,从而影响了资金的流向,资金会从股市流到房地产和黄金中来,由于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固定资产(如地皮)是有时间价值的,而黄金却是可以抵制通货膨胀的。不过,就目前我国的经济来看,我觉得最好的投资策略是股市。股票是温和通胀下的最佳投资品种。

在适度通货膨胀下,股票是规避通货膨胀风险、实现保值增值的最佳投资品种。由于股票代表对实物资产的要求权,针对温和的物价水平上涨,真正的资产价格变动应该是不受影响的,股票能够充当通货膨胀的保值工具。

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减去CPI计算的实际利率仍然为负,保值意识使人们倾向于投资。而债券等投资品的收益不足以弥补通胀的损失,过剩的流动性缺乏投资渠道,大量涌向股市,也会降低风险溢价,进一步推高股票价格。

另外,投资者还可考虑通过多元化和分散投资,来分散风险,取得较高收益。

《卓越理财》:8月15日,央行将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利息税将由原来的20%降为5%。而之前央行已在年内多次加息,这一系列收缩银根的政策,对于应对当前的高通胀压力有何作用?

郭静:央行一系列收缩银根的政策是从不同的方面抑制高通胀,区别如下: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可直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因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加息:不能直接减少基础货币,却会抑制公众的消费和投资,减少负债,增加储蓄,使货币供应量相应下降;另一方面又会直接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以及盲目投资或投机行为的减少。两方面的合力作用,显然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利息税下降:能缓解负利率(即同样数量的货币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还不能抵消价格上升的损失,这种现象就是负利率。负利率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即货币贬值现象),有助于吸引资金回流银行系统,减少消费和投资,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因此,央行通过这些调控手段从各个方面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可抑制通货膨胀。

《卓越理财》:未来几个月,股指期货似乎已是呼之欲出,那么,投资者是否可以利用这一新的金融工具对冲当前通胀风险?

郭静:如若投资者选择投资股市来对抗通货膨胀风险,股指期货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股市风险。投资股市收益虽然相对较高,但有一定市场风险。因此,如何通过股指期货降低投资股市的风险是相当重要的。

股指期货是一种能够有效规避股市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利用股指期货配置资产,可使股市的风险头寸与股指期货头寸相互对冲,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极佳的规避股票市场系统风险的途径。通过双向投资股市和股指期货,可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基础上抵御一定的投资风险,从而达到抵御当前高通货膨胀的损失。

《卓越理财》:美国李伯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史蒂芬?李伯曾指出,有一类股票会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受益,因而产生令人吃惊的增长,那就是商品利润与通货膨胀相调和抗通膨公司,包括石油、其他能源和金矿公司等。今年以来,股民数量激增,李伯的建议是否可以成为股民们对后市操作的指南针?

郭静:在通货膨胀时代,投资最能涨价的商品才能最大地分享通货膨胀的收益。越稀缺则涨价空间越大,涨价空间由大到小依次是资源、地产、农产品,这些行业最能够在通胀中受益。李伯所指出的例如石油、其他能源和金矿等,都属于资源行业,涨价空间最大,这样的行业配置策略能最大限度抗膨。因此,股民们可以考虑在通货膨胀压力下选择投资资源行业。

《卓越理财》:在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明显流露出对通胀的担忧: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对此,专家们表示,加快升值和加息步伐在所难免。那么,在这种预期之下,投资者应怎样逐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范文6

我国的这一轮通货膨胀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吗?不是!那么是国际储备总额上涨带来的吗?也不是!是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吗?更不是!

去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主要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股市中带来的!既然去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主要是从股市中带来的,是否可以认为去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主要是股票价格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底被人为打压剧烈暴跌60%!如果去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现在股票暴跌60%那通货膨胀也早该消失了。既然去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与股票价格上涨绝对无关,为什么还要说中国通货膨胀主要是从股市中带来的呢?因为去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主要是股市大小非解禁带来的!

股市大小非解禁问题的性质与银行滥印钞票问题的性质基本雷同。通俗比喻:大小非解禁是指中国1500家上市公司都有权象征性“印刷”股票,印刷股票也就等同于印刷钞票。大小非解禁后,那些低成本,负成本的股票获得流通后,就能直接从股市账户中提取白花花的银子。什么是大小非解禁?本来全世界股市都没有大小非解禁。大小非解禁是2005年所谓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产生的特殊现象。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产生的“特殊性”在3年后可能导致中国爆发严重通货膨胀。

什么是股权分置?1991年创立中国股市的基本制度设计就是股权分置。股权分置的意思就是在上市公司上市之前,就把其所有股票分成三份,三分之一的股是社会公众股,它们可以上市交易,属于实际流通股,只有这三分之一的股才是真正的股市上的股票;另外三分之二的股是国有股和法人股,它们不可以上市交易,属于非流通股,这三分之二股禁止成为真正的股市上的股票。这样做有两大好处:1.三分之二股不能上市交易,即使把股市的股票全买走也只占三分之一,不可能发生电影电视中通过恶意收购股票偷偷买走别人公司的事;2.三分之二股不能上市交易,只是所有权性质的一纸合同,只要坚持这一条就不可能发生2008年5月爆发通货膨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