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前景范例6篇

居家养老前景

居家养老前景范文1

关键词:养老院;景观设计;人性化

1 研究方面

1.1 研究的背景

(1)全球人口老龄化。1865年法国最早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浪潮。目前,世界上已经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10%,甚至有些超过了10%,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起源与发展。现今我国正处在生育率较低,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因为各方面原因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家庭到社会到政府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养老问题解决不好必定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干扰。

(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多。大概占到全亚洲老年人人口的1/2全世界老年人人口的1/5。第二,未富先老的现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的是:我国体现的是“未富先老”。而西方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的时候,他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一个水平,所体现的是“先富后老”,以充分的经济水平来解决老龄化面临的社会问题。第三,城乡颠倒、地区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第四,“空巢”老人增加速度加快。中国提倡两代一起居住或者多代居住,并且“4-2-1”的家庭结构模式近年来日益凸显,这种类型的老年人人口还将会继续增加。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特点,对中国传统家庭养老的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加大,以及各级政策的重视,出现了更多模式的养老社区和老年公寓,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也开始慢慢接受养老社区养老的方式。

1.2 研究的内容

首先从中国“养老”概念溯源探讨中国当下的养老模式。其次从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对环境景观的需求分析来了解老年人当下可依托的环境景观。在理论研究中根据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的要素,主要从硬质和软质的景观要素:道路交通、水景、植物配置、交往活动这四方面的环境要素来做具体分析。通过上述的研究得出养老社区室外景观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模式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总结了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原则,主要是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保健性、沟通交流、价值体现等原则。并通过国内和国外的案例论证上述的理论,验证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的,得出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研究总结,并对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的发展作出展望。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国外养老社区研究现状

老龄化已是全球化问题,我们可以依据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变化,深入地研究设计出适合他们生理需要的居住环境。随之而来,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研究应运而生,目前,对室内居住的研究已经非常完善。除了设计师和病理学的努力以外,社会各阶层的学者从私密性需求、尊严需求、社会属性等角度切入,研究老年人更深一层的心理需求。

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例,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美国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美国老人法》对社区计划、养老福利、老年住所设施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在社会养老设施中,着重建设高龄老人迫切需要的护理院,优惠和鼓励私营企业经营。亚洲以日本为例,制定了东京住宅条例,明确指出了东京住宅政策的目标和基本方向为“东京都应加强必要措施,以促进高龄化社会住宅的发展”,包括民间住宅、公共住宅。从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看,国外研究的基础点是针对本国老人的独立生活的习惯,只是向社会指出了如何帮助老年家庭解决安全和独立的生活问题,这个问题也成为老年住宅环境对策的中心。对应于这种环境对策,在住宅形式上产生了老年人专用的住宅,在社区规划上形成了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社区。在老年居住体制上更多的是依赖民间机构和组织,政府只是给予相应的资助和鼓励。

2.2 国内养老社区研究现状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对比较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逼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根据联合国《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中国政府成立了“全国老龄问题委员会”,提出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老龄事业道路行动的目标。

目前,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群体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例如,在养老院企业的经营方面,就逐渐兴起了家庭式养老、日托、整托等,很多地区也己引入了地方政府、红十字协会,并创造性地出现了将养老院的经营和房地产的经营结合在一起的产权养老院,这使得养老院产品多样化、功能细分化、服务延伸化。养老区(点)从经营的主体内容来说,都在追求民族化、地方化;从服务设施、服务体系形成的综合服务质量来说,是追求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但在这些创新之举背后,养老行业中的一系列问题仍没有解决,集中体现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理念陈旧、市场秩序混乱方面。

3 结语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情况以及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使我国社会养老压力加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得不由家庭转向社会的一些养老服务机构。

在我国,鼓励和引导个人和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业行业是当前解决目前我国老年人个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使社会稳定,促进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但当下的情况很难满足我国老年人人口快速增长,“空巢”、高龄和病残老年人的需求。根据本人先前对国内外现状的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的养老模式更加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更愿意有子女的陪伴,而不像欧美国家的文化老年人更趋于单独居住,更加的自主性。所以在养老社区的室外景观上我们可以借鉴其绿化配置,亲近自然的理念但在空间布局上应当结合我国老年人心理特征来提供设计方案。然而这也是我国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的现状,虽然绿化容积率高但是使用率却十分的低。忽视对户外环境营造,景观设计中没有切实考虑老人的心理、生理需求,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设施设计不合理,植物配置没有考虑整体环境色彩不协调,使老人失去了与户外接触的机会。相对于一般的集体居住的地方,养老社区的室外景观要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便于管理,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老人必要的室外活动。最终打造一个适合当今中国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环境,让老年人可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有子女的陪伴和自身的体验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晓婷.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绿地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 安丽.基于老年人日常出行特征的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 沈莉颖.城市居住区园林空间尺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4] 熊启明.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5] 张琼.我国人口转型特征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

居家养老前景范文2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老年女性养老问题研究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金缺口问题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机制的创新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养老模式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封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日本养老保险制度借鉴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养老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地流转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7]伊恩 G 库克,杰森 L 鲍威尔.老龄化城市社会:言论与政策[M].鲁哲,唐磊,海外学者视野中的中国城市化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47-266.

[8]杨青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居家养老前景范文3

关键字:养老产业服务环境功能复合综合型养老休闲社区

一、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1、普世现象-全球社会高龄化

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到来,如何提供适合高龄人群所需的医疗保健、生活照顾、养老善终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安度晚年,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依联合国规定-老人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指60岁及以上的人群)。

2、面临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速,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我国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相关设施严重不足

我国是世界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区保健、照护、疗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人,占8.87%,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尤其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据资料显示,北京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26.6万人;上海这一数字更是高达300.5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1.61%,老龄化已经接近日本等世界人口老龄化最高的国家水平。目前全国每年老龄化人口以近1000万人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为其服务的社区建设及服务设施却不尽人意。目前养老社区严重不足,现有的养老社区,也大多存在规模小、配套功能单一、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老龄社区缺乏系统科学的发展规划指导。

二、养老潜在需求及特点

养老产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其市场增长迅速。据全国老龄办城市养老服务调查,目前我国老年人总的服务需求满足率仅为15.9%,还有84.1%的老年人服务需求没有被满足,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据权威专家测算,全国1.7亿老年人口可撬动1万亿元规模的养老产业。现状调查发现,老年人独立居住比重大、入住养老机构意愿较强,未来老人公寓、老人社区、疗养院及医疗看护中心等需求空间巨大,老年人的健康、精神以及生活需求成为老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老龄事业、产业发展有广阔前景。

老人的需求特点

(1)经济需求:养老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其它需求都以满足经济需求为基础。

 养老金:公共年金(公助)+企业补充年金(互助)+个人储蓄(自助)

(2)健康需求:老年人患病概率增加,亟需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

 老人保健:康体保健、健康检查、健康教育等。

 老人医疗:疾病治疗、卧病照护、残障赡养等。

(3)生活需求:老年人生活护理需求创造巨大的商机,形成老年人护理产业。

a.设施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老人安养之家:身体较好、具自理生活能力而又不与家人同住的老人。

老人养护之家:病残、罹患痴呆或心理失调等老人。

老人特殊照护之家:长期卧病在床、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老人的专业特别照顾。

 b.家庭服务:

包含了日间照护服务、家务处理服务、患病照护服务。

(4)精神需求:

 老人研习:咨询、讲习或社交联谊服务。

 老人休憩:休闲、娱乐、学习及训练等服务。

 老人休养:短期休养,保健及心理辅导等服务。

(5)社会需求:老人透过社会参与,实现自我价值

 老人再就业:技艺传授、智库咨询。

 老人志工活动:社会服务。

三、养老休闲社区的发展

现今社区功能因应环境需求的演化,已从过去单纯的居住转换为增添安全、休闲和健康等多元化功能;未来随着高龄居民人数的增加,势必衍生为兼具医疗、赡养和照护的全功能养老社区,形成兼具“居住+安全+休闲+健康+医疗+赡养+照护+养生”的复合型养老社区,成为专供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高品质居住社区。

 1、养老休闲社区的环境

 (1)无障碍设施环境:为老年人构建友善舒适的空间环境,在建筑及景观设计方面全面考虑老年人行动的特殊需求,提供轮椅坡道、电梯、浴厕等无障碍、确保安全的社区活动环境,使老年人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相关设施。

 (2)健康建筑环境:建筑施工选材考虑老年健康需求,除全面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外,并严格控制日照、采暖等因素,提供舒适、宜老的物理环境。

 (3)养生景观环境:景观设计除适当配置老年户外健身器具、场地外,还考虑老年疗养所需的安逸、宁静氛围,导入具养生功效的药草花园等景观元素。

 (4)长乐休闲环境:针对老年慢生活的休闲、娱乐需求,可设置陶艺坊、小剧场、多功能活动中心等艺文设施,还可配置慢跑道、门球道等适于老年康体健身的轻运动场地。

 (5)乐享天伦环境:养老休闲社区住宅产品可根据地段、景观资源及需求等因素,规划以连排住宅、花园洋房、多层及合院等各种宜居产品,满足独居老人、老夫妇以及大家庭等多样需求,并搭配休闲游憩服务设施,创造亲属同住、假日照看和家族聚会的机会,使老年居民得享天伦之乐。

 (6)退休长住环境:养老休闲社区住宅导入园林度假等主题设施,除出售外,可提供中长期出租产品,吸引多层次的退休人士长住。

 (7)投资再就业环境:养老休闲社区可设置家庭民宿等居住产品及整合营销服务,提供身体健朗的老年居民参与投资经营。

 (8)社会参与环境:可引入以老年大学外延的智库咨询中心、技艺传授中心、老年志工服务中心等机构,创造老年居民持续参与社会服务、发挥余热的环境空间。

 2、养老休闲社区的服务

 (1)保健养生服务:针对老年人保健需求,可设置康体、养生等教育咨询指导服务,开展参与性强的养生论坛、饮食指导等健康活动。

 (2)医疗机构服务:依老年人体能状况,分别设置可及性高的赡养、养护和照护等医疗机构服务,依社区规模设置相应的医院、救护站、药店等配属空间。

 (3)家庭护理服务:老年社区护理,透过医疗培训中心导入小区护理组织,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全面的家居护理服务。

四、老年休闲社区的典型成功案例

-美国太阳城

太阳城坐落在佛罗里达西海岸,全年312天能够接收到日照,气候环境好。总体规模占地3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2平方公里。社区内住户有16000多名,社区内设计建造了各种户型以适应不同类型老人的要求,呈现产品多元化的特点。1、社区设计特色-社区内实现无障碍设计: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低按键、高插座设置,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同时,强调社区内的空间导向性:对方位感、交通的安全性、道路的可达性均做了安排。其次,实施严格的人车分流。太阳城是佛罗里达乃至全美最好的疗养社区。据说,该社区中的居住人群比美国平均人口寿命高10岁。

2、居住及配套产品全面多样在太阳城中有许多种住宅类型,以独栋和双拼为主,包括:独栋住宅,双拼住宅,多层公寓,独立居住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生活照料社区,复合公寓住宅等。同时,配置了图书馆、乡村俱乐部、室外剧场、社区大学及各种工艺坊等文化类配套;健身房、游泳池、纸牌游戏室及草地保龄球场等多类型的运动空间,将娱乐设施与购物中心有机结合,设置综合性医院,强化医疗服务功能。

3、主要可借鉴的成功之处选址区域景观资源丰富,拥有湖泊、公园,环境舒适征对老年人特点,体现无障碍设计,强调交流空间的营造休闲配套设施多元化,以运动类、医疗类、文化类为主开发产品类型多样,以低密度、环境舒适为主社区内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种类多

太阳城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和开发启示,成规模、综合型休养社区的开发,需配备更全面的老年服务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将是老年人不断优化提升生活环境,实现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

 随着社会对老年群体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建设服务专业化、功能综合化、环境舒适化的规模型养老休闲社区将成为社会趋势,全面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及精神世界需求,使每个老年休闲社区都成为老年人颐养天年、健康长寿的宝地,使老年人真正沐浴在晚年的金色阳光里享受精彩生活。

参考文件:

1.《养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出版日期:2009年08月27日;

2.《认识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上海东滩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3.《养生休闲:健康引领旅游发展新趋势》,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方智俊;

居家养老前景范文4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景观;景观系统;活动场所

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人口结构正发生着变化,人口老龄化不是发达国家所独有的现象,而是整个人类必须共同面临的问题。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基于其健康生活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如何给老年人提供一个适宜、优美、舒心的人居环境,让其安度晚年,不仅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更是我们广大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1]

一、 老年人生理、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

(一)老年人生理、心理与社会特征

老年人在生理方面,运动系统退化表现为动作迟缓、步履蹒跚、易发生摔倒骨折等。对不同季节气温变化方面表现为适应能力减弱、新陈代谢缓慢等。[2]在心理方面,首先表现在一些不利情绪方面,其次是行动迟缓与自我防卫能力降低,对安全担忧意识渐强,渴望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在社会特征方面,老年人经济条件尚可,一般有一定的积蓄,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意识增强,生活态度成熟,要求不高,易于满足,思想保守,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弱。[1]

(二)老年人行为与活动的关系

由于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行为模式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是某一种因素起主导性作用,也可能受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必要性活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

必要性活动包括一些不由自主的活动、老年人生活必须进行的活动,它们的发生很少受到物质构成的影响和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3]由于这类活动是老年人必不可少的,因此,对这类活动所涉及的景观应加强规划与设计。

2. 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

自发性活动是另一类完全不同的活动,只有在老人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都允许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通过对老年人活动场地的景观改造,完善活动设施,以激发老年人更多的自发性活动。

3. 社会性活动——有赖于他人的参与

社会性活动是指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共同参与的活动。社会性活动是老年人的重要活动类型,老年人退休后,接触社会的机会明显减少,他们往往渴望多与外界交流,社会性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需求。[4]社会性活动,并不是一定要参加正式的社会活动,只要老年人处于同一空间,或相互短暂交谈,都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 老年人健康景观系统构建

老年人的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多数老年人退休后闲暇时间充裕,并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其活动范围往往比忙于工作的中青年人更广,常常去公园游玩或外出旅行。仅从老年人生活中的景观环境来研究老年人的景观环境设计是不全面的,笔者对老年人的居住、生活、交往、出行、疗养等有可能涉及的景观场所进行了总结,将老年人主要的休息活动场所依据出行距离分为居住区绿地、街旁休闲绿地、市区公园、市郊旅游地和疗养胜地等五类。一个健康而有一定经济条件的老年人,一般都会使用这五种休闲活动景观场所。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一系列景观场所综合考虑,这对于老年人综合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在健康景观的规划中,五种景观场所主要针对的老年人群会有所不同。居住区绿地离家最近,几乎所有老人都会在此活动,是老年人必要性活动场地;街旁休闲绿地和城市公园是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常去的地方,是其运动健身和与人交流的地方,是老年人社会性活动的主要发生地;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修养且身体健朗的老年人还会选择市郊旅游地和疗养胜地。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对五种景观环境进行整体考虑,分别进行针对性强的景观打造,体现出对不同年龄老年人的关怀和对老年人生活内容的综合考虑,由此构成老年人健康景

观系统。

(一) 居住区绿地景观

居住区绿地景观包括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由于居住区绿地离老年人住宅距离最近,所以无论是低龄老人还是高龄老人,都经常在居住区绿地活动。对于年迈老人和身体状况较差、出行不便的老人,居住区绿地几乎是其所有户外活动的场所,因而在居住区景观中笔者主要考虑这些老人的活动需要。由于这类老人的健康状况较差,步履蹒跚,出入亭廊的台阶需要有人搀扶,老年人居住区景观总体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朝向、间距、绿地面积、建筑层数与密度等因素,合理安排动静分区,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所需。绿化上除要按照绿地设计的原则,同时应针对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种植不同品种的植物,从触觉、嗅觉、听觉上给老年人营造环境优美、安静舒适的交流空间。

(二) 街旁休闲绿地景观

老年人除了大量活动场所是居住区外,更多活动于休闲绿地场所,其分布于城市各处,老年人可以步行前往。公共休闲绿地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活动场地、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性成为多数老年人比较理想的活动场所。据统计,通常到休闲绿地活动的老年人一般为低龄和中龄老年人,他们大多数身体健朗、活动能力强、喜欢运动。

现有的公共绿地,有的对老年人的使用功能考虑不够,往往过于强调形象、美化作用,缺乏一些配套的服务设施,如比较常见的是座椅数量不能满足老人的使用,随处可见部分老人用包或书籍垫坐在花池沿上休息,经访谈,他们对休息座椅的缺乏最为不满。

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在800m左右,以700~1000m为服务半径进行布局规划,便于老年人经常到达[5];在进行绿地规划时,应考虑到周边人群的居住情况、老年人口比例,以确定相应的活动面积和绿地面积,来满足老年人群的使用需求[6];休闲绿地更应该多加强植物配置,绿色植物不仅能提供新鲜的氧气、减弱噪音、滞留空气中的灰尘,还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同时能发挥出其生态效益,构建宁静、清新、优美的绿色空间。 市公园景观

城市公园与居住区、休闲绿地相比,是离家较远的活动场所,其设施相对齐全,能容纳一定规模的活动人群,活动设施较多,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并使他们能找到社会参与感。对于有吸引力的公园而言,老年人到那里的距离和交通方式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即便路途较远,也可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到达,对于环境质量较差、健身和服务设施不足的公园,其吸引度会相对较弱,使用人群基本为附近居民。[7]调查显示,没有孩子带的老年人一般平均每天到达公园健身休闲一次,每次停留时间在1~2小时,有的会超过2小时;游玩的目的主要是散步和运动,其次是和其他老人聊天、下棋、打牌;老年人一般是步行去公园,时间为20~30分钟。在老年人使用的城市公园中应增设木质座椅、洗手间、指示牌、健身器械、遮阴廊架等;改善公园卫生;禁止自行车入园;多设置开敞区域,便于集体活动;全园设计无障碍通行,为残障老年人提供景观均享权;应注意不同季节的植物更新配置,保证一年四季景色宜人[8];由收费式转向免费开放式;增加园内照明并增加安保人员。

(四)市郊旅游地

城市近郊区的风景与城区内的公园相比自然度高,这些旅游点离家不远并可当天往返,路途耗费时间少,可随时重复游玩,又不影响家庭事务,备受老年人群的青睐。老年人的出游方式一般都会选择老年同伴共同前往,对象一般多为老年大学的同学、社区邻里、原先单位同事、亲戚朋友组团,交通工具上一般选取汽车。[9]城市近郊旅游地不仅自然景色优美,有的景点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老年人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回顾历史,欣赏文化,甚至产生共鸣。[10]通过调研发现,喜欢去近郊旅游地的老人一般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基本身体健康,自理能力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经济条件较好。

郊区旅游地对老年人的安全保障要求较高,需配设医疗站,因为它离城区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一旦发生老年人中暑、心脏病突发、脑溢血等疾病,就要马上进行简易的救治;旅游地应加强标识系统设置,防止老年人在游区内迷路;完善基础设施、健身设施,增加夜晚灯光照明,经常检查维修安全护栏,地面铺装应采取防滑处理等。

(五) 景观疗养胜地

有条件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一年中的一些时间段到自然风景区或者人工疗养地去休养度假,

养区内的人流少,干扰少,景色秀丽、格调优美、布局合理、空气清新、环境洁净、气氛宽松等都是良好的疗养因子。[11]通过调研发现,去疗养的老年人基本为低龄老人,他们身体健康,活动能力强,喜欢旅游,有良好的文化背景,并且经济富足,同时他们往往带着美好期待而来,容易被新鲜事物所触动,情感上也会得到了很大的调节,因而景观疗养胜地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有研究表明,景观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心理康复更为重要。在中国目前老龄化严重的社会,能够享受外出疗养度假的老年人的数量和比例较少,即使能够享受疗养的老年人也不能长期定时定量地接受景观疗养,大多数老年人甚至一辈子都未曾有一次疗养度假,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更需要将景观设计与老年人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大众享有景观疗养的均等权。

三、 结语

笔者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生活需求为依据,来构建能满足老年人居住、生活、交往、出行、疗养等生活内容的环境需求的老年人健康生态景观体系。该系统主要由老人生活所涉及的居住区绿地、街旁休闲绿地、市区公园、近郊旅游地和疗养胜地等五类主要生活环境组成。居住区绿地和社区中心,是几乎所有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景观环境,这类景观环境应重点考虑年迈、身患疾病老人的健康和舒适的环境需求,故景观营造应注意安静、舒适,有适当的交流空间,植物的医疗功效等;市区公园、近郊旅游地是一些身体尚健朗的老年人常去之地,在这些地方应给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环境和合适的活动空间,满足其运动锻炼、社交聚会、获取社会信息等需求;疗养胜地适于有条件出行的老人,景观胜地具有疗养的功效,有利于老人增强体质、身体康复和改善心理状态,这类景观环境的营造要尽量挖掘和发挥景观疗养因子的功效,创造出让老年人心情放松、增进身心健康的景观环境。老年人景观研究仅从某个方面来研究还是较为局限的,只有从老年人生活涉及的多方面来共同构建完整的景观体系,才能真正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环境。

参考文献:

[1]姜长征,范榕.老年住宅设计研究[j].住宅科技,2009(2):27-29.

[2]姚栋.当代国际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5.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4]张剑敏.适宜城市老人的户外环境研究[j].建筑学报,1997(9):11-15.

[5]韩炳越.适宜老年人的公共绿地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0(2):63-65.

[6]郭子一,徐峰.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8):93-97.

[7]傅桦,赵丽娟.北京地区老年人口日常活动的时空特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48-51.

[8]吴立敏.老人心理与环境设施[j].中国园林,1989(5):2-3.

[9]马宏丽.郑州市老年人旅游行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2):3350-3351.

居家养老前景范文5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鸿沟;消费结构;可支配收入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居民消费规模持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居民收入的提升,居民消费规模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规模上来看,居民消费绝对值持续上升。自2012年以来,占GDP的比例超过40%以上,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128元,同比增长8.1%。在全年1143670亿元的GDP收入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达5.3%,成为传统“三驾马车”中对实体经济增长贡献最主要的驱动力。

(二)数字经济消费成为消费新趋势

2021年,我国消费领域最大的变化当属“数字化浪潮下的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新冠疫情的常态化也加速了我国消费端的数字化。消费者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级,消费需求向细分化方向发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消费结构优化,是我国消费领域最为显著的变革。在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数字网上消费的规模在持续攀升。2021年,全国实现网上零售额130884亿元,占到了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随着物流配送、在线金融、协同平台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数字经济在重构商业生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产业形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端存储等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直播电商、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需求激增,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格局,不断涌现出注重消费者体验和跨界消费场景于一体的新零售业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完善,消费的重心逐渐转至线上,而数字经济则成为了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两极化趋势明显,数字消费鸿沟加大消费差距

从我国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情况来看,占到消费支出中最大的两个部分是“食品烟酒”和“居住”,合计占到了消费支出的60%左右。而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消费升级的品种合计仅为20%。在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以文娱、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可以说,刚性的消费需求制约了我国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传导至实体经济,导致相关产业缺乏消费提振。疫情对传统实体消费造成了冲击,加速了数字消费时代的到来。以文娱消费为例,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直播经济、视频连线等推动线下文娱活动加速向线上转型。同时,在线上消费方面,其绝对数也在逐年上升。2020年和2021年平网上零售额增长15%。在数字消费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数字经济下的消费升级所带来的问题:如数据隐私、数据保护以及数字消费普及问题。在老龄数字鸿沟方面,无论是网购还是外卖,其受众者主要是年轻人,老年人则成为了“数字弱势群体”。在数字技能使用方面,老年人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仅为4.4%,使用微信的比例仅为24.2%,造成消费方面的不平等。

(二)可支配收入相对不足,影响消费规模扩大

在我国疫情逐渐控制好转后,期待中的“消费叠加冲击”却没有到来。其中虽然有零星疫情突然集中爆发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国民收入增速放缓,居民可支配收入无法与消费升级相匹配。2021《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显示,“我国有近一半(49.78%)的家庭零储蓄”。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后,我国家庭存款余额增速也一直在10%左右,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低谷水平。两者相互印证,反映出了我国居民家庭财富的缩水。另外,家庭债务比率的高企也降低了消费。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杠杆率从21世纪初的10%上升至2020年的58.7%,增速在全球首屈一指。其中,个人按揭贷款成为家庭债务的重要推手,居民的住房债务压力对消费增长带来“挤出效应”。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策

(一)从功能型消费向数字型消费过渡,利用数字经济引领消费结构升级

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下,平台经营者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借助数字化技术来重构零售。帮助零售企业全面在线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继而帮助零售企业更加全面、直接的连接消费者和提升服务水平,最终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同时,要加速数字化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提高效率,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消除数字消费鸿沟,优化消费环境

提振消费、促进消费、畅通消费需要推广到我国各阶层和各年龄段的消费群体中。当前,我国在进入数字社会的同时,还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抚养比的比例超过20%,老年人成为数字消费中的“弱势群体”。在消费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各种新消费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适老化”是数字消费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高服务“银发经济”的效率,进一步提供实时快捷、互联智能、信息共享的养老服务。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政府要助力商家降本增效,企业要坚持贴近消费者的经营策略,优化供应链,完善增值服务,避免多渠道管理带来的成本增大和客户沉淀问题,进行全渠道的一体化经营和数字化经营。总的来说,为了消除数字鸿沟和优化消费环境,企业在供给方面所要做的主要是“缩短距离”,增进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性;“扩大连接”,进行线上线下,城市乡村消费的有机融合,增强消费活力;“精准有效”,助力企业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想法,进行个性营销和精准营销,满足消费者更高水平的需求。

(三)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增加居民财产收入

1.居民财富从房产向金融资产“搬家”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要对我国居民家庭财富进行大力优化和引导。要加强家庭资产多元化的配置,构成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相协调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增强居民家庭资产的抗风险能力和流动性。鼓励家庭资产在房产外多元化配置,促进家庭资产结构优化,鼓励家庭资产配置的重心从房产向金融资产转移,引导家庭投资者更加合理均衡地配置资产。长期投资者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美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经验来看,正是由于共同基金、保险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与家庭投资的深度结合,才有了美国股市的长期繁荣。而这又促成了美国居民家庭资产增值与上市公司获得融资、进行优化升级的双赢局面。因此,从我国产业转型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观点来看,积极引导家庭资产的金融化配置,是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任务。2.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增加可支配收入要采取措施切实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潜力。可以考虑制定实施全民收入倍增计划,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始于日本,在实施期间实际工资平均增长超过90%,也拉动了消费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以国民收入倍增而不是以经济总量为目标,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得到了保证,而且也是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凝聚了民族自豪感。当前,我国收入倍增计划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通过实施这一计划,健全工资的合理增长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提质增效拓展工资增长空间,实施社会工资的联动增长机制。这样可以充实社会资本,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产阶层,确保社会安定。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通过完善制度安排,兜牢民生底线,关注帮扶弱势群体,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共同富裕。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持续推动基尼系数下降,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提振内需的基础。3.通过改革公积金制度,释放消费潜力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新加坡引入公积金制度以来,公积金在30多年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特别是在当前保障性住房供给相对萎缩的情况下,公积金制度也逐渐暴露出利益分化、缺失公平、收益下降等问题。具体来看,公积金在不同部门、行业及缴存主体中产生难以调和的利益分化,拉大了收入差距。在当前疫情和外部负效应的共同冲击下,公积金制度也逐渐成为“鸡肋”,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错配和浪费。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改革公积金制度。可以将公积金转变为年金,保证收益;公积金贷款可以按照LPR利率执行为优惠贷款,降低家庭按揭还款压力;对于当前6%的缴存公积金要逐步计入可支配工资收入,提高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在公积金使用方面,还可以借鉴美国401K制度,加大对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力度,提高公积金的收益率;简化便利提取公积金的方案,在房贷房租之外,可以考虑将子女入学、老人养老、充电学习、旅游文化等方面加入提取公积金的情况,提高公积金的使用灵活度,促进消费增长。另外,通过发放消费券也可以提高消费热情,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乘数效应。从提振居民消费需求和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角度来看,扩大产品供给和优化供给结构才能增加有效需求。一方面,供给创造需求;另一方面,需求也引导供给。通过消费券的发放,特别是限定消费时限,可以实现消费的高水平发展。在消费券的发放过程中,也要积极利用微信、支付宝等数字支付手段,提升整个社会的数字应用和治理能力,实现数字化的升级改造和线上线下的连接。4.加快居民养老财富储备,解决消费后顾之忧为推动我国养老困境的解决,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完善政策顶层设计方面,政府及社保机构要进一步加快居民养老财富储备。要借助数字技术,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信息化数字平台,增强养老保险产品的普惠性和便捷性。完善相关养老数据,为养老财富规划提供数字支撑,提高政策的目的性和时效性。国家及各行业协会要注重养老金融教育的权威性和覆盖度,建立行业标准,搭建养老金融职业教育平台。金融机构要建立专业化的养老金融团队,提供针对性和可信赖的养老财富规划服务;在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方面,要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助力民众选择专业养老金融机构。依托数字技术,做到养老服务的规范化、系统化、多元化和个性化。

四、结论

居家养老前景范文6

北京鼓楼东大街68号院里,聚集了许多新面孔。“咱们68号院现在是门缝里儿吹喇叭――名声在外。”院长宋光雅正在主持68号院“文明公约”的公示和讨论。从养犬安全到楼道清洁,甚至不许说脏话都列入了“文明公约”。2010年7月16日,对院里的居民来说是首次自己给自己立“规矩”的日子。

68号院是交道口街道菊儿社区少有的几幢楼房之一,是北京标准件二厂的职工宿舍,陈旧却不失整洁。宋光雅是68号院的首批住户。提起1984年入住68号院,宋光雅脸上的兴奋劲丝毫不减。“当年这儿也是平房,企业为解决住房问题,在这儿起的楼。”毫无疑问,68号院也是住房紧张的产物。

上世纪70年代初,宋光雅曾是“讨房”一族。“那会儿我去房管所比我去工厂上班还早,否则堵不到人。”在历经斗智斗勇的“讨房”大战后,宋光雅终于在四合院里有了自己的10.5平方米的房子。但随着孩子的出生,住房问题再次困扰宋光雅。

住房空间似乎成为生活在北京的人永远的话题。

据历史学家考证,13世纪初元朝建都时,北京只有40万人口。到了16世纪后期明朝时增加到了70万人,这样的人口规模一直维持了300多年。随着百姓迁入北京的种种限制被彻底废除,从20世纪初到1920年短短的20年中,北京市的人口达到100万。小说中看到的北京传统大家族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格局自此开始逐渐淡出。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区人口增长更是前所未有,土地面积难负重荷。特别是旧城的历史文化街区人均居住面积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有限的居住空间促使人们对共用场地产生占有欲和扩张欲,睦邻关系被人们之间的利害关系所侵蚀。

“这哪儿是院子,有些人不自觉,自私,卫生简直是一团糟。……到处占地,弄得七拧八歪,公共地方是乱七八糟,推车绕着都没法进。”这是许多胡同居民的慨叹。

生存空间的狭小使各家生活因为拉不开距离而互相干扰。

宋光雅和工厂里的42户居民无疑是幸运的,他们在1984年拥有了在这片平房包围中的楼房。但接下来同样是对公共空间的争夺,楼道里迅速堆满了各时期的杂物。

2007年一天夜里,一场好似早有“预谋”的大火,在楼道里杂物的助威下,直蹿到二楼。宋光雅对当年的大火心有余悸:“当时楼里的老头儿老太太吓坏了,跑都跑不出来,楼里过道就这么窄。”宋光雅比划着当时楼道有限的空间。“有一次居委会帮我们清理楼道,一次就清除20车杂物,这楼梯扶手上的尘土有1厘米厚。单位的房子,没人管,单位只注重抓生产。”

单位型生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最为盛行的。在文保区,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多种类型生活用房,因归属不同而存在治理的困难。

2010年,宋光雅和他的老邻居们在参与过“开放空间”的讨论会后茅塞顿开, “生活环境靠谁都不行,还得居民自己关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68号院自己动了起来,居民吃过晚饭就带着自家的工具来改造公共环境。“这凳子、桌子都是我们自己做的。老太太们没事就打扫楼道卫生。”宋光雅颇有成就感,“以前居委会帮我们清理垃圾,也没对他们说过什么感谢话。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成立了自管会,国家出钱、社会组织出钱,我们自己也捐了960元,一起来改造我们的68号院。”

宋光雅“院长”的头衔也是68号院自管会全民公决赋予的。现在他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在68号院里忙活:“68号院像一条船,船上出了洞,大家伙得一起动手补洞,这条船才能开得远。”

68号院能否成为文保区居民院落自我改造、自我治理的样本?“文明公约”正待启航。

居委会,归位!

“开放空间”是一种民主讨论会议的形式。通过参与者的沟通、互动、合作、创新探索发现面对挑战和转变的策略。采用这种公共参与式治理的方式,是我们第一次和NGO合作的尝试,也是一次推动基层民主建设里程碑式的探索。

现代城市社区在转型阶段,很多原来的单位人转型为社会人,居民茫然了。如果社区给他关怀,他会有归属感。如果政府花钱,问居民怎么花,居民会觉得被尊重。

但现在社区自治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历史的发展使居委会沦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多年忙于承接大量公共服务。现在公共服务由社区服务站的专职人员去做,居委会干什么?现在社区居委会普遍存在归位难、边缘化等问题。

2008年,我们以东城区规划局“规划进社区”活动为契机,在社会组织社区参与与行动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与菊儿社区居委会共同确定了“社区活动用房的规划和有效利用”主题,并采用“开放空间”的参与式会议形式。在“活动空间”改造的整个过程中,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有了全新的角色分工。

可以说,以前街道自己找施工方、设计方两三个月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采用公共参与的方式,反反复复用了七八个月,但从效果看是值得的!由于居民参与到决策和实施环节中,对社区来说,化解了使用过程中的矛盾和后期维护管理的成本投入。有的居民看社区建得这么好,就开始考虑把自己小院子环境改善一下。

自治不是靠从上向下布置,而是真的让居民自主地干一些事。一味地政府出钱出力,居民不一定买账,也不一定珍惜。居委会如何归位?就是要归到自治的位置。

第二集

南锣鼓巷里的“鱼”

南锣鼓巷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还有人称它“胭脂巷”。据说是因为锣鼓巷紧挨着皇城根,以前的宫女们出城买胭脂都是在这里,日久天长就有了这么个名字。

自清初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既有大户世家,也有小户市民,小商号也逐渐发展起来。粮店、猪肉铺、豆腐房、煤铺、黑白铁铺、喜轿铺、医馆、药铺、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大,但近30种行业却比较齐全。今天再走进南锣鼓巷,以前的繁华门第都被雨打风吹去,只留下市井人家和翠绿色的商铺。

爱上胡同

在南锣鼓巷与板厂胡同口相交的地方,有一排棕色中式窗棂的房子,门上挂着厚重的同色的匾额“过客”。

入驻已有11年的“过客”是南锣鼓巷上资格最老的酒吧,当年它低调地出现在南锣鼓巷时只是一间40平方米的小店。沈阳画家小辫儿和北京姑娘海燕刻意选择这个安静的古巷,并不是为了做生意。

“开店的时候脑子里完全没有概念。那时候,小辫儿就住在这条胡同的小平房里,真是喜欢这个胡同,喜欢身边有这么多老北京人。”海燕记得,当时的南锣鼓巷就是一条普通巷子,夏天有光着上身的“膀爷”在胡同里晃来晃去,冬天各家门口都码着蜂窝煤,煤烟熏得整条巷子永远有一种洗不干净的灰色味道。

“推门就能遇到老北京的大爷大妈,他们总是很热情地打招呼、聊天。有的人不免还要关注一下我们的生意‘能赚钱吗?’”快要为人母的

海燕,神情中流露出一种历经世事后的从容和淡定。她很沉醉于那种幽静曲回、高树矮墙的胡同气息。

很多来到南锣鼓巷成为老板的过客大多是爱上了这里的这种特有的味道。

“只有这里才有北京的感觉。”周景泰是一位香港的工程师,2005年他来到北京的第一站就是南锣鼓巷,自此南锣鼓巷里有了一间韩香馆,老板叫周景泰。“可能是因为我在英国学习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所以对建筑有特殊的感情。”

周景泰喜欢上了南锣鼓巷,甚至把自己的家从香港迁到北京,落户在钟鼓楼旁的一个小胡同里。今年是韩香馆在南锣鼓巷的第五个年头,在香港出生的女儿已经渐渐长大,周景泰无意中问女儿:“你是哪儿的人?”“北京人啊!”女儿的回答,让周景泰好像也模糊了自己是香港人、夫人是韩国人的身份。

从周景泰已被京腔感染的粤语普通话中,可以感受到这条青砖灰瓦的古巷散发的魅力。“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工作,对自己有直接的影响。我当时是把全部压在了这个小店。”

2D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周景泰的拐点,也是南锣鼓巷许多商家的拐点。

商业刺激

南锣鼓巷出名了!来来往往的是外国的背包客和北京有名或无名的文化人。一条不足千米的胡同里,满满当当地挤着犹如雨后春笋般的精致店铺。充满西域风情的清真菜馆“回味斋”,能够品尝到地道老北京风味的“文宇奶酪店”,以及青年旅馆“东堂”等等。

作为“过客”建设和运营的执行者,海燕见证了南锣鼓巷的变迁过程,“这几年,市政的基础建设在这里加大投入,许多人来这里投资,大量的店铺涌现,很多原住民开始搬出去。但很多店铺不断地转手、倒闭或更改经营范围。许多人认为开酒吧开咖啡馆就可以轻易赚钱,成本是3块钱的咖啡可以卖到30块钱,但是事实并不如此。”

商业的刺激,搅动了南锣鼓巷平静的生活。从创意到模仿到卖劣质艺术品,部分商家开始躁动。

“很多来这里开店的人把太多自己的品位带进了南锣鼓巷。”周景泰咯有所思,“在这里做生意,起码要保持南锣鼓巷的安静。店里弄成什么样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外在一定要保持完整的南锣鼓巷的风貌。”

如今很有名的“过客”,已经不再孤单,周景泰的韩香馆也不再因为坚持不放味精的原则而门可罗雀。“现在我个人觉得南锣鼓巷已经进入一个平静期,大家相对来说比较理智,泡沫都破灭了。”海燕说。

市场的选择让许多商家发现南锣鼓巷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淘金的地方,却让胡同的居民发现,自己的房子原来是如此大的聚宝盆。

房租打着滚地向上涨,难道南锣鼓巷疯了吗?

“我们扎根的时候也没想到现在会这样。”南锣鼓巷147号的老板很郁闷。

传说,房租逼走了鱼邦的老板,他曾是巷子里小有资历的商户,也是南锣鼓巷商会的会长。“商会很重要,它提供一个沟通的渠道。无论是和政府、居民还是商户之间,大家需要以比较开放的心态彼此对话。”周景泰认为,沟通越多越好:“一有机会马上沟通,这很重要。如果了解一个行为的动机,就会避免许多误会。

周景泰心目中的南锣鼓巷是历史的见证,有漂亮的瓦顶,有说话直爽的老北京。“只要房租不是贵得太离谱儿,我会一直留在南锣鼓巷。”

第三集

大爷大妈您里边儿请!

在一些网站的热点投票中,养老问题已经超过了房价、金融等话题荣登话题榜榜首。据有关专家预测,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记忆中,四世同堂、儿孙满堂一直是中国人理想的家庭模式,老人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核心。然而,当四世同堂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时,当代独生子女家庭不得不面对“四二一”的倒金字塔结构。

根据政协委员相关提案中透露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的空巢率约为49.7%。北京市东城区“老年人需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老人对配餐服务需求突出。“没办法,孩子白天要上班,只能前一天晚上把饭做好,第二天老人自己热热吃。”安大年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也是府学社区党委专职党务工作者。

府学社区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的东部,在约0.24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居住了1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100余人,80岁以上老人690人,90岁以上老人29人,百岁老人2人,社区居民已呈现出老龄化特点。

“我国养老院养老床位数量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供需严重不平衡。而且,很多人对于把老人送去养老院养老的方式还不太接受。”安大年称对此问题他深有感触, “家的观念在传统思想里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许多老人不愿离开家养老。”尽管家庭结构迅速变革,提供养老困难很多,却改变不了老年人对家庭生活、家庭成员的依赖心理。伴随“吃”的问题突显后,直接延伸到老人看病、陪伴、娱乐生活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老人住在家中,养老服务由社会来提供,这样老人既可以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表示,社区是老年人居住所在地,也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和空间。社区养老理所当然应成为承接家庭养老向养老社会化转变的重要载体。

2010年3月,“邻里中心”在寸土寸金的府学社区里正式成立。安大年丝毫不掩饰用房紧张带来的窘迫:“这里本来是居委会的办公用房,现在腾出来给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240平方米的“邻里中心”与胡同里的平房形成鲜明对比,从养老(助残)餐桌、日间照米斗室、中医养生室到书画室、巧娘工作室,从防滑地面处理到各种娱乐团队组建,中心的每一处设计都颇为用心。

“这都是按照老年人自己讨论出来的方案设计的,包括中心的命名也是大家的意见。”其实,安大年在中心成立之初十分担心弄这么大的声势没人来这活动。“一般这种文保区里的老年人比较多元化。比如府学社区居住的老人,从人民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到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有独门独户的居民,也有住在大杂院的下岗、失业的居民,众口难调。现在我们发动老人自己参与到中心的设计和管理中,同时发掘我们周围的优势资源。”

鼓楼中医医院的加入无疑是雪中送炭。目前全国大约1.7亿老人中,有20%到30%存在肢体、语言、听力或精神等方面的残疾。而“社区养老”能满足老年人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等多种医疗服务的需求。

“现在我们中心的养生室特别火,医生没到,老人们就到了。此外,参加舞蹈班、合唱队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正在中心为老人服务的辛香玲62岁了,她曾经是一名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现在是为中心服务的志愿者,同时也是中心锣鼓队的队长。据说,他们的锣鼓队已经相当成气候,经常被邀请出去表演。“京剧班才厉害呢,很多人都是闻声而来,听着听着就加入队伍啦。”

试想,走在这古老的街巷里,循着偶尔飘来的几段字正腔圆的京剧,抬头看到一张张皱纹中夹着故事的笑脸,几声京味儿十足的问候,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NGO与政府的握手

历史文化街区里的众生相最能呈现北京的生存发展状况。

文保区的居民结构比较多元化,保护和发展不断纠结。居商矛盾、交通堵塞、噪音干扰等问题不断出现,居民怨声载道,牢骚满腹。就是没人提出,我生活在这片街区,如何利用繁华的街区优势做点什么。文保区居民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很常见的现象。很长j寸间里,他们中的许多人被视为弱势群体被政府扶助。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与政府相关部门、社区居委会、社区组织建立起合作机制,帮助居民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实施全过程中,自己为自己服务。作为一个NGO,我们能为政府和居民提供的是一种参与式的方法。事实上,文保区居民对国家、社区的认同感特别好。他们一旦有了自己的团队,团队意识非常强。

民主也许不是很有效率的方式,但是可以减少、减缓矛盾的产生。现在我们的做法,居民看到了收获,政府正在改变为民服务的传统做法为助民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令人兴奋的变化,政府和NG0的关系已由NGO―厢情愿拿钱和项目找政府合作,转向政府主动向NGO购买服务。

第四集

你的地盘,你做主

北京拥有众多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东城区钟鼓楼一带的老街区就是其一。这是当地居民的骄傲!但是,杂乱的环境、落后的设施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便。既保护好这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又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成为一个牵扯到方方面面利益、剪不断理还乱的大难题。

2010年年初,东城区宣布,“钟鼓楼・北京时间文化城”的建设规划方案初步形成,之后进入前期设计与论证阶段。这个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以钟鼓楼为核心,覆盖周边约12.5公顷的区域。项目位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开工前需要迁走近千户居民。

消息传出,社会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个加快当地发展的公益项目,有人担心这一拆会破坏老街区原汁原味的文化。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如何决策呢?

拆迁在中国往往被视为一件异常复杂也异常敏感的事情。曾有网友将中国式拆迁命名为“要命”的拆迁。要说中国拆迁的第一大案,应是湖南的嘉禾事件。当地官员“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的拆迁口号,随着媒体对当地野蛮拆迁的报道迅速走红,成为滥用公权的典型案例,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与普通民居、商业用房等拆迁略有不同,文保区的拆迁不仅涉及原住居民的利益,还涉及文物保护的方方面面。政府该以何种姿态出现?

同年5月底,安定门街道办事处请来钟鼓楼地区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60多位居民代表,决定一起议议这些决定着老街区建设与自己生活前景的“家常大事”。

居住在文保区的老人,年轻时多是普通职工,有的曾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支援三线,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返京。他们以退休金为生,子辈和孙辈也多是工薪族,买房非常困难。因此,很多人家住房非常紧张,其中三代人数口挤在一两间小屋里不在少数。说起两个儿子因为没房子住,连婚姻大事都受到影响,位老人泣不成声。

住房紧张,私搭乱建随之产生,这让本来就拥挤的小区更加混乱。加上车辆剧增,胡同的路越来越窄、越来越绕。这不仅看着碍眼,住着堵心,还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更让人烦心的还有越来越多的狗。参加讨论的赵老节子说起这个就来气: “人活得都不像个样儿了,还有那么多人养狗!白天黑夜地叫,狗屎满处都是!”

作为老日街区,钟鼓楼一带的水、电、煤气等各项生活设施都不够完善,或者严重老化。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各级政府没少费心,没少投资。但这些改善民生的好项目缺乏统筹与协调,例如,改水、改电、改煤气等工程各自为政,为此,马路一次次地被挖开铺设管道, “从来就没安生过”,浪费惊人,还影响老百姓过日子。有些工作做得不细致,例如改水工程,只管接入进水管,不管安装下水道!

近些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批想一睹老北京原生态的老外,坐着三轮车穿胡同成为钟鼓楼一带的一景。但是,局外人可能想不到,多数住户不仅不能从中获益,还饱受其害――人多了,车多了,路堵了,噪音大了,环境脏了乱了……有时连上厕所都得排大队!除了个别临街且有闲房的住户能开个小店,或者租给别人做点小生意,多数人得到的只是日渐恶劣的环境。说起这些,大家都是一肚子苦水。

问题摆出来了,怎么解决?参加讨论的居民你一言,我语,意见不一。“愿意搬走的,给他补偿鼓励他走;不愿意搬走的,可以就地改造嘛。”这次,政府不搞一刀切,允许大家根据情况做不同的选择。这是大家的共识。张大妈说:“比如说,由政府统一规划、政府与个人共同出资、在原有平房上加盖二层或挖地下室;也可以用搬迁者腾出的空房来改善留下来的住户。”还有一些人愿意搬迁,却不愿意搬得太远,“要真让我们搬到顺义,不干!那么远,看病不方便;接孙子不方便,儿子儿媳上班也不方便。”赵老爷子说后好多人点头附和。此外,整顿脏乱差的环境,规范胡同旅游,强化对商店尤其是餐馆酒吧的管理,严格执行养犬规定,这是居民、商户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