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例6篇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1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的不断完善,人们已不仅对胎儿,婴儿生长发育重视,对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医院,家庭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产妇在妊娠期,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腔肌肉,加上子宫 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处于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加上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产妇进入分娩期后胎儿先露部对盆底的挤压,使盆底韧带和肌肉过度扩张,引起盆底神经结缔组织连接分离等导致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1],为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已成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于2013年2月-2013年6月我院妇产科对180例足月妊娠产后6周的产妇进入研究。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妊娠产后6周的产妇,年龄22-35岁,产妇均为第一胎,无中孕引产史,随机分成两组。盆底康复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于产后42天对肌力进行评价,排除急性生殖系统炎症,泌尿系统感染,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50mA,频率15-85Hz,波宽200-500us,电极大小:阴道电极直径2cm,长11-13cm。治疗组患者均无阴道电极使用禁忌症,以患者产生刺激感觉不引起疼痛为准,治疗时依据反馈信号主动调整收缩部位和力度根据患者盆底肌力情况不同增加时间和强度治疗时间为15-20min,每周1次,连续15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盆底收缩肌力情况。两组分别于产后6周,6个月,12个月评估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康复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的变化 两组在治疗前肌力无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治疗组盆底肌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组别例数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V级

治疗组90

治疗前

15(16.67%)

11(12.22%)

45(50%)

19(21.11%)

治疗后

16(17.78%)

64(71.11%)

10(11.11%)

对照组90

治疗前

15(16.67%)

11(12.22%)

46(51.11%)

18(20%)

治疗后

3(3.33%)

20(22.22%)

32(35.56%)

35(8.89%)

0 2.2 两组发生尿失禁的情况 两组发生尿失禁在产后4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6,12个月尿失禁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发生尿失禁的情况比较【例(%)】

组 别

例 数

产后6周

产后6个月

产后12个月

治疗组

90

11(12.2%)

3(3.3%)

对照组

90

11(12.2%)

8(8.9%)

4(4.4%)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女产后常见病,多发病,女性骨盆作为重要组织,不仅支持着众多的盆腔脏器,还参与许多生理功能活动,妇女在妊娠和分娩会使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下降,肌肉疲劳度增加,出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因此应早期引起重视,产后尽早行盆底康复治疗对于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孕期健康教育能满足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保健知识的需求,提供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肌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主要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进行盆底肌肉辅助生殖反馈和点刺激,本组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后治疗组盆底肌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产后6,12月后尿失禁,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积极主动的盆底康复治疗可提高产后女性盆底肌力和肌电压,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预防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2]。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2

[关键词]再生育;产后;盆底肌力;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

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是一种对女性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病症,近年来大量研究及实验数据表明,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主要因素为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力受到损伤[1]。产后是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最佳时机及重要阶段[2]。该文对再生育因素在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中的影响结果展开探究,并对结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在该院分娩生产的产妇534名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初产妇396名,经产妇138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经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1~38岁区间,平均为(26.54±2.55)岁,平均体重为(56.43±3.53)kg;观察组产妇年龄在31~37岁区间,平均为(32.27±3.82)岁,平均体重为(58.46±2.92)kg。对比产妇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备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全部产妇在产后50d时来院复查,开展常规健康检查及盆底功能检测,填写相关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均为自愿填写。调查内容包含产妇的年龄、身高、生育情况、体质量、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及该次分娩信息,并将该次分娩信息与医院电子档案库中对应资料实施比对、核实。对产妇实施常规检查,包含常规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B超及盆底功能检测。产妇于产后6个月时来院复诊,检查盆底功能,依据盆底肌力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再生育因素对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的影响结果。

1.3观察指标

全部产妇在产后50d时来院复查,开展常规健康检查及盆底功能检测,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对患者实施盆底肌力随诊,随诊时间为产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依据上述结果对比两组盆底肌力受到损伤程度,分析再生育对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的影响结果。

1.4统计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会被保存在Excel文档中,并且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期间将会用到SPSS13.0统计学软件。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的方式来表达计量资料,同时对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使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盆低肌康复状况对比,见表1。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包含盆腔器官膨出、尿失禁及障碍,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与盆底肌力受到损伤为正相关关系,且关系紧密[3]。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对盆底肌的收缩能力产生一定不良影响,致使收缩能力呈现下降趋势,盆腔器官脱垂与一类盆底肌力降低具有一定相关性,影响其持续收缩能力,尿失禁与二类盆底肌力降低具有一定相关性,影响其持续收缩能力,产后盆底功能检测的主要指标为盆底肌的耐力及力量[4]。有研究表明,分娩次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提高,但是由于研究样本数量的局限性致使分娩次数低于4次及高于5次两种情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研究发现,产后50d时,对照组一类盆底肌力损伤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二类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50d、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年时,观察组组内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0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对照组组内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0d及6个月时,观察组组内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12个月时,对照组组内盆底肌力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再生育因素对一类盆底肌力损伤影响程度与初产对比,降低效果显著,同时再生育对盆底肌的康复进程具有一定反作用,延缓康复进程,因此必须加大对产妇产后6个月内盆底肌康复状况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裘轶超,张珂,邱丽倩,等.再生育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观察与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2):101-104.

[2]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等.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699-3704.

[3]陈燕辉,杨卫萍,邓敏端,等.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6):757-759.

[4]冯娅琴,谢丽丹,陈方红,等.经会阴超声评估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6):700-703.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3

【关键词】盆底康复;子宫脱垂;盆底肌力;盆底张力;最大肌电位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盆底康复治疗是在盆底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指标(盆底肌力、张力、肌电位等)可用于对盆底功能诊断、程度评价、预后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价,目前国内外对盆底张力的研究较少,有一定的前瞻性。本研究旨在观察盆底康复治疗子宫脱垂对盆底肌肌力、张力和最大肌电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子宫脱垂患者35例,POP-Q分度Ⅰ-Ⅱ,盆底康复治疗10次,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张力和最大肌电位的变化。

1.2诊断标准子宫脱垂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以处女膜为参照点,以阴道前壁、阴道顶端、阴道后壁上的6个解剖指示点与处女膜之间的距离来界定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0期:无脱垂,Ⅰ期: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1cm,Ⅱ期: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1cm,Ⅲ期:脱垂最远端超过处女膜平面>1cm,但不大于TVL(阴道总长度)-2cm,Ⅳ期:下生殖道呈全长外翻。

1.3治疗方法盆底康复治疗应用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采用频率为30HZ,脉宽500us的电刺激和Ⅰ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30min/次,每周1次,治疗间隔期间嘱患者应用阴道康复器自行训练。

1.4检测方法和疗效判断盆底肌肌力、静态张力和最大肌电位分别采用PHENIX电子压力计、电子张力器和肌电治疗头检测,比较治疗前后肌力、静态张力和最大肌电位的变化。盆底肌肌力3-5级为正常,3级以下为异常。盆底肌1°时基础张力正常为200g/cm2,低于正常值,表示Ⅰ类肌纤维张力下降。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和非参检验。

2结果

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肌力治疗前分别为0级2例、1级17例、2级16例、3级0例、4级0例,治疗后分别为0级0例、1级4例、2级10例、3级11例、4级10例,P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问题是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当盆底肌和筋膜以及子宫韧带因损伤而发生撕裂,或其他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时,可发生子宫及其相邻的膀胱、直肠的移位即盆腔脏器脱垂[1]。大宗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肥胖、分娩、绝经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便秘、盆腔手术史等有关。国内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已婚妇女子宫脱垂发病率为0.04-0.14%,51-60岁妇女发病率0.33%,60岁以上为0.71%。子宫脱垂轻度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中度以上患者可有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及阴道内脱出“肿物”感,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明显,严重者可有排尿、排便困难。

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功能主要是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及阴道紧缩度,保证尿道括约肌、直肠括约肌的正常功能。盆底功能评估包括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其改变要较症状出现早,而且指标改变与症状出现严重程度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的检查指标可用于盆底功能诊断、程度评价、预后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价[2-3]。盆底功能评估内容包括最大肌电位、肌力、张力等。盆底肌肉纤维分为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属于盆腹腔支持系统,特点为强直收缩,收缩时间长且持久,不易疲劳。Ⅱ类肌纤维属于盆腹腔运动系统,特点为阶段性收缩,快速短暂,易疲劳。盆底肌张力即收缩支撑力,肌张力小于200g/cm2,提示盆底张力功能低下,在1°时的基础张力小于正常,表示Ⅰ类肌纤维张力下降。当盆底肌去极化肌纤维的密度或数量减少时,最大肌电位小于正常值(30uV),用于临床判断是否有肌肉萎缩或有懒惰肌纤维未激活参与肌肉收缩[4]。子宫脱垂最主要为Ⅰ类肌纤维损伤,有研究表明当Ⅰ类肌纤维肌力2级以下,在1°时的基础张力小于正常值,Ⅰ类肌纤维肌力和张力下降,最大肌电位下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脱垂。

盆底整体理论的基础是:结构决定功能,恢复受到破坏的结构从而恢复(完全或部分)功能。及时进行盆底训练与康复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碍的综合措施。盆底康复治疗的意义在于:①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②改善与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③巩固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的疗效[5]。针对子宫脱垂采用的康复治疗,可以通过电刺激增加肌纤维数量,使最大肌电位增大;提高肌肉本体感受器敏感性,改善肌肉内环境(血液循环、性激素下降、神经受损、肌肉纤维化等)。本研究通过盆底康复(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锻炼Ⅰ类肌纤维,结果发现治疗后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和静态张力明显提升,最大肌电位增大,参与收缩的肌肉数量增多,可明显减轻自觉症状。由此可见盆底康复治疗可以修复肌力和张力,增加最大肌电位,为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的非手术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Hay-Smith J,Herderschee R,Dumoulin C,Herbison P.omparisons of approaches to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an abridged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2,48(4):689-705.

[2]Roongsirisangrat S,Rangkla S,Manchana T,Tantisiriwat N.Rectal balloon training as an adjunctive method for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in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a pilot study[J].Med Assoc Thai,2012,95(9):1149-1155.

[3]Ma N,Wang FM,Huang HJ,Song YF.Study on modified Prolift for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Zhonghua Fu Chan Ke Za Zhi,2012,47(7):505-509.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妊娠; 分娩; 盆底功能;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近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1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9-003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egnancy and delivery on the pelvic floor function and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early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142 pregnant wome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delivery,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vaginal delivery group and the cesarean section group,71 cases in each group,reviewed and evaluation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for 42 days after delivery,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and the short term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were analysed.Result:Postpartum vaginal pressure, fatigue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changes of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and muscle voltage of the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gnancy; Delivery; Pelvic floor function; Early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he short-term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Changsha Hospital for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Changsha 410007,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9.017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尿道、阴道、直肠贯穿于其中,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1]。有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均会对女性盆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容易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2]。基于此,本文为了研究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选取了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142例产妇,将其均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以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后的近期效果,现在将结果进行如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14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各71例。阴道分娩组:年龄21~39岁,平均(35.0±2.8)岁;体重52~76 kg,平均(57.4±1.8)kg。剖宫产组:年龄20~40岁,平均(35.3±2.7)岁;体重51~75 kg,平均(57.1±2.0)kg。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初产妇,经B超检查均为单胎,均于产后42 d到院复查,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1)采用徒手检测盆底肌力:右手戴无菌橡胶手套,将食指与中指放于阴道后穹窿后1.5 cm处6∶00位置及引导外口内1~2 cm处,分别检测盆底深层肌力与浅层肌力;左手放于腹部以检测产妇收缩盆底肌时是否缩紧了腹肌。采用法国国家卫生诊断认证局(ANNAES)认证的测试标准进行判断[3]。(2)采用法国PHENI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盆底肌力、疲劳度及阴道压力进行检测[4]。(3)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及其分类法临床分期标准进行盆腔脱垂检测[5]。

1.2.2 治疗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功能性电刺激进行综合治疗[6]。(1)盆底肌肉训练:持续收缩盆底肌、肛提肌,做提肛运动10 s,松弛10 s,15 min/次,5次/d,持续两个月。(2)生物反馈与功能性电刺激:排空大小便后,取半卧位,阴道内置入盆底肌肉治疗头,电刺激的电流强度从0 mA开始慢慢调高,确保产妇盆底肌肉有明显收缩且无不适感,配合生物反馈练习。30 min/次,2次/周,持续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检测情况;(2)对比治疗前、后产妇盆底肌力与肌电压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产后盆底功能检测情况

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阴道压力、疲劳度以及盆底肌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效果

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力与肌电压的变化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盆底功能分成盆底基础电生理功能与压力控尿功能、张力支持功能、生殖与,其中盆底肌力、疲劳度、阴道压力是盆底基础电生理功能的主要评价指标[7]。临床上诊断中,可以通过检测盆底肌肉与神经生物电活动对盆底功能进行评价[8]。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产妇产后常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分析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史、新生儿出生体重≥4 kg等[9]。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但医疗成本较高,且术后容易诱发泌尿系感染、尿道损伤等并发症,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锻炼、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治疗等,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功能性电刺激综合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具有并发症少、风险低、费用少等优势[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阴道分娩产妇与剖宫产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与阴道压力均降低,疲劳度均升高,对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功能性电刺激综合治疗后,产妇的盆底肌力与肌电压均增强,对比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蔡江美,寿亚琴.不同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观察[J].健康研究,2014,34(5):545-547.

[2]张艳,易念华,吴兰,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3):351-355.

[3]毛秋葵.盆底康复训练在预防产后漏尿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10-12.

[4]杜黎丽.剖宫产术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医药,2015,14(19):102.

[5]陈玉清,裴慧慧,陈蓓.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34-237.

[6]黄建桃.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3):513-516.

[7]石梅新.阴道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144-145.

[8]杨晓,刘玉玲.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2):164-166.

[9]刘颖琳,周艳红,丁红.孕期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5):777-781.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5

【关键词】电刺激;Kegel盆底肌锻炼;盆底肌检测

静息状态下,盆底支持前盆的膀胱和尿道、中盆的子宫和阴道以及后盆的直肠和。盆底整体支持功能取决于肌肉的解剖位置、静息状态的张力和盆底筋膜的完整性。肌肉的张力随激素水平而变化,妊娠期由于性激素的变化,使盆底韧带松弛,盆底支持力量减弱;同时,伴随着子宫的增大,盆底组织承受的压力增大,极易使肌纤维受压变形,破坏盆底功能,产时会阴侧切也会影响和破坏盆底肌肉张力,产后若不能及时进行干预,极易导致产后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及障碍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我院通过指导产妇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和实施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力低于Ⅳ级者进行干预,帮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做产后访视经阴道分娩初产妇,选取顺产后42天恶露已净,会阴切口愈合良好者,采用PHENIX(法国VIVALNS公司生产)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力测定,分为0、I、Ⅱ、Ⅲ、Ⅳ、Ⅴ共6级。检测时将肌电位探头放进患者阴道内,另一端连接于PHENIX肌肉刺激治疗仪上,检测患者肌力变化。当患者阴道肌肉收缩持续0秒肌力为0级,持续1秒肌力为I级,持续2秒肌力为Ⅱ级,持续3秒肌力为Ⅲ级,持续4秒肌力为Ⅳ级,持续>15秒肌力为V级。选取盆底肌检测结果提示肌力小于Ⅳ级者共120例,年龄23至33岁,平均年龄28岁,将120人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

1.2方法研究组60例给予排除阴道炎,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盆底电刺激,一次20分钟,隔日一次,持续15次;同时给予指导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排空膀胱后尽力收紧、提起、会阴及尿道,持续3至5秒,然后放松肌肉5秒,15至30分钟为一次治疗,3次每天,持续3个月[1]。对照组自行提肛运动锻炼3个月。三个月后分别采用PHENIX(法国VIVALNS公司生产)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力测定。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力的变化,分析各组肌力提升的例数。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P

2结果

顺产后妇女经Kegel盆底肌锻炼合电刺激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变化明显,盆底I类肌、Ⅱ类肌肌力均恢复显著,恢复至Ⅲ级以上的例数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治疗后肌力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女性对自身的生活质量也更加的关注,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也日益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经济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尿失禁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5种常见慢性病之一。PFD虽然不至于威胁人们的生命,却影响着病人的生活与人际交往,使其产生自卑与情绪沮丧、食欲、低下等身心障碍,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妨碍女性的工作和社会活动[2]。1948年美国医生ArnolldKegel就提出了盆底肌肉锻炼,通过患者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正常。电刺激治疗是通过放置在阴道内的电极给予不同参数的电刺激,使盆底肌肉被动收缩,唤醒肌肉本体感受器,达到锻炼盆底肌力的目的。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顺产后通过Kegel盆底肌锻炼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女性盆底肌力,对产后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及障碍疗效显著,可减少PFD的发生,并有利于促进产妇产后康复,提高女性产后生活质量,减少产妇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产妇的自信心。Kegel盆底肌锻炼合盆底电刺激作为经济、无创而又有效的治疗PFD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妍,黄丽,白淑秋,等.Kegel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4(12):144-145.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6

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19例,所有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训练,干预周期为2周。

结果: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电刺激物理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锻炼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2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91-02

众所周知,分娩可造成盆底肌肉组织部分去神经支配和神经障碍,形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可导致局部肌肉萎缩变薄,张力降低[1]。调查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多与妊娠分娩和年龄等有关,很过高龄妇女增加了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风险,雌激素低落是压力性尿失禁伴随和相关的因素[2]。当前由于我国女性分娩年龄的增加,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严重影响产妇妇女的生活质量[3]。在康复干预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电刺激康复训练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影响产后盆底康复的因素与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19例。入选标准:符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0-45岁;无严重身体躯体疾病。其中单纯子宫脱垂6例,单纯阴道前后壁脱垂11例,子宫脱垂并发阴道前后壁脱垂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4.23±2.78岁;平均产次2.34±0.33次。

1.2 康复方法。所有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训练。电刺激频率以患者感觉肌肉强力收缩而不疼痛或患者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为准,一般为低频(50Hz)到高频(80Hz),从而唤醒患者深层和浅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患者填写每周的排尿日记,并应参照上周的排尿日记,预定本周的排尿时间间隔,以遵守预定排尿的时间。训练患者学会Ⅰ类肌纤维收缩,区分会阴与腹部的收缩,训练会阴肌肉控制功能。让患者学习Ⅱ类肌纤维收缩,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加强患者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干预周期为2周。

1.3 观察指标。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减轻,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无效:上述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不能单独日常生活与工作。盆底电诊断: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电生理指标的检测,主要包括肌电位等。

1.4 统计方法。采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肌电位值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经过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经过观察,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互相协同起作用从而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维持着女性性生活、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4]。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分娩后期间激素水平变化、盆底韧带胶原溶解增加,从而可引起盆底肌收缩力量减弱。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随着产妇分娩年龄的增加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将逐年提高。

在康复方法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尿失禁患者,包括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行为治疗等。盆底肌肉锻炼是压力性尿失禁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多与生物学反馈治疗一起应用。生物学反馈治疗是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使医生及患者了解盆底肌肉锻炼的情况,以制定有效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案。而盆底电生理特性改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检测到,盆底电生理检查能及时发现盆底组织损伤情况。以其为基础的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帮助修复和改变盆底组织的损伤,改善并提高尿道及括约肌功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5]。本文患者经过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盆底电诊断是指通过探测、记录和分析盆底神经及其肌肉生物电活动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参数和生物反馈等。本文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电刺激物理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谢哗玲,施加复,鞠华妹.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O例分析[J].蚌埠医学学报,2008,33(5):577

[2] 张晓红,梁莉明,苗娅莉,等.盆底重建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电变化初步探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8):12-14

[3] 蒋励,苗娅莉,张立芳,等.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受力后变化特征初步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