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康复的治疗范例6篇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产后保健指导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分娩产后42d的产妇200例,均接受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按照依从性评估结果分为对照组83例(依从性好)和观察组117例(依从性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产妇康复认知率、医务人员督促率、家属监督率、文化程度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产妇康复认知、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文化程度是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依从性与产妇康复认知、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积极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及家属做好监督工作,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产妇;盆底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以盆腔器管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为主,尤其产妇,产后常易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引发该病[1]。有研究表明,产妇产后通过接受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有利于预防该病的发生,但多数产妇虽进行盆底肌肉测评,且结果显示需接受治疗,仍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拒绝治疗,因此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指导康复治疗工作执行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产后保健指导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分娩产后42d的产妇200例,均接受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按照依从性评估结果分为对照组83例(依从性好)和观察组117例(依从性差)。本研究经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的产妇,且产后时间≥42d;产后盆底肌肉测评需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且可接受;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存在盆腔急性感染、阴道异常出血者;有精神病病史者;④拒绝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调查方法

所有产妇产后42d均给予常规盆底肌肉测评,并对其进行相关盆底康复治疗指导(如适当运动、自我训练等指导),同时通过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自制的《产后产妇资料调查表》采用咨询、问诊、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居住地等基本资料,附表包括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自制《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认知问卷》(评估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认知情况)等,记录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等,在调查前开展预调查、调整部分问卷的内容等使其通俗、易懂且符合本研究的目的和需求,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向产妇讲解调查须知,取得同意后指导其进行填写,完毕后复查,确认是否填写完成、有无缺失项、所填写内容是否与问题相对应等,对缺漏或填写不明确等及时更改或补全。

1.3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产妇在治疗后采用电话、复诊等方式随访3个月,采用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自制《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遵医行为调查表》评估遵医行为依从性,统计分析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遵医行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分界值为30岁,分娩方式包括阴道分娩、剖宫产,居住地包括城市、农村,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学;《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遵医行为调查表》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包括正确康复训练动作、适当活动、定期复查等,共12个问题,总得分60分,得分越高代表依从性越高,>48分为完全依从,36~48分为依从,<36分为不依从,完全依从、依从者归为依从组;《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认知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包括盆底康复基本知识、康复训练动作、盆底肌肉危害等,共12个问题,总得分60分,得分越高代表依从性越高,≥36分为合格,<36分为不合格[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对照组产妇康复认知率、医务人员督促率、家属监督率、文化程度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年龄、分娩方式、居住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多元素分析

产妇康复认知、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文化程度是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3讨论

妊娠分娩是一种正常的人类生命活动,由于孕妇随着妊娠其子宫不断增大,会对盆底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孕妇在分娩后可导致的盆底功能降低或受损,易增加尿瘘、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通过有效锻炼盆底肌肉以改善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有利于预防该病的发生[4]。刘海静等[5]研究表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虽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多产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未能有效接受或依从康复工作,导致该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产妇康复认知率、医务人员督促率、家属监督率、文化程度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康复认知、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文化程度是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P<005)。该结果表明多数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遵医行为依从性较差,且与上述因素有关。考虑其原因可能为,康复认知、文化程度低的产妇对妊娠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其不良影响认知不足,不重视康复治疗,且可能由于对康复治疗相关知识不了解,未能正确有效地执行,从而导致依从性差。因此,应积极加强对产妇进行相关知识的知识宣教,增加产妇对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并积极指导产妇掌握相关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措施,使其积极主动参与。缺乏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者可能是由于产妇刚经历分娩,仍处于恢复期,且由于对盆底疾病紧张、焦虑或因康复治疗涉及隐私部位而羞涩等,导致未能有效遵从康复治疗工作的进行。因此,在康复过程中,医院应努力给产妇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健康舒适的康复环境,并积极引导产妇调节自身心理状态和加强对产妇的督促,同时应积极与产妇家属沟通并取得其同意,指导家属监督或陪同产妇进行相关康复治疗,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使产妇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综上所述,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依从性与产妇康复认知、医务人员督促、家属监督、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积极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及家属做好监督工作,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王晓阳,杨丽霞,覃爱开,等.66例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调查研究,2013,20(9):35-37.

[2]张雪梅,谭清元.107例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16):2267-2268.

[3]郑惠容,成金焕,王丽,等.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5):2306-2307.

[4]吴涛,王忠民,李海英.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盆底康复技术对其疗效的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0):807-811.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范文2

【摘要】 总结了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体会,包括其中的三大治疗内容和治疗手段,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要点,该项技术的进展和治疗的注意事项。认为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对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和运用个体化治疗方案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功能障碍性疾病;体会

【中图分类号】R2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36-02

盆底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项主要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非手术疗法,它包括三大内容:功能锻炼、手法康复和仪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障碍三大类。主要由于妊娠和分娩引起,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另外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拉伸廷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等,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1]因此,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针对产后42天后的妇女开展了盆底康复测评和治疗技术,下面就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进行综述。

1 功能锻炼

1.1 Kegel锻炼法1940年美国妇产科医生Kegel针对产后妇女尿失禁、子宫、膀胱、直肠、脱垂和阴道紧缩度降低等问题,创建了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法,简称Kegel法,主要内容是指导患者有意识的收紧和阴道,维持时间不少于3秒,然后放松,连续12-30分钟,4-6周为1个疗程。这项锻炼通过有意识地收紧盆底肌群,增加盆底肌群及筋膜的张力,促进盆肌的血液循环,预防或减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做该项锻炼必须督促患者持之以恒以及指导其掌握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法,同时,该项锻炼虽然对盆底肌肉的功能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不能针对性地对盆肌的某一薄弱肌群进行重点康复锻炼,所以不能满足产后妇女整体盆底肌肉群全面康复的需要。

1.2 膈肌锻炼法膈肌锻炼法需分几个步骤完成:(1)吸气松腹;(2)收腹呼气;(3)屏住呼吸,腹部不动;(4)继续收腹、扩胸;(5)盆底肌同时收缩;(6)缓慢吐气。重复上述步骤多次,以不觉得疲劳为度,逐渐延长到每天30分钟。膈肌锻炼法主要针对肌力低下、多次指导仍不能掌握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法的患者,同时作为仪器治疗的辅助方法时,在临床上发现: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效果明显。但同Kegel锻炼法一样,该项锻炼要求患者必须持之以恒,根据个体差异调整锻炼时间和次数,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2 手法康复

2.1 阴道按摩:对于产后会阴切口疤痕按压时或性生活过程中出现疼痛的患者,可用这一方法。首先治疗师食指放在患者切口疤痕疼痛处,轻轻按揉,力度以不觉得痛为准,然后指导患者每天在洗澡时自行按摩疼痛部位,时间不超过5分钟。应告知患者坚持每天自行阴道按摩,并配合电刺激中的止痛方案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疗效。2.2 肌肉收缩锻炼:治疗师食中二指置于患者阴道后穹窿处,往下按压耻骨尾骨肌,指导患者收缩这块肌肉,然后手指退至阴道口处,分开阴道口,要求患者有意识地收紧阴道口肌肉,收缩练习分1类和2类肌力进行,该项练习比患者自行收缩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纠正不正确的收缩方式和习惯。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学会正确的盆底收缩,并指导自行练习收缩的方法。

3 仪器治疗

3.1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将探头置入阴道内,以检测盆底肌肉电信号活动,并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和治疗者,使患者根据这些信号训练,学会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2]而治疗师可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不良的收缩习惯和收缩方法,并找到治疗的重点,从而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生物反馈疗法比单纯的依靠患者自行收缩练习具有直观性、有针对性的优点。同时,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反射练习,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并对这种收缩进行改进纠正。

3.2 电刺激治疗盆底的电治疗是指放置在阴道内的电极通过传递不同强度的低频电流,刺激盆底神经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唤醒盆底的收缩反应,使盆底肌肉收缩的强度和弹性增强,另外通过反射性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使控尿反射增强。同时,还可设置镇痛电流,治疗痛、会阴切口疤痕触痛等的患者。电刺激治疗过程中,设置合适的电流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盆底肌分1类和2A、2B三类肌纤维,针对治疗不同的肌纤维必须设置不同的电流参数,包括频率、脉宽,强度、波形、时间等,由于盆底的电刺激是一种低频电流刺激,强度没有固定的标准,必须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电流加至患者觉得放置在阴道的探头往耻骨和头部方向移动的感觉,同时,在电流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必须将电流加至最佳收缩强度,从而完成个体化的电流刺激方案。

4 小结

4.1 三大疗法的配合运用在盆底康复治疗的三大疗法中,对于肌力在3级以下,症状严重者,应以仪器治疗为主,功能锻炼和手法康复为辅,综合治疗才能得到更好的疗效。运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可进行针对盆底的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刺激疗法,仪器治疗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消除症状快。但仪器治疗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在消除症状的基础上,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收缩习惯,预防再次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方面的问题。

4.2 治疗师的重要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须在治疗中多用语言引导、鼓励患者,使患者尽快学会正确的收缩,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其次,应多督促患者回家后完成收缩练习;最后,由于在我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个体探索才刚刚起步,针对不同的个体,统一的方案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根据病情特点、轻重等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并要不断总结吸取经验,才能提高治疗水平。

4.3 盆底康复治疗有效的标准通过个性化的盆底治疗方案,逐渐提高患者的1类和2类肌力,通过手部检测和可视肌电图标上检测肌力变化,力争达到肌力5级,疲劳度为0,并解除症状,建立良好的生物反馈和场景反射,达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有效或治愈的标准,并指导患者养成日常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的良好习惯。

总之,针对产后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无痛无创、无药物副反应、简便、易操作、患者易接受等优点。目前,在我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28%,大于45岁者可达40%。在产后人群和广大妇女中大力推行、普及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将会大大减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率和手术率,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范文3

【关键词】盆底康复;子宫脱垂;盆底肌力;盆底张力;最大肌电位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盆底康复治疗是在盆底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指标(盆底肌力、张力、肌电位等)可用于对盆底功能诊断、程度评价、预后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价,目前国内外对盆底张力的研究较少,有一定的前瞻性。本研究旨在观察盆底康复治疗子宫脱垂对盆底肌肌力、张力和最大肌电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子宫脱垂患者35例,POP-Q分度Ⅰ-Ⅱ,盆底康复治疗10次,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张力和最大肌电位的变化。

1.2诊断标准子宫脱垂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以处女膜为参照点,以阴道前壁、阴道顶端、阴道后壁上的6个解剖指示点与处女膜之间的距离来界定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0期:无脱垂,Ⅰ期: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1cm,Ⅱ期: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1cm,Ⅲ期:脱垂最远端超过处女膜平面>1cm,但不大于TVL(阴道总长度)-2cm,Ⅳ期:下生殖道呈全长外翻。

1.3治疗方法盆底康复治疗应用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采用频率为30HZ,脉宽500us的电刺激和Ⅰ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30min/次,每周1次,治疗间隔期间嘱患者应用阴道康复器自行训练。

1.4检测方法和疗效判断盆底肌肌力、静态张力和最大肌电位分别采用PHENIX电子压力计、电子张力器和肌电治疗头检测,比较治疗前后肌力、静态张力和最大肌电位的变化。盆底肌肌力3-5级为正常,3级以下为异常。盆底肌1°时基础张力正常为200g/cm2,低于正常值,表示Ⅰ类肌纤维张力下降。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和非参检验。

2结果

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肌力治疗前分别为0级2例、1级17例、2级16例、3级0例、4级0例,治疗后分别为0级0例、1级4例、2级10例、3级11例、4级10例,P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问题是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当盆底肌和筋膜以及子宫韧带因损伤而发生撕裂,或其他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时,可发生子宫及其相邻的膀胱、直肠的移位即盆腔脏器脱垂[1]。大宗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肥胖、分娩、绝经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便秘、盆腔手术史等有关。国内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已婚妇女子宫脱垂发病率为0.04-0.14%,51-60岁妇女发病率0.33%,60岁以上为0.71%。子宫脱垂轻度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中度以上患者可有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及阴道内脱出“肿物”感,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明显,严重者可有排尿、排便困难。

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功能主要是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及阴道紧缩度,保证尿道括约肌、直肠括约肌的正常功能。盆底功能评估包括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其改变要较症状出现早,而且指标改变与症状出现严重程度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的检查指标可用于盆底功能诊断、程度评价、预后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价[2-3]。盆底功能评估内容包括最大肌电位、肌力、张力等。盆底肌肉纤维分为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属于盆腹腔支持系统,特点为强直收缩,收缩时间长且持久,不易疲劳。Ⅱ类肌纤维属于盆腹腔运动系统,特点为阶段性收缩,快速短暂,易疲劳。盆底肌张力即收缩支撑力,肌张力小于200g/cm2,提示盆底张力功能低下,在1°时的基础张力小于正常,表示Ⅰ类肌纤维张力下降。当盆底肌去极化肌纤维的密度或数量减少时,最大肌电位小于正常值(30uV),用于临床判断是否有肌肉萎缩或有懒惰肌纤维未激活参与肌肉收缩[4]。子宫脱垂最主要为Ⅰ类肌纤维损伤,有研究表明当Ⅰ类肌纤维肌力2级以下,在1°时的基础张力小于正常值,Ⅰ类肌纤维肌力和张力下降,最大肌电位下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脱垂。

盆底整体理论的基础是:结构决定功能,恢复受到破坏的结构从而恢复(完全或部分)功能。及时进行盆底训练与康复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碍的综合措施。盆底康复治疗的意义在于:①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②改善与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③巩固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的疗效[5]。针对子宫脱垂采用的康复治疗,可以通过电刺激增加肌纤维数量,使最大肌电位增大;提高肌肉本体感受器敏感性,改善肌肉内环境(血液循环、性激素下降、神经受损、肌肉纤维化等)。本研究通过盆底康复(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锻炼Ⅰ类肌纤维,结果发现治疗后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和静态张力明显提升,最大肌电位增大,参与收缩的肌肉数量增多,可明显减轻自觉症状。由此可见盆底康复治疗可以修复肌力和张力,增加最大肌电位,为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的非手术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Hay-Smith J,Herderschee R,Dumoulin C,Herbison P.omparisons of approaches to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an abridged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2,48(4):689-705.

[2]Roongsirisangrat S,Rangkla S,Manchana T,Tantisiriwat N.Rectal balloon training as an adjunctive method for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in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a pilot study[J].Med Assoc Thai,2012,95(9):1149-1155.

[3]Ma N,Wang FM,Huang HJ,Song YF.Study on modified Prolift for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Zhonghua Fu Chan Ke Za Zhi,2012,47(7):505-509.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范文4

长春市妇产医院产科,吉林长春 130042

[摘要]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改善产后盆底肌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产后女性2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7例,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女性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测定情况和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恢复的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为75.7%,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产后女性的盆底肌力,提高临床康复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172-02

女性怀孕后随着体内激素的改变、子宫增大对盆底肌肉的损伤、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神经的损伤,都可能导致女性的产后盆底肌肉松弛,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可造成尿频、尿急、咳嗽时漏尿、子宫脱垂等临床症状。我国成年女性产后盆底肌肉松弛的患病率为18.9%~50.9%[1-2]。随着医疗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已成为产后肌肉松弛的重要治疗方法,生物反馈疗法[3]是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电刺激[4]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为了探讨产后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该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产后女性214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收治的产后女性2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7例,年龄19~33岁,平均年龄(24.5±2.3)岁;初产妇67例,经产妇40例。对照组107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3±2.5)岁;初产妇59例,经产妇48例。所有产后女性均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两组产后女性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方法

①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采用美国Chattanooga电刺激治疗仪2778[5](药(械)准字: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2222963号,美国Chattanooga)。参数设置为:频率5~100 Hz,电流0~25 mA,治疗时间20 min,波宽200~500 s。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把探头消毒后置于阴道内,电刺激强度以患者可以耐受为限度,刺激强度为10~20 mA,使患者没有痛的同时感受到盆底肌肉跳动,刺激20 min,休息间隔为8 s,2 d刺激一次。生物反馈治疗根据所反馈的信号给予调整收缩部位和力度,根据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调节训练的时间和强度,20 d为一个疗程。所有女性治疗结束后通过电话随访5个月,了解其盆底肌力恢复情况。

②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6]治疗,女性取站立位,收缩及夹紧肛门口与尿道口(女性尿道口、阴道口),收缩与放松肌肉各维持5~10 s,每日至少5次,每次5~10个轮回,初期练习5次/d,逐步增加至10次/d。或者取仰卧为,吸气,曲起双腿,双手抱住,呼气,将双腿压向胸部,先吸气,再呼气,同时抬头贴膝,如此反复,共做3次。

1.3 观察项目

经过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女性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测定情况和康复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

检测依据法国国家卫生诊断论证局关于修改会阴肌肉测试标准[7]将肌力评估分为0~V级,会阴肌肉收缩持续0 s为肌力0级,收缩持续1 s为肌力I级,收缩持续2 s为肌力II级,收缩持续3 s为肌力III级,收缩持续4 s为肌力IV级,收缩持续5 s或者大于5 s为肌力V级。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盆底肌肉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盆底肌肉得到明显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盆底肌肉无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女性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测定情况

经过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恢复的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女性的康复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康复治疗后,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为75.7%,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了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盆底肌中发挥支持作用的主要是肛提肌,结缔组织包括筋膜及韧带,其共同组成盆底发热肌性-弹力系统,在神经机制的协调作用下形成具有动力的支托结构,维持盆腔器官的稳定,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和过度牵拉,导致盆底支撑组织的肌肉、筋膜、韧带组织松弛,对分娩后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其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是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预防和质量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改善夫妻生活质量。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把盆底肌肉的信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可以刺激阴部神经传出纤维,诱发盆底肌肉的被动性收缩,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有害代谢产物的堆积,还可以增加肌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可以唤醒产后女性深层和浅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增强会阴与腹部收缩力,增加深层和浅层会阴肌肉的收缩及肌力。Wilson等通过研究发现[8],产妇进行产后盆底锻炼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强度。通过该科的研究发现,经过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恢复的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为75.7%,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报道相似[9]。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产后女性的盆底肌力,提高临床康复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Boyle R,Hay-Smith E J,Cody J 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and Faecal Incontinence in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Women[J].H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2(10):7471.

[2] 郁秀文,散结通乳方与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治疗产后乳房胀痛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7):326-327.

[3] Richter HE,Brumfield CD,Cliver SP.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al sphincter tear:a comparison of primiparous patients,vaginal births after cesarean deliveries,and patients with previous vaginal delivery[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2(8):1194.

[4] 张宏慧,尤如冰,曹晓娟.加味生化汤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产后康复的作用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342-343.

[5] Han Yong-xia,Niu Yu-xia.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o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2014,30(5):875-878.

[6] 罗静,谭广萍.100例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5):432-433.

[7] Gao yuan,Li Wen-hua.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for individual treatment of 100 cases[J].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2011,17(8):563-565.

[8] 徐学勤,张师前.生物反馈电刺激与雌三醇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3(6):136-137.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范文5

【关键词】 盆底功能; 障碍疾病;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11.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021-02

doi:10.14033/ki.cfmr.2015.02.010

女性的盆底组织以肌肉和筋膜为主。其结构上就像一个吊床一样,处于女性的会阴、处,将盆腔器官如直肠、膀胱、子宫等托起来,其作用在于可以使性生活持续下去,实现排尿和排便等生理功能。孕妇在进行流产手术或者正常的分娩过程中,均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到盆底肌肉,从而导致盆底功能出现障碍[1]。如果盆腔障碍较轻,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为阴道松弛,因此容易导致性生活质量差,此外,也会出现轻微的小腹坠胀、便秘以及尿频等症状,症状严重者会产生尿失禁,乃至更为严重的直肠脱垂、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症状[2],痛苦是难以言状的。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诸如欧美国家、日韩国家等,对盆底肌肉的生物治疗较为普及,还要辅助电刺激训练以配合治疗。对产后42 d的妇女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常规的盆底肌肉训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病症的发生率。此外,实施必要的盆底肌肉训练,可以使盆底神经和肌肉得到锻炼,促进阴道恢复紧缩,增强性的程度,的次数也会有所增加,从而能够促进性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中,对100例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在盆底治疗前后以及产后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恢复训练,与没有接受盆底功能恢复训练的100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其训练过程轻松、无创伤、无痛苦,效果显著。这就说明对于产后以及盆底功能障碍的妇女患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对于恢复盆底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分娩后的200例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两组妇女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期,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确诊为轻、中度子宫脱垂50例,尿失禁50例,并分别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比康复前后的评级变化。

1.2 方法

对照组只做自我锻炼然后定期评判,研究组自产后42 d按计划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然后进行定期评判。研究组采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相关康复治疗。通过盆底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对患者神经和盆腔神经进行反射性刺激,有效将患者的肌肉强度以及弹性加强。产妇从产后42 d开始,根据自身的评级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模式,2次/周,将6周的训练为一疗程,20~30 min/次。

1.3 评价标准

主要选择GRRUG(修改的会阴肌肉测试)对患者进行评分[3]。测试等级主要分为0~5级。其中0级收缩质量无,保持0 s,收缩的次数为0次;1级:收缩质量表现为颤动,保持时间为1 s,收缩次数为1次;2级收缩质量表现为不完全收缩,保持时间为2 s,收缩次数为2次;3级收缩质量为没有对抗的完全收缩,维持的时间为3 s,收缩次数是3次;4级为具有轻微对抗的完全收缩,维持时间为4 s,收缩次数是4次;5级表示完全收缩,表现出持续对抗,保持时间为5 s,收缩次数为5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有效:肌力升高2级以上;(2)治愈:恢复至5级,疲劳度为0,阴道压力张力正常,症状消除[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康复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有效率99.0%和治愈率5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和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子宫脱垂组和尿失禁组康复效果比较

尿失禁组治疗后的有效率98.0%和治愈率42.0%和子宫脱垂组的58.0%和34.0%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属于是盆腔脏器位置和盆底功能出现异常性的疾病,造成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所导致的[5],主要的症状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以及障碍等。轻微症状的患者表现为阴道松弛而导致性生活质量下降、小腹有坠胀感,并有尿频和便秘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则表现为尿失禁以及膀胱脱垂、子宫脱垂和直肠脱垂等症状,这些症状发作时很痛苦,极大地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性”福,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6]。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国45%已婚已育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疾病,78%已育妇女因阴道松弛夫妻生活不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妊娠分娩机械性牵拉,而使肌肉出现损伤;在分娩的作用下,使得神经支配力相对降低,导致盆底肌肉呈现出失神经退行性变,此外,也由于衰老或者神经递质有所减少而造成。盆底肌肉受到损伤后会出现盆底血管病变,此时,血流灌注不够充足,而导致肌肉呈现出萎缩变性。有盆底手术史的患者也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盆底功能恢复技术主要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原理,利用高科技治疗仪创建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临床疾病情况进行观察,对其给予对应点刺激。在此过程中,需要对频率以及脉宽进行有效调节,在结合A3反射的时候,采用不同生物反馈模式。不同的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场景反射训练模式,将有效地唤醒已经遭受损伤的盆底肌肉。将盆底肌有的肌力以及弹性有效增加,最终促进患者盆底肌肉功能正常恢复,有效将阴道紧缩程度提高,促进盆底肌肉的肌力,并增加肌肉的弹性,以恢复盆底肌肉功能到正常状态。最终使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同时针对相关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恢复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7]。

本研究通过观察经过训练治疗的200例产后妇女和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发现,产后妇女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后盆底肌肉的强度增大,且弹性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据不完全统计,女性分娩后出现盆底疾病的几率较高,妊娠或者分娩均会对女性患者的盆底肌肉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致使患者的盆底肌力下降,最终使患者出现了盆底功能障碍等相关性疾病。在没有开展盆底康复术之前,对于盆底疾病大都采用手术、服食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有痛感和副作用、治疗时间长、效果差等缺点[8]。而盆底功能康复技术是通过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肌纤维的受损类型,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以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相配合,使盆底肌肉的肌力和弹性均得到有效恢复,从而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起到了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已有多人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均有明显效果。患者的治疗过程无创性、无痛苦、不服药,能够在轻松愉快中增强阴道的缩紧度,改善性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病症的预防能力。据了解,盆底功能康复在欧美等国家早已经广泛开展,其疗效和方法也早已得到患者的公认。

总而言之,对盆底疾病患者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盆底肌肉的力量,使肌肉的弹性有所增加,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得以恢复。由于患者的阴道紧缩程度会有所提高,因此能够改善女性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此外,对于一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子宫脱垂、尿失禁等均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敏嫦,王永莉,黄惠芳.两种不同腹式全宫手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31-32.

[2]黄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64-65.

[3]赵飞飞,江江,彭娟,等.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2):5361-5362.

[4]曹丽,苏园园,韩燕华,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746-3748.

[5]王雪梅.健康宣教对女性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2):4582-4583.

[6]王京晨.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7]孙岚,文勇,张源,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断及康复治疗效果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0):121-126.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范文6

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03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所接收的8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进行随机分配,包括行专业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及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以及仅仅进行普通的健康知识及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并在产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查看盆地功能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 产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的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及以上例数为35人,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各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与改善作用,而且可以明显减少产妇的尿失禁现象,降低了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

[

关键词 ] 护理干预措施;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036-02

当前,越来越多产妇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此疾病现已引起社会及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可以说,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妇女的生活质量,现有许多报道指出,适当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将有可能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促进其康复,笔者结合多年的妇产科临床经验,针对本院的80例初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下面将就此展开论述,现将研究报道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妇产科2012年9月—2014年2月期间所接收的产后6周在我院进行复查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范围为22~36岁,孕周为37~42周,均为单胎产妇,且全未出现妊娠合并症、急性、慢性传染病。医务人员根据产妇的自身意愿,将其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与40例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及饮食常规护理干预 ①对这两组产妇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尤其注重对产妇进行盆底肌保护的健康教育,例如在产后一个月内应当多加休息,避免劳累,禁止盆浴,在两个月内禁止同房等,避免在产褥期出现感染。另外,必须向产妇说明在产后应当避免负重,尽量不要久坐或就蹲,避免过度增加腹压。

②对这两组产妇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在产后多食用蔬果,健康饮食,尤其禁止喝酒、抽烟、饮用浓茶、咖啡及其他辛辣食物。

1.2.2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干预措施 依据观察组产妇适应症和禁忌症制定护理治疗方案。盆底肌锻炼方法:作缩进肛门动作,每次时间≥3 s,之后放松。持续15~30 min,2~3次/d电刺激法:电刺激强度必须检查以患者耐受,感知不到疼痛为前提。

1.3观察指标

于产后3个月测定2组产妇盆底肌肉张力(0~5级,级别愈高,表示恢复效果愈好),问卷调查其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等,POP-Q评分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比较

2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测试评分情况比较,可以明显发现观察3级及以上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2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比较(n)

2.2 两组产后3个月随访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比较

2组产后3个月随访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比较,如表2。

表2 两组产后3个月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比较

[n(%)]

3讨论

根据临床资料表明,当前我国的已婚育女性中有40%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一般表现为产妇在产后出现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状况,这是由于患者在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对盆底慢性牵拉引起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盆底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损伤,最后引起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

关于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目前有Kegel盆底肌训练、阴道哑铃、电刺激、生物反馈等,但鉴于以上医疗护理器械在基层医院尚未得到完全普及应用的现实,本文针对观察组进行盆底肌评估,并进行盆底肌锻炼,加以电刺激疗法的专业系统化护理治疗进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仅是进行普通的产后健康教育及常规的康复护理。主要探讨了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发现应用盆底肌评估加盆底肌锻炼,辅助电刺激疗法的专业系统化护理治疗的观察组产后3个月随访盆底肌级别≥3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护理疗法对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产后6周以后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盆底肌肉的针对性训练,能够减轻轻度及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对因生育引起的各种尿失禁疗效显著,阴道紧缩度增强,性生活质量提高,腰背痛症状减轻,因此可以据此制定盆底肌治疗个性方案,借助电刺激疗法和常见的康复体位巩固训练,在基层医院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

[

参考文献]

[1] 杨继忠,刘静华,蒋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17):124-125.

[2] 苏曰华,刘萍,崔福鸾.阴道正常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446-447.

[3] 赖俏红,黄惠芳.12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25):13-14.

[4] 易念华,刘海意,乔福元,等.武汉市初产妇盆底肌力调查及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5):361-363.

[5] 高原,李雯华.产后盆底康复的个体化治疗10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8),936-939.

[6] 邓海英,刘芬,胡建梅.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9):24-27.

[7] 朱兰,郎景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策略[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2):793-794.

[8] 邓海英,胡建梅,刘芬,等.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杂志,2011,24(9):601-602.

[9] 王雅贤,刘颖琳,陈少青,等.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93.

[10] 符白玲,邓惠贞,罗燕琴,等.盆底肌肉康复器预防早期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杂志,2009,7(7):1911-1912.

[11] 王凤珍,张虹霞.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用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作用的分析[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248.

[12] 邓晓云,张海燕,吴秀娜.女性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技术应用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杂志,2011,24(12):627-628.

[13] 丁立新.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239例临床疗效分析及意义[J].临床医学,201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