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的现状范例6篇

关于环境的现状

关于环境的现状范文1

论文摘要:环境权理论自诞生以来就被寄予厚望,在我国,环境权被认为是环境法的核心问题,但是多年采这一问题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本文旨在理清思路,分析公民环境权理论的研究现状,并对这一现状作出反思与回应。

一、公民环境权研究的现状

自我国著名环境法学家蔡守秋先生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环境权初探》以来,关于环境权的讨论至今已有25年。众多学者都加人了环境权的大辩论,而且大部分关于环境权的论文都涉及到公民环境权论题。关于公民环境权的权利形态,我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将公民环境权定位为法律权利;90年代,又有学者将公民环境权的权利形态定位为人权、应然权利和基本权利;21世纪初,又有学者认为公民环境权本质上是习惯权利。

1.20世纪80年代的法律权理论

20世纪80年代公民环境权的法律权利论的代表是蔡守秋。早在1982年,蔡先生就分析了环境权的产生过程,并得出下述三个结论:第一,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环境权的提出是人类环境问题发展的必然产物;把环境权规定为国家和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各国宪法、环境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一种发展趋势;环境权这个规范深深地扎根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之中。第二,环境权是环境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环境诉讼的基础;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环境权表现为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第三,有关环境权的理论正处于发展时期,我国的法学工作都应该为建立环境权的科学理论作出贡献。总之,蔡先生将环境权视为一种“法律上的权利”,弱势地承认了环境权与人权的关联。在他看来,环境权只是在发生学上与人权相连,其在社会生活中主要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

2.20世纪90年代的应然权利论

20世纪90年代应然权利论的代表是吕忠梅教授和陈泉生教授。吕教授从传统法律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出发,将环境权视为一种应有权利。用她的话来说:“环境权是为克服和弥补传统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在环境保护中的缺陷和不足而产生的一项新的权利。”吕教授主张,环境权应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人权。吕教授的环境权利理论设计倾向于将环境权具体化,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她实质上将环境权民事权利化。

3.21世纪初期的公民环境权学说

公德近是21世纪公民环境权论的一位代表,在谷德近看来,环境权的实质是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他因而反对把自然、后代和人类整体视为环境权的主体。他认为,公民环境权本质上是一种习惯权利。他眼中的习惯权利是一种制度事实,由约定俗成的生活规则支撑。公民环境权只能是习惯权利的理由有:(1)环境权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2)环境权依靠社会习惯得以保障。 徐祥民教授是义务先定论的代表,义务先定论者则从根本上否定公民环境权的存在,主张环境权是一种以环境义务的先行履行为存在条件的人类权利。。在徐教授看来,公民环境权论者所论述的以对环境要素和环境功能的使用为内容的环境使用权,都可以归人财产权和人身权;公民环境权论者所主张的公民环境权不能构成对那些可能造成环境损害的权利的制约。徐教授主张,环境权是一种自得权,它产生于环境危机时代,是以自负义务的履行行为实现手段的保有和维护适宜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人类权利。在他看来,人权发展的历史经过了初创期、发展期和升华期,三个时期的核心性人权分别是自由权、生存权和环境权。自山权的实现要求国家履行消极不妨碍的义务,生存权的实现要求国家或社会积极地提供保障,而环境权是自得权,是保有和维护适宜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人类权利。所谓自得就是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等待其他主体来提供方便,也不需要排除来自其他主体的妨碍。它的实现以人类履行自负的义务为条件。因此,在徐教授看来,现有的环境保护法以确认义务和督促履行义务为实现保护环境目的的手段是正确的。

二、关于公民环境权研究的反思

关于环境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矿山地质;地形地貌;环境影响现状;灾害防治

某开采区主要位于矿区中南部,其长度为207m,平均宽度为70 m,底部采场平台的面积为14525m2。采矿最大标高在矿区的南部,为450m,最小标高在矿区的北部,为310m。本矿区的斑状花岗岩矿体比较厚,呈现带状,产出比较稳定,矿体结构比较简单、稳定,大部分覆盖面积已经被剥离,黑云母花岗岩作为围岩,属于中等稳固岩石。在此矿区进行开采的时候,主要采用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的露天开采方式。

1.矿山地质环境地形地貌

此矿区是丘陵地貌,矿区以及主体山脉主要为东西走向,次要山脉为南北走向。矿区的一般标高是300-440m之间,最大高差为280m。此矿区的地形切割比较深,坡度一般均在25°之上,具有自然的排水设施。其地表主要由洪冲积物和第四系残破积组成,覆盖率达到了70%之上。综上所述,此矿区地形地貌属于中等复杂程度。

2.矿山地质环境影晌现状评估

2.1地质灾害影响

通过对矿区的勘查发现,现阶段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与滑坡。崩塌主要指的就是土质边坡剥落崩塌,边坡高度为2-5m,崩塌体上含有较好的杂草,土层成分主要包括石英粉砂、粘土、石英砂等。崩塌体的长度大概是5m,厚度大概在2-3m之间,宽度为6m,呈现椭圆形,体积为20m3,属于小型崩塌,影响范围大概是30。

2.1.1崩塌

(1)位置。

崩塌位置主要位于矿区的西侧,和采矿区的距离比较近,此崩塌基本上就是90°陡坡土体的下坠,落距比较小,属于最近形成的。其土层是第四系残破积层,主要包括粘土、石英砂、石英粉砂等成分,呈现灰黄色、浅黄色,大概厚度是2-5m,具有良好的植被情况,崩塌体体积在3-5m3之间,影响范围大概是15。

(2)现状及危害。

崩塌体后陡壁主要是土质边坡,具有良好的植被情况。崩塌体属于最近形成的,散乱堆积在一起,规模比较小。其产生变形的原因主要包括:强烈的土体风化作用,土质松散,边坡开挖等施工活动影响等等。同时,雨季降雨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冲蚀作用,出现下渗等现象,对矿区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出现崩塌灾害。导致发生崩塌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边坡开挖施工,其次就是强降雨。当发生崩塌灾害之后,会对矿区公路运输以及行人安全产生威胁。

(3)稳定性评价。

此崩塌体均散落在坡底,已经稳定。在后期降雨、风化侵蚀等作用下,时有发生掉块现象,但是规模比较小,危险性也比较小,最终评估结果就是矿区崩塌危险性小。

2.1.2滑坡

此矿区滑坡主要位于北部旧排土场边坡处,矿山地质灾害点现状说明见表1所示。排土场土层主要就是第四系破残积层,主要成分是粘土、石英砂、石英粉砂,呈现灰黄色、浅黄色,具有少量块石。因为在进行排土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与施工措施执行,导致台阶分级施工质量较差,加之土层较为松散,具有很好的边坡角,致使其相对高差超过了15m。在降雨、下渗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其稳定性、土饱和性均较差。在排土场临空位置处形成滑坡体,在坡脚处的影响范围长度达到了20m,宽度为12m,形成了约100m3的滑坡土方量,影响范围大概在150左右,属于小型滑坡。因为滑坡体距离公路与村庄比较远,前面还是排土场的空地,主要就是因为排土堆放不规范引起的,没有出现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具有的危害性比较小。

由此可以看出,在此矿区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崩塌、滑坡等灾害规模比较小,基本没有造成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对矿区开采影响比较小,因此,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为危险性小,基本不会影响地质环境。但是,需要对不稳定边坡进行监测与处理,保证其安全性、稳固性,避免出现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2.2含水层影响

此矿区开采底层界限处在侵蚀基准面上,其含水层主要为块状岩类裂隙含水层,具有较弱的富水性,采坑还没有露出含水层。通过相关野外调查分析,流经地表的水的pH值是7.5,矿化度要低于1g/L,属于淡水。现阶段,矿区开采还没有导致含水层结构出现变化,同时也没有出现水体恶化、水位下降等不良情况。所以,矿区开采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非常小,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

2.3地形地貌景观影响

此矿区主要为丘陵区,其地形基本为西南高东北低,具有良好的植被情况,矿区周围没有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等。在进行矿区开采的时候,主要就是露天开采,在进行开采的时候,必然会对其植被情况产生破坏,对原来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影响程度非常大。因此,其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评估为严重。

2.4土地资源影响

此矿区已经开采了很多年,破坏面积达到了5.6h其中采矿区的面积为4.8h,原有的排土场面积大概为0.8h,职工生活区、道路等均会占有一定的土地面积。通过对矿区现场的勘察,大部分破坏土地为林地。

2.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情况,对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差异性与地质环境问题分布、危险性等进行考虑,并且分析其受影响程度与社会经济属性,进而对矿区分段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明确其量化指标,在“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原则的条件下,运用半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予以等级分区。在进行实际划分的时候,一定要对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这四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对其程度予以明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如下:当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轻度时,针对地质灾害而言,其表现为:灾害规模小,发生几率小。对分散性居民、小规模工程设施产生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较低;针对含水层而言,其表现为:矿井的涌水量低于3000m3每天。矿区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较小,不会影响周边生活、生产用水;针对地形地貌景观而言,其表现为:对原来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小,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交通等的影响程度也较低;针对土地资源而言,其表现为:占用破坏林地、草地的面积不超过2h。当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中度时,针对地质灾害而言,其表现为:灾害规模中等,发生几率较高。主要对城镇与村庄居民、交通、主要工程设施等产生影响,出现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针对含水层而言,其表现为:矿井的用水量在3000-10000m3每天。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比较大,呈现半疏干状态。对周边生活、生产用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地形地貌景观而言,其表现为:对原来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大,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交通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土地资源而言,其表现为:占用破坏耕地2h以下,占用破坏林地、草地2-4h。当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严重时,针对地质灾害而言,其表现为:灾害规模大,发生几率高。对城镇、村庄、交通、主要工程设施的影响较为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比较大,并且会出现一些人员伤亡;针对含水层而言,其表现为:矿床含水层结构被破坏,出现导水通道。矿井的涌水量超出了10000m3每天。地下水位出现下降的情况。矿区周边含水层的水位也在下降,或者呈现一种疏干状态,出现地表水渗漏的现象;针对地形地貌景观而言,其表现为: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景观,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交通等产生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针对土地资源而言,其表现为:破坏了基本田地,占用破坏耕地2h以上,占用破坏林地、草地4h以上。

3.评估区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评述

3.1地质灾害影响防治难度

在此矿区中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发生崩塌等灾害的时候,会对现场工作人员、机械设备等产生一定的威胁。此时,可以通过种草植树、土钉挂网植草等方式进行加固,避免发生崩塌等灾害;同时,也可以在边坡台阶上植树种草,有效提高土层的稳固性。这些防治措施非常简便,防治难度也比较小。针对泥石流灾害而言,可以通过规范堆土场、压实、修筑截水沟与排水沟、种草植树等方式进行防治。其防治措施比较简单易行,相应的防治难度比较小。

3.2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防治难度

在此矿区开采中,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主要就是由矿山露天开采导致的,在进行开采的时候,容易形成高陡坡,不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会影响边坡周围的美观。并且,在矿区开采、破碎的时候,一般均会产生大量的地表、粉尘等,非常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对矿区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绿化措施、分区湿式凿岩、洒水抑尘等方式进行治理,可以有效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相应的难度也比较小。

3.3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

在此矿区内,矿山开采、道路边坡、旧排土场边坡等均具有小规模的崩塌、滑坡现象,矿山开采的含水层影响程度评估为轻度、土地资源影响程度评估为严重、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评估为严重。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结果,可以对其进行预测评估:矿山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中崩塌、滑坡灾害的危险性比较小,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小,其评估为轻度;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比较大,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大,对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其评估为严重。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程度为轻度;对地形地貌影响程度为严重;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严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矿山开采规模与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其地质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重视。在矿山开采中,一定要对其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并且全面了解矿区的地质条件,为矿区的高效开采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在实际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对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其影响程度与防治难度,保证矿山开采的有序进行,实现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何芳,徐友宁,乔冈,刘瑞平.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J].中国地质,2010(05).

[2]王飞,吴浩,刘灏.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

[3]郭维君,崔晓艳,肖桂元,吴萌.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研究[J].金属矿山,2010(08).

关于环境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LTE技术 智能家居 发展方向 应用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TP273.5;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084-01

一、LTE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发展方向分析

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技术条件的支持作用之下,LTE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实现1.4MHz~20.00MHz单位范围内的信道带宽支持,与之相对应的Category3的传输速率能够实现在100Mbps单位下行速率和50Mbps单位上行速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演进,Category4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50Mbps单位下行速率,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LTE技术持续发展,以及LTE 4G网络系统建设不断成熟的背景作用之下,智能化家庭已成为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各种智能化电器以及家居的综合应用也能够通过LTE技术的支持完成有效互联。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家庭的网络化能够在固定接人支持作用之下兼具无线接人处理模式。房屋环境内的各种智能设备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Wi-Fi或者Zigbee)有效互联到控制中心,在LTE宽带无线接入场景运行环境作用之下的控制中心进一步连接到因特网。另外,可以建立在对LTE技术支持下相关频段以及网络架构的合理选取,确保结构性部署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应当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用户能够通过应用终端实现对户外环境温度的查询,通过LTE网络配合室内终端调控确保室内空调、取暖等设备温度调整的可靠性;其次,用户能够通过对手持终端设备的合理应用,在室外环境下实现对室内环境状态的有效视频监测;最后,用户通过视频或网络采集数据能够实现包括大门环境、门厅环境、客厅/餐厅环境以及厨房环境在内各种家居应用的智能化发展状态,从而提高各类设备的应用质量与应用效率。

二、LTE技术支持下智能家居应用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LTE技术支持下大门环境中的应用关键问题分析:可视对讲机建立在LTE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实现相对于门口的安全性特点,其目的在于: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实现访客与房主的对讲。并且通过对LTE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将访客的实时图像传递至房主方面。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发挥LTE技术高速的优势,在视频显示上的流畅性,能够针对相应的访客图像进行高质量的保存到室内终端上。与此同时,还可以将LTE技术支持下的摄像显示终端延伸至大门外部,方便房主能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网络、电视屏幕或是专业化显示屏幕的方式针对大门周边的实时状态予以灵活观察,另外,当房主处于外出时,也可以通过LTE网络将访客的图片上传至接收终端中,确保整个房屋住宅的安全性。(二)LTE技术支持下门厅环境中的应用关键问题分析:在LTE技术的支持作用之下,房主通过智能门锁所具备的指纹辨识功能能够顺利进行房门。在正常操作状态下进入房门之后,整个房屋空间所配备的安全防护系统会自动转入关闭状态。而在房主出门后,房屋空间下所配备的安全防护系统又能够自动转入布防状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在智能化技术应用基础之上的门厅感应系统能够结合对人体存在感的有效感应,结合外部环境下的温度及湿度状态,自动开启相应的灯光,并且能够实现对室内门厅环境下的亮度进行灵活调节。基于对智能家居应用的灵活性因素考量,房主能够在在LTE智能终端“在家”/“远程”/“离家”模式当中进行可靠性选取,在房主选取“在家”模式的情况下,室内环境中的各类型灯光电器均能够自动调节至正常运行状态,在房主选取“远程”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终端时候视频监控或者获取网络数据,对室内室内环境中的各类型灯光电器手动调节其运行状态,而在房主选取“离家”模式的情况下,室内环境中的各类型灯光电器则会自动调整至节能化运行状态当中,从而确保整个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节能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LTE技术支持下客厅/餐厅环境中的应用关键问题分析:在有关客厅/餐厅智能家居的实践性应用过程当中,建立在LTE技术支持作用之下所构建的可触摸式智能终端应用系统能够针对相应的灯光以及家用电器使用状态进行可靠性设定,其目的在于为房主营造一个尽可能舒适且自然的居住环境。对于客厅而言,在将LTE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的过程当中,房主通过LTE系统终端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性需求,设计出有关灯光色彩以及灯光显示亮度的几类使用模式,主要包括全开(客厅所有灯光全部呈最高亮度开启状态)、会客(客厅单一性色彩灯管全部呈高亮度开启状态)、明亮(客厅部分灯光呈一般性亮度开启状态)、休闲(客厅多彩性灯光呈一般性开启状态)以及全关(客厅所有灯光全部呈完全性关闭状态)这几种类型。而对于餐厅而言,同样可以按照灯光色彩以及灯光显示亮度的差异性划分,设定出如下几种类型的使用模式,主要包括全开(餐厅所有灯光全部呈最高亮度开启状态)、用餐(餐厅单一性色彩灯管全部呈高亮度开启状态)、酒会(客厅多彩性灯光呈交替性开启状态)、烛光(餐厅部分多彩性灯光呈低亮度开启状态)以及全关(餐厅所有灯光全部呈完全性关闭状态)这几种类型,最大限度的确保房主的各类性需求能够得到可靠性满足。

(四)LTE技术支持下厨房环境中的应用关键问题分析:厨房环境同样是LTE技术在应用于智能家居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同样是提高整个室内环境综合应用质量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之一。在LTE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作用之下,厨房环境下的灯光布置方式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能够通过设置开关模块的方式实现对厨房环节下灯光亮度、灯光位置以及灯光色彩的可靠性控制。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在于:厨房环境下的开关模块能够与整个灯光控制系统实现有效性连接。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房主在厨房环境中的舒适性程度,还可以提供音乐以及视频欣赏。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厨房环境出现烟雾浓度超标问题的情况下,LTE技术支持下所配备的烟雾感应终端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与此同时,还可以将烟雾感应终端系统与室内环境中的灯光系统有效联动,在报警指令发生状态下,借助于对LTE下网络系统完成及时高效的可靠性传输。

关于环境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环境工程;地质作用;可持续发展

1引言

注重对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深入分析,了解环境工程地质作用,可加快现代城市建设的步伐为环境状况的改善提供支持,减少地质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逐步实现现代城市的建设目标。因此,在对城市环境进行研究时,应关注地质问题及环境工程地质作用,细化相应的研究工作内容,拓宽城市环境方面的工作思路,为现代城市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应提高对环境工程地质作用的正确认识,以便为相应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信息。

2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在对城市环境进行研究时,需要对相应的地质问题全面了解,避免环境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实践中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2.1水资源问题

城市发展中因人口的增加、供水量的加大等,会出现水资源有所匮乏的问题,同时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了潜在威胁。具体表现为:1)部分城市的地下水由于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问题,导致路面出现了沉降、塌陷等现象,使城市环境地质方面的结构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受水资源保护不够重视、地下水开采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建设中水资源问题发生率有所上升,给地质方面带来一定的威胁。实践中针对城市的水资源问题,需要通过对工程地质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实地调查工作的开展等,对城市地下水的水源选择、保护等加以分析,落实好相应的评价工作,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从而降低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发生率,逐渐改善其地质状况[1]。

2.2垃圾问题

一些城市在长期发展中由于对工业废料及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引发了地表污染问题,阻碍了城市发展,影响城市地质环境质量。具体表现为:1)受到垃圾问题的影响,导致一些城市的土质有所改变,植物生长水平下降,且人们的健康状况受到了潜在威胁;2)部分城市发展中,对垃圾问题的危害性、科学处理等考虑不充分,导致这类问题的影响范围扩大,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需要通过对城市环境保护及地质状况要求进行考虑,深入分析城市垃圾问题的危害性,积极开展城市垃圾的处理工作,积累好城市垃圾处理中的实践经验,确保现代城市在开展环境保护方面工作的有效性。

2.3其他方面的问题

2.3.1地基方面的勘察问题

在开展城市环境地质分析工作中,对地基方面的有效勘察需要加以考虑,避免地基的稳定性受到不利影响。实践中,某些城市发展中进行地基勘察作业时对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结构等考虑不全面,且软土地基方面的处理方法选用不当、工作开展缺乏针对性等,导致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了地面裂缝、墙体裂缝等,从而加大了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发生率,影响工程项目基础结构稳定性,因此,需要通过有效勘察作业,才能优化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地基性能[2]。

2.3.2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人类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同样会对城市环境地质方面的结构状况造成影响,使城市环境地质结构处于失稳状态,引发城市环境地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改善城市环境地质状况的过程中,对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控制好相应的经济活动的开展过程,减少对城市环境方面的影响,有效应对地质方面的问题,使现代城市在实践中可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3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

在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方面的工作时,应了解其在实践中的具体作用,进而为环境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实践中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3.1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提供支持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若要发挥出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则能为其施工安全提供支持。具体表现为:1)环境工程地质方面的工作开展中,可通过对工程项目地质环境状况的分析、评价等,预测出项目作业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不良地质,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定有效应对方案,为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3];2)基于环境工程地质作用的发挥,可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要求、施工区域地质状况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对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地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丰富相应的勘察资料内容,使工程项目施工计划得以安全实施,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3.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若能发挥出环境工程地质作用,则可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改善提供可靠保障。具体表现为:1)环境工程地质可通过对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因素的分析、岩土体结构的分析等,为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的有效建设提供所需的信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水平;2)环境工程地质实践中可通过对岩土体结构、环境要素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实现城市的合理规划,并对城市生态环境加以保护,使现代城市保持良好的发展潜力,满足其生态环境质量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3.3其他方面的作用

其他方面主要包括:1)通过对环境工程地质的考虑与科学运用,可丰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内容,避免影响后续作业计划的实施效果。同时,在崩滑流地质灾害治理中,环境工程地质作用的发挥,可加强对已有崩滑流的监测与治理,实现对新建和扩建工程建设中不稳定边坡的有效改造,降低结构稳定性问题的发生率。2)在防治地面沉降、活动断裂研究及避让过程中,全面考虑环境工程地质,有利于加大地面沉降治理力度,改善区域地面沉降治理状况,并实现相关生产活动进行中的断裂监测研究,为选用相应的避让措施及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有效应对实践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同时,也能改变环境保护方式,提升治理及开发水平,并促进环境地质学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工程的科学建设目标,减少相应的投资成本费用[4]。3)通过对环境工程地质学应用中区域性、目的性及总体性等方面的考虑,有效开展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方面的分析工作,可降低工程建设中的滑坡事故发生率,并为区域性环境状况的改善、工程建设中地质条件的分析与掌握等提供专业支持,使现代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效果更加显著,减少相关作业计划实施中地质因素的影响。同时,环境工程地质作用的发挥,也能为地质环境的科学分析、利用及改造等提供参考依据[5]。

4结语

关于环境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问题 对策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aimed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 provide basis for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ut forward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ut in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ecaus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quality and effect are affect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a few years to work in my experience,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aced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1 973 年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我国至今, 已有三十几年的时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体现了预防为主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 尤其是自2003 年9 月《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以来, 环评事业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环评工作者只有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不断地分析、总结, 才能进一步提高环评质量, 推动环评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环境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现状调查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现有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统计、经验估算、资料复用等;另一类则是通过现状监测获取相关的数值。两者往往相互补充。由于受环评时限、经费、人员素质、工作机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现状调查工作的开展过程往往出现随意套用现有资料或监测资料准确性、可用性差等问题。

(1)现有资料收集中存在的问题

①资料收集时间上的相对不足

主要指现状调查时应重点关注现有资料值获得时间距环评现状调查时间的长短。近年来,随着城市新城区的高速发展,频繁的社会经济活动促使环境瞬息万变,区域内植被面积大辐度减少,人口高度集中,人类开发活动强度增大,各项环境质量指标也随之呈现较大变化。因此,在引用现有数据时,对于高速发展的地区,常忽略了结合地区的开发强度考虑现有资料获取时间与环评现状调查时间间隔的长短,资料的可利用程度不高。

②突发事件及不利条件下对现状值的影响

对于一个比较成型的工业区,往往认为它的现状值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突发的事件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环境现状值。一些恶性的环境违法行为,如向水体倾倒化工废液、利用废塑料薄膜作为锅炉燃料等等,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能引起区域环境发生不利的改变。不利条件,既包括环境本身背景值最差的情况,又包括环境各因素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浓度消减的情况。对于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工业区,因其区域整体存在着诸多不定因素,调查过程应更多地关注整个区域环境的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调查过程对此类事件应给予的关注程度往往不高,缺乏对其行为的发生频率的了解,从而影响对现状值的确定,降低现有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由此产生不科学、不严谨的环评结论。

(2)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①监测点设置不合理。如项目监测点位布设不科学,未设置环境保护敏感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不全,特征因子监测缺项;部分项目监测频次不符合要求等。

②监测数据统计和评价有误。有些项目在计算平均值、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方面有误,评价引用的标准值错误或评价结论与实际监测数据有出入等。

③历史监测数据引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超时限使用、缺少历史数据监测报告及有效性证明材料等;有些项目随意引用其他项目的监测数据,引用的区域与评价区域偏离较大,与实际情况不符。

2、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体系不健全

目前,地表水、大气、声的标准体系相对较完善,但地下水、土壤、电磁辐射、核辐射、生态以及人体健康等环境标准体系相对较少,而与污染源相关的排放标准更是匮乏。例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日益受到重视,但却没有成熟规范的生态环境标准去判别与度量,所以导致大部分环评报告在生态环境评价这部分只能作一些简单的现状调查与描述,对建设项目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无法准确评判,生态环境污染源的污染强度更是无从界别。

(2)技术方法不规范统一

环境评价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环境问题复杂多变,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加之理论发展条件的制约,这些都给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目前的非污染生态评价导则,很多环评工作者都感觉其可操作性差,理论水平深,距离实际太远。大多数技术导则、方法的出台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和实践检验基础上的,但在实践中仍会不断的发现问题,也需要不断的完善修订。

(3)预测模式和预测条件的选取不合理

近几年出现了诸多环评计算软件与预测模式,但不同软件和模式对同一数据的计算结果很难一致,有关主管部门也未曾做出统一规范,所以评价预测结果准确性不高。电磁辐射项目的预测也缺乏成熟的计算公式,很多只能通过类比来敷衍了事。预测模式和预测参数选取不合理性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3、公众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环评公众参与的制度不完善

公众参与是环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让公众享有知情权的唯一手段,也是让社会公众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监督作用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组织形式单一、面不广、深度不够等方面。编制机关、项目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是否重视公众参与、能否尊重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容乐观。目前开展的环评公众参与大多是以网上或报刊信息、发放调查表的方式,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时间仓促等原因,使得公众参与对于真正起到对环评报告书的补充、完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关于环境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环境保护;严重;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

引言

环境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想要更好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就需要认清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基于此,本文就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路进行有效探讨。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虽然我国经济近些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类发展历史已经表明: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无法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想要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需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的路子并不是促进我国进步的最好途径,反而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需要更多的能源,这使得我国需要加大能源开采的力度,这势必会对我国环境带来问题。再加上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途径和次数都是不足的,环保相关制度的缺失,都使得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下去,而我国的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2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

虽然我国近些年开始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防治环境污染,加强对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国的环境问题仍然非常突出,这是非常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无论是对资源的保护,还是对污染的治理,两个环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就从我国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污染治理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2.1 资源保护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和污染问题都非常严重,而在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时存在着管理权责模糊,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且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很多公民缺乏节水意识。对于矿产资源的保护来说,其保护现状也不容乐观,我国近些年大力开展煤炭开采,对矿产资源造成了破坏的浪费,矿产资源保护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无法对矿产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此外,我国对森林与草原资源的保护也不容乐观,虽然我国陆续颁布了多部法律,但是因为立法以及执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使得我国森林和草原生态正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迫在眉睫。

2.2 污染治理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可以说,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环境污染事件的出现,比如工厂排放出各种有毒的液体和气体,汽车每天都在排放大量的尾气,生活中的废水污染了河流、湖泊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地球每天都在承受着人们的污染。

面对日益严峻的污染问题,我国开始加大管理和保护力度,颁布各种法律,积极进行宣传。但是我国目前对污染的治理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首先,我国立法仍然缺失,且缺少从根本上保障公民环境权的法律,这使得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而在执法环节,往往是凭借着政府的行政权力来实施环境污染的监管工作的,这使得民间力量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使得我国对环境监管的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从公民角度来说,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还不是很强,个别人十分看重经济发展,认识不到环境的重要性。很多人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无法做到自觉履行环保意识,更别提实施自己的监督义务去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督了。正因为如此,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仍需加强,仍然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

3 我国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思路探讨

基于环境保护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考虑到我国当前存在的一系列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3.1 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利于弥补国家环境行政管理的漏洞。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政府的公共事务也日趋繁多,这使得政府的环境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难免有遗漏之处。为了保证国家对环境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借助社会中介组织和个人的力量来补充国家力量的不足在现代社会就显得很必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还有助于监督环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依法环境行政的水平。

3.2 完善环境行政公开制度

环境行政公开制度是实现公民环境知情权的需要。环境知情权又称环境信息权,是国民对本国乃至世界的环境状况,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国家的环境管理状况以及自身的环境状况等有关信息获得的权利。这一权利既是国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前提,又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民主程序。环境行政公开制度要求政府公开各种环境信息。这里的环境信息包括公共信息和个别信息,前者是指向全社会的环境信息,如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状况公报,空气质量周(日)报等,后者指只有在公众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才提供的个别信息,如某个污染企业的排污数据。

3.3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为了提高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来宣传公益事业和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公众什么是环评、在环评公众参与中采取何种方式、何种渠道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帮助公众避免孤立地看待问题,既要让他们了解不利的一面,也要让他们了解有利的一面,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对当地发展经济的意义。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环评公众参与机制,对公众参与的方式、对象、步骤、内容、时间阶段、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等作出具体的规定或建议,并落到实处。

4 结语

环境保护问题关系到我国能否一直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能否持续下去。因此。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而想要真正保护环境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执法,同时鼓励公众都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或事业中来。只有所有人民共同努力,我国的环境才会得到最有效的保护,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才会更有效、更长久。

参考文献:

[1]吴卫星.环境权法律化实证研究――兼议我国环境权研究的几个误区[J].青海社会科学,2006(3).

[2]王丽丽,秦志敏.山西省环境执法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