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的概念范例6篇

免疫学的概念

免疫学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基础医学概论;免疫系统;教学设计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供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医学概貌,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整合课程。其内容以“分子一细胞一器官一系统”为主线,涵盖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药理学、遗传学等十门课程[1],通过对基础医学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系统性的理解和掌握。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基础医学概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章,涉及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医学免疫学等学科,其教学内容深奥枯燥、概念抽象繁多、机理复杂,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难点。下面笔者以此章为例谈一下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设计中的体会。

1 教材分析

笔者所讲授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基础医学概论》[2]第18章“机体的免疫系统”。目前的理论学时为10个学时,要完成教材整章的教学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结合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选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密切联系特异性免疫应答两条主线(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对面面俱到的教材做一个大幅度的修剪,达到“够用”为度。如免疫耐受、超敏反应、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等作自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知识基础,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①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②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③掌握重要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功能;④掌握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⑤熟悉T、B淋巴细胞的重要表面标记分子;⑥熟悉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及应用。

由于学生在高中生物时接触过免疫系统,对其分类、组成及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对该部分知识的加深与拓展也较易理解,因此本章的难点在于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2.2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2.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 教学方法

非医学专业招生大多是文理兼收的,有些学文科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对涉及较复杂机制的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极易形成思维疲劳,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比喻法、讨论归纳法、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等,提出问题找到基础与临床与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循序渐进将科学知识的讲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时,首先提出问题: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发现了一种有“世纪瘟疫”之称的疾病——艾滋病,对艾滋病,同学们有多少认识?同学们知道艾滋病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结合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的形象比喻:把免疫防御功能比喻成国家的国防部队抵御外敌入侵,把免疫监视功能比喻成人民警察监视内部“突变”人群,把免疫自稳功能比喻成清洁工等,使学生能更好的形象理解,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在师生讨论、互动中,轻松的掌握了知识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4 教学过程设计

4.1多种方式,导入新课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以及开启创新思维的第一步[3]。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温故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如讲“机体的免疫系统”这一章绪论时,首先通过口头提问:人体的“国防部队”是什么?一个国家需要有自己的军队来抵御外来的敌人、保卫国家的安全、维护人民生活的稳定,那么人体的“国防部队”有什么功能?以此来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导入新课。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又提出新问题:人体的这个“国防部队”是怎样运作的?这时学生带着寻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进入了新学习情景中,既激发了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求知欲,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在讲“补体系统”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这样设问置疑,“异型输血会出现什么后果?”,“溶血”;“而在血型检测试验中,A型血与A标准血清体外出现凝集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人体内有溶解红细胞的物质——补体”;“为什么正常时不出现溶血?”,“为什么体外很容易失去活性?”等等。这样的设问使教学内容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2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第一节授课中,笔者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入免疫的概念,通过对一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经历,从而提出抗原的概念、免疫的概念以及免疫特异性这一重要特点;采用比喻法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的指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特点,讲授中枢免疫器官的解剖学特点和组织学特点,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临床骨髓穿刺的部位;利用课堂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视频展示骨髓和胸腺的功能。最后利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4.3问题小结,引发思考

⑴人类在许许多多病菌、病毒存在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健康地生活?为什么老年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肿瘤发病率较高?得过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一般不再患流行性腮腺炎,为什么?

⑵无偿献血对人体有害吗?为什么?胸腺在机体免疫中起什么作用?

4.4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免疫系统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的整合,实现了基础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整合课程,由于教学内容上的复杂性、特殊性,授课对象的特定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对于教学过程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昌洙,刘卫东.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6-77.

[2] 李利兵,朱大年,汪华侨.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魏宏聚,李瑞.课堂导人环节与情感目标达成的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12(4):29-33.

免疫学的概念范文2

教材中给抗原的定义是: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由于它们含有特异性化学物质(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引起体内产生针对这些特异性化学物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些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叫做抗原。与人教版对抗原的定义有所不同,反倒类似于人教版中对抗原决定簇的描述。浙科版对MHC的描述是: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简称“MHC”,这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所有的身体细胞上都存在,是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而在人教版中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浙科版对受体的描述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合成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呈Y型。每一种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当其两臂遇到相应的抗原并将它锁定在结合位点后,该B淋巴细胞便被致敏了。每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也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它们的本质都是蛋白质。这三个概念描述很清楚,但是学生在做题时频频出错,一错再错。

例1: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

识别抗原。

(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________不同。

答案:(1)C (2)A (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 (4)氨基酸序列

这是上完新课之后第一次做有关这三个概念的简答题,学生在(3)小题中绝大多数答为:MHC,也即把MHC的概念与受体的概念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最大的区别是:MHC是作为身份标签,避免被自己的免疫系统所攻击,也因此可以识别出“非己”成分并攻击之。而B、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恰恰相反,去“识别”特异性的抗原分子,进而被致敏或者活化。课文中对两者的化学本质的描述也不一样,MHC为糖蛋白,受体为蛋白质。

例2: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当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存活率________。

答案:(1)活细胞 特异性化学物质 (2)①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②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③低 高

这是在单元检测中做的,学生在(1)中的第二空再次出错,正确率极低。答案也五花八门:MHC、受体、抗原决定簇等,主要是对抗原的概念没有搞清楚。灭活的病毒作为疫苗必须确保抗原分子没有被破坏,这样才能被免疫细胞所识别而启动免疫应答,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因此必须保留作为抗原分子的那些特异性化学物质。

例3: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________,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这说明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 与Ach受体相似,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

答案:抗体 抗原分子

免疫学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中职护生;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20-02

1 集体备课,合理制定授课计划

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集思广益,通过研讨促进教学,最终形成资源共享。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教”与“学”皆不易满足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由于中职护理专业要求课时少,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惑。通过集体备课,正确分析教材,针对各部分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便于集思广益,解决教师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2 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改革

2.1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免疫学部分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疲惫。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启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经常采用指导性和启发式教学,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学生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认真听教师趣味性的讲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如,免疫“战争”的导火索―抗原。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通俗地说,免疫就是机体针对抗原的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始动因素和必备条件就是抗原的进入和出现发生的一场免疫应答[1]。

2.2 采用比喻学习法,有利于难点的记忆

在医学免疫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可以运用巧妙记忆的地方。如,抗原提呈的内外源途径的比较难理解,很多学生记不住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究竟是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还是CD8分子。其实,在这里可以应用一些记忆技巧,即因为MHC-Ⅰ小,所以要和大分子CD8结合为靠山;而MHC-Ⅱ大,因此选择和小个子CD4 结合。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此种记忆技巧。

2.3 利用图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

在学习免疫学时会遇到很多概念,有时仅看书本上的文字叙述很难理解其本质含义。如,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区别,通过看图,则可以轻松理解这些概念。T淋巴细胞膜上有CD2受体(E受体),通过E花环试验,T淋巴细胞与绵羊的红细胞结合,形成了“玫瑰花环”。而B淋巴细胞没有CD2受体,没有结合绵羊的红细胞,没有花环。通过图解,学生能很快能区别T和B淋巴细胞,也有利于实验课镜下区分T和B淋巴细胞,图表有利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2]。

2.4 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讲授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还能强化学生对所授内容的记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3.1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

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生物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深奥抽象。笔者认为,虽然免疫学知识日新月异,但是学好免疫学的第一步依然是打牢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理解并记住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知识。

3.2 教给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在讲解免疫学这部分内容时,概念多、抽象、理论深奥、不易理解,因此,指导学习方法是必需的,对帮助学生学好免疫学这章非常重要。首先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把问题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住相应的知识。其次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学生做好笔记,容易把握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还要求学生边听边在重点部分做符号,重点内容重点记,一般内容略记。

3.2.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应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拓宽视野,增长人文知识,发展个性。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通过预习和独立思考,学生在教师讲课前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内容,一些不懂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上经教师一点,不仅理解,而且记忆深刻,这样逐渐地通过自学也能掌握应学会的内容。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都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下节课开始时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预习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2.2督促经常复习,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

免疫学教科书的编排逻辑性强,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前后呼应,尤其是后面的章节所介绍的知识通常是基于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免疫球蛋白章节中所阐述的,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这里提到了B细胞、抗原等名词,关于B细胞、抗原的概念是在免疫学总论和抗原前两个章节中分别介绍的。有的同学课后未能及时复习,已经记不清这些概念,就不能深刻地理解抗体的概念,甚至会听不懂课。为此,提醒学生要经常复习,尤其是在下一次课之前,完成对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及时的进行复习,前边所学的内容掌握了,为后边的内容理解就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2.3 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医学免疫学属于前沿学科,涉及范围广,其中渗透了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学生对这些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免疫学的学习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需经常给学生简单复习一下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他们学习免疫学。当然,这对于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免疫学,还要了解其他重要的相关学科。总之,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免疫学的学习,是学好医学免疫学的推进器。

4 重视实验课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一认识(理论)一再实践,这是人的认识规律,也是科研发展的规律。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最基本的免疫学科研实践。通过实验课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甚至自己设计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学原理。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如,通过观察豚鼠过敏性休克的现象,是一个经典的动物Ⅰ型过敏性休克试验[3]。此型过敏反应发生迅速,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具有严格的特异性以及明显的个体差异特点。过敏反应过程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释放多种血管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引起特有症状。与临床常见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很相似。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Ⅰ型变态反应机理的理解,并提高护生对防治青霉素过敏重要性的认识,使上述各节的理论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操作和示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使理论课上无法完成的内容在实验课上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的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免疫学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 免疫学绪论课 生物专业教学 教学提纲 教学方法 名疫学

免疫学绪论的内容包括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学发展史及研究现状、免疫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这些内容看似很容易讲,学生也看得懂,以至于教师不太重视,往往轻描淡写地讲述。实际上,笔者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上好绪论课非常之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门课是否产生学习持久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经过多年免疫学教学的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度重视绪论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绪论是一门课的开端,也是一门课的缩影。讲好绪论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2]:第一,绪论是教材内容的宏观规划和高度浓缩,是一门课程的开场白和宣言书,是师生之间学习和交流的起始点,绪论课讲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对该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第二,绪论课的导向性不同于一般章节。其教学的目标不是具体地讲清知识的概念与原理,而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了解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但是,这些常常由于时间紧、课时少、任务重等诸多因素被不少教师所忽视,结果导致学生开课之初就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趣不高,为后期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制定合理的教学提纲,突出重难点

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支柱学科之一,在生物学和医学的本科教育阶段,免疫学现已成为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绪论部分不仅介绍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功能,以及免疫学发展简史,还会用较多的笔墨阐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固有免疫与适应免疫应答特点,以及免疫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因此,在制定教学提纲上,要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免疫学发展中的关键人物(Jenner,Pasteur,Behring,Burnet等)及关键事件;Burnet的克隆选择学说。难点: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克隆选择学说。

3.选择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艺术

3.1通过问题勾出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

免疫学绪论一开篇就需要介绍免疫的概念,如果生硬地给出概念,学生就会茫然无措,难以理解。可以先从疾病的历史入手,提出问题:人类早期对患严重疾病的认识:自然的过程还是神/上帝的力量?是正常现象还是罪过?学生思考后会回答:这是超自然的力量,把疾病归因于鬼神(或上帝)所降的惩罚,是患病者有罪过,需要忏悔。接着又问:第一次患严重疾病而病愈,第二次遭受同一严重疾病,患病结果会怎样?学生思考后会回答:第二次一般不会再患同样的严重疾病。紧接着追问:怎么解释?问完之后,慢慢启发学生回答:第一次受到鬼神/上天所降的惩罚,自身经过忏悔;第二次就被上天免除惩罚,相当于免除赋税、劳役,对于疾病而言,就是免除疾病,免除疫情,简称免疫。通过一系列朴素的常识问题出发,自然而然将免疫现象通俗化,并有一种历史的凝重感。

3.2巧施比喻,化难为易。

免疫学绪论的理论部分内容极其抽象,难以理解,此时,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吸引感染学生。比如在讲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时,把人体比做国家,免疫系统则相当于防卫系统,病原菌相当于敌人,免疫防御相当于抵御外敌入侵,免疫自稳相当于稳妥安葬正常生老病死的公民,免疫监视相当于处决国家内部的犯罪分子,超敏反应相当于战火殃及国家和子民本身,自身免疫病相当于错误地把内部的良民当成敌人或罪犯,等等。这样生活化的形象比喻,让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三大类型的涵义浅显明白。

3.3让学生参与,激发学习热情。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免疫学绪论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该学科的发展史,如果教师仅仅是一个一个地罗列这些事件和关键性的人物,学生就会毫无兴趣。可以让部分学生为全班同学讲述部分事件:如中国人种人痘的技术,英国医生用牛痘疫苗成功预防天花,巴斯德的减毒活疫苗实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等。学生顿觉得趣味横生,也愿意积极参与,注意力自然集中。

3.4插入名人名言,寓道德教育于专业教育中。

专业课不仅仅是给学生讲述一大堆学术知识,如果能有机地插入一些名人名言,寓道德教育于专业教育中,学生受到的启发会更多,也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这个社会,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比如讲到超敏反应相当于战火殃及国家和子民本身时,就引用英国作家萧伯纳的话:“我之所以憎恨这场战争,不是因为或者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战争给我们成年人带来了灾难、痛苦、不幸和麻烦。它最让我憎恨的是:当一颗炸弹投下来的时候,那些幼小的生命过早地离开世界,谁能说这里头没有一个牛顿,没有一个莎士比亚,没有一个爱因斯坦,也许他们当中也有一个托尔斯泰,也有一个萧伯纳。”这样让学生在明白了超敏反应涵义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憎恨战争,关爱生命的情怀。

3.5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意志。

“授之以鱼,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身受益”。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对提高学习效率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免疫学抽象、深奥、前后联系性强,和医学和生命科学各学科相互之间的渗透性比较强,这样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做到经常复习,更重要的是联系临床和实际生活,经常上网查阅新知识、新动态。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网站和电视节目等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经常联系身边的实际反复思索和研究。这样学生对如何学好这门课就有自己的计划,取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学习就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负担。

4.突出免疫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的支柱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生物的学生往往不太明白,以为免疫学仅仅只是医学的基础学科。这样要求教师在绪论学习的最后花一点时间介绍免疫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这可以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说明。理论上:揭示基因功能,解码生命活动机制;攻克传染病、心脑血管病、肿瘤;提高人体生理功能,延缓衰老;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等等,这些生命科学中的重大核心问题必须依赖于免疫学的进步。就应用上而言,生物技术公司中,从事医药产品研究开发的占2/3。而抗体药物、疫苗及其他生物治疗药物各占世界生物技术药物市场1/3的份额[3],这些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绝大多数都依赖于免疫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稍作论述,学好免疫学的重要性对生命科学的学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绪论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处理得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第一课上表现出来的广博知识、生动语言、丰富实例、开阔思维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后续的课程教学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亚君,栾加双.绪论教学在大学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0):57-58.

免疫学的概念范文5

【摘要】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版教材,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存在不便,为使该教材能更方便地为教学服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该教材的编写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版教材 改革建议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版教材,总体编写好。每章节列出学习目标,文中插入生动活泼的“链接”和与临床结合的典型案例,每章后附目标检测题,文字通俗易懂,版式新颖,并配有大量图片,易学、实用,非常适合中职相关专业使用。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该教材有上述诸多优点,然而也存在美中不足之处。为使该教材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针对该教材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1 关于章节顺序安排

1.1 关于章节顺序安排存在问题: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版教材,第一章微生物概述、第二章细菌概述、第三章免疫学基础、第四章临床免疫、第五章常见病原菌、第六章病毒概述、第七章常见病毒、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第九、十、十一、十二章为寄生虫学概述及各论、最后为实验指导。前几年,我们在教学中始终按照该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然而教学效果非常差,最大的原因在于:第一、二章节内容学生容易理解,紧接着讲第三章免疫学基础和第四章临床免疫,由于免疫学本身概念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即便老师反复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这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两个严重问题:一、由于学生听不懂,便对该门课程丧失兴趣。二、学生由于听不懂,便不认可老师的讲课。而且只要讲到免疫学内容,学生对本门课带课老师普遍反映较差。尽管后面各章节内容容易理解,内容接近实际,但由于第三章免疫学基础和第四章临床免疫教学效果差,对学生产生惯性影响,从开始就认为该老师讲的课听不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难学不会。实际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函盖三门学科的内容,其中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易于理解,免疫学确实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章节顺序安排不合理,导致上述教学效果。近几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调整了章节顺序,遵循由简到难的教学规律,首先讲第一、二章;接着讲第五、六、七、八章;紧接着讲第九、十、十一、十二章,最后讲第三、四章。通过章节顺序的调整,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轻松学生满意。

1.2 关于章节顺序改革的建议:为了便于教师使用该教材;为了使学生对三门学科的知识学习有连贯性;为了使该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了遵循由简到难的教学规律,建议该教材章节顺序做以下改革:一、学科顺序进行调整:先安排微生物学,后安排寄生虫学,最后安排免疫学;二、章节顺序进行调整:第一、二章不变、第五章至第十二章紧接第二章;第三、四章放在最后。通过上述调整,《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会避免因章节顺序安排不合理而影响教学效果。

2 关于增加教材后面彩图

2.1 教材后附彩图不足之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版教材后附彩图如果仅从专业角度讲,书后彩图已经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但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来看,书后彩图有待增加新内容、新图片。尽管现在先进的教学模式较多,但有些好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受到限制,比如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非常好,可以图文并茂,学生兴趣高,记忆深刻。但由于班级多,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有时无法使用,当讲到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内容时,我们也通过搜集相关图片让学生互相传阅,增加相关图片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但课堂传阅图片和授课内容时间安排有冲突,为此建议增加书后彩图内容。

2.2 教材后增加彩图内容改革的建议: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组织安排教学过程,建议增加以下相关图片:葡萄球菌所致疾病毛囊炎、疥、痈的相关图片;链球菌引起小儿猩红热的相关图片;淋球菌引起新生儿淋病性急性结膜炎相关图片;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的相关图片;破伤风梭菌引起破伤风典型临床表现的相关图片;肉毒梭菌引起肉毒中毒临床表现的相关图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艾滋病临床表现相关图片;疱疹病毒引起疱疹的相关图片;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病人临床表现的相关图片;真菌引起常见皮肤癣症相关图片。通过增加上述图片,即方便教师教学,又使学生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感性认识,从而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关于降低免疫学章节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3.1 该教材免疫学内容偏深偏难:《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版教材第三、四章免疫学内容已经对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进行了修订,但由于一方面免疫学概念抽象难理解,另一方面教学改革教学大纲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课时安排明显减少,由原来的53学时减少到现在的32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0学时,试想仅用20学时讲三门学科,结果只能做到蜻蜓点水。因此,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第三、四章内容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难度和深度。

3.2 降低第三、四章免疫学内容难度和深度的改革建议:为了更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对教材第三章免疫学基础第三节免疫系统二、免疫细胞内容进行修订降低难度;第五节免疫应答内容适当删减降低深度;第四章临床免疫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进行修订。通过降低免疫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材更符合教学实际,更符合学生实际。

免疫学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深入理解

免疫学既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免疫学的教学内容抽象、概念晦涩难懂、逻辑性强,而且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1]。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医学生。并逐渐丧失了学习免疫学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使学生感到免疫学比较容易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情况,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在授课之前要精心备课,反复钻研教材,吃透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从简到难,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引用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临床的现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觉到免疫学容易懂、容易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适当采取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2]。

一、比喻式教学

运用比喻式教学可以使晦涩难懂的免疫学内容变得有趣易懂。如在讲述抗原的特异性时,运用“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作比喻,将抗原比拟为钥匙,钥匙上的齿突就相当于抗原决定簇(表位)。还可以将抗体比喻成一个人:如果向上伸展的双臂就是抗体的Y型,平展双臂就是抗体的T型。抗体的V区类似双手可抓住抗原;铰链区雷同人的肩关节,可随意改变上肢(Fab 段)伸展的角度,以便更好地结合抗原;C区恰似人的躯干和下肢, CH2 区相当人的腰部(腰不好需补体),CH3、CH4 相当人腿和脚(脚接地球,地球类似细胞)。把房屋比如成人体,房屋上的门窗类似人体的免疫,可以保护人体的安全。如果门窗坏,小偷可以随意进出。那么就像人体免疫功能弱,病原微生物可以感染人体。还比如把自身物质比喻成家人,如果家人去整容,会把他当成陌生人。自身物质结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人体的免疫细胞就把自身物质当成非己物质一样。总之,教学过程中运用比喻,既可以使知识形象化,又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问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思考。比如在讲免疫的概念前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有些人经常感冒,有些人身体很棒?是不是身体好就一定是好事呢?这样就可以引出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的双重性。免疫不一定对人体都是有益的。接下来讲免疫的三大功能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入,为什么日本会侵略中国?为什么有些人得肿瘤,有些人不得肿瘤?如果每天垃圾都不清理结果会是怎样?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思考。顺势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对内容感兴趣。

三、比较式教学

免疫学的内容繁杂,有些内容容易混淆。通过比较来把握相关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在区别的同时掌握新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先天免疫是生来就有,后天免疫为后面获得。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完全一样吗?这样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将二者进行比较,理解二者的异同,掌握新知识新内容。依次可以将“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对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比、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对比、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对比”等。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对类似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四、主线式教学

免疫学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需要背记的内容太多,如果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更加无法记住。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免疫学的积极性,所以要抓住免疫学的主线,以主线为背景,延伸其他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免疫学的主线为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重点学习其基本过程(略去) ,画出主线。这样就可以将前面所学的抗原、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等知识点在免疫应答这条主线中联系在一起。可以学生体会到免疫学内容的网络化、系统性和相关内容间联系的密切性[3]。学生可以对免疫学留下整体印象,还可以把教材中繁锁的内容简单化,零散的内容系统化, 杂乱的内容有序化,便于学生记忆和学习。

五、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课堂信息需求量和涵盖量增加, 近些年各大高校在教学中都开始大量采用多媒体以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及动画等集于一身,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深受师生的欢迎。但如何合理地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与现代医学教育的启发、诱导式教学相结合,要求教师本身对所讲内容要充分理解,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巧。而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如逐步出现、适当修饰、利用超级链接、合理插入图片等。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启发和诱导学生按教师的思路理解教学内容。免疫学知识较抽象,学生反映难理解。为此,我们设计了整套教学课件,对难以理解的一些过程还设计了动画,如“抗原的特性、补体激活过程、超敏反应机制、免疫应答过程”等。以动画的形式,将上述过程演示于屏幕上,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动态画面,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形象化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不再觉得免疫学枯燥难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来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高职高专免疫学教学应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有效采用比喻式教学和提问式教学,并注重比较式教学和主线式教学的合理利用,借助有效的多媒体辅助,不断促进免疫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曹雪涛. 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 1) : 1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