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研究报告范例6篇

微生物研究报告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微生物学;创新;教学改革;考核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其理论知识来源于实验,实验课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微生物学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传统教育模式也面临挑战[1,2]。很多农业院校实验教学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传统实验教学存在实验内容陈旧、限制学生视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达不到重实践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和本科教学评估中遇到的突出问题[3],实验教学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开展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4~6]。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其下设农业与生物学院拥有理学、农学、工学等多学科专业,针对全院不同的学科专业,微生物学实验的培养计划既要紧跟农业科技的发展调整实验内容,又要从各个专业视角增加学生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与微生物学的相关性,丰富知识领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农业与生物学院微生物学教学团队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基本不改变实验课时的条件下,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对部分内容和形式进行大胆改革尝试,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放在首位,调整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验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加强实验实践环节,促进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重知识传授到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转变。

1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

1.1微生物实验课程内容的重新编排

验证性实验是通过验证某种认识或假说,使学生获得特定操作技能,在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验证和进一步理解所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能力[7],然而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结构的设计者,使学习者善于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8]。单纯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育人要求,而高校学生对验证性实验的学习也兴趣寡然、缺乏思考和主动性[9]。开设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构思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设计过程是学生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重的观点已形成共识[10~12]。根据学院5个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和专业特点,我们对微生物实验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布局(表1)。由表1可以看出,在学生掌握一定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例如,在学生掌握显微镜使用及原核生物染色观察的技能基础上,将真核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实验与微生物测量大小及计数实验串联合并成一个综合大实验项,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对微生物形态有系统的认知;增加“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内容,并与“细菌快速生化鉴定”实验综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样本中细菌与大肠菌群数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学习。综合实验项目不仅注重了实验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增强了实验项之间的次序性和连贯性。实验教学内容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增加了设计性实验。例如将“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作为开放性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查阅文献等手段进行初步调研、选择适合自己或感兴趣的研究范围,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设计实施方案。教师对学生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估并提供技术指导。开放性实验安排在实验课程后期,此时学生已掌握课程大部分基础知识,初步具备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对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自主学习是一种训练,同时又锻炼其创新设计的能力。由于方案思路、具体操作步骤、仪器用具等都是未知数,因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更具独立性和创新性,对学生更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完全投入到自己的实验研究中。

1.2将科学前沿和生活案例融入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飞速发展,新的实验技术方法层出不穷,作为综合性大学,将科研成果或技术路线转化成可供学生学习的教学项目,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融合本学科领域最前沿技术,增加学生新视野,提供学生熟悉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实践机会。例如由科研课题转化而来的实验项目—“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对小鼠外周血ANAE+淋巴细胞的影响”(见表1)是依托于教学团队在研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涉及李斯特菌感染和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的等研究热点,通过实验的讲解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危害和致病机理,将学术研究成果渗透到课堂,逐步实现由学习基础知识到科研接触的转化。微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结合生活案例开展实验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时,有意识的融入生活中与微生物学相关的实时案例,引入当前热点或有趣的话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将抽象知识化为具体有案例的实验教学。“动物病毒的接种与培养”和“尿素液收集与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H7N9禽流感病毒”的案例阐述病毒抗原与阳性血清反应的原理及微生物学在生活和科研中的价值意义,同时引入病毒性质、疫苗研制过程等知识,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水中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中,让学生到公园或餐饮场所采集检测水样,亲自动手检验生活周围的水环境。将生活案例融入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力证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体验兴趣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13,14]。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在形态观察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与教材图片有一定差异,对于初学者辨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学习效率低而且学习效果也不理想[15]。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引进MOTIC数码显微系统辅助教学,实现了有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学生,而且实现了教师讲解和学生显微镜操作观察同时进行,学习更直观生动。借由数码互动系统拍照软件,将学生实验效果较好的视野进行拍片保存,按照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不同属性分类建库,积累不同题材的微生物形态图片,供学生观赏学习,增加辨识度。同时,针对以往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对微生物学的基础实验操作技术和容易存在误区的操作方法进行拍摄录制成5~10min的视频,如划线分离、涂布平板、无菌接种等实验操作技术,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结合这些视频演示,增强示范性。学生观看学习演示视频后独立操作练习,老师进行总结分析,学生针对存在问题再次练习、强化训练,形成“观摩”—“练习”—“点评”—“复练习”的实践模式。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结合,观摩学习、重点难点指导和反复训练的过程,加深学生印象,其操作更趋规范性,学习效率和效果也得到极大提高。

2.2鼓励学生自主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真核微生物的染色与观察”实验中,分别请不同的同学在其各自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终端显微镜下,现场完成对青霉菌、根霉菌、酵母菌等真核生物视野的寻找,指认各不同真菌的孢子形态、梗、根等结构指认,并对其繁殖方式进行简要叙述。学生讲解的视野同步展示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系统终端电脑界面,老师对其讲解进行点评,这一过程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促使学生积极“备课”,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研究期间,实验教学中心实行“三开放”,即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和实验室仪器材料的开放。具体操作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实验项目,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题目;选定题目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文献制定方案,学生可以机动灵活的自主安排实验时间而非局限于课堂有限的学时;在实验研究期间,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向学生开放,全力支持学生开展研究,破除了传统实验教学“固定”场所、“限制”时间和“统一”实验过程的固定架构,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自由发挥创造的目标。学生对于自己的实验处于主导地位,从设计到材料准备,从操作实施到结果分析,都亲自动手完成。整个过程有许多书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让学生学会思考每一步操作的意义,对锻炼其逻辑思维及动手能力很有益处。实验结束时要求提交设计性实验的研究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案、结果分析、创新点、对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内容,并以PPT答辩的形式进行汇报,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报告进行点评。自主式教学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完成对自主学习到知识输出的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

3考核体系的重新构建

建立以能力考察为中心的实验课程多元化考核新模式,重视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以往的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成绩方式为:实验报告占30%,实验理论考试占70%。这种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不积极参与实验、抄袭报告的现象,而实验报告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既保留了实验报告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和期末考试知识水平的考察,又增加了对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多方面考察。实验报告注重对实验结果分析和对实验成败的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逻辑分析能力;期末考试涵盖课程实验项目的多数知识点,知识面考察较为综合;对平时实验的考核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性,使学生更加认真对待实验课程的学习过程,而改变以往只注重实验报告的敷衍态度,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有较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平时实验操作的考察也是对学生认真参与和完成实验的督促,也有助于教师得到学生真实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课外拓展知识和查阅文献,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发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方案设计、报告总结和PPT汇报等综合考察,对于设计性实验出色完成者可提供加分项以示鼓励。

4教改成效

4.1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学习积极性

提高由于考核方式增加了对平时实验操作和预习提问的考察,学生成绩不再仅依赖于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的形式,避免了学生敷衍了事的实验态度和和抄袭报告的顽疾,而且超过70%的学生在报告中主动分析实验结果,还有的同学引用参考文献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实验成败的因素。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更加规范化,自觉擦拭油镜镜头、复位机械系统、整理实验用具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爱护贵重仪器、认真负责的科研态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技术“观摩”—“练习”—“点评”—“复练习”的实践训练,反响效果较好,学生普遍掌握了规范的无菌操作和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课程成绩落实到实验具体操作,引起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重视。同时,由于对相关联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并和调节,学生从整体把握对微生物培养、观察及研究其生化特性的过程,与以往老师提问时学生表现出知识零散紊乱、不积极应答的局面明显不同,课堂回答问题气氛活跃,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问题思路延伸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学习热情饱满。

4.2学生在微生物相关研究课题的参与度增加

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运行后,我们统计了在创新实践项目和毕业设计中参与微生物相关课题的学生比例,分别有32.7%和50%的学生参加了与微生物相关的上海交通大学PRP项目和大学生创新计划IPP项目,在毕业设计论文中,55.6%的学生选择了与微生物相关的论文研究(上一级为42.3%),研究课题的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如“灰略红链霉菌胞外蛋白酶产酶条件优化及克隆表达”“萨佩罗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的筛选”“噬菌体裂解酶的制备及活性测定”“高产厚垣孢子木霉菌株构建机器拮抗特性研究”等既体现了学科前沿技术,又与实际生产有较强相关性,实用性强,吸引学生兴趣。学生通过微生物实验课程培养的实践动手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获得了自豪感和满足感,他们有自信能在导师带领的团队大课题中承担部分研究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多视点多方法创造性的思维得到了导师的肯定,提升了学术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5结语

微生物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的改革,摸索出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调动积极性和挑战性,从而适应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放,徐广宇,王国庆,等.现代临床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6):401-402.

[2]黄红莹,刘英杰,卫文强,等.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4):344-345.

[3]刘森林.微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153-155.

[4],黄翠姬,伍时华,等.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6):914-917.

[5]林雁冰,颜霞,韦革宏.构建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10(10):20-21.

[6]李凡,刘东波,夏红梅,等.微生物学实验“四段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1):47-49.

[7]贾晓东.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8]李剑平,吴秀珍,陶建华,等.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21,27.

[9]蔡鹰,李思东,吴湛霞,等.高校验证性实验教学质量的控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14-17.

[10]张志洁,王风彬,鞠熀先.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2):9-10,17.

[11]刘忠华,李小刚,王郑库,等.开放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作用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191-192.

[12]宋效先,王伟平,王晓燕.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5(7):80-81.

[13]郑春龙,胡惠君,蒋联海.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73-76.

[14]蒋群,何丽明,王莲芸.强化实验教学育人智能,培养科研型高素质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153-155.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2

最近,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就找到了破解这个难题的好办法,就是给一种益生菌安装上“彩色荧光灯泡”,让这位“大侦探”附着在食品包装袋子上,如果食物轻微变质了,“大侦探”就会发出异常的荧光,这就等于“报告”食物已经变质了,提示人们不能再食用了。

研究人员在大肠杆菌身上进行了实验。他们先给大肠杆菌加装了“彩色荧光灯泡”――让大肠杆菌获得了生成多种荧光蛋白质的本领,有了这种本领的大肠杆菌,身体就像萤火虫那样,会放射荧光了。这种给生物加装“彩色荧光灯泡”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末。当时科学家成功地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使得除水母以外的其他生物也能产生绿色荧光蛋白,并证实了绿色荧光蛋白与活体生物能够相容。后来,这种技术有活动了较大提升,不但大大增强了荧光蛋白的发光效率,还培育出了红色、蓝色、黄色荧光蛋白――“彩色荧光灯泡”由此诞生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为大肠杆菌的“彩色荧光灯泡”设计了基因开关。研究人员给大肠杆菌的荧光蛋白基因安装了一个微型光波阀充当基因开关。当用特定波长的光束照射这个光波阀时候,光波阀中的介质――含有能关闭荧光蛋白基因启动子的诱导分子――蛋氨酸,就会将荧光蛋白基因启动子关闭,于是荧光蛋白基因表达停止;当停止光束照射后,光波阀立即会被关闭,这时荧光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就被打开了,于是这种基因开始表达,“彩色荧光灯泡”就亮了。

实验发现,当热度、酸性和含氧量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大肠杆菌体内的“彩色荧光灯泡”的亮度与色彩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它们如果感觉太热了,就会发出暗红色的荧光;如果感觉温度适宜,就发出淡黄色的荧光。如果它们感觉环境酸度过浓了,会发出深蓝色的荧光;如果酸度适宜,它们会放出淡绿色的荧光……据此,研究人员就明确知道了什么样的环境不适宜大肠杆菌的存活了。有了这种技术,下一步研究人员就可以让益生菌在食品中当“侦探”,专门检测食品是否变质。一旦食品轻微变质,益生菌的生存环境就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一旦发生,益生菌就会立刻“体察”到,身上的“彩色荧光灯泡”就会迅速改变正常颜色,这就相当于让食品主动“招认”了轻微变质的事实,人们也可以因此一看便知。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3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践教学;开放实验室

微生物学是我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葡萄酒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的是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类等内容,为食品微生物学检测和葡萄酒酿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微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学科,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微生物学研究有着独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即微生物学实验,传授给学生。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既可以使学生对微生物学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获得直观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的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本人多年从事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工作,对如何提高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质量有一点粗浅的想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加强实验室的基础建设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微生物学实验室是我校新建的实验室之一,常规设备比较齐全,如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鼓风干燥箱、恒温摇床等。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基本上满足每人一套,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可以完成实验内容,即保证了实验室的秩序,又保证了实验质量。但是这些仪器设备仅可以满足最基本的验证型实验的需要。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开设研究型实验或自主设计实验,此类实验的开设需要一些新型的仪器设备,如全自动发酵罐、PCR仪、超微量核酸蛋白检测仪等,这些设备的购置可以使学生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另外,我校现阶段实验课主要采取老师讲授和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示范环节,老师在实验台上操作,学生围在老师的周围,很多学生看不到老师的操作,效果非常不好,现在很多学校为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购置了电脑、多功能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显微摄像装置和电视放像系统等设备,老师的演示操作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学生做的好的实验结果其他同学也能看到,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校微生物学起步比较晚,前期微生物学实验以验证型为主,如细菌的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培养基的配置等,近几个学期在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几个综合性实验,如大肠菌群的检测、微生物分离纯化等。验证型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是研究型实验开展所做必需的技术准备,所以,必须保证验证型实验的数量和质量。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所以在实验安排的过程中要合理搭配实验内容,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科研训练。

在实验时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一般的实验要求1个人1组,对一些实验材料比较紧缺的实验,要求一组不超过2个同学,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独立操作,杜绝一个人操作众人围观的现象。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告诫学生当出现异常实验现象时一定要找到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不要被现有的理论所束缚,要敢于怀疑,不要墨守陈规,否则即使真理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也会视而不见。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现在很多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验课往往不考试,且实验课的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较小,这种现象在没有单独设置实验课的课程来说比较严重。微生物实验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同时微生物学实验不同于理化实验,很多实验不能当天出结果,有的实验如大肠菌群的检测需要4天时间,这些天内要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实验,学生的实验时间并不统一,所以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至关重要。

我校近年来非常注重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如在微生物学开课时明确告诉学生实验课必须参加,一个实验缺席不得参加考试,迟到扣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有特殊情况的同学均能主动请假,并主动与其他班的同学调一下实验时间。实验报告同学们也均能按时交上,且大多数同学书写比较认真。但具体的实验操作考评困难很多,比如无菌操作规范不规范,从斜面上取菌涂片的时间只有不足1分钟,老师只能看几个同学的操作,看完第一排,第二排已经取完了,没有办法给每个学生的操作评定一定的分数;再如灭菌锅的使用,实验室内只有一台灭菌锅,学生不可能独自操作。虽然困难重重,我们也探索了一些解决办法,如参考武汉大学的做法[2]将操作、结果、提问、纪律、实验报告等分开,期末进行实验操作考试等,通过考核制度的改革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或自带题目进实验室研究

学期初讲发酵食品时有的同学对开菲尔很感兴趣,对我讲能不能研究一下开菲尔粒的微生物组成,但由于实验室没有开放,也没有资金和实验材料所以没有进行。还有的同学给我说“老师您有什么课题?做的时候能不能叫着我们一起做?”,微生物实验课上做土壤及环境微生物检测时同学们都非常的兴奋,当实验分离出多种不同的霉菌时,同学们激动不已,不停的询问这是什么,很多同学甚至拿相机、手机拍照留念,这都说明同学们具有科学研究的欲望,同学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渴望,这些都需要学校和教师去共同努力,去激发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研究欲望,而开放实验室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同学们在实验室内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接触一些本领域较为前沿的研究。也可以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带题目,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流程,独立的完成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建议其他学校的做法[3]建立相应的创新资金以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创新研究。

以上是我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及以后工作的一些设想,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改进能够更好的提高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出理论知识牢固、实验技术熟练、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1024

[2]唐兵.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教改动态.2000,(3):48-50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4

趋势一:新浪继续重磅押微博微博或实现商业化?

2011年11月10日,新浪公布了截至201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报告显示,随着投资业务不断减值和对新浪微博业务的持续投入,新浪第三季度净亏损达到3.36亿美元。

日前,尽管微博业务仍然没有带来利润,但是新浪CEO曹国伟仍然在加大对微博的投入。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新浪在微博营销和研发方面的总投入比2010年同期增长一倍,预计今年整体投入将达到1亿美元。

投行仍看好新浪微博的势头。新浪微博本季度注册用户超过2.5亿,并开始尝试微号收费及引入电子商务以及游戏以拓展收入。

瑞士信贷11月8日的研究报告称,维持对新浪股票的中性评级,目标价上调至91.6美元,并预测2012年微号将为新浪带来收入3100万美元。未来资产今年10月的研究报告认为,一旦新浪微博在2012年实现商业化,新浪微博的广告收入将达到5000万美元。

趋势二:微博营销将迎来爆发期?

2011年12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

报告对2012年微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2012年微博发展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微博将告别爆炸式的增长期,进入平稳发展时期,且微博网站之间的竞争将会从微博用户数的增量竞争过渡到微博用户活跃度的存量竞争。政务微博将会不断升温,微博问政水平将不断提高。微博营销将会迎来爆发期,对微博盈利模式的探索也将日趋深入。

趋势三:轻博取代微博?

今年4月,中国第一个轻博客网站点点网上线;5月,盛大网络整合游戏和文学资源,推出轻博客产品推他;5月27日,新浪轻博客产品Qing内测上线;7月20日Qing正式公测;7月21日,人人网的“人人小站”开始公测,并于近期正式上线;8月初,凤凰快博开始公测……

相比起微博,轻博没有140字的限制,提倡一个用户拥有多个子博客,在轻博客上,人们更关注的是最近的热门电影、音乐、书籍和各种精美的图片。轻博客以用户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让用户基于共同的兴趣进行分享和交流。

尽管轻博是微博的优化版,但目前轻博并没有得到业内人士和用户的认可。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在风云博主成为互联网舆论领袖、微博大战正酣的时候,轻博客的位置尴尬,定位不清晰,难以形成差异化,最多只能算是博客或者微博的一个“补丁”。

针对门户网站推出轻博这一现象,艾瑞咨询分析师苏然认为,她认为门户网站推出轻博客只是网站服务功能的延伸,不会成为其主流产品,因此短期内难以对轻博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5

针对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对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优化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材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放遗传学实验室,建立实验评价体系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地方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

遗传学实验是高等学校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遗传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遗传研究能力,以及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1],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验证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主,缺乏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多数遗传学实验经历时间长,一次实验课仅有约3学时,许多实验操作不得不由教师代替完成,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时间较少,很难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教学手段上以一台显微镜打天下,实验内容多局限于细胞遗传学范围内;实验成绩评定上,不管实验过程和结果,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实验成绩就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2-5].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必须改变实验教学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开辟实验教学新思路,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为此,我们针对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对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1优化实验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遗传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遗传学实验与生物专业中的很多学科的实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对实验体系和教学内容做了如下改革.

1.1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遗传学实验教学既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又要尽可能反映本学科的特点.对遗传学实验的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建立了“验证性→综合性→研究性”逐层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从生物的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群体水平等方面确立了5个教学模块,有利于系统培养学生的遗传研究技能,拓宽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6-7].

1.2实验内容优化整合

将遗传学实验内容整合为以下5个教学模块:经典遗传学实验模块.以果蝇或玉米杂交实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从实验方案的制定、杂交组合的选择,到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显著性分析等全过程.目的在于验证和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学习杂交技术.该模块实验项目有果蝇杂交综合性实验,玉米杂交综合性实验.细胞遗传学实验模块.以根尖、花蕾或骨髓等细胞制片技术为基础,学习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处理方法,细胞制片技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观察,核型分析方法.该模块实验项目有植物核型分析,动物核型分析等综合性实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技术,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技术和人类X染色质观察等.分子遗传学实验模块.通过动植物、细菌DNA的提取、纯化、扩增和电泳,得到DNA标本,为进一步研究DNA的功能奠定基础.该模块实验项目有DNA提取及纯化,PCR扩增技术,DNA电泳技术等研究性实验.遗传毒理学实验模块.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遗传毒性把对比试验法、假说演绎法等科研方法运用于实验中;人工诱发多倍体,为多倍体育中奠定基础.该模块实验项目有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植物多倍体诱导技术等设计性试验等.群体遗传学实验模:通过人类ABO血型或PTC尝味调查和分析,计算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经假设性检验,判断是否达到遗传平衡.该模块实验项目有人类ABO血性分析,群体遗传平衡分析(PTC尝味)等.在上述5个教学模块中,验证性实验占40%,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各占30%.要求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每个模块中至少选1~2个实验项目.这5个教学模块的特点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学习研究生物遗传的方法;除个别实验项目开成单独实验外,其余大部分实验均开成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把几个内容上联系紧密的实验开成1个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如把根尖制片技术、有丝分裂观察、核性分析3个实验综合为植物的核型研究.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完成从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到动手操作到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全过程.在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成果,请有关老师参加实验成果汇报答辩,对实验进行总结,提出建议[8-9].最后,根据实验报告、答辩情况综合评出实验成绩.实践结果表明,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方法、独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10-12].

2丰富实验材料,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

传统的遗传学实验,由于实验材料的局限性,常常选择操作方便、容易得到实验结果的果蝇或洋葱做实验材料.选择单一的实验材料,不仅影响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普遍性的全面理解,而且也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实验中,要求每次实验至少准备3~5种不同的材料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采集实验材料.有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材料,甚至有的学生另外选择材料进行观察.如核型分析实验,实验室提供的材料是植物材料如蚕豆、大蒜、洋葱、黑麦,动物材料小鼠、牛蛙,有3组同学还分别选择了铁皮石斛、川贝、宽体沙鳅等经济价值很高的材料做核型分析.丰富的实验材料,不仅能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的,而且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新知的创造能力[13].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遗传学实验从材料准备到实验结果,时间长,有的几天,有的几十天,学生很难通过讲解理解实验的全过程.有些实验现象、仪器操作等用讲解的方式教学,不直观、不形象,学生难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因此,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实验效果.

3.1录像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数码摄像机或稍好一点的手机等记录整个实验过程,再对实验全过程进行编辑处理,制成视频报告.学生提交的视频报告,既能反映实验全过程,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又不失实验的真实性.例如,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实验,从蚕豆发根,染毒处理和对照处理,恢复培养,根尖固定、解离、制片,以及实验结果,都让学生定期拍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制成视频资料提交.视频资料不仅记录了从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准备实验,到观察到实验结果的全过程,而且实验结果客观真实,还能发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14].

3.2多媒体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观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中,学生难以观察到各时期的分裂细胞,对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缺乏整体认识.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及数据处理功能,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结合在一起,将细胞分裂的各时期图像按先后顺序制成Flas,连续播放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理解,为学生创造了全方位的学习途径[15-16].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14].

3.3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由数码显微镜、局域网、投影仪实物展示平台等组成,不仅能展示每个学生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显微摄影,记录实验结果,将实验效果好的展示在投影屏幕上,让全体同学都能观察到.而且还能进行师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例如用数码显微系统做多线染色体观察实验,实验难点是不易辨认立体显微镜下的唾液腺,将显微镜下的果蝇唾液腺和唾液腺染色体图像及时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看到实在的唾液腺和唾液腺染色体,增加感性认识,互相学习,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4开放遗传学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遗传学实验室的开放对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学生科研,毕业论文等实验项目.开放程序:学生根据教学和科研要求,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实验申请,经指导教师和实验员同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准备,药品的配置,方案的实施,到最后写出实验报告等全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核型分析、果蝇杂交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实验中,实验周期较长,过去由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实验只是进行结论的验证和练习操作技术,很难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植物细胞核型分析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中,从资料查阅,方案的制定,根尖的培养、固定、解离、制片、观察、摄影,染色体图片分析等操作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去处理,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又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学生参与培养基的配制、果蝇的饲养、果蝇的分瓶及果蝇形态的初步观察,杂交组合的设计,处女蝇的收集,观察记录,数据处理等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14,17].实践证明,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开放实验室,积极开设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13].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喜欢的实验内容,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以科技论文的格式提交实验报告,既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以量化考核为重点,建立实验评价体系

遗传学实验效果评价是否客观、科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目标是评价的依据,又是评价所致力于达到的终极结果.通过多年的实践,根据教学目标将遗传学实验效果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5.1形成性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与考勤等环节进行评价.每一次实验满分100分,实验预习占10%,实验设计方案占20%,实验材料、仪器、药品的准备占10%,实验检测、观察、记录等实验过程占20%,实验结果及分析占20%,实验报告占20%.实验预习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写出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前抽查.实验过程包括材料准备、药品配置、仪器使用和操作程序等.实验结果是交玻片标本、图片或数据及处理等.实验报告要求工整、规范,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内容、操作步骤修正部分、实验结果照片或绘图、实验数据及其处理、分析与讨论、心得与建议.考勤上,每次实验进行中按桌点名,不参加实验者无实验成绩,必须补做实验后才有成绩.一期内实验缺3次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研究性实验要进行报告和答辩的实验,报告和答辩各占20%,其余环节占60%.

5.2终结性评价

遗传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单独考核,实行满分百分制,形成性评价占50%,其中基础实验占20%,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各占15%;期末考试占50%,二者合起来作为这门课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不仅强调过程,突出动手能力,结果真实,而且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加大考核力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5,18-19].期末考核试题内容涉及实验目的、原理,药品配置,材料培养和处理,操作程序,仪器使用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室独立完成)等方面.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式的遗传学实验教学,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这对培养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正义 李兴霞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熊小勇,程正则,蒋冰峰.在物理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3):44-46.

[2]易乐飞,王萍,程汉良.遗传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7(45):22-23.

[3]姬俊华,翟智卫.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0-92.

[4]罗红兵,王林辉,刘雄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2):133-135.

[5]肖建富,吴建国,石春海.遗传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及实践[J].遗传,2009,31(7):763-769.

[6]吴瑞娟.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初探[J].教改创新,2012(4):35-36.

[7]黄元射,何绍红.地方高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师策略,2013(14):201.

[8]柴新义.高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4):120-123.

[9]姬俊华,翟智卫.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2):90-92.

[10]闫绍鹏,王秋玉,王晶英.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75-277.

[11]王娟,黎双飞,余少文.遗传学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精细与粗放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44-245.

[12]宋喜悦,张玲丽,胡甘.《遗传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提高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52-154,157.

[13]陈灵,彭成红.加强研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02-204.

[14]张晓,齐志广,郭光艳.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11,28(1):99-101.

[15]高宁,赵文深,马力,等.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增):55-60.

[16]胡绍彬,赵明国,罗云.石油工程实验现代化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4):54-55.

[17]魏俊杰.高等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20-122.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大类招生;生物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15级新生实行大类招生,使用新教学计划,而教学计划中实习实践部分除了生物化学实验和微生物学实验之外基本使用都是综合实验,加上教育部一直以来都要求高校加强实习实践育人,作为我校生物工程基础专业必修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一、明确实验课程地位

根据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后将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工程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但是还是没有将实验课列为单独的实验技术课程,因此微生物实验在整个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也被忽略了,所以应该将实验课列为单独的实验技术课程,使得教研室全体教师都明确考试大纲,进行独立的课程建设,网站建设等等。同时使教师对实验教学更加引起重视,使得教师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拓展思路和进行实验指导。也是学生对实验以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平衡和提升,以至于能够很好的完成后面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二、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验证微生物学讲授的理论内容,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学生实验兴趣低下、验证实验过多等,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低,缺乏规范,受到忽视。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也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参与实验是被动的应付,对实验缺少主动思考,对遇到的问题缺少分析或仅进行简单的分析。而随着单独设课的实施,我们还引入多媒体技术,加上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甚至可以利用微信建立一个以微生物实验为平台微信群直接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的讨论,这样就能解决了以上问题且从而还能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成效。

三、实验项目改革

从事微生物的研究工作,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包括经典的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显微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染色技术、各种微生物培养特征及形态特征、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计数等。其次,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按大类招生后实习实践课基本都是综合实验,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综合实验能力。因此,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后,结合我校实际条件和教师研究方向开展小型综合性实验,教师给出数个10个学时左右可完成的题目,学生自己设计,经和教师讨论确定可行后作为实验题目,题目要求要用到前面的基本实验技术,如八角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转化茴脑的初探等,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4-5人。由小组写出实验方案,所需试剂仪器等等等。小组独立完成,教师跟进指导。这实验期间要求学生节省耗材,爱护仪器,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查。

四、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微生物实验课成绩仅反映平时上课考勤和实验报告情况,而实验的过程没有体现,且实验是每个小组4个,部分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或应付式的完成了实验。因此,我们要求课前预习,提前了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并要求每一次实验的原始数据要老师检查并签名;实验结束后分析整理结果、上交实验报告。而且还要引入实验考试:包括口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均以抽签取题的形式,口试内容涉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设计等内容;实验操作考试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个实验部分操作考试,如大肠杆菌的简单染色等若干操作。我们对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按这个方式进行了两年的试验,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这样实验实验成绩就是: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平时操作等内容,占30%;实验报告占30%;考试成绩包括口试、规定操作等内容,占40%。以上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改善学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森林.微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J],2005,32(4).

[2]谭海刚,李静.基于大类招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