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例6篇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1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对策

0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日益严峻。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1亿亩,到2006年年底已降为18.27亿亩,10年间净减少1.24亿亩。而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城镇化进程尚未过半,尽管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耕地继续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每年仅建设用地至少需要新增占用400万亩土地。我国人均淡水总资源约为215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地区总体上严重缺水。2006年,我国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为8.48亿亩,仅占总面积的46.41%,一半以上耕地仍是靠天吃饭,每年因自然灾害损失的粮食就超过700亿斤。

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农产品生产者逐步转变为农产品消费者,整个国家的人均农产品消费量显著增加,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处于持续较快增长的阶段。

另外,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总体上还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分别比发达国家约低30个和40个百分点。在人均耕地、淡水等自然资源数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农产品需求较快增长的条件下,我国农业受到的自然资源制约日益凸显,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投入来增加农产品产出的余地已越来越小。要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1 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据统计,我国获奖农业科技成果的平均转化率仅为53.5%。全国农业科技成果的平均转化率只有30%-40%。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是没有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首先要构建新型的农业科研体系。应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纵深配置的农业科研队伍。在研究方式和方法上,应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创新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从不同生态系统出发研究问题。应选择我国农业生产急需的、适合我国生产要素发展水平及市场需求变化的技术项目作为农业科研的突破方向。如选育动植物超级品种、高效利用农业资源、防治农业生物灾害、现代生物技术、现代集约化种植养殖业、优质安全农产品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农业设施等。

其次要构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开拓和发展农业技术市场,搞好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立各具特色的农技推广模式。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中介体系。研究制定有利于科技中介组织快速发展的财税金融等政策,积极扶持培育骨干科技中介组织,指导和推进资质认证和信誉评价,围绕龙头企业、农业基地等农业创新实体的困难和需求,搭建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的技术平台和信息平台,鼓励一批具备条件的科研机构转变为中介机构,形成农业类科研机构、高校、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和涉农企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动力。

2 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的特征在于能打破空间和层次界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式地解决创新问题,获得外部规模效应。

(1)实施战略集成。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需求,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项目或产品,集中科技资源,大力促进各项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

(2)实施资源集成。加强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协作和资源整合,将各种渠道获得的创新资源不断优化、集成,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经济联合组织。实现创新主体的集成,促进现有技术、资金、市场和人才等要素系统化大规模整合,使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保持旺盛活力和强大生命力。

(3)实施组织集成。农业科技园区具有集成创新的重要功能,是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可为现阶段农业科技集成提供高效运作平台。我国目前已拥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数千个,其中部级农业科技园区40多个。农业科技创新应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集成功能,以产业、技术或产品为平台,以计划、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辅以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集成相关的技术、信息、知识、能力等创新资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突破。

3 推进农业科技结构调整

农业科技一定要突破主要赋予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中环节的传统定位,面向产前、产中,以产后为重点进行系统部署,进行三大调整。

一是调整传统种养技术研究领域。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增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特别要加强资源高效利用和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调整现有研发体系。以强化农业区域综合能力竞争性为核心,按农业生态区和优势农业区建立新型区域科技创新与能力体系,加强农林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农业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重点加强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能力恢复技术、农业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设,包括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以及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火灾虫灾,外来生物入侵和防治技术研究。

三是调整科技研发主体。以增加农业综合效益、增强优势产业研发能力为核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研发体系,改变过去产中研究力量过于集中的格局,强化产后加工与流通科技能力,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配送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改变工农剪刀差、种养业与加工业割裂从而损害农业利益的做法,实现农业效益从产中环节向产后增值转变。

4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一要创新投入机制。国家财政作为公共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投资的主体,应逐年增加资金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财政用于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应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尽快达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占到农业增加值的1%以上。同时要积极引导各类农业及涉农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吸收海内外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事业。要加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管理,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要创新人才机制。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机制创新。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培养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特别需要一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各级政府和科研管理部门要努力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农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人才库和人才市场,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的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率。

三要创新管理机制。农业科研单位应积极从市场需求、农业产业化以及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中寻找课题,改变课题分散、低水平重复、脱离实际的倾向。政府对农业科研的管理,应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建立和完善首席科学家(专家)制度、重大课题招标竞标制度。

5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一是突出农业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在现阶段,应按照“抓大放小、合理布局”的原则,通过“并、转、建、撤”等不同途径进行调整、改造和改建,加快建立部级农业科研中心、地方农业科研分中心和重点试验室,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科技力量集中的农业科技创新“国家队”和“地方队”。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2

关键词:农业 科技创新 财政政策

引 言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可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农业领域里的科技创新即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国务院年初作出的重大决策,并指出要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1.农业科技创新财政政策机制的基本要义

1.1克服农业科技创新外部性的制约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科技进步的性质,包括内生性与外生性等。如果一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决于行业内部生产者的决策行为或努力程度,属于内生性的。反之,若一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来自行业的外部,则称为外生性的。农业技术进步主要是外生性的或是以外生性为主的。农业科技进步将使社会食品的供应丰富及价格下降,因此,农业的(R&D)投入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所以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应来自于政府及社会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创新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一定的资金投入。我国杂交水稻的研发推广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1.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必要保障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粮食安全备受关注。美国、欧盟各国和日本等国家政府直接对农业的干预和长期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实力雄厚。据报道,1990年这些发达国家,用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左右,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60%~80%。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拥有众多人口,又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应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根据财力,加大投入比重,支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贡献率。使中国农业在土地经营制度完善、技术进步、市场建设、规模和产业化经营等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持续快速发展。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选择

2.1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财政资金支出的目标是追求社会福利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财政有必要介入农业科技创新中来。国家要做好短期和中长期的目标规划,选择项目进行立项。要以法律法规形式健全财政预算拨款制度,保障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经费落到实处。美国、欧盟各国和日本等国通过“输血”式的农业政策,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给予大量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等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

2.2加快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要素。各农业高等院校要把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摆在第一位,国家财政在教学经费方面要给予支持,对涉农专业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或免费。到农业农村领域创业开发的,政府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农业科研院所要得到国家应有的重视,保障科研项目经费。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对长期从事农业科研人员在政策上给予适当提高生活补贴等。农村要加强农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各级政府财政要给予扶持,使已经研发的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

2.3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农业增收

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要相应提高并逐年增加占GDP的比例,增长幅度力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并逐年提高占财政正常支出的比重。另外,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宣传动员鼓励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外资合作研究和开发,吸引多层次、多方面资金积极参与进来。发达国家用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左右,值得参考借鉴。

2.4制定农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化

要创建和开发农业科技创新园区等平台载体,并通过载体的吸引和辐射作用,带动和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如创建农业科技开发园区,设立农业生产经营企业集团,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培植支柱产业和专业批发市场等。实行产加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企业化管理,国家要鼓励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减免税费。

2.5提供农村融资信贷优质服务,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和农村金融系统要把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服务作为首要任务,要给予农村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融资信贷支持,要执行优惠的信贷政策,逐步增加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比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信贷项目,要去繁从简,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政策,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国家要制定相应的科技创新评估标准和鉴定验收体系以及组建相应的鉴定验收机构,符合验收条件的要给予贴息和资金补助。

3.总结

粮食安全战略一直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要居安思危,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国家要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根据财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促进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要动员全社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发展农业,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静怡.孟祥轶.不同经济结构国家的农业政策及中国在WTO农业谈判中的抉择[J].经济科学.2001(3)

[2]叶静怡.欧盟农业政策目标及其保护[J].经济科学.1998(4)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3

应当看到,这些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在诸多困难背景下,取得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实属不易。更应当看到,这些困难和不利因素仍将长期存在,今后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绝非易事,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越来越难以为继,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不仅要继续强化提价增收、补贴增收、务工增收,也要更多地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因此,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必须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当今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我们必须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要大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抓好生物技术特别是优良品种培育,抢占农业高科技制高点;要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推动资源整合,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问题;要大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要积极发展农机装备业,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4

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一五期间,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52%。同时也必须清醒意识到,迈入十二五,世情、国情、农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科技。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几年,中国粮食生产虽然已经取得八连增的巨大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差,抗风险能力弱、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多、地少、水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城乡居民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供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最终依靠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品种潜力,尽快突破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农业科技。近年来,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防腐剂问题屡禁不止;红心鸭蛋、多宝鱼、三鹿奶粉等事件的发生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此外,还有一些转基因食品、动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等由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种养,全面升级农业产业。

确保生态安全迫切需要科技。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等问题,再加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日益加重。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急需加强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技术,加快开发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实现低耗、高效、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确保产业安全迫切需要科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领域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主要来自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竞争的核心。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的水平,随着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量仍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要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减少国际农产品市场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就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和资源环境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加快农业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有效增加科技储备,引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力争占据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面对需求刚性增加,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我国农业发展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改善生产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空前提高。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迫切需要若干重大举措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三轮驱动,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轨运行作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任务艰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我国科技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申报、经费分配和过程管理办法,突出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有效资助方式,形成有利于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必须建立适合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到有破有立,改革是手段,建立是根本,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夺取农业科技制高点、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着力提高农业知识创新、生物技术领域、机械化技术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5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30周年。30年前的12月18日召开了我们党的*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0年前的3月18日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30年后的今天,在这春暖花开、雨生百谷的美好时节,我们召开中华农业英才奖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才,既是对“科学的春天”到来和农村改革30周年的纪念,也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甘于吃苦、勤于学习、乐于奉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在农业科研和推广中孜孜探索,在服务“三农”中建功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次受到表彰的10位同志,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10位同志中,既有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又有从事应用研究的专家;既有在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又有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增产增收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专业人才。刚才,三位获奖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的发言,体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的拳拳之心,体现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体现了唯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奋战在农业科技战线的全体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真挚的感谢!

30年来,我们从农村改革起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惊叹的伟大成就,农业农村发展令人瞩目。30年来,我们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全面加快科技进步,国家总体科技实力有了大幅跃升,农业科技成果值得骄傲。30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辉煌业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巨大,农业科技人才功不可没。目前在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保持了良好态势,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较为充足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我国粮食和农业发展较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科技进步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加快,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有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国粮食连续四年稳定增产,农民连续四年较快增收,既是中央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作用的结果,也是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结果。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自然灾害趋于加重的情况下,粮食总产稳定增加,一个重要原因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高单产水平。粮食单产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累计提高28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高达62.6%。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科技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中屡建神功、屡创奇迹。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对农业科技和人才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近几年连续发出的5个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抓好农业科技和人才工作,去年中央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人才建设的文件。这些指示和部署,都对农业科技和农业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加深,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重,国际市场波动日益加剧,农业稳定发展对科技和人才的依赖日益增加。我们要认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全球的视角,站在战略的高度,紧扣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农业科技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力争用五年的时间,使农业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素质明显提高;力争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奋发努力,切实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第一,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源头和动力。要从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快研发和引进农业产业核心技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从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出发,加快突破和集成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建立保障农业健康发展强大技术支撑;要从国际农业科技前沿出发,加快建立和形成一批农业基础理论和战略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成果,增强农业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

第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立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有效机制,形成科研课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田间地头中去、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良好机制,使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和优化为农业服务的科技体系。

第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面向产业、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加大改革创新步伐,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护人才。加快造就一批紧跟世界农业科技潮流、锐意进取的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加快造就一批紧扣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潜心科研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快造就一批情系“三农”、扎根基层、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尽快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农业人才队伍。

第四,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坚持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切实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建立支持农业科研机构、优秀农业科研人员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大力鼓励、支持企业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吸引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第五,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深入总结试点经验,科学界定职能,合理布局机构,加强基础建设,妥善安置人员,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第六,强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紧密围绕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科技需求,深刻把握国际农业科技发展的脉络和走势,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与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农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保证。希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以获奖同志为榜样,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以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争当科技创新的尖兵,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出农民欢迎的成果。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支持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和推广工作,继续抓好中华农业英才奖的评选和表彰。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范文6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

1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

1.1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初,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全面兴起。在这场新的农业科技浪潮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在制定实施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抢占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既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国内市场国际化,而且使国内农业国际化。在世界农产品和贸易方面,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需求比重会提高,对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1.2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这些都依赖于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

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大多数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了45%,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国等甚至达到90%,以色列也达到了90%以上,世界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农业科技的创新。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6000多个,但转化率不足50%,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科研成果与农业需求的脱节,造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滞后。现在,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生物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科研生产领域,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2.2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科技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以上,而我国仅为0.17%~0.2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远小于农业GDP的比重,如全国农业支出/财政支出1991~1995年为9.486,1996~2000年为8.758,2001~2002年为7.71;而农业GDP/总GDP1991~1995年为21.38;1996~2000年为18.42;2001~2002年为15.80,这说明国家在财政上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强度增长缓慢,总量不足。在1988~1999年间,我国农业科研政府投资强度平均增长率为-2.47%,投资强度平均为0.193%,1997年后有所增加,2002年达到0.339%,但2003年有下降到0.312%,还不到1981~1985年期间世界平均水平0.76%的一半,也明显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0.35%。近几年,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有所加大,但由于现有科技经费归不同部门掌握,条块分割严重,配置比例不合理,难以集成使用;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档次不高,浪费严重;重点实验室开发度低,难以共享。由于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设备总值仅17.35亿元,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基建投资实际完成额仅为5.55亿元,比2002年减少0.4%。

2.3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

农业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流失严重。目前,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3万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3;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仅占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的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人才流失严重,2003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减少人员4806人,是新增人员的1.7倍,除了离退休人员外,人才流失占较大比例。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平均2000多个农业劳动力中才有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不足400人就有1名。缺乏农业科技尖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导致高新技术研究乏力;缺乏市场意识强、管理水平高、开拓能力大的开发型人才,导致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滞后。

2.4农业科技体制不完善

我国传统的农业科技体制宏观管理条块分割、组织布局分散、研发层次重叠、管理效率底下、学科设置陈旧、专业单一、跨专业综合性的项目较少、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运行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僵化落后,传统的农业科技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转型的现实需要。农业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科研方向应当反映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研与经济发展未能紧密结合,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脱节状况比较严重。这反映了在农产品短缺时期建立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形势和需要。

3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3.1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国家的科技投入要不断提高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规模,尽快使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提高到1%,力争到2010年左右达到1.5%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左右达到2%,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相协调。

政府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环境,通过体制改革深化和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新体系,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流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把政府资金投向技术集成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的重大项目。

3.2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当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创新体系,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因此,要坚持以人才使用为本,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科技推广为纽带,以服务“三农”为最终目的。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分为国家和区域两级体系,通过协调两级体系的关系,形成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分工明确、有机衔接的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以知识创新为主体,以原始创新为重点,着重解决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国家体系的层次性,以技术创新为主体,重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为重点,着重解决区域性、地方性农业科技创新问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就是要增强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农业重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强化优势农产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科技转化应用能力。在创新模式的选择上,应确立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3.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需要聚集和培养一批站在国际农业科技前沿、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科学家、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创新骨干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精干高效的科技创新核心团队;二是实施人才目标管理,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竞争协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单位和团队的整体绩效;三是要实施人才结构管理,建立合理的首席专家和高层次人才梯队结构,稳定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四是实施人才增量管理,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开发型的人才流动机制,增加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总量,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3.4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在农产品由短缺到结构性过剩、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到数量质量型、从面对国内市场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型时期,应及时调整和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需要逐步完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机制,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建设跨区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团队,积极探索以任务分工为基础,权益合理分配和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项目为纽带的协作攻关机制;要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称能上能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的选人机制;重在社会评价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体现岗位绩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以及适应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农村第一线的激励机制。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

参考文献

1翟虎渠.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J].求是,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