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例6篇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1

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和部署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切实推进我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等下县委*书记还要就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实行。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

*年*月*日至*日,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在南丹县召开,市四家班子领导、各县市区四家班子领导、市直、中直、区直驻河池单位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市长、*书记分别作了讲话*县、*市、*县等*个单位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会后,与会代表分别对*书记、*市长的讲话进行了认真讨论。

会议明确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经过五年或更长时期的努力,实现七个明显变化: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些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框架基本建立;三是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一批特色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四是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多数县基本自给;五是群众收入明显增加,以龙头企业拉动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六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变,一批文明小康示范村起到带动农村文明创建作用;七是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农村三大纠纷各种积案大幅度下降。

*书记在讲话中阐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扩大*经济总量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就业增加、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根本出路;是以“四联动”构建“一轴、两带、三区”通道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客观需要。要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民营企业的发展等三大重点,落实五项主要措施:一是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措施来抓;二是积极构建工业加工平台,加快发展县域工业;三是加快与珠三角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对接;四是要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措施来抓;五是用好用活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梁书记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结构优化升级、速度与效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全局发展与局部利益、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决策力”与“执行力”、使用政府资金与统筹使用社会资金、亲商、富商、安商与抑制腐败现象等关系,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牵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实干的工作精神,尽快形成加快发展的热潮。

杨市长在会上,我市发展县域经济,要围绕全面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六种经济”:即加快发展资源型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做强做大特色农业经济,巩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大开放促进县城经济大发展;切实抓好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城镇经济,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的大发展。*市长要求,要下大决心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创建全区“十佳县(市)”和“经济快速增长县(市)”,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到资源与项目、产业、品牌、市场、环境的对接,以产业大发展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要着眼长远,加大投资力度,做大经济总量,要瞄准东盟,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杨市长,各县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搞好服务,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杨市长同时还介绍江浙一带部分市县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和经验,他们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经验集中体现在“五个新”:第一,解放思想观念新;第二,扩大开放思路新;第三,民营经济唱主角体制新;第四,龙头企业带动路子新;第五,城乡联动面貌新。这“五个新”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各乡镇、各部门要继续组织对这次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的学习,要领会精神,把握实质,结合我县县乡实际,制定好发展县域经济的目标、思路和措施,将规划变成行动,走出一条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

二、关于我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决策和自治区的部署,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确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围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投资为突破口,广借外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实施资源品牌型特色经济发展战略和通道经济发展战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

主线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资源品牌型特色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经过*-*个五年规划的努力,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均指标在全区处于中等水平,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从*年起,用*年左右的时间,使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或接近全区、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以工业为基础的县域经济框架基本建立;资源品牌型特色农牧业、林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发展壮大,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县各族人民稳步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具备加速增长的条件。到*年县域经济生产总值达*亿元,年均增长*.*%;财政收入*.*亿元。

----经过*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个年产值*亿元和*个产值达*亿元的骨干企业。

----城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年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以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部分转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森林覆盖率达*%,比现在提高*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年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m*,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m*;所有村委会驻地和*人以上的*个屯通四级砂路。

(三)总体布局

按照我县资源分布状况和经济发展特点,在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努力构建“一带两河三区四特色”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带”即以*-田阳、*-东兰、*-凤山、*-平果“十”字形出县大通道沿线经济带为框架,依托右江河谷经济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建设通道文明示范带,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

“两河”即结合珠江流域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形成盘阳河特色经济区和灵岐河特色经济区。盘阳河经济区以县城为中心,包括**和那社*个乡镇,县城重点发展工商业,*镇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业、渔业和旅游业,那社乡重点发展油茶、八角等特色林果业,*以山羊、麻鸡饲养和笋竹、核桃种植为主。灵岐河特色经济区包括*个乡,*重点发展林果、香猪等种养业,所略、局桑以发展油茶、八角等经济林果为主。

“三区”即练乡矿产品集中加工区、六兰长寿食品加工区和城西木材集中加工区。

“四特色”即培植形成资源品牌型特色农牧业、林果业、工矿业和旅游业。即以电矿结合为先导,发展资源品牌型硅、钛深加工业;以资源品牌型特色长寿食品加工业为核心,加快资源品牌型特色农牧渔业和资源品牌型特色林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长寿旅游资源开发,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资源品牌型特色旅游业。

(四)工作措施

为加快富民兴*新跨越战略目标的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召开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发[*]*号),市里根据自治区的决定和部署,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年《*瑶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瑶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必须横下一条心,谋好经济发展这条路,竭尽全力,构建“一带两河三区四特色”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发展资源品牌型特色工业,大力推进工业化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我县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和长寿食品资源,要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必须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走“依托资源、培植重点、提升品牌、加快发展”的工业强县路子。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工业,壮大支柱产业。资源是优势,又是特色,有优势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经济。我县矿产开发和加工、小水电开发、长寿食品开发等项目已为商家看好,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为经济优势。①发展水电事业。我县已建好的盘中滩水电站、所略三级站以及在建的良湾电站、百雄山电站等小水电站,对县内水力资源的利用还不到三分之一,我们要继续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一批小水电站,开发利用我县*%以上的水力资源,建设百色至*、大化至**KV线路及其变配电系统,发展壮大水电事业,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电力支持。②建立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家年产值超*亿元、*家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万元的企业,引导培育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群,增强县域工业发展活力。③壮大香猪加工企业。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加强对香猪养殖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我县的香猪养殖已具有一定规模,已建立了*原林香猪公司、绿色长寿食品公司等一些较大的加工企业,从事以香猪为主的长寿食品生产和加工,要继续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发展壮大香猪加工业,形成“发展一个、带动全体”的香猪产业开发之路。④建立林产品加工企业。我县杉木、松树、竹子等林产品丰富,加上这两年通过退耕还林,种植了速丰桉、任豆树、马尾松等林木。我们要根据自治区禁止原木出县的有关规定,在我县建立起林产品加工企业,提高林产品附加值。

(*)依托工业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上项目。占地*亩的工业区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已有建邦公司等*家企业进驻工业区,我们要在加强宣传、政策扶持、做好服务的同时继续引进资金上马新的项目。根据我县工业发展状况,抓好练乡、六兰和城西工业加工区的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在工业区内聚集,发展壮大我县工业经济。

(*)继续开发优势资源,加强企业联合,实行优势互补。“长寿之乡”是我们最大的一个优势,我们要围绕这个优势,开发特色工业。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发一些新的长寿食品,抓“长寿”,抓“健康”,促发展。引导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实行强强联合,以形成支柱产业;强弱联合,以增强企业生命力;大小联合以促进企业共同发展。引导企业依托各自产品优势,加强横向联系和向纵深发展,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利用长寿品牌发展农牧业,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工业强县,农业富民,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县在发展特色农牧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抓好以下工作:

(*)发挥“香猪之乡”的牌子,建立香猪养殖基地。现在全县已建起了两万多座沼气池,要充分利用这些沼气池,发展香猪养殖业。在全县范围内扶持养殖大户百户以上,培育养殖积极户千户以上,发展分散养殖户万户以上,形成规模养殖,促进产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在二、三级公路沿线种植糖料蔗,构筑百里甘蔗长廊。二级公路即将建好,全县各乡镇已全部开通油路,我们要充分利用交通便利这个条件,在全县二、三级公路沿线利用好田好地扩大糖料蔗种植面积,使全县糖蔗面积达*万亩以上。

(*)利用冬闲田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发展订单农业。随着城镇开发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城镇人口在不断增加,人流量越来越多,而我县的蔬菜供应尚未实现自给,大部分蔬菜从田阳等地“进口”,既增加运菜成本,又造成田地闲置不用。所略、局桑、甲篆、燕洞等乡的农民在秋冬菜种植方面有一定积极性和经验,我们要加强引导,改变群众“不求富、但求饱”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闲田闲地,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选择交通便利的这几个乡镇作为重点,建立蔬菜种植基地,使秋冬菜面积达一万亩,同时加强与外界沟通联系,争取订单,解除农民“有产品无销路”这一后顾之忧,实现县内蔬菜自给并打入县外蔬菜市场。

(*)利用库区水面,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我县库区水面宽广,盘阳河、灵岐河又流经甲篆乡、*镇、燕洞乡、那桃乡等乡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水面,积极引进新品种发展水产养殖,扩大水产养殖种类,同时研究甲篆油鱼生产环境及特点,加强油鱼的养殖保护工作,创造寿乡特色油鱼品牌,使水产品年产量在*吨以上。

(*)依托果园圈地养鸡,建立麻鸡养殖基地。我县麻鸡具有肉甜、味美等特点,是滋补佳品,市场销量一直很好。我们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麻鸡养殖业,可利用果园,地上种果,果下养鸡,年出笼麻鸡*万羽以上。

(*)利用库区和山地种草,发展绿色草食产品。我县山地丰富,要充分利用山地发展牧草种植,饲养黑山羊、肉牛、肉兔、特色鹅等草食动物,构筑以香猪为主的长寿系列绿色食品基地。

(*)推广蚕桑种植,全县种桑面积在*万亩以上。

*、结合退耕还林造林,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经济

两年来,我们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已在全县种下速丰桉、马尾松、油茶、核桃、竹子、任豆、香椿等经济林果木,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加大经济林果木种植,大力发展林产经济,提高我县森林覆盖率,为建立催熟林产加工企业奠定基础。

(*)在丘陵地区和公路沿线种植速丰桉,使其总面积达*万亩。

(*)在全县范围种植马尾松,总面积达*万亩。

(*)重点在所略、局桑、那社、*镇、燕洞等乡镇种植油茶,实施油茶低产改造,使总面积达*万亩以上。

(*)在*等石山乡镇种植竹子、核桃、任豆树等经济林果木,总面积达*万亩以上。

(*)在县城附近交通便利乡镇建立特色果基地,引进新品种种植碰柑、板栗等面积达*万亩以上。扩大西蕃莲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

*、依托长寿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旅游业

我县是世界上第五个长寿之乡,*长寿旅游已列为*十大旅游精品之一,*已成为国内外旅游关注的一个热点。附近的南丹风情、刘三姐故乡、乐业天坑、东兰革命遗址、凤山三门海等构成了*西北旅游圈,二级公路的建成使我县的旅游更具开发价值,我们要主动融入这个旅游圈子,自觉接受*林、柳州、百色等地的旅游市场辐射,建设“一河、两洞、三基地”,形成东巴凤特色旅游区。

(*)利用盘阳河开发建设长寿村寨,加强百鸟岩、百魔洞等景点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形成游、吃、住、购、乐一条龙服务,吸引游客体验寿乡风情,享受“长寿”生活。

(*)开发弄友原始森林,完善二十一师师部旧址建设,形成“参观原始森林,接受革命教育”旅游基地。

(*)建设赐福旅游度假村,建成集疗养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基地。

(*)建设长寿博物馆,展示长寿文化,形成长寿展览基地。

(*)加强长寿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设“绿色”、“长寿”旅游,加强旅游宣传与促销,完善旅游接待与服务,构筑特色鲜明的旅游区,逐年提高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

*、结合国企改革,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来培育,要采取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结合国有企业改制改革,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力争五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我县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左右。

(*)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实行“抓大看小”,既抓重点大户的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又照顾小户的生产,看经济效益。树立起“不论规模大小,只要有贡献,有税收,一律给予支持”的民营经济发展思想。

(*)加强引导和服务,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总量。要在两年内完成所有国有企业的改制,鼓励民营经济参加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现企业资产重组,打破我县民营经济仅在矿产开发等项目上投资的狭窄局面,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营经济扩大投资面,在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敢于“冒险”。认真执行河池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对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实行保护的通知》(河纪[*]*号),对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正当合法权益实行依法保护。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要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抢抓各种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正确认识招商引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破除封闭保守思想。投入是为了回报,让别人有更多的收益,别人才肯投入更多的资金,我们才有更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要想办法使投资者获得丰厚回报,以回报加速投资,实现良性互动。

(*)继续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制与风险抵押制。将每年的招商引资任务分配到乡镇、到单位、到个人,制定出奖罚措施,完善考核机制,特别是将资金引进到位及投产开业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用最好的项目、最诚挚的态度去招商,用优势吸引客商、用诚意去感动客商,用服务去稳住客商。

(*)进一步创新招商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各乡镇、各单位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拿出一定的人力、一定的财力、一定的时间去开展招商,要利用举办南博会等机会和区直、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内引外联,让更多企业进入*,投入资金,建设项目,取得效益。

(*)切实优化政务环境。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六个制度,绝不允许出现卡商、损商、骗商行为,一旦发现,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建立好外商投资和服务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外商的投诉案件,让外来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发展,实现进入一个,投资上项目一个,发展一个,见效益一个。

*、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发展劳务经济

劳务经济是我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县现有*.*万人在外务工,还有近*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农村,要充分利用这些富余人力资源,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发[*]*号)把劳务产业与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制定劳务输出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建立城镇劳动力市场。按城乡统筹原则,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

(*)加强沟通与信息传递,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发展空间。坚持外出劳务与就地打工相结合,充分发挥剩余劳务人员的一技之长。

(*)建立劳务人员监督服务体系,负责检查用工单位对外来劳务人员工资发放、子女入学、工伤医疗的实行情况,督促用工单位和个人按照政策规定及时给予落实。

*、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县域经济迅速发展

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我们在加快企业发展推进工业化的同时,要通过加快城镇建设,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城区面积来提高城镇化水平。

(*)抓好寿乡大道中路及其路网建设,建好二级公路与城区街道相连接的公路与桥梁,完善寿乡文化广场,建好客运新站、城东小区、教育小区、工贸小区、乡镇小区,加强城区垃圾和排污处理系统建设,完善供水供电网络,建成母鸡山公园,治理城区脏乱差现象,逐步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城区内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实施引盘入城工程,不断完善县城服务功能,努力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继续盘活城区闲置土地,采取措施鼓励有能力的干部群众在城内购地建房,努力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抓好甲篆、那桃、燕洞、凤凰、西山、所略等乡的小城镇建设,实现撤乡建镇。

(*)在二三级公路沿线抓好*个生态小康文明示范村(屯)建设,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

(*)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治理盘阳河、灵岐河、*河、巴平河,加大吨粮田建设,实施“稳粮壮县”工程。

(*)完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扩建完善城乡卫生业务用房,加强学校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办好*高级中学和县职业技术学校,完成“普九”和“普实”工作任务,建好县乡村电视输送网络,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九)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确保我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方案的顺利实施,自治县成立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为分管经济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成员由有关县直机关单位和各乡镇正职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县城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公路建设、特色旅游业开发、特色工业开发、特色农牧业开发、特色林果业开发、小城镇开发等*个项目建设协调组,具体负责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和协调指导工作。

(十)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进一步明确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个项目建设协调组、重点建设项目业务主管部门及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职责,以推动县域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实行自治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乡镇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制。联系乡镇的自治县四家班子领导负责按照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指导、帮助所联系乡镇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完成所联系乡镇各项规划建设任务,具体联系一个行政村和一个自然屯,确保所联系村、屯各项建设有序实施,在全乡镇起标榜示范作用。

*、实行县直部门和乡镇直单位挂钩联系行政村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制。联系行政村的县直部门和乡镇直单位,负责按照所联系乡镇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参与组织实施联系村基础设施项目和完成经济建设各项指标任务,确保联系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就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变化,切实改变联系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实行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与涉及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关的县直部门第一责任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与乡镇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人签订县域经济发展责任状。各乡镇党委、政府必须认真对照《*瑶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本乡镇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实行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全程督查制。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进行全面监控,成立由县委办、县府办督查室人员以及县直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督查组,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进展及质量、效益进行不定期督查,将实际督查结果在全县内公布。

*、实行风险抵押金制,严格奖罚。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实行风险抵押金制,联系乡镇的自治县四家班子成员、县直部门、乡镇直单位领导都要按要求交纳风险抵押金。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评优表彰每年一次,对完成年度县域经济工作任务指标的乡镇、县直部门,结合三个文明建设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完成年度县域经济工作指标任务的县四家班子成员,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按对应所交纳风险抵押金的基数给予适当奖励;对于不完成年度县域经济发展任务指标的县四家班子成员、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其所交风险抵押金不得退回,并在全县内予以通报。

三、*年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及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

(一)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

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度可比价,下同),完成年度计划的*.*%。其中,第一产业**万元,同比增长*.*%;第二产业*万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万元,同比增长*.*%。

*、农林牧渔业保持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完成年度计划的*.*%;其中,农业总产值*万元,同比下降*.*%;林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畜牧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渔业总产值*万元,同比下降*.*%。

*、工业发展迅速

上半年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完成年度计划的*.*%;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万元,同比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的全面建设,推动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完成年度计划的*.*%。

*、市场销售稳中趋活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完成年度计划的*.*%。其中:国有企业增长*.*%,股份制企业增长*.*%,集体企业增长*.*%,个体经济增长*.*%。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截至*月*日止,财政收入(含上划中央收入)*.*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比上年同期增收*.*万元,增长*.*%。其中:上划中央收入*.*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比上年同期增长*.*%;县级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比上年同期增收*.*万元,增长*.*%。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

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同比增长*.*%。全社会金融贷款余额**万元,同比下降*.*%。

*、城镇居民、农民现金收入有所增加

全县干部职工工资总额*.*万元,职工平均工资*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初步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月底止全县实现招商引资项目*项,引进项目合同资金**万元,实际到位资金**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同比增长*.*%。引进境外到位资金*万美元,占任务的*.*%,同比增长*.*%。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业方面:(*)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制约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在交通运输方面,由于我县工业企业特别是矿产品加工企业所用的燃料均从外地调进,所生产的产品全部外销,对交通运输依赖性较大。同时,随着全国交通“制超”力度的不断加大,交通运输紧张,运价相对提高,销售费用相对增加,且购进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县工业产品外销有所影响,有时甚至出现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的情况,严重地影响工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方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子不够大,许多项目尚处在试验、示范阶段。(*)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林业大宗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和形成规模效益,牧业特色产品规模档次上不去,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增收的难度还较大。

*、招商引资引进的项目虽然多,但总体上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小,质量较低,效益还不明显。

(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

*、全力以赴抓好大会战扫尾和验收工作

至*月*日止,我县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累计开工项目**个,项目开工率为*%,累计竣工项目**个,项目竣工率为*.*%。其中交通项目的东巴、凤巴、巴田三条二级公路和弄练三级公路已全线动工,工程进展顺利,*条通乡油路已全部竣工并已通过市级验收,乡镇卫生院、计生所、宣传文化站、村村通广播电视、村屯人饮工程、乡镇供水工程、乡镇敬老院、乡镇通程电话、乡镇农贸市场、地头水柜等项目都已竣工,其余项目有的已经完成*%的工程量,进展较慢的县委党校等项目也经完成*%的工程量。按照区市大会战指挥部要求,除大会战二级公路和退耕还林项目外,其他项目都要在*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抓好大会战未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

从我县大会战的进度来看,县高中、乡镇中心校、县委党委、县城防洪工程、村委办公用房、通村四级砂路和政法项目等还有*%—*%的工程量未完成,这些未竣工项目的业主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协调督促工作,克服困难,加强管理,严格质量,确保所有项目*月底前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抓好已竣工项目的质量检查工作

这次大会战的建设项目,质量问题事关重大。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群众的利益,更关系到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声誉。特别是沼气池、地头水柜、退耕还林等项目,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成千上万农民的利益。我们要把对竣工项目的核查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对涉农项目逐户逐个检查,一查个数是否真实,严禁弄虚作假,以旧代新,二查质量是否过关,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严格做好已竣工项目的验收工作

为使竣工项目尽快交付使用,发挥效益,要组织力量对大会战已竣工项目进行验收,严格验收条件,竣工一项验收一项,在验收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整改后再验收。在项目竣工验收的同时要抓好报账和审计工作。

(*)认真做好大会战项目的效益分析和宣传工作

大会战得民心、顺民意,群众得实惠。各单位、各乡镇要对大会战竣工后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效益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用典型事例、具体数据来说明项目产生的效益。加大对项目效益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会战知情度、知名度。

(*)认真抓好大会战项目成果的推广使用

对大会战项目,建成一个就要推广使用一个,特别是涉农项目,力争发挥每一个地头水柜、沼气池的作用。各单位、各乡镇要以大会战结束为契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认真做好大会战实施以来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是一件历史大事,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大会战实施以来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完成好我县大会战的“两个一”工作,即一本书画合集、一个专题片的制作工作。

自治区定在今年*月份召开总结表彰会,区表彰会后,市县也要召开表彰会。从现在开始,要着手抓好总结表彰的各项工作,总结好的典型,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各部门要做好分管项目的总结工作,将书面材料报送县市指挥部。

*、下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胜利实施,切实改变了我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改善了投资环境。上半年招商引资取得了好的成绩,我们要在此基础,加大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严格责任与奖罚,切实按年初制定的分配任务抓好落实,努力实现或超过市委、市人民政府下达我县招商引资任务。

*、以国企改革为重点抓好工业生产工作

今年内要完成全县*家企业的改制工作,县里已成立了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粮食系统的改制工作已经逐步实施,其余的广厦公司等*家企业已在逐步进行清产核资工作,全县企业改制工作正在积极稳妥地进行。通过抓好企业改制改革工作,盘活企业闲置资产,实现资产重组,增加企业活力,促进工业经济迅速健康发展。

*、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实施,改变了我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面貌,城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成寿乡大道及路网建设、完善文化广场、建设教育小区,实施旧城改造,建设垃圾场,建设母鸡山公园,重点抓好甲篆、那桃、凤凰、燕洞、西山、所略*个小城镇建设,扩大居住人口。

*、群策群力抓好农业生产工作

(*)抓好秋冬菜种植工作。我县所略、局桑、燕洞等乡在秋冬菜种植上有一定的经验和积极性,我们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利用各闲田闲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一旦错过时机,不仅田地闲置未能充分利用,也给农民带来相应的损失。

(*)抓好好秋粮生产。目前已进入双抢季节,各乡镇党委、政府特别是农业技术服务部门要组织引导群众,抢抓双抢黄金季节做好春粮抢收和秋粮下种工作,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的储备,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农民朋友出了力要有收获,实现稳粮壮县。

(*)抓好以香猪为主的养殖业。利用大会战建设的两万多座的沼气池和三千多个地头水柜,抓好香猪养殖,建设养殖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形成香猪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同时搞好山羊、麻鸡、肉牛的养殖工作,引进新品种,扩大养殖面。在抓好养殖生产的同时,做好防疫工作,确保出栏率的不断提高。

*、精心组织抓好财税工作

一要抓财源建设,把下半年财政收入进一步细化、量化,落实到企业、到单位、到纳税人,确保按时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二要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根据收入情况做好分析工作。三要精打细算,盘活资金,确保重点支出。四要充分发挥财会中心作用,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

*、结合国债项目抓好旅游业建设

我县实施的旅游国债项目建设资金共*万元,到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征地工作,与工队全部签定了施工合同,部分标段已开始施工,坡月至百魔洞、巴盘至龙劳、民乐桥至百马油路正在建设之中,松屯、百马等*条步行道已开工,景区内的长寿村寨标志性等建筑正在建设。力争在*月底前完成所有国债项目建设任务。督促南宁凯图旅游项目策划有限公司做好我县旅游项目策划工作,并争取引进*个以上商家在我县投资旅游项目,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做好第二期旅游国债项目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做好“十一”旅游黄金周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紧紧围绕南博会,重点对疗养度假项目和长寿博览园进行宣传策划,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壮大。

*、扎实抓好计生工作

今年全县计生工作将提前在*月份进行检查和验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抓紧时间做好计生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加大相关计生法律宣传力度,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加强对计生的督查检查工作,打开我县计生工作的新局面。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要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大执法检查,重点是对矿山、道路、学校、娱乐场所和大会战项目等的安全检查,做到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经济建设,确保社会稳定。

*、统筹兼顾,做好群众的生活安排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2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 文章作者:名扬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28日12:50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 作者:名扬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

的结合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充分认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 自春秋战国开启郡县制以来,“县”一直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截至2004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个,县域国土面积***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以上;县域经济gdp为*.**万亿,占全国gdp的**.**%,其中,县域经济gdp比例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贵州省,达**.*%;最小的是上海市,仅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决策层以及专家学者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县域经济的内涵,做好壮大县域经济的工作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他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地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发展县域经济,对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共同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市工业化、经济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都是较高的地区。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解决“三农”问题要统筹“农”和“非农”工作,把“三农”工作统筹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只有依托县域经济载体,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重”两大难题。 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年代末到**年代中期,县域经济比较活跃,在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变化,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如县域财政困难重重,全国多数县市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 1、实施工业化战略。工业化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应高度重视和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一是产业定位面向国际化。应深入分析各县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对产业发展战略有个准确定位,把握战略机遇,赢得发展先机。准确把握国际城市经济调整升级的发展趋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积极承接对方相对处于国际分工低端环节的部分产业转移,并且在产业链的衔接和延伸上下功夫,从而将县域经济融入国际大循环体系中。二是走区域联合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格局从“行政板块”向“经济板块”转化,特别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区域生产要素的组合半径已大大突破县级行政区域空间。县域经济要赢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正确处理好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跳出行政区的束缚,按照区域经济的分工,从经济区域的高度来审视和制定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融入到联合发展这个范围更大、层次更

高的经济区域中去。三是必须突出区域特色概念。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培育特色经济,这样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县域均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有的有区位优势,如地处交通要道和枢纽,或沿海、沿边;有的有自然资源优势,如域内蕴藏大量矿藏资源,或丰富的水能资源;有的有社会资源优势......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这种资源,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才能摆脱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2、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要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外向化、生态型”农业。通过市场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主导产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三是培创农业品牌,加快“订单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展农民致富的渠道。 3、实施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的两大使命,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产业化,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一要优化城镇体系规划。围绕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建设现代中等城市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立城镇规划布局,把产业布局与城镇体系布局有机结合起来。二要完善城镇网络功能。要抓紧调整域内交通网络规划,加快推进各镇等级公路建设,重点实施一批等级公路建设,加快区域联动,促进经济发展。三要解决好城市化建设投入机制。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走多元化投融资道路,实现城市的自我开放、自我增值、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4、实施民营化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活跃市场,解决就业问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它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明、决策科学,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和增长点,担当起发展县域经济大舞台的主角。 5、实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战略。环境优劣关系到县域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生死存亡。对外来企业而言,基础设施不行就进不来,发展环境不好就留不住。必须把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战略决策切实抓紧抓好,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突出抓好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转变职能,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兑现政策、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服务和营造环境上来,努力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良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治安环境。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3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予少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和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十一五”期间,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超过全省平均增长幅度,县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有较大幅度增长,开创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突出解决给排水、清洁能源、道路、通讯、电力、住房建设等实际问题。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平安县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有文化、有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认真搞好“百乡千村”试点,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各级政府和帮建单位要在制定规划、项目融资、促进增收、乡村建设等方面帮助基层办实事、做好事。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切实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水平,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广泛应用农业先进技术,实行集约化生产,不断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培育一批种植业大县和畜牧业大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安全优质农产品基地。坚持粮牧主辅换位,继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生产,全面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规模经营,提升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集中力量把优势品牌做强做大。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

(三)加快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强县,把工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发展格局。依托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粮豆薯、畜禽等农产品加工业。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矿产采掘和加工制造业。依托生物质能和风力、水力资源优势,发展绿色能源工业。依托口岸优势,发展进出口加工业。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产品链条,实现多层次加工增值。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整合品牌资源,引导县域企业依托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发展。积极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辐射和扩散,发展配套产业,尽快在大中城市周边建成一批工业卫星城。加强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产业合作,搞好规划衔接,避免恶性竞争。防止工业污染,努力降低能源消耗。

(四)加快城镇化步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突出特色,构筑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完善城镇载体功能。支持区位条件较好、主导产业突出、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城,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镇。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的格局。大力发展旅游、物流、运输、商服、文化、信息、中介等第三产业,建设一批全国知名的专业市场。整合城镇优势资源,提升城镇功能,增强反哺农村和农业的能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源地保护和垃圾、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五)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构建新型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搞好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增强乡村服务功能。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和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培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营销组织,鼓励合作经济组织多样化发展,不断壮大农民企业家和经纪人队伍。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兴县之路,创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良投资环境。积极扩大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与合作,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招商引资升级。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兴业,进行资源开发和国际工程承包。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发展进出口贸易。

(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放宽准入领域,精简审批项目,落实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从事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传统农业,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实行集约化经营。支持高新技术、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出口创汇、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健全和完善县域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辅导和培训,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

(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公共财政资源,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加大投入,保持地方和民族特色,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2010年,全省所有乡镇和一半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或沥青路。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看病难、农民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彻底消除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危房,确保农村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县域卫生保健能力,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改善通讯、供电、供水设施,切实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强化防洪、消防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安全消险能力。继续扩大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的普及率,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加快城市辖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统筹县、县级市、城市辖区、垦区、森工林区等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辖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城市辖区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搞好规划。根据城市的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辖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功能,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区旅游业。支持社区经济和家庭经济发展,为扩大劳动力就业安置创造条件。不断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城市功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各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调动城市辖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九)大力推进县与垦区、森工林区、油田、矿区合作共建。要充分发挥县、县级市、城市辖区、垦区、森工林区、油田、矿区各自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县与各方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全面合作,共同发展。合作共建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行政推动为辅,合理调整各方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相互带动、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完善合作共建的组织协调机构,建立“规划相互衔接、信息相互沟通、工作相互信任、发展相互支持”的长效合作机制。省里对合作共建项目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二、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一)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原需县审核、市审批或管理的,一律改为县审批、抄报市;原需市审核、报省审批的,一律改为县审核、报省审批,同时抄报市。由省管理的项目,可采取授权或委托方式交由市或县管理,向省有关部门备案。县直接向省有关部门报送计划,直接审批原来由市审批的政策性税收减免,直接向省有关部门申请利用国家和省资金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属于省有关部门发放的证照,由县有关部门直接向省有关部门报批、核准,抄报市。省直部门要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公开办事程序,规定办结时限,提高办事透明度。

(二)实施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核算到县、结算到市”的财政管理体制。从2007年起,除国家和省有特殊政策外,继续实行省对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额度一定三年不变政策,各县增收的财力全部归县支配,政策性以外增支因素由各县消化。继续实施提高税收返还比例政策。从2006年起,对各县上划财政收入比上年增收部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返还比例。从2006年起,对县(哈尔滨市所辖县除外)实行上划省级营业税超基数返还政策。从2006年起,对新建的中央和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电力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省与县分成;对改扩建的中央和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电力企业增值税留成部分,以上年为基数,超基数部分实行省与县分成。认真落实国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政策,除国家给予的“三奖一补”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分配到县外,省财政也要加大对县的支持力度。按照“性质不改、渠道不变、突出重点、综合投入”原则,有关部门要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外贸发展、旅游、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农业开发、中小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前期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和信用担保资金等,加大对骨干财源项目的支持。采取前期费用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县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外贸加工区的基础设施和区域性中心市场建设。

(三)改进建设用地管理。在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改革用地报批管理,确保县域项目建设的用地需要。优先保证县城及中心镇、县域重点加工型项目和产业集群、农业园区所需建设用地。县域内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不足的,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预留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优先调剂解决。工业项目建设占用耕地,所在县政府和建设用地单位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不能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可由所在县政府采取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的方式,申请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省内易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并依据规模和效益对重点项目的用地价格给予优惠。允许依法取得集体建设用地采取出让、转让、作价入股等形式有序流转,原建设用地转为耕地的,可适当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使用通过置换取得建设用地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履行用地审批程序。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的总体要求,加大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力度,特殊重大项目可以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加以解决,支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四)加强金融服务。加强诚信安全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扩充资本规模,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和资金供给能力。各级财政要对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统一法人社。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降低农民融资成本,合理调整信贷周期。科学谋划项目,为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投放搭建安全、高效的运转平台。支持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发挥民间融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鼓励和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拓展业务领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建立信贷投放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银行机构。进一步增强省、市政策性担保实力,鼓励有条件的县组建政策性担保机构,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融资担保领域,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参与组建农信担保机构,提高为县域经济发展融资担保能力。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扩大县域经济直接融资渠道和规模。积极推进县域保险业发展,扩大农业相互制保险试点范围,支持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做强做大。

(五)继续实行帮扶弱县政策。在继续执行原有扶持弱县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凡需报请国家批准的建设用地,在报批阶段,经省国土资源部门报国土资源部审核同意后,基础设施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可先行用地。对重要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可作为单独批次报批用地。在农村水利、县乡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实行重点倾斜。实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四位一体”帮扶弱县。继续支持社会各界以“光彩事业”等方式参与帮扶弱县。对于弱县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万元、具有可持续创税能力的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奖励县级政府。退出弱县的县,原扶持政策三年内稳定不变。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六)加大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坚持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立县科技投入的保障机制,增加县本级科技投入,改善基层科技基础条件。全面实施院、校、所(站)与县开展科技共建,并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县域企业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支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组织实施好“星火富民”、“粮食丰产”和“科技入户”工程,办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示范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继续实行“村村大学生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计划,落实好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的优惠政策。扩大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县域内的定向招生规模,每年选送一批基层科技人员到省内院校培训。县以下的职业技术教育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使新增劳动力都有一技之长。实施县乡实用人才工程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设立县域优秀人才奖励资金,重点奖励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线优秀人才。鼓励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兼职、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科技要素参与分配,切实落实收益分成、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

三、加强和改善对县域经济工作的领导

各级地方党委要切实把县域经济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研究新情况,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抓好推进落实。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选配好县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并保持相对稳定。进一步加强各级县域经济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设,扩大其在制定规划、管理项目、整合资金、强化服务方面的职能权限。积极支持基层在改革发展中的探索和创新,帮助总结经验,保护好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县域经济实绩的考核,对连续三年考核综合排序跃入十强县、退出弱县及位次前移的县、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行列的县给予奖励。对任职时间较长的优秀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加大选拔力度,在晋升职级方面予以倾斜。对工作不力,连续两年不能完成责任目标的主要领导,视情况予以调整。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4

关键词: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县域经济

一、民俗旅游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涉及农村经济的问题,也是宏观经济的问题。解决了县域经济问题,也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所谓县域经济,就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当地特色结合起来,必须围绕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县域经济不同于国民经济,不能去实现小而全的经济,而是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赣州作为江西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具有发展客家民俗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沉淀,其造型独特的客家建筑、美妙的客家山歌、风味独特的擂茶等客家饮食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节庆活动无不吸引着大众目光。赣州客家民俗旅游,不仅能满足大众“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更能让客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继承,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可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赣州客家民俗资源的开发价值

赣州客家地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客家“新、奇、特”的民俗差异性,形成了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赣州的客家民俗经过漫长的沉淀和积累,在赣南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极具特色的民俗事象,盛大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古朴的婚丧嫁娶习俗、古老的宗教仪式、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的民间歌舞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服饰和手工艺品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赣州独特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如客家山歌,有爱情山歌、劳动山歌、革命山歌、感叹身世山歌、戏谑娱乐山歌等。一曲《十送红军》便是从兴国客家山歌中演化出来的,阐述了客家人的革命胸怀。

1.从文艺民俗的视角来看,赣州客家民间文艺内容非常丰富。丰富多彩的灯彩,山歌对唱,唢呐表演。采茶戏、舞龙灯、舞狮、打花鼓、踩马灯等丰富又独特的文艺民俗。客家文艺在旅游中有很高的价值,在内容上更接近客观现实,易于游客接受。它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又可以陶冶情操。因而,赣州客家文艺民俗可以开展多种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零距离感受客家文艺民俗的独特魅力,满足审美和体验的需求。

2.从饮食文化旅游价值来看,赣州地区有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文化。赣南的擂茶别具一格,盐鸡、酿豆腐、梅菜扣肉等都是久负盛名,至今传盛不衰的传统食品。

3.从民居建筑的开发价值来看,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别致,造型奇特,内涵丰富。“围屋”大多依山傍水,讲究风水和园林绿化,它们是客家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符合中国传统哲学“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观念的独特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节事活动,农耕习俗、婚嫁习俗、特色民俗服饰、传统手工艺纪念品制造等,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从民俗旅游资源的分布来看,具有分布广、相对集中的特点。客家围屋多集中于龙南、安远、定南等县;宗教庙会活动多集中于石城、宁都县;门榜多集中于上犹县;客家山歌、唢呐多集中于兴国和于都县;客家食俗、婚俗等则在各地又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加快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可大大促进赣州县域经济发展。

三、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发展现存的问题

1.阶段赣州客家民俗旅游优势表现不明显,与梅州客家民俗旅游、成都洛带古镇客家民俗旅游相比,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够高,特别在交通、住宿等基础旅游接待服务硬件设施上存在很大差距。客家传统节庆活动、婚嫁习俗以及农耕作业的游客参与性活动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受到景点相似度和交通因素的影响,游客会首选其他地区的客家民俗旅游,另外,配套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不完善也是影响二次旅游的动因。

2.除主要知名客家建筑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外,其他偏远地区或私人建筑除主人自己修葺保护外,没有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不少客家民房被遗弃和破坏,特别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宗祠建筑破坏明显。

3.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在当地受到外来文化入侵明显,民俗民风有淡化趋势,由于赣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粤、闽、湘地区临近,因此外出务工人员多,返乡后带来的外族文化对本地客家民俗影响也很大。

此外,由于赣州地区盛产橘子和柚子等水果,农家乐旅游发展很好,当地居民对客家民俗旅游开发观望明显。在宣传方面,赣州地区对发展客家民俗旅游力度不够。

四、加快赣州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得有效完善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手段,政府和相关企业(特别是政府)应该加大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有效保持原汁原味的客家民俗风情,同时加强邻近区域的旅游合作,政府的大力宣传力度,加大对赣州客家文化品牌的建设。

1.不断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由于赣州客家地区多处在山区,经济较为落后,交通设施不发达,因而制约了客家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要发展客家民俗旅游,就必须把进入景区、景点的路修好。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为了使客家地区的民俗旅游持续发展,加大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2.加大赣州客家文化宣传。客家大本营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客源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广东的潮汕、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部分国家。不少海外的华侨客家人来到大陆客家地区祭祖、寻根,是一股重要的旅游客源。对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者来说,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在这方面,政府已经有了实际的行动,如最近在中央电视台里就有“赣南老家,梦里故乡”的广告宣传。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一些固定的节庆活动,制作一批品位较高,各具特色的宣传图画或手册,向海内外广泛宣传推介。

3.加大对客家民俗风情的传承和保护。在对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理应突出传统性、古朴性、乡土性,真实反映客家民俗的历史和文化。

4.加大资源的开发,满足游客参与体验。亲身体验民俗风情是民俗旅游的最大魅力,开发赣州客家民俗中个歌舞戏、庙会活动、擂茶的制作、手工艺品的制作、种植和采摘瓜果、节日民俗活动等,让游客参与到故事中去,同客家人共同游戏、生活和劳作,让游客在客家山村、山寨、围屋中小住数日,从而对客家人的衣、食、住、行有亲身体验,对客家人的文化加以了解,过一次异乡情调的生活,让游人流连忘返。

此外,加强闽粤赣区域合作,避免景点相似及重复性建设带来的景点吸引力降低,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内耗,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客家民俗旅游服务。

总之,赣州各县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加大对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断改善相应的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加大旅游品牌建设,可促进其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强.论赣南的客家民俗旅游[J].赣南师范学院报,2004.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5

一、全面理解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形成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共识

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发展县域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解放思想、改革体制,放手、放权、放胆,鼓励基层创新。“放手”就是在不违法、不破坏环境、不影响公共安全、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前提下,放手让县级党委政府处理辖区事务,一心一意谋发展,上级部门不要层层把关、过多干预;“放权”就是凡是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而法律法规没有限制下放的审批权,都应全面地、彻底地下放,上级机关保留知情权、规则制定权和依法否决权;“放胆”就是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县(市)大胆地创新。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县(市)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调控能力

合理划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事权,赋予县(市)政府更大的发展自和决策权。按照“三个一律”和省委、省政府的10号文件的要求,结合贯彻《行政许可法》,采取上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省委、省政府的35号文件所列扩权事项落实到位,同时精心组织实施第二轮扩权。省对县实行信息直达、项目直达、资金直达、财政直管,避免因行政层次的复杂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在条件成熟时,将20个扩权县试点推广到全省。逐步扩大直管市的数量,对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城市水平的县(市)适时升格。县(市)、乡(镇)领导班子要相对稳定,特别是届中一般不要调整,对政绩突出的可以在级别待遇上给予激励。对省垂直管理部门在县(市)级延伸机构领导干部的任免,事先征求地方党委、政府的意见。鼓励县级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大胆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如机构设立不要求上下完全对口、职能相近机构合署办公、上级支持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财政供养人员带资分流、大胆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敏感问题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合理变通办理,等等。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领域

招商引资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要把扩大招商引资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与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与加快企业改组改造、转换经营机制相结合,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与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带动县域经济的壮大、上档、升级。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增强招商引资效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和考核,按照招商引资的资金到位数、项目开工数、税收增长数和就业增加人数等实绩指标进行考评,对取得突出成效的地方、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创新市场监管方式,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各级行政机关要着眼于鼓励创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对投资和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宽进严管”,从行政指令式管理转变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的规则引导式管理。对企业用自有资金或民营资本投资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以外,应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政府不再审批。对名目繁多的企业年检、年度复核和年度审验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一律取消。必须保留的年检事项,要简化手续,创新方式(如现场年检、联合年检等),提高效率。

五、多管齐下,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继续对全省县(市)开展信用评级活动,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夯实银企合作的基础。打击各类逃废债务行为,为各类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鼓励各商业银行通过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建设,扩大基层行审贷权限、贷款额度,推广小额农贷等方式,不断提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从资金筹措、机制转换、运作方式等多方面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法人成立担保机构和开展担保业务,鼓励发展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业务。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省财政借给20个扩权县(市)用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1亿元资金,尽快拨付到县(市)。对已经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县(市),省财政有选择地进行扶持。省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资金,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发展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或股份合作制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或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重组上市。大胆探索中小企业产权交易的有效形式,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激活民间资本,让民间投资在县(市)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改革财政体制,增强县域经济自我平衡、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适当调减县(市)财政体制性上交,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帮助县乡化解债务风险。对县(市)财政收入增长实行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经省批准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工商四税增幅达到全省计划水平以上的新增税收省级分成部分,以转移支付方式专项用于该县(市、区)域经济发展。对各地拖欠的财政周转金进行清理核实,对确已沉淀的陈年老账据实核销;对“零资产”、“负资产”改组企业的财政周转金,经省财政部门批准,可以转增国家资本金。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以后每年按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增加,滚动使用,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七、合理开发土地,为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提供保障

湖北省工业化刚刚起步,建设用地不足是个突出问题,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土地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学习借鉴沿海地区及江西等省的作法,建立县(市)土地储备制度,盘活土地资源,各项规费收取标准按法定低限执行。县(市)上缴省财政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20%部分中,拿出一半直接返还县(市),纳入同级财政基金预算管理,用于耕地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一半统筹使用,落实到耕地开发项目,定期通报资金使用情况。省级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总体规划,其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在当地难以实现占补平衡的,由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异地调剂。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等质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土地置换。省级示范工业园区的土地出让金除上交中央部分外,全额返还该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八、坚持工业兴县,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

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兴县”的指导思想,集中精力、集中人力、形成合力,找准本地的比较优势,把盘活做大现有企业与诚心诚意招商相结合,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创环境,按照经济规律推进本地的工业化进程。省政府有关部门每年要从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资金、新产品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中分别拿出一半以上,切块用于支持县域工业的发展。要在规范整顿的同时,下大气力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鼓励各县(市、区)依法在园区进行政策的试点,妥善解决建设用地、招商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制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避免新一轮的产业趋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工业园区内收取的市场管理费全额返还园区用于市场建设。省政府每年拨出500万元,对工业园区的排头兵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理顺小城镇的管理体制,对基础较好、规模较大的城镇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赋予经济强镇在干部管理、项目审批、城镇建设等方面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镇级金库。

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提高省、市(州)建设资金、国债资金用于县乡的比例,加强县乡交通、水利、环保、通信、教育、卫生、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建设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提高乡通村公路的补助额度,加强山区县的出口通道建设,消除交通死角,确保全省所有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部通达等级沥青(水泥)路、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如期实现。切实抓好城镇电网建设,把重点工业园区的输变电设施纳入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积极推行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省财政筹措必要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乡镇的网络、通讯等信息基础建设,构建全省市场信息体系。加快公共设施的市场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6

1.切实落实县(区)的管理权限。凡省下放到县的管理权限,市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县。凡市能下放到县(区)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对已取消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市批事项,一律不准继续审批,违者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市保留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一律进入市政务中心,实行并联审批,三级联动,限时办结,超时默认。积极探索项目代办制,逐步推行“网上审批制”。

2.完善垂直部门管理体制。凡在县(区)延伸机构,党的关系实行属地管理,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考核,事先征求并充分尊重党委、政府意见。对不作为、消极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地方发展的垂直管理部门负责人,县(区)党委、政府应及时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其上一级主管部门要及时予以调整。

3.减轻县(区)财政支出压力。除中央明确规定或省政府批准的规费项目外,市直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县(区)集中收费性资金。省政府未批准的各类建设项目不得要求县(区)财政提供配套资金。禁止和取消一切不符合规定的达标升级活动。

4.加大财政支持县(区)力度。积极协助县(区)争取省财政间隙资金借款的方式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认真落实省财政对县(区)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比上年增长部分,按增长额(年增长率超过30%的按30%计算)的20%,奖励给县(区)作为发展资金的政策;积极争取省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三产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逐年提升支持我市县域经济的比例。市设立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农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支持县(区)的比例,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加。

5.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在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同时,支持县(区)尽快完成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制度改革。支持*市农村合作银行、徽商银行*分行早日挂牌。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典当行、拍卖行、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积极发展“三农”保险。

6.进一步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县(区)通过安排预算资金、部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和引入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补充和增加担保机构资本金。支持开发区创造条件,利用自身的资产组建担保机构。鼓励企业间开展互担保。改进社会中介服务,简化评估、公证、抵押、登记手续,实行最低标准收费。协调金融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分散担保风险,简化合作手续,降低合作门槛和成本,提高信用放大倍数,充分发挥担保作用。

积极推进县(区)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积极争取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贷款。

7.依法保障项目建设用地。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优先保证“861”、“443”重点项目、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和工业项目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鼓励各类建设项目特别是新上建设项目使用现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旅游项目用地实行“只征不转”。通过村庄复垦整理节省出来的土地,在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居民得到妥善安置的前提下,报经省国土部门核准,节余指标可用于城镇建设。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依法流转。

8.完善用地收费管理。规范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供地等审批程序。认真落实皖发[*]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耕地开垦费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凡项目用地已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的,在土地征收审批时不收取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就地缴入国库,实行先缴后分;耕地占用税县(区)级分成部分,即征退返。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9.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县(区)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享受县级待遇意见》的规定,省级开发区(含比照执行的专业园区)管理机构的行政级别可根据开发区的发展情况确定,负责人可以高配。

10.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优先规划建设,优先推荐为国债项目,优先帮助争取政策性贷款。提高城市维护费、土地出让收入等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份额。省财政设立的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11.实行入园工业项目奖励政策。凡在开发区或工业园区新上工业项目投资(包括土地、厂房和生产性设备)在1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在一年以内的,竣工投产后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一次性奖励3万元;投资5000万元~1亿元、项目建设周期在三年以内的,竣工建设周期在五年以内的,竣工投产后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奖金由开发区或园区所在县(区)财政支出。

12.加大全民创业扶持力度。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降低市场准入,认真落实我市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照有关法规政策带头创业,参与招商引资,辞职经商办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就业。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支持县(区)建立创业园区(基地)、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创业服务机构,加强创业培训,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范围和担保基金规模。对进入创业园区(基地)的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在开业、收费、房租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13.掀起旅游发展第三次高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提升旅游产品结构、打造知名品牌为关键,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全面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力争早日把*风景区打造成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自然景区,把*市建设成为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使*真正成为“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

14.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以及林权制度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皖政[*]96号),整合资源,重点扶持省级龙头企业和我市六大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旅游观光型、工业主导型、商品流通型、外贸促进型、综合发展型的小城镇。

15.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选准、配强乡镇党政正职,每年选拔一批乡镇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从*年起,选择100个示范村和10个社区进行试点,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政策;*年到2010年,每年选拔1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社区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16.保持县(区)领导班子相对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号文件有关规定,注意提高县(区)领导班子中熟悉经济工作的成员比例。县(区)党政正职原则上要在同一县(区)任满一届,除工作特别需要或特殊情况,届中一般不做调整。

17.加大县域经济考核力度。

(1)对县(区)的考核。①对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综合指数(或动态指数)位次前移5位以上的县,市委市政府给予通报表彰;连续两年前移5位(或一年前移10位)以上的县,除给予通报表彰外,给予县委书记、县长各奖励3万元,并在建设用地指标,市级支农资金和工业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区可比照考核)。②对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进入“十快县”的县或达到“十快县”标准的区,给予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各5万元奖励,授予“发展先进奖”称号;年度考核进入全省“十强县”的县或达到“十强县”标准的区,给予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各8万元奖励,授予“发展标兵奖”称号。③对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位次(动态指数)后移5位以上的县,市委、市政府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连续两年后移5位(或一年后移10位)以上的县,除给予通报批评外,并调离主要领导岗位或责令其引咎辞职(区比照执行)。

(2)对乡镇的考核。以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为重点,制定乡镇经济发展考评办法。年度考核综合指数和动态指数前十位的乡镇,授予“十强”或“十快”乡镇称号,对党政正职给予奖励。年度考核动态指数后移五位的乡镇,对党政正职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后移五位或一年后移十位的乡镇党政正职,调离主要领导岗位或降级使用。

(3)对市直部门的考核。以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服务县(区)等为重点,制定市直部门的考评办法,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业绩突出的前三名进行表彰,后三名给予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