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例6篇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1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摘要] 目的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住院康复和门诊康复的疗效,探讨护理对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0—2013年间该院收治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44例,随机分为住院组20例和门诊组24例,分别行团队康复和单纯功能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及6个月随访时分别行满意度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价。结果 相比门诊组,住院组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的满意度更高(P<0.05);住院组的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的WOMAC评分更高(P<0.05);住院组并发症更少。结论 对于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以功能康复和医学护理为主的团队康复比单纯功能康复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医学护理可能有助于减少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并发症。

关键词 全膝置换术;关节挛缩;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029-04

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的手术效果较好,但对于院外功能恢复不佳、关节挛缩的患者,住院康复无疑是必要的。老年人,尤其是独居和合并其他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进一步住院康复的几率更高[1]。有资料表明,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康复的患者中约有15%~20%存在功能障碍[2]。随着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天数压缩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住院康复有望成为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院康复涉及多学科医疗服务,包括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心理医生和社工等,已成为现代医疗健康从业人员的共识,并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标准(ICF)中有所体现[3]。在欧洲,有专门的康复机构为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住院团队康复(team rehabilitation)。事实上,多数康复医疗服务是由护士和物理治疗师完成的,其中护士承担了除医生和物理治疗师以外的康复团队的其他所有工作,国内更是如此。已有研究表明[3],团队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功能康复。国内康复医学尚在起步阶段,未见住院康复方面的文献。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比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住院康复和门诊康复的疗效,探讨护理对其康复疗效的影响,并为其最佳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现分析2010年3月—2013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4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挛缩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均为骨关节炎,单膝全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内来该院康复,其中住院治疗者(住院组)20例(男∶女=8∶12),门诊治疗者(门诊组)24例(男∶女=11∶13)。均无肺栓塞、心脑血管急症等严重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感染、褥疮、便秘等,其中住院组4例,门诊组3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理疗、口服消炎痛药物等治疗。患者一般情况资料见表1,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验方法

1.2.1实验步骤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Bourne等[4]对TKA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问卷;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5]。均由该院护士及康复医生完成。

住院组采取团队康复计划(功能康复及医学护理)[3],门诊组仅行功能康复计划。

满意度问卷[4]包括3个问题:①总体来说,您对您的TKA手术满意度如何?②您对您最近的TKA手术缓解疼痛(走平路、上下楼梯、坐或躺下)的满意度如何?③您对您最近的TKA手术改善您5种活动能力(上楼梯、进出轿车或上下公交车、起床、躺在床上和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满意度如何?将结果归纳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

WOMAC量表是常用膝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多用于骨关节炎(OA)的评价。自0到100分,表示膝关节功能由差到好。

1.2.2护理计划 住院组患者由康复科护士执行统一护理计划[6] 。包括常规护理(特别是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心理护理(患者出现康复信息不足甚至沮丧时)、术后并发症预防(常规观察下肢血运感觉、肺部以及皮肤等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和患者宣教(包括入院宣教、康复训练宣教及院外康复宣教等)。见表2。

1.2.3康复计划[3]关节功能康复遵循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等长和等张相结合的原则[7];并在无痛或无身体其它不适的情况下进行。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均由康复治疗师执行统一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周一至周五,1次/d,共3~4周。见表3。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住院组与门诊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干预前后及6个月随访时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住院组和门诊组在治疗结束时满意度分别为90%和75%,二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时,住院者满意度显著高于门诊组,二者相比治疗前也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住院组治疗前4例并发症,门诊组为3例。治疗后住院组无并发症,而门诊组增加为6例。6个月随访时两组均无并发症。

WOMAC量表的疼痛、关节挛缩和功能三方面均表现出在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住院组显著优于门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团队康复治疗的模式为了解和分析患者病情、确定康复目标和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框架,并可用于相关研究的数据采集。Wade和de Jong[8]曾提出用于卫生保健服务的包括结构、程序和疗效评价的康复标准。但是,目前尚无关于多学科康复内容的规范。关于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措施和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已很广泛,而该研究通过团队康复与单纯功能康复对比,探讨护理在TKA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尚未见先例。

3.1护理在团队康复中的作用

康复医学专业成为独立学科前,骨科术后康复工作基本由护士完成。目前在国内,骨科术后康复患者的住院康复团队基本由康复医生、治疗师和护士组成。该研究中受试者均为膝关节骨关节炎TKA术后院外自行康复困难或失败而出现关节挛缩的患者,门诊随机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两组。治疗措施基本统一,包括功能康复(表3)、理疗、术后疼痛监控等,均由康复医生出具治疗计划。护理计划(表2)仅用于住院康复组。

TKA术后关节挛缩的患者,多为独居或合并一种以上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存在康复自我监控、合并症治疗、并发症预防以及负面心理影响等诸多方面的不利因素,而这正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所在。国内关于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文献仅涉及围手术期[6-7],对于术后关节挛缩康复治疗的护理未见报道。

该研究中,针对TKA术后患者的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合并症和并发症的监控和护理,以及患者宣教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该研究受试者均为老年膝关节OA患者,长期受患肢病痛困扰,又因自我康复不利而致关节挛缩,多数存在对康复缺乏信心,甚至抑郁悲观的心理。耐心宣教[3]和心理疏导[9]就成为患者康复的重要治疗环节和护理工作的重点,包括松驰干预:指应用某种身体活动如节律性呼吸或有规律地使肌肉紧张和松弛,以达到减轻或减少环境刺激、肌肉紧张、情绪紧张和疼痛感觉的目的;意象干预:运用有目的的思想活动,设想能达到某种治疗目的;暗示、松弛疗法:对止痛有一定作用;心理疏导:减轻抑郁和沮丧,增加康复信心。

由表4可见,住院组在住院期间未出现合并症加重和任何并发症,相比治疗前减少;而门诊组在治疗期间发现泌尿系感染3例次和便秘3例次,相比治疗前有所增加。可见没有护理干预的门诊组出现合并症加重和并发症的几率似乎更高。有研究发现[10],糖尿病、肥胖、饮酒、类风湿关节炎、应用过量激素、住院时间长等与感染的发生有相关性。可见必要的护理,可能有助于TKA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减少。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样本量较小、护理内容差异、短时间随访以及未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等因素,尚不能证实该研究的护理计划可减少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并发症,但是有必要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3.2患者手术满意度及WOMAC量表比较

该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的治疗满意度、疼痛缓解和患肢功能恢复评价方面,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说明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恰当的康复治疗是必要且有效的。

Bourne等[4]在对TKA术后患者满意度的研究中指出,约19%的患者表示手术效果不满意,其影响因素包括患者预期、1年WOMAC评价较低、术前静息痛和术后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该研究采用了上述研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用于患者对不同干预措施的主观评价,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所有受试者在6个月随访时的满意度为82%,虽样本量相对较小,还是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符[4]。相比门诊组(75%),住院组(90%)治疗后的满意度更高(P<0.05),而6个月随访时住院组(90%)仍显著高于门诊组(71%)(P<0.05)。提示包含医学护理的TKA术后康复治疗,疗效更好,更易于得到患者的认可,但其远期疗效尚不确定。

Bellamy等[5]曾通过对TKA术后患者的调查,对WOMAC评分量表对膝关节的评估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敏感性做了客观评价,证明其可有效的反应患者治疗前后的状况,如患者的满意程度。最近的综述报道[11],膝关节OA患者TKA术后行由物理治疗师指导的功能训练在术后3~4个月的日常活动能力(ADL)、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上有短期疗效;并且术后仍可能存在功能障碍。但是,相关研究均存在样本量较小和随访时间较短的问题。该研究采用WOMAC量表对患者的疼痛、关节挛缩和功能三方面进行评价,治疗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和护理方案规范且基本统一,随访时间较长,更具研究和实际价值。结果发现,相比门诊组[分别为(42.3±15.8)、(40.5±20.9)和(41.7±16.8)],住院组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WOMAC评分的疼痛部分[分别为(89.5±12.9)、(85.5±16.3)]、关节挛缩部分[分别为(82.3±20.7)、(85.3±22.5)]和功能评价部分[分别为(83.5±15.7)、(88.3±18.7)]更高(P<0.05)。这说明TKA术后行团队康复治疗的患者比单纯功能康复患者,恢复时间更短,术后患肢功能障碍更少。

3.3研究局限性与前瞻

应当注意到该研究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临床情况的差别,功能康复方案和护理内容根据患者情况均有适当调整,可能造成数据统计上的误差。但是,该研究严格把握了功能康复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见表2、3,已尽可能避免了干预措施的不确定性,因此并不影响该研究的数据收集、统计及分析的准确性。其次,该研究未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而心理因素与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密切相关[12]。下一步研究中,应将心理评估指标纳入疗效评价体系中。

4结语

该研究在评价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团队康复疗效的国内相关领域中迈出了第一步。研究发现,对于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以功能康复和医学护理为主的团队康复比单纯功能康复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医学护理可能会减少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并发症。临床和护理操作的详细记录有助于研究者的实验设计,并可促进康复治疗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Munin MC, Kwoh CK, Glynn N, et al. Predictingdischarge outcome after elective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Am.J Phys.Med.Rehabil,1995,74:294-301.

[2]Ranawat CS, Ranawat AS, Mehta A. Totalknee arthroplasty rehabilitation protocol: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J]. J Arthroplasty,2003,18(3 suppl 1):27-30.

[3]GrotleM, Garratt AM, Klokkerud M, et al, What’s in Team Rehabilitation CareAfter Arthroplasty for Osteoarthritis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Longitudinal Study Assessing Structure, Process, and Outcome[J].Phys Ther,2010,90:121-131.

[4]Bourne RB, FRCSC, Chesworth BM, et al.Patient Satisfactio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ho is Satisfied and Who is Not[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0,468:57-63.

[5]Bellamy N. WOMAC Osteoarthritis Index: A User’s Guide IX.Brisbane, Australia: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2008:176.

[6]王小俊,邓冬霞,张亚军,等.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8):105-107.

[7]张晶,梁瑛琳.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30-31.

[8]Wade DT, de Jong BA. Recent advancesin rehabilitation[J].BMJ,2000,320:1385-1388.

[9]谢桂春.疼痛的护理评估及控制[J].护士进修杂志,2002,3(17):182-183.

[10]魏艳红,杨强.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19):166-167.

[11]Minns Lowe CJ, Barker KL, Dewey M, et al.Effectiveness of physiotherapy exercise afterknee arthroplasty forosteoarthriti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J].BMJ,2007, 335:812-821.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 舒筋活络洗剂;骨折后膝关节挛缩;治疗作用

临床中发生膝关节周围及关节内的骨折后常引发膝关节的肌肉挛缩, 这属于骨创伤后常见并发症的一种, 多由于创伤后功能锻炼不当所导致, 膝关节的挛缩造成患者日常行动的障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作者旨在研究舒筋活络洗剂对骨折后膝关节挛缩的治疗作用, 对70例膝关节挛缩行舒筋活络洗剂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本院骨科骨折后膝关节挛缩患者70例, 其男45例, 女25例, 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30.76±5.85)岁, 病情程度包括轻度者28例, 中度者27例, 重度者15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膝关节挛缩的诊断标准, 且进入研究者均获得了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1. 2 研究方法 对进入研究的70例骨折后膝关节挛缩患者应用中药制成的舒筋活络洗剂, 其主要的成分包括桂枝、艾叶、桑枝、花椒及红花等, 将一副药剂倒入3000 ml的水中加热煮沸后对患者的膝关节处进行熏蒸, 药液冷却至40℃左右时, 用毛巾浸入药液进行热敷及之后进行被动运动各30 min, 2次/d, 10 d为1个疗程。

1. 3 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肢体的肿胀、疼痛、压痛、功能障碍及肌肉痉挛等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种级别。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的消失, 治疗后的总积分小于或等于1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的好转, 治疗后的总积分减少达2/3或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 治疗后的总积分减少达1/3以上但

1. 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用资料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患者发生骨创伤后造成下肢的骨折导致膝关节内以及其周围组织形成血肿, 血肿被机化后导致瘢痕组织的大量形成, 其与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引起膝关节周围组织包括肌肉、关节囊及韧带的粘连以及挛缩, 进而引起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3]。

本文中作者应用的舒筋活络洗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桂枝、艾叶、桑枝、花椒及红花等, 这几味药材的主要功效为通络、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散瘀止痛及流通气血等 [4], 现在药理研究也强调通过药物的消炎镇痛及扩张血管等作用可以使粘连部位的微循环得到改善, 损伤的组织得到修复, 从而使骨折后膝关节萎缩的各项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本文中的70例骨折后膝关节萎缩患者通过应用舒筋活络洗剂, 使得关节萎缩引起的肿胀、疼痛、肌肉痉挛、功能受限等临床表现明显改善, 是临床中西医结合的良好范例,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玉萍,王玉霞,江丰美, 等.中药熏洗在骨折后关节僵硬和肌萎缩疾病中的应用.现代康复, 2001, 5(8):144.

[2] 姚雨,徐本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治疗与康复的临床体会.中国医疗前沿, 2007, 2(14):73-75.

[3] 史浩军,周峰.中药薰洗治疗膝关节手术后强直113例.现代康复, 2001, 5(10):114.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脑性瘫痪;下肢畸形;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0年10月―2008年12月共收治痉挛型脑瘫所致下肢畸形患者428例,单侧54例,双侧374例,男296例,女132例;年龄4―46岁,平均14、2岁。本组患者同一肢体合并多关节畸形,其中单纯尖足畸形46 例(双侧35例,单侧11例);内翻尖足畸形 27例(双侧18例,单侧9例);双髋内收畸形 21例;双髋内收、双尖足畸形 158 例;双髋内收、双内翻尖足畸形 27 例,双髋内收合并双膝屈曲、双尖足畸形 82例;双髋内收合并双膝关节屈曲、双内翻尖足畸形 57例。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康复患儿一经确诊为脑性瘫痪,医生应指导家属配合患者行心理康复及正确的功能训练。(1)心理康复:反复强调训练对术后功能进步的必要性,使患儿及家属得以重视。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训练、教育和治疗,以减轻或消除恐惧症状,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使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顺利实现。(2)功能训练:主动及被动练习髋膝踝关节屈伸运动,早期的物理治疗与肌肉训练,夜间配戴矫形器,以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挛缩和变形,使之早期独立行走,达到生活自理。

1.2.2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的选择①痉挛型脑瘫,年龄>4岁,有下肢关节畸形,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②智商在70%以上者,以便术前术后配合康复训练。

根据畸形的部位、软组织挛缩的程度、肌力状况,采用软组织松解、肌腱延长、肌腱转位等术式[1-3]。

1.2.3术后康复:手术的最直接作用在于解除肢体痉挛、平衡肌力,而肢体功能改善则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术后的康复训练[4],同时辅以其他物理疗法。康复训练应在术后3天,伤口疼痛减轻进行,以主动功能训练为主,股四头肌收缩及足趾背伸功能训练,6周拆除外固定石膏,由专业医生指导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及肌耐力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并留有家庭训练作业。康复训练2次/d,每次约40分钟,共12周。 同时辅以被动功能训练、腊疗、温水浴、按摩托、针刺理疗等物理治疗,根据病情有必要配戴矫形器。

1.3疗效评定

由于术前畸形及功能障碍程度差异较大,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判定疗效,我们根据畸形矫正的程度,功能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优、良、差三级。优:畸形明显矫正,功能明显改善,患者满意;良:畸形大部矫正,功能大部改善,患者基本满意;差:畸形无明显矫正,功能改善不明显,患者不满意。

2结果与讨论

2.1结果本组428例,802个下肢,随访平均5.8年,优124例,良243例,差61例,优良率85.7%,

2.2讨论脑瘫后遗症的治疗较为困难、复杂,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1】,本病的根源是脑部病变,属永久性,不可能治愈,只是选择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症状及功能,达到生活自理。脑性瘫痪所遗留的下肢畸形的康复治疗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多,根据我们多年治疗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对痉挛性脑瘫下肢畸形采用“康复训练-手术-再康复训练”,即康复训练和手术相结合是治疗脑瘫肢体痉挛的最好方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具有局限性[5]。

2.2.1关于手术:自1991年和1994年,徐林等[6、7]率先在国内报道应用SPR手术以来,脑瘫的治疗在国内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报道颇多。但SPR手术只能较理想的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而不能完全解决肌肉挛缩[8],且SPR手术创伤大,技术要求高。对于痉挛性脑瘫患者,下肢肌肉挛缩明显,出现多关节严重畸形,患儿无法站立和行走,因此,矫正下肢各关节严重畸形,保存和平衡肌力,将有助于恢复患儿站立和行走功能,我们根据患者下肢各关节产生的不同畸形,采用肌腱松解、延长及移位,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达到了畸形矫正,平衡肌力,减轻挛缩和痉挛的目的,同时配合术后系统的康复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2关于术前、术后的康复:脑瘫儿的早期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既可使畸形得到改善,又可预防畸形的加重,延缓手术时间[9]。术后的康复训练可有效防止肌肉的粘连,平衡肌力,避免畸形复发,改善功能。功能训练至少6个月以上,夜间应用支具保持矫形位置,防止屈曲畸形的复发,应用支具最少6个月以上[10]。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认识术前术后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术前术后功能训练的技术及方法,正确指导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并定期随访和制定下一步训练方案。

2.2.3本组病人治疗效果不满意的原因探讨

2.2.3.1患者的年龄,年龄小,患儿不能很好配合康复治疗,虽手术矫正畸形,但远期仍有复发的可能,本组有12例(均为学龄前儿童),术后3-5年畸形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年龄较大者,特别是年龄在14岁以上的患者,因肢体长期处于畸形导致各关节软组织的严重挛缩,无法获得满意松解。

2.2.3.2畸形及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脑瘫病人所造成的髋膝踝关节畸形,以膝关节屈曲畸形病理改变明显,术后效果不佳,虽大部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但病人行走时,膝关节屈曲步态改善不明显,这与膝关节长期屈曲畸形,而造成的髌前韧带拉长,髌骨上移有关。本组行膝关节屈曲畸形矫正手术139例,患者满意度92例,但从病人行走的步态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屈曲畸形。

2.2.3.3手术的操作,目前对脑瘫肌张力检测尚无比较客观的方法,挛缩组织松解、延长程度仅依靠术者的主观感觉决定,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某一关节,肌腱松解或延长过多,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新畸形,相反则会造成畸形矫正不满意或早期出现畸形复发。我们认为髋关节内收畸形松解以髋关节被动外展大于35°、外旋大于45°,膝关节屈曲畸形矫正达被动屈曲髋关节90°、伸膝大于150°,踝关节畸形矫正以被动背伸踝关节达中立位(0°位)或背伸小于5°为宜。

2.2.3.4术后未能坚持系统的康复训练,本组28例患者,手术畸形矫正满意,功能改善明显,但术后因各种原因未能进行系统及长期的功能训练,以及夜晚不能配戴下肢矫形器,导致畸形复发,甚至加重。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404-1406.

[2]邱贵兴.骨科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24.

[3]山口 智•等性麻痹手の手の能再建日手, 1989第五卷1062-1069

[4]李力,赵勇刚,程小兵,等.腰骶部功能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136-137.

[5] 王正雷,姜洪和,包双青,等.胸腰段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1):71.

[6]徐林,崔寿昌,赵利,等.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14例初步报告[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1,14(4):193.

[7]徐林,蒋化龙,唐涛,等.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治疗手与上肢痉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4,17(3):171-173.

[8]廖可国,宁志杰,孙磊,等.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Ⅱ期矫形手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0):610-612.

[9]Hoffer M . M,perry J , MelkonianG,postoperative electromyographic function of tendon transfer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J]. Dev Med Child Neurol, 1990,32(9):789-791

[10]刘玉昌,于振武,王汉林,等.多肌腱联合移位治疗痉挛性脑瘫手畸形[J].实用骨科杂志,2004,10(6):526-527.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4

方法:将1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除采取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外,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

结果:3个月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关节痉挛14例,对照组发生关节痉挛49例。

结论:早期良肢位摆放对预防脑卒中病人痉挛状态出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良肢位脑卒中肢体痉挛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63-02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其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使之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在脑卒中的恢复治疗中,痉挛状态出现是治疗的难点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康复是关键的环节,而良肢位摆放又贯穿于始终。本院针灸科在近两年的工作当中,将收治的1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经过对照观察,发现采用良肢位摆放的脑卒中病人肢体痉挛的几率很小,而且很多病人直接由软瘫期过渡到恢复期,而避免了痉挛期的出现。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将我科自2010至2011年收治的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良肢位摆放组)90例,对照组(非良肢位摆放组)90例.两组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为首发病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84例,年龄52~87岁,平均年龄65±10.2岁;脑梗死116例,脑出血64例;左侧偏瘫85例,右侧偏瘫95例;肌力均为0~3级;根据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为0~7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发病到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常规采取针灸科常规护理、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入院超早期生命体征平稳后即采用良肢位摆放[1]。

1.2.1仰卧位:头下置枕,不宜过高,患侧后垫一比躯体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后辙,向上,手指伸展,在患侧臀部及大腿外侧垫枕,防治患侧骨盆后缩及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轻度屈曲位,不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因可能增加过度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1.2.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枕不宜过高,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使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关节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

1.2.3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放于与肩同高的软枕上,并稍前屈躯干向后旋转,背后用软枕支持。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内缘平靠于胸腔,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腕被动背伸;健侧上肢可放于躯体之上或后边的软枕上。下肢呈迈步位,健侧腿、髋、膝屈曲并垫软枕;偏瘫侧腿用软枕保持在伸髋、稍屈膝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而健侧能自由活动。

1.3疗效评定标准。确定一名康复师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单盲评定,评定量表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治疗后测得评分为7分及以下者为有效,测得评分为8分及以上者为痉挛出现,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检验方法:计量资料数据样本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组自身治疗前后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对180例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组90例,脱落5例,完成85例,对照组90例,脱落7例,完成83例。观察组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发生肢体痉挛共14例,对照组发生49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良肢位摆放,又称抗痉挛,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脑卒中后3周90%的患者都会出现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自然恢复过程的必然过程。主要针对的是上肢的屈肌痉挛,下肢的伸肌痉挛。不良的姿势和肢置是引起肢体肌张力增高的首要原因。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对照组的病人都会出现肩痛,究其原因,最常见的就是肩关节半脱位和痉挛肩痛。肩关节半脱位是由于中风后,肌张力普遍降低,导致保护肩关节的肌肉,特别是冈上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冈下肌的固定作用下降,使肱骨头脱离原来的位置,造成半脱位,出现疼痛和活动障碍。偏瘫侧上肢在进行锻炼、姿势治疗和搬动患者时,往往忽落了肩胛骨向上旋转功能,导致肩胛骨后滑,肩部主动或被动运动时,肩胛骨与肱骨运动不协调,引起关节囊、滑囊和肌腱的损伤,造成肩部疼痛。肩痛不仅会造成患者的精神负担,造成中风后抑郁出现,而且严重影响患者上肢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妨碍患者坐位和站立位的平衡,不能集中精力去进行功能锻炼和学习新技能,延长整个康复的进程,从而延长治疗及康复时间,影响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正确能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的屈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对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肩胛骨后缩,防止肩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期良肢位摆放可以避免造成肩关节脱位,肩部疼痛,肌肉挛缩,足内翻,足下垂,废用综合征,肩关节不能内旋,髋关节不能外旋等。

脑卒中患者在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其实我们在超早期即给予良好的,早期2小时翻身拍背,及优质的护理,很多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家属的角色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做好宣教,让家属也参与进来,重视良肢位摆放的重要作用,更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早的介入康复,如果把最佳的时间错过了之后,一旦肢体痉挛出现,就很难纠正过来,给康复训练带来诸多困难。所以我们应该超早期的将康复介入进来,且良肢位摆放我们应该始终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尽量避免肢体的痉挛,能使患者能够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中风;中频电;肩手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053-02

我们于2005年9月~2006年11月利用双通道输出透热中频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卒中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

1.2方法

治疗组应用两对(4个)电极,一对放置在病侧肩关节的前后位,一对放置在腕关节的前后位,肩关节部位频率设为5 kHz,腕关节部位频率设为4 kHz,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1~2种差频,每次治疗40 min,1个疗程15 d,同时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仅用运动疗法;两组运动疗法治疗内容相同。15 d后对两组进行ROM(关节活动度)评定。

1.3 观察指标

主要测量ROM,以关节量角器测量,同时进行Ashworth痉挛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对观察指标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都有提高,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

68例中风患者,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前后ROM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经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SHS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月内,发生率约12.5%。SH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病有关的因素有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肩关节半脱位、痉挛、过度牵拉腕关节或手部受到意外伤害等[1]。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肩部疼痛,运动受限,手浮肿及疼痛,后期可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直至患手的运动功能永久丧失。临床治疗方法很多,物理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利用双通道透热中频电治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有很好的疗效。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偏瘫后肩痛的病因研究后发现,肌痉挛可破坏肩关节的正常运动机制。偏瘫患者经过短暂的弛缓期后,绝大多数将进入痉挛性瘫痪期,此时患者肩胛骨肌群痉挛可导致其肩胛骨下降及肱骨内收、内旋,破坏肩关节外展时所必需的肩肱节律,使肱骨头、喙肩韧带以及软组织之间产生摩擦压迫,刺激了软组织中高度密集分布的神经感受器而致肩痛[2,3],肩痛限制了关节的运动,患者由于较长期痛疼,不敢活动导致废用进而萎缩。我们对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时,由于各种原因,如治疗师的不按操作规程或不了解肩肱规律或者患者家属对患者的肢体活动不了解等都极易造成患者肩部损伤,反复多次的创伤可引起局部出血、代谢功能紊乱及炎症,早期可能局限于关节滑囊内,但随着炎症的加重,可波及周围组织形成慢性炎症,最后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形成粘连性肩周炎,从而引发肩痛,所以治疗SHS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肩痛。

调制中频电是指中频电流被低频电流调制后,其幅度随低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变化而变化,应用这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调制中频电疗法,又称脉冲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流具有低频电与中频电两种电流的特点:作用较深,不产生电解产物,人体对这种多变化的电流容易接受,不易产生适应性,可在多方面产生治疗作用;镇痛作用强,即时止痛效果好;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有利于炎症消散;作用于神经节或神经节段时可产生区域作用、反射作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痉挛的拮抗肌,引起拮抗肌收缩;或对痉挛肌进行强剌激引起痉挛肌强直收缩,诱发抑制,使痉挛肌张力下降;或先后对一对痉挛肌和拮抗肌进行剌激,通过肌梭和腱器官反射,发生交互抑制、松弛,拮抗肌兴奋,张力增高,而达到伸肌、屈肌的张力平衡[1],从而改善肌力状态。

[参考文献]

[1]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0-142,208.

[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630-671.

[3]李常度.偏瘫肩与脑血管病意外的关系探讨[J].中国康复,1991,6(3):123.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6

方法选择2015年1~ 10月在儿童保健康复科治疗的1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引式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结合家庭康复。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治疗9个月后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治疗9个月后肌张力的等级评分总有效率为61.0%,比对照组33.9%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GMFM各功能区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结论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疗效更快、更明显,预后更好,降低了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痉挛肌治疗仪;痉挛型脑瘫;家庭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8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2.009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pastic muscle therapeutic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fami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creasing their disability rate.

MethodsClinical randomized comparison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118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treated in our children health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to October,2015.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5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drug and sports therapy as well as conductive education,and based on which the other group were given spastic muscle therapeutic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fami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After 9 months of treatment,modified Ashworth scaling (MAS),GMFM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 88) and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After 9 months of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ading of muscle ten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1.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33.9%) of the control group.Both group got higher scores in each GMFM functional area after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eld better index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ConclusionBased 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spastic muscle therapeutic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family rehabilitation have better clinical effect and more favorable prognosis,which can decrease disability rate and lighten burden on family and society.Thus 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spastic muscle therapeutic apparatus;spastic cerebral;fami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痉挛型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度减小,运动障碍。治疗原则是降低肌张力,维持扩大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畸形挛缩,降低致残率。目前为止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早期实施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电刺激治疗对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有显著疗效,目前临床应用优势明显[1~3]。本文探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结合家庭康复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0月一直在我院儿童保健康复科治疗的1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诊断依据卢庆春主编的《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与治疗》中的诊断标准[4]。观察组家庭成员条件:主要照顾患儿、与患儿一起居住生活、言语表达清楚、身心健康、自愿配合家庭康复的家属共59名。两组在性别、年龄、肌张力分型、康复时间、治疗前GMFM各功能区得分、抓握和视觉运动分、精细运动发育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FL)〗

1.2方法

1.2.1评估方法

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进行肌张力评定,用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进行粗大运动能力评估,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进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每3个月评估1次。

1.2.2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在门诊儿童保健科接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药物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肌肉注射,1次/天,1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 10~15 d;运动训练:采用Bobath法和Vojta法治疗,每周5次,40 min/次,30 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无间隔。引导式教育1次/天,20~30 min/次[5]。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治疗同时,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30 min/次,每周5次,15 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2周[6]。同时指导患儿家长配合家庭康复训练。

具体实施:使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1)重点培训:重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技术操作培训,要求每人培训学习4~6学时,科室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做到每台仪器挂有操作流程图,每位操作者均按流程图操作,科室互相监督,考核不合格者扣罚绩效。(2)评估要点:建立护患信任关系,评估患儿家属的需求和困境;首次治疗前,护士向家长讲解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并让患儿家属亲自感受电疗的感觉和所耐受的强度感觉。(3)健康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治疗室宣传栏挂有宣传相关疾病知识内容,护士每次操作做到解释仪器使用目的、操作方法、作用以及家长需要的配合。教会家长操作时如何正确抱姿,示范电极脱落的处理方法,指导患儿哭闹如何护理,保证让患儿治疗顺利。(4)护士要经常巡视,根据观察小孩对电极刺激的各种行为反应,适当调节电流强度。

家庭康复训练:(1)训练要点:治疗师负责对观察组患儿家长进行训练一个月,每天1个小时。指导内容包括:手精细运动功能训练(训练患儿抓握放松和手指协调能力)、下肢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牵伸训练、下肢及腰腹部肌力训练、立位平衡及步行训练,并穿戴踝足矫形支具(AFO)持续牵伸跟腱等。(2)具体步骤:治疗师演示,家长观察,治疗师手把手教,家长操作,治疗师指导及纠错,训练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次日查看练习效果并安排家长间相互监督家庭康复训练执行情况。(3)健康宣教:护士对家长进行心理行为疏导,教育指导家属脑瘫相关知识、强化肌力训练的重要性及推拿按摩干预治疗,指导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1.3疗效指标

采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将MAS评级转化为评分。①肌张力0级=0分,Ⅰ级=1分,Ⅰ+级=2分,Ⅱ级= 3分,Ⅲ级= 4分,Ⅳ级=5分。治疗后:肌张力恢复正常或降低≥2分为显效,降低1分为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为无效。参照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之C、D、E区评估,C区爬与跪(14项,共 42分),D区站立位(13项,共 39分),E区行走与跑跳(24项,共72分);采用4级计分(全部完成=3分;部分完成,介于10%~99%=2分;开始做,完成不到10%=1分;完全不能做=0分)。参照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包括抓握指数26项,视觉-运动整合指数72项,按0~2分评分;患儿不能尝试做项目为0分,能做项目但不完全符合标准为1分,能做项目并达到掌握标准为2分。由原始分查附表得出标准分,再得出精细运动商。

img src=".cn/qkimages/yjyx/yjyx201702/yjyx20170209-1-l.jpg" alt="" />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AKx-D〗±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9个月后肌张力康复疗效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6.793,P

2.2勺橹瘟魄昂GMFM各功能区得分情况

治疗后两组GMFM各功能区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2.3两组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情况

治疗后两组抓握指数评分、视觉-运动整合指数粗分及精细运动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3讨论

痉挛肌治疗仪是一种无创、无痛、操作简单的电刺激治疗,其功能是电刺激患者的痉挛肌和拮抗肌,使二者交替收缩,通过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提高拮抗肌的肌力和肢体功能,改善肌肉的代谢和营养,预防和治疗肌肉软组织挛缩,增进患者运动功能,解决痉挛型脑瘫的关键问题[7~9]。痉挛肌治疗仪在技术操作过程仍有不足之处,如患儿哭闹烦躁、肌张力高、姿势异常容易引起电极片或电线脱落;家长不理解痉挛肌治疗的作用,其配合度低;患儿无法用语言表达电流的强度;脑瘫康复治疗周期长、难度高、花费大、治愈率低、家庭经济负担重等等,这些因素造成患儿治疗时间不足或中断治疗。因此,结合家庭管理模式,加强患儿家长的培训指导,提高家长对痉挛肌治疗仪治疗作用的了解及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本研究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9个月后肌张力的等级评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对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发育的评分比较中,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治疗,均能降低患儿肌张力等级,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改善精细运动发育,但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在同样时间治疗中临床疗效更快、更明显,预后更好。并且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对脑瘫年龄越小,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致残程度越低。同时在后期随访时还发现,继续采用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的患儿疗效优于停止不用者。

综上所述,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效果值得肯定。虽然目前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肌张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改善精细运动发育。但由于本次对疾病的观察和治疗周期短,患儿家庭条件受限,研究的样本量少,在治疗过程仅从肌张力等级、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发育评估三方面进行观察和对比,而在智力的提升和语言的应用方面效果没有评估,不够全面,缺少了临床观察数据。希望在以后能够深入研究,力求从样本量、疗效评价方法、增加观察指标等方面,全面评价电刺激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客观数据。

参考文献

[1]张会春,李文霞,耿香菊,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痉挛肌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比较[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4):457458.

[2]庞伟,李鑫,范艳萍.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3034.

[3]唐芳芳,韦斌垣,汪亚峰.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7):204206.

[4]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5]陈南萍,马久力,钟勤,等.针刀微创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下肢关节畸形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 31(1):6063.

[6]〖JP2〗邹华娅,古丽梅,周冰峰.脑电仿生电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3133.

[7]申艳娥.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4):1921.

[8]孔令霞.低l脉冲电联合推拿康复训练在婴儿斜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85286.

[9]刘喜悦.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5611562.

(收稿日期:2016-11-17修回日期:2016-03-25)

基金项目: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百科计2014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