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例6篇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膝关节损伤的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手术后康复训练日益受到重视,而手术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现将我们对TKR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总结如下。

1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是能否达到目标重要的一环,让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1)加强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股四头肌每次静力收缩10s,休息10s,每10次1组,每天完成5~10组,同时进行绳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踝关节屈伸肌的主动收缩等。(2)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患肢直腿抬高练习。(3)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可预防坠积性肺炎。(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为术后执拐行走做准备,术后3天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全身功能的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

2术后康复训练

2.1手术当天术后为防止肌肉萎缩,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四头肌和绳肌肌力,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当天患者摆放于伸直位,麻醉清醒后活动足趾及踝关节。

2.2术后第1天患肢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患者坐于床上,做患肢的直腿抬高练习,并且患肢抬高时,尽量维持数秒,做患肢踝关节运动即踝泵运动和环绕运动,每次重复10~20次,每天3~4次[1]。

2.3术后第2~7天拔除切口引流管后,除继续以上活动外,教会患者主动做膝关节伸屈锻炼,活动范围0°~45°,以后每天伸屈幅度增加10°~15°,每日2次,每次2h,并配合人工被动锻炼或CPM机锻炼,即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如患者疼痛明显,可口服噻来西布胶囊在维持镇痛下进行,CPM训练时起始角度为0°,终止为20°,在1~2min内完成1次屈伸活动,每次1h,每天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每天酌情增加5°~10°,在一周内使膝关节屈伸角度达到或接近90°。

2.4术后第8~14天重点是加强患肢在不负重状态下进行主动运动,同时进一步增加患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方法:用被动手法与主动活动相结合方法,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使患关节在无痛范围内有节律往返屈伸于膝关节和相邻关节之间,继续使用CPM训练,但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大至90°~100°,继续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及股四头肌和绳肌练习,进而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患肢尽量不负重,此时重心在健侧下肢,以后重心逐渐向患侧过度,避免患肢过度受力。

2.5术后第15~20天指导患者开始进行行走和步态训练,并加强患肢平衡运动的训练[2],让患者上下楼梯,训练时健侧先上,患侧先下,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减少拐杖的依赖,此期应加强膝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行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肌力增强训练,采用等张,等长和等,距肌力训练,指导患者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动作,增强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

3出院指导

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伸小腿或坐在床边,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伸直,每日多次进行,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等,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同时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中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的挫伤,卧床休息时将双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定期门诊复查,检查膝关节功能及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3]。

4结果

本组8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经术后精心护理,耐心康复指导,所有患者伤口均1期痊愈出院,除1例有轻度疼痛外,其余均疼痛消失,稳定性良好,活动度达0°~120°,日常生活自理,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均为优良,TKR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不能早期配合康复训练,就会影响关节动态平衡,加重肌肉萎缩,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双侧TKR患者术后无正常肢体功能代偿,肌力训练应是贯穿康复训练始终,康复训练应由小到大,遵守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训练原则。

【参考文献】

[1]贾勤,朱红英.4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1.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7例,排除并存内科严重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立体”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56~84岁;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57~81岁。两组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疾病、麻醉及手术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两组均由责任护士做康复训练指导,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和注意事项[2]。其中,两组中护士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基本相同。观察组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制订和实施康复训练计划,4方各司其职;对照组则由护士独自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医生、患者和家属不参与。

观察组实施方法:⑴评估阶段:首先,患者入院后,由护士负责告知患者和家属是否自愿参加观察组训练,以取得配合;其次,由护士先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情况,并将收集到的资料与患者、医生进行核实[3];最后,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讨论,详细评估患者的需求,确定其现有和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护理目标和措施[4]。⑵计划阶段:首先,把上述评估内容制订成立体康复卡,包括4部分:①患者基本情况表;②健康指导参与人员基本情况表;③健康指导综合意见表;④患者反馈意见表。其次,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随着患者康复情况的变化,相应调整康复训练内容,并由护士做好记录。⑶实施阶段:①由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做示范讲解,医生查房时为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讲解训练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让患者和家属讨论发言,由护士记录在立体康复卡上。②由护士向患者做康复示范,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锻炼程序,并评价效果。③由患者和家属具体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及时向护士和医生做出反馈,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观察组评价标准及方法:⑴根据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知晓率进行评价:根据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①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能完整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②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康复训练内容,不能完整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③差:患者能复述不足50%的康复训练内容,不能回示所教授的方法。⑵根据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该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关节脱位、栓塞、关节僵硬、便秘等[5],分为有和无两方面。⑶根据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行风办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13项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结果

数据处理,主要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进行X2检验。

两组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比较,见表1~3。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总例数有无对照组232(8.7)1(91.3)观察组24024(100.0)注:两组比较,P<0.05。

讨论

从实验可以看出4点:①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4.10天,而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6.95天,这表明对住院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立体”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②观察组对康复训练内容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由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有力地调动了患者康复积极因素;③观察组无1例并发症,说明立体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坚持完成康复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④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立体健康教育模式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人性关怀,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立体”健康教育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是十分有效的。它实现了医患互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俊.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章秀峰.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1:68.

3李秀英,王德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28.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关键词】 麻痹/治疗; 手畸形,后天性/治疗; 康复

随着产科技术、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脑瘫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脑瘫各类型中痉挛患者常见,约占脑瘫患者的60%~70%[1],其中,上肢痉挛性瘫痪者以手的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居多,部分脑外伤患者残留手部畸形与脑瘫患者相同,对脑瘫患者手的治疗,以往普遍采用前臂屈肌止点剥离[2],屈指浅肌腱切断,屈指深肌建延长[3],颈段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术[4]及康复治疗。本科采用屈指浅肌腱(远端)、屈指深肌腱(近端)切断,交叉吻合并用康复训练的方法,并根据前臂手部伴随的其他畸形而采用相应术式及康复疗法治疗痉挛性麻痹手3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406~200602辽宁省优抚医院收治的脑性瘫痪及脑外伤患儿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8~17岁,平均14岁;其中脑瘫患者32例,发病最长时间16年,最短时间6.5年。脑外伤患者1例,发病时间8年,所有患者平均发病时间13.5年;畸形情况:屈指屈腕,拇指内收握于拳内21例,屈指屈腕畸形24例;伴有前臂旋前畸形25例,双下肢痉挛性麻痹16例,单侧下肢痉挛性麻痹28例,其中脑瘫患者均为痉挛型,全部患者智力均正常或接近正常。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前臂掌侧中央由远侧腕横纹始向近侧做纵“S”形切口,长约12~14 cm,逐层显露屈指浅、屈指深肌腱,将屈指浅肌腱尽量在远侧切断,屈指深肌腱尽量在近侧切断,在腕伸直位下,将屈指浅肌的近端与屈指深肌腱的远端做侧侧缝合。若伴有其他畸形,可采用相应术式,逐层关闭切口,置前臂于中立位,腕背伸20°,掌指关节屈曲20°位石膏固定。

1.2.2 康复方法 (1)术前:术前做好手的关节活动度、手握力、肌力、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协调性及日常活活动能力的评价,根据评价确定合理的训练方案,于手术前2周开始进行训练,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康复,每日1~2次,每次45 min,训练方法主要以作业疗法为主,集训练、游戏、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娱乐活动多种形式来改善痉挛性麻痹手的功能。如捡木钉盘中大木钉放置于略垫高的小盆中,推沙袋、做捶球游戏等来训练腕关节的背伸。通过手指阶梯、弹球、捏皮球等训练掌指、指间关节的背伸。通过抓木棒、抓球、配带手关节辅助器训练拇指的内收、外展,使患儿在手术前对康复有一定认识。(2)术后康复训练:一般手术后3周开始拆除石膏进行手综合康复训练,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均为半个月左右,第3个阶段为3个月,训练应由专门康复治疗师或作业疗法师进行。第1阶段:主动活动阶段:在训练前仍要对手的各功能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各种作业疗法(如术前康复训练中所叙述)练习腕关节背伸,掌屈曲,掌指指间关节屈伸训练,通过套圈和日常生活活动中拧门把手等训练前臂旋前,旋后,通过捡小木钉,玩跳棋、象棋等训练手指,拇指屈伸。第2阶段:术后5周,此时肌腱已牢固愈合,可由康复治疗师行各种被动活动,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提高肌力训练和各种粗大动作训练。第3阶段:主要进行手的灵活性(精细动作,双手协调,手眼协调性)训练。本阶段训练,每次仍由康复治疗师先行被动活动来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肌张力训练10 min左右后,进行串珠,铁棍插盘训练;捡木钉盘中小木钉,拧螺丝等训练;日常生活活动中梳头,手工编织,捻线,剪纸等训练,来提高手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双手协调性的能力,但以上各种形式的训练,应根据术后手功能恢复,患儿智力、训练配合情况具体确定。另外,在各阶段训练中均使用超声波,电刺激等辅助疗法配合,疗效更佳。

1.3 疗效判定标准 因患者畸形程度差异较大,功能障碍程度也不尽相同,同时手术也不同,故难以用同一标准评定疗效,本文参考文献[2],综合矫形术后患侧的畸形、肌力、手粗大、精细动作、双手协调性、日常生活活动等多方面情况的改善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可分为优、良、差三级。优:畸形矫正,肌力平衡,肌张力下降,功能部分改善;良:畸形大部分矫正,肌力略有不平衡,可完成大部分手的粗大动作,日常生活活动有所提高,患者基本满意;差:畸形无明显矫正,肌力明显不平衡,各功能有部分改善或无明显改善,患者不满意。

1.4 预后及转归 本组随访28例,随访时间8个月~5.5年,平均4.5年,优3例,良21例,差4例,优良率86%。

2 讨论

痉挛性麻痹手为多关节的复杂畸形,治疗效果与畸形程度,手术方案的设计,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之前,必须先了解患儿病史,通过仔细观察手的外部畸形及手的各种功能,患儿智力,认知水平等对患者手功能做出较准确评价,制定出康复训练-手术-康复训练的系统治疗方案,明确痉挛性麻痹是非进行性的中枢性的脑损伤性疾病,不是单一治疗方法能获得明显疗效的,所以,手术治疗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彻底根治”,而是为改善畸形,解除康复训练障碍,建立肌力平衡而做。但年龄低于7岁,智商低于70%,不能配合训练者,疗效不佳,康复是使手术效果得到巩固,是为进一步提高手粗大、精细动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双手协调能力所必须,故术后康复是至关重要的,应在康复师指导下,加强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同时做好患儿心理,认知能力的教育,指导家长,让患儿及家长均建立起康复概念,掌握一些康复方法,使家庭康复训练与医院训练相结合,解决患儿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不能长期住院康复的问题,通过共同努力,保住经历手术和其他各种训练治疗后获得的效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以便更好地回归家庭与社会,为社会、家庭共同减轻负担,让幸福重新走进每个患儿的家庭。

【参考文献】

[1] 林庆,李松.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97.

[2] 陈鸿辉.前臂屈肌起点剥离术治疗脑性瘫痪手[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2):773.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4

通讯作者:李春平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3个月,康复患者的疼痛和肘关节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等活动方面明显改善。结论 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肘关节功能; 康复护理

肘关节骨折是影响肢体关节功能最常见的损伤,与上肢其他关节相比,肘关节因其解剖特性,创伤后更易发生功能障碍[1]。康复护理在临床护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的能力。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对恢复肘关节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防止肘关节骨折后并发功能障碍,笔者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2]。

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6月收治15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103例,女47例,年龄15~76岁,平均(42.8±11.6)岁,其中肱骨远端骨折107例,鹰嘴骨折30例,冠突骨折9例,桡骨小头骨折4例。

2 护理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并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

2.1 心理康复 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长期制动的不良后果,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充分评估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对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取得理解和支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2 个体化功能锻炼 根据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131,按骨折稳定性、固定可靠性和软组织完整性三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按评分大小实施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评分6分的患者术后1~3 d即开始患肢前臂肌群等长收缩训练,15次/组,两组/d。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各关节进行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3~6 d开始肘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机训练,活动幅度由无痛可动范围开始,酌情增加,训练结束后予以冰敷15 min;术后6~9 d对患者实施肘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1次/(组・d),活动结束后予以冰敷15 min;术后2~5周,继续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及CPM机训练,患者疼痛可耐受时可行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15次/组,两组/ d;术后4~8周,患者在继续以上练习基础上进行渐进性抗阻力训练;术后9~20周,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关节活动(RO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

2.3 评估方法 于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并进行ROM评定。

3 讨论

康复护理是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功能恢复的护理活动。康复方案的制订越早越好,最佳康复训练的时机,原则上应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的基础上,与治疗同时进行。石荣光等调查发现,许多创伤骨折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恐惧、忧虑、抑郁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有效应对各种负性情绪和生活应激事件,使其建立起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可预防患者的功能障碍,继而达到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肘关节是协调肩关节、前臂和腕关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复合关节。肘关节骨折及其软组织创伤后,骨骼的解剖形态出现异常,关节软骨受损。关节内出现粘连,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受损后瘢痕形成,患者易发生关节挛缩,造成关节僵直[3]。骨科护士应早期介入患者的功能锻炼,承担起照顾者、健康宣传者、督促康复的治疗执行者、患者和家属的咨询者等任务。

运动康复训练是一种利用力学因素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的肌肉运动锻炼。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软骨细胞促进胶原和氨基己糖的合成,防止滑膜粘连的形成,促进胶原纤维按功能需要有规律地排列,促进关节骨折的愈合,增加关节活动度和恢复关节功能。术后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功能训练不仅能促进患者血液和淋巴循环,防止废用性萎缩,而且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萎缩。早期肘关节ROM运动能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防止或减轻关节内的粘连,而早期CPM治疗可促进滑膜分泌和吸收,改善关节营养代谢,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促进周围组织的修复[4]。卞荣等[5]研究结果表明,治疗2个月后,CPM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CPM能显著提高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陈丽文等[6]研究证实,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后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骨折康复训练的实施疗效取决于骨折的稳定性、固定的可靠性和软组织的完整性三个方面。考虑到肘关节骨折康复训练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采用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评估,并针对不同评分的患者进行了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功能训练、ROM运动和CPM治疗在内的个体化康复训练,结果提示早期合理的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锐,李姝.综合康复疗法预防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22.

[2] 陈建珍,李艺芳,王琼芳,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6):133-135.

[3] 戴闽.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46.

[4] 谢立云.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0,5(17):82-83.

[5] 卞荣,万里,王国新.CPM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2009,24(1):39.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5

关键词:康复训练 运动性肩袖损伤 肩关节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0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84-01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以及小圆肌四块肌肉组成,在肩关节的运动当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与稳定作用,肩袖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肩部疼痛以及手臂外展活动受限[1]。与传统手术相比,此种方法具有损伤较小、疼痛较轻以及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并且患者在术后能够及早进行康复训练。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得以快速发展,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能够大大减轻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本次研究,笔者就对我院部分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较好,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60例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8.2±2.0)岁,病程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外伤史。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用常规的药物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的药物以及脉冲磁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制定康复计划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共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2-4周。

第一阶段:制动康复训练,患者肩关节紧贴胸外展位固定制动3周。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练习,手和手腕的钟摆、划圈及握力训练。术后一周开始进行肩周肌长收缩练习以及各个关节的被动活动。进行20-25下,2-3次/d,训练后进行20min冰敷。

第二阶段:保护性康复训练,患者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主动助力活动训练,活动可以采取滑轮、滑车、棍棒以及肩梯等工具进行,肩关节的训练必须要确保在肩平面以下。进行不同角度的肩周肌长收缩训练以及闭链练习,姿势训练教育,并且逐步开始ADL在无痛范围内的训练。每次进行20-25下,2-3次/d。

第三阶段:增强肌肉康复训练,增加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的训练,在保持肩关节无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完成肩关节在所有平面内的最大范围的运动,训练可以采取肩滑轮以及肩关节工具辅助进行。术后12周后开始进行肩外展训练,使得各肩关节的活动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加强对肩袖肌以及肱二头肌等肌肉的抗阻训练,对于肌肉的训练的轻度应该逐渐加强,循序渐进的进行。同时要注意进行姿势矫正教育以及对肌肉耐力的训练,提升肩关节的稳定性。每次进行40下,2-3次/d。

第四阶段:肌肉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患者应该继续进行肌肉的抗阻训练,尤其加强肱二头肌以及肩袖肌的肌肉训练,增强两种肌肉的张力。同时注意进行肩关节的协调性以及灵活性训练,适当进行负重、投掷、上举以及技巧训练。2-3次/d,每次60min左右。

1.3 评价指标。研究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选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

2 结果

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16周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肩袖损伤不仅会对自身的功能结构产生破坏,手术各项炎症以及组织水肿都会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重建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常规的药物以及脉冲磁疗进行治疗,虽然对患者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效果只是短期的,长期使用的效果较差[3]。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应该贯穿患者整个围手术期,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手术方式以及患者的目标制定完善的康复计划并逐步实施,以此来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

本次研究,笔者采用分阶段康复治疗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安排不同阶段的训练项目,使得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能够逐步的恢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主动前屈等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数据改变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根据运动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患者制定完善的康复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崔芳,王惠芳,王予彬等.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37-39

关节康复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运动损伤 水中康复 实践练习

1学员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

运动损伤在军队院校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军校本科生长干部学员在校四年期间需要进行军事基础素质的多项训练,其中包括各种军事体育训练。不同的军事体育项目会造成学员不同位置、不同程序的运动损伤,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以及复元状况也不尽相同,运动损伤会影响到学员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学员在进行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尤其是400米障碍中,尤其是翻越高墙和跳下高板及跳下壕沟时,最易发生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主要是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或者膝关节结缔组织损伤。

2水中康复运动的基本原理

运动损伤后不久,人体关节的活动能力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伤的影响。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会随着能力的受损发生变化,技术动作会变形,运动成绩也无法达到受损前的水平。借助水对关节活动能力进行恢复,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康复手段与措施。

人体浸入水中,在自然的状态下可使肌肉松驰,使肌肉的紧张度发生变化,疼痛感下降。人们可以借助水的浮力、压力、阻力等物理特性,提高肌肉的力量与耐力,增加动作的活动范围,恢复动作的控制能力、平衡性和协调性,这样会有力地改善肌体的灵活性,促进受损肌体的恢复。

深水区域的恢复性练习主要是用来针对下肢部位损伤进行机能改善。运动员在深水区域,可借助漂浮工具,头部离开水面,以保证顺畅呼吸,躯干保持正直,用以做好各项专门练习的预备姿势。

3学员进行水中康复的实践练习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水中康复训练的技术方法和要领步骤,接下来我们从各个学员营调查了解,对确实存在膝关节、踝关节损伤的学员进行筛选。门诊部外科医生首先对学员的受损程度进行诊断并记录,符合水中康复训练要求的学员进行登记,把此时的身体状态作为未接受康复训练前的初始状态,以便同康复训练结束时进行对比。

将患此类伤病的学员作为研究对象,人数控制在10~12人,选取损伤类型、受伤时间及年龄等方面均相似的膝关节受伤学员,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水中步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物理康复训练。观察学员水中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损伤的康复促进效果。同时,将对患肢肌肉萎缩的预防、肌力的恢复、患肢负重、平衡稳定性也作为研究的问题之一。

设施包括恒温游泳池,以及物理康复器械。康复训练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被动关节活动练习、肌肉强化练习及站立练习等,每天训练1次,35min/次,每周练习5次,连续治疗30次为1个疗程;实验组学员实行水中步行康复训练项目。水中步行训练选用相关仪器,当进行水中步行治疗时,首先让患者浸入水中并站立。步行速度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水面一般与患者腰部或下胸平面保持同一水平。刚开始训练时,患者步行速度宜慢,对治疗时间也不设定硬性要求,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并随着患者功能的日渐改善,逐步提高步行速度并延长练习时间,直至每天训练1次,35min/次,每周练习5次,连续治疗30次为1个疗程。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不适则立即停止练习。

3.1实验方法

(1)水中步行,速度保持每分钟60米左右。开始可以借助扶手,待熟悉后自行完成。

(2)双脚水中站立,没有受伤腿过度到受伤腿单脚水中站立,训练平衡能力。

(3)增加下肢力量训练。(臀大肌、肌肉、股内侧肌、股四肌)

(4)身体横向移动练习,达到速度每分钟60米左右。

(5)利用脚尖在水中行走练习,达到速度保持每分钟60米左右。

3.2评定方法

4分析与总结

膝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的目的,是恢复患肢负重、行走、平衡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膝关节在人体关节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也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对膝关节周围的软骨、韧带和肌肉进行锻炼,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关节的损伤。研究发现增加肌肉肌力在改善关节炎症、提高关节功能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证明水中运动治疗在提高肌肉力量方面与其他方法相比更有效,因为水中运动治疗在保证膝关节损伤情况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肌肉力量的增加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加快膝关节损伤的康复。

运动损伤在水中运动治疗,是目前在很多国家流行的康复手段。水中运动训练的优势在于:人体在水中运动,由于水的浮力,可以大大减少关节附近肌肉和韧带结缔组织的负担和承受力;通过水流对身体的按摩,可以放松人体神经,改善心情,在心理上为损伤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水中训练没有冲击力,可以防止损伤关节的伤情加重;水中康复,可以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的关节新陈代谢,使炎症、水肿、积液快速吸收。水中步行是一种有氧运动,膝关节损伤的学员在水中康复,不仅可以锻炼肌肉、改善膝关节血液循环、促使膝关节炎症及水肿消失,而且还有提高心、肺功能、提高损伤疾病患者的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