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旅游普法工作计划范例6篇

文体旅游普法工作计划

文体旅游普法工作计划范文1

(一)目标任务

年,围绕建设“西部文化旅游产业高地”总体目标,实现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同比增长33.5%;实现旅游总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32%。全面启动实施“百A百星”创建计划,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2家。加快推进以“九区五镇五星四中心”的重大绿色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0.9亿元。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本土文化旅游企业,重点培育一批资产过亿的龙头旅游企业。加大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力度,全市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3%以上,全市旅游企业节能减排量在年基础上减少3%,星级饭店能耗比比年下降1%。

(二)主要措施

1.项目攻坚,加快重大绿色旅游项目建设。按照旅产领〔〕6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九大旅游度假区、五大特色旅游镇、5个五星级酒店以及体育、文化、会展和传媒“四中心”等44个重大绿色旅游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70.9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29个,力争完成投资65亿元。

2.狠抓品牌,实施“百A百星”创建计划。注重发挥比较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子,培育和创建一批国省绿色旅游品牌。全面启动实施“百A百星”创建计划,“十二五”期间,实现我市国家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总数为100个“A”、100颗“星”。年,积极开展、、等3个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故里、博物馆、古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加快五星级酒店建设,莲花会展中心五星级饭店年内竣工开业,东旭锦江国际、天信豪生、中国观音文化城游客服务中心年内达到形象进度,推进兴源、金都四星级酒店创建工作。

3.招大引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旅游企业,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按照改制转移催生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培育扶持发展一批的思路,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本土旅游企业,为绿色旅游发展提供市场载体。重点把集团、、有限公司、国旅、大酒店等企业培育成为资产过亿元龙头旅游企业;集团争取三年内成功上市。

4.节能减排,科学合理降低旅游企业能耗。继续做好全市旅游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省旅游局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年全市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3%以上,全市旅游企业节能减排量在年基础上减少3%,实现节约用水1.37万吨、用电22.1万千瓦时、用气5.91万立方米。

文体旅游普法工作计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全县旅游系统以“依法规范旅游,构建和谐景区”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十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有关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和谐社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小县大城”战略工作部署,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同日常工作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同管理、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旅游队伍的法律素质,并促使各旅游从业者学法用法,使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二、工作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县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管理,经营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公平执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和服务游客的水平。

三、工作内容

(一)举办法制培训。利用旅游大讲堂、学习会、旅游质量提升活动等平台载体,排出学习计划,定期举办法制培训,邀请县法制办及旅游法律相关专家来单位授课,分批次对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学习的内容包括《宪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有关社会法治建设等新要求、《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旅行社条例》等旅游系统法律法规。

(二)举行法律考试。每一期培训班结束后,举行有关培训班授课内容、旅游系统法律法规等内容的考试,并将考试结果作为个人年终考核的参考指标。

(三)开展普法宣传。借助霞客400周年纪念活动等旅游节庆活动和“12.4”法制宣传日的活动影响面,集中举办一次旅游系统法制宣传活动和法律咨询活动,向社会宣传旅游系统的各项法律法规;开展旅游法律法规“三进”活动,景区监察大队、行业管理科、旅游质量监督所等职能科室带着法律法规宣传材料走进景区、企业,与游客、市民面对面宣传交流,在国赤环线等通景公路以及城区道路上悬挂、设置旅游法制内容的横幅和广告牌;利用山旅游官方网站、微博、《山旅游报》、旅游阳光工程专栏等宣传渠道持续有效开展旅游法律法规的宣传,扩大宣传效果。

四、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全系统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工作网络,具体协调相关法制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以主要领导为责任主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抓落实的法制宣传工作组织。通过健全组织,强化沟通,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法制宣传组织格局。

文体旅游普法工作计划范文3

二、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通过"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实施,普遍提高旅游管理工作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旅游业依法行政的水平,实现旅游管理工作向注重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培植旅游业依法办事的坚实基础和良好环境。

(二)任务

1、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宪法和国家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学习宣传与旅游工作者日常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培养综合法律素质;注重培养旅游行政管理干部的责任观念、义务观念、权利观念、民主观念,提高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意识;注重提高旅游行政管理干部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水平,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

2、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旅游业的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工作。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导游队伍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旅游业涉及WTO组织规则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3、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旅游系统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是推行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法制宣传教育成果在旅游系统的具体体现。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推进旅游业的法制实践,同时在旅游法制实践中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接受旅游法制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以法制教育为基础,提高旅游系统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水平,推进依法治旅的进程。

4、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要在旅游业树立良好的行风,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树立正气。要通过旅游法制宣传教育,将依法治旅和以德治旅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旅游系统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工作要求

(一)旅游系统的所有干部职工都要自觉接受法制教育,认真学习宪法和国家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基本了解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做到学法、知法、用法、护法。

(二)各级旅游行政管理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刻学习领会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学习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系统学习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

(三)各级旅游行政领导干部要作学法用法表率,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要系统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牢固树立依法治旅、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观念;要全面掌握旅游法制体系,切实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要熟悉旅游市场的各项规则和规律。

(四)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要重点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国际贸易法律知识、旅游行业管理法律知识、企业管理法律知识、企业改革法律知识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要熟知旅游行业管理的各项法律和规则。要负责本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把学习法律法规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施步骤

旅游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2001年开始实施,到2005年结束。大体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2001年为旅游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的启动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四五"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保证"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工作有:

(1)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在"三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和即将加入WTO的总体形势,以邓小平民主法制建设理论和江总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刻领会依法治旅,充分认识"四五"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单位贯彻落实旅游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计划和措施,要保证领导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到位、人员落实、经费有相应保障。有关规划请于2001年9月底前报国家旅游局备案。

(2)编写旅游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教材。根据国家"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国家旅游局将组织编写一本旅游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征订。

(3)培训骨干,建立一支旅游法制宣传教育的宣传队伍。

(4)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多方动员、宣传,为旅游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2、2002年至2004年为旅游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实施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内容进行组织实施。主要工作有:

(1)国家旅游局根据总体规划,结合当年的旅游重点工作,确定年度法制宣传教育的计划,并对全行业。

(2)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单位的总体规划,结合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3)每年要对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必要的总结,并上报国家旅游局。

(4)要不断完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做到有组织、有内容、有监督。

3、2005年为旅游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总结验收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由国家旅游局根据旅游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要求,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贯彻实施规划情况进行逐一验收,对"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效果作出评估,对先进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给予表彰。

(二)方法

1、联系实际,狠抓落实。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形式主义,保证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性。

2、普治并举,整体推进。要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要在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的内容和方式上不断创新,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3、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要有计划地引导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组织好领导干部的学法活动。要注意发挥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自觉性,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自觉学习法律知识。

4、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干部职工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图片展览等。要充分发挥旅游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五、组织领导及保障措施

1、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以主要领导挂帅的"四五"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四五"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要及时研究、讨论、部署本单位和本系统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对"四五"法制宣传教育的领导。

2、建立健全旅游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为顺利开展旅游系统"四?quot;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人力上的保障。

文体旅游普法工作计划范文4

一、2004年全市旅游业基本情况

2004年,我市旅游业经受住了百年一遇的夏涝和春、秋、冬旱的严峻考验,取得了比预期要好得多的成绩。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接待游客1252.2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2.25%;实现旅游总收入32,792.39万元,比去年增长12.82%。游客构成情况与往年相比也有较大改进:过夜游客519.1万人次,一日游客733.07万人次,接待国外游客52.175万人次。花池温泉、古海底迷宫等重点景区、景点接待游客217万人次,比去年增长7.05%,为区旅游局年初下达给我市的年目标任务数(200万人次)的107.04%。

二、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全年共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六大知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四五”普法知识、WTO知识学习共18次;同时干部职工也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坚持就读大专班或本科班;积极征订党报党刊,利用党报党刊先进的知识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

2、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改良和创新局务环境。今年以来,我局响应市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号召,在全局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建立和实施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基本制度,使机关效能建设观念深入人心,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强化了部门的职责和干部的责任感,变被动为主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局务环境更加优良。

3、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一年来,我局在联系点仙村镇花池村委、皇妙乡大梭村委推广莲米种植,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廉政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景区环境卫生、安全防范工作,为XXX市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二)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2004年是我市招商引资力度非常大的一年,我局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策划好旅游招商项目,积极组织专业人士策划、撰写旅游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今年7月,我局认真组织宣传图片、项目建议书,随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的招商团到广东东莞等城市进行宣传、推介,达到了增进了解、促进交流的目的。

1、完成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今年,我市引进尔海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开发大梭生态峡谷群旅游项目,该项目已和业主签订合同;引进广东老板投资5000万元开发运河古镇,已签订合同;引进南海孟家德等业主投资2100多万元,建设中平落沙孟氏山庄,已签订投资合同;温泉大酒店二号楼工程投资700多万元,已经全面完工,元旦可以接待游客;其他景区也正在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2、认真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今年,我局共组织专业人士撰写了包括小谷故居、温泉高效农业观光园、大梭生态峡谷群、马平三连环农业观光旅游区、九龙湖、中平孟氏山庄等旅游招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请专业旅游设计机构对运河古镇、皇妙大梭生态峡谷群、古海底迷宫进行规划设计,目前运河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平孟氏山庄详细规划已完成,大梭生态峡谷群控制性详细规划也于11月底前完成了初稿,古海底迷宫详细规划也将于11月底前完成初稿,12月上旬已经开工建设。

3、继续深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在去年资源普查的基础上,今年我局继续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细化、深化普查,重点对那些品位高、不可替代、开发价值大的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截止2004年11月,我局共开展了20次大规模、有组织的普查工作,拍摄资料照片近1500张,刻录光盘12张。10月12日~14日,我市还邀请区内旅游业界的精英、专家学者对我市重点旅游资源、景区进行考察、调研,并在11月30日召开旅游发展研讨会,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对我市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开拓、旅游产品开发等进行了科学分析。

(三)旅游投资建设项目情况

1、花池山温泉疗养度假村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景区主干道、土建工程等)已顺利完成,二期工程截止10月份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

2、温泉大酒店2号服务楼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700万元,预计12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3、马坪三连环农业观光项目一期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完成预定投资,二期景点建设工作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4、旅行社发展迅速。今年8月份,市汽车总站向我局申请成立“XX市交通旅行社”,10月份自治区旅游局下发批文,同意成立“XXX交通旅行社”,这是我市成立的第七家合法的旅行社。该旅行社投资1000多万元,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旅游业已形成了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行社三大旅游支柱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旅游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体系。

(四)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按时按质完成旅游统计工作。我局按照市旅游局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每月按时按质完成日常统计报表,并报送市旅游局和其他有关部门;认真配合全国、全区、全市开展的年度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工作。

2、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全市旅游市场秩序,争创行业管理先进单位。今年,我局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先后多次与公安、消防、卫生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旅游市场特别是温泉旅游度假区进行安全、卫生检查,重点整顿黄、赌、毒等违法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地下经营等违法经营行为,杜绝电线、消防设施不全等安全隐患,为游客营造安全、舒适、清洁的旅游环境,让他们来得高兴、走得舒服,心里满意。

3、做好日常事务工作。一年来,我局坚持按时参加上级部门召开的会议;组织有关部门、企业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参加旅游展销会、博览会;按时按质上报有关材料。

4、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2003年,我局建立了“XXX市旅游”网站,将我市旅游招商项目、政策、景区介绍、票价、旅游动态等信息在网站上公布,这是我市第一个市级旅游局设立的旅游网站。我局配备了专用电脑,能够24小时全天候高速上网,能够正常通过“XX市旅游在线”接待各类游客预订票,接收、上报各种资料、文件。

5、加强重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景区景点保护工作,重要的是建章立制,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责任。9月份,我局撰写出《关于温泉旅游度假区地热水资源暨环境保护的通告》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经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11月25日市领导签批同意发文,这为加强度假区管理、保护有限的地热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通告》必将在今后的实践中日益显示出重要性。在去年将温泉、古海底迷宫划为市级风景名胜区的基础上,我们还扩大市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拟将大梭峡谷、运河古镇、七星古榕等列入市级风景名胜区。

6、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一是利用传统推销方式促销,如在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做温泉景区的气象广告,拍摄VCD、照片、制作光盘、画册向目标游客发放;二是通过旅行社进行促销,通过局外联部的努力,与南海、桂林等城市的旅行社建立了友好的联系渠道,通过他们的客户网络向游客推介我市旅游;三是参加各种博览会、旅游交易会,我局积极响应市旅游局的号召,组织旅游企业参加浙江旅游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活动。

(五)完成市旅游公司破产改制工作

市旅游公司曾是我市旅游业的龙头企业,但是,由于启动资金匮乏、借款多、经营管理水平低、设施陈旧、服务水平差等原因影响,企业严重资不抵债、亏损严重、长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只有通过破产改制,才能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对市旅游公司实施破产改制。现在,市旅游公司破产工作已进入法律程序,进入破产清算阶段,整个破产工作估计将于2005年2月前结束。

三、存在的问题

1、部份乡镇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部份景区景点的交通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3、一些景点保护力度不够,存在人为破坏现象;

4、经费紧缺,影响了市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旅游宣传促销的进一步开展;

5、文化底蕴不足,游客的认知度不高,影响我市旅游业进一步加强做大,旅游业还不能真正发挥其“一业带百业”的作用。

四、2005年度工作计划

1、2005年,我市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争取在今年的基础上增长10%以上;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数争取在今年的基础上增长9%;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争取12%;游客构成、旅游收入构成、旅游经济总体效益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争取达到2.5%以上。

2、景区、景点建设。①加快建设大梭生态峡谷群、古海底迷宫、运河古镇等景区;②花池山温泉疗养度假村、马平三连环景区、孟氏山庄要加快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向游客开放;③市旅游公司破产工作结束,明确新业主。新业主在接管公司后要尽快拿出改造、规划方案,争取将公司这一块地盘盘活、做大、做强;④其他已建、在建项目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建成营业。。

3、积极申报泥盆纪国家地质公园。以温泉为核心,整合古海底迷宫、大梭峡谷等泥盆纪形成的旅游资源,申报泥盆纪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泥盆纪地质奇观,创新泥盆纪地质文化,形成市域内的旅游精品线路。

4、加强行业管理。一是加强景区景点的规范化管理,二是加强旅行社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抓好宣传促销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营销渠道,积极向游客推介XX市旅游。明年,我市要继续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桂林)等展会活动,重视互联网促销、传媒促销、旅行社或旅游中间商促销,力争在本市或到外市、市举办旅游推介会数次,要充分利用画册、光盘等大力宣传本市旅游。

6、做好市里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

7、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工作。

文体旅游普法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城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

【abstract】urban district is the center area of a city. and there are lot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tection of urban district tourism resources. the article, whi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ection situations of tourism resources, tries to find the problems. the author takes it as a breach to do som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and to offer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urban district tourism resources.

【key words】urban district;tourism resources;tourism resources protection;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城区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域,是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WWW.133229.coM普遍意义上,旅游对一个城区而言并不是主要功能,但因其区位上的特殊重要性,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它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旅游价值的旅游资源。在现今中国许多城区大搞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单位要么忽视旅游资源的保护,要么是在“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中挣扎。保护好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整个城区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城区的旅游资源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

1 城区旅游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然景观的保护与资源的原始状态关系密切,人文景观的保护不仅与资源的有形构成有关,更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这两种旅游资源的保护状况的勘查所依照的标准应有所不同。

对于旅游资源保护中问题的发现是提升旅游资源保护力度的突破口,所以对旅游资源保护状况的分析必须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作。城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常出现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1 管理与目标的双重制约。

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必然要涉及到资源所在地及所有权归属的问题,这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瓶颈。许多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可能分别划归建设部门、园林部门、文物部门、宗教部门,这些部门往往对其保护责任互相推脱,出现保护过程中相互扯皮,开发后利益冲突,资源开发和保护后劲无力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局部和短期利益的争夺显然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受计划经济影响,城区的旅游资源被文化、城建、林业、旅游等部门分割,缺少适应大旅游发展需要的顺畅的体制,缺少对区域旅游资源统一有效的保护、开发、利用、宣传促销的管理方法。由于部门分割,许多城区非常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老建筑不对普通游客开放。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行业管理难度较大,资源挖掘、产品开发力度与发展要求产生了差距。

1.2 旅游资源文献资料有待加强保护。

旅游景点,特别是未开发或有待开发的景点(物),经常出现缺少相应的文献资料的问题。文献资料没有得到科学的保护,以至造成许多未开发的旅游景点的资料缺少或丢失。缺少全面的文献资料会给旅游资源统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问题。在笔者参与的大连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便出现了此问题,没有原始资料,而由考察人员单纯进行实地调查,无法使旅游资源单体的性状描述十分完善,同时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科学性也有所偏离。使普查工作在考察中花费太多精力与时间,无法完全达到高效、少时、详查的状态。

1.3 高层次的旅游开发和规划人才匮乏。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部分景点(区)在管理、运营技术环节和实践操作上缺乏专业性,究其根本,是缺乏专业性知识、缺乏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部分旅游开发项目和开发产品的层次不高,老的模式和面孔较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客观存在。这与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项目投资公司缺乏相应的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专业水平有限,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经常忽视对资源的保护措施。

1.4 旅游资源保护的力度随区域偏僻度增大而递减。

旅游资源保存状况根据离城区中心的远近不同而表现出参差不齐。离城区中心越近的区域,旅游资源的保护的状况较好一些;而部分偏僻的区域(放在更大的地区内研究就是更偏远区域)的旅游资源受到人为的干扰或破坏较为严重,其观赏价值、使用价值都相对来说比较低。

1.5 城市旅游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到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于光远),旅游需要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从旅游企业在市场的运作角度而言,第一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进一步上升到质量竞争,达到最高层是文化的竞争。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在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旅游经济必须注重知识经济,旅游管理必须开拓知识化管理之路。

城区旅游业发展是一种高文化含量的发展模式,发展进程和速度对城市的科技文化力量和历史文化氛围有较大依赖。城区在旅游业发展中,一方面应注重科技因素的投入,另外一方面应凝练出区域的文化特色,即找到区域旅游发展的“文脉”,从而使城市文化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一致,使有限的自然、人文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1.6 未开发的许多旅游资源被挪为他用。

许多城区有待开发或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普遍存在被挪为他用、缺乏必要的法律与工程保护措施的问题。城区中大量传统老建筑精品经常有民居散落分布其中或因其它目的而被完全占用。人为活动缺乏保护意识,加速了老建筑的破坏和损毁,大量砖雕、石雕等艺术品亦逐渐破损或流失。

2 城区旅游资源保护的思路与建议

旅游资源,特别是风景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在开发与利用全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保护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经济效益与环境、社会效益的关系,做到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同时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使保护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1 总体原则。

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措施应在“精心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开发与养护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边建设边开发滚动发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优先开发投资少、吸引人、见效快的景区景点。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防止重复建设。

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事先制定资源保护计划和措施。其废水、废气、废渣、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设施,以及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禁止在旅游区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项目,对已建的要限期治理。旅游区内的工厂,在城市风景走廊和重要景观地带的有碍景观的居民住房及建筑物等,应逐步拆迁或改造。

在规划开发或已开发利用的旅游区内,应保护区域内的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保持旅游区内的地形地貌景观,禁止在旅游区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士、填盖水域、砍伐树木,以及进行可能改变旅游区地形地貌的其他活动。对于已经造成生态破坏的,必须积极整治,限期恢复。

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的规模,不得超过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其性质、布局、规模、体量、高度、造型、质感、色彩等,必须与周围自然景观和环境相协调。旅游区内应控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强绿化植被,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严格控制建筑的体量和高度。

2.2 分类分级保护。

为了对旅游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应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的利用性质、功能及脆弱性,将城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级保护。

2.2.1 分类保护。

2.2.1.1 人文类旅游资源。在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建筑周围,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相关规划及各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提出的保护意见,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文化遗产与史迹保护区。

对这类资源的保护,应严格按照有关法规,保护单体的安全和完整,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甚至危及其安全的人为设施,严禁任何不利于其保护的因素进入。可以安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控制游客量在环境容纳量允许的范围之内。

对于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以及无历史意义而为开发旅游业或其它经济用途而建的现代建筑与设施,可将责任下放到个人或单位,政府进行监督,既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又增加政府部门工作的效率。

2.2.1.2 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动植物景观。

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应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森林法》等对资源与环境依法进行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应禁止任何经营性的开发建设活动。风景名胜区内核心保护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不得进行恣意伐木、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以及其它任何形式的严重破坏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旅游区内控制游客量在环境容纳量允许的范围之内,应适当限制机动交通及居民活动的进入,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

在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项目活动及可视范围内,根据景观风貌保护的需要,划出一定范围作为旅游环境保护区。在休闲度假旅游区内,可以进行适度的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合理安排各种适宜的休闲度假项目,控制游客量在环境容纳量允许的范围之内,应适当限制机动交通及居民生产生活的进入。

2.2.1.3 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对目前尚未进行旅游开发,但明显地具有可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潜力的旅游资源,或已初步开发,但仍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应划出一定范围进行保护培育。对未开发的旅游资源,重点要搞好资源的恢复、培育和保护,严禁对其不利的开发经营活动。

2.2.2 分级保护。

2.2.2.1 一级保护区(核心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指已经公布批准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绝对保护范围及自然保护区核心部分(包括待定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保护小区)。

具体做法是在景点周围划出一定的小范围,防止旅游者损坏。这些景点或景物一般不能移动、涂写、凿刻,管理部门应逐一登记建档,详细记录有关资料。划定保护对象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或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并用明显的标志提示游人。

2.2.2.2 二级保护区(重点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指一级(核心)保护区外及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区、传统民居区、滨海路等的景观建设控制地带。

二级保护区划分的目的在于使景区或是景点周围的环境不致被破坏以致与景区或景点不相协调。构景空间和审美度较好的空间也应划入二级保护区范围,在此范围内不得建造与景物无关的建筑,杜绝污染源的进入。

2.2.2.3 三级保护区(一般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指二级保护区保护地带;有代表性的新兴旅游景点及景物。如市区的游乐、购物、休闲景点。一般是旅游环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区,在景点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建造体量过大或过高或足以造成不协调的建筑,注意环境绿化,保证大气、噪声不得超标,保证旅游者饮用水、食宿等环境的安全舒适。

分级保护的项目、相应的保护面积和范围及具体要求要按国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和旅游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及各县区和全市另行专门编制的旅游资源保护培育规划实施。

2.3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其它支持途径。

2.3.1 通过增强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来达到保护目的。

环境、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是旅游资源保护的思想基础,这里包括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地方民众等群体的全方位旅游意识的增强。增强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应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如对管理者、经营者采用系统教育、培训的方式,对旅游者采用建立环境解说系统的方式,对地方民众采用环境科普的方式等。

环境是旅游资源生成的条件,旅游资源的保护依赖于环境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崛起、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生活质量与发展机会为代价来发展旅游业,正确的方式应是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得到保护。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 加强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资源项目规划中应体现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② 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教育,通过管理影响和引导游客;

③ 提高技术监测的水平;

④ 加强旅游地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提高居民素质,达到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质量的状态;

⑤ 加强宣传工作,倡导推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⑥ 推行绿色服务理念,减少旅游行业对环境的污染。

2.3.2 加强法规建设。

景区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文物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的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一定要充分考虑旅游景观的保护和培育,要使各类景观资源的保护有法可依,不留下管理盲区。必要时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落实保护权限与责任。还应制定一系列有关资源与环境的具体保护办法和监测、监督举报、奖励与惩罚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部门、单位和个人积极参加污染整治和环境保护工作,监督和协调所辖区域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3.3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向公众传播有关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特别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评价,使整个社会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和态度,提高人们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性,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资源及其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调一致性,提高人们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及知识水平和技能。

2.3.4 理顺管理体制。

要成立有权威性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协调机构,由旅游、文化、环境、城建、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的专家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严加把关,对项目审批、项目建设、营运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实行规范化管理。

2.3.5 要增加对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培育的技术投入和资金投入。

应遵循“多一点传统,少一点创造,多一点复修,少一点重建”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就地或易地保护。如对有代表性的历史名宅古建,要逐个检查落实防漏、防火、排水等事项以确保其风貌的完整无缺和结构的安全。

对某些资源(如名宅古建)可探索吸引民间资本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征收资源税、排污费,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旅游环境和保护作用。设立城区旅游资源保护专项基金,资金来源为:财政上拨出一定款项作为启动资金;将部分城市建设配套费纳入专项保护基金;按营业收入总额向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企业征收旅游资源保护附加费;旅游饭店的城市共建费金额转入专项保护基金等。由专门的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该项基金的保管、审批和使用监督。

2.3.6 建立大旅游发展机制,加强旅游机构职能建设和人才培养。

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活动,涉及众多企业和行业的经济活动。以功能布局和产品企划为平台,统筹规划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着眼于发展“大旅游”,促进旅游各要素的有效组合。同时要协调好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关系,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合力。适时推动各种节庆活动,造就市场轰动效应。

同时,要深化旅游体制改革,转变管理职能,做好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成立旅游执法大队,强化行业执法职能,依法治旅;组建旅游信息中心(包括旅游政务、旅游商务网络和旅游呼叫中心),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与国际接轨。

加强旅游宣传和旅游知识的普及,提高市民的旅游意识,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增加城市居民对周边旅游景区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出游率;提高市民的好客程度,善待游客,增强市民对游客的亲和力。

聘请旅游专家成立旅游发展专家组,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利用当地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大旅游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培养高层次旅游人才。

3 结语

旅游资源的保护不排斥对其合理的利用。许多旅游资源由于成功地处理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些成功的旅游资源开发的共同经验就是:立足保护,加强论证,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并注重建章立制、依法保护。

旅游的经营需要好的环境,所以旅游的经营,客观来看会促进环境改善和保护。有了保护的加强会进一步推动旅游的经营,这是一个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强化的关系。比如,从1999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开始推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与划分标准》国家标准,倡导旅游景区在门票收入里拿出10%用于保护,其出发点正是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目标的一致性。

旅游的发展与资源保护是最大的利益一致者。旅游的基础是环境,没有好环境就没有旅游的发展。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规范各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行为,努力使其从一开始就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旅游的开发商,更大范围内可以说是社会大众,应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使旅游资源有形的实体在完整保存的基础上文化内涵得到更长久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大连市史志办公室编.《大连市志城市建设志》[m],方志出版社,2004年

[2]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s]

[3]大连市旅游局、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大连市旅游资源普查中山区专题报告[r].2005

文体旅游普法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普者黑;景区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景区承载力的涵义

一般认为,旅游景区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旅游景区现有状态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的前提下,在单位时间内旅游景区所能承受的最适宜的旅游者人数。结合普者黑旅游景区的基本情况,本文引用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博士邹统钎教授在《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一书中对旅游景区承载力的描述,其概念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旅游景区在保证其旅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极值。为此,必须做到如下几点:自然和文化资产的持久存在;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旅游者在目的地获得持久的享受;旅游企业能够长期获得收益。

二、普者黑景区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概况

普者黑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丘北县西北部,距丘北县城13公里,距省会昆明市309公里,景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景区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岩溶景观、湖泊景观、荷花景观、湿地景观等;人文景观资源包括民族风情及节日、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等。

1.自然景观资源。普者黑是喀斯特湖泊群、孤峰群、溶洞群的自然景观游览区,景区由仙人洞、落水洞、摆龙湖、麦地冲四个景区组成,拥有景点256个,包括83个大溶洞、54个天然湖泊、2万亩水面以及312座由峰林、峰丛组成的孤峰群。山连山,水绕水,相连贯通,形成20余公里的水上旅游线。景区内近2万亩260多个品种的荷花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另有总面积达6万亩的高原岩溶湖群湿地生态系统。总之,普者黑景区以“水上田园、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四大自然景观而著称。

2.人文景观资源。普者黑旅游景区人文景观融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村寨风光为一体,与自然景观有机组合,相映交辉。区内居住着壮、苗、彝等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辣椒文化和花脸文化,例如彝族“花脸节”、苗族“花山节”、壮族“三月三·祭龙节”、“辣椒节”等,创造了“万人抹花脸”吉尼斯世界纪录。纯朴的民风民俗和厚重的民族文化为普者黑旅游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旅游发展现状

普者黑景区于1992年开发建设,199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涉外景区,同年9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10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09年1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从1992年开发以来,普者黑景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旅游业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带动景区内外各民族群众围绕旅游业发展多种经营,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普者黑景区气候宜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围绕“浪漫普者黑”、“激情普者黑”、“休闲普者黑”、“多情普者黑”的旅游功能定位,提出了高尔夫球场、喀斯特湿地植物园、小白山休闲度假旅游区、舍得旅游区开发、自驾车营地、生态农业观光、民族休闲度假山庄、旅游接待区、垂钓中心、文化演艺中心、水上娱乐中心等10余个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普者黑景区开发至今已经20年。与九寨沟、张家界等国内著名景区相比,发展明显滞后,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游客规模增长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淡旺季明显、景区内的旅游收入增长缓慢等。

三、普者黑旅游景区承载力探析

综合业界前辈对旅游景区承载力的研究,可以这样认为,旅游景区承载力包含四种基本容量:旅游景区资源容量、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容量、旅游景区经济容量、旅游景区心理容量,或者概括为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环境承载力。鉴于相关资料收集的限制性,在旅游景区承载力诸多因子中,本文仅就交通设施承载力和住宿设施承载力以及人口容量进行分析研究,景区总面积以165平方公里计。

(一)交通设施承载力分析

1.区内道路设施容量。普者黑风景名胜区通常有乘船游览和步行游览两种方式。按照标准步行每人每日10公里左右,乘船每人每日5公里左右,计算出区内道路设施的空间容量见表1。

表1显示,普者黑景区水路日游客容量为6870人,陆路日游客容量为7612人,洞内日游客容量为2400人,三项合计日游客总容量为16882人。若每年5~10月旅游旺季以170天游览期计,理论上,景区旅游旺季交通设施空间容量为286.994万人。实际操作中,由于普者黑景区以水路游览为主,所以日容量以水路容量来测算更合理,即景区交通设施日容量为6870人,旅游旺季交通设施容量为116.79万人。

表1 区内道路设施游客容量一览表

(资料来源:《丘北普者黑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25年)说明书》)。

2.游览设施容量。陆路游览设施主要有电瓶车、马车,另外还向游客出租部分自行车。景区现有20辆电瓶车,每辆载客10人;80辆小马车,每辆载客8人。以每车每天载客游览一次计算,陆路游览设施日容量为:(20×10+80×8)×2=840人。

水路游览设施主要有电动船、人工船及木舟等。据资料显示,游船公司现有游船467艘,每船可载6人,以每船每天载客游览两次计算,游船日容量为:467×6×2=5604人。以上两项合计,区内游览设施日容量为6444人,旅游旺季游客容量为109.548万人。由此可见,区内游览设施容量小于景区交通设施容量,游览设施没有达到最大承载力,可以适当扩容。

(二)住宿设施承载力

普者黑景区内有3家宾馆,可接待500人;农家乐已经发展到122家,日接待能力3000余人,共计3500人。按年游览期为340天,5~10月旅游旺季游览期为170天计,景区内旅游住宿设施的年接待能力为119万人,旺季接待能力为59.5万人。

截至2012年3月,丘北县已建成宾馆、饭店共252家,合计接待床位9137个。普者黑旅游景区距离丘北县城只有13公里,故住宿接待能力可以把城区与普者黑景区合并计算,即日最大接待能力为9137+3500=12637人,年最大接待能力为429.658万人,旺季接待能力为214.829万人。由此可见,住宿设施承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人口容量

普者黑旅游景区人口主要由游客、旅游服务人员、本地居民三部分构成,对总人口规模的控制,也就是对这三部分人口最大容量的控制。

1.游客容量。依据《丘北普者黑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25年)说明书》的定义,游客容量是指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客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客过量集聚的警戒值。

若游客数量超过景区负荷能力,势必对景区造成破坏,同时影响到游览质量。另外,有些景点因自然原因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过多游客的涌入会威胁到游客的安全。根据以上分析,普者黑景区游客容量取决于交通容量,即日容量为6870人,旅游旺季容量为116.79万人。

2.旅游服务人员。旅游服务人员由景区员工和服务行业人员构成。景区员工主要为景区管理和维护人员,据2009年统计资料,普者黑旅游景区开发公司现有职工68人,导游10人,景区管委会有15人。此外,游船管理服务人员170人,临时工436人,水上全职救护人员17人,急救室2人,共计718人。其次,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主要由景区内的居民承担。普者黑核心景区内主要有仙人洞村和普者黑村,居民总人数3150余人,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二十约630人从事服务行业。综上所述,若服务行业按700人计,景区员工按1000人计,景区内旅游服务人员宜控制在1700人为最佳。

3.常住居民容量。普者黑旅游景区内有52个村寨,约

2.35万常住居民,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公里。按照旅游景区规划要求,居住人口密度必须小于100人/平方公里。因此,普者黑旅游景区内常住居民容量,最舒适状态应控制在1.65万人以下。但是,由于普者黑景区人口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多民族的特点,景区内常住居民人口总量控制在目前的2.5万人以内即可。综上所述,普者黑风景名胜区内,常住居民和景区旅游服务人员的总容量宜控制在2.7万人以内,游客日容量控制在6870人以内,旅游旺季容量控制在116.79万人以内。

四、普者黑景区承载力问题分析

(资料来源:《丘北普者黑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25年)说明书》)

(一)旅游淡旺季分明

普者黑景区具有强烈的季节性,旅游淡旺季非常明显,游客的游览时间绝大部分集中在旅游旺季,即每年5~10月。以2006年和2007年为例,5~10月期间国内游客总量分别为55.99万人和61.41万人,而11月~次年4月的国内游客总量分别为28.01万人和24.59万人(表2)。明显的季节性导致景区资源在旅游淡季闲置浪费,使景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二)旅游旺季日接待量超负荷

据当地旅游局统计资料显示,普者黑景区年接待游客人数及门船票收入逐年上升。2010年以来,旅游旺季景区最大单日游客量达到2万人,使交通设施、游览设施、住宿设施等超出了景区最大承载力。导致景区超负荷接待与经营,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

(三)交通设施相对薄弱

旅游旺季时,在道路和码头上,由于大量涌入的游客无法得到及时疏散造成交通拥堵,不仅破坏了景区自然美景,而且降低了游客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而旅游淡季时,许多交通设施又成了闲置资源。

(四)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景区内的旅游项目主要有观荷花、乘游船、打水仗、参观民族生态村等,前三个项目均必须走水路,主要依赖人工船。因此旅游旺季时,人工船超负荷运行仍不能满足需求。

(五)生态环境脆弱

普者黑景区属于典型的高原喀斯特山水田园景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由于对景区基础建设投入有限,排污设施既不完善也不配套。近年来,随着游人的不断增加,旅馆、饭店及村寨生产生活的污水和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湖泊及河中,加之沿湖山体植被遭到人为的破坏,造成泥沙淤积,加剧了普者黑的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承载力对其整体的旅游承载力的影响是致命的。目前虽然已经采取很多措施对景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并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大量的旅游活动及服务人员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对景区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可小视。

五、对策建议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普者黑景区游客量不断增加,旅游承载力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普者黑旅游景区承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针对普者黑的资源特征,准确把握景区资源承载力。确定景区游客接待量的前提是资源承载力,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大大削弱了旅游景区所能容忍的旅游活动强度。要掌握普者黑景区资源承载力,确定合理的游客接待量,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景区承载力之间的关系。(2)针对旺季大量涌入的游客,进行适当的分流引导。旅游旺季时,对景区尤其是核心景区的某些项目采取适当价格浮动。同时,在核心景区区域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或是将核心景区的部分项目合理移除,将部分游客导入其他区域。此外,加强景区导游人员的宣传及培训可对游客分流起到重要作用。(3)增加非季节性旅游项目,使淡季不淡。针对普者黑旅游景区淡旺季分明的问题,不仅要开发一些季节性不强的新项目,如摄影比赛、民族节庆活动等,还要对现有项目进行合理的季节调控,如在淡季举办全国性垂钓比赛、划船比赛等。(4)改善交通设施和住宿设施。合理拓宽景区部分路面,适当增设景区交通游览设施、住宿设施等。例如在景区入口空地建设汽车旅馆,在摆龙湖、落水洞等周边景点建立野营露营基地,分流旺季客流。(5)提高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景区服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在服务过程中做好宣传,并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如划定一个水域范围专门用于清洁游船,而不是直接将污水排入湖中。(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内的排污系统。与政府部门合作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对景区内村寨的整改,提高“三废”处理能力,完善景区内的排污系统,有效保护景区的水体生态环境。(7)随时跟踪和监测不同地理环境的旅游承载力。对景区不同区域旅游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和审计,及时发现超负荷运转情况,并立即进行整改和调控。

普者黑部级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发展不够成熟的旅游景区。由于其高原喀斯特岩溶和高原湖泊湿地的地貌特征,加上面积较大,开放性强,以及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因此,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受到极大的威胁。尽管景区相关管理部门及当地旅游局一直未放松景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但景区承载力所面临的挑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准确把握景区旅游承载力,将之合理运用于景区开发管理的实践中去,才能够有效促进普者黑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9)

[2]史敏,文正祥.基于水桶原理的旅游承载力容量研究[J].科技信息.

2010,32:44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