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范例6篇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范文1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充分正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地位

常言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要培养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所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要教书先育人,而德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德育教学并没有真正受到应有的重视。思想品德课在小学阶段往往被认为是所谓的“副课”。升入中学后,由于惯性思维,思想政治课仍然没有引起许多人足够的重视。而在巾考中,该课属于必考课目,并且占相当大的分值。由此来看,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已逐步引起人们观念的转变。随着认识的提高,我逐渐意识到,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目前的这种不利局面,做为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及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学好此课对升学、就业、自身健康成长及以后发展的重要作用。经过引导教育,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的品格,如何孝敬父母和长辈,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如何向他人伸出援助友爱之手,如何遵纪守法,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如何开创美好的人生等。

二、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课程,育人教育足其核心。当今社会足人才竞争的社会,科学、教育发展口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培养高水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科技竞争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首先必须加强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合格人才,并将这做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辨别,对其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建构,引导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促进道德生命自由成长。引导学生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过积极向上、富有情趣的道德生活。教育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道德及法律要求,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正确处理好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学生成长的参谋与伙伴。以教学中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相互 交流。通过开展气氛活跃、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许多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及乐趣,将我当做他们的良帅益友,倾诉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对此,我甚感欣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教育他们做身心全面健康的青少年。通过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方法有了较大改观,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实现了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学习成绩随之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准确把握,正确应对开卷考试的新要求。

课改以前,思想政治课实行闭卷考试,学生负担较重,容易对此课产生厌倦情绪。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学十减负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思想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后,得到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理解和认同,不少人对此深表赞同,认为思想政治课考试不必死记硬背了。但此消彼长,识记的东曲要求少了,理解、分析、应用等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了。针对这种变化,我及时引导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这种趋势,只有顺应时代要求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自身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点拨学生学会分析社会问题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要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言之有理或有独到的见解,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并且积极开展互动教学,提高授课的艺术性,增加学生学习此课程的乐趣,让他们由想学、好学达到乐学。而我只做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参与者。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充分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懈的去努力、去奋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许多学生能在课堂上敢于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及时因势利导、答疑解惑,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想政治课的兴趣,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邓小平理论中提到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使国家的法制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该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转变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发展国家的法治满足了国家民主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综上,“依法治国”对于国家建设的作用都不容小觑。

在2020年,“依法治国”的战略将全面落实。在落实、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的过程中能够在坚持科学性的同时保持严格和公正。还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最终要达到三位一体的状态即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融合。

“依法治国”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依照本国的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来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事物进行管理,保证各方面能顺利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着重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将民主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确保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实行“依法治国”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统一,以中国实际为基础,要兼容并包吸收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国外的先进的优秀文化成果。我国社会要想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有力的体现,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衡量标尺,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将“依法治国”的精神落实于实处,还可以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对于国家的政策有所了解、有所学习,同时可以将“依法治国”运用于实际,弥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时代感较差的不足。因此应该将“依法治国”落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视野之中,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完整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第一,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工作者基本素质偏低、专业素质也偏低的情况,而且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其终生的职业,而是作为其事业发展的垫脚石,向更高的职位或是专业课教师发展。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强的教师则转向与专业方面的教学。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待遇较差,薪资不高,地位较低,授课时间长,这就容易使学生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不能进行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而且教师队伍的职业化水平较低,大多为非专业教师或是后学习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充分的了解,造成了一定的偏差。以上因素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相对落后。

(二)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双重统一体,但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的不同,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无法完全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而在主观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出现偏差,着重强调社会价值,忽略了个人价值的作用,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受到了损害,使受教育者在功能认知上出现偏差,具有泛政治化倾向。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偏离实际,所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较少。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站在马克思主义整体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学科理论建设科学化和学科理论建设实践化较差。

(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种倾向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功利化倾向性极其严重,为了教育而教育,不具备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际操作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游离化倾向,严重脱离于实际生活,存在于其他学科之外,较少与其他学科形成交叉。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受教育者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填鸭式”“强制灌输式”的方法,兴趣方面根本无从谈起。

二、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使对学生进行课堂化的政治教育,同时也是对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其意义十分深远。

(一)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将教师队伍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在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立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整体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有效性有所提升。

(二)有利于培养法治观念

通过对依法治国有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加强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并使大学生对法律内容拥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学生对法律的认知逐步发展成法律信仰,才能形成真正的良好的法律意识,为“依法治国”切实有效的实施奠定法律基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使他们从意识上和行动上认同法律,这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落实“依法治国”。

民众对法律的心理上的认同是最高层次的“依法治国”,法律信仰确实是当今社会表现的比较明显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经济以及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评判当前的法律知识和内容,以不同的视角出发去理解法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法律的信仰和价值认同。

(三)有利于为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做出贡献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转型时期环境对人的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就显得十分重要,建设和完善社会法制环境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传递法律的威严来塑造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可以独当一面,实现整个社会法治进程的有序发展。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创建和谐的法治氛围,依法育人与依法治国结合,严格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违规行为,绝对不能姑息也不能搞特殊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对法律敬畏的态度,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为社会发展的法治环境做出贡献,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四)有利于法律信仰化

在现阶段,制约我国法制化建O的最主要因素是国民法律信仰的缺失,所以在我国的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即重点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依法治国的内容有利于全社会对法律形成正确的认知,只有信才会守。只有公民认可法律,才能保住法律的稳定性和价值性。因此,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讲法律信仰化,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设才会卓有成效。

三、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把“依法治国”写进课本,让学生学习。而是要把“依法治国”这种法治的观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新的面貌,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进入人们的生活。将“依法治国”的思想进到“入课本、入课堂、入大脑、入心”,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将 “依法治国”落实于教师队伍建设

将“依法治国”的思想落实于教师队伍建设,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能够在制度上进行优化、规范。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干部的选用上一定要会用人、用好人,领导要加强领导,带领好队伍的同时要管好自己,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所以,将讲话中所强调的精神落实于整顿教师队伍的实际方法是:有主要负责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学科化,领导做好表率作用,成为学科主要带头人,教师任用方面进行着重选拔,提高教师的待遇,防止出现教师流失的现象。教师队伍要在思想上加强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整体的教学水平,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

(二)将“依法治国”写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本

将“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写进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使知识能够“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对于“依法治国”思想最好的落实则是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导向性,所传递的思想是正确的国民意志,在精神上提供指导和动力,使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可以保持一元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职能就是让学生在社会宏观的大背景条件下可以深刻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含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面存在其特殊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于“依法治国”落实的最好选择。

1.教师着重理论的讲解,并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对于“依法治国”的思想或者是法制的思想,学生最好的理解方式是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教师的讲解将法制的思想更好地融会贯通,更好地学习,最好是熟读、熟记一些法律条文,并能熟练的应用。而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地引入一些实例,创造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进行思考的环境。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自主地寻找并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找准法制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契合点,在以课堂为主进行适时的渗透,政治课不是法制课,政治课却包含法治因素。教师应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知识要广泛涉猎,以兴趣带动学习,这样课堂的效果才能让人满意甚至意想不到。加强学生的普法教育,使学生能够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法律知识体系。

2.课外教育不容忽视。在课外作为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师更应与学生多沟通、常交流,通过报刊杂志等来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制观念,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抓住课堂之外的一些小契机,或是通过身边的例子进行教育,增强法治教育的时效性。学校与法院或是律师事务所等联合,形成联动机制,在学校举办建立一套法院与学校联动机制,采取法制报告会、法制沙龙、法律试卷问答等方式,宣传讲解法律知识、法律常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融合,创造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

(三)以“依法治国”为切入点将法律教育体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

“依法治国”对于当前的法制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依法治国”的学习更有利于大学生对于法的精神的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将法律内化为精神观念,进而维护法律的尊严。若以“依法治国”为切入点,将法律教育体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应以多层次、多途径的方式来进行关于法律意识、法律常识和法律精神的教育,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法律精神实质并能够系统的掌握法律知识和法治知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法治的过程中,课堂教育还是以课堂讲授法为主,但其中还是应穿插有实践课程,讲授内容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全新的现代法律精神和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

从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在课堂上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和法律方法之外,课外还应参加法律实践,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要形成社会主义法律的思维方式,敬畏法律权威。要从由内而外的认同和信任法律的作用,坚定对法律的信仰,与此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法律常识以及一些法制观念,使人们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优越性,使真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爱法、守法、敬法、护法。

总之,无论是课内教育还是课外教育都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实际,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诱导、点拨的方式来让学生充满兴趣,使其自我理解的过程中领悟到道理的深刻性,最终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只有在氛围和谐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教师的因势利导和学生的顺势而动,两相结合,课堂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将“依法治国”落实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吸取经验,因时、因势而动,将理论付诸于实际,彻底地将“依法治国”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最终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陶厚勇,金怡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基本特征和路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4):5-10.

[2]李雷.依法治国进程中我国公民法律信仰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3:3-5.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范文3

【主题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反思

我国高职院校,不分类别不分专业无一例外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本质要求。然而由于受众人群的众多,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显现,难以摆脱灌输、教条、机械的影子,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长期不懈地努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不被学生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

一、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反思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早已写在中央和政府的文件里,是言之凿凿的东西,似乎没有反思的必要了。可是在高职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满足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方向问题的核心目标外,还能不能有其它的从属性目的,这些目的能不能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使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不同于中职业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破解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题的关键。而解决这个难题,起码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引发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目前在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集中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由此来确保学生毕业时能与岗位无缝对接 ,实现就业,这种观点突出了社会需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应是从人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毕业时马上面临就业的职业生涯的需要,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种观点突出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黄炎培先生在1917年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于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1934年,经中华职业教育社公订:“职业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基于上述认识,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思想显然是从“谋生”作为出发点的,人们只有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立足社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使从业者爱岗敬业,以职业为荣,从而“一个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理论从人与社会双重意义来阐述,即对个人而言,职业教育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意义,对社会而言,则具有利国富民的意义。

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理论涵盖、溶合了当今学界的两种看法,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确立有重要启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必须更加突出体现出职业性,因此其教学除紧紧围绕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方向问题外,还应为学生求生存作准备,为学生谋发展打基础,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具体就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为着力点和切入点,除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历史观外,还应该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正确的就业观……等等,为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基础。这就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课教师不仅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法,还必须对学生将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能用学生将要从事职业中的一些事例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这当然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但那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个责任。

(二)从高职与中职在人才培养类型的区别上引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反思

高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有重大影响。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在对高职培养具体目标表述上几经变化,学界对高职究竟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有争议,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对职业发展、职业环境和岗位目标有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技能的掌握达到十分熟练且十分全面的程度;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兴趣;既能听懂来自上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挥,又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甚至还能发现不足或者错误;既很遵守本行业的“传统”,又能有所质疑,有所突破;既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又勤于动脑善于动脑;既自己特别能干,又能团结他人,参与合作。这使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职政治理论教学相比,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

二、关于贯彻黄炎培教学原则的反思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黄炎培先生在谈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时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原则。他在职业教育该怎么办时说:“中国读书人顶怕动手,除掉写字和吃饭、穿衣、上茅厕以外,简直像天没有给他生两手似的。在糊里糊涂中,把社会分做两下:一是号称士大夫,是死读书老不用手的;一是劳动者,死用手老不读书的,好罢!吾们来矫正一下。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要使人们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吾们亲身作工,同时还要用书本来阐发作工的原理和方法”。他还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应该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参加实际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显然,理论联系实际是黄炎培先生所倡导“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中的应有之意,是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始终的根本原则。如何在教学实例的选择和裁剪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如何在教学方式方法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这一直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在这里,本文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为例进行反思。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教学方式方法,然而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用确实不多,这应该引起我们反思。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其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不清。一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会把实践教学认为是理工科专业课需要采用的,与实际动手操作、实习实验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纯理论的东西,当然主要是在课堂上解决,实践教学这样的形式不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热情,基本不用;其二,受实践教学场地、经费等等条件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有别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走出课堂,让学生感受课堂内难以得到的,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觉悟。这当然需要课堂教学以外的开支。而思政经费申请程序的繁琐,经费的紧张,往往使思想政治理论论教师望而却步,也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易进行;其三,缺乏制度保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必须采用实践教学,并没有写入任何的教学文件里,因此它既不是教学中的“硬指标”,也没有量化指标,同时也没有考核标准,难怪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热情;其四,受教学时间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十分有限,在特定的时间里,按传统教学方式把课讲完教学时数就相当紧张,加上实践教学就显得教学时间不够;其五,受教师对实践教学驾驭能力的限制。应当承认,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驾驭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能力强的教师会比较多运用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力差一些可能少用甚至不用,如此强者更强,弱者恒弱,当然影响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广泛运用,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得不到广泛应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的短板,必须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

我们知道,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与采取的教学形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然而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时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的,具体说是从自身的知识结构,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教学手段的掌握,自己对学生的认识程度等情况出发来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当然也能引起一些学生的共鸣,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稳定,学生的评价也是时高时低。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是内容与形式统一,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目的,从属于教学原则,表现、体现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具体课程不同;同一门课程里各章节的内容不同;同一门课程中,面对的学生不同;同一门课程中授课的时间不同,这就内在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此也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关于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的反思

在选择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黄炎培先生提倡的“启发”、“自动”的教学方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

黄炎培先生认为,平民教育的第一宗旨是,要人民都有独立的人格。所以其教育方法首在发展儿童的本能,尊重儿童的个性。此等方法,是启发的,不是注入的;是自动的,不是被动的;是令儿童思想自由的,不是令儿童注重记忆的;是训练儿童活泼独立的,不是训练儿童拘束的奴隶的。

黄炎培先生所提的独立人格,当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黄炎培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方法显然是从宗旨出发的,是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这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有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在选择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应该完全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应该是学生的实际,当然也有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实际,但主要是是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手段进步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而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既有学生全神贯注,又有热烈讨论;既有若有所思,又有心领神会;既有思想认识提高后的喜悦,更有将正确的认识转变成行动的坚毅和果敢。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有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

(二)关于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反思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称为“电化教学”。

从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启发的而不是注入、自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令学者自由的而不是注重记忆的、令学者活泼独立的而不是被拘束的教育方法,以及从黄炎培先生平民教育的宗旨出发,我们确实有必要对我们所运用(或侧重运用)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在实际运用中,有两种较突出的倾向:一种倾向是绝大多数教学都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法;另一种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一种倾向多出现在年青教师中;第二种倾向较多存在于老教师中。

笔者认为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势也存在不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声光图像同时出现,教学节奏快,形像直观,传递的信息量大。但也正因如此,学生在接收大量声光图像等信息的同时,思考的时间被挤压了,其结果容易往往是了解、知道的东西多了,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思考(特别是深度思考)的时间少了,这当然不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教学节奏相对缓慢,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同时,还会将自己的独立思考、认识、心得等拿出来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信息传递量当然没有现代教学手段来得大,但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然而在科技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普遍使用的今天,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获取的方式和手段又十分简单和先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确也有必要改进,改进的方向应该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小结

黄炎培先生尽管离开我们已几十年了,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依然熠熠生辉,她指引并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反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均有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的敲打,不断的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不负历史的重托,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本次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了解高职学生对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师的满意度;通过问卷,个别访谈等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意见与建议。通过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和科学性。调查方法为不计名方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共发放103份,回收问卷共101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比例达98%。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本次调查对象是重庆七所高职院校2011~2012级的文、理科103名学生,调查主要围绕“目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学的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及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态度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认识,共设计了22个选择题,每一选题都设有3~5个选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当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勤奋、品德,并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人格是否高尚以及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认为对自己的成长相对有积极意义的是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这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理想与信念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利益选择上基本能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二)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上课、舆论媒体宣传占多数,并且有60.4%的学生认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的占35.6%,而选择“没有必要”的仅占2%,说明课堂仍然是高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并且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肯定的态度,只有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同感。

(三)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有近乎一半的学生对我市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比较满意,有43.6%的学生认为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仅有2%的学生认为是在浪费时间,这说明学生对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并且有46.5%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学生自己,要通过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大学生愿意接受的课程。

(四)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其教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大多还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重教有余,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调查中有43.6%的学生认为要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就要选出更加实用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7.7%的学生则认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28.7%的学生则希望采用互动式教学。

(五)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我市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基本持认可态度的,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有19.8%的学生认为师德师风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发挥主导作用。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吸引力和说服力,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

(六)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可以看出我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着重从加强专题教育;强化案例教学;保证实践环节等三个方面入手,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实效性与感染力。

(七)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将近一半学生赞成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有30.7%的学生希望能通过听学术报告来加强实践教学,11.9%的学生则赞同通过“三下乡”,搞社会调查,7.9%的同学建议通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等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八)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认为“闭卷”占16.8%,“开卷”占20.8%,“写论文”占38.6%,“开闭卷相结合”占22.8%;在调查“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如何评定总评成绩?”时,学生认为“将考试成绩和平时思想表现结合起来评定”的占62.4%。由此可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查考试方法势在必行。考试内容要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 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从前期我们的调研可以充分看出,一方面从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看,大多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爱国主义,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依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但同时少数大学生存在缺乏理想,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组织纪律性观念淡薄等问题。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学状况看,不仅存在着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内容的陈旧,缺乏对大学生自身成长过程的指导和深层次思想问题的关怀以及实践教学的缺失、考核方式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学生思想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拓展、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网络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改进考核方式,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召力,由此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最终使本课程能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冠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3).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与专业结合 实践教学 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高职生的必修课,是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强调,“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为了贯彻《意见》的精神,我院针对如何与专业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探究。

一、确立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高职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高职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高职生,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建构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每一个高职学生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前途,尤其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所以,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从业素质训练结合,从而确立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指向,最终要解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而实践参与和探究,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的基本条件或重要途径。

1.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通过高职生的专业教育、专业实践以及专业实习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高职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

2.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通过高职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进而发现专业实际以及职业生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运用世界观、方法论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能力。

3.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究专业学习中的思想政治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说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有助于学生澄清认识,提高觉悟、增长才干,心悦诚服地接受主流思想和科学原理。

三、设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

1.紧扣课本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本内容有其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设计和组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就应该紧扣课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教学中,要突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的教学。而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实践教学中,则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高职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智育搞不好就出次品,德育搞不好就出废品。对于培养高职生来说,固然要培养他们的知识、素养和能力,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使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本领。

3.联系学生的专业学习

高职学校各门课程都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把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进专业知识教育之中,使传授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专业相结合开展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工作,内容设计上应与学生不同阶段的专业教学、学习环境和实践场所相吻合,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并引导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场景中锻炼,使高职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四、掌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根据《意见》精神:“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1.与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与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课堂上进行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不同专业理论领域内问题的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通过结合高职生专业领域里的现实问题开展讨论,直接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问题的指向性比较清晰,直接用理论指导问题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列宁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活动,才能通过那些事物的现象,抓住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高职生在专业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逐渐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实习始终,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记好专业实习日记,还要记好思想日记。不同职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遵章守纪的观念,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同时通过专业实习,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对职业素质的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

五、建立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1.师资保障

要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首先要有一支既熟悉专业又懂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工作与专业实践、实习同步进行,也才能全盘考虑学生的专业性、理论与实践的对应性、实践的目的性,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带着结论回。

2.组织保障

要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组织保障。学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纳入高职生的专业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时间和任务要求,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以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3.经费保障

要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保障。对于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学校要必须有专项经费以确保人人参加。同时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学校要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以调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成才是高职生最强烈的利益追求和奋斗目标,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愿望。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除了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职生的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帮助高职生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从而为高职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

[2]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李卫红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

[3]黄焕初,符惠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参考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于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J].航海教育研究,2007,(4).

[5]戴金祥,王金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想[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对思想政治与法治课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性;实效性

作者简介:何如一,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贺志明,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3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3―0187―0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必然面对许多棘手的难题。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成就、经验,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创新,卓有成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一件意义重大又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这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体现时代性”,就是要从时代的高度去审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念、体系、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使其与时代同步伐,滞后和超越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定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实际上,唯有体现了时代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具有先进性。在当前,“体现时代性”,从内容上讲,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反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握规律性”,就是要遵循大学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认知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同时也具有科学性。只有认识、把握了这些规律,并自觉地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具有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为依据。“富于创造性”,就是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永葆生命力的源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新,就要正确地总结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实际上,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创新的财富。思想政治理论创新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直面现实实践,不能回避现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还要充分尊重广大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就是要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的功能,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落到实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不仅是我们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目标。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合力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太理想,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充分形成,这里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合力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如何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科学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力作用?

首先要提高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应始终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长期以来人们包括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这种认识背后隐含的意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是科学知识课程;而这种认识背后的潜台词是意识形态和科学是对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科学性并非不可统一,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科学性。把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截然对立起来,并由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功能完全二分,将科学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剥离出去,将意识形态性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剥离出去,这在认识上是不对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其次要加强交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形成了一些优良的传统和做法,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这是对一些学校既有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也为今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队伍指明了方向。多年的实践表明,专兼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避免低水平的单循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充满活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建构新形势下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队伍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合力形成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方面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的准人制,防止不合格的教师走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讲台。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彰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以及吸引力。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吸引和鼓励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同时,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至少开设两门以上的课程,以拓宽学术视野,充分吸取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加深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了解。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实行校际之间优秀教师互聘,这既有利于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资源,也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还可以聘请离退休的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发挥他们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加

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但提高认识,创造条件,努力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合力作用,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三、研究型教学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

当前,世界和中国的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研究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方式之一。研究型教学,具体地讲,应有问题意识、延伸意识、主体意识、研究意识、开放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等等。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才是自觉的,而不是自发和盲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既不是一种演绎法教学,简单推理已有的知识和结论,亦不是归纳法教学,它应是二者的综合。说到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切入点,在师生互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主体性,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近年来,我们积极探讨体现上述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具体教学方法。例如普遍落实专题教学。在当前,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从教学本身来看,主要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现实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态的新特点,这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难题。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加大了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大了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我们的课堂教学专题。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专题教学使教学有较高的理论深度、较强的现实感和鲜明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和课堂吸引力。为了实现研究型教学理念,我们将传统的平面教学手段变为立体的教学方式。立体式教学就是充分调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包括读书活动、大课堂主题讨论课、网络课堂、师生对话研讨、课外学术沙龙、组织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等教学手段的全方位式的教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实践教学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面临的共同主题。

要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内涵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主要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提高业务能力而开展的教学实践,也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

要认真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年来开展实践教学的经验。近些年来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中,“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应探索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也就是开展课前、提倡课中、组织课后的三段式社会实践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有效形式。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师生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重形式,轻效果;有的实践教学与教学环节联系不紧密,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等等。要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更富有实效性,就必须把实践教育纳入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要加强组织和管理,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实践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社团,也可在基地;可在平时,也可在假期;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要有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建立和发展实践基地,促进社会实践制度化。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承担者,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起关键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支重要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才能胜任其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

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有效地教育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关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要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

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特殊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师而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