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范例6篇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字:地铁运营;新线;接管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新线接管工作机制

新线的接管首先要编制新线接管工作计划表,将整体工作逐项细化、分解成若干的子计划。

这样做的优势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管理压力层层向下。督促各部门为整体的试运营目标主动动作、主动作为。新线接管是一个系统工作,运营方要按照系统化、集约化、职责明细化的要求制定筹备工作计划表。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项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分管领导作为督办人。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各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工作。

第二、管理职责明晰。多头管理是无效管理,将子计划确定负责部门和负责人,有效督促子计划按照既定目标推进。在计划表中明确管理的第一负责人,避免多头管理、无效管理。子计划在统一归口管理下,保证该项工作完成的统一性、完整性、时效性。其次,明晰管理可以有效节约人力成本,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力;再次,在统一管理下可以及时调整工作偏差,保证子计划的按时完成,也同时保证整体工作的全局推进。

第三,时间管理。每项子计划均有规定的完成时间节点,该时间节点按照试运营时间倒排计划。使各部门明确各时间段必须完成的工作和下阶段即将开始工作,便于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强制性。通过工作计划表时间节点的确定,可以直观了解每项工作完成的时间底线。通过时间管理各部门可以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应用时间管理技巧、克服内外因引起的时间浪费。

第四、考核管理。运营方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工作计划表完成情况进行核查。核查发现超过时间节点、完成质量未达到预期等情况实施考核,并对负责人问责。对超过工作计划表时间节点并且属于外部因素影响者,说明具体情况、预计完成时间可以免除考核,但是必须持续追踪最近进展。

二、新线开通的三个阶段

新线开通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工程建设时期、试运行时期、试运营时期三大阶段。

在工程建设时期,运营方主要是协助配合的角色。筹备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筹备工作计划编制中要充分考虑线路试运营开通所必须的人、法、物、料、环五大因素,遵循“以生产为主线、以安排为支撑”的原则对新线筹备工作细致认真的安排。以筹备工作计划为总纲,辅以细化的各项专业子计划模块来补充,力求全方位包含新线开通前的应做工作,给新线筹备工作以具体指导,并建立一套“以完成子计划模块确保总体计划的实现,以分目标的实现确保总目标的实现”的目标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各项工作、参与的各部门计划执行有明确的重点和方向,避免盲目、游移和无效的劳作。由于新线接管的策划筹备工作过程始终贯穿整个建设时期,势必会受到建设工期变更、技术方案变更、质量整改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工作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化或是执行的偏差,那么在执行工作计划管理时必须做到动态追踪、适时调整、实时修正,保证新线筹备工作按照既定方向推进。

试运行时期,运营方逐步主导设施设备的调试工作。该过程从新线的冷滑工作开始,直至综合联调结束。该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新线开通建设及开通运营筹备工作的内在联系,以载客试运营为截止点采用倒排时间工序方法,明确各项主要筹备工作在不同时间段的安排。新线开通筹备工作计划中将每项内容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并具体到各个时间段。同时,也要同步明确各阶段的完成时限和相关工作完成的质量要求。在新线开通计划前,必须结合新线开通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对筹备工作开展风险评估,将筹备工作再细化为子计划,并在相应子计划中强化新线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接管和联调演练工作方案编制要求。筹备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将“新线试运营筹备计划表”及时行文,并指定专人督促各部门严格按照计划表推进。

开通试运营时期,是在综合联调结束,试运营评审前的阶段。在该阶段必须注意以下工作要点:第一、综合联调后设施设备的状态确认,保证综合联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第二、必须对综合联调阶段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并根据综合联调的情况确定既定开通新线下一阶段工作开展的前置条件。在下一阶段工作推进前,组织人员逐项核查前置条件的满足情况(前置条件一般为开通下阶段工作的底线,条件的制定必须根据工程进度、现场实际、线路特点拟定。);第三、试运营前必须保证设施设备的重大安全隐患、质量缺陷彻底处理完成,并确认人、制度、安全措施、维护用备品、技术资料等等全部到位,保证试运营的可靠开通。

三、新线开通筹备信息掌握

新线接管开通策划筹备的最终目标是开通载客试运营,其管理难度大、管理幅面广、现场制约条件多,那么首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新线接管的计划制定后一定要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主要是核查计划的推进情况、执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交叉项点的界面分工等问题。一般将定期检查分为每周检查和每月检查。不定期检查主要视具体情况组织开展,或工作计划与筹备工作推进到关键时期,或筹备工作计划执行出现偏差时及时组织检查。

检查目的是了解、核实子计划目标的执行和工作内容的开展进度情况,调查筹备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及其原因,协助研究确保筹备目标按期实现和工作内容有效开展的策略和办法。其次,还必须安排专人到建设的施工现场对项目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核实,调查项目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及其原因,及时掌握建设工程进度是否按照与既定的新线接管目标同步,做好及时有效调整筹备工作计划的准备。

1、信息沟通

对内沟通。主要可以分为内部的接管例会、组长例会和小组例会。接管例会是运营方根据现场建设的工程进度、新线建设中现场重大信息等情况召开新线筹备例会。会议主要议题包括:对上阶段筹备工作情况总结;讨论并确定各项需要协调解决问题,并确定的解决方案;布置下阶段筹备工作的主要任务,保证运营筹备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组长例会是由工作组组长组织召开,各小组负责人参加。主要对上周接管工作进行汇报,提出存在问题,安排本周工作计划。小组例会是各小组根据领导组会议要求及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召开小组例会,主要对小组工作进行总结、布置和安排。

对外协调。主要可以分为保通会、专题例会和紧急会议。保通会是每周与建设方定期、固定人员参加新线建设的保通会。参会前运营方须认真收集一周的新线信息,将需要上会汇报、协调的议题收集整理形成上会议题,有效保证参会的时效性、有效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会议主要议题包括:建设部门介绍建设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关键目标的实现情况;运营方将工程介入与建设工程相关的问题和意见,上会讨论;运营方介绍策划筹备工作的整体进展,以及双方相互配合的事宜。有效保证运营方更好地做到早介入、早了解、早发现、早解决、早培训、早掌握。专题例会是根据每周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专题例会的议题。该例会与保通会同步进行。紧急会议是由运营方新线接管组长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组织相关小组或外部单位针对突况召开的紧急会议。

2、信息收集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思考

作者简介:盛华艳(197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蚌埠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安徽蚌埠233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29-02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强化整体运营功效,“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系统内全面开展了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是深入推动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司整体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优先、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立电力生产市场化、实施厂网分开战略的背景下,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逐步变为现实,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作用形式使计划管理从事后调节转向了事前调节。计划工作不再是固守计划体制,沿袭计划模式,而是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佳实现。目前,为适应国网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多数供电企业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目标的依据。综合计划是公司近期工作的策划,是指标、项目、费用、进度计划的具体体现,依托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专业规划和全面预算结果,在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季)度计划。综合计划管理要建立一套规划、计划、预算、指标控制、项目管理、审计、统计、分析、检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以此提高计划的执行力。

二、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突出了计划管理的刚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资产质量、供电服务和经营业绩等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将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考核指标、生产经营任务等纳入综合计划中,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涉及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省控技改项目、自控大修项目等,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提升了供电企业绩效指标,规范了项目立项过程,减少了预算偏差,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计划的刚性管理。

2.提高了计划管理的过程管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供电服务和营销服务进行统一运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综合计划管理应以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与控制、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为主线,对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考评)等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协调机制,确保完成省电力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努力实现供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3.确保了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建、经营和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实施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业绩指标、重点工作、投资项目、转资计划、成本入账计划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部门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且供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综合计划安排上自我加压意识比较薄弱,计划安排比较笼统,造成供电企业安排年度综合计划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措施和方案。

2.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公司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3.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与SG186信息化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应加快

SG186信息系统(ERP、PMS、SG营销、协同办公等)实施,是供电企业深入推动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综合计划管理系统没有与SG186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

四、深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与专项计划管理的精细化协作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不是简单地将各种专业计划汇总,而是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对未来一年企业各类专业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各类专业计划有着直接关系。供电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计划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结合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将各专业层面的计划与综合计划目标指标进行统一运筹,细化专项计划编制,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和资金需求,要与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是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投资项目打包下达,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将资金预算明确到单项工程项目,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因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结合企业往年完成实际,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资产经营中的可控费用、修理费用、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确定每季度应完成的资金入账比例,实现成本费用均衡发生,减少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绩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首先,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供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其次,供电企业应将实施的年度业绩目标考核、部门责任制考核、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工作完成等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四位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最后,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4.加快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与SG186系统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后,可改变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多次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提高了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项目数据的采集汇总工作的力度。同时信息系统共享后,一方面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企业管理的中央数据库,并可根据管理职能需要设置相关指标读取权限,分权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在系统中提取各年度主要经营指标的完成数值,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五、结语

综合计划管理是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运作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确保供电企业完成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举措,完善了供电企业内控制度,提高了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了公司可持续发展。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

由于经济运行缺乏一整套制度化的计划测算、跟踪测量、监管分析、反馈改进工作模式,企业作为经营管理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主要体现在:

经营计划指标分解测算的过程不透明,缺乏基层单位参与。有时计划目标测算下达不及时,基层单位无法及时作出工作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到了基层单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员工工作没有计划,只是被动的服从上级工作安排,盲目性、随机性比较严重,不能调动和发挥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差。

市场一线的真实需求与实际工作脱节。经营计划下达后的督促落实不深入,缺乏自下而上的、全面的对阶段性经济运行数据的分析对比,无法发现数据后深层次的问题;对市场的真实需求缺乏分析研究,甚至出现购进卷烟的牌号长期压库,形成了滞销占用资金等现象。

重复劳动、数据失真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缺乏系统、规范、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说明资料,当员工岗位调整变动或新进人员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工作要求,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不同部门整理汇集相同项目的数据时,往往存在数据差异和失真,无法保证正确的的数据分析和领导决策。

因此,建立完善一整套涉及事前、事中、事后的经济数据分析统计管理机制已势在必行,新机制围绕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对企业经济运行的参与,涵盖科学测算下达经营管理计划目标、及时整理汇总专销数据、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查找问题、以三级考核促进问题改进提升的PDCA模式循环,管理重点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逐步转变。具体来讲,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点做法:

一、健全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计划测算下达流程

滨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编制印发了《经营管理计划编制下发管理办法》,对全市系统经营管理计划目标的测算、编制、下达等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在每个经营周期(年度、月度)前完成经营管理目标的测算、编制和下发工作,明确项目部门职责和计划目标的测算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计划提报方式,由主管部门汇总整理,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下发。

二、建立“综合数据资料库”,实现系统内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全市系统“综合数据资料库”。市局(公司)各部门根据职责编制“综合数据资料库”对应内容,需要进行社会调查的,向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等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各单位和部门所负责的数据资料编纂完成后,要报市局(公司)牵头部门汇总、整理和审核。完成审核后统一上传市局(公司)内部网站,内部网站设立专门栏目,专门存放综合数据资料,作为综合数据资料的载体。内容涵盖地方经济发展、人口数据、企业概况、财务管理、卷烟经营、网络建设、专卖管理、客户商圈、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检查考核、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及流程等具体内容。为了使综合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有效性,规定每季度对数据资料进行更新和调整。

三、丰富统计手段,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

首先,建立健全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制度,要求各单位、部门定期编报统计分析材料,综合信息科对全市系统的统计分析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定期编印“全市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其次,将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工作纳入对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质量考核,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报告报送的及时性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与薪酬分配挂钩。第三,定期召开全市系统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对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进行阶段性通报讲评,以及时反馈统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实现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

四、加强分析深度广度、服务企业发展大局

在市局(公司)的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统计部门采取了以幻灯片为影像载体、辅助现场讲解的崭新形式,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数据分析,通过不断改进经营统计分析的方式和方法,注重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努力做到给企业发展当好参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一是从打造一支企业经营分析人才队伍入手,统计部门注重对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为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二是积极探索,采用新的数学模型实现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例如我们对各单位的销量、单箱销售收入的测算采用了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各单位卷烟经营指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对比,进行认真细致的测算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三是扩宽分析思路。不仅与自己对比分析,同时做到跳出滨州看滨州,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和先进地市进行对比分析,做到取长补短,对及时调整经营工作思路、指导经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企业工作效率与质量稳步提升,全员执行力大大提高。数据资料库包含近年来的历史经营数据和客户资料。在编制测算经营管理计划目标时,可以直接借鉴和使用相关历史数据,根据一年来实际运行情况看,实际经营结果与测算的计划指标基本相符,实现了计划指标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对基层单位较好地发挥了指导、规范、激励的作用。综合数据资料库建成后,新进员工、岗位调整的员工可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降低了员工培训成本。全面开展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不仅提高了全员特别是一线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而且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市场形势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

总之,滨州市局(公司)实施的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机制,为滨州烟草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效益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是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创新之举,为促进滨州烟草既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价值

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现阶段,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市场和时代环境,取而代之的应当是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开始深入到一些企业当中。从西方国家和本土的一些企业经验,可以看出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而且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的运行中所体现的价值越来越大。

何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就是按照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于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建立的一整套科学完整的指标管理控制系统,自始至终地将各个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工作的目标同企业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并对实现的绩效进行考评与激励的管理系统。

因此,企业在持续发展中,如何通过提升对计划、预算的协调控制能力,以及对业绩的评价能力来加强风险控制,探索企业的盈利之道,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如何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解读。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点

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其管理轨迹主要是涉及“经营计划的编制、预算的编制和的执行与控制三个方面,下面将对这一轨迹进行说明和描述。

(一)经营计划的编制内容

首先,经营计划是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而确定的,并且依据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而定的在一定周期内的综合活动规划;对企业来说,年度经营计划就是由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和工作计划构成的综合活动规划。其中,工作计划由项目年度计划和管理年度计划组成。而项目年度计划可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年度计划,项目年度计划又可以分解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主要关注企业的关键节点计划,第二层面是项目负责人编制的项目子计划,第三层面是各个业务管理部门编制的项目专项计划,第四层面是项目工程师编制的运营、建设、科技、投资和培训等计划。除此之外,为了使各种计划有机的衔接,还应在制定项目的资源配置计划,主要应用在计划各项资源的配置中。

其次,企业在编制出经营计划的同时,也就为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在经营计划执行分级管控之后,再将项目经营计划用资金进行分解,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编制中。这当中需要做到:项目经营计划要对应项目成本预算和项目收入预算;项目的资源配置计划要对应项目人员费用预算;项目专项计划要对应职能部门的事项费用预算。这样以年度将项目收入预算、项目成本预算和部门管理费用预算进行分解,就构成了企业年度的全面预算,再通过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的联动机制,就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的现金流。

(二)预算的编制内容

预算的编制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将企业的经营目标细化分解到具体的时间周期,并对企业资金运作进行预测。预算主要分三大类,分别是经营预算、投融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其中,经营预算主要包括项目收入预算、项目成本预算、部门费用预算等。

首先,项目收入的预算编制,要根据项目的产品规划确定其收入目标,进而对收入目标进行时间维度的分解,形成收入的签约预算;再根据项目经营计划设置收入进度,依据收入策略设置收款方式,并配以收款方式测算回款率。同时,项目收入预算的编制同样首先要与经营计划进行有效的联动,并在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将收入预算与项目计划工作项绑定,一旦计划发生调整,可及时重新测算项目预算及年度预算。

其次,项目成本预算的编制要根据项目成本等指标确定,再进行分解,然后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项目经营计划编制合约规划及付款计划。其中,从成本核算迈向成本控制,即“核算—控制”的成本管控思想是值得推广的。核算是一套很精细的核算科目体系,可以用于事前的成本测算和事后的成本核算,控制是一套运营管控的科目体系,可以在明确项目的目标成本后,用于对目标成本按合约规划进行“自上而下”的成本分解,并以合约规划为中心,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控。同时,以合同为基础将成本与计划建立起对应关系,为项目的成本按时间维度分解提供基础。

最后,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与传统行业的部门费用预算编制相同,主要还是基于项目规模、人力资源配置等项目资源的配置,但与传统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项目的维度。费用预算目标确定后,需要进行时间维度上的分解,根据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将年度费用预算目标分解到月,形成年度费用预算。

(三)预算执行与控制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主要依据操作流程分为四个步骤,具体来说包括预算执行和控制涉及的具体内容,预算执行当中的调整,预算的分析应用和预算的考核。

首先,对于预算的执行和控制,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项目预算的合约规划控制合同签约,二是通过年度预算控制月度资金计划,三是通过月度资金计划控制合同付款。通过这三个方面,管理决策层就能有效的控制企业预算的执行,同时也让审批过程变得简单高效。

其次,预算调整分为预算内调整和预算外调整。预算内调整包括预算削减和接转,预算外调整主要指预算追加。为了保证预算的严谨性,一旦出现预算外调整,必须启动更加严格的审批流程,比如在预算追加时一定要详细报告追加的原因和对项目整体预算影响预测等等,从集团层面进行严格控制。

再次,在进行预算分析之前,需进行预算执行回顾,即将已发生月份的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预算与实际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之后再进行预算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能快速了解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变化,一旦产生了变化,就可利用业务信息流去指导财务现金流,实现资金计划的快速调整。

最后,预算考核的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有财务指标和管理指标两类,其中财务指标包括收入、投资额、利润额和投资利润率;管理指标包括费用额和费用利润率。动态指标有现金净流量增加额、动态投资回收期节约。现金净流量增加额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和项目总评价的指标;动态投资回收期节约作为项目总评价的考评指标。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价值

(一)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为决策提供支撑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事实和应用,不仅能够使财务管控和业务运营紧密联系,而且能满足财务部门的其它业务需求。具体来讲,其管理思路是:一套运营数据加多套报表;换言之,不论是财务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应该依据一套最能反映企业运营的真实数据开展相关业务工作,此外,再根据不同业务视角,将这套数据进行不同的分解、组合,形成不同的管理会计报表、账务会计报表和税务会计报表。通过这种一套运营数据加多套报表的管理思路,不仅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而且能满足不同业务对报表的需求。

(二)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有效管理现金流

在现实中,由于很多企业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运营过程中实际上看的是两种不同的数据和报表,因此很难实现项目进度计划和预算之间的联动,这样使得资金计划成为流于形式的数字游戏,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两张皮”的管理现实。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则强调的是全员参与,让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真正联动起来,全面打通企业的横向管理,及时刷新业务部(下转第92页)(上接第90页)门和财务部门的最新数据,真正实现企业的动态现金流管理。

(三)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项目和资金的统一

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部门收到的业务数据不够及时,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完整性没保障的现状,让财务部门的管理和企业的相关决策很容易产生偏离或失效。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则能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横向价值链的打通,通过统一的平台,使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信息互动,也使得所有业务部门使用的是统一的数据源,这样在保证企业数据及时性和完整性前提下,企业决策也更加有效率、有保障。

总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要以项目成本控制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深化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建立企业标准,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并建立全员的企业成本意识,从而加强成本与费用指标的控制,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加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和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从而实现资金运用权力的集中管理。这样企业就可以灵活的进行多项目的合理调配,削峰填谷,降低财务风险,从而实现稳健的现金流管理,并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龚巧莉.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2]梁星.基于作业的全面预算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

[3]侯立新,曹海东.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务与案例[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3.

[4]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摘要:通过把工作计划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围绕全面预算这条主线,常熟公司在外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大环境下,通过外拓市场、内降成本、预控风险等重大举措,确保了经营业绩的良好态势。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自2005年10月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实现了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在2007年以后,公司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总结出了独具华润特色的预算控制模式。

关键词:发电预算战略计划

0引言

2004年末江苏全省统调机组装机容量23979.2兆瓦,经过2005年和2006年大量机组的无序建设,2007年末全省统调容量达到51530兆瓦,增长115%。随着大量新机组的投产,电力供需由2003年~2006年的供应紧张转为宽裕,发电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开始显现,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开始逐渐显现。为适应外部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保证赢利水平的稳定,公司通过苦练内功,强化内部管理,狠压发电成本,以实现内涵式增长为目标,在战略预算管理的指引下,借鉴了国外企业超越预算控制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公司文化建设、组织结构设立及计划管理的特点,在预算管控中不断创新、完善,建立了一整套适应激烈竞争形势的预算管控模式,有效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1发电企业传统预算管控模式的缺点

发电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在预算编制上主要依赖公司内部经营环境和运营数据,多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缺少对国家产业经济政策、区域电力市场及主要竞争对手等方面的分析,无法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预算管理一般都单纯以完成全年的经营目标为目的,对各种成本费用设定目标值,过分关注预算执行结果,强调对预算执行偏差率的分析,忽略了预算执行是以各部门业务工作计划为基础的前提,弱化了跨部门的持续协同效应;而与预算数值相对应的公司和部门工作计划在另一条线上单独编制,并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这样就导致了计划调整频率和预算调整节奏不一致,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与预算的偏差联系不到一起,最终的结果是使没有预算约束的计划管理流于形式,计划与实际往往相距甚远,计划的工作内容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往往脱节。日常不切实际的计划管理,使有效的管理失去了基础;同时,脱离工作计划的预算无法落到实处,单纯为预算而编制预算,预算编制只是某些部门或部分员工的事情,预算与公司阶段性目标、经营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是割裂开的;再有,由于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程序,使工作计划和预算仅作用于计划和预算本身的执行结果,忽视了计划和预算形成的过程,以及预算流程的有效运行。

2改进预算管控模式的探索

最近几年来,发电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节能减排的导向,对发电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出了更加全面和严格的要求,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严重下滑,给发电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不利的是电煤价格的市场化与电价仍被管制之间的矛盾,短时间难以解决,使得发电企业面临更多的经营变数。

在这种环境下,要保持企业的不断成长,传统的预算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需要,常熟公司在这种形势下,重新构思和设计预算管理理念和模式,通过把预算和工作计划结合在一起进行跟踪和偏差分析,协调各岗位各司其责,把公司打造成一个管理流程更具适应性,权力下放更多、对市场变化能及时作出反应,不断进行创新、持续改进的组织。

改进预算管控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对照国内外优秀企业成功案例,进行观念、思路和运作上调整,在满足公司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追求和保持业务流程的简化、高效,从而实现预算控制模式的创新,使预算管理与工作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管理方法上摒弃了传统的预算控制形式,运用创新的思想、知识和手段,遵循稳健、由点及面、不断深化的原则,构筑了以工作计划为导向的预算控制体系,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推出了新的预算管控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炼、完善。图1是以工作计划为基础的预算控制体系示意图。

3以工作计划为基础的预算管控基本内容和做法

3.1建立新的预算管控模式理念和多维的沟通机制从2006年开始先后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由制度管理人对制度目的与内容宣讲,现场答疑,广泛征求员工建议,以达成共识,让员工从理念上认识预算的意义,引导员工关心收入、关心成本支出,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破除预算只靠预算员的思想。公司推行管理团队与员工无障碍沟通与互动机制,鼓励跨专业、跨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把建立良好的组织氛围与协作关系作为部门、专业主管及员工个人的业绩评价指标,通过工作上的交流和沟通消除制度执行中存在的误解和矛盾。

3.2建立以工作计划和预算有机结合的预算编制体系从客观实际出发,拟订公司战略规划。在制定公司战略目标时,本着选用关键的、数量有限的、行业具有代表性、易获取的原则建立指标库,如供电煤耗率、厂用电率、管理煤耗、单位千瓦利润等,来监控公司业绩,这些指标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客观实际进行优选,为部门主管提供快速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的信息。

从业务的需要与可能出发,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年9月初,各部门依据三年规划暨年度工作计划编制要求及年度经营目标,运用SWOT方法编制部门所辖业务的工作计划。各部门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时,要充分体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工作重点以及各类专项计划,通过目标管理方法将年度经营目标转化为指标、目标值和行动方案。涉及跨部门的行动方案,要体现执行过程中的持续协同,责任是对等的。以工作计划为基础,采用零基预算,运用年零基、月滚动的预算方法,编制公司预算。各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每项业务活动都必须以价值创造为起点,要在充分考虑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从实际工作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核各项费用所反映的工作计划项目必要性、合理性以及经济性,制定相应业务费用支出预算。本着“以预算支持计划,计划支持目标,目标支持公司战略”的原则,使预算真正成为公司战略执行的有效工具。预算目标确定和预算编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预测、把握未来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其重点是规划未来各种特定假设前提下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资源支持。

月度预算采用滚动预测方法,即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客观环境(如区域电力市场、煤炭市场以及气候变化等)的变动而调整、修订,并不断的加以总结、改进、付诸行动,然后再观察结果的一个过程,每个月重复并滚动预测未来12个月的经营情况。

3.3实时监控预算执行,采用灵活的预算调整方法运用信息技术监控预算执行。通过与苏州大学联合开发的、具有实时监控、实时调整、实时授权的功能的预算控制系统,实现了公司与各部门、部门与各专业、各专业与每位员工的预算数据高度共享、信息传输、实时查询、可视化审批和过程实时监控,保证了预算编报、审批、执行、控制的实时控制。各项预算费用按预算科目层层分解到责任部门,当费用发生时,预算系统会通过相应类别的付款签证单按预算科目以公司、部门、专业及个人为索引,以此来归集实际发生数,然后与月度预算值对比。若部门的实际发生数大于预算数,则系统会发出预警,确保业务活动受控。各责任部门主管可以实时查询本部门预算执行动态数据。

在年度预算费用控制范围内,给予各业务部门灵活的费用控制和决策自由。凡不引起预算金额增加类的变更采用备案制,由各部门对所辖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即在不突破部门预算总额的前提下,部门内部预算费用之间的调整或部门之间预算费用的调整,只引起一级科目下各二级科目、三级科目之间预算金额的变更,由部门填写“预算费用变更备案表”,报预算管理部门备案即可,涉及部门之间的调整,备案表上应有相关部门责任人的签字。部门费用要依据业务活动内容,分科目匹配到相应专业,再由专业到个人,要体现出对各级人员的充分授权原则,使得管理流程更具适应性。

3.4建立基于战略检讨的评价体系每月初,预算管理部门依据上月机组实际平均负荷率、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目标预算值进行修正,以修正后的指标值作为评价依据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并要求把预算偏差原因与工作计划执行偏差对应分析。

在预算执行偏差分析中,反思、检讨计划执行情况,通过预算完成情况对工作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检讨,判断行动方案是否产生预期业绩,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纠正计划执行的偏差,而不是以将实际业绩控制和保持在预算框架内为目的,也就是说预算是以工作计划为导向的,根据未来市场变化来动态调整和实施行动计划,以适应多变的、复杂的市场环境,实现公司经营目标。预算不再是评价的直接对象或主要依据,预算的导向是计划的执行与落实,而业绩评价强调的是对工作计划执行的检讨,强调财务与非财务等多方面的关键业绩。

4小结

新的预算管控模式有效降低了单位发电成本,使公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两年来,单位可控成本费用水平下降6.58%,2008年在燃料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成为国内火力发电企业中唯数不多的能保持盈利的公司。

通过近两年来的运行实践及管理创新,预算的控制作用在全公司已得到了共识,取得了较好的体现。预算管控模式改变后,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节约理念、成本意识和协调与沟通意识都有较大增强,一个最明显的改观是由过去的“先使用后核算”转变为“先核算后使用”。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了凡事有计划,计划有目标,费用支出有方向,工作计划和预算管理实现了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张晓来.发电企业超越预算控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2]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冯巧根.超越预算的实务发展动向与评价[J].会计研究.2005.(12).

[4]潘秀丽.论预算管理体系的改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

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 财务管理作用 完善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总体上分为以下几部分: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以及分配。具体说来,企业财务的工作程序都相应的影响着企业的每一个运行活动:财务部门为企业进行资金筹集影响着企业的规模以及长远发展战略;进行资金投放则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前景;财务运营的资金耗费直接决定了企业应当控制的收支平衡;进行资金回收能够决定企业的资金运转率以及债务公信度;财务进行企业的资金分配可以影响到企业的支出成本以及资本积累。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部门以及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本身的运营策略以及长远发展前景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概括为:管理好了财务经营,就管理好了企业的根本命脉。

一、财务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有效配置企业经济资源

企业财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充当经济监督者,通过日常的财务账务核算以及资金收支等工作对企业资金的运转实施完整的、系统的监督管理,在此过程中,核查企业财务管理者的工作程序的完整性以及精确性,及时地纠正失误,对于营私舞弊者坚决不姑息放过,以确保企业的财务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地进行。总体来说,企业的财务监督职能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不仅仅是针对于企业本身,它与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

2、充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者,最大程度降低市场风险

财务管理工作包含了资金筹集工作,由于筹集资金是企业所有经营工作运行的开始,如果筹集到的资金在进行后期运营时出现投资漏洞,必然会影响企业后期资金的筹集,导致集资风险。具体说来,集资风险来自很多种因素,例如利率波动导致的集资成本的风险提高,当企业所筹集的资金高于同时期的平均利息,则可能使企业能够提前进行债务偿还,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后会实施投资计划,通过各主管部门的协商投资行为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扩大本身规模。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生产环节的脱节,缺乏规模效益中的任何一环,那么企业筹集到的资金必然受到冲击,因此,企业的财务应当在前期的策划过程中仔细核对项目的成本及盈利率与亏损率,确保企业的规模效益不损害本身原有基础。其次是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投资相对于扩大规模的计划更具有风险性。最后是商业活动的投资。无论何种投资,企业财务工作者都应当在进行企业投资决策时把握整体环境,详细制定资金流程图,在不损害企业本身利益的前提下,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合理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财务部门通过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资金预算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分配运行,贯彻落实企业的财务运行计划,保证企业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另外,企业内部各部门定期向财务部门申报用款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资金分配计划,协调处理好企业的集权与分权关系,确保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运营。

4、充分利用企业闲置资金,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率

具体分析我国目前的企业经营状况不难发现,企业一边背负着相当数量的贷款债务,一边闲置着大量的空余资金,因此,财务部门就充当着背负企业资金重组计划的任务执行者。具体说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每月都会对内部积压的物资进行集中清理,通过填写库存清单,对固定物资或置换或重新利用分配,已达到提高物资利用率、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目的。

二、完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树立先进的市场经济财务观念

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以财务管理为基本中心实施运营计划。首先,财务工作者应当树立盈利观念,利润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只有将企业的盈利计划融合进整个发扎战略才能使企业立于长久不败之地。其次,转变消极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年来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我国的市场经济也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此,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工作者应当树立相当强度的竞争意识。

2、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形成系统、完整的财务运营组织

财务部门是企业组织中的重要组成机构,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要形成自身的一套与财务管理职务、影响相匹配的管理机制,具体的部门可以划分为:设立筹资部,为企业的运营活动筹集资金,形成专业性的职能组织;资金投资部,对筹集到的资金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与规划制定可行性分析,再通过详细的项目规划进行决策,将资金投入到市场运营规划中。总而言之,企业的财务部门并不仅仅是对财产进行单一的管理,而是有效整合企业资源,通过具体的只能部门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详尽规划与管理,以达到最高程度的资源利用率。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1世纪是信息化处理的时代,企业的短期或长远发展的决策都依赖于信息的高效传递,因此,居于企业中心地位的财务部门则应当高效、完整地收集市场运作信息,通过过滤、分析、整合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可行性的财务运行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运营对于企业本身资金筹集、投资、收支平衡、部门协调以及短长期运营计划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法制并不健全的现阶段,加强企业财务运营管理,注重财务内部组织协调性、信息周转性、作风公正性等对企业的稳定、长效、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申合元.关于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