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范例6篇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 资源再生产业 发展模式 市场化道路

资源短缺是我国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研究表明,世界上80%以上的可开采金属矿产资源已变成各类产品和废物,每年生产的产品有70%进入废旧物资行列。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出钢8500吨,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0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千瓦时。由此可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缓解资源短缺、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安全战略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先,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缓解我国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次,积极推进资源再生产业既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又能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资源再生也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要充分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巨大潜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探索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为资源再生产业打造一个产业化、市场化的平台,是资源再生产业得以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就应该成为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当务之急。

一、国际产业动态

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瑞士每年回收废罐头盒1.2万吨,废电池的回收率为64%;德国每年回收包装材料599万吨,废物利用率达到50%,年产值达到400亿欧元。

1、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政府的政策导向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资源再生问题,政府不但在政策上对资源再生给予正确引导,制定鼓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而且在财政上也给予直接支持。

2、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平台是产业化政策和配套产业布局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产业化政策及相应的产业布局调整。政府运用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市场化手段,构建产业化发展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为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空间。

3、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保障是健全的法律规范

西方国家资源再生的相关法律、规范比较完善,已经形成标准化和系列化,同时辅以必要的量化措施,可操作性非常强。

二、西方国家的资源再生体系的实践

根据大量的资料分析与总结,西方国家的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以下5个体系构成 。

1、制造商一体化体系

制造商控制公司内部市场,收集大量的可用材料,减轻制造商对原生材料的依赖,其也是废弃物转运体系、处理―加工商体系、零售―批发商体系和临时性体系的买方。

2、废弃物转运体系

通过和政府合作,优先获得规模、稳定的物资来源,保证持续获取大量稳定的可回收利用废弃物,为制造商一体化体系和处理―加工商体系提供货源。

3、处理―加工商体系

拥有专业的处理、加工、运输设备,对废弃物进行收集、分解、加工,使之达到工业标准的要求,这个体系同时也是废弃物转运商、零售―批发商以及临时性体系的买主。

4、零售―批发商体系

该体系是“强制押金”法规的产物,其职能是完成分销任务,消费者在这样的体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把“产品”带给渠道成员后换回押金。

5、临时性体系

临时性的垃圾回收组织不定期地收集可回收利用物资,卖给永久性的渠道成员。这些组织的活动具有间断性,是消费者和买方的中介。

从这个产业模式可以看出,各个体系是把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资与最终市场的物资需求联结起来的纽带,体现了市场的整合与调节。这些体系能否正常运行,不仅取决于该体系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还取决于再生物资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性,即再生物资的回收利用必须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市场化的有效渠道。

事实上,资源再生过程是一个循环流动的渠道体系,上述体系从对再生资源进行初步收集、分解和分类开始,到与工业企业进行市场交易并为工业企业重新利用,其本质就是市场体系的运作,其运转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具备回收物资的高效处理技术;有可利用的物资或产品存在;有产品收购商和制造商;有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建立资源再生体系,必须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资源需求的层面考虑目标市场的性质、分销物资的类型及相应的处理要求、渠道成员作用及整个企业的赢利能力。

三、中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

我国自建国以来就比较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受到极大的重视。

1、我国再生体系的构成

当前,我国资源再生体系主要由回收网络、市场集散交易和综合利用处理三个重要环节组成。回收网络:由社区回收点和街道回收站组成,负责回收居民交售的可再生资源并进行简单分类、整理,以便企业利用或进入集散交易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网络(区域性的集散地和交易市场):接收街道回收站及工厂、企事业单位回收的再生资源,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拣、整理、加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方便资源利用企业进场采购。综合利用处理网络:以一定规模和加工能力的企业作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终端,利用高新技术对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再生资源产业群,使再生资源行业产业化。

2、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存在的不足

上述资源再生利用体系的实践在我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建立了一些大型废旧物资配送交易中心和省级再生资源加工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资源约束矛盾。但是,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制约了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良性发展。

(1)缺乏健全的管理法规和行业标准。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确立了产业基本规范和法律框架。但比较西方国家,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甚完善,还缺乏必要的操作层面的制度、办法,致使回收网点无序发展,再生资源市场秩序混乱。

(2)资源回收企业规模小,资源流失严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足50人的小型企业占相当比例。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有限,再生资源流失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3)行业技术进步缓慢,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我国资源再生行业技术普遍落后,大多数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工艺流程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

(4)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资源整合能力弱,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第一,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一个相对具体的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规划,因此产业发展缺乏实质性的产业化政策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布局。直接影响资源再生企业的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发挥行业整合优势,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第二,行业管理缺乏市场化手段,无法发挥市场的潜力。我国在市场定价、企业融资、企业资格认定、税收政策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市场化手段,导致资源再生企业鱼龙混杂、群雄割据、各自为战,甚至为争夺资源或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缺乏融资渠道,企业规模难以扩张,行业技术进展缓慢。第三,由于缺乏市场机制,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难以顺利实现,再生资源产业调整经营结构、资产结构、人员结构和发展战略都缺乏必要的基础,产业的发展潜力受到极大限制。

四、资源再生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的构想

有关统计表明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可以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达到1100亿美元,日本350亿美元,而我国仅为200亿美元。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是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美元,如何将这些庞大的资源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资源,为其构筑一条高效的转化渠道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显示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资源再生产业的潜力,缓解我国当前的资源约束矛盾,就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市场化发展道路。

首先,要着重开展对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现状,分析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比较优势,找到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制度建设、社会观念和技术角度确定适合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模式。

其次,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市场结构、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配套产业为切入点,研究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方式,分析其产业辐射与带动能力,确立我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为决策提供数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最后,对比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的实践,结合我国资源安全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依照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从产业布局、运行模式、产业技术、成本效益、产业链条、配套设施等方面入手,研究市场化手段和方法,提出市场化对策,明确提出保障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产业化政策。

【参考文献】

[1] Lindhqvlst,T.,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Cleaner Production [D].Lund University,Sweden,PhD,Dissertation,2000.

[2] 王干: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中国法学,2006(7).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资源再生企业;应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据《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14-2015)》统计,2013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在23307万吨,回收总价值6421.4亿元;2014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在24470.6万吨,回收总价值6446.9亿元。2015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将26000万吨,回收总价值7000亿元。我国的十三五战略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但是,目前再生资源行业普遍存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与监督机制;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居民的资源综合利用认识不到位;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回收、加工、分拣处理的成本控制缺乏有效方法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资源再生企业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发展性难题:如何更好地控制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分拣处理等成本?本文就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作业链结合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业务探讨,希望借此推动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创新成本管理方式、方法,借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为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及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尽力。

一、战略成本管理介绍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

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聚焦于回收环节,是基于回收环节占销售成本的50%左右,而忽略了加工、分拣、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成本管理。企业要适应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取得稳定、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经营管理放到制定竞争策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只局限在单纯的降低成本上,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竞争是时时处处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信息沟通快速、互联网加的推波助澜的竞争态势下,企业更应当以差异化竞争为重点,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再生资源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对企业的成本数据、成本信息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为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战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具体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人员甚至是每一个数据,真正的做到将成本战略化管理。

(二)战略成本管理对资源再生企业发展的具体影响

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成本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帮助公司各部门员工加深对企业成本的构成与自身工作关系的理解,企业结合当前经营的实际情况,找到成本控制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从全局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地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有利于企业形成本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整个企业员工共同做到对成本的控制。

二、如何具体地应用战略成本管理

(一)进行战略成本分析

1.再生资源行业战略环境分析

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再生资源企业在目前的行业战略成本的竞争地位——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进行列举和分析,以决定企业发展、或退出再生资源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活动。如企业在回收环节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有哪些,分别进行列举和分析,潜在的竞争对手的资源配置、行业整合度、规模等进行研究,确定企业是否加大回收环节的投资或外包或退出。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价值链可按照作业链进行分析,分别为收购-运输-加工-分拣处理-销售等环节,这些环节由相应的作业特性所决定。上述每个价值链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针对作业链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据以确定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和效益。再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及发展目标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或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权重关系。在战略成本管理中,要把企业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对标同行业、同类企业的标杆数据,和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力求低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成本,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更大的成本优势。

2.成本动因的分析与研究

成本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称之为成本动因。主要包括:与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废旧屋子的回收途径、价格,运输、加工、分拣这些资源所需要的资源成本,废弃物处理的隐性成本等;与企业管理有关的战略层次的成本动因,如加工可回收再利用资源的规模大小,本企业人员的管理成本,对市场的深度调查与研究,销售产品的途径与推广等等。笔者认为,成本控制管理必须综合多个方面多种因素共同分析,才能更好的控制成本,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进行发展战略成本规划

准确且行之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有利于企业长期综合稳定的发展,有利于在竞争企业中凸显自身的优势,要从战略化目标长远发展进行考虑,针对国家对资源再生企业提出的发展要求,制定切实的发展目标,真正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模式。

(三)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与控制

在战略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因仍具有多方面不确定的因素,难免实际结果和预期的效果产生一些偏差,所以应该进行适当的战略控制以寻求最大化地按照预期结果进行调整。战略成本管理的控制需从成本动因的偏差分析入手,如果某一价值链的作业成本动因与实际有巨大偏差,就要进行分析和纠偏,以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战略化目标的制定。总之,市场必然是时时变化的,各作业成本动因的变化对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都有较大影响,对控制因子的变化分析,确定控制标准、及时处理与传送控制信息,就需企业坚持战略化成本管理的模式,适时进行调整,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费用。

(四)对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还要对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检讨战略成本管理的流程,与企业同期、行业先进企业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在实施的过程中,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否通畅,是否增加了运营成本,是否真正做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达到了企业发展的目标。

三、资源再生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的发展前景

再生资源行业市场广阔,因其紧紧围绕循环经济这一着力点,有利于改善我国农村及城镇资源大量浪费的情况,减小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再生资源行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控制不仅可以分析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的各个环节的内在关系,还可通过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促进企业的战略规划的落地和有效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能改善再生资源企业的经营状况,促进企业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结束语

资源再生企业有必要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结合本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外部的竞争因素,寻找发展最有利于本企业的经营模式。

作者:蒋亮 单位:上海燕龙基环保企业 ( 集团 )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俊.浅谈战略化成本管理的趋势[J].研究与探讨,2007(7):42-45.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词:PPP融资模式;再生水;回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污水作为又一大水资源,有着水质水量稳定等优点[1]。城市污水再利用比远距离引水便宜,比海水淡化经济,运行费用低。目前,“污水再生利用率”已成为城市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环保部印发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要求缺水地区“污水再生利用率”不得低于20%[2]。

在工艺技术方面,将污水处理转换成可被利用再生水的工艺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实际现实中,我国的再生水利用发展却十分缓慢。制约再生水利用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以及政策管理制度等。对再生水项目的融资模式的分析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大量学者对再生水利用项目的市场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市场化融资的方法[3]。吴丹等人对再生水水权概念进行了明确,加强了再生水利用的水权管理研究[4]。需要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来改善再生水项目目前存在的现状。

1 再生水回用现状分析

再生水回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一直大力支持发展。但是目前全国再生水利用率相对非常低,由《中国水业市场研究报告(2014)》知2012年我国再生水利用量为35.32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只有5%。大量学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大量分析,主要问题如下[5]-[7]:

(1)中水价格不合理。(2)配套管网建设滞后。(3)缺乏政策保护。(4)融资渠道不足。(5)管理体质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的几个方面,核心问题是政策法规跟融资模式的问题。文章主要通过讨论再生水项目的融资模式的问题,来改善目前再生水利用发展缓慢的现状。

2 PPP融资模式理论概述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司伙伴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8]。PPP模式最早在1992年被用于英国项目建设,这是一种综合BOT、TOT等方式的新的项目融资方式,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同承担风险、分享利益[9]。

3 PPP模式应用于再生水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1 再生水项目经济特点分析

再生水项目属于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其投资效益具有滞后性,投资与受益的主体具有不一致性,并且其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经济外部性。由于政策以及市场不够完善,现在难以将其内部化。再生水作为一种城市水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可以预期的稳定市场,存在一定的营利性,可以通过公共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财政补贴,使得再生水项目可以转化成可经营性项目。

3.2 PPP模式应用于再生水项目的优势

(1)我国目前再生水项目仍然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存在融资量短缺,渠道单一的问题。如何充分吸收市场资金,走多元化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有充足的民营资本,可以为PPP模式的运作提供充足的资本。(2)政府管理体制下的再生水项目存在运行效率低下、技术更新缓慢、管理水平低的缺点。通过公私合营,可以引进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与管理经验。(3)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重点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如再生水项目。这使得私人部门在PPP模式的再生水项目中减少了更多的潜在风险[10]。更多的政策为PPP模式提供了更好的融资环境。所以再生水项目运用PPP模式的融资模式,既能满足再生水项目的政府公益性,也能满足私营部门的利益要求。

4 PPP模式在再生水中的运行模式探讨

PPP模式中主要的参与主体为:政府、私人部门,还有其他的利害关系者,如建设公司,银行金融机构,监理公司等[11]。

PPP模式的运行模式可以按照“招标-建设-运营-移交”的方式。

(1)前期招标阶段。在进行招标阶段之前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可行性研究之后再进行后续招标。对于PPP模式来说,政府需要为企业承担部分风险,所以确定合作公司是十分重要的。招标可以采用两步招标,先用公开招标,再用选择性招标。充分考虑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资质和企业信誉。在此阶段政府与企业商定融资方式与比例以及运行阶段收益分配问题。

(2)建设阶段。建设阶段由政府与合作公司成立的项目公司进行项目建设招标和项目初步融资。在此阶段政府可以对于再生水项目的管网铺设项目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投资,然后对合作企业收取管网使用费或者资本收益。从而降低项目的融资难度,并限制企业的垄断性收益[12]。

(3)运营阶段。在运营阶段需要政府与企业确定再生水价格收费方式,政府需要确定科学的财政补贴政策,以确保再生水的使用率。项目公司进行运行,收回成本并适当营利。

(4)项目移交阶段。经过规定年限的运营阶段,特许经营期结束。项目公司将项目无偿交给政府,政府再决定后续运营公司。合作公司跟政府部门都得到满意的效益。

5 结束语

PPP模式在其他工程方面有大量成功的示范,运行模式也逐渐成熟。对于目前再生水利用的现状,特别是项目融资与科学管理方面,PPP模式具有很好的预期效果。但是对于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大量的实例工程来发现。

参考文献

[1]周彤.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Z1):183-187.

[2]环保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的通知[EB/OL].http://.

[3]黎锦胜.深圳市再生水利用项目市场化融资决策研究[J].给水排水,2012,38:38-43.

[4]吴丹.再生水利用的水权管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2):92-97.

[5]梁军波,杨开,黄海峰,等.从中水的系统构成及水源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住宅设施,2004(3):33-35.

[6]孙铁珩,蒋侃,孙丽娜,等.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的应用:中水回用在沈阳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41-2444.

[7]黄明祝,周琪,李咏梅.中水回用及展望[J].再生资源研究,2003(5):19-21.

[8]王灏.PP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4(5).

[9]李春好,曲九龙.项目融资(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01-202.

[10]刘葭.城市水业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0(5).

[11]李秀辉,张世英.PPP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J].中国软科学,2002(2):35-54.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第三方;逆向物流;价值;运作;回收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法律规则的提出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逆向物流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一些跨国公司,比如Sun Microsystems,拥有国际零部件翻修中心,来自亚洲或拉丁美洲的零件经过翻新,可以达到最新设计的要求;Hewlett—Packard也经常采用改制的零件,以不同的方式再销售其产品;Thomson家用电器公司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可回收的零部件运往墨西哥进行再加工等。目前,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已将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逆向物流不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1.产品的高返回率

回流的原因包括: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零售商及其他客户不愿持有样式过时的积货;运输途中的损坏和错误的出货;产品召回、需求调整以及废旧产品的回收,等等。

2.对再利用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从中盈利

回收产品经过拆卸、维修、翻新、改制等活动,重新获得使用价值后,可直接进入产品生产过程或在二级市场销售,获取利润。不断发展的二手市场和全球市场为再处理加工后的产品提供了很大需求,逆向物流盈利增加。而且,随着资源供求矛盾的突出,逆向物流的优越性越来越显著。据Rogers和Tibben—Lembke(1999)的研究发现,在西方国家有许多这样的产品二级市场,在汽车、飞机的零部件及电子产品制造业,使用翻新零部件已成为一种趋势。美国宇航局重新利用改制与翻新的零部件,使飞机制造费用节省了40%-60%(Beltran,2002)。

3.环保法规力度增大

近10年来,很多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都制订了环境法规,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约束标准,环境业绩已成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欧盟、美国等不断增加对回流产品的环保法规约束力,要求企业能够有效承担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废弃后的回收利用责任,并促使生产者更加关注其产品设计和使用阶段的环境友好性;荷兰政府规定,汽车制造商必须将汽车使用的可回收材料比例提高到86%;欧盟规定生产商必须将至少45%的包装材料回收利用。市场的全球化以及国际绿色壁垒的形成,也迫使企业更加寻求环境友好的经营方式。

4.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当前,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要求企业能够为其产品的废旧处理和环境危害等问题负责。具有良好环保形象的品牌企业更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帮助建立长久的客户关系。另外,方便、及时的退货能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退货信息有助于改进产品设计,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

5.企业用于回收处理的费用逐年增加。各国的垃圾填埋能力越来越低,成本日渐昂贵,重新包装、再制造、循环再生等逆向物流战略能减少最终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处理费用。

逆向物流非常棘手和复杂,许多资源有限的企业将他们的逆向物流业务转包给第三方。比如,在美国许多公司使用NetRetum,一个联邦快运的系统进行逆向物流管理。Netretum可以让授权的消费者将退货交给商家。FedEx、ASTRA、GENCO等不仅安排获取和运输这些退回的货物,而且收集消费者信息,跟踪返回产品的状态。第三方逆向物流是提供部分或全部企业逆向物流功能的一个外部服务提供者,一般负责将退货、回收产品直接返还原厂商,或者完全或部分地承担旧产品的修理、原材料回收以及再制造等活动,并承担对回收产品的环境责任。某些核心业务可以由有再制造、修理能力的OEM来完成。当前,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运作的关键途径是与原生产商共享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第三方可以得到最优的拆分指导、构件和材料的图像鉴定、构件和材料的市场信息,以及产品的相关新闻。可回收材料或者可再用部件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交易。

文献中研究逆向物流的很多,Majumder and Groeneveh(2001)分析了第三方再生厂商回收产品拆分配件对原件需求产生的影响。Lund(1984)分析了产品回收再生产计划的复杂性。Guide等(1996)提出了回收再生产计划的高度不确定性,认为由于拆解旧产品产生配件的性能和状态的不同,而且用于回收的设备或人员可能产生冲突,使得再生产必须建立在高度的协调和合作基础上。Kriwet等(1995)提出更利于产品再生产的产品设计方案。Spicer等(2005)提出由制造商、生产者联盟或者第三方负责回收产品的三种形式比较。Dennis等(2002)提出了第三方进入逆向物流的决策模型。

二、第三方逆向物流的优势

图1描述了旧产品回收再生产的简单框架,包括从供应商到制造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的正向供应链,以及旧产品从消费者逆向回流的过程。其中,旧产品可以通过原制造商或者其零售商直接回收再生产,也可以由原制造商委托第三方实现再生产过程。原制造商通过投标等方式选择价格和服务最优的第三方再生产商,与其签订契约,包括对旧产品回收、技术支持、质量保证、保险、所需新配件的供应、再销售过程等都有一定的合同保证,原生产商对旧产品的回收处理工作完全委托第三方完成。由于第三方可能对同类或相似产品的多家厂商产品再生产负责,可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等供给供应商,其再生产产品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站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委托第三方完成旧产品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1.降低逆向物流成本,增加生产厂商利润

物流费用在供应链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在原制造商负责回收的方式中,需要建立回收检测点,这些进行初步检测的机构是为了减少无价值产品运往处理点的逆向物流费用。但是,对于单个的厂家而言,考虑到投资成本和回收数量,回收及检测点的数量是很有限的。第三方回收商为多个生产厂家服务,可以负责特定区域的大量产品,配备更多的回收检测机构。相应的物流距离会减少。另外,原生产商通过投标的方式选择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他们了解产品设计对投标的影响,会调整其设计以便降低回收再生产成本。所以,有直接和快速的动

机去最优化设计,这进一步促进了产品回收的有效性。

2.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之间不断竞争,促进技术革新和服务效率提升

第三方公司之间可以在信誉、价格、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竞争,促进逆向物流行业发展。由于第三方物流可以同时为多个生产商提供再生产服务,也可以利用网络系统与其他厂家分享知识,从而不断积累产业经验。原制造商可以因第三方企业竞争带来的改革和效率提升而获得好处。另外,由于集中运作。第三方的再生产过程更利于政府和公众的监督。

3.为小生产商、停产商品以及进口商品提供了回收途径

虽然一些大的制造商可以独立实现再生产,小生产商未必有这个能力,第三方物流则为小生产商提供了这种机会。原生产商可以实现产品回收责任,并集中于核心业务,同时除去了回收利用不确定性的经济风险。由于第三方物流处理比原制造商更大范围的更多种类的产品,他们可以受益于更专业的回收再生产技术。另外,第三方物流可以处理一些倒闭或者转型企业的已停止生产的产品和进口产品。

4.规模效益和拆解配件互相补充降低了回收数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

第三方物流回收同类或者相似的旧产品时,即使是不同厂家的产品拆解后的配件也可能在性能和用途上趋于一致(尤其是一些由同一OEM提供的配件),这些配件可以在多个产品中搭配使用。比如,当一些产品无法再生产,但是其某个配件还能够再利用时,就可以将其用于其他需要该配件的产品中,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规模效益和配件补充降低了回收数量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这对于原生产商的后期再制造以及库存和销售等影响很大。另外,原制造商的旧产品回收数量和再生产后的剩余物数量有限,而第三方物流由于为多厂商服务数量的庞大,可以将剩余残渣等循环利用产生原材料,增加收益。

从上述优势分析,委托第三方物流再生产的模式是可行和有利的。

三、第三方逆向物流的难点

1.对旧产品鉴定的困难

相当数量的产品回收后需要将整件产品或者拆解处理后的配件返回给原生产厂商,由于旧产品的有效票据不齐全,标志磨损,需要有效的途径鉴定这些产品的准确生产商,以便降低回收风险。另外,当消费者不再使用一个产品时,需要有途径让其知道该找哪个责任人?以何种方式、在何处回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回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2.分解和鉴别材料的困难

如果第三方逆向物流要有效和正确地分解和回收废旧产品,需要与原生产厂家在产品设计和技术等信息上实现有效的知识传递。然而,有些产品的处理需要专业的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考虑核心技术的保密,及回收网络对其信誉、品牌的影响,制造商对是否委托第三方物流回收,以及多大程度上由第三方物流处理是许多高新技术产品所面临的问题。

3.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销售大量再生资源和配件的困难

除了返还给原生产商需要的旧产品或者配件以外,第三方物流会回收产生大量的再生资源或者拆卸的配件,而旧产品回收的时间、数量、质量和市场需求是很不确定的,如何实现有效的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以及存货积压之间的矛盾,是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第三方逆向物流业务选择和有效运作的策略

(一)业务选择策略

由于生产厂家竞争策略、利润驱使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逆向物流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很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第三方逆向物流业务。但是,逆向物流的服务对象、产品质量、技术要求千差万别,在人行前必须做好市场调查和效益预测,以便对开展的业务做好决策。一般而言,企业在选择开展第三方逆向物流业务的决策步骤是:

1.研究现有的逆向物流的文献,确定服务对象

打算进入第三方逆向物流市场的公司必须研究当前的有关逆向物流的文献,并作一些市场调查,这有助于科学地了解当前逆向物流的最新发展现状。同时,要研究那些已经在回收商品,但还没有采用第三方逆向物流的客户和已采用逆向物流客户的频率和数量,这对于将来开发更多的潜在客户很有帮助。

2.研究客户需求,明确竞争者及差距

一旦考察到潜在客户,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应该研究这些客户对于逆向物流已有的或者潜在的需求,确定各个不同的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竞争者,并确定他们的逆向物流能力。通过网络或者社会调查的方式,可以了解到他们及其客户的信息,利用上面得到的资料分析与已有的竞争者差距,比较在市场上现有和未来客户的差距,这对于在市场上的定位策略分析很有效。

3.进行可行性分析

第三方逆流公司利用已经获得的信息来分析当前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进入逆向物流市场的可行性,进一步计算为了弥补和其他公司的差距,扩充服务所要进行的投资。应该调查市场上的客户来确定现有资源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求?要进行怎样的改进?这些分析对于今后确定业务决策非常有效。

4.确定公司的战略定位

所有上述步骤都是为了确定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的最终如何决策?也就是他在逆向物流市场上的定位如何?如果利用可行性分析确定该公司具有足够的资源开展逆向物流服务并获利,那么该公司就应该朝此方向发展。通过上述信息,公司要建立开展逆向物流业务的长期战略规划。由于第三方逆向物流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泛,所以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资源确定正确的业务内容。比如,如果公司决定全面开展逆向物流业务,则需要建立客户网络以及网络上的物流再分配中心,购买功能全面的软件管理系统,培训业务人员,制定货运计划以及相关的物流要素;再比如,专业技术较强或者资源有限的公司可以针对性地为某些类别的产品服务,如电子类或者影印器材类等,突出自身的优势。

(二)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有效运作的策略

1.选择服务产品时首先评估其结构复杂性

由于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对回收利用过程有较大的影响,所以,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在选择服务的产品时,需要对其结构先进行评估,这点对一些产品回收后需要分解、检测、再生产时制定计划非常重要。决策时要考虑产品复杂性的影响,并且与原生产厂商进行产品设计信息的动态交流,促进产品设计向有利于回收再处理的方向发展,这种促进策略通过针对不同产品设计制定相应的服务价格方案来实现。

2.采用电子商务交易、网络技术支持的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网站上列出回收利用以及买卖的产品种类,客户或者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和选择不同产品的回收地点和回收方式,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回收材料或者可再用部件等。为了弥补电子商务交易方面的业务缺陷,可以委托专门的从事电子商务运作的商家来合作完成这些业务。

网络技术支持解决生产过程的便利问题,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可以与生产厂商合作,来为产品拆分或拆卸过程提供便利,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可以得到最优的拆分指导、构件和材料的图像鉴定、构件和材料的市场

信息,以及产品的相关新闻。另外,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工具来更好地实现产品拆分。比如:Disassemblv molded analvzer是基于网络的产品拆分或拆卸系统的核心,也是首要的回收利用成本程序,用于复杂产品的经济评价。除了一些不同的基本分析外,该程序可以为复杂产品建立最优的产品拆分或拆卸计划,并且已经应用于有1000个构件的影印机模拟。

3.自主设计产品标识系统

在废旧产品鉴定问题和产品拆分或拆卸费用确定问题上,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可以与其签约的制造商被授权在生产时就为需要回收的产品贴上这种标签,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一件产品用唯一的编码安全地鉴定出来,原始制造厂商需求用于再生产或再使用的构件会在该系统中标记出来,并且在回收时系统自动发送回去。

4.与非营利性组织的合作

现在有生产商与非营利回收再生组织合作回收废旧产品的实践,生态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减少资源浪费。一些大的非营利性组织拥有良好的服务网络和技术支持,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与他们进行合作,共享回收点、合作运输、设备和技术共享交流等,共同提高行业经验,并达到双赢。通过促进双方逆向物流发展,非营利性组织更好地实现了环境保护的问题;而第三方逆向物流通过较少的代价弥补自身的一些资源方面的缺陷,扩大业务范围,获取更多利润。

5.具有一定的行业规范和监督机制

应该为他们设立一些资格和许可验证,这些资格证书需要显示他们接受责任转让的能力,并且与保险商形成保险合作关系来抵抗循环材料的价格波动。政府也应制定一些法律规范,保证该行业的有效运作。

6.开发更多的客户

通过调查潜在的客户,主动沟通,让厂家意识到产品回收对其信誉和未来销售的益处,以及旧产品回收所能带来的优厚利润,从而挖掘更多的客户,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规模效益。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城市污水;水环境污染;污水回用

收稿日期:2011-05-18

作者简介:王佳莹(1983―),女,辽宁鞍山人,满族,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于自然生态保护、环境宣传教育、项目、办公室综合等工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040-02

1 引言

我国水资源贫乏,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达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是全球淡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遇到的严峻挑战。目前,一些城市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千方百计寻找与开发新的水源,很多城市在数百公里之外也找不到新的淡水资源。据统计,目前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大约为414×10 m /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和二级处理率仅为30%和15%,而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近百亿吨清洁水几乎都被白白排掉,污水平均回用率只有10%。我国污水回用尚属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城市进行污水回用。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一种潜在水资源,我国城市污水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方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始资源型和污染型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并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社会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用水总量明显增长,原始资源型缺水日益突出。以全国城镇生活用水为例,从1980到1999年用水量增长4倍,为同期城镇人口增长率的两倍。目前我国有400多个缺水城市,正常年份城市缺水60亿m 日缺水量达1 600万m 。2000年我国北方遭受百年不遇大旱,许多水库河流出现断流和枯干等现象,城市供水出现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大连市花费巨资、耗时20余年的引碧工程,本以为可解决大连供水问题,可1999、2000两年的干旱,碧流河水库9.3亿m 库容只剩1亿m (还包括0.7亿m 死库容),很快便无水可供。市里紧急启动投资11亿元引英入连应急工程,也只解决7 000万m 水,220万人口日供水量由120万m 压到77万m 每户每月供6m 水,超过的收10倍水费,工业上超过限额按20倍收费,全市一般桑拿全部关闭。

由于尚未完全摆脱资源粗放利用的生产模式,不仅直接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导致水资源可利用性明显降低,广东、江苏、上海等一大批省市已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型缺水。经济建设要发展,城市人口要增加,城市用水需求也就必然增长,城市的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除积极开发新的水资源、严格控制水污染和积极推广节水措施外,水的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张行之有效的措施。

3 城市污水回用的巨大潜力

长期以来,人们把用过一次的水称为废弃、污水、下水,总把这种水与污垢、肮脏相联系,难以想象它还能再用。实际上水是自然界唯一不可替代且唯一可以再生资源。人类使用过的水,污染杂质只占0.1%左右,比海水3.5%少得多,经适当再生处理可重复利用,实现水在自然界的良性大循环。城市污水易于收集、处理,数量巨大,稳定可靠,作为城市第2水源要比海水、雨水来得实际,比长距离引水花钱要少得多。开辟这种非传统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对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1 污水回用能增加城市水量

粗略计算,城市供水量80%变为城市污水排入管网中,收集起来再生处理后70%可以安全回用,则二者合计起来,即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以变成再生水返回到城市水质要求较低的用户,替换出等量自来水,相应增加了城市一半供水量。我国正常年份全国城市缺水60亿m 日缺水量达1 600万m /d。污水回用量相当于全国城市缺水量的一半,污水回用具备其它节水措施达不到的规模效应,对缓解水资源危机将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潜力的开发非常值得。

3.2 污水回用工程的投资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二级处理)投资大约为900~1 400元/m・d水,在此基础上的再生处理约400~600元/m・d。加上管网配套总计600~1 000元/m・d,则形成40亿m 水源的投资约在100亿元左右。以大连引英为例,形成同样规模的长距离引水则需600亿元左右,海水谈化需1 000亿元,可见污水回用在经济上具有明显优势。

3.3 回用工程投资渠道

近年来,国家拨巨款、利用外资贷款等形式基本解决了污水厂建设资金问题,但回用工程资金不到位,各地缺口很大,不少城市形成上了污水厂而不上回用,或上了回用设施没有管网配套,不能形成供水能力。建议国家成立污水回用投资咨询公司,帮助各地解决资金困难,解决各地不懂回用,缺钱缺技术问题,公司帮助落实回用项目,作好先期论证和技术评估,并给予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污水回用是商业回收率很高的事业,国家应抢占这块市场,形成最大市场份额。

3.4 我国主要城市污水回用工程实例分析

3.4.1 北京市污水回用工程

北京市政府为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状况,将高碑店污水处理量的50%即50×10 m /d回用于工业冷却、景观河道、城市绿化及城市喷洒公路用水等。华能北京热电厂使用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2×10 ~4×10 m /d的出水作为冷却用水,为耗水量大的电力行业全面推广污水回用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2007年,北京市开建和续建了北小河、吴家村、卢沟桥、小红门4座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目前北小河、吴家村2座再生水厂可向奥运中心区及凉水河上游提供景观补充水源。

3.4.2 大连市污水回用工程

大连市的污水回用示范工程己正常运行十几年,污水厂二级出水经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用于工业冷却、园林绿化、建筑施工、市政施工等方面。大连开发区建成的64km的草地喷水管道,用于浇灌城市的中心绿化带,创全国以再生水自动喷洒草地的先河。

4 结语

城市污水的资源化应该建立在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基础上,这对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再生利用至关重要。今后城市污水回用是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不仅可节约大量的新鲜水,而且可以降低排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水体系的维护,可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中国水工业的朝阳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亚萍,康永祥,韩东锋,等.西北地区废水资源化探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4,15(2):66~68.

[2] 宋序彤.中国城市供水发展特征及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1):21~25.

[3] 傅 钢,何群彪.我国城市污水回用的技术与经济和环境可行性分析[J].四川环境,2004,23(1):21~24.

Explora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Recycling Technology

Wang Jiay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 Xiuyan County,Liaoning Anshan,114300,China)

再生资源回收的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双重上市;企业价值;权益资本成本

双重上市本质上是企业的融资行为,双重上市的效果是指,双重上市是否可以增加企业价值。企业的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权益资金成本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假定未来现金流不变的条件下,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既折现率的降低,将会提高企业的价值。研究双重上市这种融资方式是否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可以用来解释双重上市是否有助于提高公司的价值,本文将从双重上市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出发来分析双重上市的效果。双重上市行为可以在很多方面对资金成本和融资机会产生影响,如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对融资规模的影响等。

一、双重上市与融资约束

对于中国公司而言,虽然有着特殊的政策和制度背景。但希望通过双重上市放松公司的融资约束、降低公司外部融资难度仍然是双重上市的主要原因。正如第三章中所分析的,大多数的中国境外上市公司在完成境外市场的IPO之后,其在境外资本市场的再融资功能严重萎缩,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十分严重。而这些境外上市公司又大都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减轻公司的融资约束,以缓解公司投资不足的问题成为这些公司的当务之急。

下面将以采取“先H后A”模式的公司为对象,来分析双重上市,既回归A股市场双重上市对公司融资约束的改善情况。如果我们将发行H股看做是公司首次上市,发行A股和H股市场上市后集资都看做是再融资,通过比较发行A股筹集资金的规模和H股市场上市后集资的规模,就可以得出双重上市是否可以改善公司的融资约束。

中国公司双重上市后,融资机会得到普遍增加,通过增发A股和发行可转债,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在融资规模上大大超过回归之前。本文将通过比较中国公司在两地资本市场新股发行筹资规模、双重上市前后再融资规模以及回归的公司和未回归的公司的融资规模,来说明双重上市对融资约束的改善。

注:A股筹资金额已折算为港币;在上述统计中去除了“先A后H”模式的公司,可能会使A股筹资额偏小,但不影响结论;资料来自于港交所及上市公司网站,经本人整理。

通过对双重上市公司融资概况的整理,可以发现,中国公司在H股市场完成首次招股集资后,上市后的再融资受到一定得限制,其筹资规模很小,从1993年至2008年末总共的筹资额为756.4亿港币,远远小于双重上市的筹资规模,既返回A股市场IPO的筹资规模。从再融资的方式上看,H股公司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再融资主要采用配售的方式,很少采用面向社会公众的新股发行方式,这就制约了再融资的规模。

无论是“先A后H”还是“先H后A”的公司,双重上市的筹资规模肯定远大于在原来的市场上进行增发和配股的筹资规模。因此,双重上市可以改善公司融资约束状况是可以得到数据和理论支持的。

二、双重上市增强股票的流动性

双重上市所带来的股票流动性的提高以及投资者对公司认知度的扩大,都是可能减少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增加公司价值的原因所在,因此流动性和投资者认知度是公司进行双重上市决策时经常考虑的两个因素。

流动性差异假说认为资产的流动性会对资产定价产生影响。流动性是市场效率的核心内容,其含义是指以合理价格迅速成交的能力,也是交易市场的特性之一。对于流动性较低的市场。投资者需要付出更高的交易成本,因此会要求更高的投资收益(或更低的价格)作为补偿。相反,在流动性较高的市场,投资者能够以更低的交易成本进行交易,因此可以接受较低的投资收益(或较高的价格)。

换手率是衡量股票流动性的重要指标,指成交股数与流通股数之比。换手率高一般意味着股票流动性好,进出市场比较容易,不会出现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因此投资者也可以忍受较低的收益率或较高的价格。注:换手率=全年成金额/年丰流通股总市值;数据来自于证监会及香港证券交易所

H股换手率长期低于A股换手率,说明H股市场的流动性远远低于A股市场。因此,境外投资者要求折价交易H股,以弥补其流动性匮乏而造成的在H股市场中较高的交易成本。这种较高的交易成本表现为,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持有H股会面临较大的存货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更多的体现是一种隐性成本。因此,H股的投资者要求的收益必然要高于A股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而收益和价格成负相关系,所以A股相对于H股有更高的溢价。所以,境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双重上市的效果之一是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进而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

三、双重上市提高投资者认知度

中国境外上市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并不高,平均而言,中国境外上市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不到10%,这意味着大部分中国公司的业务、产品、市场都没有拓展到境外,许多公司完全是以国内市场为收入来源。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公司的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基本脱离,即公司的收入来源在国内而股东却在国外。这势必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当上市公司收益好时,作为收益来源的国内消费者却享受不到好处,这对国内投资者是不公平的;这些公司收益不理想时,国外投资者就会失去对这些公司的热情,加之信息沟通、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障碍,国内公司很容易面临失去境外市场再融资的机会。

境外上市公司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长期脱离还可能使公司陷入国内市场份额流失、经营能力萎缩的危机。公司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扩大公司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吸引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

表3总结了H股公司在双重上市前后股东人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双重上市确实扩大了公司的股东数量,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