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医学发展现状范例6篇

再生医学发展现状

再生医学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方剂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950-02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中医方剂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西医院校中中医方剂教学水平的提高。

1 西医院校大力开展中医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急性危重病、疑难病层出不穷,西医治疗虽然在很多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运用中医的优势加以解决,比如治疗各种慢性疑难杂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病毒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难治性心衰、难治性泌尿系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再比如对各种免疫病、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治疗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的优势互补实为21世纪医学之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长处,达到优势互补,而并非攀比中西医在临床中治疗比重各占若干,中西医结合是将西医先进的药理、生理、病理研究成果与传统的辨证论治相结合,作到病证相合,衷中参西。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确立,单纯的治疗疾病已发展成为预防、保健、治疗及康复相结合,“回归自然”、“祟尚天然药物”正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医学发展必然趋势。

中医学,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有着鲜明的人文背景,从形成到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经过长期医疗、生活实践、积累总结、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学术内容和诊疗经验,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完整的学科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中医教育被一致认定为医学院本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必修考试课,重点设置。在长期大量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西医院校绝大多数学生有很大兴趣学习中医,认为学习中医是必要的,希望通过学习,能用中西医两套理论诊治疾病。

2 目前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

目前,西医院校所讲授的中医教材,是由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5门课程浓缩精炼而成。这5门课程在中医院校系统讲授需要550学时,而目前讲授中医学仅仅安排72学时,教师授课不得已高度概括,学生根本没有充分的时间消化理解,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仅凭教师枯燥讲授,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便于在短时间授课中掌握学习要点;由于在开设中医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若干西医课程,不可避免的用西医观点来看待中医,中医有很多地方存在与西医脱节的现象,中西医之间不能完全对应;三是时间有限,不可能像中医药院校那样进行系统、全面、分科的理论加实践中医教学。

另外,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疗效是中医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所在。而目前中医教育突出了“课堂、教师、教材”的中心地位,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听说教、啃书本、背概念,在学完全部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后方进入临床实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割裂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阶段,临床实习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及对前期教学效果的检验,临床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与理论教学难以保持前后一致,导致学生理论和临床严重脱节,临床处理实际问题和科研能力明显不足。

其中,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辩证论治中理、法、方、药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尤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主要问题,一是课程内容过份强调对传统理论继承,不能体现现代药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二是有些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重点不突出,与目前临床治疗不相适应。三是教材编写相对滞后,学生对本学科发展前沿缺乏了解。

3 方剂教学模式探讨

3.1 中西汇参 衷中参西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临床,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便学生能将所学运用到临床中去,学以致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对于中医方剂,不能仅仅不局限于传统的理法方药,对于药理也要充分认识,系统讲授,力争做到中西汇参,衷中参西。以利水消肿药来说,葶苈子,味辛性寒为泻肺中气郁水饮,利湿平喘要药,《本草经百种录》“葶苈滑润芳香,专泻肺气,肺如水源,泻肺既能泻水也。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伤寒论》中承气汤用大黄,而陷胸汤用葶苈电。”葶苈子适用于中医辨证为浊唾痰涎壅遏气道之邪实气闭者,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忌用,葶苈子为十字花科种子,药理证明含有强心苷,具有强心、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降低肺静脉压的作用。葶苈子大枣泻肺汤,治疗心衰的指征为咳喘,不得卧,浮肿明显,且没有明显的脾肺气虚表现者,尤其适用于反复应用地高辛中毒,不能再用者,一般用量为15g,最多可用至50g。

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病人,中医辨证多为脾肾阳衰,治疗以补肾为主,方用真武汤、附子汤加减,效果满意。生理研究发现,肾阳虚患者,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生成素)水平明显降低,而温肾助阳药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索,稳定调节血液中T3的含量。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不同于西医单纯激素治疗,比如对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为自身免疫性病,往往表现为甲亢、甲减交替出现,中医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而且能够双向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再比如对于肝硬化重症腹水的治疗,利水消肿虽为治标之举,但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法则,利水消肿药可以起到西药利尿剂的作用,而无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之弊,可以消除水肿,减少血容量,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与西药利尿配合,中西合璧,优势互补,效果满意。

3.2 适当取舍古为今用 适当突出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药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尤其在西医院校,教学应更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展示中医的优势所在。随着中药制剂开发的日益深入,象参麦、参附、生脉注射液这样的成药针剂,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强调辨证论治。生脉注射液由古方生脉散提炼而成,是益气养阴药,应用的指征应该是舌鲜红少苔或光红无苔,辨证为气阴两虚或阴虚内热者,对于舌苔白黄厚腻,辨证为湿热内阻者,则应该有所禁忌。参麦、参附分别为为红参、麦冬以及红参、附子提纯而成,红参补气通阳、温热大补,临床用药时,应用的指征应该是舌质淡苔薄白,辨证为阳气不足,对于舌鲜红少苔或光红无苔,辨证为阴虚内热者,则应该有所禁忌;再比如刺五加为人参科植物,药性温热,临床用于治疗辨证为阳气虚损,效果较好,而对于辨证为阴虚火旺的,则鲜非所宜。再比如灯盏花、苦子、丹参、香丹等活血化瘀注射液,由活血

化瘀的中药提纯而成,应用的指征应该是舌质紫或舌下动脉青紫,辨证为瘀血阻滞者,对于舌苔白黄厚腻,辨证为湿热内阻;或舌鲜红少苔或光红无苔,辨证为气阴两虚或阴虚内热者,则应该有所禁忌。

3.3 总结比较重点突出 对于不同章节,主治相似的方剂应打破章节界限,对比分析,避免混淆,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核心之一,也是中医区别于西医的重要特征,与西药不同的是,很多方剂虽然主治的疾病相同,但是却辨证不尽相同,由于在开设中医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若干西医课程,不可避免的用西医观点来看待中医,因此经常造成混淆,在教学中应注意分析比较。比如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麻黄汤、三子养亲汤、麻杏甘石汤、二陈汤等均治疗咳喘;镇肝熄风汤、补阳还五汤皆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小柴胡汤、保和丸、吴茱萸汤、理中丸、旋复代赭汤、藿香正气散均可用于治疗呕逆;肾气丸、五苓散、真武汤、十枣汤均可用于治疗水肿等。同一章节,主治相似的方剂应对比讲解,突出特点,比如桑菊饮和麻杏甘石汤,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等。

3.4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引入例案分析笔者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典型生动的病例,互动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医思维特点,以及各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弄清中西医各自的优势范围。西医院相对于中医院来讲,病人的病情相对较重,课下实习,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各种疑难病、危重病。比如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对于临床高热神昏躁动抽搐病人,中医辨证往往为阳明腑实证,这类病人一般都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往往极不合作,而且一般都经过西医胃肠减压,以及各种引流插管,病情危重,甚至有的病人肠鸣音消失,而且值得进一步提出的是,由于西医大量应用抗生素,往往造成集体菌群失调,口腔霉菌感染,所以有时舌诊并不典型,这时应以腹部症状为主,凡是腹部胀满拒按者,均可投以峻下之剂,急下存阴,根据大量临床实践验证,可以促进胃肠正常蠕动恢复,泄下积聚在里之瘀热毒邪,确有一泻而解之功。

再生医学发展现状范文2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从事外科工作。《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的出台,使我们一直感到困惑。因为手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好象都列入了医疗事故范畴。拜读了贵报2002年10月27日刊登的“医疗工作中的免责事由”一文,心中有了一丝安慰。按照该文的说法,如果我们规范地开展手术,术前进行病情告知并由患方签字,出现一些并发症,就不能算作医疗事故。但是,有关手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如胃肠道手术后的吻合狭窄、瘘,甲状腺手术的喉返神经损伤导致声音嘶哑等,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范畴?能否给予一个明确的说法?其依据何在?浙江一读者

    医疗过程中,尤其是手术出现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妨从医学发展的特点谈起。

    其一,医学是门实践为特征的科学。它有别于一般自然科学,如居里夫人发现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他们研究的是发现大自然中存在的物质和规律。其开始研究的目的性不像医师面对病人那么强,更不像医师那样地着急和匆匆而上。因为医师常常面对的是知之不多或根本不认识的疾病,又要想方设法给病人尽可能的帮助,所以就要不断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取代一些对病人损伤大、疗效差的手段。例如,由于抗生素的发展,再也没有人采用截肢来预防全身感染了。随着CT、磁共振、超声波及各种内镜的发展,剖腹、开胸探查性手术已经大大减少。由此可以说,各时期的诊疗水平都是建立于当时认识水平基础上的相对真理。例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方法的选择:药物治疗并发症很多;放射碘治疗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高;而手术治疗的创伤大并发症较多,但复发率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低。上述三种方法孰优孰差各国专家态度并不一致。实际上,人们可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医疗条件和专科医师掌握技术的水平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是不是医疗事故,我认为不能简单论之。因为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说清该保留多少甲状腺就不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也不会复发。这种自身免疫病在功能上表现规律不清楚,转归也不可预料。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手术时宁可将甲状腺多切一点,即使补甲状腺素,也远比用硫脲类制剂安全可靠得多。所以我认为,如果将一些并发症——即无法预测和避免的问题认为是医疗事故,是不科学、不公平的。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药物治疗也有毒副作用,任何事物都没有百分之百,否则就是伪科学。

再生医学发展现状范文3

中西医发展状况比较

从有记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黄帝内经》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而中医的发展历史比这更久远;西医只有短短一二百年的历史,传入我国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它从开始在中国发展到现在,就始终保持强劲的势头,长期占领了超过70%以上的医疗市场。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相信西医的人群占有人口总量的绝对多数,而相信中医的人群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西医不但有一支数量多质量高的科技队伍,而且从看病到药品的生产销售,都是高投入高回报并出现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中医则相反,出现了队伍逐步缩少、人员素质呈下降趋势不可逆转、药品的销售也长期处在低投入和低回报的不良状态中。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没有形成有效的发展传承链。中医学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自然科学,由于它的传承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在中医学上经常出现的秘方一词,即指一种医疗手段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地域内保密存在的,这一思维使受益者范围缩少,而且掌握它科学性的人也极有限,不能得到发扬光大;而师徒授受的有效传承方式不利于大规模培养后继人才。

2.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技能评估体系和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对于中医师的技能评估,基本上是沿用了西医师评估的方法。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这一评估体系目前不能反映出中医师的真实水平,出现了能看病的医师学历低职别低不够资格,而不能看病的医师却有高学历高职别的现象。另一方面就中医师的培养和教育而言,应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即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复循环过程。而目前的教育是以理论为主的教育,使医师的职称与能力脱节。

3.人们对于中医治病疗效在认识上出现偏差。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受到经济、时间、效果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容易对于中医疗效产生误解,发生这种偏差的原因一是人们把快治快好作为选择治病的首要方式,而忽视了西药对于身体的毒副作用;二是高水平的中医师不多,疗效不确定;三是中医治疗的方法及标准不统一,所使用的药材无法实现量化的统一标准;四是对于恶性的重症病人办法少且手段不多。

中西医的诊疗优劣比较

就西医而言,临床诊断依据是病人的表象特征和有形量化标准,在治疗上针对性强,以解决局部性病变而达到治疗之目的。而中医则不同,是从整体上去分析和判断,以人体是否出现了不平衡,如以五脏之间的平衡、身体阴阳的平衡以及身体与环境的平衡是否被破坏来确定是否有病,还可以诊断出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的诊疗方法是全局性的,而西医则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目前的情况看,西医在治病理念上多采用“围、堵、压”的方法,虽然短期内好得快,但副作用大,易对身体器官造成损害,而中医多采用“疏、导、衡”的方法,通过调动机体的能量,强降弱补、高减低升,达到机体康复之长远目的。笔者认为,在治疗中要确立中医的战略地位及西医的战术地位。比如在对癌症病人的治疗中,运用中医理论在发现之初对这种癌细胞导致的机体非正常平衡状态进行调整,然后进行手术治疗,恢复期再应用中医药治疗,这样能使癌症病人复发率低并痛苦少,在生存质量高的状态下实现康复之目的。

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

1.西医强势而中医弱势的状况在短时间内还不会被改变。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科学的发展还将继续带动西医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而且人们对其危害性的认识还没有到达否定的程度,所以,客观地讲,西医的强势发展状态还将持续至少几十年。

2.西医与中医在未来将合二为一。西药的毒副作用将越来越凸显,禁止使用的种类和数量也将越来越多,而可开发和研究的化学药品将越来越少,必然出现西药由化学向天然过渡的趋势。在此情况下,西医将与中医合并,最终实现互补双赢,完成医学的整体性结构的调整。西医治疗性药物将被天然的中药所代替,这一回归是自然的,也是客观的,它符合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3.疾病的预防性治疗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治疗将由目前的病变性治疗向倾向性治疗过渡,对于疾病的早期预防性治疗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放眼中医,面向未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未来中医的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下面就发展中医事业谈几点看法:

1.登高望远,拓宽思路。首先,要把中医的发展列入国家战略,要对中医理论进行梳理,完成统一基本指导性理论的整合;其次,要学会对固有思维方式进行自我否定,中华文化的深奥性是公认的,而在文化、文明中出现的顽固性也是不可否认的,自我否定能力差和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也制约了中医的发展;而且,对于医学成果不能以姓“中”与姓“西”来区分,要以能用有效来区分,这样才能走出误区,使中医学进入良性发展的新轨道。

再生医学发展现状范文4

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都要兼顾,何松青的工作很忙碌。他说这3年时间至少付出有10年的代价。预支了生命,换回来的是患者对于肝脏的安全感。

医生是人,需要情感,但情感代替不了医术。“医生是病人在生命垂危时唯一的支柱”。自此何松青不断地想这个问题:你用什么支撑起病人的希望。

不可回避的责任

1994年,何松青本科毕业于桂林医学院,作为自治区优秀毕业生选留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从此他的青春、他的事业、他的梦想、他的成就,便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他的人生便和中国肝脏医学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03年,何松青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外科学博士学位,师从于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陈孝平教授,毕业后留武汉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工作。

不想囿于领域,他选择于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培训。在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他得到了国际著名免疫学专家Stephen Tomlinson教授的精心指导,科研能力大幅度提高。因成绩突出,他于2008年4月晋升为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研究助理教授。何松青常说,自己像一块海绵,出国学习是为了使自己尽可能地吸满水分。“一旦哪天把自己充满了,我就该回来浇灌这片日思夜想的土地了。”负笈海外,一朝回国,只为把所学带回祖国。2009年7月,婉言谢绝了Stephen Tomlinson教授的极力挽留,何松青回到祖国任武汉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副教授,2010年6月,回到自己的母校桂林医学院,任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教授。

兜兜转转十几年间,何松青辗转于东、西方,东西方文化在他身上相遇,已经不再是形式的混体,而是精神层面的和平融合。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肝脏移植,各种肝脏肿瘤,门静脉高压症和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为其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肝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技术,然而由于供体紧缺、免疫排斥等问题使得大量的肝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绕开供体肝移植, 肝脏再生的研究已经成了肝脏疾病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肝脏外科领域肝脏切除、肝脏移植、严重创伤等。

如何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改善肝再生一直是困扰肝脏外科专家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针对这些临床前沿问题,何松青课题组利用小鼠肝脏IRI、肝切除以及部分肝脏移植模型,探索减轻IRI的切入点,特别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率先将补体调控与肝脏IRI/肝再生研究结合起来,并成功找到了减轻肝脏IRI及促进再生的突破点。

传统研究认为:一方面,补体系统的激活是肝脏IRI的中心环节;另一方面:补体C3a和C5a为肝脏再生所必需,肝脏的再生需要加强补体的激活。而他们的研究表明:补体成分对肝脏的再生也有双刃性,尽管低水平的补体含量对肝修复有利,而高水平的补体含量是促进肝损伤的,抑制肝脏再生。补体的完全抑制或过度激活都不利于肝脏再生,平衡过度激活的补体有利于改善肝再生,减轻肝损伤。

他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验证了“补体在肝脏再生中的双向作用与可控性” 理论。即:补体成分对肝修复的双向调节作用,补体的完全抑制或过度激活都不利于肝脏再生。可以通过拮抗或抑制补体激活的各环节调控补体的激活,达到改善肝再生的目的。基于绝大部分病人肝切除术后不存在补体系统缺陷而是补体过度激活,因此,临床促进肝脏再生的策略应是适度抑制补体活性而不是传统的促进补体激活。

该研究成果是对“补体为肝脏再生所必需”传统理论的重大补充与完善,为补体调控减轻IRI及改善肝脏再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基础和靶向性调控的治疗策略,对减轻IRI对残肝或移植肝再生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相关研究论文被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发表。

生命奇迹的背后

凭借扎实的基础研究功底,何松青很快便在业内声名鹊起。“医生是病人在生命垂危时唯一的支柱”。他从来没有忘记一名从医者的根本――治病救人。

有一年春节,到处是浓浓的年味儿,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更让人感觉窗外的寒冷。何松青坐到饭桌前,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挂断电话后,他便披上外套急匆匆地走了。原来,电话是医院打来的,医院刚刚接诊了一名危重患者。经过近6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考虑到患者病情刚稳定,他不顾疲惫,仍坚守在办公室,直到天亮才离开。

何松青曾经接诊过一个病人。65岁的患者因为中肝内长了一个十几公分的巨大肿瘤,希望请到何松青的导师全国著名的陈孝平教授做肿瘤切除术。在这之前,病人曾辗转区内几家大的医院,肝胆胰外科的医生都表示无法做手术。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肿瘤巨大,更是因为位置太特殊,手术十分凶险。患者肿瘤十分紧邻下腔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不小心碰破哪里,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出血。

如果弄破血管,一是容易形成气体栓塞导致死亡,二是大出血也会导致死亡,所以风险很大。因为陈孝平教授当时有事无法来桂林,何松青看了片子之后,对病人说:“如果你相信我,我就帮你做。”患者最后决定由何松青来主刀,实施复杂性肝中叶切除术。

这种做法难度较大,而且一定会损伤部分血管,所以要求医生能掌握全局,血管一破,就必须立刻缝合止血。最后,整个手术出血量不足500毫升。术后,患者恢复得也非常顺利。

还有一位患者一直隐隐感觉上腹部疼痛不适,经过反复的检查,在肝脏尾状叶发现直径10cm的巨大血管瘤,肝尾状叶的处理非常棘手,来回往返于多家大医院不愿意接受他。最后,他慕名来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经过周密检查,最后确诊他患的是“肝尾状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需要手术治疗。肝尾状叶因其独特的解剖学位置,临床上很少有单独的尾状叶切除术的报告。更以其手术上的难度和对外科的挑战性,被我国肝胆外科的奠基人――黄志强院士称为肝外科的最后堡垒。

肝尾状叶位于肝后下腔静脉的前方,第一肝门的后方,三支肝静脉的下方,亦即夹于三个肝门结构之间,血液供应、静脉引流、胆道引流复杂,位置深在,显露困难,解剖异常多见,因而手术风险大,曾被认为是肝脏手术的及肝叶切除的最后领域。

对于肝尾状叶肿瘤进行肝动脉栓塞及射频消融均因极高的危险性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并发症而不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因此,手术成为肝尾状叶肿瘤最后的治疗。但是,肝尾状叶位于三个肝门之间,右侧与肝右后叶无明显界限,尾状叶血管与肝动脉、门静脉主干或分支、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相通联,尾状叶切除手术风险极大,稍微不慎可能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另外胆管狭窄的后期治疗也非常棘手,因此,很多外科医生把肝尾状叶切除视为手术。

以往,为切除这一部位的肿瘤,往往需连同左半或右半的肝脏一并切除,以求更好的显露,降低手术难度。何松青带领他的团队采取左右及前联合径路的切除方法,为毛先生成功施行了单独尾状叶巨大血管瘤全切除术(尾状叶巨大血管瘤切除术),手术过程有条不紊,没有输血,术后恢复非常顺利,没有并发症……

因为肝脏再生有太多不可知因素,何松青才更感觉到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们继续了,病人就有可能存活;我们停止了,病人就有可能离去。”锲而不舍这4个字已经超出一般字面的意义并且牢牢的注入到他的心里。因为,对他来说,“锲而不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生命重来”。

与何松青交谈,他谈的最多的是责任。对学科进步的责任、对发展医院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振兴祖国医学事业的责任、对广大患者的责任……的确,追随何松青归国4年来的奋斗足迹,他始终都在为了最终的目标奉献自己。

为了在医院开展“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工作,何松青带领他的团队多次到武汉同济医院,湖南湘雅医院学习器官移植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创性的开展了该院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工作。大部分的器官移植需要通宵达旦的紧张工作,他们无怨无悔。他们辛勤的付出成就了病人的喜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功的开展了18例DCD器官移植手术:包括13例肝脏移植和26例肾脏移植,给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奋战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医院器官移植技术力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次受到卫生厅及红十字会的褒奖,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针对医院微创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何松青和他的同事大力开展了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通过一年多的推动和学习,医院微创技术多点开花并迅速普及,整体水平进步神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大力发展微创技术为契机,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展起来,医院正在呈现跨越发展的新气象,医院内涵登上新台阶。在何松青的大力倡导下成立了桂林市普通外科学会,大力推动了行业发展,为桂林市普通外科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成立后多次成功主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沙龙,极大的活跃了桂林市学术气氛,繁荣了学术氛围。

医生心中的责任,应该是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们都难以相比的责任,因为他们创造的是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而且这份责任也是任何艺术家们美艳绝伦之作品所无法替代的昂贵,因为他们雕琢和修复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生命材质。生命的价值是相互传递的,何松青正是从患者的笑靥里获得满足。

再生医学发展现状范文5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一般情况:本研究按职称将150名临床医师按职称分为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和高级职称组各50名,其中男性86名,女性64名,平均年龄39.5岁。通过问卷和测试的方法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①口腔医疗知识和临床技能;②急救医学知识和CPR(心肺复苏)操作技能;③急救医学再教育的现状。

二、结果

1.口腔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优秀率:住院医师组92%,主治医师组96%。高级职称组100%。

2.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优秀率:急救知识优秀率:住院医师组为11%;主治医师组为13%。高级职称组15%;CPR(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技能优秀率:住院医师组为5%,主治医师组为4%,高级职称组为3%。

三、讨论

1.急救医学教育的现状

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各临床科室的急、危、重症的诊治都属于急救医学范畴。对于所有急、危、重症的处置是以维持患者生命为首要措施,也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1]。急救医学在内科、外科、儿科及妇产科等学科领域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对于口腔医学领域急救医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口腔医生虽然在高等医学教育和临床资格考试中进行过学习和培训,但是随着口腔医学专业的局限性而逐渐淡忘了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因此,虽然在处理口腔专科急症方面都具有足够能力,而遇到并发和继发的全身性急、危、重症时,处理措施和能力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延误了急救的最佳时机。这种现状在我国口腔医学领域也具有普遍性,甚至影响了口腔医学的发展。因此,加强临床口腔医生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2]。

2.口腔医疗中并发的生命危象

(1)心脏骤停的诊断:①意识突然消失;②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心音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④瞳孔散大。如果出现以上征象,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操作[3]。

(2)休克(SHOCK)的诊断:系肌体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症候群,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淡漠,动、静脉压降低,脉压差缩小,尿量明显减少(每小时<30ml)。口腔医学所涉及的休克病因多为疼痛、出血、过敏、感染等因素。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控制导致休克的病因,维持有效的血压,迅速治愈专科疾病[3]。

(3)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即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其病因可为创伤、颅脑疾病、感染、中毒等因素引发。

(4)晕厥:是人体大脑一时性缺血而产生的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意识淡漠;呼吸急促;脉搏细速;面色苍白。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危象。处理原则:采取头低足高,阿莫尼亚、氨水等药物刺激呼吸中枢,同时进行心理支持[3]。

3.口腔临床医师急救医学再教育的措施

既然口腔医疗的特点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很少,对曾经所学过的急救医学知识和技能逐渐淡忘。那么口腔医疗机构就应该定期的对口腔临床医师进行急救医学的再教育,并列入临床“三基”考核内容。各级别的口腔医师都应进行心肺复苏的实战演练,对操作不合格的医师要重复演练多次,直到合格为止,以确保临床口腔医疗的安全。另外口腔专科医院各临床科室应建立急救小组,小组成员应与省市级和部级急救医学学术组织保持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急救医学的动态。及时更换和购进较先进的急救医疗仪器,并有专人熟练掌握和保管,定期维护并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急救药品要专人保管并且每天进行清点数量和查验有效期,药品摆放要固定数量、固定位置,并使每一名医护人员知晓。口腔医疗中生命救治的流程:①迅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②建立静脉通道;③氧气吸入;④及时向上级医师和领导汇报;⑤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休克的抢救;⑥对生命危象的进一步检测观察。

四、口腔医疗机构必备的急救药品和器械

再生医学发展现状范文6

摘要 医院统计在医院财务核算和效益分析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确保了财务核算和效益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重大经济活动决策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保证及依据。本文通过统计管理的现状及在财务核算和效益评价中的应用解析,阐述了医院财务统计核算与效益统计不足与对应措施。

关键词 医院统计 财务核算 效益分析

一、医院统计的现状分析

医院统计学的发展,为医院等卫生事业单位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医院保持良好发展状况有积极的意义。目前,虽然医院统计的重要性已被充分认识,也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完善。

1.医院统计模式需要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院业务类型及业务量的扩展,医院的财务、效益等核算、评价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统计模式已无法满足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庞大的信息需要得到更快速、更准确的处理。然而由于部分医院统计硬件设计的落后、统计人员现代化办公设施操作技能的生疏等原因,造成了医院统计效率较低,统计的效果和利用率不高。同时,又由于传统的统计方式致使人员操作比较繁琐,一方面大量的、枯燥的统计工作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劳动负荷量,也容易使统计工作出现失误。另一方面,繁重的、简单的、重复的工作占用了工作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影响了对统计资料的分析效果和统计数据更深层次的专研,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和决策方向。

2.统计机构的设施不合理

医院统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医院统计机构缺少独立性,大多数医院,特别是小型医院统计工作多由会计兼理或是挂靠在其他部门之下。第二,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欠缺,如进行财务统计核算时,往往更多的是考虑核算和过程,而忽视了统计的意义,致使一些统计工作难以深入。

3.统计指标体系难以满足科研及决策需要

医院统计的目标是用适量的卫生、医疗资源为社会大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医院的统计工作多停留在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上,缺少深入的、专业的、科学的分析与研究。而且,由于统计中的一些缺陷,统计的资料不够全面,无法为科研及财务决策等方面提供准确、高效的服务。

4.医院统计管理层次较低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为医院提供了现代化办公条件,提高了医院各科室的办公效率。但医院统计方面的软件开发相对滞后,而且医院统计人员对现代化办公设施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影响了医院统计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医院统计工作缺少统计的标准,实施起来配合性较差,一些工作重复操作,浪费了医院资源。此外,其他部门对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漏洞较多。比较常见的就是统计资料的填写随意,记录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影响了医院统计工作的结果与效果。

5.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医院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第一,部分统计人员是因为工作需要调拨到统计岗位上来的,他们对统计的业务知识并未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因此业务水平不高也在情理之中。第二,统计工作比较复杂,内容多、工作量大,需工作人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因此学习和培训的时间有限,影响了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医院统计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进展迟缓。第三,在工作中,一些统计人员为追求某种结果篡改统计数据,对表述不清的地方缺少和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而妄加猜测,使统计数据失真,影响了统计结果和统计质量。

二、医院财务统计核算和效益统计分析

1.医院财务统计核算的重要性

医院财务统计核算关系着医院医院经济活动的稳定、高效进行、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首先,医院财务统计核算工作保证了医院重大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使医院资金效益最大化,保证了医院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第二,医院财务统计核算客观的反应了医院经济活动的变化,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第三,通过医院财务的统计核算,使医院领导及时掌握了医院的资金动态,对财务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提出客观的、科学的解决办法,提高了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及医院重大经济活动决策的真确性。第四,医院财务成本核算活跃了医院的经济活动,并对其规划、指导、监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医院的财力、人力、物力能更合理、更高效的得以利用。如在资金利用上,通过医院财务统计核算,客观的反映出资金的流向和利用效率,将可利用资金用到最合适的地方,减少了资金运用的风险,确保的资金运用的效益。第五,医院财务统计核算为医院效益统计提供了基础,有效的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2.医院效益统计的重要性

首先,医院效益统计可准确的判断医院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的效益状况,对效益统计结果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客观的分析,可以正确找出这段时期经济决策的优劣趋向,为医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次,效益统计及时的反馈了市场信心,提高了医院的竞争能力,为医院的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再次,效益统计避免了医院资源配置、运用的盲目性,提高了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3.医院统计在财务核算和效益分析中的运用

首先,医院财务核算和效益分析运用了统计学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对医院存货计量的核算就运用的就是统计学的平均数原理。又如,在设备效益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对设备的使用收支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得出设备的最佳使用效益,避免了设备购进的盲目性,避免了医院经济活动的风险,确保了医院效益的实现。再如,通过统计数据,对医院的财务核算、效益收支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分析,并利用趋势分析模型对其成本、效益进行预测,降低了生产经营上决策的失误率,确保了医院经营活动的效益。其次,财务统计客观的反应了医院资金的运转、流动方向,对财务核算提供了客观、真实的数据基础,促进了核算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比如,对医院资产负责的核算中,面对复杂的资金流动等采用财务统计分析在进行核算,有效的提高了核算效率。再次,统计与医院财务核算、效益评价的联合使用方便了医院管理程序,使核算、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科学,符合医院经营的发展趋势,确保了医院财务核算、效益评价的创新发展,并为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医院财务统计核算与效益统计分析

医院统计工作的不足也普遍存在于财务统计核算和效益统计中,如何确保财务统计核算和医院效益统计的准确性、有效性,使其能更好的为医院的重大决策服务,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1)转变观念创新统计方式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积极开拓自己的视野,在工作岗位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医院的统计工作也需要创新。首先,健全和完善新的财务统计核算制度和效益统计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紧跟医院发展的脚步,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准确、客观、真实的决策依据。其次,统计的方式方法要具备可实施性和科学性,对医院经济效益和收支等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真实的、客观的反应,使财务统计核算和效益统计核算逐步走向规范化、信息化、科技化,使账簿上的数据变成可高效利用的动态信息。

(2)形成科学的管理方式

原有的统计形式数据利用率低,准确性和客观性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疏漏。因此医院的统计工作要积极克服存在的不利因素,规范其统计程序,使其更加科学化。比如在财务统计核算中,原有的管理方式只是对收支状况进行简单的比较,缺少深入的分析和探究,统计的监管机制也不健全,监督人员将大量的时间应用在对账目的累积统计中,缺少对入超、出超原因的查询,使一些内在隐患无法消除。如果提高了统计管理的科学性,财务信息、统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将更明确,提高了对信息中隐藏的规律、漏洞的觉察,保证了财务统计核算和效益统计的良好效果。

(3)增强统计结果的利用率

不论是医院财务统计核算还是医院效益统计,其最终目的都是对经营状况中的客观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利用,减小医院经济活动的风险,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在进行财务统计核算和效益统计时,首先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清晰性,确保核算、评价结果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其次,增强对医院统计信息的监管,对于含糊不清的信息数据及时的与相关人员核实,对统计中出现的信息篡改等现象要严肃对待、认真处理。再次,增强开放意识,科学的扩大信息数据统计的范围,增加统计信息存储量,更好的为财务核算和效益评价服务。第四,增强信息统计的全局观念,对于财务统计核算和效益统计要从全局出发,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更有利用价值。第五,要增强财务统计核算结果和效益统计结果的利用效率,增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加信息的流通性,避免信息、数据的重复统计,提高工作效率。

(4)提高医院统计管理层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统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医院统计管理对财务核算、效益分析等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医院信息管理要实现现代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程序,跟进信息统计软件的更换效率。使数据更新、数据统计更高效、更科学。其次,积极培养和发掘计算机应用方面人才,为医院的信息、数据的统计和传递提供更可靠的保证,确保其传递和应用的准确性,使其更好的为医院现代化建设服务。

(5)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再完善的制度、程序都需要人来操作、执行,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他是财务统计核算和效益统计目标实现的保证。第一,端正工作人员态度,使其能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财务统计核算及效益统计,按照公正、准确、客观、真实、完整、清晰的要求来完成财务报表等的填写,确保对统计数据核实与控制的有效性。其次,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公正、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尽量避免统计工作中的失误,对医院的财务信息、效益信息等有严格的保密意识。再次,提高工作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使其统计的信息数据能更好的为财务核算和效益评价服务,提高统计信息的使用效益。

三、结语

医院财务统计核算与效益统计是医院运营状况的真实、客观的反应,对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规范的、科学的实施医院财务统计核算与效益分析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准确的进行财务统计核算与效益分析确保了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为医院管理的不足和决策趋向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