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知识点范例6篇

母婴护理知识点

母婴护理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 母婴同室;母婴床旁护理

我院是地处乡镇的一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辖区内有人口约16万。2008年1—12月,产科接生人数986人,由于文化、习性、风俗的影响,母婴保健知识的获得参差不齐。因此,在产后住院期间,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实施母乳喂养支持,尊重产妇及其整个家庭的参与知情对围产保健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医院和科室服务满意度,促进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建立以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新模式。

1 母婴床旁护理

概念指在围产期实施母婴同室保健,持续地促进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教育及实施。

1.1 母婴床旁护理益处 由于分娩后产妇及家庭将承担婴儿护理的各项任务,为了减少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更勇敢地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降低因“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降低产科出错率,从而减轻医生、护士的精神压力,更好地提供人性化产科护理服务创造有力条件。

1.2 母婴床旁护理实施工具 我院从紧张的财政中抽出资金购置婴儿车、母婴床旁护理车,将围产期护理项目转移到产妇床旁进行,提供母亲、婴儿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个性化临床支持与服务,并要求母婴无特殊不可分离式围产期监护。

2 床旁新生儿护理

内容包括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注射、新生儿抚触,并将其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及家属,使其离院后也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母婴提供高质量、持续、安全、有效地服务。

3 母婴同室护理健康宣教

3.1 产后第1天 为产妇及家属讲解母婴同室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母亲正确的喂奶体位及婴儿含接姿势,纯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及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

母婴护理知识点范文2

【中图分类号】R5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79-01

近两年来,我院产科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所造成的母婴分离住院产妇有所增加,据统计,仅2010年1~12月就有100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加之对婴儿疾病状况的担心,尤其对婴儿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心理压力相当大,影响乳汁分泌和产褥期休养康复等。另外,由于婴儿不在身边,产妇对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希望能有针对性地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利用人性关爱护理活动的服务方式,更多、更好地关心、支持、帮助这些母婴分离的新妈妈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共100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5.5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2009年1~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50例,2009年6~12月的初产妇为实验组50例。

2 护理

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病人的疾病感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1]。对于产科的母婴分离产妇而言,她们可以说是产科病房中的弱势群体。其新生儿出生后因窒息、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自己刚刚经历分娩阵痛或剖宫手术的切口痛,对在痛苦―喜悦―担心辗转中的产妇,这的确让她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她们往往自责、自卑、倍感焦虑、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而由于母婴分离,她们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护士在业务称职的前提下,更需要注意护理服务的方式、态度,也更需要评估服务对象的一些独特需求[2]。

2.1 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及做好心理护理 母婴分离产妇常有自责感、焦虑、心理脆弱。调查显示100%的产妇认为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支持,而与痛苦中的产妇交往,不能太职业化,倾注一些情感,能使沟通更有效。因此,根据产妇的需求,我们与其谈心,态度友善,语言温婉,接受她们的消极情感,表现出朋友般的善解人意,促进建立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使产妇感到亲切、温暖、踏实,获得安慰;同时获取更多保健信息,与产妇的家属及时交流,共同给予其爱的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她们对患儿疾病恢复的信心。

2.2 针对性给予产妇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指导由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能及时哺乳,学习母乳喂养较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乳房胀痛。另外,对婴儿沐浴、更换尿垫等相关知识及技能也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因此,我们每天安排两头班人员深入产休区对实验组的产妇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模型示范、讲解,实例参观(征得其他产妇允许),通过教与学的促进,最终让产妇掌握这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出院回家后,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婴儿。

2.3 加强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尊重患者,关爱弱势群体,加强人性化护理,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健康需求。我们把“八声”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痛苦,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3 结果

例数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 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对照组 50 89.5 88 90

实验组 50 95.3 97.5 99

表中可见,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实验组母婴分离产妇的“三率”即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较接受传统产后护理的对照组有大幅度上升(p

母婴护理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 产妇;母乳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R17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4-70-03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法,是保障婴儿健康的基本措施。随着母婴同室的开设及母乳喂养的广泛宣传,大多数初产妇能很好的进行母乳喂养。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部分初产妇在产后一周内不能正常的进行母乳喂养,严重地影响母婴健康。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对影响初产妇产后一周内母乳喂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60例,为2007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产科生产的初产妇,年龄20~29岁,孕37~41周,其中剖宫产80例,经阴道分娩180例(其中会阴切开缝合90例),生产后母婴均无异常,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母乳喂养困难,住院期间全部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为4~10d。

1.2母乳喂养困难的表现

产妇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拒绝给新生儿哺乳,用奶瓶喂奶,未按需哺乳;产妇愿意给新生儿哺乳,新生儿有饥饿感,但不含接母亲,或含接后不吸吮,或撅嘴吸吮,哺乳时新生儿大声啼哭。

1.3母乳喂养困难原因

260例母乳喂养困难产妇中,缺乏哺乳知识和技巧 60例,占23.1%;产妇惧怕疼痛55例,占21.2%;产妇受限49例,占18.8%;产妇凹陷25例,占9.6%;产妇乳汁不足30例,占11.5%;新生儿错觉41例,占15.8%。

2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

2.1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

初为人母,初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医护人员又不及时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和支持,有的产妇经过哺乳尝试暂时失败后,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表现为:未按需哺乳;产妇抱婴儿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吸吮时母亲感觉疼痛,母亲因疼痛减少或停止哺乳。

2.2惧怕疼痛

剖宫产或会阴切开的产妇,惧怕哺乳时牵拉切口引起疼痛;有的产妇惧怕婴儿吸吮时疼痛,惧怕婴儿吸吮时刺激子宫收缩产生宫缩痛,而停止哺乳。

2.3产妇受限

剖宫产产妇术后需去枕平卧6h,且产妇腹部切口置有沙袋,身上带有输液管,留置有尿管,部分带有氧气管,使产妇活动及受限、母乳喂养困难。

2.4产妇凹陷

有凹陷的产妇,因凹陷而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尤其是经过哺乳尝试暂时失败后,往往认为自己不能进行母乳喂养,从而放弃母乳喂养。

2.5产妇乳汁不足

①产妇生产时,体力消耗大,因疲劳或会阴切开、剖宫产术造成切口疼痛,使产妇不能充分休息;部分产妇产后食欲减退,营养不足,从而影响乳汁分泌。②部分产妇生产后,因婴儿性别不理想而心情沮丧,以致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功能,使催乳素分泌减少,泌乳量减少。

2.6新生儿错觉

部分产妇或家属认为产后3d内尚无乳汁或乳汁不足,用奶瓶给新生儿喂养代乳品。使用奶瓶喂养时,新生儿不用费力就可吸吮到乳品;当产妇给婴儿哺乳时,婴儿不吸吮母亲或婴儿不用力吸吮母亲,因吸吮不出母乳而放弃吸吮母亲。

2.7缺乏医护人员支持

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或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未对产妇及时进行评估、指导、帮助,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3护理对策

3.1做好产妇心理护理,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态度真诚、和蔼,主动和产妇及家属沟通,取得产妇和家属的信任;并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好处,说明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佳食品,是其他任何代乳品所不能替代的,母乳喂养婴儿是母亲的天职和义务;并向其说明乳汁分泌与产妇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乳汁分泌,而且利于产妇产后身体恢复。

3.2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通过在产前、产时、产后适时地向产妇口头宣教,向产妇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小册子,并在病区走廊和病室放置母乳喂养宣传版面等措施,使产妇和家属了解、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树立母乳喂养的意识和信心,为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宣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早吸吮、早接触等的好处,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挤奶手法,如何保持母乳充足,什么是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等。

3.3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

生后半小时内就让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开始吸吮母乳(剖宫产术者,婴儿娩出后婴儿脸与母亲脸相贴或让产妇抚摸婴儿,术后回病房协助产妇让婴儿吸吮母亲),以增加母子感情,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乳汁分泌。以后实行按需哺乳,即让婴儿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在上自由地吸吮,只要婴儿饥饿时或母亲奶胀时就喂哺婴儿;母亲奶胀时,若婴儿在睡眠中,应推醒婴儿吸吮母乳。

3.4指导并协助产妇正确的喂哺婴儿

护士经常深入病房,把正确的喂奶姿势及技巧教给产妇,协助其母乳喂养,如哺乳时,在产妇背部、腿部及抱婴儿的手臂下适度地垫软垫,减轻产妇的紧张疲劳感,使婴儿和母亲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防止母亲压迫婴儿鼻部影响婴儿呼吸,防止婴儿头部和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婴儿含接吸吮母乳时,将大部分乳晕吸吮住,嘴呈“鱼嘴状”,压迫刺激乳窦分泌、喷射乳汁;哺乳结束时,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颏,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而引起局部疼痛或皮肤损伤。因新生儿胃成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1],所以,每次哺乳后,将婴儿抱起轻拍背部1~2min,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嘱产妇及家属,不随便给婴儿进食其他食物或饮料以免影响有效吸吮。同时,经常观察评估产妇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喂哺方法,避免因喂哺姿势不正确而造成新生儿含接困难和病的发生。

3.5疼痛护理

向产妇解释产后子宫复旧引起的宫缩痛和婴儿吸吮母亲引起的宫缩痛属于正常现象,勤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利于恶露排出,利于身体恢复,以解除产妇喂哺婴儿的顾虑。对剖宫产产妇,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疼泵镇痛,并妥善固定放置管道,哺乳时避免腹部伤口受压引起疼痛。同时,控制剖宫产率和会阴切开率。

3.6做好护理,防止皲裂

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洗(禁用肥皂水),保持及清洁卫生。对皲裂者,哺乳前,湿热敷和3~5min,同时按摩,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易被婴儿含吮;先在损伤轻的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的吸吮力,并增加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的时间。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并使干燥,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丰富蛋白质,能起修复表皮的作用[2]。于下次哺乳前擦洗干净,以保护。产妇奶胀且婴儿不吃奶时,用“C”形手法挤出多余乳汁或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同时避免受压。

3.7及时纠正新生儿错觉

耐心开导产妇和家属不用橡皮,不喂婴儿其他食物。教产妇喂哺时用轻触婴儿嘴唇,诱发婴儿觅食反射,在婴儿张口的瞬间迅速将母亲塞入婴儿口中;对张口不吸吮者,把塞入婴儿口后,帮助母亲挤压乳晕,使母乳流入婴儿口中,促使婴儿产生吸吮动作。经过上述方法,41例错觉婴儿均得到纠正。

3.8纠正产妇凹陷

护士及时对产妇进行评估,发现有凹陷者,即进行伸展、牵拉练习,或用自制简易吸引器,利用负压吸出凹陷的,吸出后,用洗净的手牵拉,保持5~10min,反复多次,每日5~7次,直到凹陷的不再回缩。也可将吸出后,用手牵拉,顺势将放入婴儿口中,利用婴儿强有力的吸吮吸出凹陷的和乳晕(婴儿饥饿时效果更好)。凹陷不明显者,帮助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婴儿会自然吸吮。不能因婴儿最初几次没吸吮到奶就放弃母乳喂养。

3.9保证产妇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供应产妇充足的营养

为产妇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探视;产妇养成和婴儿同步休息的习惯,每天累计睡眠不少于8h。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低于12550kJ)、高蛋白食物,少量多餐,忌无盐或低盐饮食;鼓励产妇多食汤类,多食蔬菜水果,多食含铁、钙的食品,如菠菜、海产品、动物肝、瘦肉等。

4结果

经过采取以上措施,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得到有效解决,除哺乳禁忌外,我院产科初产妇产后一周内均能实施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由85%提高到100%。

5讨论

5.1母乳是婴儿天然和最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

母乳具有无菌、温度适宜、永不变质、易消化吸收、喂养方便、物美价廉的优点;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可增强婴儿抗病能力,能保护婴儿免得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炎和腹泻。母乳喂养利于婴儿生长发育,母乳喂养是婴儿最有效的喂养方法。

5.2母乳喂养利于母子健康

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交流,利于培养小儿良好的品格,增长智力;产后立即母乳喂养,可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有助于产后恢复;母乳喂养能抑制排卵,延期月经复潮,具有避孕作用;而产后一周内的母乳喂养成功决定以后的母乳喂养。

5.3母婴双方具有神经生理反射功能

尽管垂体催乳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但以后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依赖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当新生儿在生后30min内吸吮时,由传来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经纤维抵达下丘脑,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致使垂体催乳激素成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吸吮动作能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从腺泡通过导管排直乳窦而喷射出乳汁,表明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不断排空,也是维持乳汁分泌的一个重要条件[3]。婴儿早吸吮、不定时频繁的吸吮母亲的是刺激乳汁分泌的动力,乳汁越吸越多,而且边吸边分泌;早吸吮、勤吸吮可促进乳汁分泌,保持足够的乳汁。

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以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最常见,指导喂养技巧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至关重要,护士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宣教、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上。

总之,护士在产前、产时、产后适时地向产妇耐心细致地宣教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与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并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基础;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加强营养等是泌乳的关键,对保证产后纯母乳喂养,促进母婴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护理、纠正错觉、纠正内陷是保证母乳喂养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崔焱. 儿科护理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

[2] 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 -80.

母婴护理知识点范文4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89-01

产后访视保健服务重点围绕“四看四问四听四查四指导”进行。四看:一看孕期、产时的第一手资料,有无高危情况,现为产后多少天;二看休养环境如何,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三看婴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四看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四问:一问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二问产妇及婴儿有关内容,三问上次访视后、本次访视前有无异常情况;四问近期疾病发生情况等。四听:一听产妇的有关情况;二听婴儿有关情况;三听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解答。四听增进母婴沟通和亲情交流情况。四查:一查婴儿体温、体重测量,面容是否红润、黄疸有无消褪、有无湿疹、脐带有无出血、有无分泌物渗出、有无红臀,大小便是否正常;二查母乳喂养的、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等;三查有无红肿、硬结、有无裂伤、乳汁量的多少;四查身体恢复情况。四指导:一是指导产妇及家属开展婴儿抚触。二是指导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三是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合理膳食知识;四是指导避孕知识,心理调节知识,形体康复知识。

产后访视是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加强,独生子女的优生政策,使得人们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营养都无比重视。

我院为延伸产后服务领域,加强母婴保健,根据产妇在分娩一月内并发症多和新生儿婴儿死亡率高等特点,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访视制度,并组织专业人员实施。现将访视方法及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访视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共计147人次,新生儿150人次(包括有4对双胞胎,新生儿监护室出院的高危儿,除一名新生系出生时月龄28周、体重900克、合并重度窒息、家属放弃后死亡者外)。

1.2服务内容

1.2.1了解产妇健康状况,包括测血压、体温,体查和,检查子宫恢复情况,手术伤口及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及其性状,提供科学的产后护理指导,指导避孕的方法,继续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能,解决产妇在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皲裂、奶胀、乳汁不够等。

1.2.2婴儿方面 了解婴儿喂养及睡眠情况、大小便次数及性状,查看新生儿面色、皮肤黏膜、黄疸消长情况,颈、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无发红及糜烂,检查脐部是否有出血、红肿及渗液,查看臀部是否有尿布疹,口腔是否有鹅口疮等。

1.2.3 继续健康宣教,灌输科学育儿理论,摒弃不良习俗,如洗口腔,捆护脐部以及婴儿手足,打蜡烛包,喂四磨汤、开口连、黄连水等。

1.3服务目标: ①清除产后并发症对产妇健康的危害。②提高母乳喂养率。③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1.4方法

1.4.1访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产科及儿科临床工作经验,扎实的护理理论水平;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临床工作10年以上年龄35~45岁,独立工作能力强,处理问题果断,具备母乳喂养教育执照和主管护师职称,能正确评估产妇和婴儿身体和心理状况。

1.4.2无论母婴,均自出院起每周访视一次,平均3~4次,访视形式采取免费上门访视或电话随访,其中电话随访率100%,上门访视率56%。如有母婴异常者,增多访视次数,凡在访视过程中发现母婴异常而无法在家中处理的,积极动员母婴回我院治疗;能在家中处理的当即行医学处理,消除隐患。

2结果

出院后147名产妇无1例发生产褥期感染;发现产后出血2例及时动员回院治愈;发现奶胀、皲裂26例都及时指导,均能成功母乳喂喂养率达90%以上;新生儿均未发生脐炎,无核黄疸发生;数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均顺利过度到家庭喂养。

母婴护理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模式;临床价值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及婴儿健康。广播式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1],本文就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初产妇67例,经产妇33例。以随机的方式将产妇分为B组与A组,每组各有产妇50例。其中,A组产妇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43岁,平均年龄为(26.1±2.1)岁;B组产妇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40岁,平均年龄为(26.8±2.1)岁。2组产妇在年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方法[2]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预防便秘与产后褥疮问题、合理饮食、恶露排出、产妇出院指导以及新生儿出院指导等。

A组采取广播式健康教育模式,每天分为3个时段广播不同的母婴知识,早时段广播播放产妇产后饮食与卫生相关知识,中时段播放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母乳喂养知识,晚时段播放产妇出院指导与新生儿出院指导。

B组采取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即由责任护士轮班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口头宣传,根据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制定不同的宣讲周期。

1.3评价标准[3]

在产妇分娩一周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①对产妇对于护理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满分为十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越高。本次研究掌握率=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②主要了解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和未掌握三种类别具体如下:产妇对所有健康知识均有所了解并熟练运用的,评定为完全掌握;产妇对大部分健康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够基本遵守的,评定为基本掌握;产妇对健康知识全无了解的,评定为未掌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对宣教工作满意程度的对比

经过健康教育,A组产妇对于此次宣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

2.2 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对比

经过健康教育,A组产妇对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B组产妇,P

3 讨论

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由于产妇与新生儿共处一室,较其他病房产妇而言,情绪更容易激动与敏感,所以对于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为一对一模式,但由于护理科人力资源有限[4],导致在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不能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讲解,教育过程存在诸多疏漏。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及其家属对于产后卫生知识与保健知识、新生儿出院护理知识等均缺乏了解,因此非常需要得到科学的宣传与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科人力资源有限,而母婴同室病房往往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时,大多数具体指导无法得到落实,且由于每位责任护士分担工作较重,难免发生工作粗糙等现象,直接影响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广播式集体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强、教育时间充分、宣教频率高等特点,能使产妇系统地了解有关疾病、提高护理知识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5],优化工作模式,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分配。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显著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同时护士在集体健康宣教中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建立护患之间相互信任、融洽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表明,对母婴同室病房的健康教育,采用广播式健康教育模式比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价值更高,有利于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宣教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姚莉萍.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药结合杂志, 2002, 11(21): 2184-2185.

[2]卢洁, 胡家颖. 孕产妇健康宣教的特点和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96-97.

[3]白希敏.母婴同室病房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 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16): 66-67.

母婴护理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模式;母婴同室护理;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29-02

母婴同室是指母亲与婴儿24h同处一个病室。由于其能够促进母婴感情交流,为后续哺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人性化护理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最大的舒适度的护理方式。我院自从对产后母亲与婴儿实施母婴同室人性化护理措施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26.3±2.4岁,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61例,新生儿男51例,女49例,体重>2300g,Apgar评分>7分,均为单胎足月分娩,符合母婴同室条件。选择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产妇10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实施全过程人性化护理,措施如下:①入院人性化护理,孕妇入院时,应给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准备待产时,对其进行人性化帮助,如在休息区准备杂志、茶水等。孕妇入院后,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应积极向孕妇宣传母婴喂养知识及疾病知识,使其感受到放心与舒适;②产前及产后指导,产前,应对患者进行产前准备、产程知识及产后护理知识的介绍,放松产妇紧张心理。对剖宫产术后72h、自然分娩24h以内的产妇给予全方位生活护理,对其更衣、饮食等给予指导。恢复期产妇应鼓励其生活自理,适当活动。产科病房应设置水疗中心,教会产妇为婴儿游泳、洗澡及抚触的方法,并指导产妇在哺乳过程中与婴儿进行交流;③心理护理,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安慰安抚的不良情绪,听取产妇的倾诉,鼓励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接触,使其尽快进入角色;④出院护理,虽然产妇即将出院,但人性化护理却尚未结束,护理人员应继续在清洁卫生、日常饮食、休息锻炼、产后复查、用药指导等方面给予合理指导,并在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方面给予帮助,协助产妇办好出院手续,与产妇及其家属道别。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1.3 评价方法 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母婴同室喂养具有诸多优点:①提高护理质量,自己护理新生儿,能使产妇更加熟悉自己的孩子,医护人员每天进行的喂水、换尿布等宣教能够同时进行,产妇可以边看边学习,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异常情况,提高护理质量。②提高母乳喂养率,由于能够亲自护理孩子,产妇会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喜悦,听到新生儿的哭声和举动,能够刺激乳汁分泌。③促进新生儿身体与智力的发育,新生儿躺在母亲身边,听到母亲的声音,闻到母亲的气味,会得到一种特殊的抚慰,产生安全感。同时,母亲的动作、表情与言语还会锻炼新生儿的视觉与听觉,促进智力增长与体格发育。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它将护理目标定于与患者在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环境。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护理工作中,能够在细微之处体现医护人员对产妇及婴儿的关爱,提高护理水平与护理效果,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言传身教,发挥主导性,通过实际操作引导产妇尽快进入角色,使产妇掌握科学的哺育知识,加深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产妇在短时间内将身心康复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泌乳起始时间更短、泌乳量更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低、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化英,田继敏.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母婴同室,提高母乳喂养[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02):168-168,123.

[2]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陈小荷.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