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盈利点和盈利模式范例6篇

民宿盈利点和盈利模式

民宿盈利点和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民宿经济 发展 思考

一、民宿经济的现状

(一)民宿经济火爆,经营两极分化

2016年民宿可谓是赚足了业内外的眼球。民宿年盈利破百万的新闻报道屡见于各大网站,与此同时一大批业界大佬也纷纷进军民宿产业,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在金华浦江豪掷6000万打造中最高端民宿,一晚定价5000元,让很多五星级酒店都感叹望尘莫及;上海迪士尼也瞄准民宿市场,开园时推出100间配套民宿……民宿经营之火爆可见一斑。从表面来看,民宿为游客出行提供了一种高品质、多元化的住宿选择,并且以极强的盈利能力吸引着社会各界资本力量的参与。

然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当下我国民宿产业却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极化:

一方面,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早期民宿发展区,依托成熟的区域市场及强大的品牌效应,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定价堪比星级酒店却异常火爆、全年无淡季;

另一方面,大批新晋民宿经营者,却面临着定位失准、客源不稳的发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下举步维艰。

(二)市场竞争加剧,盈利水平下降

(1)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近年来随着民宿的走红,多元资本和力量在短时间内的大量涌入加剧了民宿市场的竞争,装修、租金等前期投入也一路水涨船高。以杭州西湖周边为例,约5年前,杭州周边一栋民居的租金约为年10万元,近年来却飙升至30万元,装修成本也上涨至百万起。按照现有的标准,一栋10间以下客房的民宿,装修成本约在150万元以上,年租金约为30万元,一栋民宿的前期投入动辄就在200万以上。

投入实际运营之后,按照民宿中端市场的行情,一个客房的定价约在300-400元/间/日,西湖周边民宿的平均入住率在7成左右,将人员工资、日常损耗都计算在内,一栋民宿的投资回报期约在3-5年之间。

而一些非热点景区周边的民宿,虽然租金相对较低,但在地理位置偏远,淡旺季分化、营销成本过高、入住率低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投资回报期将更长。

(2)特色经营至上,后续投资不断。民宿以营造精致化、特色化的住宿见长,在整体装修风格、空间营造、文化氛围打造等方面就有着比一般经济型酒店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经营中,为了紧跟市场热点,维护稳定的客源群,结合台湾及内陆成功民宿的发展经验,每五年就是民宿新一轮的整修提升期。

民宿经营者必须持续不断的注资,不断优化软硬件配套,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独特的吸引力。

(3)面临行业洗牌,经营前景未知。与民居所有者签订使用合同是我国民宿经营中的普遍模式,随着民宿的走红,这一模式隐藏的问题也更加尖锐。在我国民宿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杭州、丽江等地,早期怀抱旅游梦进入民宿市场的经营者即将迎来民居使用合同到期的行业洗牌期。一方面,在市场关注度持续走高,多元主体竞相涌入民宿产业的宏观格局之下,租金上涨、竞争加剧将会成为常态,这种常态将会进一步压缩民宿的经营收益;另一方面,随着民宿经济效应的日益显现,房东单方面撕毁合约的事情将会发生的更加频繁,缺乏法律支持和市场监管的大环境决定了民宿经营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此外,我国民宿产业的发展自有其特殊性,民居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日益高涨的房租,都决定了如何提升盈利水平成为民宿产业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话题。

二、民宿经营的“互联网+民宿”营销建议

(一)扩大民宿的网络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在知名网络社区的旅游版面,民宿的宣传信息,或撰写图文并茂的风景区旅游攻略与游记,并在文中适当介绍民宿的亮点。民宿经营者还可以自行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通过微信、微博的传播,扩大宣传力度,为更多用户所熟知。

(二)扩展民宿客栈与潜在客户之间进行沟通的互联网交流渠道

民宿经营者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方式,利用图片、文字和视频,对酒店内各房间情况如报价,提供餐饮情况如特色菜肴、酒店位置和周边环境等进行展示,使得潜在客户可以自行获取大部分所需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与Email等离线方式,腾讯QQ、微信群与Skype(主要面向国外游客)等在线方式与客户进行无障碍沟通。

(三)利用互联网运营商搭建的民宿预订平台,或自行建设互联网预订管理平台

个体民宿客栈的房间数量虽然有限,但由于预订信息较多,而且预订信息变更频繁,如客户因特殊原因修改住宿日期、取消订单等。民宿经营者可以利用已有的互联网平台,或自行开发建设具有后台数据库支持的网络预定管理平台,使民宿主人能随时了解房间的空余信息,同时也可以给游客提供24小时查询和预订的服务。民宿互联网营销平台包括这些内容和功能模块:民宿宣传信息(酒店外观、周边环境、不同房间信息、特色餐饮等服务等)、房间预订模块、在线交流模块、接站预约模块、意见反馈模块、游客交流论坛等。

民宿盈利点和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会展产业链;盈利模式;基地展览机构

中图分类号:F710 文

会展业具有1:9的经济关联带动效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把展览业作为商品流通、科技合作、文化交流、发展旅游、拉动经济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加剧,会展产业链既有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冲击,并出现一些全新的盈利节点。

一、企业盈利模式及会展盈利模式

企业盈利模式即企业通过怎样的模式和渠道来赚钱。企业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主式盈利,通过开发产品,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实现盈利;一种是外延式盈利,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实现盈利。

会展盈利模式即会展企业在自身及上下游价值链中建立的赚钱渠道和模式。会展企业的运营包括展馆自身与展览项目的运营,本文主要论及以自有场馆为经营基地的会展企业(也称基地展览机构),不限定于以运营具体会展项目为主的展览项目公司。

二、会展产业链解构及盈利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会展经济是集商贸、交通、运输、宾馆、餐饮、购物、旅游、信息等为一体的经济消费链。从会展业务流程来看,会展产业链主要包括:会展策划与会展组织、场馆规划与建设、营销与广告宣传、工程(布展)及电信服务、运输报关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交通住宿与餐饮旅游娱乐休闲服务、人才培训、会展管理与评估等。

会展产业链的绝大多数收入目前集中在展览项目自身。自有展馆的展览机构(也称基地展览机构),如承办广交会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展览出租展位、展览服务、广告媒体经营收入等是传统盈利点。去年以来,每年两届广交会直接和间接效应之和超过300亿,占广州市全年GDP近4%。承办方的消费支出带动举办地广州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信息传播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租赁业等部门。

会展经济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在办展获取商业利润的同时,会展具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公益属性。如政治宣传类会展、司法展览、文体类会展、科教类会展等都有其社会效应。随着电子商务等新媒介试水虚拟展会对实体展会造成冲击,会展企业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影响,有必要重新分析全产业链盈利节点,拓展有成长前景的新利润增长点;对现有盈利模式,也要进行更新,拓展其盈利潜能。

三、会展产业链盈利模式及利润增长点分析

1.场馆建设及物业增值盈利模式

场馆本身是会展经济的基础。从场馆建设角度出发,会展经济最重要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周边土地的升值实现投资回报。涉及场馆的建设和经营,通常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政府统一建设和经营。发达国家如德国等就是由各级政府投资兴建展馆,并以综合效益提高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引入战略投资人,管理方是会展公司的董事局,而所在城市的市长可能出任董事局主席。政府投资有利于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结合。第二种模式类似香港模式,即以土地换展馆。政府划拨土地,由相关公司建设展馆,并可配套建设酒店、公寓、写字楼,展馆所有权归属政府,但政府不收使用费,展馆依靠自身运营实现良性循环。

展览场馆通过展览的举办可为当地带来高强度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剧相关服务业集中,带动周边地区配套设施的完善,从而带旺物业增值和盈利。如广州市在投资兴建国际会展中心时,不仅直接投资场馆建设,还投资改善场馆周边道路、绿化、停车等市政配套设施,铺设顺畅的路面和地下轨道交通网络,使展览场馆周边地价大幅升值。

2.场馆租赁盈利模式

场馆租赁盈利模式是展览场馆所有者通过合同形式将经营场地出租,并从中收取一定租金的盈利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分离,承租人按合同规定交付租金和维护资产外,享有较大的经营自,能够不受行政干预地安排和组织场馆的人、财、物。目前,场馆租赁是自有展馆的基地展览机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3.产业链增值服务盈利模式

展览机构通过向上下游客户即展会组织者和参展商、采购商等提供增值服务获取盈利,通过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积极开发引进与展览、展馆配套的服务项目,包括工程搭建、展具租赁、广告制作、餐饮住宿、商务礼仪、旅游票务等,提供增值服务。这样能有效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也可在拓展利润渠道的同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形成核心竞争力。

4.自办展览盈利模式

展览机构自办展览集场馆优势、服务优势、本土产业优势为一体,可有效拓宽盈利渠道。目前,国际基地型展览巨头,自办展均占绝对份额,如科隆展览公司展馆95%是自办展,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展馆自办展占70%;从经营收入来看,汉堡展览公司70%来自自办展、15%来自客展、另有15%来自会议;意大利米兰展览公司自办展和客展各占50%。拓展自办展盈利模式,基地展览机构可利用自身资金和资源优势,以兼并、收购、合作等模式在外地或国外举办自办展、合办展;对于成熟的自主品牌大展,可通过服务、展期、展馆位置优先倾斜等措施,扶持其发展成为超大型的世界级品牌展;对于产业布局上有后发优势的题材、高新技术、创新型题材,要抢占展览题材,创办新展,并实行场租优惠等扶持策略[1]。

5.展会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展会网站定位于为会展所有活动与企业提供各种营销服务。展会电子商务拓展展会宣传、招商、招展渠道,实现实体展会和网络展会的有效互动;优化展会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能延伸展会服务和功能,提供高附加值的捆绑式、一站式服务,有效锁定目标客户。展会电子商务业务如能运作上市,将是会展企业的重要新利润来源。

网上展会业务的运营重点在网上展会、网络广告、网络信息增值服务、数据库营销等方面,除与传统B2B网站类似的赢利方式即广告和收费会员收入外,展会网站还可销售会展的附属产品,如展商名录、会展杂志、会展刊物等。展会网站要实现盈利,要针对主办机构、会展服务商、参展商等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开发和维护,确保网站界面友好、导航准确、网速流畅、搜索到位。同时,加强展览项目相关资源整合,使网站成为资讯和贸易撮合平台,并提供各种会展定位、市场调研、品牌推广、渠道与客户资源共享等服务。

6.展览会议论坛模式

展会集聚大量人流、信息流,是商家获取信息、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场所。展览性会议功能的影响力可彰显展览本身的辐射力。如“广交会区域经济影响研究项目”调查显示,每届广交会参展商在广州举办会议、产品推介会等相关活动的费用总计为1.88亿元,两届合计约3.8亿元,市场容量非常诱人。开拓“展会论坛”及系列会议的主、承办业务将带来丰厚利润[2]。

7.展览场馆和展览公司的资本运作盈利模式

资本营运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或者壮大资本实力来增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展览场馆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仅仅靠国家拨款和企业自身积累,不符合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展览场馆可利用资本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租赁等方式,实现展馆资本的保值、增值,增强展馆的盈利能力。此外,目前展览公司利用自有雄厚资金进行资本运营成为新趋势,运营方式主要是展览项目的并构重组、展览品牌收购等。

8.展馆品牌和展会品牌盈利模式

提升展馆品牌可增值无形资产。知名的品牌展览场馆普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拥有作为卖方市场的价格谈判筹码;同时,容易在注意力竞争中胜出,获取新闻宣传和政府管理资源的倾斜;此外,品牌价值的提升意味着展馆无形资产的升值以及较高的价格认同,办展方、参展商等愿意支付较高价格购买知名品牌的服务。

提升展会品牌价值可获取超额利润。知名展会以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参展效果提供品牌保证,同时,知名展会有能力应对竞争对手的攻势,巩固客户忠实度。因此,要注重对已有展会品牌的注册、防伪、维权以及内容创新,保持品牌在业内的领先地位,确保品牌自身的增值。

广州对外贸易展览公司借鉴其母公司运作广交会的成功经验,积极培育自主知名展会。如对自有品牌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为解决展会规模扩张和展馆面积瓶颈的矛盾,学习广交会“分期办展”的做法,实行展会分期,展会规模扩容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专业性,巩固了其业内领先地位。

四、结语

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加速,会展产业链的盈利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以“二八法则”确定会展产业链的盈利侧重点,以优势资源挖掘扶持影响全局的利润增长点;以“SWOT分析”为行业和企业把脉,准确定位战略方向;以“波士顿矩阵”原理分析展会品牌的战略取舍等,强化“金牛”和“明星”品牌,放弃“瘦狗”和“问题”品牌,改善业务组合; 以“流程再造”、“价值链分析”控制成本,突出竞争优势等[3]。国际会展业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作为极具经济拉动作用的新型经济形态,我国会展产业链如何实现盈利模式和达成方式的创新,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民宿盈利点和盈利模式范文3

2012年4月18日,备受瞩目的人民网公司股票在上交所公开发行,发行价格为20元,对应的市盈率为46.13倍。结合A股二级市场低迷而新股“三高”发行(高价发行、高市盈率、超高募集资金)备受舆论诟病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公开批评的背景,人民网的高价发行可谓逆风飞扬,激起传媒界和财经界人士的强烈关注。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吓退投资者,在初步询价期间,机构资金申购极其热情,网下有115家机构申购,创今年以来51家新股发行机构申购数之最,有效申购资金总额达173亿元,认购倍数为56.29倍。募集资金总额为13.82亿元,超募8.55亿元,超募比例为162.25%。

4月27日是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天人民网公司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尽管适逢A股市场低迷,前一天两只新股上市首日即告破发,但人民网公司股票却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股价狂飚,收盘报34.72元,全天大涨73.60%。由于交易异常火爆,盘中两次被上交所临时停牌警示风险。在当日不足一小时的交易时间里,共成交15.4亿元,换手率高达86.01%。接下来第二个交易日人民网继续保持强势,开盘半小时左右即牢牢封住涨停板,第三个交易日继续上涨3.35%,股价较发行价几乎翻倍,大大超出了业界之前的预期。

神话背后隐忧浮现

隐忧一:高价背后能否有业绩支撑?

公开信息表明,人民网股价首日暴涨远远超出了投资机构的预测。之前对于人民网股票上市首日的市场表现,券商机构给出的定位普遍在20元左右,给出最高上市价格判断的是海通证券,认为人民网上市后合理价格区间是22.6~27.4元。人民网承销商中金公司认为:预计2012年A股传媒板块的市盈率中值为22.8倍,人民网合理市盈率区间应为24.5~30.5倍,相应的股价区间应为16.2~20.1元。然而经过市场爆炒,截至2012年5月18日,人民网收盘价格已经达到44.21元,对应的2012年动态市盈率高达86倍,远远超过其他传媒类上市公司。

单从估值上看,人民网股票已经明显高估,除非2012年其业绩超预期增长。然而从人民网目前的业务布局、募集资金投向来看,还看不出业绩超常规增长的迹象。首先,从主营业务发展来看,占人民网收入50%以上的互联网广告业务由于业态成熟、竞争激烈,预计未来增长空间有限,而其他业务基础薄弱,短期内难成气候。其次,从此次计划募集的5.3亿元资金投向来看,其中2.9亿元用于移动增值业务,预计短期内利润增长有限;其余2.3亿元用于购置设备等固定资产和软件等无形资产,几乎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增加折旧和摊销成本,这将对公司未来的盈利状况造成一定的压力。价值回归是所有投资品的宿命。如果没有业绩的支撑,人民网市盈率“一哥”的宝座究竟能保持多久呢?

隐忧二:官网盈利模式何在?

早在人民网股票发行上市之前,业界对人民网的盈利模式一直存疑。作为肩负舆论引导功能的首席官方网站,人民网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其强大的行政资源获得收入的。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近两年公司近三成利润来自于税收优惠政策,2008~2010年营业收入中政府购买服务(由财政部支付,用于党中央网群建设)收入占比达到21.71%~29.53%。从人民网当前的业务模式来看,与新浪模式最为相似,主要依靠新闻浏览来获得广告收入,2011年1~6月,公司61.67%的收入来自网络广告。然而与竞争对手相比,无论网站收入还是用户访问量,人民网目前都只是商业网站的零头。据ChinaRank近期公布的网站综合排名,腾讯第一,新浪第三,搜狐第五,网易第七,人民网仅居第62位,日均访问量仅为新浪的8%。收入方面,2010年人民网收入为3亿元,而业内排名第一的腾讯同期收入为196亿元,网易、搜狐、新浪分别为57亿元、41亿元、27亿元。盈利能力方面,2010年人民网综合毛利率为5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面对此种不利的竞争形势,人民网的决策层显然也感受到了压力并积极规划新的业务增长点,其高管团队在上市路演推介时表示,公司未来的业务重点除了原有的互联网广告之外,将重点拓展网络舆情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网络舆情业务因为能够依托并充分开掘人民网独特的品牌和行政资源,被视为人民网信息服务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也是此次发行推介的重要卖点。然而,眼下这块业务的平台还正在搭建中,业务拓展模式也还在探索中,其市场潜力最终将取决于该平台的运作效率和政府的预算投入,能否如期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尚不可知。按照资本市场的商业价值标准,人民网显然缺乏一个清晰的并被广泛认可的盈利模式,这是人民网目前最大的软肋,也是决定其未来能否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关键所在。

隐忧三:制度创新能否持续展开?

在4月27日人民网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仪式上,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称人民网成功上市具有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的确,作为国内首席官网,人民网能够按照市场化原则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A股市场整体上市,不仅仅是其内部治理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创新,更为其他官媒的改革转型树立了样板。制度的创新有助于人民网摆脱旧有的体制的束缚,使其能够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释放竞争活力和创新动力,这也是高层大力推动人民网上市的初衷。可是,根据上市文件公开披露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构成信息,最大股东人民日报社直接和间接持有人民网79.54%的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除独董以外全都是人民日报社的内部人员,公司高管除董秘外全部是人民日报社派出人员。也就是说,人民网此次改制上市虽然搭建起了一个股份公司的治理平台,但其决策格局和路径依旧没有大的改变。尽管在精心安排下,人民网拥有了“史上最强”的超级豪华股东阵容,但是这些战略投资者所占股份微不足道,不但难以对其决策发挥积极影响,恐怕也没有多少积极性在其业务发展上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如果后续的制度创新不能持续展开,这种“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不能真正有所改观,那么,上市后如何保证制度创新的持续活力?

作为首席官网和首家整体上市的新闻媒体,人民网的上市无疑具有重大的样本意义,将带给传媒领域的资本运作更多的想象空间,人民网一上市即遭遇爆炒的原因也正在于此。然而爆炒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呢?是借力资本市场成功化蛹成蝶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传媒巨头,抑或是神话破灭留下一串虚幻的泡沫?一切都还无法预料。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成功上市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摆在人民网面前的是一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道路。官网如何摆脱旧有的体制束缚走向市场化运作?如何将现有的行政资源依托模式转化为更为稳定的商业模式?如何做到在行政导向和市场导向之间取得平衡?这不仅仅是人民网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所有面临市场化转型的官方媒体亟需破解的难题,也是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

【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项目“传媒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困境分析”(项目编号:201106LX0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三高”上市演绎资本神话

2012年4月18日,备受瞩目的人民网公司股票在上交所公开发行,发行价格为20元,对应的市盈率为46.13倍。结合A股二级市场低迷而新股“三高”发行(高价发行、高市盈率、超高募集资金)备受舆论诟病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公开批评的背景,人民网的高价发行可谓逆风飞扬,激起传媒界和财经界人士的强烈关注。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吓退投资者,在初步询价期间,机构资金申购极其热情,网下有115家机构申购,创今年以来51家新股发行机构申购数之最,有效申购资金总额达173亿元,认购倍数为56.29倍。募集资金总额为13.82亿元,超募8.55亿元,超募比例为162.25%。

4月27日是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天人民网公司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尽管适逢A股市场低迷,前一天两只新股上市首日即告破发,但人民网公司股票却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股价狂飚,收盘报34.72元,全天大涨73.60%。由于交易异常火爆,盘中两次被上交所临时停牌警示风险。在当日不足一小时的交易时间里,共成交15.4亿元,换手率高达86.01%。接下来第二个交易日人民网继续保持强势,开盘半小时左右即牢牢封住涨停板,第三个交易日继续上涨3.35%,股价较发行价几乎翻倍,大大超出了业界之前的预期。

神话背后隐忧浮现

隐忧一:高价背后能否有业绩支撑?

公开信息表明,人民网股价首日暴涨远远超出了投资机构的预测。之前对于人民网股票上市首日的市场表现,券商机构给出的定位普遍在20元左右,给出最高上市价格判断的是海通证券,认为人民网上市后合理价格区间是22.6~27.4元。人民网承销商中金公司认为:预计2012年A股传媒板块的市盈率中值为22.8倍,人民网合理市盈率区间应为24.5~30.5倍,相应的股价区间应为16.2~20.1元。然而经过市场爆炒,截至2012年5月18日,人民网收盘价格已经达到44.21元,对应的2012年动态市盈率高达86倍,远远超过其他传媒类上市公司。

单从估值上看,人民网股票已经明显高估,除非2012年其业绩超预期增长。然而从人民网目前的业务布局、募集资金投向来看,还看不出业绩超常规增长的迹象。首先,从主营业务发展来看,占人民网收入50%以上的互联网广告业务由于业态成熟、竞争激烈,预计未来增长空间有限,而其他业务基础薄弱,短期内难成气候。其次,从此次计划募集的5.3亿元资金投向来看,其中2.9亿元用于移动增值业务,预计短期内利润增长有限;其余2.3亿元用于购置设备等固定资产和软件等无形资产,几乎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增加折旧和摊销成本,这将对公司未来的盈利状况造成一定的压力。价值回归是所有投资品的宿命。如果没有业绩的支撑,人民网市盈率“一哥”的宝座究竟能保持多久呢?

隐忧二:官网盈利模式何在?

早在人民网股票发行上市之前,业界对人民网的盈利模式一直存疑。作为肩负舆论引导功能的首席官方网站,人民网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其强大的行政资源获得收入的。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近两年公司近三成利润来自于税收优惠政策,2008~2010年营业收入中政府购买服务(由财政部支付,用于党中央网群建设)收入占比达到21.71%~29.53%。从人民网当前的业务模式来看,与新浪模式最为相似,主要依靠新闻浏览来获得广告收入,2011年1~6月,公司61.67%的收入来自网络广告。然而与竞争对手相比,无论网站收入还是用户访问量,人民网目前都只是商业网站的零头。据ChinaRank近期公布的网站综合排名,腾讯第一,新浪第三,搜狐第五,网易第七,人民网仅居第62位,日均访问量仅为新浪的8%。收入方面,2010年人民网收入为3亿元,而业内排名第一的腾讯同期收入为196亿元,网易、搜狐、新浪分别为57亿元、41亿元、27亿元。盈利能力方面,2010年人民网综合毛利率为5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面对此种不利的竞争形势,人民网的决策层显然也感受到了压力并积极规划新的业务增长点,其高管团队在上市路演推介时表示,公司未来的业务重点除了原有的互联网广告之外,将重点拓展网络舆情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网络舆情业务因为能够依托并充分开掘人民网独特的品牌和行政资源,被视为人民网信息服务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也是此次发行推介的重要卖点。然而,眼下这块业务的平台还正在搭建中,业务拓展模式也还在探索中,其市场潜力最终将取决于该平台的运作效率和政府的预算投入,能否如期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尚不可知。按照资本市场的商业价值标准,人民网显然缺乏一个清晰的并被广泛认可的盈利模式,这是人民网目前最大的软肋,也是决定其未来能否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关键所在。

隐忧三:制度创新能否持续展开?

在4月27日人民网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仪式上,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称人民网成功上市具有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的确,作为国内首席官网,人民网能够按照市场化原则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A股市场整体上市,不仅仅是其内部治理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创新,更为其他官媒的改革转型树立了样板。制度的创新有助于人民网摆脱旧有的体制的束缚,使其能够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释放竞争活力和创新动力,这也是高层大力推动人民网上市的初衷。可是,根据上市文件公开披露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构成信息,最大股东人民日报社直接和间接持有人民网79.54%的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除独董以外全都是人民日报社的内部人员,公司高管除董秘外全部是人民日报社派出人员。也就是说,人民网此次改制上市虽然搭建起了一个股份公司的治理平台,但其决策格局和路径依旧没有大的改变。尽管在精心安排下,人民网拥有了“史上最强”的超级豪华股东阵容,但是这些战略投资者所占股份微不足道,不但难以对其决策发挥积极影响,恐怕也没有多少积极性在其业务发展上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如果后续的制度创新不能持续展开,这种“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不能真正有所改观,那么,上市后如何保证制度创新的持续活力?

作为首席官网和首家整体上市的新闻媒体,人民网的上市无疑具有重大的样本意义,将带给传媒领域的资本运作更多的想象空间,人民网一上市即遭遇爆炒的原因也正在于此。然而爆炒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呢?是借力资本市场成功化蛹成蝶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传媒巨头,抑或是神话破灭留下一串虚幻的泡沫?一切都还无法预料。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成功上市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摆在人民网面前的是一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道路。官网如何摆脱旧有的体制束缚走向市场化运作?如何将现有的行政资源依托模式转化为更为稳定的商业模式?如何做到在行政导向和市场导向之间取得平衡?这不仅仅是人民网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所有面临市场化转型的官方媒体亟需破解的难题,也是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

【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项目“传媒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困境分析”(项目编号:201106LX032)的阶段性成果】

民宿盈利点和盈利模式范文4

我国主题公园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不低,成功的典型不少;它们已经在我们这个旅游资源大国里大放异彩,成为丰富我国旅游产品、满足海内外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一支生力军。

自从1989年深圳华侨城投资创建的“锦锈中华”景区建成开业,到十多年来陆续建设开业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一期等大型文化主题公园,都相继取得成功。大型主题公园在中国开创了新局面,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苏州的“苏州乐园”、浙江杭州的“宋城”和“杭州乐园”、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和“世界园艺博览园”、海南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广西桂林的“乐满地”等大型主题公园,都已达到较高水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这几年冰雪节期间创建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也可称为特定时间段内的大型主题公园,其策划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已大体与国际接轨。

二、问题的提出

十多年前,伴随着理论界一场旅游资源能否移动(复制)的学术讨论,上百个旅游主题公园(包括各种影视城)走到游客面前。遗憾的是,中国的游客还没有见到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很多以影视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已经开始衰落,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主题公园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产业发展问题。

在盈利模式方面,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由于经济效益不佳,主题公园产业正走向衰退。

当前,中国的主题公园群落正在面临一个艰巨的转型期,拥有大量的存量资产和土地资源是主题公园转型的物质基础,通过对主题公园的再认识,重新制定主题公园的发展战略是实现主题公园转型的基础。

三、主题公园发展机制

我们可以将主题公园理解为以经济盈利为目的,根据选定的文化背景,主要依托人造景观和设施使游客获得体验的封闭性景点和景区。

1、主题公园分类

根据主题公园所能提供的旅游体验类型(产品形态)对其进行分类,我国目前的主题公园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情景模拟型:各种影视城类型的主题公园,比如三国影视城(无锡)。

②游乐型:比如苏州乐园、锦江乐园(华东)、梦幻水城(珠海)。

③观光型: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深圳)等。

④主题型:基辅号航空母舰(天津)、明斯克航空母舰(深圳)、各种水族馆。

⑤风情体验型:各种民族村、民俗村,比如中国民俗文化村(深圳)。

以上分类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分析,如果从严格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分类来说,主题公园的“主题”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关于文化的命题,可以衍生出许多类型的主题公园。

2、主题公园文化特色探析

主题公园是文化企业。从国内外主题公园成功的运作经验可以得出:独特的旅游文化是主题公园成功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也看到迪斯尼乐园在法国一度遭到失败,这正好应证了主题公园是以旅游方式经营文化产业的判断。美国式的快餐文化与法兰西文明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导致游客对主题公园产品的选择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风险所导致的运作失败。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题公园首先是一种文化企业,其次才是旅游企业,主题公园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以旅游方式被消费的文化产品。

如果把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或体验的制造商来分析,我们会发现主题公园应该,或者能够提供给游客的产品或体验大致有以下几种功能:

(1)教育传播功能(比如向游客宣传民族文化和光辉历史)。

(2)审美或者情绪满足功能(体验一种氛围或者说与游客特定心理需求相吻合的环境,如:投身影视剧环境)。

(3)娱乐或者游戏功能(尤其是游客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比如竞技体育活动)。

(4)文化活动展示功能(关于人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所表达出来的行为,比如观看表演)。

按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以上功能可以归结为:爱、自我认知、自我实现三个层面的心理需求,而各种文化对如何满足这三种需求的形式乃至相应的文化行为是在一个共性基础上的极端差异化。比如教育: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试验,甚至是通过行为本身来表现的。所以,主题公园应该是一个提供文化产品的组织,或者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文化产品和特殊体验制造商。

现在以著名的迪斯尼乐园为例来说明这一推论:迪斯尼乐园的投资者是世界知名的迪斯尼公司,迪斯尼公司本身就是一家文化企业,它以提供文化产品(即美国风格的动画片)而闻名,而游客来到迪斯尼乐园所体验到的正是游客认为自己进入迪斯尼动画(卡通)世界所应该体验到的东西,这是迪斯尼乐园所提品的核心,其余关于游乐、购物等辅助服务都是为了完成或者加强这一核心体验。迪斯尼乐园的盈利方式有:门票、餐饮、旅游商铺租金、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旅游纪念品销售,以及其它收费的服务构成。整个盈利模式的架构是:以不断提升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游客,在获得门票收入的同时,通过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旅游纪念品获得二次盈利,又由于旅游纪念品的发售进一步扩大迪斯尼品牌的影响力,这一盈利模式使迪斯尼乐园具备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基于主题公园是一种特殊的以旅游为经营形式的文化产品制造商,反观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没有文化或者通过文化来设计、提供游客愿意购买的旅游产品(体验)从而实现盈利的方式和手段不足正是其致命缺陷。其次,关于文化的滥用是又一国内主题公园设计和经营的硬伤。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文化产品应该具有鲜明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应该具有可以被欣赏的群众基础,从投资收益的角度看就是:文化影响力以及对应的文化消费人群是决定主题公园“文化主题”的关键因素,也是架构盈利模式的经济基础。

3、主题公园盈利模式

一般来说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而其盈利模式就是这几种盈利方式的混合。

①提供初级体验(经历)的机会出让,比如:出售门票。

②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相关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本身,比如: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③出让围绕旅游者(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可能的收益机会,比如:旅游区内的招商、景区节庆活动商业赞助。

④获取资本投入后在旅游项目所在地溢价收益的其它商业开发,比如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房地产开发。

⑤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比如:玩具,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

⑥提供保证旅游景点景区内居民可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等。

以上六种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建立在游客到来这一基本事实之上的,即便是建立在景区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基础之上的盈利方式也需要通过游客的到来实现相对的规模经济。

首先,从收益的角度看,用以上六种盈利方式来分析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这样来看主题公园产业的衰退就并不奇怪了。

其次,从投资的角度看,单一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这使得主题公园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成果,而设立在主题公园内部的各种固定资产,在没有客流的情况下几乎一文不值。因而有必要重新认识主题公园。

四、结论

主题公园所提供的产品可规定为一系列可以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核心功能的组合,以此为基础,产品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要求的能力(机会),将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需要从主题公园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他可以通过听讲解、看展板,或者自己找资料的方式来满足这一需求,但游客最喜欢的方式往往是:通过游戏来达到被教育的目的。因此,主题公园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在于此:将所有可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方式排列组合为主题公园的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这种满足程度将决定游客愿意支付的门票价格,或者购买哪几种(产品)服务,尤其是游客愿意在购买主题公园门票之后,购买相关服务产品(体验)的需求正是主题公园产品的溢价能力。当然在现实中,经营者完全可以通过门票将这些内容打包出售。

综上所述,主题公园是一个以旅游方式提供文化产品(体验)的文化企业。从旅游经营的角度看,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大致有:出售门票,提供有助于丰富游客体验的服务(包括基本服务和特殊服务)、出让面对游客的盈利机会(商铺出租)以及出让游客的注意力本身(商业赞助)、设计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纪念品。

主题公园应将旅游业与文化紧密揉合在一起,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也要将文化作为旅游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性地发展旅游;以经营旅游地方式多方位地展示文化,赋予旅游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

不少主题公园顺应新世纪旅游业发展需要,以其高超的策划、精致的建筑、丰富的内涵和一流的管理服务水平,很快轰动海内外。他们的成功给人们提出启示: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建设主题公园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是对资源、产品的重要补充,在旅游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则是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设好主题公园,关键在于搞好市场调研和项目策划,选准主题、创出精品;经营好主题公园,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涵、推陈出新,使其吸引力长存。

参考文献:

[1]何建伟.深圳华侨城旅游文化特色探析【J】.旅游学刊,1999,(5).

[2]王新民.主题公园的高效益奇迹和价值导向【J】.旅游学刊,1994,9(6).

[3]保继刚.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发展回顾【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民宿盈利点和盈利模式范文5

“你以为它是间客栈?其实它还是间咖啡屋;你以为它是间咖啡屋?它还是间酒吧;你以为它是酒吧?它还是家西餐厅……在那里住着,眼前竹海茫茫,屋内音乐醉人,咖啡飘香,我们几次修改行程,真舍不得走!”坐在返回上海的高铁上,张芸依然念念不忘这几天在莫干山民宿里的快乐时光,“每晚900多元,价格虽然有些小贵,但是环境很美,老板也超级nice,有机会一定要再去玩几天。”

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随着“旅游意识”和“休闲观念”的增强,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民宿近年来呈现井喷式增长。不过,民宿是门好生意吗?

任性走红

北京怀柔长园村的村民老刘头最近大伤脑筋,年近30岁的儿子突然决定放弃城里高薪又体面的工作,带着媳妇回村张罗着要开民宿。

“民宿?能赚几个钱?”心中烦闷的老刘头一边绕着村里转圈,一边嘴里念叨,接受儿子的决定,他还需要一些时间。

而此时的小刘却在筹划着自家老房子的装修改造,搜罗农村老物件,忙得乐此不疲。说到做民宿生意的初衷,小刘有他的独特见解,“闲逛乡野,浅赏鸟语花香,发呆晒太阳尽情感受时光缓动。我们售卖的就是这样慵懒闲适的日子。”

“民宿”源自日本的Minshuku,在中国意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生态酒店模式。

眼下,民宿正在走红。

近年来,国内民宿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不同主题、不同格调的产品不断涌现。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境内民宿已达4.2万家,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从民宿具体的地区分布来看,云南的民宿超过6000家,位居第一;浙江第二,超过5600家;北京第三,有3600家左右;然后是四川和山东,均达到3000家。半年时间过去了,有机构估测,中国现有民宿已近5万家。

民宿为什么这么火?经济发展是基本条件。一位民宿老板这样告诉记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城市居民会对城市产生厌倦,期望回归农村生活,怀念农耕文化。这是此时国内‘民宿热’兴起的主要原因。”

“没有雾霾,没有烦忧,清新的空气,安逸地漫步在乡间小道。听得见乡音,看得见乡愁。”张芸是名80后,爱好旅游,在她看来,旅游不仅仅是参观当地的景点,更大的乐趣在于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要达到这种旅游的“深度”,入住民宿或许是最好的方案。

此外,民宿热的兴起,地方政府也是个重要推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民宿经济是生态资源富集地区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是改变乡村的重大推手,也是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顺应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民宿经济的发展,将之视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尤其是今年3月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全文对外后,各地相继颁布关于发展民宿的管理办法和补贴扶持方案。

浙江杭州市最高资金补贴100万元;绍兴市最高每床位补助6000元;安徽芜湖市最高每间客房补助1万元……各个地方对民宿的政策支持也是越来越给力。

讲情怀,也要讲生意

“不算宅基地,我们已经投资了100多万元,以后还要追加。”小刘说,宅基地是自己家的,老房子推倒重建。

虽然尚未营业,但小刘的民宿前期投入已经超出了预算。“我不是投资客。我就是想要做真正的民宿,回归民宿的本质,哪怕不赚钱,我也开心。”

和小刘一样,浙江桐庐“秘境”民宿掌门人项恺也是带着“情怀”进入了这一行。项恺原来是杭州的一个设计师。“居于村落间,融于村民中”,便是项恺理想中的民宿。在他看来,民宿应该融于当地的生活,而不是一个独立体,而他自己设计的民宿风格就是自然风,就是利用木头、石头等当地材料,“我们的民宿基本不用油漆,大部分都是使用原木。”

说起自己做民宿主人的切身感受,项恺调侃道,“做民宿之前,我给我太太编制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将来民宿做成了,你就可以很轻松,养只狗,和客人喝喝茶。可现实是,如今,我太太过着一种很奇怪的生活,拿着爱马仕的包,穿梭于菜市场。”

梦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项恺感叹道,“事实证明,三年以来,不容易,很痛苦。”

民宿从业者中,除了满腹情怀的人以外,还有一类人――投资客,他们看好这个市场,把经营民宿视为投资做生意,请专业的商业推广、营销团队,核算税收、人工、材料各项成本,追求的就是快速收回投资,完全脱离了民宿“土著人生活”的本意。“民宿的灵魂是它的主人。”这些由投资客经营的民宿称之为“精品酒店”式民宿或许更为合适。

不过,无论哪种民宿,从业者要生存,要持久经营下去,就必须盈利。但据有关机构对西湖景区内民宿进行的调研发现,超过半数的受调研民宿尚未盈利,而且对前景感到迷茫。

“民宿非宿,住宿是主体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人们到民宿希望获取的是多元化感受,深层次体验。”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魏小安看来,民宿经营最根本的在于差异化。“不要认为民宿的门槛低,实际上民宿的资本门槛低,可是运营门槛不低,运营成本严格来说甚至高于城市酒店。”

民宿的管与不管

市场的火热也让民宿的规范发展与未来走向越来越成为各界关注与讨论焦点。目前,绝大多数民宿仍处于灰色经营的地带。作为典型的非标准产品,民宿应不应该管?怎么管?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云南曾经是国内最大的民宿聚集地,本该是“一方霸主”,近两年却被浙江后来居上。业内人士认为,论自然资源禀赋,二者各有千秋。究其原因,还在于政府的管理政策。

据了解,精明的浙江政府看出了民宿市场的发展势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基本上每个区域都出台了当地的管理方案。并且,浙江政府对民宿产业的管理扶持,不仅仅是资金补贴,还有切切实实的行动,狠抓道路、排污、公共景观等服务配套,多部门协调联动,优化办证流程,以地区品牌集中对外推介。尤其让全国民宿老板艳羡的是,突破民宿业长期存在的法律边缘地位,浙江德清率先制定了中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

发展民宿经济,魏小安认为,目前国内多数民宿发展主要存在模式、制度、社区、技术、观念等五大障碍,“从模式来看,从目前的国内民宿运行模式看,物料、人工、市场、品牌等各方面的运营成本偏高,甚至高于酒店;从制度障碍来看,现行的法律法规也让很多民宿处在尴尬的灰色地带,各地方政府对民宿发展的重视往往在口号上,没有落实到政策。”

针对模式障碍,魏小安开了一个药方――群模式。他认为,民宿可以采用群模式类型,其中一种是实体群,构造民宿体系。同时建立网络群,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终端,在某个点上形成聚集。另外,也可以通过设立民宿联盟或协会,形成组织化,突破现有的模式障碍。

民宿盈利点和盈利模式范文6

1.1旅游概况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观的交汇过渡地带,东接古浪石峡,西临肃南草原,南靠祁连山脉,北抵腾格里沙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旅游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如:汉简、铜奔马、凉造新泉、西夏碑、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凉州地形地貌独特,山川气候宜人。海拔界于1020~4878米之间,由于高低差距较大,形成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滑翔、探险、浅山狩猎、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昌隆湖地处凉州城西25公里处的丰乐镇昌隆村南端,湖区总面积约280亩。湖区上端为湖泊湿地,中游建有小型水库,库区面积药180亩,下游为湖泽鱼池和果园林地。湖谷前临平川绿野,后拥山冈丘陵,湖区内景点丰富,周围有多处文化遗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2002年4月丰乐镇党委、政府利用昌隆湖特殊的区域优势,规划新建“昌隆湖度假村”,新建渔塘面积16675平方米,栽植垂柳、果槐、白杨、沙枣、榆树等各类风景树21000多株,同时整修了道路,初步形成休闲、娱乐、餐饮、垂钓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昌隆湖开发建设是丰乐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今日丰乐,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镇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221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0元。草食畜牧、商贸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迅猛发展,2002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1888.9万元。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被列入丰乐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丰乐镇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2是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昌隆湖附川荒滩、山岗丘陵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少年来一直被弃置,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无草、无树、生态失衡,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和治理。该项目的建设,使昌隆村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开发了一个新的旅游景区。

1.2.3是丰乐镇改革开放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丰乐镇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镇党委、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建成以国道312线为依托,以丰乐堡街为中心,南北辐射0.7公里,东西辐射3公里的新集镇开发区。到丰乐镇投资建设的客商和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开放的丰乐镇急需一处可供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洽谈生意的旅游胜地。

1.2.4是丰乐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产业。昌隆湖的开发建设将带动昌隆村的交通、餐饮以及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昌隆湖的开发、建设是丰乐镇及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致富的需要。

1.3项目的可行性

1.3.1开发建设昌隆湖,得到了丰乐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

丰乐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对该镇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论证,认为该镇昌隆湖景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条件独特,开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拟开发新建“丰乐镇昌隆湖度假村”,并进行了短期规划,力争在三年内生态植被得以改善,五年内把荒山、荒滩建成湖光山色、休闲、垂钓、娱乐、避暑的渡假胜地。

1.3.2.昌隆湖湖区上端为湖泊湿地,泉眼分布广,水量大,清澈透明,且水矿物质含量丰富,是饮用、洗浴的上乘产品,中游建有小型水库,是乘舟游览、潜水游泳的理想之地。下游的鱼池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1.3.3兰新铁路、312国道横穿昌隆湖所在的丰乐镇,为到昌隆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游客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务。

1.3.4基础条件较好。现有的规模鱼池、昌隆湖、果园、电力设施,为度假村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均在丰乐镇修建的信息传输塔,保障了昌隆湖景区通讯畅通。

1.3.5该项目远离城镇、工厂,无任何污染,空气清新,气温适宜,是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第二章客源市场分析

2.1昌隆湖客源预测

“环城游憩带(即ReBAM)”理论是当前研究客源市场的重要方法,它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国内ReBAM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在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公里半径圈内。凉州区周边城市众多,主要有民勤、古浪、天祝、白银、兰州、西宁、金昌、张掖等。这些城市总人口近400万,其中白银、兰州、西宁、金昌、张掖等地307.38万人,人均GDP高(约9000元/人·年),出游观光回归自然的动机强烈,其它社会条件也较优越,因此它们将是凉州区主要的潜在客源市场,这些城市人口可能到凉州旅游的规模,总出游率若按城市总人口10%计算,可为凉州提供大约30万人次的游客规模。

凉州区处于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陕西、新疆、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区距凉州较远,但交通便捷,也可成为凉州的潜在客源市场。

由以上分析可知,凉州处于兰州、白银、西宁、金昌、张掖等地的ReBAM范围中,凉州旅游区处于周边城市区域“游憩地环带”的重叠区,可发展成为周边城市区域居民共同的游憩地,这使凉州发展周边城市旅游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2.2客源市场分析

2.2.1近年来,凉州区旅游行业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稳步递增,旅游客源结构以国内旅客为主,旅游方式为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0.5—1天,旅游动机以休闲娱乐、朝圣、度假、考察等为主,以2002年为例,2002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万人次,如果其中有4%的旅游者前来昌隆湖旅游,每年可接待约2.24万人次。

2.2.2从旅游时间和市场选择趋势而言,双休日为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一至二日游的机会。以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凉州区接待旅游人次为例分析,接待旅游者5.01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居多,由此可看出区域内、省内短途旅游已逐步成为游客重点选择的目标,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说明随着“五一”、“十一”等中长假“黄金旅游周”的规范化和区域化发展,凉州的重点客源市场的发展也逐步扩大。若潜在客源市场的30万人次有7%选择昌隆湖龙泉度假村,每年将有2.1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

2.2.3昌隆湖度假区接待游客主要以凉州、金昌及周边地区为主,旺季4-10月接待游客近万人。该项目开发建设以后,将为周边地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住宿场所,如按ReBAM潜在客源理论预测,丰乐周边城市金川、张掖到昌隆湖游玩的按城市总人口1%计算,可为昌隆湖年提供2万人次的游人规模。

2.4以上分析表明,昌隆湖龙泉度假村如此建成后,游客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年接待游客可达2万人次。

第三章建设内容与投资规模

3.1景区现状

昌隆湖地形呈峡谷状,湖谷前临平川绿野后拥山岗丘陵,湖区面积280亩,湖区上端为湖泊湿地,泉眼分布很广,水量大,清澈透明、且水矿物质含量丰富。中游建有小型水库,库区面积约180亩,库容约8万亩。下游为湖泽鱼池和果园林地。现已建成占地面积为16675平方米的鱼塘5个,占地面积为280平方米的娱乐、餐饮、住宿服务设施。已栽植各类风景树2.1万珠。后面的山岗丘陵急需绿化,前面的平川荒滩急需开发。

3.2建设内容及规模

3.2.1修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25×100米)的游泳池。

3.2.2修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10×100)工棚式茶座。

3.2.3修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露天网球场。

3.2.4修建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康体中心。

3.2.5修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住宿用别墅。

3.2.6修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30辆小车、10辆中巴车的停车场。

3.2.7修建旱码头2个,购置气艇3个。

3.2.8修建占地面积30平方米的厕所1个。

3.2.9绿化山岗丘陵,平川荒滩,栽种天然野生植物及各类风景树。购置山上喷灌处理设施。

3.2.10购置相关设施设备。

第四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版权所有

4.1投资估算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92.5万元,详细预算见附表。

4.2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80万元,银行贷款50万元,自筹资金62.5万元。

第五章项目实施步骤

该项目建设期为两年,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

2003年6月底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项目立项、论证、施工图设计、资金筹措等工作。

2003年8月争取破土动工建设。

2004年3-4月绿化荒山荒滩、栽植各类风景树20余万株。

2005年6月工程全部完工,交付使用。

第六章项目效益评估

6.1经济效益

6.1.1旅游收入

项目建成后,预计2005年当年总收入95万元。

其中:

游泳池按6-9月实际使用天数120天计算,每天进入100人,游泳费2元/人,营业额为2.4万元;

网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台球场按5-10月实际使用天数180天计算,每天使用时间为8小时,每小时消费5元/人,按每天进入400人次·小时计算,年营业额为36万元;

餐厅、娱乐室、茶座按4-10月实际使用天数210天计算,每天有50人就餐和娱乐,每人消费20元,年营业额为21万元;

住宿按4-10月实际使用天数210天计算,每天有20人留宿,每人消费80元,年营业额为33.6万元;

其它营业性收入每年2万元。

6.1.2成本费用,共计62.05万元。

A、雇员工资,按每人每年0.3万元计,每年13×0.3=3.9万元。

B、管理费用,按收入5%计,每年4.75万元。

C、水费(包括饮用水、游泳池用水,游泳池排放水可用于绿化),每年10万元。

D、电费,每年5万元。

E、年折旧及维修费(按头重脚轻总额192.5万元计,折旧匀限25年),每年7.7万元。

F、维修费,每年5万元。

G、低值易耗品,每年10万元。

H、其它费用,如燃料费等每年10万元。

I、营业税参考饮食行业税率6%计征,每年5.7万元。

6.1.3营业利润年均为32.95万元。

6.1.4投资利润率为34.68%。

6.1.5投资利税率40.68%。

6.1.6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营业额-可变成本-税金)×100%

=32.45/(95-23.9-5.7)×100%=49.62%

通过盈亏平衡计算,当盈亏平衡点<49.62%时,该项目产生效益。

6.1.7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出现盈余年份—出现盈余当年资金偿还额/出现盈余当年收益总额=6-32.95/95=5.65(年)

6.2社会效益

6.2.1项目建成后,既可扩大社会就业机会,又带动了社会其它产业的发展,形成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6.2.2项目建成后,有利于丰乐镇昌隆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们保护环境、保护资源。

第七章结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