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例6篇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文1

应用空劲气功外气疗法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外气调整阴阳,补气活血,散结通筋,调节免疫,驱风除湿,活血益气,伸筋散寒,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应用空劲气功外气疗法治疗类风湿疾病患者当中的几例比较典型的病症。

典型病例:

病例1 张XX,24岁,山西省古交市人。1999年9月份,发烧,最高时烧到41度,颈部淋巴结肿大,嗓子痛的厉害,化验结核菌为阳性,按结核病进行治疗,但用了抗结核药后仍然发烧。于是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进行治疗。做了各种检查,也查不出病因,最后诊断为:坏死性淋巴结炎。一直用激素退烧。2000年5月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诊断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2001年开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治疗,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由于常年用激素治疗,骨质疏松非常严重,造成了腰椎压缩性骨折。

2005年3月经空劲气功外气疗法治疗,在外气治疗的同时,也自练空劲气功免疫功法,从此摆脱了类风湿病的折磨。

病例2 贺X,43岁,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1997年8月发病,初起表现为左脚痛,不能走路。以后每年都要发病一次,先后到太原各大医院诊病。排除了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后又到河北省正定县中国人民医院诊治,诊断为类风湿病,并在该医院风湿科治疗。经多年服药、打针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始终未能祛病。

2005年底到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治疗20天,病情没有缓解,而且还开刀进行了创伤治疗;2006年底又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检查治疗,病未得治;2007年10月又添新病,即右腿膝关节积水、疼痛不能屈伸,不能行走。住院输液治疗两个月,病情稍有缓解;2008年9月再次发病,情况和2007年一样。后到我处经空劲气功外气疗法治疗15天,病情得到控制。

病例3 李X,女,47岁,是山西省古交市房地产管理局的一名干部。1987年在山西师大读书时就发现右膝关节痛,经山西中医研究所诊断为类风湿病。之后开始了长达21年的求医之路,四处求医问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病情仍没有缓解。病情严重时右脚不能坐着移动,必须双手抱膝才能移动,三伏天,右膝必须用棉裤套着,受尽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2007年秋天,经空劲气功外气疗法治疗并结合自己练习空劲气功免疫功法,使自身免疫得到调节,类风湿病治愈,至今没有复发。

病历4 郭X,49岁,太原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书记。从1993年右膝关节开始疼痛并水肿近20年,得病期间,做了各种检查,血沉、抗类风湿、CT、核磁,其结果均正常,并开始大剂量使用激素(甲强龙注射液),先从西医开始治疗,服用激素,并用红花水热敷,至2003年期间一直进行间断治疗。

2003年病情加重,先后又去北京协和医院、太原264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并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中药500余付,针灸治疗等。住院治疗期间病情有所缓解,但冬天病情加重,天气转暖时有所好转。

2009年清明后天气渐暖,按惯例病情应随天气暖和而有所好转,但胯关节、脚趾关节肿痛加剧,腿部肌肉萎缩,无法正常行走,这样反反复复,经受着疼痛的折磨。

2010年4月底开始接受空劲气功外气疗法进行治疗,并练习空劲气功免疫功法,使免疫功能提高,体质明显增强,腿部肌肉萎缩恢复正常,病情逐渐好转,已返回工作岗位。

治疗方法:

类风湿疾病多由遭受风、寒、湿,气血流行不畅,经络阻滞所致,治疗以调节免疫,补气、活血通络为大法。

1.空劲气功外气治疗是根据类风湿疾病患者的体质、病情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法进行辨证施治,以独特的扳指法来调节外气发放,因病因人的治疗方法,以增强体质,调节免疫力为主。一般每天治疗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10次为一个疗程。

2.选用穴位。对初诊者一般先发气百会和大椎以疏通经络、举升阳气,以关元、命门穴为主进行发放外气,补益肾气;大补元气,培肾固本,调整气机、补充真气及疏通周身经络,增强抗病能力,调节免疫功能,快速排除风寒湿邪气。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基层医院;循证医学;中西医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99-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RA),中医谓之“白虎风”、“历节”、“鹤膝风”、“骨痹”、“顽痹”等,认为其的发生与内脏亏虚,禀赋薄弱,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其内因是脾胃肝肾气血阴阳不足,卫外不固,而外因卫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1],因而致病。西医认为其是一种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慢性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及其他器官或组织[2-3]。笔者从事RA的临床诊治工作多年,认识到中医与西医毕竟是两中套截然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不能只满足于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应用中药和西药,而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并且从中药寻找更有效的抗风湿药物。笔者通过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共计150例RA患者,遵循EBM证据要求,分组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中药熏蒸疗法、及非中药熏蒸的疗法治疗,发现中西医以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为基础,其对缓解RA有显著疗效或能明显提高其他药物疗效。现总结如下,以期能供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文献参考和价值借鉴。

1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BM)是以遵循科学证据为临床依据在治疗、诊断、预防疾病的发生,患者的康复和预后等方面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寻找最新、最有效、最有力的科学证据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内分泌科医护人员通过在网上各种有效搜索引擎工具进行文献检索,并对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适时评价,找出最佳证据资料,以达到最适诊断方法与辅助检查,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确切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4]。网络EBM已经成为风湿免疫科医护人员方便查找医学证据和资料的重要网络资源库,它包括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等众多的EBM资源。风湿免疫科医护人员可根据RA患者病情变化和个体差异,在综合患者实际情况下通过以问题和病人为中心,用循证思维来指导基层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医疗实践。

2 提出和确定问题

2.1提出问题 遵循找问题、找原因的阶段循环,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共计120例诊治的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60例,男10例,女50例,年龄最小31y,最大60y,平均(45±10)y,病程最短12W,最长10y,平均(3.1±2.7)y;非熏蒸组(对照组)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最小24y,最大62y,平均(50±11)y,病程最短12W,最长2y,平均(4.0±3.9)y。

2.2确定问题

2.2.1 西医RA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执行。

2.2.2中医认为RA病因病机复杂,常常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痰淤互结,发病机制与关节、肌肉、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有关,以邪气痹阻、痰淤互结、寒热错杂、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为特征,瘀血贯穿于疾病的始末。故将RA分为风寒湿痹型、风热湿痹型、寒湿瘀热错杂型、肝肾气血亏虚型等,并认为各型之间常常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

3 检索证据

针对本病患者,按照EBM实践证据检索的原则,确定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基层医院;作用分析;应用价值。分别检索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密切相关的二次文献数据库或原始文献数据库,例如ACP Journal Club、MEDLINE等。对检索的资料进行RCT系统评价或单个大样本的Ia级证据评价,必要时对筛选出的资料特别是与RA的临床问题有密切相关,并进行Meta分析确定检索结果。

4 方法步骤

4.1 治疗方法

4.1.1 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7.5 mg/d,加用甲氨喋呤10 mg/W,治疗期间药物剂量不变,且不加用激素、中枢镇痛药或其他特殊治疗。治疗组在非熏蒸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熏蒸治疗,熏蒸时将熏蒸方药装入纱布袋中,放入S2型低频熏蒸治疗仪(辽宁省大连金州康疗器械厂生产)药箱内煮沸,蒸气温度设置在55℃左右。熏蒸药物为自拟熏蒸方(羌活20g,独活20g,防风15g,桂枝15g,细辛10g,川芎20g,海风藤30g,徐长卿30g,姜黄20g,苏木20g,冰片1g)。所用中药材均由中国人民广州总医院中药房提供,对患者的四肢关节进行熏蒸治疗,20 min/次,1次/d,20次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症状轻重及并发症等适当行抗风湿的西药治疗,做好对症处理。

4.1.2 如果患者中医分型清楚,分型辨治 风寒湿痹型: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用躅痹汤加减;风热湿痹型:治宜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用白虎桂枝汤、四妙散等化裁;寒湿瘀热错杂型:治宜寒热并用,清热除湿、温经化瘀,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肝肾气血亏虚型;治宜滋养肝肾、调补气血、活血通络,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4.2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结束时详细检查并记录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等。

4.3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5]。

4.4 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5 结果

5.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p < 0.05)。经卡方检验,RA的熏蒸及非熏蒸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

6EBM小结

EBM是一种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思维方法,与临床治疗RA紧密结合时,可以减少不同地区医疗机构,不同医师间医疗水平的差异,提高各医疗机构整体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有效的治疗。EBM的出现标志着基层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在临床治疗本病时进入了以科研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因而随着其在风湿免疫科方面临床应用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EBM能够使基层的医疗单位承担起较高水平的医疗行为,在降低RA的发病率,病残率,减少患者医疗费用,适当解决患者就医难等问题方面有重要意义。结合EBM在思考和探讨将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本病治疗全过程,并在其中寻找和开发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药,对患者行循证治疗,通过多种治疗手段,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为基层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提供重要的EBM价值检索,以协助疾病诊疗,因其应用方便,疗效确切,减少并发症,能为病人所接受,是本病治疗的有效手段,目前中草药有效成分治疗RA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饶光立.风湿康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2(1):63-64.

[2]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8-855.

[3]孙朝文,王凤亮,于静,等.内科护理速记宝典[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345-348.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中医疗法;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原因在中医上的表述为机体的正气不足,气血不盛,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而致使的气血凝滞,经络痹阻。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是反复、顽固,不容易治愈,在现代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目前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服用非甾体类、抗生素类、激素类、免疫制剂类或手术治疗,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情的恶化,但副作用较大,手术治疗也不能彻底解决病因。与此同时,中医在此病的优势开始凸显,它一方面治疗效果要比西医好,同时副作用较小,实施起来也比较简单,得到许多患者的认可。在此,笔者根据各医家流派对本病的研究加上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本病的中医治疗做一下介绍。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明确,意见也不统一。

张成等认为本病的病因是肝肾气虚、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所致。其内因多与脾肾两虚有关,外因感邪,一般以寒湿为主。杨仓食认为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先决条件是风寒湿热之邪,内因是产生引起正气虚损及痰瘀虚之毒邪。徐向孜等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因是阴虚血热,外因是邪气侵袭。卢恩俭介绍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发展等,他认为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是邪毒侵蚀。郭燕文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本质是肝阴虚,表面特征是风寒湿或工作过度,或房劳过度,或食辛燥之品,或三者兼而有之,在进行治疗时应采用滋养肝阴,养血和营为主,舒筋活络,疏风止痛为辅。李昕秀指出本病是由风、寒、湿三邪杂而为患,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最后致使关节肿大疼痛,甚则畸形。首先是正气不足,而后受邪后没有及时治疗,邪侵入到脏腑里,导致肝肾亏虚,正气亏损,形成恶性循环,其次,形成痰和瘀,导致病情加重。程云柱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诱因较多,风、寒、湿、热、毒、劳伤、产后及七情失调均可以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因是肝肾不足或劳累过度导致正气损耗过度,导致身体亏虚,外邪入侵,复感风寒湿,气血痹阻不行, 久之损伤肝肾阴血,筋骨失养。

2 辨证施治[1]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依据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瘀者破之”,治疗中的大法是“通”,本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参照以下几点进行治疗。

2.1强调内因 ①调补气血:气血于经脉中运行,濡养全身,维持经络、脏腑、肌肉、关节的活动。痹证病邪久恋,导致气血亏虚,或治疗中所用药物性辛辣,也会致气血不足,治疗时要注意这一点。②滋养肝肾:肝血不足会出现关节麻木疼痛,肾精不足容易感受邪气而形成痹病,治疗时要重视益气养血柔肝,益身壮阳填精。③强筋壮骨: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顽痹,日久不愈,关节易僵硬变形,在治疗过程中药注意强筋壮骨。

2.2重视外因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在治疗时要首驱之。②若遇外感风热或寒湿未解,宜采用清热利湿之法。③外感风寒湿热诸邪,致水湿不化凝为痰,滞于经络骨节间,宜用涤痰散结法祛除。

2.3先攻后补痹者,是因风、寒、湿等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此法重“通”, 先除邪气,疏通脉络,再根据疾病之根本进行治疗和调理。

3中医治疗

在传统的中药治疗基础上,笔者建议加入一些血肉有情之品,这样会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更好。这类药的作用是活血祛瘀,改善气血运行,与其他药物相比,疗效要强,特别是此类药物性刚柔兼使,祛邪而不伤正,标本兼顾。例如穿山甲有宣通经脉,通达关窍之效,蜈蚣有搜风定搐,治痫疗惊,消散肿毒之效,全虫可平肝熄风,攻毒散结。

这类疾病比较难以治愈,若至阴柔和的中药无法祛除疾病,可加入峻烈之品增其血行,其关窍。例如马钱子、巴豆霜之类只要合理炮制,会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如马钱子开通经络、缓急止痛,雷公藤是治疗痹的首选,川草乌是治疗痛痹的专药。

要注意一点,在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时,药量一定要足量,由于痹证病变部位主要在经络筋骨,小剂量的药物难以到达,只有在药量处于似中毒非中毒的程度时,才能在体内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才能使受损的肌肉经络、筋骨兴奋收缩达到“通”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血肉有情之品与峻烈药物配伍使用时要加入一些益气养血、活血、润补的药品,不要忘记在治疗时的扶正。

4 针灸治疗

陈增辉[2]等采用毫针针灸和温针灸整体取穴,采用辩证法在疼痛的部位进行局部取穴,改善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他认为针灸对关节疼痛、肿胀、类风湿因子滴度均有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

结论:经上述研究可以得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选择中药,其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少,患者顺从性较好。但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由于中医本身知识体系的限制,不能深入透彻的分析病因机制,使临床上医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很难进行一个质的突破。因此治疗时,医生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采用辨病和辩证结合,在吸收先进医学的同时发挥中医的长处。目前中医上还未存在一个比较统一的临床判定标准,使临床效果很难得到一个比较可信的结果,同时针灸治疗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上也得到了一些肯定的效果,将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中西结合,针药结合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文4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1-0103-02中图分类号:R 593.22文献标识码:B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组织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至今病因不明。本病侵犯多个关节,而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笔者近年来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最小24岁, 最大7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1987年分类标准[1]:①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③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痛至少6周;⑤有皮下结节;⑥手X线摄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稀疏和关节间隙狭窄);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有上述七项中的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2.治疗方法

①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取肝俞、脾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及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②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禺、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取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膝阳关、阳陵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

治疗时遵循以上选穴原则,采用壮医药线直接灼灸在选定的穴位上,一点为1壮,一般每次每穴灸1~2壮,10次为一个疗程,停3~4天后再行下一个疗程。

3.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治疗3个疗程后疼痛消失,功能恢复,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改善。有效:症状减轻,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功能均无改善。

4.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6例,占44.5%,显效12例占33.3%,有效5例,占13.9%,无效3例,占8.3%,总有效率91.7%。

典型病例

曾某,女,57岁,2005年10月18日就诊。主诉:双指、膝关节、踝关节晨僵、肿痛3年余。经多家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药、西药、针灸治疗,效果不佳,现觉症状加重,行走困难,伴头晕、怕冷、腰膝酸软,舌淡红,胎白腻,脉沉细。X线摄片示:病变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轻度狭窄,骨性关节面模糊,血沉103 mm/h,类风湿因子阳性。

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为痹证,属肝肾亏虚,寒湿瘀阻经络。按上述方法治疗1个月,症状全部消失,行走自如,查血沉10 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恢复正常工作,1年后随访,未复发。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组织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至今病因不明。本病侵犯多个关节,而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肝肾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因其易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邪之后,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正如《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肉不坚,善病痹”,《济生方・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治疗以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宣痹止痛为主。方取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俞穴,起到温阳益气、补益肝肾、调和气血作用,取上下肢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等穴,以取其阳明经多气多血,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疼痛局部循经取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邪等无所依附,痹痛遂解。临床上多采用温针法、灸法、火针法治疗痹证,正如《灵枢・官针》云:“猝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临床采用火针疗法,疗效显著,李文增[2]采用火针治疗RA 25例,发现火针治疗RA集刺法与灸法于一体,共同起到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功能、控制风湿活动的作用。唐治安等[3]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RA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经过多种壮医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碳炭,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穴位上,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具有消炎止痛、宣痹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散结、祛风除湿、活血行气、强壮补益等功效。其作用机理是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经过对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治疗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效果灵验、适应证广、无污染、容易学习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

[2]李文增.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5例[J].山西中医,2002,18(3):38.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文5

顾名思义,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热外因及关节疼痛,用常规中西药治疗部分患者能改善症状。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一、病因不同:风湿病多数应称风寒湿性关节痛,寒冷地区绝大部分是这类风湿病,中医所说的“风寒湿三气杂王合而为痹”。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断根),属中医的寒痹症。而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热痹症,即使病人有畏寒症状也是真热假寒或里热外寒。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

二、病理和症状不同:风湿病是脉道内血液循环不畅阻塞而痛,类风湿是脉道外有异物压迫脉道不通而痛。从外观看风湿病初期不肿,后期关节也不变形。类风湿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风湿病脉象常见沉迟,类风湿脉象常见细数。

三、治疗法则不同:风湿病用一般抗风湿西药或中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药常能速愈,而类风湿用一般抗风湿西药或按西医传统的“金字塔型”方法,中医祛风散寒的热药不但不能治愈反而越治越重。清代名医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风门》说:“凡治痹症,不明其理,以风门诸套漫施为首,医之罪也”。还指出某些痹症“非必为风寒湿所致,多因先天禀赋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而不解”,明确指出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这类痹症,风寒湿是外因,而肾虚是内因,这和近代医学认为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与人体素质低下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不谋而合。为此对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要“审因论治”,切不可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框子而束缚。

我们治疗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采用良种野生蚂蚁作为首选药物。蚂蚁是天然药物化工厂和微型动物营养宝库,含有人体必需的70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微量元素锌最高,药理分析有抗炎、镇痛、免疫双向调节、抗衰老、寓补于治的特异功能,早期佐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中晚期以活血化瘀、滋补肝肾、调理脾胃的中药,对绝大多数的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蚂蚁生擒类风湿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西医治疗;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93-01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反复且病程较长,容易造成患者关节畸形,使其丧失关节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本文就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接收的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发现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的方案,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5.6±3.7)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病程(7.3±1.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服用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等药物,同时配合温热疗法等物理治疗。

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指导患者在活动期间进行适当休息以减少关节的负荷量,如果患者的关节腔内有积液则采取夹板或支架进行固定,固定时长尽量控制在2周内。当患者的关节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进入稳定缓解期的患者进行锻炼时以功能恢复为目的,增大关节的活动强度,以患者所能承受的疼痛程度为限度,通过活动肌肉(肩肘运动与足膝运动)提高患者肌肉功能。配合患者的肌力增强训练及运动疗法,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恢复,尤其是要注重关节运动,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情况拟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方案,以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1.3疗效评定标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标准可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级别:患者关节肿痛现象消失、晨僵时间明显缩短及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则为显效;患者关节肿痛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改善则为有效;患者关节肿痛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日常生活能力也没有改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例数及有效例数在总例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来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P

2.结果

实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致残性,患者多以中年女性为主。就目前的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后2年会出现不可逆转的骨关节破坏,致使患者的关节畸形,最终使得患者丧失关节功能,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细胞毒药物及激素类等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就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康复治疗包括对慢性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关节活动,从而增强患者的关节功能,在锻炼的过程中应以患者所能承受的疼痛程度为限度,确保患者进行关节活动的效果[3]。可以采用滑轮、弹簧及沙袋等增加阻力,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生活及工作能力进行锻炼。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后,本组研究对象中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宝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理疗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18(3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