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治疗范例6篇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范文1

关键词:中医;风湿类疾病;研究进展

风湿类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症,患者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并累及周围肌肉、肌腱、筋膜等组织,甚至导致四肢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该病发病原因复杂,且发病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临床西医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疗效不尽理想。风湿类疾病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对风湿痹症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

1病因病机

风湿类疾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历代医家认为痹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类证治裁·痹症》记载"诸痹??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而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说明该病的内因在于正气不足,风寒湿为外因。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了古代医家对风湿病因认识的正确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医家都非常重视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肝肾亏损等病因作用,如李冀等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内因在于正气不足,患者正气亏虚,风寒湿杂合侵袭机体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风寒湿邪皆重,邪盛为标,正虚为本,缺一不可[1]。陈仁华等研究指出风湿痹症的发病基理多由人体正气虚弱,风、湿、寒、热邪侵犯人体表皮、肌肉、经络、筋膜、骨胳等组织,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而发生病变[2]。

1.2方法

1.2.1专法专方 中医运用自制方、实验方、秘方、民间方等治疗风湿类疾病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宋守金用自拟的"关节舒散"系列方剂治疗风湿类疾病68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43例,采用"关节舒散"系列方剂治疗,对照组343例,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数、疼痛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等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77.2%,且治疗组血沉、C 反应蛋白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明显[3]。张国安等采用复方雪里见胶囊治疗150例风湿病患者。该药中雪里见为君药,牛膝为臣药,佐以马钱子、威灵仙、龙骨、穿山龙为辅药,制成复方制剂。患者连续服药1个月后,显效123例,有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患者关节肿痛、握力问题显著改善,且升高的白细胞、血沉(ESK)、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指标明显下降[4]。

陈宇等运用扶正蠲痹汤及其衍化方剂治疗风湿痹症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治疗显效21例,好转58例,总有效率为90.80%,对照组治疗显效13例,好转47例,总有效率为68.97%[5]。丁艳玲等运用自拟肘膝膏帖敷治疗160例风湿类疾病患者。关节止痛膏采用川乌、南星、肉桂、细辛、血竭、乳香、没药、冰片、樟脑、凡士林等制成,贴敷患处,10 d为1疗程。近期治愈60例,有效93例,总有效率为96%[6]。

1.2.2单方单药 临床采用的单方单药在治疗风湿类疾病方面也具有独特疗效。①青风藤。青风藤的主要成分是青风碱,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作用。吴宗群等报道西安市第五医院张欣于1974年开始应用毛青藤治疗RA患者4万余人次,疗效较为满意[7]。从青风藤中提取盐酸青藤碱制成正清风痛宁片,治疗风湿类疾病疗效明显。朱芳晓等采用正清风痛宁治疗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试验组43例口服正清风痛宁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43例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且正清风痛宁抑制血清IL-1 β及TNF-α的分泌作用更为显著[8]。②雷公藤。雷公藤具有消炎、镇痛功效,是风湿痹症治疗的常用药物。陈付合采用复方雷公藤片治疗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3~18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2%[9]。喻成权等运用复方雷公藤关节止痛膏治疗50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麝香壮骨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10]。③各类制剂。蛇毒素制剂、蚂蚁制剂等在治疗风湿病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朱豫珊采用银环蛇酒治疗100例风湿痛痹患者,患者口服银环蛇酒2~3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胡晓斌等报道了蜂毒与其他药物配伍的方法及治疗注意事项[12]。

1.2.3综合治疗 由于风湿痹症的病因复杂,患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多变,单纯使用一种疗法往往见效较慢,所以临床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牛月才采用内服蝎蛇追风透骨散外贴红燃丹的方法治疗1180例风湿骨病患者。经治疗958例患者痊愈,显著进步153例,进步27例,总有效率为96.5%[13]。程云柱指出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注射、电针、腹针、中药熏蒸的五联法可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内服中药分型辩证治疗,调节患者脏腑功能,配合其他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肌肉、筋骨,内外兼治,从而促进疾病的消 除[14]。彭丽岚采用序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333例风湿类疾病患者。患者口服诸痹灵系列中成药,同时结合热银质针软组织松解术、关节功能矫正训练、心理干预治疗方法,治疗显效149例,有效166例,总有效率为94.6%[15]。

1.2.4其他疗法 除传统的中药方剂外,药浴、针灸、药膳、埋线、水疗、电疗、磁疗、激光治疗等方法也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滕红丽等报道瑶医特色庞桶药浴的治疗方法,该疗法的温热效应、经络传导、瑶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等可发挥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的作用[16]。江杰士等运用埋线方法治疗116例风湿寒性膝关节痛患者。埋线3次后痊愈87例,显效2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98.28%[17]。郑英斌等运用温针灸器治疗风湿痛症患者120例。其中治疗组65例,针刺后采用温针灸器灸相关穴位。对照组55例,针刺后加G6805 电针仪治疗。治疗1~2个疗程后,患者全身发冷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获得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09%[18]。

3展望

长期以来中医对风湿类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今后仍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继续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分析风湿类疾病各期的证候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建立统一的分型、诊断、疗效评价标准,从而推动临床治疗的发展。关于风湿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应进一步发展综合治疗,结合多种疗法的优势,增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冀,袁立霞.从《金匮》历节理论浅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J].四川中医,2006,24(01):39-40.

[2]陈仁华,钟兴明.中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六大原则[J]新中医,2009,41(09):104-105.

[3]宋守金.自拟中药"关节舒散"系列方剂治疗风湿类疾病686例疗效观察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33-34.

[4]张国安,刘哨兵,韩定献.复方雪里见胶囊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07):847-848.

[5]陈宇,詹庆虹.扶正蠲痹汤及其衍化方剂辨治风湿痹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1):1319-1320,1333.

[6]丁艳玲,王丽冬,潘玉华,等.自拟肘膝膏帖敷治疗风湿类疾病160 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05):72.

[7]吴宗群,解建国,滕杰.青风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07):1301-1302.

[8]朱芳晓,周润华,石宇红等.正清风痛宁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2):1-3.

[9]陈付合.复方雷公藤片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3-4.

[10]喻成权,袁作武.复方雷公藤关节止痛膏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5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05):12-13.

[11]朱豫珊.银环蛇酒治疗风湿痛痹100例疗效观察[J].蛇志,2001,13(02):51.

[12]胡晓斌,刘艳.运用蜂毒注射液治疗风湿关节痛的操作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03):156.

[13]牛月才.内服蝎蛇追风透骨散外贴红燃丹治疗风湿骨病1180例[J].中国医药指南·医药学刊,2005,3(01):97-98.

[14]程云柱.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综合治疗[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01):52-53.

[15]彭丽岚.序惯联合康复疗法对风湿类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2):714-715.

[16]滕红丽,梅之南,郭力城.瑶医特色庞桶药浴疗法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03):704-705.

风湿病的治疗范文2

随着对风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以及单克隆技术、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以免疫反应过程某一成分为靶目标的治疗成为可能,其产品即被称为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类药物会像长“眼睛”一样,只对有病变的靶目标起杀伤作用,对周围正常组织视而不见,故减少了传统药物的副作用。

目前,正在临床应用和预备进入临床试验的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生物制剂包括以下三类:① 针对促炎细胞因子类: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 ② 针对抗B细胞的特异性抑制剂,如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抗CD40配体的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的单克隆抗体;③ 抗T细胞特异性抑制剂,如细胞毒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

在我国已经上市应用的是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包括两种产品:英夫利西和依那西普。它们在美国和欧洲已批准的适应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特发性幼年多关节炎等。另有部分生物制剂正准备进入临床试验。

风湿病的治疗范文3

关键词:美托洛尔 风湿性心脏病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57-01

风湿性心脏病被临床简称为风心病,是临床上常见心脏疾病。早期患者没有症状表现,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可出现心脏增大及心律失常的症状,在10―15年后,心力衰竭的症状将会逐渐出现[1]。临床上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主要使用利尿剂:速尿;镇静剂:安定;降低心室律的药物:西地兰以及血管扩张剂为主。虽然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但长期使用,会增加其病残率、死亡率等[2]。本文选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2例,患者临床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美托洛尔,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0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其中:男59例,女45例;年龄在36―68岁,平均年龄为40.5±3.8岁。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患者38例;Ⅲ级患者66例。排除标准:患者的心功能为Ⅳ级;患者入院时,其心室率每分钟低于90次。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因是双盲随机抽取,所以无论在性别、年龄、心脏功能分级、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临床的具体方法为:①如果患者的心功能为Ⅱ级,给予依那普利10mg口服,日一次;双嗪克尿噻25mg口服,日一次;阿斯匹林150mg口服,日一次。②如果患者心功能为Ⅲ级,加用地高辛0.25mg口服,日一次。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时,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药物美托洛尔,用法与用量:美托洛尔,初始量为12.5mg口服,日一次,间隔一周,调整至加倍的剂量,逐渐至50mg口服,日二次。

患者治疗初期每月随访一次,连续三个月,此后每三个月进行随访一次,连续一年。

1.3 评价指标。显效:静息时心室率每分钟低于75次;有效:静息时心室率每分钟高于75次,但低于90次;无效:静息时心室率每分钟高于90次。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血压、心率的变化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2.3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对药物美托洛尔都能够耐受,没有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退出的病例。

3 讨论

慢性的风心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在农村尤其突出[3]。因为有部分患者在早期没有进行介入性的治疗,导致心脏不断扩大,致使出现了心房纤颤的症状。如果患者发生了心房纤颤症状时,若想通过药物来维持其窦性心律正常是比较困难的,临床治疗的目的只是达到控制心室率,延缓心功能的恶化。引发心室率快的心房纤颤,是因为心房已经丧失了正常收缩的功能,或者是心室的舒张期过短,降低心室的充盈量,导致出现心功能恶化的现象。

美托洛尔对交感神经兴奋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心肌的耗氧指数,达到延缓心功能恶化的效果[4]。从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心室率与血压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说明了,美托洛尔能够有效控制心室率,延长心室的舒张期。患者在用药期间没有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冷立娟,冷军,王玉华,张梅.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31):1903―1904

[2] 段彩玉.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外医疗.2012(28):556―557

风湿病的治疗范文4

1通痹汤

取当归、丹参、海风藤、独活各18克,鸡血藤、透骨草、钻地风各21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下。此方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养血活血的功效,适合有肢体疼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患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舌质淡、苔白、脉弦等实寒症状的风湿病患者使用。患者若有肢体关节酸疼、游走不定、时发时止、来去迅速等风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防风、羌活和威灵仙。患者若有肢体关节肿胀、酸痛如坠、痛处重着不移、肌肤麻木不仁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薏米、萆。患者若有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轻、遇寒疼痛加重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制川乌、制草乌或桂枝、细辛。

2清痹汤

取忍冬藤60克,败酱草、青风藤、老鹳草各30克,土茯苓21克,络石藤18克,丹参20克,香附15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下。此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适合有关节疼痛、扪之发热、遇热痛增、关节屈伸不利、舌质红、苔黄、脉数等实热症状的风湿病患者使用。患者若同时出现风热袭表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连翘和葛根。患者若同时出现气分热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石膏和知母。患者若出现热入营血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地、丹皮和元参。患者若出现湿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防己和白花蛇舌草。患者若出现热邪伤阴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地和石斛。

3化瘀通痹汤

取当归18克,丹参、透骨草各30克,鸡血藤21克,制乳香、制没药各9克,元胡、香附各12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下。此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功效,适合有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疼痛呈针刺样、皮色紫暗、病情顽固不愈、关节出现畸形、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等瘀血痹阻症状的风湿病患者使用。患者若有畏寒肢冷、患处冷痛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桂枝、制川乌、制草乌。患者若有发热、大便干结、小便色黄等热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败酱草和丹皮。患者若有肢体倦怠、气短懒言等气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黄芪。患者若有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等血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制首乌和生地。患者的肢体关节若出现较明显的畸形,可在此方中加入炒穿山甲、乌蛇和全蝎。

风湿病的治疗范文5

[关键词] 风湿病;免疫抑制;乙肝病毒;再激活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3-0142-04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疾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会导致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为免疫抑制剂,且其中的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基础药物。研究已证明免疫抑制剂会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可能会使处于静止状态或低水平复制状态的病毒重新活跃复制,即再激活。我国是一个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总人口中70%~90%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一些存在慢性HBV感染或既往暴露于HBV的风湿病患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治疗上往往很矛盾,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旨在探讨风湿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发生情况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12年3月间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共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13~61岁,平均36.4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例、强直性脊柱炎(AS)6例、硬皮病(SSc)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例、成人Still病(AOSD)3例。

1.2入选及分组标准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5年6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常规查肝炎全套、乙肝两对半(采用ELASA法)、肝功能及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单位:拷贝/mL),根据结果分为三组:①HBV复制组:HBsAg阳性+HBV-DNA阳性(HBV-DNA>500)组13例;②HBV无复制组:HBsAg阳性+HBV-DNA阴性(HBV-DNA

1.3排除标准

①甲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戊肝病毒、庚肝病毒等重叠感染;②自身免疫性肝炎,严重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炎等可以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疾病;③免疫缺陷病;④肺结核。

1.4药物使用情况

糖皮质激素(为广义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剂为风湿病的基本用药,上述所有患者因病情需要均需使用两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糖皮质激素及用法:泼尼松(0.5~1)mg/(kg·d);免疫抑制剂及用法:甲氨蝶呤 10 mg qw、环磷酰胺 0.5/2 w、柳氮磺吡啶 0.75 bid、羟氯喹 0.2 bid、硫唑嘌呤 50 mg qd。

1.5治疗方法

HBV复制组免疫抑制剂治疗前一周加用拉米夫定;HBV无复制组免疫抑制剂治疗前不加用抗病毒药物,随访中如出现HBV-DNA转阳则加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100mg/d;既往暴露组治疗前不加用抗病毒药物,随访中如出现HBsAg或HBV-DNA转阳则加用拉米夫定;随访中HBV-DNA转阴,则停用抗病毒治疗。上述三组随访中如出现肝功能损害则及时加用护肝药物。

1.6观察指标

三组治疗后每1~2个月查肝功能及HBV-DNA,既往暴露组每2个月复查乙肝两对半,同时记录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定期复查ESR、CRP等反映风湿性疾病活动的指标。

1.7 评估标准

1.7.1 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 HBV-DNA转阴指HBV-DNA

1.7.2 HBV再激活的评估标准[2] 免疫抑制剂使用期间或之后出现HBV-DNA浓度上升为使用前的10倍以上;或HBV-DNA由使用前的阴性转为阳性,或HBV-DNA≥10×109拷贝/mL;或HBsAg阴性、抗HBc阳性者HBsAg转阳或HBV-DNA变为阳性。

1.8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

2结果

2.1 HBV复制组

有13例,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前1周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随访期间有11例在治疗后2.5~8个月(平均5.2个月)转阴,转阴率85%;有2例(15%)在治疗后出现HBV-DNA逐渐下降,开始下降时间分别出现在第2个月、第4个月,最高较治疗前下降3×104拷贝/mL,随访期间一直未转阴,这2例患者治疗前HBV-DNA均大于1×105拷贝/mL。1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损害,但转氨酶均在正常值的2倍以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2.2 HBV无复制组

有11例,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有4例(36%)在治疗后4~10个月(平均6.5个月)出现HBV-DNA转阳,且转阳时HBV-DNA均大于1×103拷贝/mL,加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均转阴,其中3例同时或随后出现肝功能损害,但临床无相应不适症状,经积极护肝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7例(64%)在随访期间HBV-DNA一直阴性。

2.3 既往暴露组

有2例,随访期间有1例在治疗后第6个月出现HBsAg转阳,同时出现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大于正常值的2倍以上,第10个月后出现HBV-DNA转阳,予拉米夫定及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转阴。另1例在随访期间HBsAg一直阴性。

2.4 三组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及抗病毒疗效情况

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及抗病毒疗效情况

2.5 5例发生乙肝再激活患者的临床资料

见表2。

表2 5例发生乙肝再激活患者的临床资料

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RA:类风湿关节炎;AS:强直性脊柱炎

3讨论

免疫抑制剂可导致HBV再激活已得到公认。具体机制为:给予免疫抑制剂后,机体的免疫力受到抑制,HBV大量复制,感染更多的肝细胞;当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停药后,机体免疫力逐渐恢复,迅速发生机体对受HBV感染的肝细胞的免疫杀伤[3];糖皮质激素更易引起HBV再激活,它能作用于HBV中控制病毒复制和转录活性的皮质激素应答元件,从而直接促进HBV复制[4]。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故风湿病患者合并有HBsAg阳性时,在治疗过程中势必可能会导致HBV复制活跃。近年来国外已陆续有报道。Calabres等[5]报道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过程中出现乙肝再激活。对38例风湿病合并慢性乙肝感染患者随访发现18%的患者出现HBV复制活跃,其中87.5%的患者使用了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一种免疫抑制剂[6]。本研究结果发现HBV无复制组及既往暴露组在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有5例发生再激活,患者HBV再激活后经抗病毒治疗,均出现HBV DNA转阴。提示我们一旦出现再激活,需及时加用抗病毒治疗。

但尚无相关报道证实何种免疫抑制剂与HBV再激活关系最密切。从目前的报道看:羟氯喹、硫唑嘌呤、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单药都会引起HBV再激活[7,8]。2009年国内的叶华等[9]学者首次对合并慢性HBV感染的风湿性疾病患者用药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MTX(≤10mg/周)或LEF(10mg/d)对HBV复制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从5例发生乙肝再激活患者的临床资料中观察到:有4例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所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及柳氮磺吡啶。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HBV再激活常发生于HBsAg阳性的患者,但人体感染HBV后,即使HBsAg消失, 处于HBsAg阴性期间,肝内仍可能存在低水平HBV复制[10],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HBsAg转阳或HBV DNA转阳。这也是本课题设计观察既往暴露组的原因。我们共观察了既往暴露患者2例,其中1例为SLE患者,在使用足量激素及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后第6个月出现HBsAg转阳,第10个月后出现HBV-DNA转阳,给予抗病毒治疗后HBV-DNA转阴。提醒我们对既往感染的患者的HBV再激活不容忽视,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乙肝两对半及HBV-DNA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严重的肝损害发生。

亚太肝病学会(APASL)、欧洲肝脏研究会(EASL)及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1]均推荐:对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特别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治疗的HBsAg阳性者, 即使HBV-DNA 阴性和ALT 正常,也应在治疗前即开始服用拉米夫定。到目前为止风湿领域尚无对风湿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中预防HBV再激活的指南或共识。Kalyoncu等[12]对11例HBsAg(+)的风湿病患者做了平均13.8个月的随访研究显示:风湿性疾病患者预防使用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乙肝再激活的发生率。本研究发现HBV无复制组11例中有4例在治疗后的4~10个月(平均6.5个月)出现HBV-DNA转阳,可见再激活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提示我们对这部分患者可能需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已有研究证明拉米夫定是目前我国抗HBV治疗的一线药物,且疗效肯定[13],本研究在HBV复制组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前1周加用拉米夫定100mg/d,11例转阴,转阴率85%;2例在治疗后HBV-DNA逐渐下降。但长期使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其耐药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年递增。有报道表明,对拉米夫定耐药者加用阿德福韦酯可获得满意效果。本研究中HBV复制组患者治疗前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有11例在治疗后2.5~8个月(平均5.2个月)转阴,有2例在治疗后第2个月、第4个月出现HBV-DNA逐渐下降,随访期间一直未转阴,提示我们可能出现了耐药情况,需更改抗病毒药物,提高抗病毒的疗效。

总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风湿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会导致HBV再激活,在临床中应引起高度重视。风湿病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密切监测HBV-DNA水平,一旦出现再激活则需及时采取抗病毒治疗。对于HBsAg阳性同时HBV-DNA阴性的风湿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可能需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不能忽视既往暴露的患者,需密切监测乙肝两对半及HBV-DNA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Custer B, Sullivan SD, Hazlet TK, et al.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4, 38(10 Suppl):S158-168.

[2] Yeo W, Chan PK, Zhong S, et al. Frequency of hepatitis B virus rectivation in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ytotoxic chemotherap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626 patients with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J]. J Med Virol,2000,62(3):299-307.

[3] Lalazar G, Rund D, Shouval D. Scree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iral 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 Br J Haematol, 2007, 136(5):699-712.

[4] Tur KR, Burk RD, Shaul Y,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DNA contains a glucocorticoid responsive element[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6,83:1627 -1631.

[5] Calabrese LH, Zein NN,Vassilopoulos D. Hepatitis B virus(HBV) reactivation with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in rheumatic diseases:assessment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J]. Ann Rheum Dis,2006, 65: 983-989.

[6] Thong BY,Koh ET,Chng HH,et al. Outcom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In oriental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J]. 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7,36(2):100-105.

[7] Mok MY,Ng WL,Yuen MF,et al. Safety of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agents in rheumatoid arthrit 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J]. Clin Exp Rheumatol,2000, 18:363-368.

[8] Thong BY, Koh ET, Chng HH,et al. Outcom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in Oriental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J]. 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7,36(5):100-105.

[9] 叶华, 陈适, 栗占国. 风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用药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5):324-327.

[10] 王蜀强,江南. 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研究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3):106-108.

[1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12): 881-891.

风湿病的治疗范文6

【关键词】 风湿病;关节肿痛;二草二皮汤;熏洗;虚邪瘀;经验;娄多峰

娄多峰教授出身中医世家,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风湿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70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医风湿病“虚邪瘀”理论[1],总结出治疗顽固性风湿病的有效方药和康复、调摄方法,形成一套理法方药完备的中医风湿病诊疗体系。二草二皮汤是娄多峰教授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来的治疗风湿病关节肿痛的经典外洗方,现将该方及临床运用经验总结如下。

1 病证概述

风湿病是由不同病因(已知的或未知的)引起的影响到运动系统的慢性疼痛和(或)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表现的一大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及脊柱关节疼痛、肿胀、重着、僵硬、麻木、活动受限等。风湿病因关节肿痛难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是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乘机侵袭所致。其以皮肉筋脉骨,甚或脏腑的经络气血不通不荣为主要病机[2]。

娄多峰教授把痹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正虚”“邪侵”“痰瘀”3个方面。正虚为气血、阴阳、脏腑亏虚,邪侵指风、寒、湿、热、燥等邪气侵袭,痰瘀指痰浊、瘀血阻滞。“虚邪瘀”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不可分割[3]。

2 治疗方法

风湿病所致的关节肿痛,熏洗治疗当以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为主,再结合关节所表现的寒、湿、热、瘀等症状,佐以祛邪或化瘀药,灵活施治,娄多峰教授自拟二草二皮汤熏洗治疗效果明显。药物组成: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海桐皮各60 g。加减:患处肿胀明显、肢体沉困者,加萆Z、防己;患处发冷、肤色淡暗者,加细辛、川乌、草乌、桂枝;患处红肿热痛较重者,加大黄、芒硝、栀子;关节肿胀、僵直属顽痰凝结者,加白芥子、半夏;患处刺痛、肤色紫暗等症状者,加苏木、丹参、生乳香、生没药;肌肉萎缩、关节内有响声等症状者,加木瓜、威灵仙、老鹳草。操作时用纱布包上药(或散煎),置搪瓷盆(桶)等容器内,加水2500~5000 mL,用大火煮沸,再用中火煎15~20 min,趁热用药液的蒸气熏蒸患处,并用2条毛巾浸药液交替热敷。若手足小关节肿痛,待药液的温度降至能够耐受时,可将药液倒入电加热足浴盆中,温度设定为38 ℃,直接浸洗手足。患者自觉微微汗出即可,不可过汗,每次熏洗30~

60 min,每日1~2 次,翌日仍用原药液加热熏洗。药液少时,适量加水。每剂药在春秋两季可连续使用2~3 d,冬季可连续使用3~5 d,夏季可连续使用1~2 d。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可休息3 d,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时需注意水温,避免汗出过多,多汗可致体虚,使病情加重。老年人、儿童及病情严重者,需在他人协助下完成,以免造成烫伤。皮肤敏感、有外伤性创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病患者,禁用本方。熏洗后立即揩干皮肤,勿受风寒侵袭。本方适用于肘、膝及其以下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的风湿病。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45岁,2014年5月20日初诊。渐进四肢多关节肿痛1年。患者1年前因受凉出现双手近指关节肿痛,渐出现双腕、双踝、双膝关节肿痛,经西药治疗,效果一般。现症见:双手近指关节肿痛、局部色暗,晨僵半天,双腕、双膝肿痛,肿处发热,下蹲及上下楼梯时,双膝疼痛明显,乏力,盗汗,口干苦,易上火,纳食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

60 mm・h-1,类风湿因子130.69 IU・mL-1,抗链球菌溶血素“O”169.86 IU・mL-1,C-反应蛋白22.25 mg・L-1。双手、双膝X线片:双手部分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间隙狭窄,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及双腕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双膝关节间隙狭窄,双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顽痹(湿热瘀阻、阴液不足)。治宜清热除湿,滋阴祛瘀。予口服药热痹清片[4]3~

8片、舒督丸[5]5 g,每日3次。外洗方:伸筋草60 g、透骨草60 g、五加皮60 g、海桐皮60 g、大黄45 g、芒硝60 g、丹参30 g、生乳香30 g、生没药30 g。2剂,水煎外洗患部。每日2次,每剂2 d。

2014年5月26日二诊,关节疼痛及肿胀明显减轻,双手近指关节晨僵时间缩短,肤色变淡,局部温度降低。中成药继服,外洗方守方5剂外洗以巩固治疗。

2014年6月8日三诊,关节肿痛消失,局部无热感,双手近指关节肤色接近正常,双膝关节可下蹲。1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

按语:本案为顽痹,证属湿热瘀阻、阴液不足。从虚、邪、瘀三者来看,邪为主,虚、瘀为次。其中邪以湿热为主,瘀为血瘀,虚以阴虚为主。所以口服热痹清片养阴清热通络,舒督丸滋补肾阴,并且在二草二皮汤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基础上加大黄、芒硝清热利湿、消肿以缓解关节肿胀及局部发热症状;丹参、生乳香、生没药活血通络止痛以缓解关节疼痛。二草二皮汤外洗可活血消肿;患者阴虚症状亦明显,故加内服药以补虚清热。补虚清热、化湿祛瘀相结合,收效显著。

4 小 结

风湿病致病因素多样,病理属性复杂,病变部位深浅不一,单靠一药一方往往疗效欠佳。外治法多适用于关节肿痛即“邪、瘀”明显的患者;若患者正虚较明显时,需与扶正药同用,以提高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因而强调内服和外治相结合。二草二皮汤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效。方中透骨草味甘、辛、温,入肺、肝经,具除湿舒筋、活血止痛之功;伸筋草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海桐皮味苦、辛、平,入肝、脾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五加皮味辛、微苦、温,入肝、肾、脾经,祛风邪、除水湿、定痛消肿。中药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进行熏蒸、淋洗、浸泡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通过蒸汽和热水的渗透途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发挥药物及物理温热作用,而使风寒湿等邪驱除于体外,从而治疗疾病和改善关节功能。娄多峰教授所创二草二皮汤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如乔磊等[6]应用二草二皮汤熏洗可有效缓解足跟疼痛症状;余志玲[7]运用二草二皮汤外洗治疗骨关节炎,可明显缓解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根据二草二皮汤的功能主治,随症加味,可广泛运用于风湿病局部肿痛、功能受限,且效果明显,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5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2] 娄玉钤.风湿病诊断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46.

[3] 娄玉钤.中国痹病大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37.

[4] 李满意,娄玉钤,贾军辉.热痹清片治疗虚热型类风湿关节炎138例临床报告[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45-46.

[5] 刘雅敏,李振国,张黎莉,等.舒督丸提取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50-1451.

[6] 乔磊,李慧英.二草二皮汤熏洗治疗跟痛症32例[J].河南中医,2008,28(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