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生物概念范例6篇

单细胞生物概念

单细胞生物概念范文1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教学 重要概念 教学方法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术语传递生物学的概念,如“光合作用”;也可以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传递生物学概念,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实现重要概念的螺旋式发展。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既要揭示概念的实质,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如何搞好这方面的教学呢?参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及查看有关资料,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作了如下探讨。

1.建立重要概念教学意识,明晰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概念”。

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率,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教师必须明确什么是“重要概念”,才能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

例如教学中可让学生明确一下重要概念。如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中,列举的重要概念有: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构成。

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2.利用概念图等方法梳理知识点,强化重要概念的理解及掌握。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明晰其中的重要概念、概念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上,概念图有很大的优势,能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这节课的知识框架。

如在讲述科学探究的有关知识时,对涉及的相关概念可借助这样的概念图加以理解(如图示)

3.运用对比的策略,引导学生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它们要么在字面表述上、内涵上,要么在过程上有些相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由于没有正确地对其区别把握,往往容易混淆。例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对比,可以使概念更清晰,更能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3.1通过列表对比

这种对比的方法多适用于归纳概念的相似性与相异性,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对比:

3.2通过简单的图像对比

这种对比的方法比较适用于用文字较难简短描述、学生单纯从文字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例如: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可用下图进行对比:

过程(一)表示细胞通过分裂使数目增多,故细胞分裂是“量变”的过程,刚分裂出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相似。过程(二)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在分裂的基础上,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通过简单的图像,能够使概念直观化,从而易于区分。

4.运用探究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的前概念,生成科学概念。

前概念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相对于新知识的已有认知,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片面的或错误的。前概念的成因,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及正确或错误认识的积累。正确的前概念是学习生物学科学概念的基础和铺垫,它的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生物学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知识和知识结构。片面或错误的前概念会成为生物学概念学习的障碍,这些错误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就会影响对生物学概念的同化和顺应,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阻碍生物学科学概念的建构。前概念的形成,往往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在脑海中根深蒂固,仅仅靠教师的讲解,难以纠正,但如果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而得出结论,得到的印象就会很深刻,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生成。

例如:关于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很多同学误认为种子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为了矫正学生的这一错误概念,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如果我们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可如何设计探究方案?实验的现象可能会怎样,最终的结论又是什么?经过探讨,学生充分运用对比法和控制变量法,提出增设一组对照实验,增加一个满足“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这一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对它进行遮光处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实验实际上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通过实验观察,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二是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修改或改变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概念,加深对科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也就是说,实验促使学生通过认知顺应,实现了概念的转变,从而建构起新的科学概念。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还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景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单细胞生物概念范文2

关键词:选择;教法;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48-1

一、讲述法:直接讲述简单特定概念

概念是由词语表达的,通常也是需要通过词语传递,使他人接受并理解。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些概念相对比较简单,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如八下教材中关于基因、染色体、DNA、性状等,八上教材中关于反射、反射弧、激素等的概念。对于这些概念,教师用讲述法直接讲述,做到用词确切,讲解透彻,重点突出,抓住概念最本质的特征,能起到先入为主,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相对性状”的概念时,教师根据课本定义直接讲述什么是相对性状,让学生得到如下关于相对性状的准确信息,提醒学生找出此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再以人的眼皮、耳垂、卷舌为例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相对性状,辅以相关习题加以辨析。在这一直接讲述的过程中,抽象定义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掌握并理解相对性状,加深对新概念本质属性的认识。

二、直观法:形象展现抽象概念

荀子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体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实验、挂图、黑板画、模型、视频等多种传统与现代直观教学手段,来展现微观世界,展示生理过程,让学生通过多感官的配合运动来获取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对所学概念的持久记忆和深刻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直观教学手段。如:采用黑板画的方式详解子房的结构以及双受精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得关于受精、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的定义以及受精后花各部分变化情况;采用计算机模拟动态展示气孔的开放与关闭过程,获得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气体的开放和关闭是由一对保卫细胞控制等概念;采用图片展示方法展示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不同生态系统的组成,具体范例中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精准定义以及描述概念内涵的重要概念即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获取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组成。植物细胞相较于动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结构,如细胞壁、液泡等这些上位和下位概念。这些直观手段的课堂应用,在微观、抽象的信息直观化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全面感知与整体把握。

三、类比法:介绍陌生复杂概念

在生物教学中,将复杂、陌生的概念与学生自身熟知的事物或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类比,建立一定的联系,这种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可以促进学生对复杂新概念认知的内化。例如,在介绍植物分类单位时,用填写通讯地址时要写清楚国家、省份、市、区、街道、小区、门牌号等进行类比,让学生建立起“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概念。再如:在生物体三种不同的结构层次的学习中,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类比成学生熟悉的的个体,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帮助学生建立起:①一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个细胞组成;②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③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等这些描述概念内涵类的重要概念。

四、比较法:辨别成对并列概念

生物教材中,有一些概念是为了对生物现象进行分类而建立的,这些概念往往并列成对的呈现在教材中,如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先天、后天,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外分泌腺、内分泌腺等等,上述概念往往属于同一类属概念,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概念在教材中先后出现,教师应该并列介绍,通过列表比较或者图解差异的方式突出并列概念间所存在的差异,帮助学生区分概念。如:循环系统中关于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的概念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从血管的定义、分布、管壁、管腔、血流速度等几方面加以比较,区分三种血管,获得关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信息。再如:人类的遗传病教学中,关于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概念,则让学生以“自己”为中心,以血缘关系远近为原则,根据课本对于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的描述,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一张个人专属世代关系图来定义和区分什么是直系与旁系血亲。对于初中生而言,用图表和表格的方式来比较并列概念,更加能显现出概念间的差异,有助于对成对并列概念的认知。

五、正误法:建立科学概念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任何概念性知识之前,实际上都已经有了旧概念,这些旧概念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相对于新概念的已有认知,可能正确,也可能是片面的或者是错误的,它来自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及正确或错误的认知积累。正确的已有概念有助于对新知的认知,而错误的或者片面的旧概念则是学生学习新概念的绊脚石,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阻碍生物学科学概念的形成。

单细胞生物概念范文3

关键词 细胞增殖前概念建构 核心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42 - 03

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是指生物学课程中超越具体、事实性知识的概念,是具有统摄一般概念和事实性知识的概念,对核心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中之重,提高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话题。研究表明大多生物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实验论证,所以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设计、观察、分析和实施相应实验,逐步完成核心概念的建构,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有事半功倍之效。

下面以“细胞增殖”的教学过程为例,阐述如何实现“实验教学”与“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链接。“细胞增殖”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概念,通常的教学设计是先学习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再进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笔者尝试设计系列探究和观察实验,采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实验、课中设计实验和边进行实验边归纳概念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细胞增殖概念的学习。

1 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策略确定

1.1 理解课标要求,确定教学思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对于“细胞增殖”教学提出的具体内容标准是: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本节教学思路为:组织学生在进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系列实验及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使其逐步构建“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增殖”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含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有丝分裂在细胞生命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达到“简述细胞周期、概述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目标。

1.2 分析教材地位,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必修一第5章“细胞增殖”一节,是“细胞生命历程”教学的开篇内容,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细胞代谢的知识作铺垫为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免疫、细胞工程等知识作准备,因此这个概念的学习对学生理解前后相关知识很关键,既是细胞结构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细胞功能及细胞发展变化的基础。

因而将本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细胞生长与分裂在个体生长中的作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定义、阶段、变化和特点;植物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量的变化、DNA数量变化;细胞增殖的种类和意义。其中有两个教学难点:① 如何理解细胞周期?② 归纳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1.3 引伸学生“前概念”,设计实验内容

常见教学设计是以细胞分裂的模式图解为主要学习资料,教师通过分析图解中细胞分裂的染色体、细胞形态等变化,配合适当的模型建构活动,完成概念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初中生物学知识和高中细胞学知识,对细胞增殖内容存在前概念,教师通过问题呈现与启示,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实验情境,设计学生实验如表1。让学生在前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和完成相应实验,自主建构“细胞增殖”的新概念,既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更学生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细胞增殖”核心概念。具体设计见表1。

2 教学实例及分析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主要有两条途径,即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获得概念的初级形式。概念同化是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学习新概念的方式,是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细胞增殖的概念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增殖的本质,并利用原有的前概念,通过对比、分析、论证和归纳,完成概念的形成与同化。

2.1 布置预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根源”

以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为例,课前布置学生做准备实验――“水培根尖”,并提出问题:根尖为什么会生长?

教学过程如下:每人1个洋葱鳞茎,标明实验时间;去掉老根,切掉基部腐烂层,打破休眠;将洋葱放在直径合适的烧杯口上,洋葱底部接触水面;放置室外温暖、有阳光处,培养4~7 d;记录生根情况,并拍照。

结果展示:有的洋葱长出比较多的“白胡须”状的须根,有的只长了一圈或没有长出。

结果分析:有的学生在切掉基部腐烂层时,切的过多,破坏了根原基,没有了根部分生组织,无法生根。

由此学生得出了结论:植物的生长主要是通过尖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实现的,观察细胞增殖过程的实验材料是根尖。

2.2 讨论实验设计,指导制作根尖临时装片

运用问题链的逐层提问与提示,师生共同研讨,设计出“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实验方案,然后将预实验水培的根尖制成装片,研究根尖细胞不同区域的细胞。师生讨论过程简录:

师:我们都切取0.5 cm根尖(不是2~3 mm),怎么看到细胞?

生:放在显微镜下。

师:直接放?显微镜下能看到吗?根近于圆柱体?

生:压平成一薄层,便于光线透过。(初中显微镜技能)

师:你压一下。(提供载玻片、盖玻片、根尖)

生:压碎了。(动手操作)

师:需解离。(展示初中教材胞间连丝图片,并介绍解离的原理、试剂、用法等)。

师再问:解离后就能看清细胞变化吗?

生:染色。

师:给什么染色?什么是染色体和染色质?(介绍染色的原理、方法等)

生:给染色体(质)染色,要看到细胞形态、大小变化及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需制作根尖临时装片,即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后才能镜检。(学生完成装片制作)

将学生制作装片实验安排在学习分裂各时期特点之前,目的是让学生能用自己制作的装片进行观察,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3 指导显微观察,启迪发现细胞分裂的作用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取根尖2~3 mm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观察,这样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初中知识遗忘了,不能区分成熟区和分生区细胞,或在成熟区寻找细胞分裂相。从认知水平的角度看,学生是没有理解根尖为什么会生长?根尖生长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因此在指导显微观察中,需要帮助学生完善对根尖生长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装片简述:①取0.5 cm根尖制作临时装片;②低倍镜观察,找到根尖的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生长点)、根冠;③高倍镜观察,对比四区细胞形态、长短、结构的差异,找到正在分裂和生长的细胞;④去发现伸长区细胞生长现象明显,分生区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提出问题:根尖生长主要取决于伸长区细胞生长还是分生区细胞增殖?

通过师生共同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根尖生长与细胞生长和分裂都有关,主要取决于细胞分裂;观察细胞分裂的部位是根尖分生区,不用取材0.5 cm,只需取2~3 mm。

2.4 对比排序不同分裂相,完善细胞周期的概念

“细胞周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难在3处,主要采取3方面的教学策略。

难点之一是学生几乎无法真实观察到细胞连续分裂的动态过程,影响学生对“细胞周期”概念内涵的理解。教学中通常通过动画、模型展示“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的过程。

本节课从观察“自制分生区细胞装片”出发:首先指导学生观察装片,从细胞形态、细胞大小、细胞核有无、染色质多少、染色置等方面充分描述不同细胞分裂相的特征;然后将相同细胞分裂相归类、排序,从而分辨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的前、中、后、末4个时期。例如:有一类细胞数目很多,都有一个细胞核、有明显核仁、核占体积比很大;有几个细胞很特殊,深色的染色体集中在细胞中央;有几个细胞的染色体到细胞的两极等;再指导学生排出3-5类细胞出现的前后顺序,排列出细胞分裂时期。最后教师点拔学生认识到,观察到的是细胞解离杀死后,固定在不同的分裂时期的“相”,不能看到每个细胞分裂动态过程;一个细胞的分裂历程,就构成一次细胞周期,它与时间周期、时钟周期、钟摆周期等的本质区别,就是细胞结构的周期性改变;不同类型的细胞表示它们分别停留在不同分裂时期,这些时期被依次人为地划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依次被人为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区分不同时期的依据主要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为学生归纳不同时期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数、DNA分子形态数目等变化,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理解细胞周期,并为建构相应数学模型打下基础。

难点之二是学生容易对细胞周期的时间分配产生误解,只关注细胞数目以指数函数的形式递增,而忽略分裂间期的实质变化和重要作用,因为相关动画、模型的连续播放让学生容易产生没有间期或间期很短的错觉。本节课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分裂相的细胞数目的多少来突破此难点的。学生会发现最多的是间期细胞,最少的是中期细胞,说明什么?间期本质是发生在准备期,完成了染色体复制过程,经历时间最长,而中期是分裂期中时间最短的,使学生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认识到细胞周期的本质,即细胞中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从实验方法的角度,也让学生知道通过“数目占比”推算“时间分配”是实验分析中的常用方法。

难点之三是细胞周期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停止?学生对细胞周期外延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周期性分裂的层次,对细胞为什么分裂、分裂后“去哪儿了”等不作深入思考。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根尖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的细胞图像,引导学生从生物学事实中发现问题,如:不是所有细胞都在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继续分裂,有的发生分化等,这样形成对细胞周期更完整的认识。

2.5 展示模拟分裂过程,归纳有丝分裂概念

囿于学生观察自制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显微图像的清晰程度不够,学生由此归纳细胞中染色体等变化规律有困难,因此用模拟动画和相应图片辅助学生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在实物观察的基础上,将自制显微图像与模拟图片相对比,更容易找出各时期的特征。从以下四个角度归纳建构有丝分裂的概念,包括“丝”的含义、来源和变化规律;染色体数量、运动、形态的变化规律;DNA、染色单体、着丝点数量等变化规律;动物和植物细胞中核膜、核仁、细胞器等亚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

3 实验教学辅助概念教学的教后反思

3.1 融入探究理念

在观察根尖、制作装片、对比分裂相等系列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事实性知识,基于观察逐步深入探究,更有助于建构概念。

3.2 借助前概念引伸

学生已形成的前概念是新概念形成的基础,也可能成为新概念形成的障碍,充分利用前概念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能够丰富学生前概念,也能纠正概念误区,从而建构新概念,为形成更上位的概念打好基础。

单细胞生物概念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建构;实施途径

在生物课程中生物学概念是基本内容组成,并且使生物学课程的核心,它主要就是对生命的基本特征、规律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基本认识且为以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将概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进行合理的教学。那么怎样的方法途径才能够让生物学概念知识被学生很好的吸收呢?下面我们就来做研究探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实施途径。

一、建立重要概念意识,明确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们就要将重要概念的内容进行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呢?首先,教师应围绕重要概念进行展开,根据概念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无论是用实验、讲解、资料分析等,都是可以为学生构建正确的重要概念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就比如说,在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时,教师就也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结构,但是动物细胞不具备。3.生物都是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组成的。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5.细胞进行分裂、分化,主要就是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二、亲身实践,积累知识

由于生物学教学与人身体反应具有很大联系,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了解生物概念规律以及基本原理。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用直接感受来让学生深刻记忆,从而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是很活跃以及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任何事情都能够引发他们去思考。生物学可想而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在课堂上用生物学内容讲生活中不为人熟知的科学用教学方式讲述出来,这样的方法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地学习兴趣,并且也能让学生们深刻记忆。就比如说,教师在讲“反射”这课之前可以和学生们做一个小游戏,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蒙住眼睛,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让他们去伸手碰热杯子,然后让其他的学生来观察被蒙眼睛学生的反应。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数不甚数,通过这个亲身实践,让学生讨论思考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对反射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膝跳反射,学生自己体验简单的反射存在,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引发学生对本节“反射”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让他们真正的掌握好重点概念,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解决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课堂教学的目的,实现生物学教学意义。

三、运用对比,引导区分

一般在初中生物教材上都是概念居多,对比较少,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们混淆一些相似的内容。比如说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等,而用对比的形式将他们进行对比,这样就更能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以及属性。

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对比:

联系呼吸作用的进行必须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必须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对生物学中重要概念的教学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作为教师应该在讲课之前对讲课内容做好充足准备,并且在课堂上还应该根据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灵活的讲解,从而达到重要概念的建构。如果学生只能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不能通过事实的抽象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那么这就不能够解决生物学中相应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生物课程的学习。所以,想要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且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那么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就要扮演好主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们共同实践并做好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单细胞生物概念范文5

1.高中生物15个核心概念

这些概念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质;真核细胞;细胞,属于微观方面。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属于宏观方面。现做如下说明。

1.1微观方面

1.1.1脱氧核糖:一种单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组成脱氧核苷酸的成分。

结构式

1.1.2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每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有一份子的脱氧核糖、一份子含氮碱基和一份子磷酸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根据所含碱基的不同,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通过化学键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就是通常意义上的DNA。其结构式如下:

1.1.3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一个DNA上有许多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包括编码区(外显子)、编码区前后对于基因表达具有调控功能的序列和单个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内含子)。

1.1.4DNA:主要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一类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数存在于细胞质中,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一个DNA上有许多基因,DNA和蛋白质结合成为染色质或染色体。它们的组成和排列不同,显示不同的生物功能,如编码功能、复制和转录的调控功能等。排列的变异可能产生一系列疾病。

1.1.5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白,它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

1.1.6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裹的成型细胞核的细胞,细胞核中含染色质,细胞质中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真核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在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除细菌和蓝藻植物的细胞以外,所有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1.1.7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就是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细胞为鸵鸟的卵子。

1.2宏观方面

1.2.1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受精卵分裂产生的细胞开始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是相同的,以后经过细胞的分化,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进而形成不同的细胞群,就是组织。所以说,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动物和人的组织有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2.2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如动物的心脏、肺、肝、肾等,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根、茎、叶等。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器官是生物体中自己具有一定功能,承担生物体一定的工作,是生物结构层次中比组织高一级的层次,器官由各种组织构成。植物的器官比较简单,最高等的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而其他植物并不是都有这六大器官的。裸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蕨类植物有根、茎、叶。

1.2.3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而构成系统。如动物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

1.2.4个体:若干个器官和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体为一个个体。单细胞生物的个体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个体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等。

1.2.5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它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1.2.6群落: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它们之间有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在群落中,一个种群的兴衰、变化都会对其他种群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1.2.7生态系统:在一点自然区域中,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它由无机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组成,无机因素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无机盐等,生物因素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分解者(腐生微生物)三部分组成。它既有垂直结构又具有水平结构。

1.2.8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

2.细胞是核心概念的桥梁,是宏观和微观的分界线

在这些概念中,属于生命系统层次的基本概念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分界线。

单细胞生物概念范文6

[关键词]四分体,训练,概念分化

减数分裂是细胞遗传学的基础,现行的高中生物教科书中都把减数分裂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要完成该内容标准,达成知识的融汇贯通,四分体是一个核心概念,因为几乎教材中所有的细胞遗传学相关概念和原理都与之有关。

1.四分体的形成过程

从四分体的形成过程看,四分体形成于减数分裂期Ⅰ前 期的偶线期,这时期又称配对期,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专一性配对过程,即联会。配对后,两条同源染色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含有4条染色单体,因而又称为四分体。随后,进入粗线期,发生等位基因之间的部分DN段的交换和重组,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的组合。发展到能在光镜下清晰可见时,已进行到了减数分裂期Ⅰ的中期,然后,同源染色体对相分离并向两极移动,标志着后期Ⅰ的开始,将到达每一个极的染色体的数量为细胞内染色体总数量的一半,且各四分体之间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导致到达两极的染色体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1]在教材中,也提供了相应的模式图。

2. 与四分体相关的概念

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与四分体有关的概念涉及到①联会;②同源染色体;③交叉互换;④分离定律的实质;⑤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⑥(性)连锁遗传的实质;⑦等位基因;⑧染色体组;⑨基因重组;⑩染色体变异等。这些概念分别发生在形成四分体的前后,如图所示:

3. 四分体概念的教学建议

(1)减数分裂过程的教学。虽然说四分体是核心概念,但减数分裂的整体过程的教学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其主要任务 应该是掌握减数分裂的各时期的图像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这也是深入理解四分体时期相关概念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减数分裂图像训练用纸”,即把减数分裂模式图中的染色体去除,只保留细胞的轮廓和少部分染色体,要求学生再现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猜测并图示21三体综合症和果蝇XO型等异常个体形成的可能原因。

(2)四分体时期概念的螺旋上升。由于在后面的教学中有许多概念与四分体时期有关,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概念的前后联系,在减数分裂过程的教学时要讲清楚“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等基本概念。进入《基因在染色体》、《基因的本质》和《生物的变异》章节时,要将与四分体有关的概念重新回顾,生成“分离定律的实质”、“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性遗传的实质”、“基因重组”及“染色体组”等概念,让学习者前后印证,温故而知新。

4. 概念获得的评价

除了一般性的练习评价外,我们还设置了概念是否分化的反馈与矫正评价。通过对学生活动产品的分析,了解学生概念获得的情况。练习如下:

[1].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可以产生的配子种类为

A.2种 B.4种 C.8种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调查知识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随着同源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而产生的。)

[2].从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到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可能发生的变异为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A.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D. ②③

(答案D。调查知识点: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各种变异可能产生的时期。)

[3].在人体下列细胞分裂的时期,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有①肝脏细胞,②精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D. ②③④

(答案A。调查知识点:同源染色体的定义。)

[4].在一个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有多少种

A.23种 B.24种 C.46种D.23或24种

(答案D。调查知识点:同[3])

[5]. 已知某生物卵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为X,那么,在初级卵母细胞及次级卵母细胞核中,DNA依次为

A.4X、2XB.4X、XC.2X、2XD.2X、X

(答案A。调查知识点: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

[6].现在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①若男孩色觉正常,其母色盲,其父正常;②若男孩色觉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③若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则①②③情况下,染色体变异分别发生在

A.、卵细胞、不确定B.、不确定、卵细胞

C.卵细胞、、不确定D.、不确定、

(答案B。调查知识点:减数分裂的异常可能。)

[7]. 右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A。调查知识点:分裂图像的识别。)

上一篇渔业研究

下一篇遥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