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范例6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范文1

关键词:任务引领;模块化;电机与电力拖动;学习情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97-02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对学生职业技能考核及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技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进行改革是一项研究课题。

任务引领型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教学,课程的知识点、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要素均在对工作任务的认识和体验、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及对任务实施过程的考核中加以体现和完成。任务引领式《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改革的研究正是寻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突破口的改革性尝试,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及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有关需求的工作岗位为电气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维护、改造与设计管理工作等相关人员。根据相关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制定《电机与电力拖动》学习领域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在电气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维护、改造与设计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包括:(1)熟悉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及用途用法;(2)能够根据电气自动化工业生产要求,具备电机选用的能力;(3)具备对工业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调试维护的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目标包括:(1)具备查找手册、各类学习资料的能力。(2)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包括:(1)能独立学习、工作,掌握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确立模块化课程内容 在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聘请行业专家、 教改专家及专业教师共同讨论课程内容,以企业工程实际背景编制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企业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机融通,有机地转化为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标准,再进行合理的教材选择或自编模块化讲义。表1是机电、自动化设备人员维护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根据电气、自动化各个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选择合适的模块内容。部分模块化内容见表2。

以任务引领组织教学,设计学习情境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内涵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以开放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引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接受任务、资讯、制定计划、任务实施、检查及评价完成一系列“项目”,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在动态的学习工作中系统培养工作能力、学习知识技能。在电气自动化维护工作任务要求中,要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原理、结构、参数要求等,依据任务分析情况可列出其中的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表,学习情境可以按照接受任务、了解资讯、制定计划、任务实施、检查及评价六个步骤进行。 如学习情境一: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分析,见表3。

制定开放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标准要立足社会需求,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相协调。在课程评价主体中,学校、教师、学生及企业部门共同参与。在课程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更要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参与文献:

[1]陈百建,等.“任务引领型”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程凌.高职高专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3]赵晓雨,刘朝禄,刘灿国.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建设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35).

作者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范文2

关键词: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方法

对于工业企业进行安全评价,其指的是在不出现财产以及生命损失的安全范围之中,对电气领域之中的一些安全措施以及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对工业企业进行电气安全评价主要的目的是预防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其原则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的提升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管理的水平,同时也要对电气安全教育以及实践加以评价。

1工业企业电气安全和评价

在工业企业之中,对于电气的应用是极为普遍的,这也使得电气安全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很多的环节均需要保证用电的安全性。因此,用电的安全问题也会广泛的存在于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电气的安全使用,不仅会受到技术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管理水平的影响。

2构建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的原则

若是工业企业想构建相对科学、合理、可行以及完善的电气安全评价体系。首先,需要体系构建人员应当对相应的原则加以了解与掌握,如此才可以确保电气安全评价体系切实的可行,才能确保其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科学性原则。不管是构建哪一种类的体系,均应当依照科学性的原则。由于科学研究的是不同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客观规律,同时也要将其看成是创建一种新事物应当遵循的标准。(2)整体性原则。在进行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评价过程中,有着不少的问题存在,而且各种问题就是极其复杂的。正是由于所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构建安全评价体系时,应当把握好整体,切忌出现以偏盖全的问题。(3)可行性原则。构建电气安全评价体系时,应当对资料加以全面的收集,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加以全面的梳理,可以更加充分地的做好相关准备工作。(4)可比性原则。电气安全评价体系属于抽象化的事物,因此,不能加以比较。所以,要求要把电气评价体系进行量化处理,这样才可以对不同的问题加以对比,从而提升体系构建的水平。

3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的指标

(1)一般设备电气。短路保护装置齐全可靠;过载保护热继电器动作可靠;限位保护装置齐全可靠;接地与绝缘良好;设备内部采用金属软管或塑料管,外部采用金属保护管或塑料槽板;导线无破损,脱皮,老化现象,套管内无接头。(2)配电间。变电间和变电室的内部结构和设施能防雷雨、防火、防小动物窜入,通风照明良好,门窗向外;配电装置间距和遮栏应符合安全要求;低压配电装置的安全距离柜后,柜侧的维护通道不小于0.8米;变压器接地良好,电阻值不超过安全要求、油质、油色、油量和声响正常、绝缘完好、本体无过热现象、设备周围整洁。(3)车间、科室内电器线路检查。架空线之间和架空线对地,对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符合安全规定,接地良好;各电气设备的开关保护装置,控制装置,信号装置等齐全完好,带电体有可靠防护;易燃、易爆区域的电气设备是采用防爆型的,设备接地,防静电和防雷接地牢固可靠;应器、反应釜加热处有隔热措施,绝缘保护层无烧损。(4)移动电气装备。电源线采用三芯或四芯多股橡胶电缆,无接头,不跨越通道,绝缘层无破损,长度不得超过6米;开关应可靠、灵敏,且与负载相匹配。

4工业企业定期安全评价所使用的方法

在进行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过程中,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即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不利影响因素的鉴别、对不同的评价因素加以区分、制定评估的策略、开始全面的评价工作、制定整改措施以及预防方案。(1)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评价工作时,应当充分的做好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其大致包含有对评价对象的选择以及因素的确定。而上述的工作要求应当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人员完成现场的勘查。对现场的实际数据信息加以全面的收集与整理。(2)不利影响因素的鉴别。若想使构建的电气安全评价体系更加的具有科学性,对于一些不利影响因素的鉴别显得极为的关键。唯有通过对不同生产环境以及相关工序实际情况的了解,才可以对一些有害的影响因素加以鉴别,如此才可以更好的确保电器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3)对不同评价因素加以区分。依照相应的电气安全评价而构建出不同的需求,应当依照具体的工艺流程、产品的性能、设备机械的应用以及危险来源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区分。(4)控制评价的策略。应当建立起全面、科学、合理以及可行的电气安全评价策略,并通过整体性的定量以及定性的评价工作,才可以使电气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拥有更加科学的实施措施以及具体建议。(5)制定整改措施及预防方案。在进行电气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相对整改措施以及预防方案的制定,是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完成对现场的实际勘察工作后,全面的对现场原始数据及信息加以收集与整理,并完成科学的分析,就电气安全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以及预防方案。所制定的整改措施以及预防方案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安全技术方面内容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

5结论

综上,在对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相关方法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基础上,我们能够了解到在进行电气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对具体的问题加以具体的分析,应当和工业企业现场的实际状况更好的结合,形成拥有可行、合理及科学的电气安全评价体系,这样才可以确保电气安全评价体系能够在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才能更好的使所建立的电气安全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广泛的应用,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工业企业电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秦建新 单位: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旬阳卷烟厂

参考文献:

[1]丁可.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方法及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范文3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毕业设计;模式

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理工科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自2014年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在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断推进和发展,在青岛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六所北方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同时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制约着联合毕业设计进一步发展,所以针对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总结和思考尤为重要。

一、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以参加联合毕设的青岛理工大学为例,该校自动化工程学院在2015年首次参加联合毕设,对于学生的选择都是学院指定,没有通过学生申报和筛选,所以学生的覆盖面和积极性相对差些。在第二年的教学改革方案中该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经过学生自由申报,学院筛选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每年除了遴选出若干优秀大四学生参加本年度的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还鼓励大三的学生提前参与到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当中去。采取这种方式的联合毕业设计既可保证完成专业培养计划,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能够接触更多的工程实际课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确保多校联合毕业设计选题的高质量和创新性

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与否的第一步,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来自企业,也可以合作开发。但是,对于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这种工程应用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定要保证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背景和创新性。在确定联合毕业设计题目后,出题教师要及时与各校沟通,将学生论文题目及摘要大纲、建筑图纸等发给各校,以保证各校的指导教师及其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足够了解。学生在联合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出题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便更好的完善联合毕业设计题目。因此,对联合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充分的探讨,尽早确定题目,保证题目的质量和数量,是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三、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建立

如何评价这些参加多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以及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果,使之与本校毕业设计环节相吻合是至关重要。通过三年的联合毕设实践经验,我们建立了一套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来衡量评价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中针对学生的各项评价指标包括:开题汇报成绩、中期汇报成绩、最终答辩成绩、设计图纸质量、指导教师评价。针对指导教师的各项评价指标包括:是否为出题教师、出题质量、学生参与面和积极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成绩。

四、通过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促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我们通过对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建筑工程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在学生毕业设计这一重要阶段,联合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相关学校,发挥群体智慧,使学生拓展视野,提高设计能力和专业合作能力,教学内容也得以丰富并完善,但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持续的实践探索,更多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作者:刘胜荣 杨世忠 崔明辉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晓甦,曹宇薇,吴书霞,邹开.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构建研究——以重庆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6,(3).

[2]张绢,李雪莲,黄薇,史增录.面向“卓越计划”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3]章瑾,朱欣尔,侯伟.建筑工程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讨——以某大学实验楼工程改造设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范文4

助推作用。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让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

性强的技术人才吧!

一、教学改革要综合考虑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主要包括电工学、电气控制、电力系统安装与维护、电机学四个部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因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基础性强、知识涉及面广的专业,因此也使得它与其他基础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成为必然。例如,“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交叉融合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与“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机电一体化”学科。现已形成以“机械”为主体、电气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机械+电气+计算机”的有机融合,“机电一体化”学科的产生实际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

域中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合。

二、教学改革要考虑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由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在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信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任何实际问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机器运行效率,而提高效

率的关键在于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运行的

科学性和可靠性。社会对工作岗位的需求使得强、弱电结合成为必然趋势,随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运而生。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来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改革要注重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改革,不仅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重点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学改革不仅要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指导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评价中要把“卷面成绩”“实训操作”“道德评价”“行为规范”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评价,综合评价成绩作为推荐学生就业的依据。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平时学习中就格外用心,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更注重“成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理论专业知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范文5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一、现状分析

1.教的现状

1.1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讲授时,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只有挂图或是简单的教具,无法将具体器件的结构看清看懂,尤其是在起动机、点火部分等。往往要等到下一个教学周期才能进行实践教学,而之前所学的一些皮毛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也所剩无几了。

1.2 教材内容

大部分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理论性也过强。以点火系统为例,现在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车上都采用的是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而大部分的教材中还依然是以机械控制为主,并且内容多偏重于对汽车点火过程的原理分析,忽略了对结构的介绍以及对故障的分析,对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没太大的实践意义。

2.学情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其他阶段的学生强,但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在实训过程中通常是以某部分的工作原理为主线或以某具体故障为引导,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实训时只知道要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无法触类旁通、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

二、教学改革的探讨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就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一般都会从事一线装配工作,少数会选择汽车维修。结合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特定车型,并有目的性的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如对电源系统,蓄电池部分可忽略蓄电池内部结构,强化蓄电池的拆装以及故障判断;发电机则应将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起动系统中,起动机是属于汽车上比较贵重的元器件。因此在汽车起动的时候不能连续起动,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起动机又不工作,所以必须按照各种不同情况对起动机的结构、工作特点、故障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尤其是平时的维护方面。除了传统的几个电气系统之外,还应将空调添加到电气系统中。因为现代汽车基本上都装备有空调,在实际工作中过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对空调进行维护维修等,学生必须了解空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设置日常生活中关于汽车电气故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边放置了一晚,第二天汽车却无法起动,经检查是因为蓄电池电量不充足,请问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讲解完蓄电池这一部分内容后让根据所学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2针对城市与农村学生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至全国各地,有来至城市的也有来至农村的。城市的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对汽车电气有一定的了解,而农村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汽车电气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对待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城市的学生,为了保持他们学习汽车电气的兴趣,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些关于汽车电气前沿的知识、电气发展的走向以及分类模块等,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汽车电气的了解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试着解决,通常城市的学生更愿意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积极性,在他们自己探索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使他们的知识面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也无形中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农村的学生,可全方位的向学生介绍汽车电气的发展历史,向学生展示汽车电气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学习汽车电气知识的欲望。

2.3建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多元化主要是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几个方面来体现。构建中职生评价体系需要遵循指导性原则。我们在构建中职生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坚持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一些调查问卷和测评试卷得出的数据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老师的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方能得到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评价结果。

在课堂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有组长和成员组成。对学生只是掌握情况的评价以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员互评、自我测评组成,并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两个模块,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4德国双元制的启示

双元制作为教学实体,是指工厂、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学徒――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从教学上看,并不能简单地将工厂、企业的实训工作说成是纯粹的操作,也不能将职业学校的课程看成完全是理论学习;而是两者有一定程度上的交叉,在企业、工厂中除了培训岗位、教学实训车间外,还有实训指导教室;在职业学校除了理论教室、实验教室外,还有作为理论教室补充的实训演示车间。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在发电机发电不良,点火系统电压不稳等理论问题不得兼顾的情况下,企业内的实训教师应当根据需要加以补充,这时就必须在企业内上实训指导课。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应当知道哪些方面是无法在企业实训车间所能学到的,并应带领学生进实验室,或学校的实训演示车间加以实验或演示。

三、结语

汽车制造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断的探索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创新意识以及掌握汽车技能的学生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提高中职学校汽车电气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应针对各个学校的特点,改进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汽车电气课程的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范文6

关键词:项目教学;功能模块;师资队伍;设备建设;评价体系;培养途径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盐城技师学院作为全国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成员单位,2008年起与10所技工院校共同开发了《电气维修专业预备技师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目前该课程体系已通过专家论证由国家人力资源部颁布实施。

我院作为该课程体系的开发牵头单位,为提高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的开发质量,保证职业功能模块课程教学顺利实施,我们边开发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2009年春季学期在06级(三年级)4个技师班(119人)开始施行电气维修技师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教学。一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要保证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有效运行,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施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必须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构建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符合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扎实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本专业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实际教学经验。为了培养适应这一教学体系的教师队伍,我院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建立一体化教师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历提高和技能提升,每年开展一次一体化教师考核评聘,对符合条件被评聘为一体化教师的人员按月发放一体化教师津贴,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一体化教师倾斜;二是开展教师一体化教学竞赛。让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在全院开设一体化示范课,通过教学竞赛和示范教学提高全体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水平;三是实施“青蓝结对”活动。让有丰富一体化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通过以师带徒的形式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四是积极参加部、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有重点地选派教师到培训机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学习深造;五是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凡新进教师必须到企业实习锻炼一年,同时每年利用暑假和定岗实习期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此外我院还从企业引进了一批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高校引进一批硕士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通过以上措施我院已初步建立起一支满足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教学项目多,共有10个模块55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都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对每个教学模块的每一个教学项目都很精通,必须进行教学项目合理分工,我院采取的方法是将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中的教学项目按岗位能力方向分配给各个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交替轮换,教师相对固定。要求教师必须胜任各自承担的教学项目,这样教师就能做到学有方向、教有重点。例如“典型工业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模块中有14个教学项目,我们将传统的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与维护项目分配给一位教师,将电梯、恒压供水控制、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现代控制技术项目分配给另一位教师,实现了教师的优化配置。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以行动为导向,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形成操作技能,这一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例如教学项目“单片机控制的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项目任务,自主完成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各环节工作,最终完成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设计、元件采购、电路安装与调试任务。但就目前技师学院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实际能力,完全实现自主学习,完成上述工作非常困难。因为他们长期接受被动式学习,在新的教学体系实施中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引导、合理组织、科学管理。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把握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解决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此2009年暑期专门安排试点班的专业教师深入校企合作企业,让他们在一线生产岗位、班组长管理岗位充分锻炼,培养他们的生产实践能力和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实施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备设施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教学体系提出“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手段一体化、组织教学的项目化”的新思路。要实现教学手段的一体化、组织教学的项目化,就必须具有先进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条件。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中大部分教学项目是从典型工作任务中转化来的,因此对教学设备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备设施,职业功能模块教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为了满足职业功能模块教学的需要,我院加大了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一是与广东三向教学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机电一体化单片机实训装置,该装置可以满足“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课程项目的一体化教学;二是组织骨干教师,自主开发了PLC、变频器、触摸屏网络实训台及配套仿真设备,新建电梯控制实训室、恒压供水实训室等,基本满足了“典型工业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模块教学需求;三是改造了液压与气动实训室、直流调速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添置了液压压力机、平面磨床、注塑机、机械手实物以及MPS柔性生产线,满足了“常用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等课程项目的教学需求;四是新建了数控机床维修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满足了“数控车床电气维修”、“机床电气系统改造”等课程项目的教学需求;五是为每个实训室配备了现代化的音视频教学设备,主要包括投影机、展示台、摄像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可以进行操作过程的视频展示,实现网络教学。目前,我院的教学设备条件能够满足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教学需要,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

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形成文明的工作习惯,与企业实现有效对接,我院将每个实训场所尽可能按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布置,引入现代企业6S定置管理等企业管理规范,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实施教学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施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必须建构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是非确定的、非固定的行为过程,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其学习活动是不同的,传统的考试评价不适应职业功能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必须建构一个完善的、多元的学生过程评价体系。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评价体系分为教学任务评价、教学项目评价和模块课程评价。教学任务评价和教学项目评价又分为小组评价、学校(企业)评价。通过评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任务评价以学生形成的职业能力为依据,注重对任务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收集信息的质量、计划的可行性、完成任务的质量、操作的技能水平、工作的态度、发现和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小组统筹与合作能力等,涉及到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合作、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教学项目由各个教学任务组成,教学项目评价建立在教学任务评价的基础上,着重评价学生在完成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完成的教学项目应以企业评价为主。如教学项目评价不及格,应安排时间重修该项目,重修成绩以60分计入。各个教学项目的评价结果乘以其考核权重累加后即为该课程模块的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四、实施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必须开辟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

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植根于企业,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实施教学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一是职业功能模块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由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转换过来的,只有结合企业实际,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二是由于学校或多或少地受到设备条件制约,综合实践性较强的教学项目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来完成;三是职业教育必须实现按需办学,满足企业的需要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院推行“随走制”,让课堂进车间。针对企业急需用人的实际,在学校完成主要课程模块教学后,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大胆探索了“随走制”,让课堂衔接车间,实施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一方面,教学任务“随着企业走”,教学计划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教学任务直接联系岗位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两者紧密结合过程中完成必修的教学项目。另一方面,任课教师“随着学生走”。实施现场教学和指导,组织学生管理,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让企业参与学生评价。目前我院电气维修专业已与盐城机床厂,盐城长虹涂装等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机床电气维修”、“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等教学项目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高。校企合作为加快学生技师成长拓展了空间,创造了条件。

五、实施职业功能模块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虽开发于2008年,但由于电气控制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一些设备的控制技术已经发生较大改变,例如“电梯控制技术”教学项目中电梯2008年采用PLC、变频器控制,但现在大都已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因此建议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技术发展情况及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实“四新”知识,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电气技术的发展。

2.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能全面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评价内容比较多,需要通过观察取证的考核点也比较多,评价的操作难度较大,量化指标难以确定,因此还要进一步探索与寻求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3.教学项目中任务设置不尽合理。经过实践教学发现,部分教学项目的任务分解不合理,存在个别任务内容过大、知识和技能容量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