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范例6篇

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

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范文1

方法:通过护理部与科室对新入科护士制定培训考核表并遵照执行,安排带教导师、开展专科理论讲座、开展护理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充分争取利用学习机会、专科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历练等培训方法。

结果:对19例新入呼吸科的护士实施护理部和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经过2年余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实施护理部与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新入呼吸科护士的专科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新入科护士培训通过率100%,适应呼吸科护理工作。保障了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护理部与科室联合交叉 新入科护士 培训 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3-03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呼吸专科护理队伍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部每月对全院的护士分层次计划培训,护士长作为一线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培养护士向专科方向发展,逐步提高专科业务水平,拓展护理服务范围。护士长充分利用科室现有资源,采取护理部与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培养新入呼吸科护士的专科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速护士的成长,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自从2009年3月以来,对19例新入呼吸科的护士实施护理部和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经过2年余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培训对象: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0共19例月新入呼吸科的护士,均是未婚女性,年龄在19岁~25岁,与我院人事关系除2个护士属于正式聘用制外,其余护士均属于临时聘用制。赣南医学院护理本科应届毕业生2名、赣南医学院护理专科应届毕业生5名;井冈山大学护理专科应届毕业生5名;在社区诊所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的赣州卫校毕业生3名;3+2护理大专应届毕业生2名;另有2名是护理专科毕业两年有一定的护理经验。

1.2 培训模式。

1.2.1 计划安排。在年初护理部和呼吸科定制出新入科护理人员的培训表,并且遵照计划逐月逐项认真完成各项培训工作。

1.2.2 安排带教导师。导师应具备崇高的护理品德、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对新入科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并指导和督促检查日常护理工作,包含对其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调试。科室在月底核算奖金时对导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提高其积极主动性。

1.2.3 开展专科理论讲座。除了邀请专科医师主持讲座外,包括护士长在内的每名护士负责一个专题讲座,主题是如雾化治疗的合理选择与正确应用、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肺癌化疗的管理、呼吸操的演示、危机管理在呼吸科的应用等等。在讲座前,主持者必须查阅专题文献,将专科理论与循证医学证据紧密结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讲座的形式实现了资源共享。

1.2.4 专科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人建立专科培训手册,除了根据医院护理部的要求,每月按计划抽考核1项技术操作外,科室内每月增加1项专科操作,如雾化治疗、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使用等。由护士长及带教导师负责培训与考核,结果记录在专科培训手册上,轮训结束后上交到护理部。

1.2.5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由于呼吸科抢救频率高,呼吸科突发事件多,护士长针对专科特点,加强了新入科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首先科室建立各种应急事件的应对流程。其次科室建立应急处理学习评价表[3],在培训考核中护士长利用具体病例模拟突发事件,如急诊病人的接待,发生护理缺陷及事故、坠床跌倒、职业暴露、突然停水停电或火灾的应急预案;专科方面如机械通气中突然停电或患者非计划拔管、无创通气过程中患者指脉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痰液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张力性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等应急预案。培训中护士长注重培养新入科护士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快速应对的能力。这一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避免护患矛盾和医护矛盾。

1.2.6 开展护理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护士长每月安排1名护士组织护理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请求护理部亲临现场指导。主持者提前1周公布讨论病例,便于参与者准备讨论内容。讨论会上,主持者首先公布病例概要,随后参与者针对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技术问题、安全问题、护患沟通问题等提出主张和建议,如肺栓塞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沟通困难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等,最后由护士长总结,指出病例治疗护理中的经验与不足,并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工作的新举措。轮训护士经过护理查房学习,不仅及时发现了护理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整改,杜绝了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保障了护理安全,同时还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到系统的巩固复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1.2.7 充分争取利用学习机会。护理部和护士长积极为护士争取和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如倡导护士积极征文参加呼吸专科医疗和护理学习班(3-5天),短期脱产培训(如3个月)。学习后向全院护士大会及科室内汇报,实现了资源共享。在科室内疑难病例全市大会诊时,护士长安排责任护士参与;若科里引进一台新的仪器,由厂家工程师讲解仪器工作的机理、使用参数设置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以上这些方法是提高轮训护士专业素质的良好途径。

1.2.8 综合能力的历练。护士长在排班时,注意新老护士搭配,保证床位护士相对固定。每名床位护士负责8名左右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并提供专科健康教育。这既培养了他们的评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沟通交流能力。护士长还通过不定期检查和考核评价护士的业务水平。此外,新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的1周内进行随访,以电话随访[4]为主,必要时上门服务。例如电话随访对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的依从性,随访中针对患者出院后面对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将专科护理服务由医院内延伸至院外,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新护士通过综合能力的历练,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处理问题的应对能力。

2 效果评价

2.1 病人及医生满意度调查。相关文献研究报道[5]:工作倦怠的情绪耗竭和低成就感维度在情绪劳动各维度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进一步揭示了情绪劳动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护士工作热情高涨、饱满,积极主动,责任心强,高度积极的情绪劳动保障了工作顺利的进行,提高了医生和病人的满意度。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科室每月不定期组织一次对病人和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两年来的满意度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水平、健康宣教、应急事件处理效果、护士的综合素质涵养等均表示满意,满意度达标。

2.2 发生的差错缺陷数量及纠纷发生率。统计2009年至今没有因护理原因导致医疗纠纷,差错缺陷数每年小于4例。

2.3 新入科轮训护士随机抽考通过率合格。按照护理部要求理论考试60分为合格,操作考试90分为合格,成绩记录在个人业务档案中,并作为续聘考核的依据。考试(含操作考试)成绩6次以上(含6次)不合格者继续参加下一年的培训,而且不允许报考护理大专、护理本科。目前没有出现轮训护士抽考不合格的现象。

2.4 护理部与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呼吸科护士的临床应对能力。呼吸科的患者大多是病情危重、操作项目繁多,护理技术含量高[6],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稳定护理队伍结构,提高呼吸科的护理队伍的竞争和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关键是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2.5 护士对自我职业生涯的满足感。护士工作热情高涨、饱满,积极主动,责任心强,从2010年至今没有任何新入科护士因工作的繁忙、紧张、脏累等压力出现辞职、调岗、或是抑郁自杀的意外事情发生。

3 小结

护理部和科室制定科学全面合理的培训计划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护理部、护士长及带教导师组织规范化培训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考核评价是检阅培训的效果的手段,每月如期按照计划认真完成每一项培训与考核工作。护士长充分利用科室现有资源,采取护理部与科室联合交叉的培训模式培养新入呼吸科护士的专科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速了护士的成长,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张维珍.新入科护士培训手册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04-0320-02

[4] 孙龙凤,孔德磊,王爱平.电话随访对阻塞性睡眠综合征患者使用正压通气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18—120

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范文2

(一)停水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包括:①告诉每位病人停水时间段。②给病人备好使用水和饮用水。③病房热水炉烧好热水备用,同时用尽可能多的容器装好生活用水备用。

2,突然停水时,白天与调度室联系;晚、夜班、节假日与行政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联系。

3,加强巡视病人,解决好病人的饮水和用水问题。

(二)停电

1,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①备好应急灯、手电筒。②如有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应随时准备简易呼吸器。③其他使用电力的仪器,及时寻找替代的方法。监护仪、泵等应预先充电。

2,突然停电时:①立即开启应急照明。②立即了解危重病人情况、各仪器设备运转情况。③通过电话报修,白天与调度室联系;晚、夜班、节假日与行政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联系。

3,停电时,使用呼吸机的立即脱开呼吸机,改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

4,维护病区秩序,组织人力保证病人医疗安全。

5,加强巡视,安抚病人,及时解决病人问题;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三)浸水

1,发现浸水,立即寻找漫水的原因。

2,如能自行解决的,立即关闭水源,并主动将漫出水处理干净。

3,不能自行解决的,立即报修,白天与调度室联系;晚、夜班、节假日与得政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联系。

4,协助行政处人员、保洁员清扫地面,处理污水。

5,竖立“小心滑倒”警示牌,告诫病人、家属及工作人员注意安全,叮嘱行动不便的病人尽量不要下地行走,并协助病人进行生活护理。

(四)火灾

1.发现火情后立即呼叫周围人员组织灭火,同时电话报告保卫处,并报告院办或行政总值班及护理总值班。

2,火势较小时,组织人员利用病区内的消防器材、自来水积极灭火。

3,发现火势猛烈时,应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4,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蔓延速度。

5,将病人疏散到安全地带,稳定病人情绪,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6,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贵重仪器设备及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7,组织病人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应走安全通道。叮嘱病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弯腰以最低的姿势或匍匐快速前进。

(五)地震

1,地震来临,值班人员应冷静面对,关闭电源、水源、气源、热源,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

2,发生强烈地震时,需将病人撤离病房,疏散至广场、空地。撤离过程中,护士要注意维护秩序,安慰病人,减少病人的恐惧。

3,情况紧急不能撤离时,叮嘱在场人员及病人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保护头颅、眼睛、捂住口鼻。

(六)失窃

1,介绍住院须知时向病人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及现金。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

3,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询问。

4,一旦发现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5,立即电话通知保卫处来现场处理,同时通知医院行政总值班。

6,协助保卫人进行调查工作。

7,维持病室秩序,保证病人医疗护理安全。

(七)有毒气体泄露

1,发现有毒气体泄漏后,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通知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协助疏散在场人员。

2,立即开窗通风,应用病室内所有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3,如毒气源在病室内或附近,设法关闭毒气阀门,叮嘱在场人员远离毒气源。

4,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出现中毒症状的病人,采取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

5,维护病室秩序,保证病人区医疗安全,安抚病人及家属。

(八)有毒化学药剂泄漏

1,当有不明液体喷溅到病人或工作人员衣物,立即将接触的衣物脱下,放在消毒液中清洗消毒。

2,溅到皮肤时,在第一时间内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也可以用棉花或吸水布吸干皮肤上的药液,然后用清水冲洗。千万不要擦拭。

3,通知医生并协助明确液体的性质,遵医嘱进行解毒处理。

4,向上级汇报,协助了解事情经过,制定相应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九)遭遇医院暴徒

1,遇到暴徒时,护士应保持冷静,正确分析和处理。

2,设法报告保卫处和行政总值班,或寻求在场其他人员的帮助。

3,安抚病人及家属,减少在场人员的焦虑、恐惧情绪,尽力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

4,暴徒逃走后,注意其特征、走向,为保卫人员提供线索。

5,主动协助保卫人员调查。

6,尽快恢复病室的正常医疗护理工作,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

(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十七)重大抢救、群伤护理上报

(十一)住院病人擅自外出

1,发现病人外出应立即通知管床医生及病区护士长。

2,通知医务处和护理部,或行政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

3,查找病人性关系电话和家属联系电话,高潮取得联系。

4,尽可能查找病人去向,必要时通知保卫处协助寻找或报警。

5,病人返回后立即通知行政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由管床医生及护士长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若确属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病人用物、贵重物品、钱款等并登记、上交领导妥善保存。

7,认真记录发现病人外出及寻找的过程。

(十二)气管插管病人意外拔管

1,发现病人意外拔管,应立即通知医生。

2,立即评估病人病情,紧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如病人自主呼吸强,血氧饱和度良好,给予高流量吸氧,安慰病人,指导病人呼吸。

4,如病人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应立即给予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并开放气道。重新置管,使用呼吸机或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5,按医嘱进行处理,做好记录。

(十三)病人自杀

1,发现病人自杀,应立即通知医生,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药品奔赴现场。同时通知医务处或行政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处理。协助主管医生通知家属。

2,判断病人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有可能立即开始抢救工作。

3,如抢救无效,应保护现场(病房内及病房外)。

4,配合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5,做好各种记录。

6,保证病室正常工作的开展及其他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

(十四)输血反应

1,立即夹闭调节器,更换血袋和输血器并保留,保留静脉通路以便抢救。

2,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根据不同类型予相应处理。

3,病情危重者准备急救物品,吸氧,配合医生抢救。

4,密切观察有无发热、过敏、溶血等病情变化。

5,填写输血反应记录卡,完成护理记录。

6,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血袋和病人血样同时送输血科核查。

7,加强巡视,做好心理护理。

(十五)输液反应

1,夹闭调节器,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静脉通路。

2,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根据不同类型予处理。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心肺复苏。

4,密切观察血压,呼吸情况,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和抢救过程。

5,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及时上报药剂科备查。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以备送检。

7,加强巡视,做好心理护理。

(十六)过敏性休克

1,立即停用或消除过敏物质,建立静脉通路,予平卧位就地抢救。

2,报告医生,根据不同过敏类型予相应处理。

3,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 ml。

4,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100~200 mg加入葡萄糖液体中静滴。

5,使用血管活性药及抗组织胺药物。

6,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 ml。

7,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托管,进行人工呼吸。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保暖,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和抢救过程。

9,加强巡视,做好心理护理。

(十八)护理投诉接待

护师职责:

1、在病房护士长领导下和本科主管护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参加病房的护理临床实践,指导护士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参与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工作,及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带领护士完成新技术、新业务的临床实践。

4、协助护士长拟定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参与病房管理工作。

5、参加本科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组织的护理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主持本病房的护理查房。

6、协助护士长负责本病房护士和进行护士的业务培训,制定学习计划,组织编写教材并担任讲课。对护士进修技术考核。

7、参加护校部分临床教学,带教护士临床实习。

8、协助护士长制定本病房的科研、技术革新计划,提出科研课题,并组织实施。

9、对病房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主管护师职责

1、 在护士长的领导和本科主任护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2、 负责督促检查本科病房护理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好护理质量关。

3、 解决本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 负责本科各病房的护理查房和护理会诊,对护理业务给予具体指导。

5、 对病房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鉴定,并提出预防措施。

6、 组织本科室护师、护士业务培训,拟定培训计划,编写教材,负责讲课。

7、 组织护理系、护理专修科学生和护校学生的临床实习,负责讲课和成绩评定。

8、 制定科室护理科研和技术革新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科护师、护师开展科研工作。

9、 协助护士长做好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

综合ICU

护理组长职责

1、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监护室全面管理,督促检查各班护师的护理质量。

2、 协助当班护士对病人评估,根据病人情况及时修订护理计划。

3、 指导值班护士完成监护工作。

4、 协调和指挥当班护士配合抢救工作。

5、 组织护理查房,检查评估值班护士护理计划实施情况及效果。

6、 指导值班护士完成疑难护理技术操作。

7、 负责本班人力物力资源调配,并向护士长报告。

白班护士职责:

1、负责病人病情监测,按时测量生命体征,及时记录。

2、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及护理计划。

3、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4、评估病人病情变化,修订护理计划。进行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抢救工作。

5、按时执行治疗和护理,保证病人午休。

6、做好床旁交接班。

7、负责病人的转运及备用床的准备。

8、保持监护室环境清洁、安静,及床单元清洁整齐,做好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处理。

晚夜班护士职责:

1、负责病人的病情监测、护理,做好监护记录。

2、认真查对、处理和执行各项医嘱。按时完成各项夜间治疗。做好晨间、晚间护理。

3、保持监护室环境清洁、整齐、安静、安全,保证病人休息和睡眠。

4、做好次日标本留取和治疗准备工作,并完成标本留取和手术检查前准备工作,向病人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5、负责本班内所用物品、药品等管理工作。

治疗班护士职责:

1、负责药品的请领和保管,定期检查,保持无过期,无变质。

2、负责急救车的清洁,清点物品和药品的补充。

3、清点医学专用、精神药品和贵重物品。

4、摆药和查对口服药。

5、管理冰箱,每周清理一次。

6、负责领取、补充一次性物品,及所用药品的准备和静脉营养液的配置=制。

7、配制CVVH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置换液。

8、负责护理用品的准备,并且清洁、消毒。

9、负责监护室仪器设备清洁、保养和维护,每班清点。

10、负责无菌物品的检查、清点、消毒和请领。

11、负责治疗室的清理,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各种物品定点放置。

12、负责各班消毒液的配制和浓度监测。

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呼吸科危重症;护理风险管理;临床效果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较快发展,病情复杂程度比较高,生命体征平稳性缺乏,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出现不良心理,这类患者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需要承担的护理风险更大[1]。因此,医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主要分析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参与研究,其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58.7±6.5)岁。呼吸科重症监护室中护理人员共有16名,其中12名初级护理人员,3名中级护理人员,1名高级护理人员;工龄不足5年有4名,5~10年有5名,11~15年有4名,超过15年有3名。

1.2方法

1.2.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成员包括护士长、骨干护士和总务护士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初步制定管理预案,及时记录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1.2.2制订风险管理预案

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大部分护理人员年龄和资历比较小,提高了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通过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的特点,完成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制订。护理风险预案的制订应该针对不同危重症的疾病,包括紧急抢救患者预案、非计划性拔管预案、呼吸机故障预案、患者突然死亡的处理报告流程、意外事件处理预案等[2];另外,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的制订应该考虑护理人员的能力以及年资,包括低年资护士RICU培训与管理预案和紧急状况下护士调配预案等。完成制订后举行全体会议,针对制订的预案进行讨论,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成最后的预案确定。

1.2.3培训护理人员

按照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集中培训,开展集体授课,培训涉及护理工作中的多项内容,主要为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及监护的各类技术。另外一种是分层培训:(1)高年资护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最新进展、新设备及仪器的使用、危重症疾病的诊疗等;(2)低年资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有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工作流程、沟通交流技巧、危重患者抢救流程等[3]。

1.2.4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将护理风险管理全程实施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患者建立风险管理档案,小组负责对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措施。责任护士每天都要做好风险评估,完成好交接班工作。总务护士每个星期都要对风险防范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负责召开每月1次的反馈会议,发现问题,探讨改进措施。一年一度开展全科会议,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提高防范意识。

1.3评价指标

观察风险管理实施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管道包括CVC导管、气管插管、PICC导管、气管切开导管、鼻饲管、无创呼吸机管道、引流管、有创呼吸机管道等[4])、意外事件(包括窒息、烫伤、跌倒、坠床等)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非计划拔管、意外事件、护理纠纷非别为17.5%(7例)、10.0%(4例),7.5%(3例);实施后非别为5.0%(2例)、2.5%(1例),0.0%(0例);实施前后护理风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指识别患者、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护理进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通过评估制定有效的处理对策并给予处理实施的整个过程。护理风险管理强调及时发现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当前存在或者潜在的护理隐患及护理风险,通过分析讨论完成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的制订,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及时评估,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5]。另外注重监控指导护理风险管理,以保证护理实施质量,借助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的建立,做好评估与管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工作,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培训及集中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及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因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非计划拔管情况,最大程度避免医患纠纷。本研究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琳 单位: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桂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23):212.

[2]赵伟.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13-2616.

[3]蒋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母婴世界,2015(24):76.

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范文4

【摘要】本文简介了目前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和设计方法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stereotactictadiosurgery system,SKS)的技术特点和设计方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 conformamdiafiontherapy,3DCR.T)系统、强调放射治疗(mtensitymodulated radiafion therapy,IMR.T)系统和图象引导下的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系统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放射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三维适型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图象引导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7555[2007】02-53-03

目前医学上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有外科手术、化疗、放射治疗等手段,而现代医学是以微创伤和无创伤的精确治疗为发展方向,因此放射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有45%的肿瘤可以治愈,其中放射治疗可以治愈的肿瘤达18%[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资料的积累,综合治疗(Comprehensive therapy)显示出越来越广泛的前途,治愈了更多的肿瘤病人,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60%-70%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过放射治疗(包括单纯放疗、术前或术后治疗、放疗合并化疗等)[2]。当前国内大多数放疗部门治疗设备主要由常规x射线模拟定位机、放射治疗机、计算平面剂量分布的二维治疗计划系统组成。放疗技术以多野共面照射为主。在过去十年中计算机及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ystem.SRS)、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系统、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 therapy,IMRT)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I')系统以及三维CT模拟定位计划系统(CT simulation and 3D treatment planningsystem,3D CT-sim)。三维放射治疗不仅仅是对当前放射治疗技术进行一般化的改进,而是根本性的改变。三维放射治疗以病人个体化设计为原则;采用CT模拟定位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剂量计算和显示,使空间剂量分布与三维靶体符合(适形),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放射治疗时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动态多叶光阑和强度调节方式,治疗验证采用在线电子验证图像装置(EPID),包括各种x光片及病人图像在内的资料由计算机网络自动处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计量聚集在病灶,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少受或免受射线的照射,以尽可能地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TCP),和降低正常组织的放疗并发症发生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l-ity,NTCP)。下面就立体向放射外科系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系统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技术特点、设计方法及未来发展方向作详细阐述。

1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采用立体定向原理,对颅内的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靶点,一次性地使用大剂量窄束电离射线,并精确地聚集于靶点,从而有效地破坏病灶区达到预期的目的。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之所以被称为“刀”,是因为它们具有刀一样的物理性质,并非他们的结构外形真的像各种刀具一样。当它们对病变组织进行单次或分次的大剂量放疗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受到的照射剂量却非常小,能给予很好的保护;而病变组织的边缘处,却形成锐利如刀切一样的高梯度剂量分布,这就是γ一刀和X-刀的名称来由。-γ-刀和x-刀相对比,γ-刀的历史比x-刀长得多,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采用201个钴-60放射源,排列为球形,利用准直器使其光束在球形中心形成聚点,使组织照射后形成坏死并吸收。它主要由辐射头、头盔、治疗床液压系统、控制台和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五大部分组成。优点是机械精度高,误差范围只有0.1mm。适应于30mm直径以下的颅内病变的治疗。缺点是功能单一,局限性大,不能开展分段分次的常规放疗。而且造价十分昂贵,每隔5-8年需要换一次源,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运输不便,故一般医院难于推广应用。而x-刀的普及比较容易,它虽然起步较晚,发展势头却很讯猛,目前已在欧美国家得到普遍应用。它主要是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作为射线源,配以特制的立体定向等中心辅助系统或者床上立体定向仪,把各种规格的限束筒通过万向轴承连接器与加速器相连,使加速器围绕等中心点做旋转弧形照射,能取得和,γ-刀相同的治疗效果。除加速器之外,它主要由定位部件(包括重复使用的头环、CT、MRI或血管造影头框等)、治疗部件(包括中心辅助系统或床上立体定向仪、二级准直器等)、验证部件(包括仿真仪、预编程计算机、测探头盔、胶片支架等)、治疗反感设计系统(包括计算机工作站、磁带机、打印机、数字化仪等)四大部分组成。优点是兼容性好,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加速器都能配置,而且除做立体定向治疗外,还可进行常规治疗,有一机多用的好处。并且性能价格比也好,如果不包括加速器,售价仅占γ-刀的1/6-1/5。缺点是机械精度不如γ-刀高,平均误差范围0.3mm。不过由于受到CT、MRI、血管造影等相关影象设备的共同制约,γ-刀精度高的优势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相应x一刀却能取得于γ-刀相同的治疗效果,因而有逐步取代γ-刀的趋势。随着目前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治疗计划软件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它会按照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要求,自动改变射线束流的形状,能更好的符合人体上其他部位的不规则外伸靶区,这将预示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放射治疗有着一个更加美好和更加激动人心的未来。

2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

3DCRT是一种提高治疗增益比较为有益的物理措施。为了达到高剂量分布的三维适形,必须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即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必须与病灶(靶区)的形状完全一致(二维);在三维方向上要使靶区内及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几十年前多个研究小组已提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基本概念并研制相关设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Shiinji、Takahashi等人完成的第一套多叶光阑(MLC)和相关治疗计划,采用弧形方式照射,照射中将射野形成靶区在该方向的投影形状;Proimos,Wri异ht和Trump发展的装置称屏蔽装置;CreenJennings和Christie用钴-60治疗机进行旋转照

射,一次旋转中只照射一个窄缝,其窄缝宽度与靶区投影宽度符合,自动移动治疗床而完成整个靶区的治疗。3DCRT在治疗不规则肿瘤能形成凹陷的剂量曲线,具有良好的适形性;在治疗比较规则的肿瘤时,可以提高靶区内的剂量均匀性[9]。Hunt等人研究了3DCRT从设五野逐步增加到设十九野的剂量分布情况后认为,增加3DCRT的照射野数,能够明显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和改善靶区剂量的适形性。3DCRT是照射野几何投影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形状适形,即让射野形状与在该方向上靶区的投影形状相同,用一组固定角度照射野或旋转照射时,在射野中采用剖面强度均匀分布的射束,或用一些简单楔形板和补偿块来修改射束内的射束强度分布。实现方法:一种是常规做法,即用低熔点铅合金制成所需照射野形状的挡块,照射前进入放疗室手工加上挡块;另一种是用普通多叶光阑,即使用一系列窄条钨片,其典型宽度是投影在等中心处时宽度为1厘米,每个叶片可分别移动,用计算机控制形成所需的照射野形状,代替原来正方形或矩形野光阑。

3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系统

所谓的IMTR即是广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实现条件除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前提外,尚必须要求每一个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能按照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同时满足以上两个必要条件称为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radiation therapy,IMRT)。实现方法是采用逆向计划,通过改变射束剖面强度分布(调强),使剂量适形。

正常的治疗计划是计划者设置一系列射束,计算这些射束产生的剂量分布,再评价该计划是否合理。把该问题反过来看,通过指定射野内各个解剖位置的剂量限制以给出所需的剂量分布,由数学公式计算出最合适的射束及射束内的强度分布设置,即根据预定靶区和危险器官结构计算出射束剖面的强度分布并使靶区获得最佳剂量分布的方法称之为放射治疗计划的“逆向方法。”具体过程如下:依照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物理原理,首先必须运用现代医学影象设备(CT或MRI)确定病灶(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组织的三维解剖结构,再利用治疗系统计算出射野照射方向上强度分布,这一过程也称为逆向计划(inverse planning);最后按照治疗计划系统输出的强度分布,在治疗机上实施调强治疗,使输出的高剂量分布与病灶形状一致。由于IMRT治疗计划实施通过动态多叶调强准直器切层旋转照射,每50一10°变换一次照射野,每旋转照射一个层面后治疗床前进一定距离进行下一层面照射。这样照射野与肿瘤有更高的适形度。从人工智能上讲,IMRT与3DCRT相比较,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增加了床的运动,其计算方法为逆向。①采用固定式楔形板、动态式楔形板、二维补偿器、IMRT调制器等在不规则射野下实现照射野内剂量率的调整。此种方式为固定野物理方式调整,它存在制作多个补偿器的麻烦,且形成的靶区高剂量与病灶形状适形程度不够理想;②采用循迹式扫描技术(backing technique),沿患者纵轴方向将病灶(靶区)分成等厚的薄片,利用治疗床的步进和机架的旋转进行切片式动态治疗。此方式称为断层式螺旋调强或治疗床步进式调强,它存在治疗时间长和因床运动误差以及照射过程中因呼吸或器官运动一起的病灶位置的移动,相邻切片野可能存在产生超量或欠量照射的缺点[13];③利用多叶准直器相对应的叶片在照射治疗过程中根据治疗规划的要求进行调整来达到适形治疗,这种方式称为固定野式旋转野照射过程中微形多叶准直器叶片运动式调整,它的照射时间短,克服了第二种方式的缺点,形成的靶区高剂量与病灶形状适形好[14];④控制击靶前电子束的击靶方向和电子束流的强度,产生所需要的笔型束x射线强度,这种方式为束流调制方式,它是一种新的调强方式[15]。

4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系通过高度适形照射减少正常组织受照体积,改进剂量分布,以达到较高的治疗增益比。但是,放疗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肿瘤实际照射剂量的分布,造成肿瘤脱靶和(或)危及器官损伤增加。其一,肿瘤和周围正常器官组织的位移,包括治疗间位移和治疗中位移。治疗间位移主要指靠近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器官,随着胃肠道、膀胱的状态及患者体重的改变有不同程度位移。治疗中位移主要指照射中呼吸运动、心脏跳动和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对胸、腹部器官的影响。其二,摆位误差是影响放疗精度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固定较好的头颈部肿瘤也不例外。不可靠的摆位设备、CT与治疗床之间形状的不一致,以及不同材料造成缓冲能力的不一致,使患者的摆位和计划之间存在系统误差。由于体表划痕的宽度和技术员的因素,使每天患者的治疗与计划存在随机误差。其三,有可能出现在影像诊断和计划阶段及实际治疗阶段可能出现的错误资料传送.以及设计、标志或治疗辅助物如补偿物、挡块和制动系统的位置错误。如果器官运动、变形和各种误差使肿瘤f靶区)和危及器官偏离射野,将会出现肿瘤的欠剂量和危及器官的过剂量照射。为解决这些问题,将放射治疗机与成像设备结合在一起,在治疗时采集有关的图像信息,确定治疗靶区和重要结构的位置、运动,并在必要时进行位置和剂量分布的校正,这称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oy,IGRT)。即从诊断、计划设计、治疗实施到验证作为一个可自我响应、自我修正的动态的闭环系统。也许,应把这种治疗称为四维生物一自适应放疗才能科学完整地反映其本质。要做到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就必须把与时间有关的因素尽可能地作为时间的函数加入到放疗的闭环系统中。并对这些因素做整体的系统化的考虑和优化,寻找出最佳的治疗时机和最佳方案,同时对放疗中与几何学(与有关)、物理学(与介质密度和射线质有关、影像学及生物学(与功能影像,蛋白及分子影像有关)等的变化和误差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修正。Shimizu等应用高速磁共振观察正常呼吸时肝肿瘤上下、左右、前后的平均位移,从而指导确定PTV的安全边界。但此方法存在图像失真、耗时长等缺点,更重要的是,考虑呼吸运动确定的安全边界会增加正常肝组织受照体积和受照剂量。不利于靶区的剂量递增。因此,许多研究组致力于定位和治疗呼吸同步化技术。Kitamura等于放射治疗前在肿瘤附近植入2mm金属标志物,当标志物位于预定的区域时加速器进行跟踪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Stromberg等结合自主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方法对5例成年何杰金病患者正常呼气末、正常吸气末及深吸气末进行CT扫描,比较ABC计划与自由呼吸(free breathing,FB)模拟计划的肺剂量质量直方图(dose mass histograms,DMHs)表明。正常吸气末、正常呼气末及深吸气末控制呼吸均优于自由呼吸:深吸气末控制呼吸改良斗篷野照射者可最大程度地保护肺。次全纵隔照射者可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脏,即何杰金病患者放射治疗结合ABC可以降低晚期并发症的危险。

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范文5

摘要:通过对体育活动中的能耗量的计算,来找准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具体的能量消耗到了哪些方面。然后通过系统的训练,让运动员的动作更加协调自如,从而减少与动作无关的肌肉的活动,让能量的利用的节省化,提高机械效率。

关键词:运动;能耗量;计算;作用

一、运动时净能耗量的计算

人即使处于极端的安静下,也必须消耗一定能量以维持呼吸、循环、代谢等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据测定,此值若以吸氧量来表示,将相当于250ml・minˉ¹。

运动时的净能耗量是指真正用于运动时的能耗量,故不应该包括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在计算一项运动的净耗量时必须减去同一时间内用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即安静时的能耗量。此外,还必须考虑到运动时能量代谢的强度远远比一般劳动要大。不可能全部由有氧代谢来供应,经常伴有或大或小的氧亏。这部分氧亏需在运动后恢复期内偿还。因此,在计算某项运动的净能耗量时,还必须包括恢复期内用以偿还氧亏的这部分过量氧耗(等于恢复期内的吸氧量减去同一时期内安静时的需氧量)。故在实际测算时,在测得运动中和恢复期的吸氧量后,先按下面公式求出该运动的经需氧量。

运动的净需氧量(L・minˉ¹)=(运动中吸氧量+恢复期吸氧量)-{安静时吸氧量minΧ(运动时间min+恢复时间min)}/运动时间min。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 生理学把机体在同一时间内呼出的CO2 量与摄入的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严格说来,应该以CO2 和O2 的mol比值来表示呼吸商。但是,因为在同一温度和气压条件下,容积相等的不同气体,其分子数都是相等的,所以,通常用容积数(ml或L)来表示CO2 与O2 的比值。即RQ=产生的CO2ml数/消耗的O2ml数。各种营养物质无论在体内氧化或体外燃烧,它们的耗氧量和CO2 的产生量都决定于各种物质的化学组成。所以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营养物质的呼吸商都可以根据它氧化分解成最终产物CO2 和H2O的化学反应式计算出来。

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通常把不同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过程中,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由于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中的碳、氢、氧等元素的比例不同,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氧量也不同。如果同样消耗1升氧,其产热量也不同。因此,不同营养物质的氧热价是不一样的。糖的氧热价为20.93kJ(5.0kcal),脂肪的氧热价为19.67kJ(4.7kcal);蛋白质的氧热价为18.84kJ(4.5kcal)。

根据呼吸商查出氧热价,用氧热价乘以运动时间的净需氧量,即得运动时的经能耗量。例如,某运动员连续进行高抬腿运动1min,1min内德吸氧量为3.1L,运动后5min时吸氧量才恢复到静息水平,而在这5min恢复期内的吸氧量为2.4L,则该受试者1分钟高抬腿的净需氧量则为(3.1+2.4)-[0.25Χ(2+5)]/1=5.5-1.75/1=3.75/1=3.75L・minˉ¹。若运动中的恢复期的呼吸商均为0.9,从氧热价表中查出氧热价为20.62KJ,那么,高抬腿的经能耗量为:1.70Χ20.62=35KJ・minˉ¹,为安静时能耗量的5.6倍。影响运动时净能量消耗的因素比较复杂,但主要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由于不同运动项目、强度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故运动的净能耗量的差异范围很大。例如,游泳时消耗的能量,是安静时的10-20倍,全速游进(冲刺)时消耗的能量,可以达到安静时的80倍或更大。

二、计算运动时能耗量的作用

计算运动时的能耗量可以推知运动者得能量消耗状况,从而了解运动的强度及肌肉工作的机械效率,为改进运动员的营养和判断运动负荷提供科学依据。

(一)评定运动强度。

由于体育运动的剧烈程度与能耗量的多少成正比,因而可用能耗量作为参数来划分运动强度。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按活动时能耗量与基础代谢的比值来划分。

此比值又称相对代谢率(RMR)。即运动强度(相对代谢率)=运动时能耗量/基础代谢。

根据相对代谢率(RMR),可以把运动或体力活动的强度分为轻(3RMR)、重(3-8RMR)和很重(大于9RMR)三个等级。

2.人体安静时能耗量的倍数或梅脱(met)来划分。

即代谢当量比值,是指运动时的耗氧量(能耗量)与安静时的耗氧量(能耗量)的比值。1met与安静时的能耗量或代谢率相当。若以吸氧量来表示安静时的能耗量相当于250 ml・minˉ¹氧,故1梅脱等于每分钟吸氧250 ml,2梅脱即相当于2倍安静时的能海量或500 ml・min¯¹氧,以此类推。若以每分钟每千克计,则1梅脱约等于3.5 ml・kgˉ¹・minˉ¹.按运动时吸氧量或梅脱来划分,通常将运动强度分为5级,男的运动者轻(1.6-3.9梅脱)、中等(4.0-5.9梅脱)、重(6.0-7.9梅脱)、很重(8.0-9.9梅脱)、过重(10.0以上梅脱),女的运动者轻(1.2-2.7梅脱)、中等(2.8-4.3梅脱)、重(4.4-5.9梅脱)、很重(6.0-7.5梅脱)、过重(7.6以上梅脱)。它是根据无训练者在完成不同强度运动时能耗量制定的。

(二)计算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

肌肉活动时所作的机械功与消耗的总能之比,称为肌肉工作的机械效率。单位能耗所完成的功愈大,则机械效率就愈高。机械效率=完成的功/能耗量Χ100%。

例如,某人在5 min内完成的外功为24KJ,能耗量为120KJ,则肌肉的工作效率为:24/120Χ100%=20%。

但此时所消耗的能量,除了用作纯外功外,还用于基础代谢,维持姿势及其它附带动作等,在计算机械效率中若将这部分能海量减掉,则为净效率。上例这部分能量假定是5 min内位20KJ,则净效率为:49/(120-20)Χ100%=24%。在实际应用中,是否需要减掉这部分能量,可以根据测定的目的来确定。

机械效率的高低随工作性质(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或两者混合)和个体差异(动作技术好坏)而不同。一般认为,动力性工作的机械效率为20~25%,而静力性工作则较低;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比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的机械效率高。

2.训练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运动时能量利用出现节省化。即几名运动员在完成同样的运动负荷时,有的运动员消耗的总能量较少,因而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长期的系统训练可以使能量利用节省化的主要原因是:经过系统长期的训练后,动作会更加协调自如,一些附加的动作会大大减少,一些与动作无关的肌肉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因而出现能量利用的节省化,机械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通过长期的系统训练也提高了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水平,使这些器官的工作效率提高,如有的运动员在完成一些较小运动负荷的项目时,比那些没有参加过训练的心率低,呼吸频率也较少,因而呼吸器官及心脏消耗的能量也就较少。

机械效率的提高在一些需要改善技术的活动中表现最为明显,即使是一些技术优秀的运动员,通过系统的训练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参考资料:

[1]运动生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吕新颖,2009年.

[2]人体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步标,2006年.

[3]心血管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何瑞容,2003年.

[4]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王瑞元,2002年.

呼吸内科质量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局部晚期肺癌 放射治疗 进展

肺癌为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显示,2003年在美国癌症死亡的总人数中,肺癌分别占女性(25%)与男性(31%)。在癌症死亡人数之首[1]。因患者在就诊时大部分已属于肺癌晚期,治疗效果不佳,1998年Naruke等报道采用外科治疗局部晚期肺癌5年的生存率仅为5%[2],主要认为局部晚期肺癌侵及邻近的器官不适合采用手术治疗,且扩大切除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使实施完全性切除的可能性不大,对于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肺癌,一般已发展到肺癌Ⅲ期[3],其中大多数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为总数的75%-80%,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16%-20%,在诊断明确时往往已有远处转移,近年来,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在全身化疗消除远处转移灶后,采用放射治疗已取得了综合性的进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了复发率,故针对患者具体病情选用放射方法,选对放疗进行的时间,剂量和顺序,对预后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1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有报道显示,约64.3%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治疗时需要接受放疗[4]。近年来放射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进行对治疗靶区的勾画、分期及诊断,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超高能射线放疗(HLET)使放射治疗的增效比有明显提高,其中可以加强对呼吸运动的跟踪及控制,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现就具体方法综述如下。

1.1 PET-CT所发挥的指导作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确定肿瘤的原理主要是根据正常与恶性细胞间糖代谢的不同,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来进行显像,可反映出体内的代谢状况,提供的功能图像一般质量较高,但在空间结构的分辨能力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采用的PET-CT是借助CT提供的高质量解剖,再结合PET的显示作用,可具备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来识别肿瘤病灶,是一种复合性成像的装置。

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过程中,PET-CT能发现较多的肿瘤远处转移和外部侵犯,对肿瘤的边界和体积更能准确的定位和评估,对肺不张和肿瘤可以做到正确区分,能把计划靶区更为准确的勾画出来,并可对转移性淋巴结做出精确判定,可通过合理的具有根治性的放疗、化疗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放射治疗的效果也能做出检测,有学者研究发现,22%的患者发现有转移淋巴癌,范围在距离原发灶5cm处,55%的患者需对放射治疗的计划进行改 变,23%的患者由根治性转为姑息性放疗。有报道还指出,采用PET-CT对计划靶区检查和CT对计划靶区的检查存在差异,有患者PET-CT计划靶区大于CT的计划靶区,其原因是患者远出处出转移淋巴结,有患者出现PET-CT的计划靶区小于CT的计划靶区,其原因是因为脊髓或心脏超过耐受力或是肺不张,因放疗后组织一般会形成瘢痕组织、坏死或是纤维化,在预后和疗效的判断上,CT、MRI等都很难对肿瘤的复发和残存在形态学上做出鉴别,而PET-CT可利用坏死纤维化组织代谢低和肿瘤组织代谢旺盛等特点,做出比较明确的鉴别诊断。

1.2 3D-CRT与IMRT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与计算机技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代正在广泛开展和应用,其中调强适形(IMRT)和三维适形(3D-CRT)具备了适形放疗技术的特点便衍生出来,其优越分布的方式为正常组织是低剂量,肿瘤区域是高剂量的特点,3D-CRT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已经得到重视和应用,可以预防和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Rosenzweig[5]等研究表明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在术后IMRT的治疗与3D-CRT和二维的技术剂量结果做对比,IMRT可使肺组织与心脏的体积剂量显著降低,可显著降低平均剂量,并且能对靶区的剂量进行更好的分布,有学者研究在用IMRT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59例患者中,因患者本身受是否有过放疗史和肺功能自身的原因,或者受肿瘤紧邻的重要结构与肿瘤的范围影响,合剂量因体积的限制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造成不能使用常规的技术。采用中位剂量63Gy,其中6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和47%,按计划使冶疗得已完成的患者有84.8%例,研究表明,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治疗难度在较高水平的人群,应优先选用IMRT,虽远期的效果还在进一步的验证,但仍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

IMRT虽然对一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剂量上能够体现出一些优势,在进行冶疗的过程中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临床上,要做好对病例的选择,IMRT对肿瘤靶区贴进食管和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能起到作用,IMRT使正常肺组织可以接受低剂量的放疗体积增加,在应用时通过采用射线的高利用率和减少照射野的LMRT技术来完成。

1.3 HLET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近20年来,放射治疗的技术和设备在不断的飞速发展,采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60Co到电子兆伏级的加速器,提高了放射治疗肿瘤的可操作性和精确度,虽然设计在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完美之处。

兆伏级的电子和光子射线在射入机体组织时,肿瘤获得的剂量要低于肿瘤前方组织的受量,但在肿瘤的后方组织受到的剂量还很高,在避开肿瘤周围正常的器官组织中,有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如器官、肾、脑、腮腺、脑干、膀胱和直肠等重要器官,对肿瘤靶区所需的照射剂量无法提高,会引起远期和近期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但质子射线的研究进展把上述的问题得以解决,侧向散射小、能量较大是质子的物理学特点,其特点还包括在人体组织进入质子束时,会有一个急剧上升的Bragg峰在一定深度产生,而在峰形成之前,峰后面的能量可骤降为零,是一个低平坦段。因此,使不同深度和大小的肿瘤正好包绕在高量区内,其方法为扩大峰的宽度和对能量进行不同的调节[6]。用质子对非小细胞肺癌冶疗产生效果的机理为质子可以降低对肺和纵隔的放射性损伤,并能安全提高照射的剂量,但因HLET设备较为昂贵,还未普及应用。

1.4 追踪技术和呼吸运动的控制

近年来精确放疗实施还表现在定位、计划和治疗上的精确精度控制,因对各阶段随机误差要求较高,在肺癌的放疗中,应对呼吸运动做好控制,可通过呼吸门控技术与呼吸同步追踪技术与控制呼吸运动等来解决。

呼吸门控的具体实施需要呼吸门控的相关软、硬件和呼吸监控系统。有试验显示,将金属的标志置于患者体表或植入肿瘤内部,让患者自由呼吸在治疗的过程中,同时用呼吸探测装置从多个方向进行对标记物监测,在出现相同的呼吸振幅或相同的呼吸时相时,呼吸运度越过了其限定的范围,照射便会自动停止。

呼吸控制包括深吸气时呼吸控制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装置是两对流出量的活瓣和监视器组成,肺活量的变化经计算机处理后可显示。有学者认为应用电子射野摄像系统观察患者后发现,患者在经过呼吸训练冶疗后,头脚、前后、左右肿瘤平均的最大位移是2.4mm,.1.4mm和1.3mm,低于自由呼吸时的肿瘤位移,但此种方法患者耐受度一般不高。

呼吸同步追踪技术有较好的依从性,治疗更准确,其中,采用四维放疗的技术属于其中一种,四维放疗可对正常器官和肿瘤的位移做出侧量,并进行追踪修正,可在冶疗的过程中使呼吸周期的信号获得同步的数据,并能获得肿瘤影像。

2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小细胞肺癌约占新发肺癌的16-20%,是一种具有较高恶性程度的肿瘤,特点为倍增的时间短,生长的分数高,在病情得以诊断时往往已发生转移,非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都有高度敏感性,但在临床试验中并没有治愈的有效方法,患者会有转移或复发的情形,在一次一线治疗后,中位的生存期为16-24个月。小细胞肺部的局限期是指病变位于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和一侧的胸腔内,并且可以在放射治疗中被纳入,并没有明显的声带麻痹、深静脉压迫和胸腔积液。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有30%的患者属于局限期,先用全身化疗把远处的小转移灶消灭,联合局部的放射治疗,使患者的生命时间得以延长,局部的复发率有明显降低。故在对局限性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积极的把放疗参于的时机,剂量,顺序和照射靶区,分割方式等把计划制定出最优良的措施,对局部小细胞肺癌还是比较安全的,预后和治疗效果都获得满意。

3讨论

对于局部晚期肺癌的患者,放射治疗为传统的治疗手段,2年的生存率为10%-15%,50%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远处转移和复发为其治疗失败的原因,近年来,应用放射治疗使转多率和复发率将低,对局部晚期肺癌的患者提高了其生存率[7],特别是适形放射具备的一定优点,包括对靶区的照射总剂量明显提高,减少了对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的照射,使正常组织的后期和近期并发症降低,在使肿瘤剂量增加的同时使正常组织接受的照射剂量减少,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使肿瘤细胞有效消除。

综上,放射治疗应用于非小细胞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做到精确放疗的IMRT和3D-CRT技术,并能对呼吸控制和跟踪,保证了治疗的精确度。但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IMRT、HLET射线应用和呼吸门控技术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在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中,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为,采取化放疗同步治疗的方法,对患者的愈后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仍要对患者进行随机对照,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都和肿瘤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有一定关系,针对不同的患者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掌握治疗的时机,放射治疗的分割方式和剂量、预防性脑照射、照射靶区方法,使局部晚期肺癌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为局部晚期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Jemal A.Murray T , Samuels A , et al . Cancer statistics 2003[J].CA Cancer J Clin,2003,53:5.

[2] NaRUKE T ,Goya T, Tsuchiya R,et al .Prognosis and survival in resected lung carcinoma based on the new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8,96:440.

[3] 唐劲天,朱京丽,洛小林.局部晚期肺癌非手术治疗的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2.9(4):277-288.

[4] Tyldesley S , Boyd C ,Schiclzek,et al . Estimating the need for radiotherapy for lung cancer:an evidence-based, epidemiologic approach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1,49(4):973-985.

[5] Rosenzweig K , Gupta V, Jackson A, et al. Intensity modulated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Lung Cancer,2005.49(Suppl 2):S5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