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层级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采取层级管理模式的方法在呼吸内科进行管理,并对管理效果加以分析。方法2018年5月以前,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2018年6月—2018年11月,采取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相应的分为常规管理模式组和层级管理模式组两组。从护士工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两方面,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层级管理模式组护士工作能力自评得分和理论知识水平自评得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采取层级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果。

关键词:层级管理模式;呼吸内科;工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

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日益复杂,同时患者对健康水平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更严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成为护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1]。目前研究多以护士的实际工作为出发点,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我国护患比例过低的客观条件下,很难持久性地实施。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取层级管理模式的方法,取得较为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选择在呼吸内科工作的1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6±6.8)岁。2018年5月以前,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2018年6—11月,采取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相应地根据管理模式实施时间的不同,分为常规管理模式组和层级管理模式组两组。

1.2管理方法

常规管理模式组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即护士长一人作为管理者,负责科室的工作排班和业务培训等日常管理。层级管理模式组采取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流程如下:①前期培训。在开展层级管理模式前,护士长首先召集全体护士开展前期培训,培训的内容围绕着层级管理模式的概念和方法展开,使护士对层级管理模式有所了解。②层次划分。层级管理具有由4个层次组成,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分别表示为C1、C2、C3和C4。其中C1为层级管理模式的最顶层,负责科室护理管理的全面工作。C2为护理小组的组长,只有熟悉科室全面工作的护士才可作为C2的后备人选。C3为护理工作骨干,能够独立承担起科室的日常工作,均定义为C3。C4为尚无法独立承担工作的护士,如刚步入工作岗位、由其他科室转至呼吸内科工作的护士、孕妇和哺乳期护士等[2-3]。③层级管理关系的建立。在C2的选择上,护士长在熟悉科室全面工作的护士中,选择2~3名护士担任C2的角色,并根据其工作特点分配具体的管理任务。如a护士负责C3和C4级护士的护理技能培训工作,b护士负责C3和C4级护士的科研培训工作等。在C3和C4管理管理关系的建立上,采取双向自愿组合的原则建立,如某骨干护士c与新入职护士d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将其组成对应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④加强监管。层级管理关系建立起来后,C1即护士长,需要加强各级的管理实施工作。如采取访谈的方式,了解护士在管理和被管理过程中的感受,若遇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若多次协调无效,则解除双方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⑤管理级别的动态调整。为了激发青年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若青年护士近期进步明显,则及时将其上升至C3或C2级。相应的若某护士出现工作倦怠等情况,则下调其管理级别。⑥定期总结。以月为单位,全体护士共同对本月层级管理模式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总结经验,并将其制度化。对遇到的问题,集体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以不断地对层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4]。

1.3评价标准

①护士工作能力自评:主要包括护理操作能力、设备操作技术、患者服务能力、护士与护士协作能力等;②护士理论知识水平自评: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前沿理论知识理解和多学科知识交叉等。工作能力自评和理论知识水平自评评分结果均为1~5分,评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

2结果

护士工作能力自评结果显示,层级管理模式组护士的护理操作能力、设备操作技术、患者服务能力和护士与护士协作能力4项评分结果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护士理论知识水平自评结果显示,层级管理模式组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前沿理论知识理解和多学科知识交叉3项评分结果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主要面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和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开展护理服务。由于疾病种类较多较杂,进一步增加了护士护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为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从改善管理模式入手,采取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层级管理是指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开展工作[5]。与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其优势非常明显。因为后者主要由护士长担任领导的角色,全体护士均作为被管理者,一对多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管理模式的开展和实施,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层级管理模式则不同,在科室中成立多个管理等级,每个等级均有不同的管理职责,这样一方面护士长的管理权限得以下放,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优化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科室骨干护士均赋予了一定的管理职能,增加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入职或青年护士也可以通过自由选择的方法,选择其心仪的管理者,使管理和被管理关系更为合理。因此,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均得到提高,取得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芬,李燕晖,赵秋珍.两种排班模式结合分层级使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100-102.

[2]王琼,郑晓斌.护士分层级使用和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240-241.

[3]徐树霞,危薇.层级管理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7):105.

[4]兰晓红,夏淑娇.层级管理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2):34-35.

[5]谢红.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4):146-148.

作者:聂瑞芹 单位:菏泽开发区中心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