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自查工作计划范例6篇

数据质量自查工作计划

数据质量自查工作计划范文1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统计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计划生育统计数据,是各级党委、政府稳定低生育水平、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决策依据。而基层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更是实施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基层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存在误差、统计数据失真、数据质量不高、分析不到位,严重制约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找准基层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误差及失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尤为重要。

一、基层统计数据误差及数据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行政干预,求真务实的思想未落到实处。近几年,尽管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倡导摸实情、说实话、报实数、求实效;但计划生育成绩在领导“政绩”考核中占据“一票否决”首要条件,少数单位为追求所谓的“政绩”,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采取种种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成数据不实,使统计数据不能客观分析计划生育工作,相反对领导决策造成了误导,对计生总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二)基层计划生育统计人员队伍建设不到位。一是部分村级计生专干因报酬跟不上,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造成统计数据不准;同时,部分村级计生专干人情观念浓厚,法制观念淡薄,碍于乡邻或亲戚情面或怕打击报复,对计划生育违规现象隐瞒不报,造成数据误差;二是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比其它工作任务重,没有节假日,但其工资、政治待遇与其它人员差距较大,导致这部分人员心理落差较大,工作积极性、工作质量受到较大影响。三是由于统计工作比较枯燥、繁琐,统计人员岗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影响了整体统计工作水平。

(三)基层计生工作任务过重,检查过多。考核次数、考核内容过多。乡镇每个季度要自查,县市月查、季查、半年查、年终查,省按统计年度检查,还有平时省、市、县的各种临时性检查。每次检查乡、村都要提前准备好几天,把各种资料拿出来重新整理,一年到头疲于应付,几乎无暇顾及正常工作。

(四)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应用不够。乡镇统计人员缺乏对数据的整体分析与研究,机械地采集、汇总、分析、上报数据。由于工作简单化和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对所采集信息的整合、分析和使用。就报表抓报表,规划统计运作得不够完整,缺乏分析、评估和总结的现象,采集的信息,包括汇总的数据等往往成为僵死的东西,不能用来指导工作,失去了规划统计工作原本应有的作用。

(五)执法力度“软化”。对违反统计法的单位和个人不追究、不批评,甚至包庇、袒护,无疑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统计工作的造假之风。

二、治理统计数据误差及失真的对策

(一)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思想。一是构建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和政绩评价体系,转变领导思想。这是避免行政干预,让统计数据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完善干部实际考核统计制度,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改进目标考核实绩的统计方法,确保目标考核实绩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干部政绩公议制度,广大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范围和公开、民主化程度。让各级领导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统计“水分”的危害,转变思想观念,带头讲真话、办实事,工作有成绩不虚夸,有问题不隐瞒,有不足不护短。二是抓基层干部思想。把建立层层责任制同动态跟踪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干部牢固树立抓计生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增强抓计生的责任感,要敢于向上级实事求是汇报工作中的问题。

(二)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一是选配高素质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在村级计划生育专干的配备上,实行 “县管、乡聘、村用”的上岗原则,真正把知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放在村级计生工作岗位上。二是强化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强思想建设,树立统计人员“坚持原则,不惟上、不惟财、只惟实”的工作态度,使其自觉抵制弄虚作假行为,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对乡级统计员和村专干进行系统培训,强化学习,从而切实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认真落实好村专干、乡镇人员的各项工资待遇并解决好后顾之忧,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统计队伍的稳定。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一是考核指标设计要科学、合理,切合基层实际,把统计质量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从而引导基层更注重工作过程和计划生育服务,提升整体统计工作水平。二是建立检查评比奖励制度,落实奖惩政策。组织召开村统计员例会。讨论各村出现的特殊情况,如何更好地落实统计责任;对统计报表、日常性统计工作进行评比奖励,与统计员工资联系起来,实行奖惩兑现责任制,促进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统计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管理,确保源头数据质量。认真做好未婚男、女青年摸排工作,掌握年度内准备结婚人员数,再对结婚情况进行关注,真正做到不错、不漏,提高源头信息采集的质量。二是加大对育龄妇女特别是重点人群的排查力度,加强孕前管理,充分利用科技服务,确保新婚、隐婚、隐形生育不漏管不漏统;三是建立信息定期核对制度,确保WIS数据、村级报告单、育龄妇女信息卡和科技、药具资料的一致性,提高数据质量。四是深化共享体制,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推行相关部门综合治理的目标责任制,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如对住院分娩、防疫接种均实行出生实名制;乡派出所对当年度、往年度新生儿入户情况和人口迁移、流动人口管理情况实行通报制。通过部门联席办公制度,综合解决已婚育龄妇女漏管、出生漏统、特殊人群统计等问题,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质量。

(五)强化数据分析,充分发挥数据资料的指导作用。一是要把数据分析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做,将平时考核的结果与全员库信息和相关部门数据资料相结合,对所辖范围内人口数量、质量、结构等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加强对出生、性别比、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等方面的统计分析,通过各类指标运行趋势,找准影响目标完成的因素和薄弱环节。三是要善于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公安部门提供的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变动信息,可比对人口变动情况;通过卫生部门提供的分娩(出生)登记、防疫部门接种登记卡,可以核对出生人口变动情况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多部门的数据比对分析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

(六)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统计法是根治统计失真的尚方宝剑。一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营造知法、懂法和守法的社会氛围,而且要把宣传的重点从统计人员转移到社会各层面,特别是各级领导,让领导带头守法。二是加大统计检查的频率和执法力度,将统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三是实行统计问责制,违法必究,对统计造假者依法严惩。

参考文献:

[1]赵美玉浅谈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 经济管理者2011年1月

数据质量自查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规划勘察;架构;分析评价

1概述

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有限的城市用地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面临规划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各规划阶段工程地质环境的辅助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后期设计、施工、运维的费用投入与环境安全,因此,服务于城乡规划建设,为实现城乡规划的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提供地质技术支撑,建立城乡规划勘察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的需求凸显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城乡规划勘察信息的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评价等。主要内容为GIS地图的可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等。

2技术路线

本系统基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Orcale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Micro⁃softVisualC++6.0与集成开发环境和ArcGISEngine开发工具。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使服务器可以集中管理核心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同时客户机也具有充分的自主控制的能力(本地数据资源和辅助决策资源),并且客户机需要专业地质功能,需要具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因而采用客户机模式,可以灵活地配置软件部件,充分发挥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计算能力。采用Oracle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可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和数据资源,并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和稳定性。系统客户端采用ArcGISEngine,通过COM组件技术,构建定制的GIS应用。

3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1数据查询

在规划勘察数据专业化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SQL语句和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对数据库中存储的规划勘察数据,进行智能化查询。系统支持根据不同目的来设置查询条件,以此完成对现存工程数据的高效搜索功能,并且可对搜索结果进行,分析、浏览、导出、再查询等处理。系统主要支持四种智能化查询方式:属性条件查询、地图查询、坐标查询、特征地物查询。1)属性条件查询从专业查询的角度出发,系统支持对三大类专业数据的查询功能,分别是:规划勘察工程数据的查询;钻孔资料的查询;成果图文档资料的查询。2)地图查询系统支持结合GIS地图,从地图上框选空间范围进行工程查询的功能。系统支持五种方式的地图空间查询:矩形选择、多边形选择、圆选择、线形缓冲选择、点缓冲选择。3)坐标查询通过坐标查询,可根据精确的空间地理坐标,进行精度更高的空间查询。系统支持四种方式的坐标查询:矩形范围、多边形范围、圆形范围、线形缓冲范围。4)特征地物查询系统可深度结合利用ArcGIS地图,根据ArcGIS地图中的特征地物(如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山体、标志性水体、小区名称等),进行相关的智能化查询。在特征地物查询中,系统支持智能模糊搜索功能。可根据特征地物名称的个别文字,自动搜索ArcGIS地图上的相关可能地物,并列出可能性较大的特征地物的精确名称。

3.2数据统计

系统从三个角度提供了对工程数据和文档资料的统计(勘察工程、勘察钻孔、勘察图文档)。勘察工程提供了11种类别的工程统计,勘察钻孔提供了14种类别的钻孔统计,勘察图文档提供了9种类别的图文档统计。

3.3分析评价

根据规划评价的实际专业应用需要,系统设计实现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剖面图、柱状图、桩端承载力等值线、地下水埋深等值线等多种图形化的技术指标分析应用。

3.3.1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系统依托《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定性分析和工程建设适宜性定量评价。1)定性分析评价根据规范要求,交互录入相关的定性评价因子。系统在后台将选择结果,进行计算机量化转换处理。根据规范要求“从不适宜开始,向适宜性差、较适宜、适宜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进行定性分析判断,得到分析结论。最后,可自动生成报告。2)定量分析评价根据规范要求,交互录入定量分析相关因子与参数。交互录入定量参数指标时,系统会根据规范要求,自动实时进行数据合法性检查,确认数据合法之后,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分析。最后,自动生成报告。

3.3.2技术指标图形化分析应用

1)剖面图剖面图展现一定范围场区内的工程地质信息:地层分布情况、地层分布趋势以及水位、风化分布等相关的工程地质参数。2)等值线图桩端持力层和地下水埋深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专业应用。本系统以等值线图形化的方式,形象直观的将对应的专业数据指标的分布情况展示出来,便于分析和进一步应用。系统后台提供包含克里金插值算法、距离反比加权插值算法、径向基函数插值算法、样条曲面函数插值算法、矩形网格插值算法、不规则三角网TIN插值算法等多种插值算法的算法库。系统可根据离散的钻孔数据,按照归纳总结的专业规则,自动分析对比和选用最合理的插值算法,从而生成合理的等值线。为了使等值线的显示效果更加直观形象,系统设计实现了渐变插值效果的云图算法,使得图形化效果更加直观。

4结束语

城乡规划勘察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建成,从地质环境安全的角度,对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决策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技术规范要求,系统在今后升级中重点增加三维分析、浅层地温能数据管理与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数据管理与分析评价等功能模块。为城乡规划安全提供地质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洪文,夏薇,金晓媚.镇江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现代学术研究杂志,2012(4):83-86.

[2]金江军,潘懋,赖志斌,等.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及其应用[J].信息技术,2006(4):15-18.

[3]吴冲龙,牛瑞卿,刘刚,等.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与解决方案[J].地质科技情报,2003,22(3):67-72.

[4]彭卫平.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研制模式探讨[J].城市勘测,1999(4):45-48.

数据质量自查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3S”技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应用

“3S”技术是遥感信息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简称,近年来,“3S”技术发展迅速,在林业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动态掌握森林资源状况、进行林业调查设计的重要武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总场、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为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需要所开展的森林资源调查。其成果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规范森林经营单位科学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覆盖面广、内容复杂、技术要求高、时间跨度长、工作难度大,利用传统调查方式,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调查精度低、调查成果质量不高,不能准确反映森林资源现状。“3S”技术具有效率高、质量高、精度高、成本少、时间少、人力少的特点,利用先进的“3S”技术进行二类调查是今后林业勘察设计工作向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省范围内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旨在全面建立黑龙江省数字林业管理平台、准确掌握全省森林资源现状,及时快捷地进行森林资源信息交流、科学合理地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在对当前全省林业发展成就进行客观评价的同时,为今后制定林业发展战略和实施林业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1.1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的总体技术路线是以“3S”技术为平台,采用掌上电脑(PDA),将传统调查方法与先进实用技术有机结合,提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调查质量和成果准确性,为我省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基础。小班划分室内采用卫星影像判读区划,现地采用PDA验证的方法。有林地、疏林地小班采用实测与目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各项因子,林带及四旁树的小班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地调查,其余小班可利用有关资料采用实测、目测或遥感判读的方法调查各项因子。小班蓄积量调查也可采用回归估测法进行调查。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

1.2技术准备

遥感数据准备,根据调查区域的森林分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采用最新时相SPOT5卫星5m分辨率全色数据和10m分辨率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或TM卫星遥感影像作为遥感数据源。每景影像现地选取多个分布均匀的控制点,按高斯—克吕格投影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使遥感影像坐标与现地地物坐标相吻合。

1.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准备

包括省、市、区、:乡、村行政界限,及主要道路、河流、湖泊、山峰、等高线等。以北京54坐标系为投影基础,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矢量化,作为与遥感影像和地形图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制作基本图和专题图的基础地理信息。

2.解译标志的建立

解译标志是遥感影像上能直接反映和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解译者利用其中部分标志能直接在影像上识别地物或对象的性质、类型和状况进行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区划图班。根据遥感影像大小、颜色、纹理等特征不同,每景影像选择3~5条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类和主要树种(组)、色调齐全且有代表性的线路,以卫星遥感数据景幅为单元,参照林相图、森林分布图等资料,对不同影像特征进行现地对照判读,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现地调查地类、林地郁闭度、林木年龄、植被状况及其他地面特征,拍摄与遥感影像坐标位置相同的现地实景照片,与相同坐标点的遥感影像对照获得相应影像特征,建立现地类型与遥感影像的对应关系,即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在影像上的色调、光泽、纹理、形状、分布等特征,建立目视判读标志库。

2.1现地核实

将初步解译的矢量化小班调查数据导入PDA掌上森林资源调查仪,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现地验证。外业调查人员对照已区划好的矢量图,利用GPS进行定位,现地核实小班边界,并根据调查要求,调查相关因子。现地核实后,利用掌上森林资源调查仪对小班边界进行修正并填写调查因子后,将数据再导入ARCVIEW GIS中,进行数据统计和汇总处理。

2.2面积平差与质量检查

ARCVIEW GIS和掌上森林资源调查仪采用地理坐标系统自动求算面积。根据行政区域的实际面积和调查面积,按照“层层控制、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的原则,根据总体面积由计算机进行平差形成小班面积。现地核实数据导入ARCVIEW后,对图班进行重线检查、图形拓扑检查后,对其属性数据进行重号、漏查、面积不吻合等项目进行检查,使图班与属性数据一一对应,最后形成完整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库。

3.调查成果

通过外业调查与内业数据处理后,由调查属性数据库形成所需的各类统计表格,由图形数据库利用AR cmAP等GIS软件制作基本图、林相图、各级森林分布图、森林分类区划图等其他专题图。最后形成了以图形为基础的空间数据、以调查因子为内容的属性数据和行政界线数据三类数据信息,汇总形成完备的森林资源信息系统。Spot5影像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比起传统调查方法,工作效率、区划精度等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受到地面天气及卫星运行周期影响,在短期内收集齐一个地区的卫星影像比较困难。所以部分森林资源调查中就使用了TM影像作为替代。影像配准是以地形图控制的,但地形图的成图时间比较早,许多地物已发生了变迁,增加了控制点的寻找难度。建议使用GPS到现地采集控制点,以保证控制点的精度。

数据质量自查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规划监督; 测量质量; 检查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可以说,规划监督测量作为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对建筑工程规划进行有效的监督测量,确保所有建设项目真正按照设计图纸开展。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一般会将规划监督测量分为±0验线测量、放线测量、验收测量等部分,为了更好的保证每一个阶段中验收结果的真实有效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出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法,加强对各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尤其是要对影响测量结果质量的关键点进行深入的检查。以下本文就重点对规划监督测量质量检查关键点进行了探析,并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1规划监督测量工作内容

1.1规划放线测量及灰线验线测量

实际上,所谓的规划放线测量主要是指对建筑物的放样,施工人员会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实地中将建筑物绘制出来。而灰线验线测量则是指施工人员们需要将白石灰粉撒到开挖边线处。并且,灰线验线测量还能够对已经放样完成的建筑测绘工作质量进行检验。

无论是规划放线测量工作,还是灰线验线测量工作,都包含了很多的工作内容,施工人员有必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审核规划图纸要求,并对各测量点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而确保测量结果的合理性。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规划监督测量工作中,各个阶段都包含了重点的测量内容。其中,测量工作具体是距离测量、平面测量等。而计算工作则是要对条件点、验测点进行计算。所以,在最后质量验收过程中,测量工作与计算工作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规划监督测量成果质量,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1.2士0验线测量

建设工程±0.00验线是指建设工程施工至±0.00位置时,对各建筑外墙皮线位置的检测及±0标高的检测。目的是检查建设工程基础是否按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施工,±0.00验线是灰线验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也是建设工程规划报批后管理的重要环节。

2、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准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使用的测量工具、仪器要经专业机构鉴定合格并满足《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精度,其附件(如全站仪的棱镜常数、对点器的对中精度等)使用前也要检查验证。

2)项目需要的资料要充分齐全,具体包括:数字化地形图、规划道路红线及河道兰线;经规划部门审批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表;设计变更的最新许可;盖有规划管理部门公章的项目总平面图、土地管理部门的用地勘界报告;设计单位的设计总平面图、分层平面图、立面图;前阶段的检验报告以及以上资料的电子文档。

2.2房屋高度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北立面一般都是代表着每一个楼层的测量高度,应该在测量立面图中进行标示。

2)在对房屋高度进行测量是,尽量采用钢尺测量工具,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三角高层进行测量。

3)测量人员一定要要对各分层标高进行逐一的测量,同时在对标准层高度进行测量时,可以通过采用测量上下端层标高的方法,最后再对层数进行平均计算。

4)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必须要将建筑物高度测量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合理的控制,一般可以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物中的困难部位进行适当的放宽。

5)当所有的测量工作完成以后,测量人员应该将测量数据认真仔细的记录在工作表中,并呈交给上级部门。

2.3高度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我们在对建筑物高度进行计算时,一定要采用真实测量到的数据,将建筑物主体作为总高度的参考依据,以此来对每一楼层标高进行平差。

2)在正式开展高度计算工作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核,判断图中高度具体是指楼面高度,还是楼层高度。同时确定建筑高度是绝对标高,或是相对标高。同时,还要保证立面图中建筑高度与设计图纸要求的一直,这样也为后期验收管理工作创造了一定的便利。

3)需要高度重视设计图纸中建筑的高度位置,使其能够与立面图标、外业测量位置相同。

4)相关人员在对立面图进行绘制设计时,应该对水箱顶端、设备层、女儿墙、避难层等重要高度位置加以简单的文字说明。

5)如果在对设计图纸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总高度和分层高度之间存在问题就要及时到现场进行核实,同时寻找出具体原因,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2.4成果报告编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所有的成果必须是根据外业实测数据,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或管理部门要求)进行计算得到的。

2)规划审批表、项目表中要求的内容都要体现到,参考设计的成果都要在成果报告里有用词恰当、言简意赅说明。

2.5二级检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成果必须经过作业员自查、互查,班组或中队全面检查(既一级检查)。

2)质量检验部门除对一级检查后的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内外业检查外,还须对各分层不同的地方、实测与设计有差异的地方、可能出错的地方(阳台、夹层、挖空、楼顶附属设施等)进行重点检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规划监督测量质量检查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中,相关人员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测量师,一定要切实遵循相应的原则,加强建立完善的规划监督测量体系以及检查规范流程,并对其中影响测量结果质量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此为根据,从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规划监督测量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理想的检查效果,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 民共 和国住房 和城 乡建设部 ,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011.

数据质量自查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统计技术;工程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统计工作是建设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技术,目的是收集数据进行整理,通过统计的方法进行汇总、制图,根据图和曲线推出如何更好指导企业管理的结论,用来指导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质量可以表述或转化为一组全面反映顾客需要的数量指标。如:为满足使用要求而应具备的性质、形状或状态等特性的数量指标。测量质量指标得到的数值,就是反映质量特性的数据,简称数据。对产品的质量特性和工作质量进行分析,首先必须进行数据收集。只有把说明质量特性和质量问题的事实,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或其他手段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用数据反映出来,才能使质量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2、统计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统计技术在工程建设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其作用主要有两个表现:一是包括宏观经济、行业现状、上下游市场和消费者行为规范等在内的宏观经营环境。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考察,调取一系列和结论相关的统计资料开展分析,宏观经济要则中对经济学家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观点,分析经济的未来发展情况。建设行业的发展情况要通过数据来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对同行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数据比较和综合评价,得出企业的市场占有情况;二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统计系统,主要是对企业管理中人、财、物的运营分析。对人来说,要建立反映劳动工资关系的统计分系统,为企业经营者提高劳动量数量大小和文化层次结构情况的指标,并能反映出综合素质水平和生产率水平。做好物资技术设备统计的分系统建设工作。通过建设分系统,及时反映设备数量的变化情况,使用情况和生产效率情况。 通过计算原材料的消耗情况,对原材料的采购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得出利用效率,从而找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另外,需要建立的还有技术统计分系统,对技术人员和技术成果的投入情况进行了全覆盖,凭借统计技术的覆盖范围大、信息量多的特点,从而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了衡量,对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了优化,最终改进企业管理质量,提高企业效益。

统计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统计技术目前在公司工程施工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工程项目施工中如何将统计技术应用在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上,使其为生产服务提供可靠依据,提高工程质量。下面就此问题谈谈在施工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3.1、统计技术在施工策划阶段的应用

当一项工程中标后,首先就要进行施工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可用树图明确施工队伍组织结构,应用横道图编制施工形象进度安排,对地材的调查、质量评估可用抽样的方法。依据施工调查报告、施工设计图、施工技术规范等进行质量策划,制定项目质量目标。质量策划中可应用水平对比法制定质量目标。在依据质量策划、施工调查报告、施工设计图、施工技术规范等来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多种统计技术的支持,如果一个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了施工队伍组织结构树图、质量保证体系树图、安全保证体系树图、环境保证体系树图、重点施工工艺流程图、进度计划横道图、质量工作流程图、自查自检自控流程图、网络控制图等,那么这样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就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也会更完美。

3.2、统计技术在施工实施阶段的应用

依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施工生产,生产过程中要针对自检出现的潜在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及监理工程师通知、指令提出的质量问题等,进行改进和纠正,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这一过程要应用统计技术的抽样分析及统计调查表进行自检自查;应用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树图、回归分析等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并依“PDCA”循环来改进提高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排列图能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并找出控制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直方图能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并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从而确定质量改进点,因果图能揭示质量特性波动与潜在原因关系,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它有利于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关键,解决质量问题,树图是表示某个问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对策表是针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制定的应采取措施计划表,它是质量改进PDCA循环P(策划)阶段找问题、查原因、分主次和订措施的一步。

在具体的工程运用中,首先要进行施工调查,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可用树图明确需施工的内容,应用横道图(甘持图)或网络图编制施工形象进度安排,对地材的调查、质量评估可用抽样的方法。

依据施工调查报告、施工设计图、施工技术规范等进行质量策划,制定项目质量目标。质量策划中可应用水平对比法制定质量目标。依据施工调查报告、质量策划、施工设计图、施工技术规范等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需要多种统计技术的支持。如果一个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中应用了施工队伍组织结构树图、质量保证体系树图、安全保证体系树图、环境保证体系树图、重点施工工艺流程图、质量工作流程图、自查自检自控流程图、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控制图(单代号网络图、双代号网络图、逻辑双代号网络图)等,那么这样的实施方案就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也会更完美。图1是蒲化供水工程调蓄水池进度计划网络图,通过对路径和关键节点的合理优化,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网络计划的进度推进,最终确保了该工程提前10天完工。

蒲化供水工程调蓄水池进度计划网络图

在技术交底计算工程量过程中,当工程结构型式线型较复杂时,可应用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方程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其结果,特别是假设每个点到回归直线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线性回归方法更为方便。控制图能用来及时反映和区分正常波动与异常波动,也是施工中常用的一种统计技术。在路基填筑施工、大桥的制梁施工、隧道开挖掘进、隧道混凝土衬砌等循环作业较多的工序施工中,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产过程达到较满意的程度,但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会出现波动。因此,我们要不断监视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早采取措施,使施工过程保持正常状态。如要对以上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应用均值一极差控制图,由均值和极差两张图组成的施工过程状况的图表来控制是最佳方法。

在选定配合比过程中,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来确定试验的频数,可用较少的试验量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

统计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能使组织更好地获得利用数据,更能使组织在质量管理各过程中持续改进和提高,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在现代工程建设中,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与施工相结合来指导现场施工,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金怡.基于统计技术的定量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

数据质量自查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过程;进度控制

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是指在既定工期内,编制出最优施工进度计划。在执行计划的施工中,经常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并与计划进度相比较,若出现偏差,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或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验收。

一、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方案在时间序列上的反映,可用以合理确定单位工程项目施工的先后顺序、施工期限、开工和竣工日期,以及各单位工程项目之间搭接关系和搭接时间,综合平衡各施工阶段的工作量、不同时期的资源分配。它是工程从开工一直到竣工为止,各个主要环节的进度安排,起着控制构成工程的各个单位工程项目及各个施工阶段工期的作用。

(一)编制的依据

(1)施工图设计等技术资料;(2)施工合同文件中确定工程施工的开竣工日期;(3)有关的定额,预算定额或施工定额;(4)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和工期;(5)施工中可能配备的人力、机具设备、以及施工准备工作中所取得的有关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资料,如有关气象、水文、资源供应等。

(二)编制的基本原则

(1)保证拟建工程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2)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3)保证投资分配的合理性;(4)尽可能避开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

(三)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1)计算各单位工程项目的工程量。一般情况下,设计图纸上均有各单位工程项目的工程量。但为了校核以及确定数据准确,需根据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计算工程量。(2)确定单位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限、开竣工时间和相互衔接关系。(3)绘制横道图、斜线图、网络图等。

(四)编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工期:工期是否充裕;除整个工期外,在部分工程的工期上有无问题;施工中:有哪些卡脖子的问题。(2)有关占用土地的问题:业主向有关部门办理的手续是否全部办好;尚未解决的问题预计何肘能得到解决;土地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对整个工期的影响如何。(3)关于现:去现场的道路是否有问题;现场施工用道路有无问题;作业时间是否受到限制;施工是否受到水文、气象的限制;供电、供水方面有无问题。(4)关于施工方法:除了设计图纸上提出助施工方法和设备,能否找到更有利的方案;选择的施工方法是否受到其他方面限制。(5)关于施工组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资格、经验和人数是否巳不存在问题题;是否用分包形式;分包单位在经验、技术和人员等方面是否满足要求。(6)关于合同和风险承担:审查图纸和说明书是否完备;补偿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造成损失的规定条款怎样;关于工程地质、水文的异常现象,现场实际情况与图纸、说明书不符时,合同规定解决的条款怎样;尽可能避开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

二、公路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

(一)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过程就是施工活动的进展过程,也就是用施工进度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和完成计划的过程。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并且尽量按编制的计划时间逐步进行,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应做好如下工作。

1.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贯彻

(1)检查各层次的计划,形成严密的计划保证系统;(2)层层签订承包合同下达施工任务书;(3)计划全面交底,发动全体工作人员实施计划。

2.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

(1)编制月(旬)作业计划;(2)签发施工任务书;(3)做好施工进度记录,填好施工进度统计表;(4)做好施工中的调度工作。

(二)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进度控制人员经常定期对进度执行情况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就工程项目进度的检查过程而言,主要应包括以下一些工作。

1.在进度执行过程中的跟踪检查

(1)经常地、定期地收集进度报表资料;(2)派专人检查进度的实际执行情况;(3)定期召开现场会议。

2.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后,要进行必要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与计划具有可比性的数据资料。例如,根据现场本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累计完成的工作量,本期实际完成工作量的百分比、累计完成工作量的百分比、进度状况等。

3.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

将实际数据与计划数据进行比较,例如将实际完成量、实际完械的百分比与计划完成量、计划完成的百分比进行比较。通常可以利用表格形式来表示各种进度报表或直接绘制比较图,以直观地反映实际与计划的差距。

(三)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在工程项目进度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即出现进度偏差时,度控制人员必须认真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以确保进度总目标的实现。

1.分析产生进度偏差的原因

进度控制人员通常根据所收集的实际数据与计划数据进行比较来发现进度偏差,了解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是提前还是拖后,但从中并不能发现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为真正地了解现实状况,进度控制人员应深入现场查明原因。

2.分析偏差对后续工作的影响

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偏差时,在作必要的调整之前,需要分析由此产生的影响,例如对哪些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对总工期有何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

3.确定影响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限制条件

在分析了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后,需要采用一定的调整措施,此时应首先确定进度可调整的范围,这主要是指关键控制点以及总工期允许变化的范围。这种允许变化的范围往往与订立的分包合同有关,只有通过认真分析才能确定。任意改变关键控制点的时间往往会使受到影响的分包单位提出索赔。

4.采取进度调整措施

此时应以关键控制点和总工期允许变化的范围作为限制条件,并对原进度进行调整证最终进度目标的实现。

5.实施调整后进度计划

在后期的工程实施中,将继续执行经过调整而形成的新进度计划。在新的计划中,一些工作的时间会发生变化,因此,进度控制人员应及时协调好后续各有关承包单位的关系,井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以保证调整后的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