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例6篇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1

我县属农作物病虫害多发区,根据调查统计,水田主要病虫害种类大约有10多种,旱田主要病虫草包括粮豆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等种类大约有30多种,尤其最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这些病虫害的危害所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占种植业产值的10%还多。如何防治这些病虫害,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在病虫害防治上,截止到目前,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仍然是单一的化学药剂防治,当然它的应用效果不容否定,但是它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也无时无刻不向我们敲响警钟。

首先,要充分了解植保工作新的进展。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自从50年前有机氯农药发明以后,以它具有空前的杀虫效力,人们认为彻底解决害虫问题已经为期不远。多年来有机氯农药的连续和大量施用,一方面固然在生产上起了巨大作用,但害虫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害虫反而发生更严重了。越防越多,越多越增加药量,越加药量,病虫害抗药性越增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农药引起的副作用也更加突出了。单独依靠一项其它的技术措施,如利用天敌防治,也证明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单一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局限性。

其次,要正确综合防治的科学概念。今天的综合防治的含义已经更为丰富了。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个基本特点: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第二个基本观点: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第三个基本特点,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怎样才能搞好综合防治呢?

一是要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目前,人类一直被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所困扰,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解决环境问题,那么,人类的明天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则可想而之。因此,综合防治不仅仅是植保工作方针,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政。

二是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和农民素质。要利用广播、电视、材料等形式,全面宣传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办好各种类型的培训,清楚概念,教会方法,搞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把综合防治真正地重视起来,并付诸于生产实践当中。

三是要建立综合防治植保科技示范园区,增强直观、宏观认识,示范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逐步走向综合防治之路,自觉实施综合防治工程。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方面的有关研究。主要研究品种抗生问题,精细管理问题,植物卫生环境问题及昆虫绝育法、遗传防治法、外激素和激素的应用、拒食剂、物理防治法、低毒、高效、低残毒农药和生物农药,这样才能使综合防治得到技术应用方面的保证。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梨树病虫害;预防措施;综合防治技术;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

中图分类号 S436.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105-01

根据调查了解,近几年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梨树种植因管理不当等原因,病虫害发生现象较为普遍,常见的病害有黑星病、干腐病、梨锈病、梨白粉病等,虫害有梨小食心虫、梨二叉蚜、梨星毛虫等。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梨树受病虫侵染几率;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和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梨树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1 预防措施

1.1 选择抗病品种

引进丰水梨、黄金梨等抗病的优良品种,同时选育本地的抗病良种[1]。

1.2 加强检疫

为了杜绝危害性病虫害进入及蔓延,凡本地引进和外运的种子、苗木等材料,都须经过检疫和消毒。

1.3 科学建园与管理

注意梨树不与苹果、桃等果树混栽,以免加重次要病虫害。园区附近不种桧柏,以便有效防止梨锈病的发生和流行。梨园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深翻保水、合理疏花疏果、及时剪除病虫枝、地面秸秆覆盖等措施。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和人工防治

初冬清理并烧毁病虫枝、枯枝落叶、残果及杂草等,以减少越冬病虫源。于初冬刮树皮并烧毁,可消灭各类害虫越冬虫茧,或刨梨园和树盘30 cm深,防止害虫出土。利用害虫假死性,于成虫发生期早晚敲打枝条振落害虫,集中消灭[2-4]。为防止病虫侵害树干,可于11月下旬在幼树根颈培土,草把绑于树干,涂白树干。

为减少梨果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污染,改善果实外观质量,套袋环节必不可少。5月中旬至6月上旬套袋,套前须喷1次以水剂和粉剂为主的农药,干后即套。套袋时,果实一定要放在袋子中部,袋口绑扎松紧要适当。

2.2 物理防治

在梨树病虫害管理过程中,许多机械和物理的方法,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都对病虫害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现在用的较多的有诱杀法,主要是用黑光灯和梨小、桃小等性诱剂以及糖醋液等,抑制或诱杀某些害虫。糖醋液配制方法:红糖∶醋∶白酒∶水比例为1.0∶4.0∶0.5∶16.0。诱芯有梨小、苹小、桃小、潜叶蛾、卷叶蛾及桃蛀螟等。园内每30 m2挂1个糖醋液罐,15 d换1次,雨后及时换液。一般挂诱芯90个/hm2诱杀成虫,害虫2 d捞1次。

2.3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即为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对环境污染少,对非靶标生物无作用,是今后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使用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在天敌盛发期避免使用广谱性杀虫剂,既保护天敌,又能补充天敌控害的局限性[5]。

2.4 化学防治

冬季梨树进入休眠期,彻底清园后,喷3~5 °Bé石硫合剂1次,3月初萌芽前再喷1次,可有效降低病虫基数,杀灭病菌害虫[6]。对梨树生长期的病虫害,除了有针对性地防治外,还要求定时、定量用药。具体做法是:第1次喷洒农药在花蕾膨大期,这个时期是介壳虫、梨木虱、红蜘蛛等越冬害虫的第1次繁殖期。因此,要对梨树细致喷洒石硫合剂,防虫杀菌[7-8]。第2次喷药在花落之后,是梨茎蜂危害新梢的时候,此时可配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进行防治。之后每15 d就需要对果树进行喷药1次。在5月要加入阿维菌素或黑星必克,防治梨黑星病、梨木虱、红蜘蛛等病虫害。此外,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对树体观察1次虫情,做到早预测早防治。在梨树生长中期和9月中旬,要喷洒硼钼锌钙1 000倍液,起到保树保果、膨大防裂、增甜着色的作用[9-12]。

3 参考文献

[1] 王少敏,张勇.梨省工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2] 李秀根.梨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王国平,王金友,冯明祥.梨树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4] 王金友,冯明祥.新编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5] 张立国,石清花,刘祥福,等.梨树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08(5):43.

[6] 邱金泽,范宝忠,王桂娟,等.丘陵地黄金梨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10(10):13-14.

[7] 冯展光,孙晓波,杨启勇,等.五莲县梨树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87-88.

[8] 杨建勇,刘瑞军,王飞.梨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1(5):41.

[9] 周仙红,李丽莉,张思聪,等.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1(10):76-81.

[10] 赵娜,祝一凡,王书征.梨树病虫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24):21.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 综合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一、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3.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三、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1.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2.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城市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

当前,园林绿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对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吸滞烟灰和粉尘,吸收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减少噪声污染等功能.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园林植物保护(习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城市绿化中的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因此,在城市开展园林绿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要用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由于农户自身抵抗植物病虫害的能力较差,我们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必须注意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第一,可以设置专业化防治补贴,以此鼓励农民购买专业化防治服务。第二,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培育专业化防治服务市场,以此保护处于弱势的农林产业。第三,可以对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进行资助。我们可以根据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趋势,对起步阶段的组织给予物资补助或启动资金。

二、建设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及专业化防治体系

根据各地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可以建立蔬菜、果树、小麦、玉米、棉花等优势农产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农药减量使用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制定和推广植物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规程,建设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供应点,推广先进的植保新技术,开展安全用药技术培训,进行精准施药技术研究等。通过植物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立,确保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规范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在搞好植物病虫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还可以逐步健全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体系,建立起专业化防治队伍,配备机械化防治器械和药品。同时,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植保工程、绿卡行动、万灯杀虫、阻截带建设等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升了在农业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有效的控制了突发农业有害生物的为害,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手段

进一步加大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防治病虫害的认识.完善和规范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管理,建立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管理和指导,不断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技术水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考核办法.要有具体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且要落实专门机构或人员来抓此项工作.建立植保工作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各园林绿化企业或相关单位里从事植保工作的人员,定期举行培训、经验交流,使科研成果、成功经验得到充分推广和应用。建立病虫害监测和预报警系统.加强对城市病虫害的日常监测和预报工作,及时有关园林植物病虫害信息,使防治工作更有针对性,且能将病虫害在初发阶段就得到有效的控制,做到防早、防小、防了,防止大规模的发生,尽量减少损失.加强园林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是搞好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法律保障,主要是从源头上切断外来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和途径,努力做到不引进、不使用带病源、虫源的危害苗木和种子,做到防患于未然.植物检疫工作关键是要落实责任制,依法严格把关,认真抓好普查和检疫等防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灭,防止病虫害传入或传出,保护园林绿化成果

四、采用 “综合防治”的措施,建立一套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

为了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目的,必须采用多种防治措施。从选育抗性品种,加强养护管理,及时清除病虫源出发,结合生物防治、化学药物防治,从而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选育抗性品种,加强养护管理。在苗木生产和栽培中,培育和选择具抗病能力的新品种或不携带病虫害的苗木。同时加强肥水管理,精耕细作,适度修剪,促进植物茁壮生长,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的发生。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源。有许多苗木病原寄生物都是在病叶、落叶、残株、病枝上越冬的。因此,必须彻底清除苗圃、街道、园林绿地内苗木的病叶、落叶、残株、病枝,并集中处理,可消除大量虫源,减轻下年危害。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能力,有目的的引进天敌,或只使用无毒、无副作用的生物农药,维持生态平衡,减轻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程度。化学药物防治。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高、速度快,在很短时期制止病虫害猖獗的能力。一旦害虫大面积发生,天敌种群稀少不能制止其成灾,就要根据害虫习性,合理选择药剂进行防治。

五、结束语

总之,开展园林病虫害防治要从长计议,绝不可短期行为.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一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具体某一园林植物的病虫所处环境不同,发生特点也不同,防治方法也有别,只有合理地将各种防治措施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条件,综合、全面、系统地运用,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危害, 建立起一个环境优美、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 。

参考文献:

[1]童勇军.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8,(06).

[2]方栋.浅议园林绿化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09,(08).

[3]齐志茹,杨秀英.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J].河北林业科技,2007,(06).

[4]鄂海霞,赵金霞.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07,(03).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7.048

1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复杂多变,林木种类繁多,所以病虫害的种类也相对较多,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病虫害的发生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甚至导致整片的死亡,影响林业的发展。所以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自然、气候、林木品种、林业生态结构、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发生规律等多方面因素,加强林业管理,综合各种因素制定系统的、科学的防治方案。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力求把病虫害控制在未发或初发阶段,避免大面积爆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林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落实,确保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2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林业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足以导致林区的林木大面积毁灭,使林木受损,破坏林业生态,使林木种类失去平衡,破坏林区环境。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必须要对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发生规律及危害后果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进行详细掌握,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保护林区,并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以松树林区常见的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为案例进行研究,希望为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2.1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程度分析

松材线虫病主要是发生在松树上的一种病虫害,一旦发生就会对松树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危害,主要通过松褐天牛进行传播,松树染上此虫害后,先是叶子慢慢失去光泽,然后叶子慢慢变黄或红褐色,一般松针当年不会掉落,但树脂慢慢减少,最后导致针叶干枯死亡,由于叶的蒸腾作用受到影响,大量针叶出现死亡,最终导致整株树木死亡,而且一旦发生会出现林区整片受害,损失惨重,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预防。

2.2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规律

松材线虫病比较多发于温度较高、海拔相对低一些而且环境比较干燥的地区,随这些条件的增强病害程度也越发严重。此虫害的发生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便渐渐发生,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松材线虫的侵害会越来越重,一般在10月份时达到侵害的高峰期,大量的树木会出现死亡现象,夏季气温升高到25℃的时候,此病虫害扩散达到最严重期。

2.3林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2.3.1加强病虫害的动态监测与控制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林区病虫害的发生进行信息化控制,做好动态监测工作,对整个林区进行划分,建立合理的动态监测点,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的调查工作,进行数据采集和更新,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来此区域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对此地区的松线虫的发生进行详细的掌握,比如发生的程度,扩散的面积及病死树的数量等都要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建立动态的监测报告制度来对此地区的病虫害进行动态监管,因地制宜制定预防和控制方案。

2.3.2强化林区的病虫害管理 林区的管理重点是控制传染源头,避免病虫害从病死植株向正常植株进行迁移,所以对于一些染病树木要及时进行间伐,然后采取无害化处理,避免这些病死树木上的虫卵、幼虫、成虫进一步扩散导致疫情的不断扩大。对于病死植株,一定要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运输环节、核销环节、处理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认真做好处理工作,避免非法经营与贩卖病死木材以及其木质包装材料。如果必须要进行运输,则对于病死植株的运输过程中要制定规定路线同时要配备专人负责,到达指定地点后进行统一处理,每个环节都要有记录,由哪运出,运到哪里,如何处理都必须有档可查,在病死植株核销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以及实际情况进行核销,严控病死植株的管理,全程进行监督,避免随意使用和丢失。

2.3.3生物防治措施 一方面是利用虫害的天敌来灭害,另一方面是通过激素以及其他生物提取物来达到影响虫害的生育特性,从而达到消灭虫害的目的,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治虫害的方法,因为在防治过程中,不用化学药剂,所以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在采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天敌的保护工作。

2.3.4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方法是在其他方法都不能有效对虫害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才采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能过喷施化学药剂来达到灭虫的目的,在实施时要注意农药的用法和用量,尽可能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使用时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天敌的伤害。

2.3.5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通过各种简单的机械物理技术,来实现对林业虫害的防治作用。其次,可以利用虫害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再有通过加强种子的消毒处理,加强树木的管理,提高抗病力。也可以通过高温的物理手段,消灭林叶害虫病菌,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3结语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退耕还林;林业病虫害;发生;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1.037

1诱发退耕还林地病虫害的因素分析

1.1气候因子

很多退耕地原本是林地,后经垦伐种植作物,多数地块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冬春常遇到干旱,非常适合一些病虫越冬,如果树木长势再弱一些,对于病害的抵抗力又较低,很容易在还林后发生病虫害。

1.2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不到位

林木在品种引进、木材运输及林产品销售时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疫人员的意识、技术、管理等原因,导致很多林木的引进、树种的运输及林产品的外销等不经检疫直接进行,常常会导致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对退耕还林地的新植林木产生威胁。

1.3退耕还林地适合病虫害生存

退耕地原本种植农作物,经多年的精耕细作,土壤十分疏松,而且有的地区常施用农家肥,所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比较高,而地下的害虫虫口的密度比较大,病原的种类丰富,一旦还林后,更加为这些病虫害的存活提供了适宜条件,所以还林地很多易成为病虫害的频发地和高发地。

1.4病虫害预防工作薄弱

退耕还林地相对来讲十分分散,这给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国家十分重视退耕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常常是只注重建设,往往忽视病虫害的综合防控,特别是对于一些地下害虫的防治难以系统的进行,导致林地的新植林木频发病虫害,损失严重。

1.5树种选择单一,结构不合理

退耕还林地由于经济、工作、运输、林农收益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在一块地基本都是种植一种林木,有很多是进行单一的经济林种植,种植一些经济效果好的果树林木,所以退耕后的还林都是林分结构简单、树种单一的成片林,抗病虫害能力较弱,易诱发森林病虫害。

1.6抚育管理不到位

退耕还林地原本种植的都是农作物,还林后的前几年,新植的林木多为小树苗,长势较弱,所以很容易导致杂草的快速生长,一些地区还林后便顺其自然生长,导致还林地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幼树的生长发育。同时杂草也为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大了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机会。

2林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2.1全方位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

森林的生态质量对于环境改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退耕还林是林业事业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各级政府及领导要认真重视,提高思想意识,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在树种选择、营林管护、幼树管理等方面都要认真加强,抓好每一个环节,把防治病虫害工作列为退耕还林工作中的重要大事来抓。

2.2 加强林木检疫工作,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在苗圃育苗阶段要抓好病虫害的防治,对土壤、种子进行彻底消毒,在苗期进行严格的病虫害监测,一旦发现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确保苗木的健康;认真做好苗圃的病虫害防治,建立无检疫对象苗圃,从源头上防控病虫害;对于外进林木、苗木、品种及林产品等都要加强检疫,特别是对于一些繁殖材料,比如种子、苗木、种根、种条、接穗等,都要做好无害处理后再进行引进、运输、传播,避免病虫害随流通而传播。

2.3强化退耕还林营造林技术措施

退耕还林并不是简单把原耕地栽上树就算完事,还要按照营林规划,采用先进的林业技术进行造林,比如优先乡土树种,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构成生态群落,避免品种单一,林分结构过于简单的情况,在营林时尽量保护原生植被,促进退耕还林后的生物多样,采用经济价植高的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环境,加强林分自我保护和修复能力。

2.4认真搞好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

林业病虫害一旦成灾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防治原则是重点在防,把病虫害控制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便进行消灭,所以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十分重要,要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对于病虫害的发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监测,及时上报,及时处理,特别对于退耕还林地的幼树尚小的头几年里,更应重点加强监测。

2.5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常用防治措施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态防治,这些措施中以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为最理想的措施,在防治工作中宜采用综合的措施,尽量合理的少用化学农药,在退耕还林的地下害虫防治中,要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和仿生农药,以保护天敌生存环境,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2.6加强退耕还林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能有效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使林木健康生长,提高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优化退耕还林的林分结构,合理搭配树种,在幼林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林地杂草,确保水肥,同时适当进行松土,对于一些长得不正的树木,应定期进行修剪、整枝。在林木组成上要营造仿自然状态的多树种混交林,补植树种要选择经济效益较高、兼顾生态的抗逆性较强的先锋树种。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