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管理知识培训范例6篇

皮肤管理知识培训

皮肤管理知识培训范文1

【关键词】皮肤管理;压疮管理;评估流程;安全管理

2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24-03

压疮是由于外力(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而形成的,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压疮一直是国内外护理专家研究的难点。加拿大及美国最近的一项关于压疮的发病率及治疗费用的研究调查,表明花费金额与压疮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住院危重患者越来越多,护理压疮高危患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临床护士能否正确评估压疮发生风险、准确评估患者压疮护理效果、规范落实相关防范措施将直接影响压疮护理的质量。

1方法

1.1评估流程改进步骤

1.1.1改进项目确立的原因2012年对于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皮肤高危因素上报325例,其中难免压疮上报47例,实际发生压疮30例,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为9.2%。从2013年1月起,结合Braden评分表,应用压疮评估量表准确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制定了入院患者“入院皮肤评估量表”和“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实施表”(表1)。全院全年评估总数达到20011人,其中皮肤高危因素患者上报528例,其中难免压疮上报68例,实际发生压疮30例,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为5.7%。国内外已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

1.1.2成立皮肤管理组(简称皮管组)培训组我们皮管组一名组长,5名组员,每个科室推荐皮肤管理员一员。启动皮肤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及定期考核工作程序,包括皮肤解剖分层和伤口知识,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实施表,压疮管理流程,难免压疮管理流程及相关表格的填写要求等知识。首先对科室护士长和皮管员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和考核,科室内再逐个培训护士,要求危重症科室的护士全员掌握皮管理知识,确保对患者的皮肤评估准确无误。

1.1.3难点问题的推广Braden评分表的推广,护士掌握各有不同,内、外科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病情变化后,皮肤评估存在着认识不同。我们皮管组有计划的在神经内科、脑外科及ICU分别进行了疑难病例查房,结合Braden评分表和具体病情来集体研讨,准确评估,使全体护士掌握评估标准,进行准确评估皮肤变化。

1.1.4质量控制在皮肤管理过程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每月进行适时质控工作,包括入院评估,压疮实施细则的评估。检查每名护士实施风险预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相应护理计划的执行等。夜查工作,按计划抽查护士评估和管理能力,重点指导护士掌握风险评估技术。月末汇总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院通告,以确保皮肤管理的质量及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2效果及体会

两年的皮管评估流程改进,采用Minitab软件计算得出:改进后压疮评估及防范措施的正确率上升至97.7%。改进前后两组数据进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Z值由原来的数值明显上升,说明改进措施有效。医院各环节的管理不能由科室管理者单独完成和改善,除了要有领导的重视和引导,还必须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项目团队的形式解决临床的一些难题。压疮的防治是一个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本文通过医院的各部门合作,将Braden细化评分表和改进后压疮评估流程在全院进行推广,形成规范,并将标准固化,提高了管理效能。

感觉1.完全受限:对疼痛刺激无反应2.非常受限:只对疼痛刺激有或躁动反应3.轻微受限:对口头指令有反应,但不能表达不适或需求。4.无感知障碍:对口头指令有反应,没有感觉限制及表达疼痛不适的感觉缺陷。

潮湿1.持续潮湿:由于汗液、尿液等刺激,皮肤总呈潮湿状。每当病人更换或翻身时均能观察到潮湿。2.非常潮湿:皮肤经常,但不总是潮湿的。每班至少更换一次床单位。3.偶尔潮湿:皮肤偶尔潮湿,每天需更换至少一次床单位。4.几乎不潮湿:皮肤经常性保持干燥,只需常规更换床单位。

活动1.卧床:限制于床上。2.坐椅:不能独立站立,必须在协助下坐在椅子或轮椅上。3.行走:能步行一段短距离,大部分时间卧床或坐在椅子上。4.经常走动:每天至少在房外活动2次,日间每2h在房间至少活动1次。

活动能力1.完全不能移动:没有帮助时,身体或远端肢体不能做任何轻微的移动。2.非常受限:身体或远端肢体能偶尔轻微移动,但不能独立频繁移动或做明显的动作。3.轻微受限:身体或远端肢体能独立进行小的频繁的移动。4.无限制:无需帮助即可进行大而频繁的移动动作。

营养1.恶劣:从未吃完一份饭,很少能进食超过三分之一份饭。喝水很少,未进流质饮食或禁食,或只能喝水,或静脉补液5d以上。2.可能不足:通常只能吃1/2份食物。偶尔能吃完一份饭。3.适当:能进食半份以上的食物。或以鼻饲或全肠道营养而维持营养需求。4.良好:能进食几乎整份饭菜。从不拒绝进食。

摩擦力/剪切力1.有问题:活动时需要中等到大部分帮助。不借助床单的磨擦不能完全抬起身体的某个部分。经常滑下床或椅。痉挛挛缩和振动导致持续的摩擦。2.有潜在问题:自主移动微弱或需要帮助。在移动时,皮肤可能与床单坐椅约束带或其它器械摩擦。相对来说,大部分时间能在椅子或床上保持良好的,只是偶尔会滑下来。3.无明显的问题:在床或椅子上能独立移动,在移动时肌肉有足够的力量支持。所有时间都能保持良好的。

Braden评分

评估者签名

预防措施:

1.定时变换;6.使用充气床垫/防压疮垫;

2.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发展趋势;7.指导患者加强营养,给予针对性饮食宣教;

3.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无汗液,衣服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皱褶;8.结合病情,给予及时变换减压,局部手托或30°侧卧减压;

4.每班严密观察并严格交接患者皮肤状况;9.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保护;

5.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保持干爽,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10.其他

说明:评分≤16分,制定预防措施,每周评估1次;评分≤12分,每周评估2次;根据压疮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给予即时Braden评分,调整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瑞敏,杨春玲.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295.

[2]章哲华.压疮管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J].护理与康复,2012,1(1):77-78.

[3]张瑞敏,杨春玲.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296.

[4]詹秀兰,黎中良,曾雪玲.伤口护理新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4):74-76.

[5]金琦.美国纽约上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压疮控制[J].护理与康复,2011,1(3):275-276.

[6]谢小燕,刘雪琴.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7.

皮肤管理知识培训范文2

l职业暴露风险因素分析

1.1职业暴露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50名护士的调查发现.有24%的护士没有参加过有关职业暴露知识培训。52%的护士不知道标准预防的概念,56%的护士不能完整地说出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流程。14%的护士在操作结束脱掉手套后不常规洗手。接生时戴护目镜的仅占30%.处理用过的器械时戴护目镜者不足加%。处理刚出生新生儿戴防护手套的不足50%。由于对护士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不够.造成了护士在工作中概念不清.防护不到位。对产程中血液、羊水的污染重视不够.对皮肤完整性保护缺乏认知,这些都成为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1.2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调查显示,50名护士1年中发生过锐器伤3l例次:发生过皮肤、黏膜被患者血液、羊水、体液接触暴露30例次。发生皮肤黏膜暴露宅要是在产程中突然破水导致羊水及虹液飞溅,以及接生、阴道检查或操作时手套过短。血液及羊水污染前臂所致。眼、面部血液、羊水污染主要发生在会阴切口动脉出血及子宫收缩乏力,官腔积血,按压宫底积血排出时。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为:①掰安瓿18例次,占58.1%:②处理用过的针头11例次,占35.5%;③缝合切口时针刺伤9例次,占29.0%;④与护理无关的皮肤损伤8例次,占25.8%。护士平均每工作日洗手次数为13.4次,洗手次数大于每班20次者13名。占26.o%,均表现为手部皮肤粗糙、干燥,用热水洗手或接触酒精时有刺痛感。50.0%的护士认为不使用防护用具的原因是不方便取用。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防护措施、操作不规范和对防护用物的使用缺乏使用规范和管理等。

2管理对策及效果

2.1管理对策

2.1.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Ⅲ。Nsubuga等[5j对526名护士和助产士进行针刺伤调查发现,缺乏培训是发生针刺伤的重要危险因素。职业暴露培训需要经常进行。我们除对新上岗护士和护生进行岗前培训外,还对在岗护士每年进行1—2次培训.对“标准预防”的概念、方法、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进行讲解。对HIv/AIDS职业暴露重点强化对“窗口期”的认识。使护士充分认识到实施标准预防的重要性。运用典型案例对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措施的每个环节采取互动式教学.使护士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把标准预防的概念真正转变为护士日常工作中的一种理念,而不是单纯为了遵守制度或应付检查,从根本上提高护士职业防护行为的依从性。同时建立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如何防护、发生暴露后如何上报、如何采取补救措施、何时需要专家评估等均有章可循。通过培训,护士充分认识到了职业暴露预防的重要性,对职业暴露的情形能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从容应对。我科曾发生1名护士由于不知道患者是AIDS患者。在给其更换输液器的过程中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患者静脉血污染其手部皮肤.当她得知该患者为AIDS患者后。情绪非常紧张。但没有按正规程序上报.而是四处询问。得到的答复差异很大,这使其更加不知所措,情绪几乎失控。经专家评估,认为其虽然发生暴露。但手部皮肤完好无损.暴露后采取了局部肥皂彻底清洗并用聚维酮碘消毒,故不需要服用预防药物。然而由于其对AIDS的恐惧和对暴露知识的不了解。执意要口服预防药物,且精神抑郁无法正常工作。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采取标准预防的必要性。有研究㈤表明.HⅣ职业暴露后采取正确的预防干预措施能降低8l%的HIV感染.可见。发生职业暴露后采取正确的预防补救措施.是保障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方法。

2.1.2加强督导,规范落实,减少暴露根据存在的细节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制订相应的预防规范.同时护士长对护士职业暴露预防规范的落实情况加强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掰安瓿时发生锐器伤者94.4%为新上岗护士。分析原因发现。有的护士没按规范要求掰安瓿时垫纱布,导致受伤.另外还有12名护士左手握持安瓿的力度太大,导致安瓿在左手被捏碎所致,属操作不当。于是我们一方面强调落实规范,另一方面请有经验的护士给新护士讲解掰安瓿的技巧,并用过期的安瓿进行掰安瓿练习。针对产程中羊水污染问题。要求护士在护理未破水但已有宫缩的产妇时,站在产妇的侧面,会用一次性防水多用巾遮盖,防止突然破水出现羊水喷溅.而造成皮肤黏膜暴露于羊水的危险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在进行阴道检查时。为避免血液及羊水的污染,检查者带防水套袖,穿防水围裙和长筒胶鞋。围裙底边盖过胶鞋长筒上缘5era以上,防止羊水或血液流入鞋内。接生、缝合切口、阴道深部操作时带双层乳胶手套,防水套袖远端夹在两层手套的中间,手套与套袖衔接大于5cm。缝合会阴切口时,以及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在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时,戴双层手套。研究口j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减少50%以上。戴双层手套可使血液接触率由戴单层手套的11.84%降至4.69%,且内层手套的穿孔率仅为O.52%。针通过两层有弹性的乳胶手套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一0.25%t6J。要求护士在缝合切口时熟练掌握使用镊子的方法,避免用手接针而造成针刺伤。给HIV,AIDS产妇缝合切口时采用专用钝头针.最大限度地防止针刺伤的发生。缝合延裂较深的切口时。使用阴道拉钩,尽量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研究川表明,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套的保护作用会减弱,超过1h有13%的手套无保护功能,超过2h有27%的手套失去保护功能,要求如果操作时间超过1h要重新更换手套。要求给刚出生新生儿进行称重、系腕带、清理皮肤、注射、抽血时必须带一次性手套进行防护。任何操作结束脱掉手套后必须先洗手再进行其他工作。

2.1.3合理配备防护物品.改良护目镜.提高防护依从性护士长加强对防护用物的管理,合理放置。在每台治疗车上均配备一次性乳胶手套l盒、快速手消毒剂1瓶、小号锐器盒1个,使护士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或进行有创操作时方便取用,并能对锐器进行即时处理。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时,以及产程中的孕产妇静脉输液时均使用安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减少由于患者不合作造成针刺伤的可能。在接生和缝合切口时,除帽子、口罩外还必须戴护目镜。分析护士操作时不戴护目镜的原因有:认为发生黏膜暴露的机会少、型号不合适、佩戴不舒适、缝合时视线不清影响操作等。我们首先让护士观察正常产接生、缝合后操作者的口罩和护目镜.可以发现虽然操作中操作者并未感觉到明显的血液进溅,但口罩和镜片上仍然可见非常细微的小血点,让其认识到戴护目镜的必要性。由于专用护目镜镜片宽大,遮盖口罩上缘,操作者呼吸的水汽使镜片模糊。给操作特别是切口缝合带来困难,且护目镜只有一种型号.佩戴不舒适。使执士佩戴护目镜的依从性降低。为此,我们选用护士比较喜欢的平光眼镜.近视的护士可直接戴近视镜.样式注意选择镜片较大的,调整好镜腿长度和松紧度,保证佩戴舒适,既不影响操作,又能达到隔离血液、羊水污染的目的。

2.1.4合理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保护手部皮肤完整性由于反复洗手可以降低皮肤的抵抗力.造成手部皮肤的损伤,尤其是冬天手部皮肤容易发生皲裂。大大降低了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由于速于手消毒剂(手凝胶)与传统的洗手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其使用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医院手卫生的标准程序【9】。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也推荐临床将速干手消毒剂用于日常工作中的手卫生处理.我们在每台治疗车上、治疗室、污染间、产房、婴儿床旁等处都配置压嘴式速干手消毒剂。只有当手部皮肤有蛋白性、血液或其他体液的可见污染.强烈怀疑或证明暴露于含孢子微生物或大小便后,才使用皂液和水洗手,如果手没有可见污染者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0】。我们还取消了碱性较强的普通肥皂.改用中性洗手液。洗手处还配有护手霜.方便随时取用。保证了护理人员的手部皮肤完整性。保护了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手卫生依从性也得以提高。

2.1.5定期检查工作环境。去除皮肤损伤危险因素针对工作环境中的不安全隐患。如金属更衣柜内面、治疗车抽屉内壁不光洁。残留的金属毛刺未经打磨等造成的护士在更衣、整理用物、开关门时造成手部皮肤损伤的情况.护士长和主班护士每月对可能造成皮肤伤害的环境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处理,对新添置的家具、器械等物品使用前进行彻底检查,避免了对护士皮肤不必要的损害。

2.2效果

2009—2010年共分娩4881例次.目前全科共计55名护理人员.均能正确说出“标准预防”的概念和发生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流程。89.1%的护士在操作完成脱掉手套后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皂液进行手卫生处理。接生和处理用过的器械时均主动佩戴护目镜。90.9%的护士护理刚出生新生儿时戴防护手套。职业暴露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发生锐器伤降至16例次;与护理无关的皮肤损伤降至3例次。发生皮肤、黏膜被患者血液、羊水、体液接触暴露者降至15例次,发生暴露后100%能采取规范的局部处理措施和必要的药物预防。无职业暴露后感染病例的发生。

3讨论

3.1强化细节管理。

落实标准预防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手段护士的职业暴露是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职业暴露。特别是HIV的职业暴露往往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随着HIV感染人群的不断增加。HIV职业暴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护士长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应该善于发现工作细节上的漏洞,不断总结经验、查缺补漏。细节决定成败,通过对细节的管理改变护士传统的工作习惯,去除防护设备配备不到位和操作不方便的因素.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护士主动参与并乐于接受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目的。“标准预防”能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防止疾病在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互相传播.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我们认为标准预防对于综合性医院的职业暴露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急诊的患者。我科曾接受过多名综合医院转诊的AIDS、乙肝、丙肝患者,均因急诊(如车祸、产前出血、急产等)到综合医院就诊,有的已经完成手术或分娩。甚至有的在手术中发生了职业暴露,当检测结果显示为HIV阳性时才意识到没有进行标准预防,但悔之晚矣l因此.做好标准预防是所有医护人员应该遵循的原则。是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3.2更新管理理念。

皮肤管理知识培训范文3

【关键词】 压疮;压疮管理网络;三级综合医院

压疮常发生在患者骨隆突处, 患者皮肤或深部组织在受到压力、摩擦力等作用后, 导致局部损伤。尤其是术后或病情严重患者, 需长期卧床, 并被动或缺乏营养时,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压疮。因此, 从2012年12份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建立压疮管理网络, 成立三级压疮监管体系, 对收治的每一位患者均启用Braden评分, 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重点监控和管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2年12月建立了压疮管理网络, 建立三级压疮监管体系, 采用由上及下、三级监控(护理部—压疮专业组—科内压疮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定时组织压疮相关知识培训, 了解压疮防治的新理念、新知识, 并应用到临床实践。指导各科室压疮管理小组护士正确使用Braden评分标准, 还负责审核、复评工作。在处理压疮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向造口及慢性伤口专业组汇报, 制定出可行解决方案。

1. 2 评分标准 采用Braden进行评分,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感官感觉和潮湿、移动、硬要及摩擦力情况, 体型身高、皮肤类型等八项内容, 根据评估累计分值, 总分为30分, 分数越低, 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总分19~22分为轻度危险, 1次/7d, 中度危险为:14~18分, 1次/3d;高度危险:10~13分, 1次/3d;及高度危险为

1. 3 建立完善的压疮管理网络制度 建立压疮管理网络,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人员责任制度、各病区人员联络制度, 压疮诊断、报告及预防制度。并要建立完善压疮伤口护理制度及失禁皮肤护理措施, 做好各项并发症护理指引制度。

1. 4 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危险原因,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护士要加强健康教育, 使患者和家长能够掌握压疮预防方法和措施, 避免发生压疮,准确评分。医生和护士启动评分, 对压疮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积极调整;根据患者病情, 调整。在患者皮肤条件允许下采用软枕, 帮助患者翻身, 使患者仰卧和侧卧位可交替进行;患者需要进行无创通气时, 需长期戴上面罩和插入气管导管, 患者在长时间的边带固定时, 会对嘴角和面部皮肤造成压迫, 很容易发生压疮。另外, 在患者四肢肢端关节位下可使用自制水囊, 避免出现压疮;清洁皮肤。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做好床单和被服的清洁工作, 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将患者皮肤和床单上的污染物及时清除, 维持干燥, 预防不良物品的刺激;加强患者全身营养, 提高机体抵抗力;值班人员要对患者皮肤进行严格观察, 并详细记录;患者术前要及时安慰和鼓励患者, 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采用Braden评估表评估患者压疮风险, 制定完善压疮预防措施。护士要告知压疮风险患者压疮的危险性, 常发部位, 做好预防措施;有效保护患者受压部位。如:平卧位在骶尾部、脚跟处粘贴减压贴等, 侧卧位在受压髋部、耳廓、两膝之间粘贴减压贴等。

2 效果

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上报压疮患者184 例, 其中院外带入压疮147例, 院内发生压疮37 例, 33例痊愈, 其中4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 未坚持治疗而出院。剩余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压疮。

3 讨论

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提前采取压疮预防措施, 在护理患者时, 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积极预防患者压疮加重, 减轻患者痛苦。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压疮报告制度、会诊制度及预防流程进行有效完善, 使压疮管理制度具有高度的程序化和专业化, 并可有效改进护理质量。

全面落实健康教育。在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时, 护士是主要人员, 承担着压疮预防措施的责任[1]。护士要及时向意识清醒患者讲解健康教育重要性, 讲解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 明确预防和治疗压疮的重要性, 并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护士压疮风险预测能力和压疮管理质量。护士可以通过Braden评估患者发生, 可准确识别发生压疮的常见人群, 保证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对压疮进行预防和护理, 增强护士对压疮风险的预测能力, 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2]。另外, 建立完善的压疮上报流程, 尽可能降低压疮漏报率和压疮发生率。

参考文献

皮肤管理知识培训范文4

护理职业安全是现代医院及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是职业暴露的危险群体,尤其是刚步入临床的新护士,缺乏实践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更是一种极大的潜在危险。为了解护士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暴露情况,寻求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11月,作者对本院护理人员共119人进行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护对策,开展新护士岗前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职业暴露情况调查119人,均为女性。年龄:18~54岁,平均33岁。学历:本科9例、大专41例、中专69例。2005至2007年新入院护士31人,设为培训组(A组);2000至2004年新入院护士25人,设为对照组(B组)。

1.2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姓名、年龄、学历、来院时间、科室及职业暴露情况(包括危害物名称、暴露部位、程度及次数)。有效问卷率为100%,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见表1。表1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调查情况(略)

2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本院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针刺伤、切割伤、直接接触及心理性损伤四个方面。两组进行比较,B组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而同一护理人员可发生多次或多种职业暴露,据调查结果统计25人中共发生职业暴露109人次,其中针刺伤的发生率最高,25人有22人发生47人次针刺伤,发生率达89%,高于美国1998年HomryHB的针刺伤61.1%的年发生率。

2.1针刺伤的发生情况

针刺伤主要发生在输液完毕拔针处置时,针头使用后回套针帽、分离针头、抽血后处置、整理用后针头时。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为新来院护士临床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职业防护知识缺乏、无自我保护意识等。

2.2切割伤的发生情况

主要发生在瓶盖开启、折断安瓿、清洗器械、清理破碎玻璃等过程中。切割伤主要原因为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所致。

2.3直接接触的发生情况

主要发生在各种管道护理、抽血、输血、助产、切口处理、分泌物处理时。操作前未带手套、口罩、护目镜,污染物直接或飞溅到操作者眼睛、口腔及鼻腔。

2.4心理性损伤

随着医疗环境的恶化,医护人员得不到社会的尊重,病人无理取闹,甚至发生殴打事件,使年轻护士身心受到伤害。

3讨论

本院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新护士临床经验不足,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缺乏,无自我保护意识是导致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地开展新护士岗前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的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防护技能,降低和控制护理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有效举措[1]。

3.1培训内容与方法

内容包括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培养、职业暴露危害性教育、护理职业标准预防知识及防护技能等。培训方法采取理论授课、技能操作演示、现场教育等形式,并通过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调查职业暴露发生率,评价确定职业防护培训效果。

3.2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

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在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的同时促进护士群体的健康,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

3.3护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

大部分新护士对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了解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本院对新来院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中重点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并且有目的针对几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专门的防护知识培训[2]。(1)物理损伤所致的职业危害:针刺伤、刀、玻璃切割伤除对皮肤组织损伤外,还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2)生物损伤所致的职业危害: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中明确指出: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因此,护理人员直接接触病人体液和血液等污染物,均可通过皮肤或粘膜引起传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3)心理性损伤:由于生活、工作环境改变带来的不适应,年轻护士常被病人歧视,并且遭受人格侮辱等,均可导致心理性损伤。(4)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及防护技能培训在强化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防护措施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对针刺、切割等利器损伤,首先是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正确使用或处理各种利器物,如针类的使用和去除中可借助其他器械设备(如持针器、血管钳),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针头,并有准备、有计划地保护针套或去除针头,不得手持针头或利器随意走动或徒手传递,不单手回套针帽。在开启安瓿瓶及铝制瓶盖时,可用纱布保护或尽量应用新型开瓶工具,如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护士研制的国家专利产品药瓶开启器,即轻便又安全。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时,首先应规范操作,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实施双向防护,应戴手套,接触前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洗手。佩带面罩、护目镜、口罩,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污染皮肤、粘膜,必要时穿隔离衣。当发生意外暴露时,应及时正确处理,降低感染风险。如皮肤意外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搓洗冲净;如病人的血液、体液溅入眼睛、口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皮肤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或割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同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然后用碘伏消毒伤口,用无菌敷贴包扎,伤后<48h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h作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伤后立即采集血样作病毒血清检查,若确定被感染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尽早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3]。在预防心理性损伤方面,主要是培养年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遇到事情沉着冷静,对待病人主动热情、理解包容,同时学会宽慰自己,这样能有效地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损伤。(5)护理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效果评价经过理论讲课、操作演练,现场教育和临床实践,并经过考核、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下降(总暴露率从往年的47.25%下降至18.91%),达到预期目的。

随着医疗环境日趋复杂,作为担负护理工作任务的护理人员,将面临着更多的职业性危害。而岗前培训是新护理人员实现角色转变,以良好的心态走向护理工作岗位,提高护士素质的重要举措,并在护理职业安全防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斯,杜贤德,朱宗明,等.湖北省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中国健康教育,2000,16(6):34.

皮肤管理知识培训范文5

[中图分类号]R4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106-02

采供血机构是一个特殊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形式,决定了工作人员可能会在每天的工作中,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在采集血液及血液分离、检验中,如有刺破皮肤、血袋破漏、阳性血接触,操作中及医疗废物处理当中,都会受到遭受职业暴露危险的侵害,由此导致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的机会也会增高。

职业暴露是指采血、分离、检验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含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病毒感染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在采血中被含有这些病毒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均有可能被感染,随着这些病毒在我国的流行日趋严重[1],给采供血业务人员身心构成威胁(职业暴露人数日益增多)。为此,首先要做好职业暴露安全的有效性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将能有效防止职业暴露危险的发生。下面结合学习和实践体会对其职业暴露产生原因及如何防范谈点粗浅看法。

1 产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构成伤害类型

1.1工作强度增大,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

随着输血事业发展,临床供血量日趋增大,工作强度也随之增大,因为人力资源不能及时配备,在工作强度、工作量加大的情况下,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血液采集、分离、检验等工作,只有通过简化操作规程才能完成任务。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参加各种检查,完成每年继续教育学分及不断学习,参与投入新技术的引进,开展项目中额外工作,在大量的在工作、学习、技术不断更新的压力下,工作人员感到身心疲劳,难免在工作细节上出现偏差,淡化防范意识。

1.2 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缺乏规范性

不能够规范化地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工作中操作不当,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职业伤害,自我防范意识差,不能做到“标准预防”。血液检验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溅到工作人员面部的情况,此时,在未按规定带口罩、帽子、防护镜、未穿防渗漏性能的隔离衣的情况下,则很容易受到职业伤害。在采血操作中,护士在使用一次性用品时,重新套针头帽时,如不注意极易在无意中被针头刺伤。在血液成分分离中,有可能离心热合发生破漏现象,在操作中如不按照规定带手套,手皮肤破损情况下,没有手套对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直接接触献血者血液后,极易受到伤害。

1.3 在差的环境及凌乱工作中淡忘防护意识

采血护士与针打交道次数多,尤其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进行采血,极易受到针刺的危险。在环境拥挤,献血者多的情况下,采血人员一时难以应付,忙乱中,带手套怕浪费时间,太忙,顾不过来时,不带手套,完全不顾防护意识。

1.4 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标准预防原则应用不规范

在教育学习中不够重视,使员工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所以如果造成伤害也是在所难免的,重点在“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标准化培训。对“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原则”,“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等方面知识培训不到位,业务人员法制观念、规范自我行为、控制感染意识和观念不强。

2 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

2.1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规范化操作

在工作中,要求业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强调操作后洗手重要性和操作前带手套后规范操作的活动范围。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用水清洁,用肥皂冲洗干净后,再用消毒液进行手消毒。检验人员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措施规范执行,防护用具的应用的规范性,是防止职业暴露的重中之重,强调此类人员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穿戴具有防护渗透性能隔离衣,对防治血液大面积飞溅污染工作人员身体,提供预防护屏障。

2.2 操作中注意事项的规定要求

在工作中,对有皮肤破损者,按要求应避免与血液接触,但如果无法回避接触,血液操作时,应将皮肤的破损处用创可贴等保护后,再戴双层手套。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但需要重新套上针头套时,最好单手操作,防止另一只手被刺破。

工作中不能用戴手套被污染的手直接触摸暴露的皮肤,如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2.3 严格按照血站废物管理规范有效进行标准化操作

血液采集、分离、血液检测中产生的废物,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及多种病毒,如不规范化操作,将对直接接触人员产生职业性危害。

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针、针头和容易致损伤的废物及时毁形后直接装入防渗漏的容器中,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将口密闭拧紧,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装放量不得超过容器的2/3,扎紧,密闭盛装容器,标识后,密闭运送,用后的污物必须进行及时统一消毒处理。制备分离后废弃的血袋套入专用塑料袋,将口扎紧后贴签,进行标识后放入专用塑料桶内,统一收集进行焚烧处理,发现漏血及时冲洗,用“84”消毒液消毒后,套双层塑料袋,扎紧。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后,按程序进行报废处理,以防对个体造成伤害。

3 职业暴露产生后的处理措施

3.1 自来水清洗去污处理

清洗去污就是保持血液等物潮湿,将血袋上大量血迹去除,尽可能将表面污染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也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如血液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用肥皂液自来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0.9%生理盐水彻底清洗黏膜表面。如采血发生皮肤黏膜针刺伤、割伤、出血性损伤,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挤出损伤处深部血液后,再用肥皂和水冲洗干净。

3.2 消毒灭菌处理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干净后,被暴露黏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并包扎伤口。

4 讨论

尽管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安全防范风险必须从根本做起,不仅要靠建立完善规章制度,SOP作业指导书的落实执行,业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管理办法,职业暴露防止、规范及医疗废物管理,同时加强培训有关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防护标准等知识培训,避免职业暴露发生,最大限度控制人员职业暴露后可能带来的伤害,保障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徐文严.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0-35.

皮肤管理知识培训范文6

1.1建立健康教育培训小组选择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6人组成培训小组,以自荐和他荐方式确定其中1名护士为小组长。小组成员收集AD健康教育知识,制定基础知识内容、操作计划,其内容有简单的疾病知识、实用的专科护理技能和生活基础护理技能,通过整理简化成通俗易懂的学习图册、PPT课件、操作视频用于施教。

1.2确定培训对象培训的对象系能够长期照顾AD患者的子女、配偶或保姆,学习愿望强烈,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强、易于接受教育。同时,接受过培训的照护者能向其他照护者进行传教帮带,让每位照护者都能在了解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掌握护理技能。

1.3培训

1.3.1实施3R知识教育技能培训3R训练通过回忆往事、推理训练、现实定向和重新激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延缓大脑退化的进程。其护理知识技能一般适用于轻、中度AD患者,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使患者勤用脑、多动手,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照料者的负担。3R训练内容一:训练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内容,先叙述后模仿;3R训练内容二:自我认识、逻辑思维、阅读训练,让患者积极回忆往事;3R训练内容三:进行环境记忆的训练,经常提问患者现在所处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并陪同走路。在患者入院时发放学习图册先让照护者自学,文盲照护者由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对学习资料进行方言讲解,并在照料患者过程中按图册进行初步讲解学习。当照护者有了初步认识后,每周1次集中在小课堂通过PPT课件、视频资料进行进一步讲解,30~40min/次。

1.3.2实施基础护理技能培训重度AD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伴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下降、排泄分泌物等刺激、营养不良,以及刷牙、洗簌、大小便等基本功能丧失,极易出现口腔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压疮。因此,进行预防压疮护理、坠积性肺炎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泌尿系感染等护理知识的培训,教会照护者学会五步翻身法、叩背排痰法、皮肤保护法等常用的护理方法,及时清洁皮肤、口腔及会,以防止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压疮发生。在医院的技能培训中心先组织观看翻身、叩背、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操作视频,视频结束后护士重点对五步翻身法、叩背排痰法及皮肤护理操作进行再次操作演示,最后请照护者参与操作体验,每周集中培训1次,30~60min/次。培训后照护者和护士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护士对其错误护理手法及时纠正指导,反复训练直至照护者正确掌握。

1.3.3安全防护知识培训防止患者走失、摔倒、误服、误吸、自杀。老年人骨质疏松,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极易摔倒,AD患者因记忆力及定向力障碍,在外出时容易迷路走失,外出时最好有专人陪护;对有可能走失的患者,可在其衣内放入有患者的姓名、地址、联系人电话号码等卡片,以便走失后及时发现取得联系;喂食的时候要尽量慢,喂食汤类食物时安置患者半卧位或座位,防止误吸;有毒类物品要隐藏保管,药类物品分次包好,看患者吃下防止误食;防止患者自杀,AD患者自杀原因有两类,一是病态表现,出现抑郁、幻觉、幻想、发生自伤行为,二是丧失自理能力,不愿给家人增加负担,对于这类患者,照护者要了解患者心态,加强照护管理,防止独居和独立行动以防不测。该内容通过PPT课程讲解,与3R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一同进行。

1.3.4道德知识培训AD患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病程长、疗效差使照护者难免出现厌恶心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患者不离不弃,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安慰。该内容通过PPT课程讲解,与3R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一同进行。

1.3.5电话随访出院后电话随访3个月,开始每周1次,1个月后改为每月1次,每次通话10~15min,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和照护者照护技能实施情况及依从性,解答疑问并继续进行相关知识指导,如饮食指导、患者便秘等问题。

1.4评价方法

1.4.1相关知识和照护技能的考核由健康教育小组人员对照护者培训后的知识和照护技能进行考核,检查其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时间选择在出院前3d,如考核效果差的照护者进行再培训,同时在出院当天再进行考核,其中对文盲照护者用方言进行讲解,由护士提问填写答案。相关知识理论考核内容主要为疾病基本知识、安全理念和注意事项,考核以客观选择题方式实行,成绩70分为合格。基础护理技能考核内容为五步翻身法、叩背排痰法及皮肤护理操作,成绩60分为合格。两项考核平均成绩75分为良好,85分为优秀。

1.4.2患者生活能力及压疮情况健康教育小组人员对每例患者入院时、出院时以及1年后各个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5]进行测评,应用Barthel量表评分[6]并记录,根据得分结果分为轻度依赖61~99分、中度依赖41~60分、重度依赖≤40分,同时对并发症(压疮)进行检测并记录。

1.5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照护者相关知识和照护技能考核情况本组60名照护者出院前一次性通过考核成绩良好有42人,18名不合格照护者予重新培训最终合格。

2.2不同时间段患者生活能力及发生压疮情况见表1。入院时4例压疮患者出院时均治愈;通过在院实施照护者健康教育培训,患者出院后1年电话随访及回院复查结果,因脑溢血死亡1例,发生难免性压疮1例。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