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冶金技术范例6篇

微波冶金技术

微波冶金技术范文1

Abstract: On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current materials research work is how to apply microwave sintering technology to the preparation of metal materials. The history, basic theories, character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of microwave sintering in the preparation of metal materials were simp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during microwave sintering metal materials were analyzed. And the trend of microwave sintering in the preparation of metal materials was estimated.

关键词: 微波烧结;技术原理;金属材料;应用前景

Key words: microwave sintering;basic theories;metal materials;trend

中图分类号:TB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015-03

0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中期,Tinga.W.R[1]最早提出微波烧结技术。早期微波烧结技术主要应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处理的各个过程。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的Badot和 Berteand开始对烧结技术进行系统研究[2]。20世纪80年代,微波烧结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并引入到材料科学领域[3],开始用于烧结制备各种高性能的陶瓷。进入九十年代,微波烧结材料的种类不断扩展,逐渐被引入到硬质合金、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材料的烧结制备过程中。但是微波烧结技术一直没有涉及到金属材料,这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金属材料是良导体,对微波是反射的,不能吸收微波。199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突破传统的观点[4,5],成功利用微波烧结金属粉末制备了金属材料,接着便掀起了研究微波烧结制备金属材料的高潮。美国、中国、日本、印度、西班牙、德国、新加坡等国先后对微波烧结技术应用于金属材料进行了研究,并且都在实验基础上制备了高性能,高质量的合金产品,预示了微波烧结技术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制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微波烧结制备金属粉末的原理

微波烧结技术基于的原理是材料内部的基本细微结构与特殊波段的微波耦合,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转化为热量,使材料整体加热而实现烧结致密化。但是微波在金属煤质中行进时,穿透深度有限,引入穿透深度

δ=■(1)

表示微波场量的值衰减至表面处值的1/e=0.368的深度。经计算得出一些常见金属的穿透深度,见表1。

可见,金属表面只有极薄的一层对微波具有吸收作用,其内部与微波的作用很小。

同时块体金属材料在电磁场中具有趋肤效应,内部的自由电荷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会迅速向导体表面聚集。自由电荷响应电磁场的速度非常快,弛豫时间远小于电磁振荡的周期。因此,在电磁振荡每周期开始的时候,自由电荷已经聚齐于块体金属导体表面,其内部的自由电荷密度ρ=0,不存在自由电荷,不具备能量吸收和转化的媒介,无法通过微波与块体金属材料进行耦合作用。因而微波烧结技术不能应用于块体金属材料。

但是,金属粉末的几何尺寸为微米级甚至纳米级,与微波对金属的穿透深度相当,所以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7]。微波所及体积占了金属合金粉末体积的极高比例,该部分体积所吸收转化的微波能量足以使金属粉末的温度发生显著变化。并且金属粉末压坯颗粒表面积大,活性高的表面原子比例大,表面存在大量的孔隙、空位等缺陷,表面化学性质活性,微波具有更大的穿透深度,与块体金属相比,压坯的反射率降低,吸收的能量增加。因此,金属粉末具有较强的吸波能力[4],能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能够利用微波进行烧结。

2 微波烧结制备金属粉末的研究进展

微波烧结技术具有整体加热、选择性加热、升温速度快、烧结时间短、易于控制、环境友好等特点,易得到均匀致密的细晶结构,提高了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因而自199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微波也能用于烧结制备金属材料以来,这项新的研究领域激起了国内外很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十几年来微波烧结制备金属材料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

2.1 微波烧结制备铁基合金

铁基合金主要有Fe-Ni合金和Fe-Cu合金,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用来制作齿轮、转子、衬套等结构零件。1999年,Roy教授等率先利用微波烧结制备了Fe-Ni和Fe-Cu合金[4]。随后长沙隆泰科技有限公司的黄加伍等[8]、中南大学的罗春峰等[9]、中南大学的彭元东等[10]先后研究了微波高温烧结粉末冶金铁基材料的工艺特点及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微波烧结样品的显微结构、强度、硬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致密度等参数与常规烧结相比,均表现出明显的性能提高。同时微波烧结温度低、烧结速度快、烧结周期短,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源浪费,减少了环境污染。中南大学的陈丽芳等[11]通过微波烧结制备了Fe-4Ni-2Cu-0.6Mo-0.6C合金钢,和常规烧结相比,合金钢不仅缩短了烧结时间,而且提高了力学性能。

2.2 微波烧结制备高密度合金

高密度合金广泛应用于石油钻井、机械制造、航空航天、钟表摆锤制造等领域。传统烧结很难制备出组织均匀、致密度高以及性能优异的高密度合金。由于微波烧结可以有效抑制晶粒长大,细化合金组织,减少孔隙分布,均匀显微组织,提高钨基高密度合金的密度和组织均匀性,因此微波烧结技术被广泛的用于钨基高密度合金的烧结。从2007年开始,中南大学的易健宏等[12]就开始对微波烧结W-Ni-Fe高密度合金就行研究。分别探讨了压制压力、烧结温度、烧结时间,W粉粒度、升温速度对微波烧结W-Ni-Fe高密度合金性能的影响。同时中南大学的马运柱等[13]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对微波烧结93W-Ni-Fe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中南大学周承商[14]又在微波烧结制备W-Ni-Fe高密度合金中添加Mo元素对微波烧结W-Mo-Ni-Fe合金进行了研究。2011年印度国家热电有限责任公司Avijit Mondal[15]等研究了加热模式和烧结温度对90W-7Ni-3Fe合金的影响。刘瑞英等[16]通过控制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主要影响W-Ni-Cu致密化因素,利用微波烧结制备了95W-3Ni-2Cu。并通过研究发现,在保证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情况下,升温速度对产品微观组织的致密化影响不大。

2.3 微波烧结制备钨铜合金

钨铜合金由于金属铜和钨熔点差别大,不互溶,因此不能采用熔铸法进行生产。中南大学易健宏等[17]通过微波烧结制备了W-Cu合金。与常规烧结相比,促进了W-Cu合金的致密化和组织的均匀化。1250℃,保温10分钟的情况下,W-25Cu合金可以实现接近理论密度。当加入Fe元素作为烧结助剂的时候,W-Cu材料的致密化行为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易健宏[18]等还研究了微波熔渗法制备W-Cu合金。并与钼丝管式炉中烧结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制得的W-Cu合金电导率相似,但是微波法制备的产品硬度更好。

2.4 微波烧结各种金属单质粉末

微波对于金属粉末的烧结机理不同于块体金属,微波对金属块体的趋肤深度大约在微米级,远小于块体金属的尺寸,粉末态松散结构生坯的初始趋肤深度与块体金属的初始趋肤深度存在很大差异。中南大学的朱凤霞等[19]研究了微波烧结金属纯铜压坯时发现,生坯趋肤深度约为0.05m;与样品尺寸处于同一数量级,更远远大于单个粉末颗粒尺寸,最终样品得以升至1000℃高温保温,并实现良好致密化。印度科学家K·Rajkumar等[20]研究了铜-石墨粉末的烧结。发现微波能够成功地烧结没有任何裂痕的铜-石墨复合材料并且具有更加细小的显微结构,产品的孔隙是小的、圆形的。这些都加强了产品的机械性能。印度的G·Prabhu[21]等通过微波烧结钨粉。与常规烧结对比发现,微波烧结高温球磨后的钨粉能达到相对致密度93%高于一般钨粉的85%,维氏硬度达到303高于普通钨粉的265,且高温球磨后的钨粉微波烧结后的显微组织更加均匀致密。日本科学家K·Saitou[22]利用微波烧结制备钴粉、镍粉和不锈钢粉,并且将微波烧结与传统烧结钴粉、镍粉和不锈钢粉就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微波烧结能促进压坯更大的收缩,从而获得高致密度的产品,具有优良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2.5 微波烧结其它金属粉末

微波烧结还运用于铝粉、Al/Ti合金、Cu-12Sn合金、储氢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功能梯度材料、金属间化合物Mg2Si等多种金属及其合金的制备,且都取得了较好的致密度和机械性能。

3 微波烧结金属合金粉末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微波烧结金属粉末从1999年发展至今才刚刚过去十几个年头,虽然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但目前还处于微波烧结金属粉末的起步阶段,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烧结机制的问题。微波烧结金属粉末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这样限制了微波烧结金属粉末制备金属材料的种类,减少了其应用范围。

其次,微波加热过程中的温度通常采用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是通过测定表面的红外线和特定的表面发射率ε来确定表面温度,在实验中所烧结的材料在特定温度下,其发射率将有显著变化,因而烧结温度无法进行准确测量。

再者,微波烧结的设备一直是限制微波烧结金属粉末的重要问题。目前微波烧结设备的最高温度只能达1700℃,同时国家规定的微波功率限制在2.4GHz、915MHz,随着微波烧结金属粉末种类的不断扩大,微波烧结设备的模块化设计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此外,获取一个较大区域的均匀微波烧结场区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微波烧结金属合金粉末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虽然目前距离工业化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由于微波烧结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以及金属材料无比重要的用途,将来必将引发一场微波烧结制备金属材料的高潮。

参考文献:

[1]范景莲,黄伯云,刘军,吴恩熙.微波烧结原理与研究现状[J].粉末冶金工业,2004,14(1):29-33.

[2]Berteaud A J, Badot J C. High temperature microwave heating in refractory materials[J]. Microwave Power,1976,11(4):116-121.

[3]HU Xiao-li, CHEN Kai, YIN Hong. Microwave sintering-new technology for ceramic sintering[J]. China Ceramics,1995,31(1):29-32(Ch).

[4]Rustun Roy, Dinesh Agrawal, Jiping Cheng, et al. Full sintering of powdered-metal bodies in a microwave field [J]. Nature, 1999,399(17):668-670.

[5]Shalva G, Dinesh A, Rustum R. Microwave combustion synthesis and sintering of intermetalics and alloys[J]. Mat Sci Let, 1999,18:665-668.

[6]易建宏,罗述东,唐新文,李丽娅,彭元东,杜鹃.金属基粉末冶金零件的微波烧结机理[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2,7(3):180-184.

[7]Tang X, Tian Q, Zhao B el a1. Mater Sci Eng[J]. 2007,445-446:135.

[8]黄加伍,彭虎.粉末冶金Fe-Cu-C合金的微波烧结研究[J].矿冶工程,2005,25(5):77-79.

[9]罗春峰,李溪滨,刘如铁,熊拥军,夏广斌.微波烧结对粉末冶金铁基材料性能的影响[J].湖南冶金,2006,34(2):7-10.

[10]彭元东,易健宏,郭颖利,李丽娅,罗述东,朱凤霞.微波烧结Fe-2Cu-0.6C的性能与组织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08,26

(4):269-272.

[11]陈丽芳.微波烧结Fe-4Ni-2Cu-0.6Mo-0.6C合金钢性能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材料学,2009.

[12]周承商,易健宏,罗述东,彭元东,陈刚.W-Ni-Fe高密度合金的微波烧结[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19(9):1601-1607.

[13]马运柱,张佳佳,刘文胜,贺柳青,蔡青山.真空热处理对微波烧结93W-Ni-Fe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41(9):1680-1683.

[14]周承商,易健宏,张浩泽.W-Mo-Ni-Fe合金的微波烧结[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22(10):2818-2824.

[15]Avijit Mondal, Anish Upadhyaya, Dinesh Agrawal. Effect of heating mode and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90W-7Ni-3Fe alloy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1,509: 301-310.

[16]刘瑞英,周琦,尚福军,刘铁,刘勇,黄伟,史文璐.W-N-Cu钨合金微波烧结试验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35(4):40-42.

[17]Shu-dong Luo, Jian-hong Yia, Ying-Li Guoa, Yuan-dong Peng, Li-ya Li, Jun-ming Ran. Microwave sintering W-Cu composites: Analyses of densification and microstructural homogenization[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9,473:5-9.

[18]郭颖利,易健宏,罗述东,周承商.微波熔渗法制备W-Cu合金[A].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C].2009.

[19]朱凤霞,易健宏,彭元东.微波烧结金属纯铜压坯[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1):106-111.

[20]K·Rajkumar. Microwave sintering of copper-graphite composit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9, 209:5601-5605.

微波冶金技术范文2

反应合成的TiC对铜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陈百明 刘晓斌 王珺 尹新权 张振宇 (248)

氢气含量对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Ni粉影响的研究侯聪花 鲁玉玲 张景林 王晶禹 (253)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W粉数值模拟陈小安 尚福军 宋顺成 (256)

超细硬质合金棒料挤压成形剂预脱除工艺研究孙丹 李广生 林春芳 杜玉国 孙卫权 (262)

材料·制品·应用

制备工艺对粉末高钒高速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王浩强 燕青芝 旷峰华 葛昌纯 (266)

电弧离子镀ZrN/TiN涂层对烧结NdFeB的耐腐蚀及磨损性能的影响杜军 张平 蔡志海 赵军军 (269)

热处理对钢结硬质合金TLMW50覆层抗磨性的影响赵一生 高志国 魏世忠 (273)

喷雾干燥-直接碳化法制备WC-Co复合粉末汤昌仁 易茂中 谭兴龙 (279)

工艺与设备

流动温压制备不锈钢十字件的试验研究胡昌旭 倪东惠 谭文昌 杨义 肖志瑜 李元元 (284)

M42高速钢粉末球磨工艺优化及其SPS烧结文小浩 丁小芹 韩小云 张学彬 徐金富 (288)

喷雾热分解法合成BaTiO_3超细粉末及其形貌控制李启厚 高宇波 刘志宏 刘智勇 李玉虎 (292)

一种新型难熔金属异型件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闵小兵 王跃明 夏光明 严淑群 卢静 (297)

表面活性剂PEG对制备Co_3O_4前驱体的影响曹钦存 赵跃智 张战营 (302)

文献综述

WC-Co功能梯度硬质合金研究进展史留勇 张守全 黄继华 (305)

四海文苑

为新发动机新气门可变动作角与升程(VVEL)机构开发的新粉末冶金零件藤木章 山田雄一 鹤田诚次 阿部微雄 川濑欣也 韩凤麟(译) (313)

粉末冶金产业动态

1998~2009年美国MPIF获奖粉末冶金汽车零件介绍(连载)——粉末冶金发动机零件 (316)

PLZT压电陶瓷准同晶相界处显微组织与性能的研究魏伟 姚萍屏 罗丰华 (163)

镁在热压过程中的氧化行为研究魏琴琴 罗国强 李君 沈强 张联盟 (167)

Si3N4(p)/SiC(w)强韧化MoSi2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周宏明 易丹青 李丹 肖来荣 柳公器 (172)

燃烧合成MgSiN2粉末反应过程研究彭桂花 卢锋奇 梁振华 刘茜 李文兰 (178)

材料·制品·应用

不同制备工艺对Mo-Mo3Si-Mo5SiB2(T2)三相合金组织的影响刘应超 刘志国 林晨光 (183)

粉末制粒工艺在金刚石工具制造中的应用研究孟凡爱 刘英凯 王建强 (188)

原位反应制备Mo2FeB2基金属陶瓷烧结过程热力学分析李文虎 刘福田 (192)

喷射成形镍基高温合金过喷粉末特征分析康福伟 孙剑飞 唐增武 (196)

特殊形貌微米铜粉的水热制备陈庆春 (200)

工艺与设备

M3与T15高速钢的SPS烧结与热处理胡宓宓 贾成厂 曲选辉 胡学晟 (204)

SPS法制备铜-2%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吴清英 刘向兵 褚克 贾成厂 陈晓华 盖国胜 郭宏 (210)

新型富铈镍基合金粉末及工艺性能研究苏义祥 丁丁 门志慧 张绍斌 (215)

真空微波烧结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唐思文 张厚安 颜建辉 严迪科 (220)

文献综述

钴粉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徐斌 王成均 吕小刚 (224)

四海文苑

模具技术的定量评价和新剂开发 藤木 章 前川 幸広 安達 恭史 曹刚(译) (230)

粉末冶金产业动态

1998~2009年美国MPIF获奖粉末冶金汽车零件介绍(连载)——粉末冶金发动机零件朔风 (235)

WD-40在粉末冶金行业的广泛应用刘颖 (238)

喷雾干燥W—Cu前驱体粉末煅烧和还原中的物相变化特征刘涛 范景莲 田家敏 成会朝 (83)

粉末冶金法制备Mo-30Cu合金微观组织研究韩胜利 蔡一湘 宋月清 崔舜 (87)

环路热管蒸发器的制作与性能测试陈懿 柏立战 林贵平 余培良 (92)

脉冲电磁场对草酸钴形貌的影响杜慧玲 王建中 陈丹凤 苍大强 (96)

Ti3AlC2自蔓延高温合成中组织分析陈秀娟 吴明亮 张全文 马淑芬 王思谦 (101)

材料·制品·应用

新型铝青铜合金粉体材料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路阳 张巧 李文生 李亚斐 马保荣 冯力 李振 (105)

新型铁基固体自复合材料摩擦学特性的研究丁光玉 贾成厂 苗晓丽 柳学全 (110)

表面组装用Sn—Ag—Cu无铅焊锡粉末的制备许天旱 王党会 姚婷珍 (115)

工艺与设备

射频等离子体球化钛粉的工艺研究古忠涛 叶高英 刘川东 童洪辉 (120)

制备复相结构陶瓷坯件的自反应喷射成形工艺研究王建江 刘宏伟 姚文谨 胡文斌 (125)

共沉淀-共还原法制备金刚石工具用超细预合金粉末的研究赵文东 徐骏 宋月清 罗骥 郭志猛 (130)

细晶Mo-18Cu合金烧结工艺的研究陈玉柏 范景莲 田家敏 刘涛 成会朝 (136)

UO2粉末表面活化壳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高家诚 吴曙芳 杨晓东 李锐 王勇 (140)

粉末冶金产业动态

会议简讯 (139)

1998~2009年美国MPIF获奖粉末冶金汽车零件介绍(连载)——粉末冶金发动机零件朔风 (155)

文献综述

通过改善界面状态提高金刚石-Cu复合材料导热性的研究陈惠 贾成厂 褚克 梁雪冰 刘兆方 郭宏 (143)

四海文苑

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烧结程度的判定Thomas F. Murphy 韩凤麟(译) (150)

WD-40在粉末冶金行业的广泛应用刘颖 (157)

低温烧结制备超细晶FeAl合金及性能的研究詹肇麟 郭丽娜 李莉 刘安强 (3)

粉末冶金NiFe19 Al25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袁勇 卢静 崔建民 张皓 罗丰华 (7)

气体雾化Al-Zn-Mg-Cu铝合金粉末的形貌及组织性能研究王少卿 于化顺 王海涛 张振亚 闵光辉 (12)

金刚石复合片(PDC)表面残余应力的XRD研究徐国平 尹志民 陈启武 徐根 (16)

超音速气雾化喷嘴中抽吸压力变化规律的研究赵新明 徐骏 朱学新 张少明 (21)

材料·制品·应用

W粉粒度对Ti-20%W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王庆相 梁淑华 杨怡 范志康 (26)

硼含量对Ni—Cr—Mo合金热腐蚀性能的影响李文虎 (31)

热压反应合成Al2O3-Ho2O3/TiAl复合材料王芬 许红娅 朱建锋 王少龙 解宇星 (34)

SPS烧结M42粉末冶金高速钢的显微组织与性能文小浩 陈胜 丁小芹 韩小云 张学彬 徐金富 (39)

工艺与设备

碳热还原氮化制备氮化硅粉体反应条件研究陈宏 穆柏春 李辉 郭学本 (43)

粉末电磁压制电压对TiO2陶瓷密度的影响孟正华 黄尚宇 周静 孙伟 (48)

非规则管坯喷射沉积成形工艺优化及试验验证徐玉冰 马万太 张豪 张捷 (53)

烧结温度对碳化硅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吴澜尔 江涌 乔发鹏 (58)

文献综述

MoSi2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席俊杰 (61)

人工神经网络在金属注射成形技术中的应用韩勇 何新波 曲选辉 周瑜 许均力 (66)

粉末冶金产业动态

会议简讯 (7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换届消息张彤 (77)

1998~2009年美国MPIF获奖粉末冶金汽车零件介绍(连载)——(一)粉末冶金发动机零件朔风 (77)

WD-40在粉末冶金行业的广泛应用刘颖 (78)

四海文苑

用一次压制—一次烧结达到高密度Francis Hanejko (73)

微量合金元素Zr对Mo合金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成会朝 卢明园 范景莲 田家敏 黄伯云 李勇明 (3)

喷射沉积Zn-38Al-2Cu合金微观形貌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杨诚笑 陈兴 严彪 王军 唐人剑 (6)

添加镍包覆石墨对铁基固体自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丁光玉 冯辉霞 任卫 柳学全 李红印 (11)

球磨过程中水性咪唑啉类缓蚀剂对铝粉性能的影响唐新德 叶红齐 王敏 刘辉 (15)

材料·制品·应用

一种新型半金属刹车片材料的研究尹国洪 董元源 (20)

机械合金化制备Ag-Cu28合金过程的研究李良锋 丘泰 杨建 李晓云 (24)

基于激光重熔的纳米陶瓷颗粒改性喷涂层的耐磨性研究沈理达 田宗军 黄因慧 刘志东 花国然 (29)

原位合成NiAl(FeAl)/TiB2+Al2O3复合材料崔洪芝 黑鸿君 谢艳春 曹丽丽 (33)

工艺与设备

稀土含量和还原温度对制备超细(W,Ni,Fe)复合粉末的影响彭石高 范景莲 刘涛 祁美贵 丁飞 田家敏 (36)

非水基凝胶注模成形高氮无镍不锈钢粉末的研究韩跃朋 徐自伟 况春江 贾成厂 张秀丽 胡学晟 刘卫华 (40)

钨铜热变形致密化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于洋 李达人 王尔德 刘祖岩 李子睿 (45)

烧结温度对Mo2FeB2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李文虎 刘福田 冯小明 (48)

文献综述

W和W/Ti合金靶材的应用及其制备技术王庆相 范志康 (52)

氮化钒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孙涛 刘建雄 谢杰 李松 柏万春 (58)

低温烧结氮化铝陶瓷烧结助剂的研究进展王超 彭超群 王日初 余琨 王小锋 李超 (62)

四海文苑

螺旋齿轮与正齿轮的表面致密化 Sven Bengtsson Linnéa Fordén (67)

粉末冶金产业动态

“2009年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74)

全球领先的粉末冶金汽车配件供应商PMG落户奉贤朔风 (74)

“粉末冶金网上展”正式推出曾杰供 (75)

Q235钢表面氩弧熔覆MoNiSi/Ni3Si金属硅化物复合涂层组织与性能研究王永东 王振廷 陈丽丽 刘瑞堂 (83)

SiC粉末表面溶胶-凝胶法涂覆草酸锌研究崔升 沈晓冬 肖苏 高志强 林本兰 (86)

W-40%Cu合金应力-应变曲线的测定与描述苏新艳 刘祖岩 李达人 王尔德 (91)

机械合金化合成Ti3SiC2导电陶瓷的形貌特征研究段连峰 金松哲 贾树胜 杨晨 (95)

压制烧结法制备钼铜合金中的缺陷分析韩胜利 宋月清 崔舜 (99)

材料·制品·应用

氢化燃烧合成与机械合金化复合制备LaMg11.5Ni0.5储氢材料顾昊 朱云峰 李李泉 (104)

粉末冶金Ti6Al4V合金的研究赵瑶 贺跃辉 江垚 徐南平 黄伯云 (108)

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Si3N4纳米粉末陈宏 穆柏春 赵连俊 (114)

Al/Tb0.30Dy0.70Fe1.95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江民红 顾正飞 刘心宇 (119)

工艺与设备

熔融盐法制备ZrO2纳米粉末的研究郭贵宝 刘铭 安胜利 (123)

无压烧结制备透辉石增韧补强氧化铝基结构陶瓷材料刘长霞 孙军龙 张希华 (127)

粉末涂敷法制备CuInSe2薄膜的硒化烧结过程研究聂洪波 王延来 王义民 果世驹 (132)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对La0.7Fe3CoSb10材料相对密度的影响肖代红 喻盈捷 (138)

文献综述

纳米镍粉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李新春 成会朝 范景莲 (142)

四海文苑

现行烧结-硬化工艺回顾 Michael L. Marucci George Fil (148)

粉末冶金产业动态

微波冶金技术范文3

地浸采铀细菌浸出试验研究王清良 胡鄂明 李锦鹏 阳奕汉 蒋小辉 徐益群 邱冠周 (5)

水力提升颗粒及颗粒群浮游运动规律研究陈光国 阳宁 唐达生 金星 肖红 (9)

深部巷道不同支护形式的对比计算分析宋锦虎 惠功领 马元 (14)

基于Photogrammetry的矿区地表沉降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曹函 蒋国盛 赵均文 (19)

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的研究贺显群 刘志祥 李夕兵 陈红江 彭述权 (22)

第五届全国选矿学术年会暨2010年矿冶工程理事会会议在上海召开 (8)

长沙矿冶研究院矿冶工程技术公司 (F0004)

选矿

铁矿石选矿技术进步对炼铁节能减排增效的显著影响余永富 祁超英 麦笑宇 唐雪峰 (27)

某钽铌尾矿中长石和石英分离研究刘长淼 卫敏 吴东印 吕子虎 赵登魁 (33)

白云鄂博西矿氧化矿选矿新工艺苏胜旺 唐绍义 赵德贵 (36)

软锰矿悬浮还原焙烧试验研究张汉泉 余永富 陆小苏 丁长桂 赵雷 (40)

选铁尾矿中回收钛铁矿的试验研究贾清梅 曹兵 太军君 (44)

某金矿可选性试验研究陈福林 杨晓军 (47)

鳞片状辉钼矿的嵌布特征及对选矿效果的预测原莲肖 李洁 李英 夏长玲 郭延辉 王超 (50)

物理方法从锌阳极泥中分离锰与铅银矿物工艺研究向平 冯其明 刘朗明 朱北平 钮因健 欧乐明 (54)

冶金

铀尾砂中植物采铀方法研究 丁德馨 李广悦 胡南 刘玉龙 王永东 刘洋 马少维 (58)

高磷低品位钒矿的选冶试验研究朱军 李欣 彭济时 (61)

褐锰矿湿法冶炼工艺研究佘宗华 陈文勇 宁顺明 黄臻高 封志敏 (65)

高硅氧化锌矿制备活性氧化锌的研究徐斌 杨俊奎 (69)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钒的动力学研究万洪强 宁顺明 (73)

铜镉渣常温常压氧化氨浸工艺研究刘海洋 颜文斌 高峰 石爱华 (77)

一次合金硫化处理新工艺研究王玉芳 (80)

材料

Ce-10La合金在水蒸气中的表面气相反应结构特征研究龚伟平 刘宇峰 (83)

残余元素在CSP热轧钢板中的分布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裴斐 成小军 彭伟 孙玮 肖于德 许晓嫦 (86)

用粉煤灰制备多孔陶瓷过滤材料的研究熊林 刘晓荣 (91)

载荷对原位无压烧结MoSi2基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陈芳 侯周福 方亨农 唐果宁 许剑光 (95)

Sn掺杂ZnO纳米棒的制备及表征童孟良 刘建辉 (98)

企业经济与管理

基于集对分析方法的人与组织特质匹配研究张燕君 黄健柏 (101)

立式砂仓尾砂浆液絮凝沉降试验研究史秀志 胡海燕 杜向红 李茂林 王怀勇 (1)

砂岩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声发射特性研究邓琦 余贤斌 罗鹏辉 (4)

三山岛金矿中段盘区间合理回采顺序动态模拟选择彭康 李夕兵 彭述权 赵国彦 刘志祥 姚银佩 (8)

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的采矿方法选择尹利平 刘金海 朱卓会 (12)

盘区阶梯式无间柱连续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李启月 王树海 范作鹏 赵国彦 (16)

高密度电阻法在矿山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曾向农 黎建华 石昌智 (20)

道路改扩建膨胀土边坡工程过程稳定性分析及治理陈宾 张可能 周斌 黎永索 (23)

深部金属矿水压凿岩机关键技术李志国 李夕兵 周梓荣 甘海仁 (27)

选矿

某高磷铁矿选铁降磷试验研究罗良飞 (32)

某难选铁矿石直接还原焙烧磁选研究徐承焱 孙体昌 杨慧芬 路超 曹志成 (36)

某硫化铜钼选厂尾矿回水利用研究 戈保梁 聂琪 (40)

酸浸除铁提纯钾长石粉的工艺试验研究孙德四 张贤珍 孙剑奇 (43)

浮选机性能参数对铝土矿反浮选指标影响的试验研究喻明军 王毓华 周瑜林 (46)

某高硫尾矿中铁矿物的回收试验研究曾建红 张明强 包志威 (49)

超声衰减测粒理论模型的因素分析及分形修正何桂春 黄开启 倪文 (53)

陕西某贫铁矿石选矿试验研究郭月琴 宁新霞 牛芳银 秦靖 (58)

冶金

混合酸脱除石油焦中硫的研究肖劲 杨思蔚 赖延清 李劼 (62)

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预处理氰化尾渣的试验研究翟毅杰 李登新 王军 鄢祖喜 (66)

碱法浸出某含钒铬泥中的钒杨康 田学达 杨用龙 钟仁华 陈燕波 刘洪 (70)

硫化亚铁还原浸出锰结核试验研究柴婉秋 沈裕军 (74)

脆硫铅锑矿碱性熔炼渣的综合利用工艺研究谢兆凤 杨天足 刘伟锋 黄臻高 (77)

复合粘结剂球团和氧化球团直接还原对比研究李建 庆 邱冠周 李肇毅 (82)

TRPO-TBP混合体系对碱性氰化液中金的萃取周丽 李明玉 (86)

氧化锑粒度与白度关系的研究王国辉 崔文 唐杰 (90)

材料

Ba0.8La0.2Co2Fe16O27的制备及电磁损耗性能研究吕淑珍 刘树信 王海滨 姚晓霞 罗娟 (93)

高纯石墨中杂质成分的检测研究葛鹏 王化军 解琳 赵晶 张强 (96)

热处理温度对2519A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黄珍 夏长清 王会敏 王金惠 王志辉 (100)

晶粒间不均匀变形对空洞长大和聚合的影响刘文辉 (103)

r-TiO2可见光催化H2O2降解阿特拉津唐建军 刘淑君 邹原 谢炜平 刘丰良 (106)

圆盘浇铸机的运行状况分析及优化改进王艳桢 (110)

煤炭矿区生态系统设计与实践张咏梅 任一鑫 张士强 (114)中深孔爆破效果的非线性预测赵国彦 张磊 陈志强 吴俊俊 董陇军 (1)

露天采坑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王树仁 张海清 梁建平 (5)

地下矿山深孔崩矿爆破漏斗试验研究蒋复量 周科平 邓红卫 潘东 李魁 (10)

综放工作面采动剧烈动压下沿空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刘金辉 赵之合 牟国礼 (14)

喷雾帷幕降尘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李刚 邹声华 吴将有 (18)

反射波法测桩中横波干扰的探讨胡二中 黎超群 (21)

岩石破裂面的摩擦特性研究袁果 胡江春 (25)

选矿

阴离子淀粉对铝硅酸盐矿物浮选的影响及机理研究顾帼华 朴正杰 邹毅仁 胡岳华 (28)

α-氯代脂肪酸柠檬酸单酯捕收剂合成及应用研究黄齐茂 邓成斌 向平 潘志权 罗惠华 (31)

一种新型金红石选择性捕收剂的应用研究孙伟 李文军 刘建东 (35)

内蒙古某低品位钼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陈新林 (40)

弱磁-强磁工艺选别高铁铬铁矿的试验研究邓传宏 朱阳戈 冯其明 潘高产 张明强 祁忠旭 (44)

从某铁矿尾矿库中浮选回收铜硫矿物的研究何力 余永富 陈雯 张亚辉 (47)

嗜酸硫杆菌浸出胶磷矿的工艺研究吴敏 李凌凌 关海燕 (51)

磨矿对闪锌矿表面电化学性质及浮选的影响刘玉林 顾帼华 钟素姣 赵开乐 (55)

冶金

可控并流沉淀法制备草酸钴微细粉末研究黄凯 郭学益 张多默 (59)

形貌控制合成纤维状氧化亚镍粉末新型前驱体湛菁 邬建辉 张传福 岳建峰 (64)

从废加氢催化剂中提取钼的研究刘公召 阎伟 梅晓丹 李雪姣 顾齐欣 (70)

微波场中钛铁矿的升温曲线及流态化浸出行为研究欧阳红勇 杨智 熊雪良 王康海 (73)

低品位锰矿石中有价金属的浸出工艺研究贺周初 余蔚蔚 彭爱国 余长艳 (76)

由含钛高炉渣低温酸碱法制取富钛料龚银春 邱克辉 李俊翰 李君甫 (79)

含氟助浸剂对钒矿的硫酸浸出和萃钒的影响研究吴海鹰 戴子林 谷利君 李桂英 (83)

锌电积溶液深度脱锑李义兵 李小平 龙露珍 胡拥军 王健 王玮 赵娜 (85)

材料

熔盐法制备氧化镁粉体及其反应机理研究陈浩 王玺堂 代军 (89)

变质低铬白口铸铁的强韧化及耐磨性研究王伟 肖于德 林家平 徐建秋 杨迎春 董铁铭 邓培成 (93)

304不锈钢阴极板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李军 熊成礼 唐治 徐光前 唐三川 (97)

浅析氧含量对铜杆电气、机械及加工性能的影响周建平 胡毅光 刘卫红 王英姿 (99)

稀土在铝合金中微合金化研究进展陈志国 周娴 舒军 黄裕金 (102)

深冷处理对钢铁材料耐磨性的影响陈鼎 肖廷 蒋琼 陈劲松 (107)

采空塌陷影响因素分析及颗粒元数值模拟研究马海涛 贺红生 王云海 (1)

多目标决策密切值法在侯庄矿采矿方法优选中的应用李明 郑怀昌 赵勇 任继朋 (5)

尾矿砂在大流动性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邓初首 夏勇 (9)

金川矿区副井工程让压支护数值分析与参数优化张梅花 高谦 闫振华 周冬冬 (13)

乳胶基质在输送过程中管内压降的研究肖凯 刘寿康 邹柏华 (17)

露天矿山排土场灾害分析与防治措施龙虎荣 (21)

选矿

机械活化黄铁矿在非水溶液介质中的表面行为研究尹周澜 刘璐 陈启元 张平民 (25)

高磷鲕状赤铁矿还原焙烧同步脱磷工艺研究杨大伟 孙体昌 徐承焱 (29)

某矿山三种不同类型铁矿石选矿试验研究张丛香 杨晓峰 (32)

东川包子铺褐铁矿选矿试验研究邱崇栋 徐永仁 (35)

复杂微细粒低品位硫回收试验研究黄菁华 张康生 刘运财 罗开贤 (38)

某微细粒嵌布贫铁矿合理选矿工艺研究唐雪峰 余永富 陈雯 (41)

冶金

次氯酸钠-碘化物浸金的实验研究李桂春 吕进云 (44)

硫化法分离红土矿中镍铁的研究李金辉 周友元 熊道陵 王瑞祥 梁勇 (47)

石煤提钒配煤焙烧试验研究朱晓波 张一敏 刘涛 黄晶 李望 胡杨甲 (51)

高砷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试验研究伍赠玲 (54)

无机盐杂质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率的影响彭志宏 邓永春 周秋生 刘桂华 李小斌 (57)

含碳球团冷固结成型试验郭玉华 许海川 齐渊洪 周继程 (62)

材料

氢气还原合成LiFePO4的动力学探讨湛中魁 童设华 习小明 周春仙 王双才 李伟 (65)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AZ91镁合金的组织性能盛绍顶 严红革 陈振华 (69)

水溶液球磨制备氧化亚铜粉末的研究黄锡峰 张福全 陈振华 (73)

激光扫描速度对Fe基火焰喷焊重熔层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洪永昌 杜士青 (77)

复合尾矿废渣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研究张翠玲 陆雷 江勤 王永志 (81)

乙二醇对粉磨Ⅲ级粉煤灰活性激发的影响研究杨晓凤 彭龙贵 郭蓓 李伟 王启强 (84)

TiC-TiB2/MoSi2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陈芳 颜建辉 (87)

基于航位推算的深海采矿车定位系统研究卜英勇 张涛 (1)

露天矿岩石边坡孔隙水压及热应力数值分析熊传治 孙晓然 彭状 杜维吾 王新建 (5)

金属矿床可视化建模及储量计算罗周全 李畅 刘晓明 鹿浩 张保 (10)

堆浸过程渗流动力学试验研究刘金枝 吴爱祥 (15)

锡矿山五窿道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曾晟 孙冰 刘解兰 杨仕教 陶干强 (18)

可靠性分析方法在矿山边坡中应用研究曾向农 程运材 杨海洋 陈建宏 (23)

富阳杨家煤矿高边坡防治前后稳定性离散元分析张卢明 郑明新 何敏 沈志祥 (27)

选矿

油团聚浮选回收尾矿中微细粒辉钼矿的研究王晖 于润存 符剑刚 应斌 (30)

磁化浮选铜冶炼废渣中铜及其它有价金属的研究邱廷省 尹艳芬 崔立凤 张锦林 (34)

一水硬铝石的表面粘附能研究刘晓文 钟钢 胡岳华 (37)

小秦岭石英脉金钼多金属矿石综合利用试验研究与实践王安理 库建刚 蔡圣锋 张文彬 (40)

从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尾矿中回收锡的浮选研究任浏袆 覃文庆 何小娟 刘三军 (44)

转炉钢渣磁选综合利用试验研究魏莹 陆栋 李丙明 李兆锋 (48)

组合捕收剂回收某钨矿的试验研究韩兆元 管则皋 卢毅屏 王国生 (50)

冶金

电流密度对钠和铝电解质渗透行为的影响刘世英 李文珍 王兆文 (55)

高浓度溶出浆液沉降分离的研究彭志宏 曹鹏 刘伟 陈滨 刘桂华 周秋生 李小斌 (59)

高铅低品位钼的NaClO浸取工艺研究史玲 李季 谢建宏 (63)

钨镍负载型纳米加氢催化剂的研制谢美求 陈坚 欧阳红勇 (67)

粉煤灰酸法提取氧化铝过程的机械研磨活化研究吴艳 翟玉春 尹振 季芳 (71)

TBP-MIBK协同萃取高硫高砷金精矿浸出液中的铁周勇 李登新 (74)

辉钼矿湿法冶金研究进展公彦兵 沈裕军 丁喻 周新东 (78)

材料

Co2W型六角晶系铁氧体的磁性与微波吸收性能邓联文 丁丽 安维 聂彦 (82)

无铁污染搅拌球磨法制备高纯超细硅微粉的研究蒋述兴 (86)

不同炭基体C/C—SiC制动材料压缩性能研究秦明升 肖鹏 熊翔 李专 (90)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耐磨性的表征汪冰峰 王绍斌 杨扬 唐三川 陈潮勉 (94)

电沉积Ni—Zr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研究黄步松 李凝 (97)

十八烷基铵盐改性海泡石的试验研究喻亚琴 陈石林 刘会忠 刘智中 张何为 (101)

不同厚度Ta-2.5wt%W合金箔材退火行为的研究金鹏 汪明朴 郭明星 谭望 张真 陈畅 (104)

基于集对分析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蒋复量 周科平 李向阳 肖建清 邓红卫 (1)

基于FLAC及神经网络的岩体力学参数反分析王鹏 周传波 郭廖武 梅林芳 李扬 (5)

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分析与研究康洪 彭振斌 (9)

顶板周期来压与采场瓦斯涌出的关系研究蔡建德 李战军 李化敏 (12)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结构稳定性判别与支护设计谢建兵 朱和玲 周科平 杨念哥 龙腾腾 (16)

残采孤岛工作面轻放开采研究陈海波 李伟 孟宪锐 (19)

基坑工程勘察数据时效性分析周斌 张可能 樊丽 (22)

选矿

表面活性剂对铝土矿选矿尾矿流变性的影响刘桂华 黄亚军 张明 李小斌 彭志宏 周秋生 (25)

某铁矿石选择性絮凝脱泥-阳离子反浮选脱硅工艺研究及工业应用刘苗华 石云良 (29)

基于交流阻抗技术的磁黄铁矿活化浮选研究覃武林 孙伟 张英 刘润清 (32)

某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工艺研究刘安荣 唐云 陈福林 (36)

湖南某闪锌矿选矿试验研究刘之能 覃文庆 刘三军 (40)

某难选高磷赤褐铁矿提铁降磷选矿试验研究艾光华 余新阳 魏宗武 (43)

从选矿厂洗矿水中回收镍金属的工艺探索崔商哲 (46)

冶金

粒度对高铁三水铝石型铝土矿烧结性能和烧结矿显微结构的影响朱忠平 姜涛 黄柱成 李光辉 张元波 庄剑鸣 (50)

铁碳复合球团直接还原试验研究张旭 张建良 郭豪 柏凌 (55)

菱铁矿和褐铁矿球团制备技术研究李骞 杨永斌 姜涛 (59)

泥型废弃铜矿的细菌浸出试验研究龙腾发 张志勇 余丽娟 (63)

不同电解工艺条件对铝电解槽温度场分布影响的计算机模拟肖忠良 刘丹 湛雪辉 (66)

Z型光亮剂酸性镀铜工艺及机理研究吕重安 郑雅杰 (70)

微波冶金技术范文4

2.矿井通风井巷断面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刘杰,谢贤平,吴劭星,LIUJie,XIEXian-ping,WUShao-xing

3.浸出渣银浮选工艺试验研究程永彪,文书明,吴文丽,CHENGYong-biao,WENShu-ming,WUWen-li

4.云南某钛铁矿选矿厂工艺改进及建议涂玉国,雷霆,张汉平,TUYu-guo,LEITing,ZHANGHan-ping

5.信息动态

6.云南易门铜厂低品位氧化铜矿可选性试验研究普仓凤,PUCang-feng

7.粗(金属)砷真空蒸馏预提纯实验研究王炜,WANGWei

8.以低品位铜钴矿制取氧化钴的工艺研究徐远志,XUYuan-zhi

9.真空冶金在铅阳极泥回收稀贵金属中的工艺研究浦恩彬,张俊,PUEn-bin,ZHANGJun

10.三氯氢硅合成工艺及控制李文光,李光茜,罗平,谭宗国,LIWen-guang,LIGuang-xi,LUOPing,TANZong-guo

11.制备光纤用GeCl4工艺技术研究云南冶金 卢宇飞,雷霆,王少龙,LUYu-fei,LEITing,WANGShao-long

12.提高颜料铝粉表面SiO2包覆率的研究高首磊,胡亮,蔡晓兰,GAOShou-lei,HULiang,CAIXiao-lan

13.浅谈金属钛的应用陈福亮,李松春,陈利生,高金锦,CHENFu-liang,LIsong-chun,CHENLi-Sheng,GAOJin-jin

14.铜精矿中铁含量的快速测定付燕平,刘青,FUYan-ping,LIUQing

15.极谱法快速测定铜浮渣中常量砷龙萍,熊恒,蒋文龙,毛禹平,LONGPing,XIONGHeng,JIANGWen-long,MAOYu-ping

16.炼钢厂黄烟污染治理技术瞿仁静,程英,QURen-jing,CHENGYing

17.电解铝生产中含氟烟气的治理技术李振宇,LIZhen-yu

18.Fenton试剂去除聚丙烯酰胺的实验研究韩冰,李崴,肖于,苑雪超,HANBing,LIWei,XIAOYu,YUANXue-chao

19.高压变频器在风机泵类等设备中的应用韩迎,胡娟,邓云英,HANYing,HUJuan,DENGYun-ying

20.企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规划与实现研究——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郑宇鸣,孟波,张锡顺,林郁,陈蕊,刘振环,ZHENGYu-ming,MENGBo,ZHANGXi-shun,LINYu,CHENRui,LIUZhen-huan

1.滇东北铅锌多金属矿区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分析王峰,WANGFeng

2.云南省龙陵县杨梅田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赵发,赵喷,ZHAOFa,ZHAOPen

3.PLC+FM458构架在大红山铁矿箕斗井提升机上的应用杨建华,YANGJiang-hua

4.某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漆小莉,汤优优,张汉平,QIXiao-li,TANGYou-you,ZHANGHan-ping

5.某含金银铜矿的可选性试验研究徐怀川,李强,商容生,张才学,XUHuai-chuan,LIQiang,SHANGRong-sheng,ZHANGCai-xue

6.昆钢大红山50万t/a、400万t/a铁选厂工艺流程研究朱冰龙,张保,ZHUBing-long,ZHANGBao

7.云南元江镍红土矿加压酸浸动力学伍博克,刘葵,陈启元,胡慧萍,尹周澜,WUBo-ke,LIUKui,CHENQi-yuan,HUHui-ping,YINZhou-lan

8.离子交换法从锌电解液中除氯的实验研究王晓丹,饶金元,牛旭斐,朱云,WANGXiao-dan,RAOJin-yuan,NIUXu-fei,ZHUYun

9.钢水浇注温度与氮后温度的相关性研究陆大章,普靖中,梁光顺,普招南,周娟,LUDa-zhang,PUJing-zhong,LIANGGuang-shun,PUZhao-nan,ZHOUJuan

10.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金属镓的回收陈福亮,雷霆,万多稳,丁吉林,王吉坤,陈利生,CHENFu-liang,LEITing,WANGDuo-wen,DINJi-lin,WANGJi-kun,CHENLi-sheng

11.云南冶金 欧洲冶金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工艺和晓才,李怀仁,HEXiao-cai,LIHui-ren

12.惰性可湿润性TiB2阴极材料在铝电解槽中的应用谢刚,俞小花,李荣兴,XIEGang,YUXiao-hua,LIRong-xing

13.热镀铝锌产品露钢缺陷治理刘春富,胡红,LIUChun-fu,HUHong

14.海绵钛中微量氯离子的快速测定梁云生,施宏娟,张文娟,LIANGYun-sheng,SHIHong-juan,ZHANGWen-juan

15.铅锌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李和平,LIHe-ping

16.钢铁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研究卢宇飞,何艳明,LUYu-fei,HEYan-ming

17.含砷废水处理研究现状陈锋,关中杰,兰尧中,CHENFeng,GUANZhong-jie,LANYao-zhong

18.中国再生铝工业的现状及对策辜锋,GUFeng

19.干气密封与传统机械密封的性能比较杨杰伟,YANGJie-wei

20.HRC高效蓄热式烘烤器在炼钢厂的应用普国联,朱梅,PUGuo-lian,ZHUMei

1.底盘漏斗空场法对羊拉铜矿里农矿段氧硫矿石进行分采分供的研究李贵明,LIGui-ming

2.采矿方法对地表影响的数值模拟预测研究成建,康永红,吴东,CHENGJian,KANGYong-hong,WUDong

3.氰化及非氰化提金方法综述玉涵,胡显智,YUHan,HUXian-zhi

4.碎矿磨矿及浮选自动化发展趋势秦虎,刘志红,黄宋魏,QINHu,LIUZhi-hong,HUANGSong-wei

5.云南某铜镍矿选矿工艺研究邱兆莹,乔吉波,QIUZhao-ying,QIAOJi-bo

6.永磁筒式磁选机的中心轴结构研究熊红荣,XIONGHong-rong

7.锌电积过程中阳极刮板作业方式对电流效率影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吴仕艳,朱贞平,WUShi-yan,ZHUZhen-ping

8.利用锌浮渣重选尾矿制取活性氧化锌的研究李怀仁,LIHuai-ren

9.钛渣制备高品质富钛料新工艺——焙烧条件的研究宫伟,雷霆,邹平,赵常青,GONGWei,LEITing,ZOUPing,ZHAOChang-qingHtTp://

10.高硫焦的硫含量对预焙阳极产生的质量和环境影响赵亚尧,田素兰,郭峻,王荣莉,陈福亮,ZHAOYa-yao,TIANSu-lan,GUOJun,WANGRong-li,CHENFu-liang

11.层错能对高能球磨铜合金的影响李玳,朱心昆,赵瑾,LIDai,ZHUXin-kun,ZHAOJin

12.信息

13.热镀铝锌镀层亮点缺陷分析及改进刘春富,张妞妞,孙伟,LIUChun-fu,ZHANGNiu-niu,SUNWei

14.ICP-OES法测定铝铁中的铝锰硅磷铜铁含量万春梅,陈涛,李玉清,WANGChun-mei,CHENTao,LIYu-qing

15.X射线衍射仪在岩石矿物学中的应用胡耀东,HUYao-dong

16.科研新产品研发流程分析王炜,WANGWei

17.浮选工艺中自动加药控制系统的研发应用韩雄南,陈春霞,HANXiong-nan,CHENChun-xia

18.链式SVG在冶金类电力负荷中的应用邱文涛,QIUWen-tao

19.多层框架住宅的PKPM计算结果中几个主要参数的控制及调整方式陈颢,侯可为,葛峻廷,CHENHao,HOUKe-wei,GEJun-tin

1.2009年云南采矿年评谢贤平,杨溢,XIEXian-ping,YANGYi

2.辅助竖井的方案比选和设计吴健薇,WUJian-wei

3.关于微差爆破合理间隔时间的实践研究李存国,张云鹏,LICun-guo,ZHANGYun-peng

4.2009年云南选矿年评云南冶金 ,周平,ZHOUQiang,ZHOUPing

5.试论我国钼矿选矿方法及研究现状聂琪,NIEQi

6.2009年云南冶金年评杨大锦,YANGDa-jin

7.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导电杆修复技术的实践王正有,谭湘宁,WANGZheng-you,TANXiang-ning

8.2009年云南金属材料与加工年评周林,张家敏,ZHOULin,ZHANGJia-ming

9.H型钢热轧过程中温度场应变场及金属流动模拟张文东,唐广波,李权,赵军,刘正东,雷霆,ZHANGWen-dong,TANGGuang-bo,LIQuan,ZHAOJun,LIUZheng-dong,LEITing

10.动力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王少龙,侯明,王瑞山,WANGShao-long,HOUMing,WANGRui-shan

11.2009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杨毅,YANGYi

12.ICP-AES法测定锌铝合金中的微量镧铈王劲榕,李菁菁,WANGJin-rong,LIJing-jing

13.极谱分析法测定铟方法研究杨红仙,张芸,毛禹平,YANGHong-xian,ZHANGYun,MAOYu-ping

14.矿物加工技术在城市固体资源分选与资源化处理中的应用白荣林,徐晓军,BAIRong-lin,XUXiao-jun

15.锌冶金技术的发展概况孟波,王吉坤,张红耀,MENGBo,WANGJi-kun,ZHANGHong-yao

16.信息

17.硫酸盐污水的污染状况分析胡亮,陈加希,何艳明,HULiang,CHENJia-xi,HEYan-ming

1.抓住机遇再接再厉趁势而上加快发展为确保完成集团"十一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会暨党委工作会上的报告(有删节)董英,DONGYing

2.高阶段大直径深孔采矿法的应用现状苑雪超,韩冰,李飞,王晓宇,YUANXue-chao,HANBing,LIFei,WANGXiao-yu

3.进路分层分条回采分层崩落法在云南镇沅金矿的试验应用张维滨,ZHANGWei-bin

4.某矿爆破震动信号的Hilbert-Huang分析陈占扬,杨溢,段永祥,王国华,黄庆明,CHENZhan-yang,YANGYi,DUANYong-xiang,WangGuo-hua,HUANGQing-ming

5.充填采矿法在铁矿山的应用及展望韩冰,李飞,苑雪超,HanBing,LiFei,YUANGXue-chao

6.钛铁矿浮选捕收剂的研究及应用状况浅述杨晶,YANGJing

7.硫化矿电化学浮选研究现状及进展霍明春,贾瑞强,HUOMing-chun,JIARui-qiang

8.电晕电选机高压电源稳定性对电选指标的影响修大伟,李世厚,XIUDa-wei,LIShi-hou

9.云南氧化铝工业的发展方向赵群,ZHAOQun

10.信息

11.海绵钛生产技术进展杨明,杨钢,唐仁杰,张玲,YANGMing,YANGGang,TANGRen-jie,ZHANGLing

12.转底炉生产金属化球团工业性试验赵红全,ZHAOHong-quan

13.高导耐热电极合金QCr0.6-0.1的形变热处理工艺研究王涛,任志敏,WANGTao,RENZhi-min

14.提高铸造铝合金产品品质和工艺优化李顺祥,赵亚尧,王浩,张晓群,田素兰,LIShun-xiang,ZHAOYa-yao,WANGHao,ZHANGXiao-qun,TIANSu-lan

15.等离子体表面有机聚合在纳米材料改性中的应用王宏,黄传军,李来风,WANGHong,HUANGChuan-jun,LILai-feng

16.云南冶金 ICP-OES法测定钢中的微量硼李玉清,杨玲,陈涛,LIYu-qing,YANGLin,CHENTao

17.泡塑吸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常量金影响分析精密度的几个因素邓石红,DENGShi-hong

18.示波极谱法测定有色金属矿石中微量锡的不确定度评估黄涛,HUANGTao

19.有色湿法冶金工艺废水的最佳节能治理技术研究卢宇飞,何艳明,LUYu-fei,HEYan-ming

微波冶金技术范文5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微电子、微波 、电磁场方向。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1~2名。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凡报考专业属于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半导体、微电子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均可报名申请。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自动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共2~3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采矿工程2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物理海洋学5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道路与铁道、 桥梁与隧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发酵工程、微生物、食品、生物工程,共4名。

煤科总院建井研究分院: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共2名。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3~4名。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 2名。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海洋动力学、大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病原生物学。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电气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及其相关专业。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相关专业共10名。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42所:化学工程与技术2名。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各3名。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共10名。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电子类、控制类、机电类,共3名。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船舶与海洋工程、核科学与核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反应堆物理、粒子物理、原子物理、电子科学与工程、电磁场、电力电子、固体电子。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学术型: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型: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机械设计及理论。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科学。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物理电子学。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 4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调剂名额为20名。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经济类2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工程 1名(07大跨与特种结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名(08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1名(10结构检测与加固)。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710所):计算机相关专业、系统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3名,安全科学与工程1名。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相关专业2名。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名、载运工具运用工程1名、材料加工工程1名、材料学1名、工程监理1名、计算机应用技术1名、交通运输管理与规划1名、工程咨询1名、岩土工程5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信息与通信工程、飞行器设计、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仪器仪表工程。

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植物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位)、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中科院地观测与数字地球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应用数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控制工程。

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名、软件工程专业12名。

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工业工程、工程管理。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生物类。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仪器仪表工程。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遗传学。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类3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名、生物物理学1名、制冷与低温工程1名、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1名、精密仪器及机械1名、计算机技术1名(专业学位)、控制工程1名(专业学位)。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控制、材料工程等。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本科专业为天文类、物理类、数学类。

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微电子、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地质工程1名、地球化学1名。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光学2名、地球物理学/地质学1名、微生物学/物理化学1名。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学6名、动物学3名、生态学5名、中药学3名。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有机化学3名、药物化学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3名、计算机应用技术6名、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6名、计算机技术2名、材料工程2名。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天体物理10名、应用天文9名。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机化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

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信号处理专业、电磁场微波技术专业。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飞行器设计、控制类、电子通信类、计算机、计算数学、机电一体化。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市政工程1名、桥梁结构1名、地下工程1名。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环境工程、岩土工程专业各1名。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核能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4~5名、海洋化学1~2名、海洋地质4~5名、环境科学1~2名、环境工程3~4名。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发酵工程。

郑州机械研究所: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病原生物学4名。

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水声工程6名。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2~3名。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电子与通信工程。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专业。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3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名。

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724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6名。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本科所学专业为计算机、机械、电子、自动化、通信等共5名。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和生物化工。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信息与通信工程。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加固技术、高密度互连电路制造技术等方向共12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专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5名、中医医史文献3名、中西医结合基础5名、中药学1名、情报学3名。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学、生物化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矿物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土地资源管理共4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接收具备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子、汽车、机械等理工科专业背景考生。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应用化学4名。

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通信与信息系统、密码学。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机械设计方向2名、材料学专业2名、有色金属冶金专业2名、应用化学专业1名、地质学专业1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保护、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园艺、农业机械化、农村与区域发展。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构造地质、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5名;岩石力学、力学、土木工程3名;地球物理学2名;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3名。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名、通信与信息系统2名、信号与信息系统2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三所: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要求本科专业化学化工或湿法冶金、分析化学,共2名。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材料学2名、有色金属冶金2名、机械设计及理论2名、应用化学1名、地质学1名。

山东省医学科学学院:免疫学2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名、病原生物学1名、放射医学2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名、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名、卫生毒理学1名、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名、药理学1名。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导航、制导与控制。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专业、高分子复合材料专业、化学和化工类专业、机械设计和制造类专业。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共5名。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3名、电气工程2名。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材料学。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地球物理、地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206所):电路与系统、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接收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考生。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北京机电研究所: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涡轮机8名、热能5名、机械2名、控制2名。

上海材料研究所:材料学5名。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材料加工工程。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机械设计及理论、油气信息工程。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矿物加工工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凝聚态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和第四纪地质学拟共10~11名考生。

长沙矿冶研究院:接收本科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或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考生。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冶金工程专业。

西安热工研究院:热能工程。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接收本科专业为航空发动机、飞行器设计、力学、热能工程、自动控制、光学物理、机械等相近相关专业的考生。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计算机/控制/电磁兼容/电子信息/测控技术等方向。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数学。

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人。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5名,放射医学2名。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应用化学、材料学、工程力学。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光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53所):材料学。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在电子类、机械类、通信类、控制类、软件类、机电类等专业保留6名调剂名额。

江苏自动化研究所: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通信与信息系统共8名。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04所: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自动化,共19名。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

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光学工程,相关光学、电子、材料、制冷、结构、电子计算机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飞行器设计。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7名,构造地质学6名。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材料学、有色金属冶金、工业催化。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表面工程、材料学、物理学、真空技术、应用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等。

党校、社科院系统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5名、政治经济学5名、世界经济5名、国民经济学5名、区域经济学5名、劳动经济学4名、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名、政治学理论4名、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5名、国际政治2名、社会学2名、企业管理5名、行政管理3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与法治、政治社会学。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4名、政治经济学6名、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4名、中共党史4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名、思想政治教育4名。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政治学理论。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龙江省委党校: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行政管理。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委党校、伦理学、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行政管理。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国民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学10名、产业经济学10名、中共党史5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5名、专门史(近、现代均可)6名、企业管理10名。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门史、世界史。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社会学、民俗学、人口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中国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人口学、农业经济管理等。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民办高校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英语笔译、英语口译、俄语口译、日语口译、日语口译(日朝双语方向)、朝鲜语口译。(专业学位)

微波冶金技术范文6

关键词:含砷难处理金矿 焙烧 微生物氧化 加压氧化

中图分类号:TD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085-01

Research Progress of Arsenic-bearing Refractory Gold Ore

Chu Ming Chen Zhenqiang

(1.Shandong Geo-mineral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Ltd,Jinan Shandong,250000,China;

2.Xilinhaote.Ludi mining Co.,Ltd,Xilinhaote Neimenggu,026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refractory gold ore containing arsenic resource exploitation has caused world attention.The improvement of gold recovery rate,reduce costs,mee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the best process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oasting oxidation,microbial oxidation,pressure oxidation,non-cyanid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Arsenic-bearing refractory gold ore;Roasting;Microbial oxidation;Pressure oxidation

随着金矿资源的不断开采,易处理金矿资源日益枯竭,含砷难处理金矿资源将成为黄金生产的主要资源,含砷难处理金矿中金与毒砂嵌布粒度细或成包裹状[1],采用机械法很难达到单体解离,毒砂又会产生化学干扰[2],直接进行氰化浸金,金的浸出效果不理想,故脱砷预处理研究为当下研究的重点。

1 含砷难处理金矿的除砷预处理研究进展

1.1 焙烧氧化法除砷

1.1.1 普通焙烧氧化法

焙烧氧化法是比较成熟的工艺,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被各大黄金企业所采用,因为这种工艺适应性较强、操作费用较低、综合回收效果好。

国内广大科研人员对焙烧氧化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孟宇群等对某高砷金矿采用低温成型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温度为360 ℃的条件下进行焙烧预处理,破坏了包裹金矿粒的结构,明显提高了金浸出率。此种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且相对环保。

1.1.2 团包衣焙烧氧化法

中国地质科学院郭民开发出一种新型氧化法-球团包衣焙烧氧化法。首先对金矿粉制粒然后球团包衣,后经过干燥、焙烧、去衣等预处理工艺,最后再进行氰化法提金,也有明显效果。其选矿工作者选用某浮选金精矿,采用此新工艺进行了金的浸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实验结果。此工艺符合全国节能减排的要求,易于工业化推广。

1.1.3 微波焙烧氧化法

微波焙烧氧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又一新的预处理方法,主要原理为:微波选择性照射矿物,对有用矿物进行加热,而不能对脉石矿加热,因为大多有用矿物有较大的介电率,所以容易使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因热量差异而分离。沈阳理工大学魏莉等应用此方法对难浸金矿进行了预处理试验,试验得出:采用微波焙烧预处理后再进行15 min焙烧、在温度为480 ℃的条件下,氰化浸出率为92.03%;而采用常规焙烧预处理后再进行35 min焙烧、在温度770 ℃的条件下,氰化浸出率为86.63%。对比看出,微波焙烧预处理可明显缩短焙烧时间、降低焙烧温度、金的浸出率提高了5.4%。

1.2 加压氧化法脱砷

加压氧化是改变压力条件促进氧化化学反应进行的方法,经过加压后,化学反应速度加快,硫砷包裹矿物快速分离,金也出来,强化了与氰化物的接触,最终提高了金的浸出率。该法只改变压力条件,操作简便,也不产生有害气体和液体,对环境友好。近年来,对加压氧化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Lichty等人发明了一种简单加压氧化工艺来替代焙烧法处理含砷矿石。《黄金提取技术》书中对加压氧化处理含砷金精矿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记录。目前美国、加拿大、希腊等国的部分金矿山已采用加压氧化酸浸法进行生产,金的浸出率达到95%以上。马育新对加压氧化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硫酸为介质对哈图含砷金精矿进行加压氧化工艺研究。在条件试验确定的条件下,进行了氧化矿浆电位对预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利用此工艺能够明显降低生产成本。

1.3 湿法冶金法除砷

湿法冶金法具有成本低、设备投入少、增产高、浸出率高等优点,非常适宜应用于含砷硫难处理金矿的浸出处理。山东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岭金矿的李学强等研究了催化氧化酸浸湿法冶金新工艺,采用HNO3为催化剂,SAA为活化剂,氧气为氧化剂,通过控制温度与压力对含砷难处理金银精矿进行预处理后氰化提金,金银精矿氰化浸出率可由常规的13%~56%提高到92%~95%。黄孔宣介绍了一种处理含砷难处理金矿的新工艺,金精矿首先进行碱浸,然后再进行浮选,精矿精细磨后再返回碱浸工艺,尾矿给入氰化浸出流出,该工艺操作稳定,通过试验取得了较高的浸出率,相比焙烧-氰化工艺节约20%成本。

1.4 微生物氧化法除砷

由于微生物氧化法分解砷能力强,污染程度很小,成本低,浸出指标高。近十几年来,从我国第一个细菌氧化预处理一氰化提金厂建成后,开始了广泛研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罗志雄等采用中温菌和常温菌浸出含砷金精矿,试验研究得出中度嗜热嗜酸铁氧化菌MLY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浸矿效果不同,机理也不相同。中南大学闫颖等采用经长期驯化的嗜中温混合菌群进行活化,并用活化菌种对山东某含砷金矿进行细菌氧化预处理,试验研究得出不同的活化条件,经过两次活化后的脱砷率可达89%。

2 结语

根据上述对含砷硫难处理金矿的研究进展,可见今后研究方向大概如下。

(1)在氧化焙烧、加压氧化方面,对其工业化方面加强研究。

(2)湿法化学处理是处理成本较低,易控制的好办法,可以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廷梁.俄罗斯难浸金矿的生物冶金技术[J].贵金属,l998,19(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