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例6篇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1

一、培训方式和要求

1、安全培训。每周三下午进行2小时。

2、技术讲课。举办培训班,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技术和薄弱环节对全体或个别班组进行讲解;由分场人员和各班长进行有关专业教材的讲课;聘请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来厂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讲解。全年共进行2次以上,每次4学时。

3、技术问答栏。各班每月进行一次,全体人员参加;班长、技术员由分场出题。

4、规程考试。分场按照安培部要求,进行《安规》考试和检修、运行规程的考试。

5、其他培训。参加上级单位和厂里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培训班等,力争组织人员参加设备厂家举办的培训班。

6、生产人员技术培训时间全年每人不低于40学时。

7、分场总培训率不低于80。

8、各班组要根据分场培训计划制定本班的年度培训计划。各班技术员要协助班长主抓好培训计划的落实。

9、本计划是分场总体培训计划,每月具体培训内容分场按月下达,各班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二、培训内容

1、交换机班培训计划

交换机硬件结构、各种电路板类型、作用、交换机软件的基本特点;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通信不停电电源;重要配、跳线方法;话务台启用;ISDN接口通路及用途、基本接口采取的传输方式;电话线路诊断;计算机知识和操作;配线架配线情况;光纤通信原理;模拟、数字通信原理;值班员熟悉掌握用户电话号码。

部颁《通信规程》、《电力通信服务质量标准》、《哈三发电公司通信服务质量标准》、《防止触电伤害》、《触电现场急救》、《心肺复苏》、《安全生产法》、《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安全生产工作规程》、《通讯线路规程》、《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安全生产奖罚规定》、《防止人身伤亡事故重点规定》、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2、微、载波班培训计划

模拟、数字通信原理;SDH数字微波原理及其运行维护知识;10G光端机原理及其运行维护知识;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学习选频电平表、振荡器、光功率计等检修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习心肺复苏法等安全知识。

《黑龙江电网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部颁《通信规程》、《通信线路规程》、《电网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装置通信通道管理规定》、《电网电能测量及电力考核通信通道管理规定》、《二十五项重点反措》、《安全生产法》、公司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三级控制措施、本单位和兄弟单位发生过的事故、障碍和反事故措施;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3、外线班培训计划

检修工器具、仪表的使用方法;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模拟、数字通信原理;电缆接线方法;电话机原理与维修;掌握线路故障处理方法;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光纤通信原理。

组织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安全规程》、部颁《通信规程》、省公司颁《通信规程》、《通信线路规程》、《二十五项重点反措》、《安全生产法》、公司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三级控制措施、本单位和兄弟单位发生过的事故、障碍和反事故措施、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4、检修班培训计划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2

【关键词】通信工程;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一、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是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通信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使得实践教学仅仅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得不到充分重视,使得实践教学一直不能很好落到实处。

其次是高等学校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下,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理念上、宣传上,实际没有落到实处,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助益有限,这是国家和有关机构对高校的评价和政策导向造成的直接后果。

最后教师职称的评价体制造成实践教学无法引起足够重视。职称评价机制实际促进实践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激励机制,将实践教与教师职称直接挂钩,将引导教师增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思考,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方法和机制。

(二)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

每个高校由于自身基础条件不同和经费的限制,使得实践教学的条件相差很大。有的高校不但有实验课程,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的实践课程,而且让学生参与企业实习,企业项目合作,科研项目训练等实践方式。但是有的高校实践课程设置的方式单一,只有部分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没有其他的实践条件了。这使得不同高校培养的学生的能力相差很大。实践教学条件差的高校,其培养的学生在最初工作期间往往存在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问题。这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声誉,反过来会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所以高校一定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工作,让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下一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型的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由于科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实践教学手段需要不断更新,实现高校的“厚基础,宽口径”本科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性

纯粹以实验室课堂测试实验和验证性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电子技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许多高校的培养模式在近十年几乎没有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严重脱节,这使得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比不上职业学院和专门的培训班的专门技术人才。

因此提高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不但需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还要求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一)完善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构成分析,一般理论课程有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模拟电路、锁相技术、数字电路、射频电路设计、移动通信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对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主要有电磁波测量实验,微波技术测量和设计实验,微波课程设计,通信实验,射频电路设计实验,锁相技术实验,宽带网络接入实验等,可以根据把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起来同时开设,让理论和实验成为很好的交互,加深理解。为了能综合应用知识,在每个课程结束后还可以开设课程综合设计,让学生自由选题和教师指导设计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方法。

在这个基本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实际教学条件,设置与教师项目相结合的项目驱动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平台的完善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具有很多方式。学校根据自生条件,可以建立测试型实验室,验证型实验室,设计型实验室,还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建立学生的金工实习基地,也可以建立不同的企业实习基地,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和开放实验室。

校内实践基地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素质和技能,提高对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校外通信实践基地包括通信专业相关的企业和通信事业单位,特别是具有较强通信研发能力的企业,非常适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参观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校外通信实践基地一般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出社会对通信人才技能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社会生产实践,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

(三)加强实践创新活动,建立实践创新机制

一方面通过职称评定倾斜和资金资助方式鼓励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给实践教学突出的教师提供国内外进修的机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不但让年轻教师到国内外学校进行培训,而且让年轻教师到国内外企业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水平是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决定实践教学水平的总体质量。因此,建立教师的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是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机制,需要纳入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中。

另一方面学校要健全实践教学机制。学校的实践教学机制要求紧跟最新的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最新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培养出能为企业带来技术革新和提高效率的人才。建立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三、结论

总之,实践创新体系的建立不但要面向应用,而且要面向创新。所以构建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机制,健全教师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是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建设内容。

参考文献:

[1]李会雅,薛文玲,王竹毅.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黄操,常岐海.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思考[J].信息通信,2013.03

[3]刘金梅,王燕,李吉忠.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视界,2012.29

作者简介: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3

    电磁场与电磁波主要研究电磁场运动规律,包括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是后续微波技术与天线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微波技术与天线讲授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微波网络基础、微波谐振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微波通信及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移动通信原理研究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体系结构,涉及到电波传播及模型、话务量及模型、高阶调制解调、先进的信道编解码、扩频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及其性能分析;卫星通信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卫星通信链路设计、卫星通信网和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微波技术与天线、移动通信原理、卫星通信原理这三门课程在课程群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DMA与3G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与工程这二门课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通信网、通信系统及相应的技术,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在课程群内部,各课程之间即有纵向知识的联系,又有横向内容的关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现课程内容和移动通信系统流程,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跟踪和复习,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通信过程,用nash的形式辅助进行讲解,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采用类比方式优化学习效果移动通信课程内容更新快,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理解难度大,但是该课程和前期的通信原理等课程内容衔接紧密,很多内容有相似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前期课程的知识点为例进行类比,加强课程内容的融合.在讲解TD一SCDMA同步过程等具体系统知识点时,以教师为基站,以学生为终端进行上下行同步过程的讲解.在进行移动通信呼叫流程和物理层过程讲解中,以学生日常拨打手机和被叫等过程为例进行现场讲解,同时结合手机终端和系统基站的具体结构进行类比和实例分析.

    以完成项目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整个课程中规定两次“Proect’’作为课下作业,该部分内容由学生主动完成,上交时间不作硬性要求.教师确定“Project”的方向和实现的大致目标,题目和具体内容由学生确定.学生大部分以科研论文的形式上交,通过“Project’’方式培养学生对具体工程和对象的整体把握能力.为达到目标,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并且进行整理和分析,给出自己的方案和实现步骤,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我校具有优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实验环节更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开设包括“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在内的实践、外训、参观等活动,大都是与移动通信相关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对学生在移动通信学习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抽象理论的决速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通过课程群建设,充分发挥课程群结构整体功能效益,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加深了学生对课程间联系和主要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毕业生.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4

摘 要: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制约宁波民营企业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性别结构比例失衡;员工基本素质较低,学历结构有待优化;职称结构非正态分布;职能结构比例失衡;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稳定性较弱;配置结构欠科学等。从政府角度,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优化转型期宁波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转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民营企业是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可是其短寿问题层出不穷,因此,许多民营企业力图通过转型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转型期,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均离不开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结构更在其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宁波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转型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宁波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分析,从政府角度,探讨了优化宁波民企人力资源结构的相关建议,为促进企业转型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一、宁波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

1.人力资源结构基质不良

一是性别结构比例失衡。通过调研分析,转型期宁波现有民营企业女性占比较低,拥有半数以上女性员工的企业比例仅为1/4左右,性别结构比例失衡。排除特殊行业和岗位的情况,这与部分企业存在性别歧视行为有关。

二是学历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宁波民营企业现有人员基本素质比较低,多数为大专或高中及以下学历,拥有本科学历人员的企业较少,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三是职称结构非正态分布。从宁波民营企业现有人员的职称结构来看,近50%人员无职称,且缺少初级和高级职称人员,特别是专业和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人才比较缺乏。

四是职能结构比例失衡。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宁波民营企业现有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较少,企业对三类人员的需求比较大。另一方面企业现有三类人员的基本素质亟需提高,即技术人员知识和技术老化;销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代管理人员思想落后或二代接班人管理经验缺乏。民营企业转型过程中技术的创新与运用、产品的销售、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非常重要,上述三类人员的稀缺状况和素质状况造成了企业职能结构比例的失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发展。

五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从宁波民营企业目前情况来看,多数企业最为稀缺的是外贸人才、外语人才和IT人才,反映了企业对这些人才的吸引力较弱。

2.人力资源结构稳定性较弱

一方面人才流失较多。尤其是销售人员、生产线工人和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人才的引进比例较高。50%的企业每年引人比例近15%,10%左右的企业引人比例达到近30%。较高的离职率不利于宁波民企人力资源结构的稳定。

3.人力资源结构配置欠科学

一是人才的专业技术背景与其岗位的匹配程度不高。匹配度为30%-50%和匹配度仅为10%-30%的企业比例总和接近50%。

二是现有管理人员配置结构不甚合理。除了行业性质、岗位特征和特殊情况外,部分企业仍然存在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现象,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负担较重、责权分工模糊、人员冗余等问题突出,人员组合尚未优化,对企业的管理效率造成了阻滞,很难向高效组织转变。

三是家族成员担任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比例较高。这主要表现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中亲友普遍担任重要岗位等现象,具有较重的近亲繁殖倾向。这种在企业发展初期奏效的模式,很可能会成为企业持续前进的障碍。

二、优化转型期宁波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建议

目前宁波民营企业转型的发展,需要自身人力资源结构的有效调整。除了企业自身采取相关措施外,政府有关部门亦需要对其进行积极引领和扶持,提供资金、智力支持和政策保障等措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平等理念宣传,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一是强化平等理念宣传。与高校、公益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联合举办各类主题活动或到民营企业定期和非定期宣传男女平等理念,宣传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制度,引起公众注意和重视。

二是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通过各项法律和制度检验企业用工标准,审查各类民营企业用工信息和行为,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实施性别歧视行为的企业予以法律制裁,并进行相关惩处。

2.引导宁波高校加强民营企业急需人才建设

基于宁波民营企业众多的地方特色和企业人才需求导向,有效引导宁波各类高校加强民营企业急需人才建设,科学合理确立人才培养定位,优化和调整教育专业设置,助推宁波高校培养出适应本土的中高端技术型、管理型、技能型、研发型等各类人才。

3.建立企业人才资源供需共享平台和人才信息库

根据宁波地方特色,建立民营企业人才资源供需共享平台。鼓励企业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注册账户,完善企业相关信息,并提供需求信息,同时建立监核部,监督和核查企业各项信息的完善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督促企业对缺漏信息予以完善,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予以剔除和通报,并给予相应惩罚措施。同时,注重对人才信息库的建设。通过网络渠道将相关各类人才的基本信息提供给民营企业,致力于信息共享和支撑服务。

4.完善人才引进和服务机制

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标准和政策。基于宁波特色,因势制宜制定人才引进标准,完善宁波综合性人才和专业人才引进政策和相关措施。

二是扩大宁波人才引进优势宣传。通过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国内著名招聘网站,浙江人才网、宁波人才网等地方网站,并建立宁波民营企业信息网,宁波民营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和人才政策信息,使用电话、电子邮箱、QQ群、微信、官方微博、信件等方式丰富联络渠道。

三是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引导社会各方力量,依托职介机构、人才培训机构或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宁波高校等,举办民营企业人才招聘活动和各种形式的人才主题活动,通过召开专业拔尖人才与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管理人才、高级销售人才项目推介会等形式,丰富人才引进活动。

四是完善人才服务机制。简化人才引进流程,给予引进人才优厚待遇和便利条件,提供主动便捷的服务。

5.设立奖励机制,搭建培训平台,鼓励和监管企业、高校、商会、行业协会参与人才培训

一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积极搭建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平台,免费为各类企业人员提供相关培训。

二是鼓励民营企业进行人才培训。首先,督促并支持民营企业为本企业员工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例如,学徒制培训、非正规性的学习、工作指导培训、程序化学习、模拟培训、远程培训、职位轮换、教练和顶岗、行动学习等方式,以提高各层员工的素质和胜任岗位的能力。其次,鼓励民营企业积极与外部培训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沟通合作,增加培训的方式和手段。例如通过管理游戏、研讨、企业大学、行为模仿等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胜任能力。再次,支持民营企业积极与宁波大红鹰学院、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宁波地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最后,提倡企业间建立培训互助体,鼓励和支持企业之间提供尽可能的培训与帮助活动。

三是鼓励宁波高校、商会、行业协会参与人才培训。提供经费资助,大力支持高校、商会、协会等为企业提供在职培训,成立民企培训服务中心、技术咨询中心等专门针对民营企业人员的培训机构。

四是设立奖励机制。适当奖励积极承担人才培训工作并成效显著的民营企业、宁波高校和各类商会、协会,同时严格监督各类培训主体,对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培训主体予以通报并取消其资格,创设良好的培训制度环境。

6.规范企业人员配置标准

建立并规范民营企业人员配置标准,鼓励企业定期进行自身配置制度审查,并开展非定期的行政指导工作,对人员冗余、配置不合理的民营企业督促其调整岗位配置,并对实行过度化家族管理企业进行合理化建议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富强.企业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S1):79.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5

【关键词】中小型货代 行业平台 职业教育终身化 人才发展战略

1 宁波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发展现状

1.1 政治因素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宁波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为宁波发展现代化港口物流增加动力。2013年商务部《关于加强国际货运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业态多样、服务优质、竞争有序的国际货代物流市场。宁波市的十二五工作报告上已经明确把物流业列为宁波市新的支柱产业,争取把宁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港口物流城市。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其给予中国物流业发展极大的指引和支持。

从国家、区域和本地的物流发展政治环境可以看出,目前出台的政策都将为国际货代物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然而,宁波现有货代企业500多家,规模参差不齐,政府统筹管理难度大。同时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导致政企信息渠道不通畅、政策信息落实面不广等,尚未形成有序的行业管理制度。

1.2 经济因素

2006年-2011年宁波市物流业增加值分别是300亿元、349亿元、406亿元、414亿元、506.9亿元、581.2亿元,占GDP百分比比重为10.44、10.16、10.24、9.82、9.89、9.67。从宁波市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宁波的物流业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在10%左右。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贸易口岸之一,外贸一直是宁波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作为外贸大市,国际物流需求总量大。2014年宁波市货物吞吐量首破5亿吨,达5.26吨,比2013年增长6.2%,居大陆港口第3位,全球第4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97亿吨,增长7.6%。

面对以上经济环境,宁波市中小国际货运企业机会与挑战并存。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国际货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行业环境;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定能促进国际货代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然而宁波市中小货代企业服务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严重,提供的货代服务品种单一,服务能力较弱,只能通过不断压缩价格来获得合作,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不少企业将面临紧缩和转型升级的现实。

1.3 社会因素

宁波是典型的港口城市,是我国沿海主枢纽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现在,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宁波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完善的海上航运基础,必将能大放异彩。在人才方面,宁波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高级人才的引进方面,宁波从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简化引进程序、改善创业环境等方面展开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宁波的各所高校基本上设置有物流管理专业,这些人才的培养都是宁波中小型国际货代业的生力军。

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宁波中小型国际货运定能有所作为。然而处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周边区域物流集聚区对相关市场的争夺竞争激烈,如上海国际货运企业的竞争。同时,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物流人才已经不符合行业新的发展要求。

1.4 技术因素

国际货运行业作为一种中介商,其需要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目前采用较多的基本上是通讯网络,如手机、QQ、微信等手段,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和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货代企业认识到了其在货代业的应用前景,国际货运行业业内大佬们将2015年定义为所谓的货代“电商元年”,2015年长三角等发达区域的少数货代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共享业务,如APP、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

宁波作为长三角国际货代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然而这种认识在整个国际货代业的普及率不高,大部分企业还是在传统业务服务上徘徊打转。再者,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差距较大,这势必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

2 宁波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人才发展的SWOT分析

为了确切了解现有国际货代企业人才发展现状,2013年10月起,笔者从现有从业人员、人才需求、人才培养3方面展开了调研。采用问卷调研、现场访谈等方法对宁波地区的国际货代企业、宁波市各大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进行了专题调查。本次对宁波地区的国际货代企业的调查采用随机抽取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统计人数合计469人(不含企业财务等行政岗位)。通过对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汇总分析,本文将采用SWOT方法来分析目前宁波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人才发展的现状。

2.1 优势(strengths)

(1)企业对人才发展的关注度有所提高。通过与货代企业的管理层访谈得知,企业对于人才发展的关注已发生了较大改变。从只重招聘到加强员工的岗前、岗中培训;从注重业务培训不断拓展到管理层面的培训;从国际货代业务培训到国际物流链培训;从注重员工本职工作到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小货代企业能从企业市场定位和发展角度开展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晋升方向和晋升通道有所考虑,关注员工的货代行业职业发展。

(2)从业人员的素质有所提升(表1、表2)。从表1、表2的数据分析可得,宁波货代企业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0%;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占比重70.7%。相较于前几年的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和专业技术方面都有所提升。

(3)货代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对于国际货代人才的供给,现有模式主要是高等院校开设的物流相关专业、社会的培训机构以及各种资质认证体系。

宁波国际货代人才的培养主要以高校正规物流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为主。截止到现在,宁波共有9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其中培养物流管理本科学历的院校有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万里学院和宁波大红鹰学院5家;培养物流管理专科学历的院校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4家。到2014年止,宁波高校培养的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多达10,200多名。

物流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是社会物流人员的主要培育途径。此类培训主要是由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承担。比如由高校组织的业务物流培训、成人物流教育等,由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不定期举办的物流短训班,以及其他考试机构举办的各种物流辅导班等。

(4)货代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大。中小型货代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必须建立起人才、资本、技术等方面的要素,而作为服务行业,首要是人才。目前国际货代行业处于至关重要的转型升级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才必定具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2.2 劣势(weaknesses)

(1)从业人员专业对口率低,中高级人才严重缺乏。如表3的调查结果表明,国际货代行业从业人员在高校所学属于物流或相近专业(如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的共235人,仅占调查总人数的50%。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校传统专业设置相对稳定且大多针对宽泛的行业面,根本没有细分到国际货代、国际物流等行业,因此此类行业就无完全对口的毕业生可供。第二宁波国际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在专业人才急缺的情况下,企业招聘较多非相关专业人员应对企业的发展需求。第三,传统国际物流业准入门槛较低,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吸引各专业人员纷至沓来。

表2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宁波市国际货代行业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物流人才比例仅占20%。在目前我国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基数本就很小的现状下,这种需求差距会不断加大。分析中高级物流人才匮乏的原因是我们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教育、培训工作起步都相对较晚。

(2)从业人员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人员流动性大。通过与国际货代企业人事管理人员的访谈,反映出目前国际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线员工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影响国际货代从业人员流动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收入水平低、工作压力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员工缺乏晋升空间紧跟其后。从专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国际货代从业人员中一线员工向上流动的机会普遍不多,报酬、工作压力和晋升机会是影响他们选择的最直接因素。

(3)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不准确,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专业设置一味偏重物流管理而忽略物流工程,造成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在宁波市9所开设物流专业的本专科院校中全部开设的是物流管理专业,没有一个院校开设物流工程专业。

宁波高校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没有突出特色,这将导致学生将来寻找工作时缺乏优势,出现“扎堆”现象,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宁波市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本专科课程设置上基本上以港口物流、产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展开,本专科课程设置差异不大。

(4)货代人才职业发展规划路径模糊。货代人才在工作中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后续的个人职业发展,也不利于货代企业的稳健发展和转型升级。

2.3 机会(opportunities)

(1)国际货代行业的发展空间大。国际货代行业是新兴产业,社会认知度高。国家、地区及宁波市出台的各种物流产业振兴政策,都将国际货代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产业的市场经营环境好。同时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宁波,其外贸发展趋势稳健,这将带动国际货代的不断发展。在这种发展时期,国际货代的人才发展也迎来一个新的契机。

(2)政府对物流人才发展的关注。在各级政府大力扶持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了若干物流人才的发展配套政策,在物流人才的职业培训和培养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2.4 威胁(threats)

(1)货代人才竞争大。目前,高校大学生不断扩招,作为热门专业的物流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同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货代人才供需情况趋平稳,这将在货代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2)社会就业压力大。国际货代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企业对人才的就业门槛提高,知识、技能等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人才就业形式严峻。

(3)社会职业培养体系不完善。宁波物流人才职业培训逐步走向规范,形成了一定的职业培训体系,也培养了一批物流人才。但是随着宁波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职业培训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物流业发展,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物流职业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机构尚待规范,培训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而这些都将影响货代人才的货代行业职业规划和专业培养,不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货代行业的发展。

3 宁波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对策分析

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国际货代人才势必已经不符合行业新的要求。宁波依托天时地利的优势发展现代化的国际货代行业,在这种机遇和挑战下,如何做好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的人才发展,这也将是宁波国际货代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中小型货代企业的主要精力放至企业业务战略层面,忽视了其企业内部以及人员的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力有余而心不足。本文基于宁波国际货代的发展现实、人才发展现状,认为通过行业平台模式以及职业教育终身化培养理念等途径可以为国际货代行业和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创造条件。

3.1 行业平台

行业平台是指以一家企业为核心、若干骨干企业为主体,搭建以产业链为主线的产业行业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平台。行业平台具备丰富的企业资源和高校资源,其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企业人才发展的相关工作。

3.2 职业教育终身化

职业教育终身化就是要统合各种资源和条件,将职业教育贯穿在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各个阶段,只要有职业教育的需求,任何人皆可进入职业教育机构学习。这种终身教育指导下的职业教育,是以一种整体的观点发展职业教育。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行业和社会的发展。

3.3 基于行业平台的国际货代人才职业教育终身化培养体系构建

(1)国际货代终身学习资历架构。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的是不断学习的、灵活发展的、自主的员工,这就对全体员工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本部分通过借鉴国内外资历框架的构建经验以及宁波国际货代的实情,提出构建终身学习资历框架,主要包括资历等级表、资历级别通用指标、行业能力标准说明、课程开发和建设、过往资历的认证等内容。

(2)培养体系的团队建设。培养体系的团队建设将以行业平台为主体,由该行业平合的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专家、企业、行业协会、高校以及培训机构为团队成员。同时以完成工作内容为标准组建成不同的工作团队,分别有行业督导委员会、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信息化系统管理团队、课程系统开发和管理团队、资历认证体系团队以及师资团队。

(3)培养体系的功能结构。职业教育终身化培养体系在结构模式上可以解析为四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办学组织系统、教学活动系统、组织管理系统、环境支持系统。也就是说,该体系不仅由各级各类、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机构所形成的宏观构架,还有这一构架内相对微观的基本内容――教学活动系统、组织管理系统以及环境支持系统,它们是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化培养体系的现实工作框架。

(4)培养体系的运行机制。国际货代人才职业教育终身化培养体系是以行业平台为主体开发、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其中涉及的参与对象多,工作内容广,因此需要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该体系正常运转。通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稳定、有序、发展的生态系统。该培养体系的运行机制主要从创建职责明确的办学体制、实施高标准的教师准入制度、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

(5)培养体系的保障机制。根据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发展终身教育的基本原则与职业教育终身化培养模式的构想,提出了宁波在国际货代人才职业教育终身化培养的实施方面需采取一系列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进行科学有效的宣传,建立职业教育终身化培养的激励保障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确立职业教育终身化培养体系的监督机制,营造终身学习型教育氛围等方式优化职业教育终身化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琼.产业转型背景下宁波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浙江工业大学,2011.

[2]韩旦丽.宁波外贸物流企业人才竞争力提升研究.宁波大学,2014.

[3]汤晓蒙.中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宏观路径研究.博士后论文,2011.

[4]居峰.从终身教育向终身学期转化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人教育,2012,(11):18-20.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范文6

(一)宁波政府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抚持宁波市政府针对小微企业先后推出减免税收政策、重点项目资金扶持政策、积极培养成长企业,将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含30万元),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规定为小微企业,该类企业经营期在2012年致2015年之间给予优惠政策,内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所得额按50%、税率按20%征收企业所得税,超出部分可部分享受该政策;政策性企业3年免征,4、5年减半征收;高新企业按15%税率征收;对于列入高成长企业,宁波市给予重点项目技术专项资金支持,成长企业按投资额12%,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技改专项按投资额的10%,最高不超过800万元;新兴产业按8%,最高300-500万元补助;低产改造项目超上年所得税收50%以上予以补助。

(二)宁波小微企业的资源整合宁波市政府实行资源融合,加强各种专业技能人员的快速培养,强大技术人员的队伍,发挥各项专业技能、工艺改良等小微企业资源整合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专业技术队伍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在企业间开展技术扶持与技术咨询等活动,解决各种技术方面的难题,尽可能为企业节省项目成本。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防范、监测与控制机制,做到独立核算、独立考核及单独进行资源配置,对于可能发生风险的企业及早做出反映,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发生。

(三)建立宁波小微企业机制为保证宁波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政府对于会计技术人员考核资格、条件进行了完善,重点帮扶开展技术攻关制度化,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向政府上报所需的财务技术等各项人员,在技术资源信息库中筛选,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对企业财务政策方向的问题进行及早发现、及早解决,提出建设性改变意见。引进先进的会计处理方式如:会计电算化网络化、云计算的超级模式的引入等,使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更实时,存、取会计信息采用身份认证,使企业会计信息保存更加安全。

二、宁波小微企业如何进行会计信息化发展

(一)政府推动宁波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需要自身的工作努力,而且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源动力就是政府的大力推动,会计信息化改革及完善包括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实现、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一个良性发展的环境,最终反馈给社会更好的服务。

(二)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提高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重视度,从不同形式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认识到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是企业管理模式、运营方式、核算方式及思维方式的另一种变革,企业高层领导对于会计信息化的重视,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做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明确的企业经营目标,细听多方意见,增加企业信息决策的民主性、透明性与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