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临床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用耗材临床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用耗材临床管理

医用耗材临床管理范文1

1 高值医用耗材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2008年卫生部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之前,各大医院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均是自行采购。采购流程一般为: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提出需求,供应商将所需高值医用耗材及其发票送至科室,科室使用后凭发票、手术医师签名的使用报告到医学工程部门补办手续,一次性办理入库、出库及付款。这样的管理流程虽然可以节省医院库存资源,缩短耗材的流转周期,然而也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

1.1 准入过程

本该由医学工程部门完成的采购公正,由临床科室主导完成,不仅无法完整系统地审核供货商及产品的资质,更使采购过程无法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也无法保证高值医用耗材的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2 临床使用过程

临床科室通常会对常用的高值医用耗材进行储备,然而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及监督,常常会出现产品包装破损、过期等现象;患者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只由手术医师决定,随意性比较大,缺乏监督管理,给临床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手术后,由使用科室自行负责收费,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等到与财务部门核对发现漏费情况时,患者大部分已经出院了,这就给医院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

1.3 建档过程

由于从准入开始,就不能保证原始资料的准确、完整,同时也缺少临床使用情况的资料记录,给高值医用耗材的建档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很难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我院高值医用耗材的系统化管理

2.1 准入管理

由医学工程处负责高值医用耗材的准入管理,建立相应的准入管理制度、流程及采购员职责。同时,针对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的具体情况,分别建立了遴选机制与审核机制。

2.1.1 遴选机制

在卫生部、内蒙古卫生厅高值医用耗材中标品目范围内,对所有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进行遴选。确定了4个遴选原则:年度遴选原则、质优价低原则、品目精选原则、集体遴选原则。遴选内容为供应商和品规、价格的遴选。由分管院长主持、医学工程处组织、使用科室参加、纪检和财务监督,按照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方式,分别对产品价格、质量及供货商售后服务进行打分,最后以综合评分来确定耗材品目、价格以及供应商。

2.1.2 审核机制

对未列入卫生部高值医用耗材中标品目范围内,而临床必须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采取多方审核方式,临床科室需填写《医用耗材、器械(备案)论证审批表》或《医用耗材、器械(临时)论证审批表》,并由医学工程处、医疗保险处、计划财务处、医务处及分管院长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询价谈判、审核资质等采购行为。

遴选机制与审核机制在高值医用耗材准入过程的应用,一方面保证了供货商及产品的合法性、安全性,原始资质文件齐全,做到了采购全过程的公开、公正、透明;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临床能够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高值医用耗材,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2.2 供应管理

在原有高值医用耗材一级库房的基础上,医学工程处在各手术室,建立了高值医用耗材二级库,并明确专人管理,负责高值医用耗材的入库、保管、发放工作。产品由经销商送至高值医用耗材一级库房,经管理员审核登记后,发放至二级库房。

2.3 使用管理

高值医用耗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是整个系统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为此,医学工程处将手术室参与手术的跟台护士,纳入了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系统中,负责高值医用耗材使用过程的审核、监督工作。

《高值医用耗材使用报告》在临床的应用,填补了临床使用过程的管理漏洞,使高值医用耗材在医院流通的所有过程,都有专人负责、有信息记录。保证了高值医用耗材的可追溯性。同时,收费护士根据报告进行收费,避免了漏费、多收费等问题。

2.4 档案管理

在原有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将档案管理系统细化为各类高值医用耗材的档案库,并根据耗材的不同类别及管理要求,进行材料的收集及存档。共建立了9个档案库,见图1。档案管理员根据患者使用耗材的类别,对其进行归类归档。档案内容包括:《高值耗材使用报告》、耗材入出库单、发票复印件以及其他资料。

医用耗材临床管理范文2

医用耗材安全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对医用耗材的安全管理方式进行探讨,以求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基础上,严格审核资质,货比三家,选择信誉好、品质佳的产品,从而有效规避、控制其中的风险,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

医用耗材;安全;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院升级为三级乙等医院,医院的诊疗技术快速发展,开展的新项目逐渐增加,需要的医用耗材种类和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原有的采购部门采用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医用发展的需要,遵循合理分工、相互制约不相容、职务分离和责任到人等原则来管理医用耗材是不可避免的趋势[1]。

1以制度规范医疗耗材准入

鉴于医用耗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新增耗材需由多部门协同审核、领导审批、论证讨论后方可入院。在尊重临床意见的同时,需要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查,具体措施如下:(1)在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时,相关临床科室需要根据临床业务填写《新增耗材审批表》,包括使用理由、使用范围、名称、规格、收费价格、品牌、厂家、医保代码等基本信息。(2)各职能科室根据各自分工进行审核,如设备科审核供应商资质,财务科审核物价,医保办审核医保信息,医务科审核是否准予项目开展。对于未能通过审核的产品,不予准入,职能科室需要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并说明原因。(3)在基本信息全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再由院部领导对新增耗材进行审批。(4)通知供应商进行询价并邀请相关科室和耗材询价组进行讨论,经过集中询价讨论后确定是否准予入院和采购价。如护理科室使用的敷料就由护理部参与集中讨论,了解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同类比价,避免各科室“各自为政”,不同科室使用不同品牌。如果经过询价仍不能达到预期价格,再对此类产品进行公开招标。此举可有效防止因个别腐败问题而导致的耗材成本增高,从而堵住廉洁漏洞,规范新增耗材准入程序。

2植入物追溯系统保证医疗耗材的质量安全

我院2009年引入上海红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编写的医疗器械实时监管医院系统,供应商提供的数据通过红会平台供货给医院,由医院审核后下载,术后手术室工作人员扫描条形码生成产品信息并打印植入物登记表。登记表详细列明了使用部门、患者姓名、手术时间、主刀医师、产品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等,设备科每月定期上传手术数据至红会官方平台。通过植入物实时监管系统,上可追溯到生产厂家,下可追溯到患者个体,避免不合格和不合法耗材的使用,保障医院和患者的根本利益[2]。植入物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保存在病史中,另一份随发票和申请单一起保存,既可以确保植入物可追溯性,又便于与供应商之间的账目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3医用耗材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医疗耗材不良事件时,应及时上报设备科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设备科立即通知其他该产品相关科室停止使用,供应商及厂家到现场调查问题,经调查确认发生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和分管院长。

4加强医用耗材使用培训

完整的医用耗材安全管理涉及生产企业、供应商、医院采购人员、库房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调查发现不少医用耗材不良事件均是由于使用不当引起的,尤其是在运用新技术材料时,所有新增耗材使用前要对临床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待其掌握操作和注意事项后,予以考核,考核合格后,再运用于临床,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患者造成伤害事件,减少医患纠纷。

5医用耗材供应使用评价制度

每年定期对医用产品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产品质量、诚信等级、响应时间、是否定期回访等。综合评价为差或连续2年为中的约谈供应商,可替代的产品用其他同类品牌代替。如发生以次充好、缺斤少两、伪造资质证明文件的情况,应直接将其加入医疗器械黑名单,并立刻终止合作关系。

6小结

医用耗材的安全管理是医院、临床、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带来严重伤害,对医院带来不良影响。把好新增耗材的关,定期对医用耗材进行评价,植入物全程追溯,可确保医疗耗材安全、有效地使用,为临床科室解决后顾之忧。

作者:蔡芸芸 单位: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设备科

[参考文献]

医用耗材临床管理范文3

关键词 高值耗材 风险 植入性医疗耗材

前 言

近年来随着各种微创手术、改良术式的开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运用,医院手术类高值耗材不仅用量增长迅速,而且规格型号也越来越复杂,医疗高值耗材的临床安全使用风险及其防控就成为国家、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患着共同关注的焦点。对高值耗材风险管理进行的研讨也日趋增多[1~3]。医疗耗材的风险防控管理,尤其是植入性医疗耗材的风险防控水平成为评估一家医院整个医疗业务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这类医疗耗材不管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任何差错,都会给整个医疗过程带来严重伤害和不良影响。

完整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过程要涉及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以及医疗器械的管理者[4],本文主要分析医疗高值耗材在使用管理环节容易产生的风险及风险防控措施。使医疗耗材的风险管理做到预防为主、服务前移、过程监控、使用溯源。探讨管理过程各环节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实践,为医疗行为创造一个安全平台,降低医疗业务中的风险,同时也为医院质量控制提供一个重要保障。

1 高值医疗耗材的定义及种类

高值耗材迄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院将单个价格高于1000千元的耗材,特别是植入性耗材定义为高值耗材。

高值耗材涉及科室众多,神外、胸外、导管等手术量大的科室月消耗量近千(支/个)。

对我院月高值耗材中消耗量较大的进行统计,得出表1的结果,可见在一个三级甲等医院,高值耗材的月消耗量达数千,每个工作日使用数量过百。

2 高值医疗耗材风险点分析

高值耗材按风险来源分为院外风险和院内风险。院外风险首先来源于生产厂商,表现在产品原材料不合符国家相关要求、生产环节无安全规范、质检和消毒把关不严等方面。本文着重对耗材的院内风险进行分析。(1)采购环节带来的风险。采购是整个物流体系的入口,也是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5]。(2)入库验收环节带来的风险。医疗耗材进入医院时入库环节也存在风险点,验收把关不严,对产品资质无审核、对产品效期无核对登记、无抽检管理或抽检流于形式等,这样就等于将厂商出现的风险带到医院内部,并且把风险责任转嫁给医院和患者,因此入库环节就成为医院医疗耗材风险防控的基础环节。(3)仓储环节带来的风险。对于实行总库与各科室自行管理模式的,科室管理库房易发生无专人管理,仓储条件不合要求等问题。(4)物流配送环节带来的风险。方式不科学、制度流程不规范、材料使用的各类记录不标准,无可追溯性资料等,形成配送环节的风险。(5)信息管理环节带来的风险。高值耗材用于手术中,医护人员未做好记录,容易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6)不尊重患者知情权,沟通不到位带来的风险。使用高值耗材前期与家属签订必要的合同协议,使用任何一种植入性耗材都存在风险,病人及家属有权选择和知晓使用这类耗材的权力,为减低医疗纠纷,使用前的解释沟通工作是必须进行的。

3 高值医疗耗材风险防控手段

3.1 采购环节,把好产品入口关

医院在采购环节,对相同功能的产品进行比选,选定1~2家产品质量好,资质合格,实力较强的供应商进行供货,彻底杜绝多个商家的恶性竞争,为后续管理搭建一个规范的平台。部门对生产商、供货商的资质定期进行审查维护,保证产品的供货安全。规范耗材出入路径。医院明文规定必须由设备部门管理耗材出入路径,医务人员只能使用医院提供的相关产品,这样既保证耗材质量安全,又杜绝腐败现象,形成一个长效机制。管理前后不脱节,所有耗材从入到出都由设备部门完成。

3.2 仓储管理改变传统模式,建立新型模式,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改变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将原来由使用科室自行管理模式改变为由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直接在重点使用科室设立分库房模式,耗材专库、专人管理。在服务前移的同时,实现管理前移。制订和完善库房管理制度以及耗材出入库流程、高值耗材使用管理制度和方法;特别是对骨科等植入性耗材进行评估分析,针对其制定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例如:骨科应急耗材,用套包的形式消毒好备用,对于急诊等情况可以从容应对,整个过程均由库管人员监管完成。

3.3 库房建立标准化入库验收流程,把好耗材风险入口关

建立标准化出入库流程。库管人员按照入库标准化验收流程,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退货,在入库环节把好关,对于以后的追溯有很重要意义。耗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通知相关人员,联系厂商进行处理。严格按照入库制度,按合同上的生产商、品名、规格、型号包装的完整性、失效期等逐一验货,国产产品供应商应提品的批检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进口产品提供相应的报关单,验收合格的才能入库;同时在耗材送货登记本上按要求逐项进行登记,双方签字留底,关注产品效期,当厂商提供的产品效期在三个月内的,粘贴红色标示,三个月至六个月粘贴橙色标示,一年内用黄色标示,以此提示库房管理人员。

高值医疗耗材采用寄销管理的方法,把商家、医院和病人的风险连接起来,把每个单位环节责权利联系起来。如果采取货到付款的模式,对商家的追责环节就弱化。

3.4 使用中明确各部门职责,提示医疗耗材使用风险防控水平

发放-核实-使用-再核实-销账等过程是不可减少的环节。耗材使用过程由库管人员和医生、护士共同参与,使用前核实,使用后复核销账。从使用到使用后毁形等都要做到责任明晰。高值耗材出库发放手工记录与收费等电脑信息、张贴内置物标识三方面结合,均可提供追溯资料。各个部门责任明晰。设备部门负责器材的购入及验收发放,并登记留痕。手术巡回护士遵医嘱领物,主刀医生核对确认后使用,计费人员按实际使用品项数量收费。对于植入性耗材,护士需在病历指定页面贴内置物标识以备追溯。耗材使用后库管人员可查询,确保耗材计费准确性,防止出现乱收费、多收、漏收等现象。

坚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的宣传,明确上报的流程和管理办法,做到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统一上报,并由专人负责,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调查和有效解决。

3.5 耗材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手术室设立库房,由专职人员管控。一方面可以使服务工作快速便捷地面向临床;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更专业化的库房管理模式,不仅体现服务前移,同时也实现管理跟进。设专人管理,对耗材的入库、使用、以及出库、毁形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定期进行库存分析、定时盘点和查数量、有效期等。通过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从库房管理的角度,改进方法,不断地优化流程,规避风险的发生,总结经验,做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高值耗材。

3.6 临床工作人员宣教培训

对临床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宣教,加强新进材料使用培训,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是风险防控的基础。一是风险知识培训;二是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也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安全,所以临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环境[7]。要工作人员知道,一旦使用耗材,就可能有风险存在,所以要把前期沟通工作做好。同时在新材料和使用方法也应该熟练掌握,减少误操作给病人带来的伤害等风险。我院定期由厂家技术人员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其掌握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并进行考核,最大限度确保病人安全。

3.7 通过ERP信息系统平台搭建,严格医疗耗材的路径管理

库管人员在采购订单管理中提出计划要求,采购人员发出订货通知,库管人员验货、录入、对账、采购人员审核、财务人员复核结算,一线式的路径。上下游人员相互监督,杜绝不规范的行为,有效地杜绝其他不正规的渠道供货。

3.8 建立可追溯的产品跟踪体系。通过条码管理等手段,利用ERP信息系统平台,把高值耗材信息从申购到使用结算过程有效的串联起来,有利于完善产品全过程的追溯,确保产品安全、有效[8] 。

3.9 定期对高值耗材临床使用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和反馈

做到主动加强与临床信息沟通,及时将具有更好的性价比的产品信息反馈至上级主管部门,保障采购质量。另外,将临床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厂商,为器械的更新改良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9]。

4 小结

卫生部于2010年1月21号颁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保障医疗活动中操作人员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医疗高值耗材在医院医疗业务中能安全、有效使用,我院把高值耗材使用风险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高值耗材风险点进行分析,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在使用前提前介入,在使用后继续追踪,溯源性强,增强耗材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临床工作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为患者使用高值耗材增加一道安全门。

参考文献

[1] 王志康, 娄海芳, 楼亚艳. 我院医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 中华医院管理, 2012,28(6):468-470.

[2] 赵宁志, 张玉琴, 曾宏逵.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探讨[J]. 医院管理, 2010,17(9):867-868.

[3] 李铁军, 徐志荣, 沈摇君. 引入条形码管理系统提高高值耗材使用管理水平[J]. 西南国防医药, 2012,22(7):786-787.

[4] 张素敏, 张亮.国内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 34(6):443-444, 447.

[5] 周亮, 周瑞敏, 刘华, 王有志.高值医用消耗材料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93-895.

[6] 张超群, 杭建金, 李亚东, 等.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9, 16(7):684-685.

[7] 张伟.现代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 中国医学装备, 2009, 6(6)26-28.

医用耗材临床管理范文4

关键词:医院;高值耗材;采购;使用;改进

一、引言

医用高值耗材主要是相对低值耗材而言的,主要是属于医用专科治疗用材料,如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人工关节、其他脏器介入替代等医用材料。这类介质由于大多数直接植入人体或在体内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其科技含量与安全性要求都相当高,且大多数优质产品均直接来自于国外,故价值不菲。高值耗材昂贵的价格为医患关系的协调、医院公益性的社会效益等方面带来了不和谐因素。高值医用消耗材料占医院耗材总支出费用的60%以上,如果在高值耗材采购和使用的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善、浪费等人为因素,则无疑会加重上述不利情况,这就给医院的高值耗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另一方面,由于高值耗材价格高、用量相对较少、流转环节多,因此,对于该类材料的财务管理,如缩短该类材料的流转周期、在不影响需求的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库存,合理确定经济批量、降低采购单价、降低医疗成本、加快资金的周转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医用高值耗材采购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医院需求预算与采购计划不准确

目前多数医院高值耗材采购模式多为使用科室定期提交需求计划,写明品名、规格型号和相应的数量,采购部门只需按照科室要求备货即可,或者是厂商直接将货物送至科室,厂商再根据科室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开具发票至设备处补办出入库手续,设备处只是充当货款报销的角色,实物实际直接由科室使用和保管。实质上设备部门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职能已缺失。这样的后果是科室往往根据经验或患者的意向进行需求提交,采购计划的审批流于形式,医院设备科与财务科对于该计划预算的准确性被动的反映,而不能参与意见或进行考核,从而在大部分时间造成了浪费。

2.外部:采购模式存在价格虚高的可能

在医院采购价格控制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医院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薄弱和不到位。有时物资采购单价与市场行情不尽相符,有议价不力情形。由于高值耗材的特殊性,特别是某些专用耗材往往为独家供货,医院根本无法比价,招标采购行为流于形式,集中采购很难形成规模。采购话语权较多地在于主治医师科室或材料采购员。从供需关系来说,高值耗材的供应与需求的弹性都比较小,因此尽管高值耗材流通环节过多,经营企业通过独家商层层加价,造成了交易成本的增加,医院相关部门在主观上也缺乏为患者节约的意识。结果就是在现行价格形成机制下,医院有选择较高报价耗材的动机与可能性,而供应商有虚高报价的动机和可能性,最终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二高值耗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高值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医院耗材管理一般只重视采购,而对于入库、领用出库及后续往往只是形式上的管理,跟踪与反馈较差。由于高值耗材往往是新技术或新产品,故名称方面未必能够达到一致,这些耗材出现不同的分类方法、名称,造成入库、出库、发放出现混乱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影响医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2.高值耗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值耗材,目前医院对这方面的管理流程是:科室在使用时通知经销商,用完后由护士通过工作站录入计价收费,这种管理模式可追溯性差,监督机制薄弱,管理比较混乱,对所使用耗材产品信息记录更是不完整。植入人体的医用耗材造价昂贵,占治疗费用的很大比重。但是医院和患者都不能方便快捷地获得关于植入耗材的质量、治疗效果以及当前在人体内的状态等一系列重要信息,这就使得在发生与植入耗材相关的不良事件时,医院无法充分举证,这也是当前相关部门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三、对医用高值耗材采购与使用改进的思考

一改进医用高值耗材的采购

.医院应编制合理现实的需求预算与采购计划

在采购计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根据临床的需求情况和库存情况进行合理的编制,根据耗材的有效期、每月用量、每个品种耗材的最小包装、进货周期、产品型号和规格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储备,既防止某一品种和规格的耗材由于用量不均衡而造成长期积压或供不应求,又避免了当耗材用量较大,进货时供货周期长时,造成供货不及时而影响临床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具体操作上,应当对每一个品种的耗材作需求分析,设定安全库存量,并在适当时候进行提示。此步骤可以由I系统或专门的部门进行主持或编制。

2.招投标与集中采购相结合

首先,要掌握好大型集中招标这个有利平台,选择对医院有利的招标结果进行跟标,如近年卫生部要求全国范围的部分高值耗材的集中招标与执行就是高值耗材采购的重要途径之一。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办法》、《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八省市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本着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分别实行院内招标或竞争性谈判。对于非中标的高值医用耗材,必须以临床工作需要为依据,由科室填写《医用高值耗材请购单》,列明该产品的需求原因、临床用途及与同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并由科主任同意签字后提交至医务科和设备科,经论

证审核后进入采购谈判程序。如四川大学[CM]

华西医院坚持医用高值材料的参标厂商由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家直接投标,减少中间环节。经过近三年的运行,整个医院高值材料的品项减少了4/5,管理规范有序,相关科室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发展迅速。

其次,医院高值耗材的采购原则:一般情况下的高值耗材申请,则根据临床申请的。在满足临床要求、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优惠、注重服务、讲究信誉的产品和投标商,最大限度地维护医院和患者的利益。

二改进医用高值耗材的使用

. 建立高值耗材流转全程监控模式

这里应当把握两个层次的原则,其基本原理是ABC分类法,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高值耗材全程监控的规范化管理,才能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第一层次是对高值与非高值耗材料的分别管理。第二层次是对于高值耗材中,通用材料与跟台高值耗材进行区别管理。具体做法是:

对不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挑选的耗材,如介入类导管、吻合器等耗材,实行的是“二级库房管理,即在使用科室和导管室储存少量产品。使用科室安排专人专管,根据周期消耗基数向设备科提出申请,再由设备科通知经销商将耗材直接送到仓储中心,验收后按常规办理入库调拨手续由使用科室领取。

2对心脏介入类、人工关节类等需要在手术过程中确定品种规格的高值耗材,在手术日期确定前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并直接通知所需高值医用耗材的经销商将产品直接送到手术室,经验收后由手术医师及相关人员填写使用登记表并签字,术后依据手术医师签名的发票和耗材使用清单补办入库调拨手续。

2.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高值耗材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要重视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信息系统和管理的互动,既要根据自己的管理流程来选择适合的信息系统,也要通过信息系统来优化和再造自己的管理流程。目前,应在医院已经开展的I系统中,完善高值耗材的子模块系统,对于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库存情况进行监控。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采购计划。同时,对于高值耗材,无论是集中采购模式、还是代销模式,均在系统中应有相应的模块进行对应区别管理。在具体实施上,如建立条码管理识别、预入库、出入库领用等动态监控,既减轻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也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3.做好临床及术后跟踪工作

由于医用耗材的入库验收只是一个初步的程序,主要着眼于外观和资格文件的验收,基本未涉及产品内在质量及其使用情况和长期效果,因此,入库及使用后的跟踪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包括采购人员和库管人员定期到临床科室的巡访,临床和管理科室对植入性材料如心脏起搏器)的追踪回访,以及发生医用耗材不良事件后的报告等。通过与临床植入性手术器械使用登记表和病人随访记录情况相结合,每一件高值耗材从进入医院、临床使用到术后跟踪整个过程都建立了一份完整的档案,方便在医患纠纷时提交法律依据,防范风险;同时也使医院领导对于种类高值耗材使用情况进行全局把握,有利于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 徐淑娟,刘吉祥.初探高值专科医用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27):2-3.

[2] 徐海林.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332):40-43.

医用耗材临床管理范文5

【摘要】阐述群体决策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中应用的原因及模型,如何扬长避短,发挥群体决策优势,提高决策执行率,提高医用耗材管理水平。

【关键词】群体决策 医用耗材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51

对于复杂的决策问题,往往涉及到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主观的能动性、目标的多重性和时间的动态性等多重因素,这是个人的能力远远不能驾驭的。而群体决策则是把不同决策成员的关于方案集合中方案的偏好按某种规则集结为决策群体的一致或妥协的群体偏好序[1],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因此,群体决策因其特有的决策优势在各行各业得到运用并日益受到重视,笔者重点讨论群体决策在医疗机构中医用耗材管理方面的应用。

1实施群体决策的原因

首先,医用耗材市场存在品规杂、价格乱、流通散等现状;医用耗材本身具有专业性强、专业范围广等特点,其应用涵盖了医疗机构的所有环节:从门诊化验到各种影像检查,从外科手术到内科诊断[2];同时,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管理者(决策者)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各医疗科研机构研发新型医用耗材的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推广应用频率也日益提速[2];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发布,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3]。因此,医用耗材管理问题的决策难度不断提高。相应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决策者)综合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方可更好的解决日益复杂的医用耗材管理问题,而这些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往往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的最大限度。

其次,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管理者(决策者)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专业领域、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局限性,这些因素会对医用耗材管理理念及决策方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财务专业的管理者(决策者)注重经济效益,就会倾向于价格因素进行决策;临床医学专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则格外关注临床应用效果,则会侧重于医疗质量因素来解决问题。此外,管理者(决策者)个人不可能擅长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也不可能擅长进行任何类型的决策。

最后,群体决策可分散责任。群体决策使得决策参与者共同承担责任与风险;因此,决策个体承担的责任界线模糊,风险大幅度降低,如此有利于保护医用耗材的管理者与临床使用者,更有利于推广阳光采购、廉洁采购,避免出现医疗腐败现象。

2群体决策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以我院为例,医学装备委员会是我院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实施群体决策的决策群体,成立于2013年全院工作委员会调整之时。 医学装备委员会包括一名主任委员(由主管医学装备的副院长担任)、一名副主任委员(由医学装备部的处长担任)、九名成员(从临床、财务、审计、纪检、医学装备管、后勤管理等不同的部门抽取专家担任)和一名秘书(成员兼任)。具体的组织架构见图1。

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包括:①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管理办法、标准的要求,负责确定并建立本院医学装备管理体系及工作制度、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并对其进行审核和评价,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②制定医学装备购置论证的相关制度与决策程序,咨询、审议、决策医学装备的引进及协调相关工作项目,其中包括对医学装备进行规划、论证、技术及质量评价或咨询;③负责年度医学装备的购置前及维保工作的论证、决策等工作。论证新进医用耗材、试剂的准入条件、选型标准,定期监督医院耗材、试剂的使用过程,并对新旧试剂的使用与更新提出合理化意见;④开展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对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进行考核和评估;指导定期通报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的结果。督促开展医学装备的定期计量监测工作;⑤对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涉及医学装备的技术操作、质量保养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良措施;若属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应按规定主动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临床医学装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鉴定和上报;⑥建立相关医学装备管理工作的奖惩制度,并组织分析评估医学装备使用效能。

3群体决策的优势

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前身是医疗设备管理小组、医疗耗材管理小组、临床检验试剂管理小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管理小组和医疗设备维保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对院内工作委员会整合的总体要求,六个管理小组合并为医学装备委员会,委员从以上六个管理小组中选取。医用耗材管理只是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之一,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其他工作职能在此不做讨论。作为群体决策的主体,医学装备委员会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3.1凝聚集体智慧

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体的智慧,因此,群体决策能够更便捷的找到更加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 取得理想的决策结果[4]。医学装备委员会有利于集中来自临床、审计、财务、纪检、后勤管理等不同专业部门的专家的集体智慧;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医用耗材管理问题,通过不同专业专家的广泛参与决策,医学装备委员会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医用耗材决策难题提出科学性、前瞻性的意见,有利于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使得决策方案得以贯彻实施。

3.2提高决策质量

群体决策具有“1+1>2”的整合和放大效应,即增效作用[4],群体决策的最终决策结果容易获得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实施。由于医学装备委员会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的部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所形成的决策结果是在综合不同专业/部门成员意见的前提基础上所形成的对问题趋于相同化的解决方案,因而有利于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与决策相关的部门及人员的理解与接受、支持与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执行率,同时也提高了决策质量。

3.3分散决策风险

通常,在群体决策的情况下,由于群体的身份而带给决策成员安全感和归属感,由于共同参与而带给决策成员公平感和满意感 [4],同时决策风险被所有决策者分担。因此,医学装备委员会的群体决策有利于使决策者勇于承担风险,制定出更佳决策方案。

4群体决策的劣势

医学装备委员具有群体决策的优点,同时也容易出现群体决策所带来的一些特殊现象;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便会影响群体决策质量。医学装备委员会的群体决策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指医学装备委员会成员在进行群体决策时,决策者通常会倾向于寻求一致化的意见,忽视与他们不一致的意见,对那些与多数决策者共同观点有稍许异议的少数派成员、以及持有不同甚至相反意见的少数派成员进行压制使之保持沉默。使得群体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主要表现有: 过于自信和盲目乐观,认识不到潜在的危险;认为决策合理化,忽视外来的挑战;不欣赏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决策成员会避免提出与群体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压抑自己对决策的疑惑 [5]。

4.2群体偏移

在医学装备委员会进行群体决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医学装备委员会中的成员在参加群体决策过程中,会出现向保守或者冒险两个极端偏移的现象,及决策成员偏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者观点[6],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偏移。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医学装备委员会进行群体决策的过程中,每一位决策成员的责任都得到了分散,任何一个人在群体决策的过程中都不用承担最后的责任;责任公担及分摊不明使得群体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成员更加趋于冒险。因此,责任分摊是一把双刃剑。

5决策程序

为避免以上劣势,医学装备委员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采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对于要提出解决方案的问题,例如针对医用耗材的管理问题,医学装备委员会采用头脑风暴法,让所有决策成员围绕某中心议题激发灵感,广开言路,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思想风暴,突破固有观念、传统理念的束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7]。

例如2012年1月召开的卫生材料管理小组(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前身)会议,讨论内容之一为如何对2011年广东省第一批集中采购中标产品进行遴选。所有委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制定中标产品遴选原则。群体决策使得产品遴选这一原本无所适从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决策方案更加严谨,执行率更高。

而论证新进医用耗材的准入资质,医学装备委员会采取投票决策法。投票决策的优点有:允许决策成员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过半数通过;形成决策相对迅速高效。例如,2013年12月召开的医学装备委员会会议,其中一项重要的讨论内容为新进医用耗材讨论。由于长时间未进行新进医用耗材讨论,所以此次会议需要讨论的新进申请多达数十份。为在有限时间内形成有效的决策,医学装备委员会采用投票决策法,根据临床科室申请的原因,参会的11位决策成员分别从各个的专业角度进行判断、投票(同意/否决)。最终结果为11位决策成员的投票汇总,过半数即为同意使用,否则不能使用。

综上所述,医学装备委员会使得群体决策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有效的发挥作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为复杂医用耗材管理问题的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解决提供了可能;运用不同的决策模型,扬长避短,提高群体决策效率,提高决策执行率。

参考文献

[1]耿亚琴.群体决策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143-144.

[2]尤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初探[J].现代医院,2011,11(4):131-132.

[3]张馨月.中国医疗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医院,2012,12(9):1-3.

[4]丛燕,朱永杰.群体决策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师,2007(2):37-39.

[5]王霜玥,贾隽,陈健.群体决策基本理论研究的评述[J].科技信息,2011(2):31,34

医用耗材临床管理范文6

ABC分类法(ActivityBasedClassification)又称帕累托分析法,即主次因素分析法,也被称之为“80对20”规则。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群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按照ABC分析法指导,我院将库存耗材按照重要程度分为重要耗材(A类耗材)、次要耗材(B类耗材)和一般耗材(C类耗材)3个等级,根据耗材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管理。我院物流中心管理的医用耗材6000余品种规格,库存耗材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而其重要程度、消耗数量、价值大小、资金占用等却各不相同。在很多情况下,少数几类高值耗材占用总资产金额的绝大部分,而占库存绝大多数品种的低值易耗耗材却只占一小部分金额。在耗材物流管理过程中,依据耗材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这种方法有利于找出主要和次要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2库存管理(InventoryManagement)耗材的分类

收集各个品种规格医用耗材的出库量、耗材单价、库存量等数据。经过对原始数据整理、数据统计、系统分析,并按要求进行计算累计,确定了库存的耗材结构。将我院库存耗材的产品分为A、B、C三类,以2012年12月1日库存为例:(1)A类产品(进货价单价>10000元的所有耗材,单价累计比率0%~84.17%):资金占用为库存金额的55.79%,产品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的33.05%。(2)B类产品(1000元<进货价单价<10000元,单价累计比率84.17%~98.99%):资金占用为库存金额的23.25%,产品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的25.59%。(3)C类产品(进货价单价<1000元,单价累计比率98.99%~100%):资金占用为库存金额的20.96%,产品品种数量占总品种数量的41.36%。由图1可见,A、B类产品是影响库存的主导,它们约占库存品种数的58%,占用了80%的库存金额。A、B类产品的库存增减直接影响到库存金额的变化。C类耗材,价值低廉、数目众多、消耗量大、资金占用少,占用相当大的库存容量。

3按照分类确定管理重点

3.1A类耗材管理重点

(1)A类耗材多为植入性高值耗材,代表性耗材包括:起搏器、ICD、CRT、CRT-D、药物支架、大血管支架、封堵器、生物瓣、机械瓣以及少部分电生理射频类耗材。其为非常重要的术中高值耗材,种类虽局限,但规格型号繁多。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大,造成术中选择具有不确定性。A类耗材如若出现短缺,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疗的正常进行。因此,A类耗材在日常管理中绝对不能缺货。(2)A类耗材临床用量大、周转快、价值高,库存增量直接影响到库存金额的变量,盲目地增加库存量,又会增加存货成本,同时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此隐患指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因此,A类耗材我院采取适当增加进货频次,保持3~7d的安全库存(SafetyStock)储量,在保证临床需求的前提下规范库存管理,努力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占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安全库存底线附近运行,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多方及时收集信息,密切与临床的沟通,如遇诸如临床用量突然增加、临时突发事件、供货方交付期延迟等情况,需迅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3)A类耗材的保管。我院单独建立了高值耗材库房,内部设备良好,重点安全监控,存放管理更加规范。由于药物支架储存过程中有严格的温度要求,在日常工作中,确定其为重点养护的品种。不同品牌药物支架储存条件略有差异,取其温度交集范围设定为高值耗材库房的温度。湿度参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储存条件,设定为45%~75%。(4)A类耗材由于单位价值高,选取几个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高值耗材作为试点品种,试点品种做成真正意义的零库存。目前ICD、CRT、CRT-D即采取“零”库存的管理方式。“零”库存管理的品种,需要全方位地考察供货商资信度和送货时限,同时与临床保持密切顺畅的沟通。我院“零”库存管理的耗材,供货商可以实现4~8h耗材送达库房。实现“零”库存管理,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省去了大量的资金占用。

3.2B类耗材管理重点

(1)B类耗材大部分单价在3000~4000元左右,也有少数品种单价8000~9000元。代表性耗材包括:外科术中支架、人造血管、瓣膜成型环、膜肺、外周球囊、电生理诊断用导管和输送鞘管、多数冠脉用球囊、引导管和引导丝。B类耗材也有一部分为植入性耗材,此类耗材在我院也是重点监控的耗材。(2)B类耗材多为介入类耗材及少量植入性耗材。临床日应用量较大、耗材周转率高。以冠脉球囊为例,2012年11、12月存货周转率(InventoryTurnover)分别为:2.05、2.17。(3)B类耗材在库存管理中为次重点管理,我院采用定期检查的方法进行管理。这是由于我院电生理中心和介入中心手术时间安排及术者应用习惯决定的。定期检查的策略是要求每2d检查1次该类耗材的库存。耗材减少的发出一次订货申请,把现有的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此次订货量为最大库存量与检查时库存量的差。采购耗材入库后,该类物品达到一个新的库存点。再经过一个检查周期,按上述方法再补货。如此循环往复检查该类物品的库存,不断补给,以保证临床应用。

3.3C类耗材管理重点

(1)C类耗材单位价值低廉,代表性耗材包括:注射器、输液器、敷料、卫生材料、手术器械、外科缝合线、麻醉用气管插管、体外用动静脉插管及介入用小配件等。(2)C类耗材一般采用比较粗放的管理方法。低值易耗的耗材货位相对固定,根据库房的储存条件划分规定面积,空间相对较大。存量接近安全库存底线,达到订货点时,采取大批量的订货方式,合理有效的利用库存容积,减少订货频次。(3)C类耗材管理重点是做好批次管理,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按批次发货的原则发放。管理人员要重视临床投诉,发现问题及时了解细节,通报采购人员联系供货方,并按照规定上报。耗材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现存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风险,需要召回的,按照发放各个部门的批次有序召回,尽可能避免大面积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目前,我院已经启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再造工程。A类植入性耗材可追溯性管理、耗材安全库存的设定、高低限库存的维护管理、订货点设定等,这些管理理念将完善并充实到我院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物资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