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医学专业的初心范例6篇

选择医学专业的初心

选择医学专业的初心范文1

对收集到以下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近五年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趋势卡方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1•1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结论:近五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总体就业率趋于平稳,就业前景较乐观。但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84,P<0•05)。200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28%到2008届为94•44%。

1•2就业区域性差异。结论: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分布基本集中在地区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仍然较少。关于毕业生的就业医疗机构级别,毕业生就业面主要在地区级医疗机构,其次是省级和县级医疗机构;从毕业生就业地区上看,大部分毕业生把在福州、厦门和漳州等沿海较发达地区作为首选地,其次是地区一级,一般内地县级单位相对较少。本院近五年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经趋势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84)。

1•3考研录取率逐年降低。结论: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9•654>3•84,P<0•05)。2004届毕业生研究生的录取比例为13•79%到2008届为4•44%。

1•4临床医学生就业灵活性下降:就业灵活性包括药品销售、自主创业等。结论:近五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5•55>3•84,P<0•05)。2004届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为7•76%到2008届为3•33%。

2讨论

从收集到的本院近五年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情况得出的结论,分析所产生的原因。

2•1社会方面的原因:

2•1•1经济因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偏差。大城市拥有便捷的交通、舒适的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很大的医疗卫生需求,成为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之地的首选。然而,大城市的用人单位往往竞争激烈,人员相对饱和,难以接纳大批毕业生。人数众多的广大农村地区,则出现“缺医少药”现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上是低学历、低职称工作人员。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充实大批医学人才,特别是偏远的山区,交通差,难以吸引毕业生。

2•1•2用人单位招聘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方面存在误区,用人标准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已成客观事实,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不断提高用人标准,不顾实际竭力招聘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使临床本科毕业生进入医院困难重重,加剧了就业的压力。

2•2学校方面的原因:

2•2•1学校知名度影响就业:在市场经济品牌效应的作用下,对于同专业不同学校的临床本科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乐于追求名牌学校生源,从而对普通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

2•2•2扩招影响就业:医学院校扩招使临床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加之前些年就业形势良好,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从1998年开始全国医学院校大规模扩招。

2•2•3就业指导工作相对滞后:很多学校都还满足于前些年的高就业率,对新形势下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和难点认识不足,缺乏有经验的就业指导老师和有力的就业指导措施。

2•3临床本科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2•3•1就业期望值高:由于近年来国家采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很多临床本科毕业生仍停留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上,过高地估计就业期望值,盼望“高工资、高福利、环境好、不艰苦”的工作岗位,选择有发展前途的大医院[1]。孰不知这些单位人员己相对饱和,此外,民营医院、私立医院无保障,基层医院无发展等就业思想也深深影响毕业生,从而使部分毕业生不敢轻易选择就业单位,丧失最佳就业时机,把自己挡在就业大门之外[2]。

2•3•2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当前不少临床本科毕业生认为就业的成功与否在于学习的成绩,忽略了各种有效信息的收集,忽略了推销自己的方法和策略,甚至少数毕业生把就业看成是人际关系的结果,从而放弃了努力学习。此外,部分毕业生认为就业问题是学校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与辅导员身上,观念的滞后使就业更为困难,反映了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准备上的不足。

3解决对策

3•1从社会角度出发:

3•1•1建立和完善临床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具有时间性和群体性的特点,加之基本上属于初次就业,因而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其他人员的就业。积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保证临床本科毕业生这一资源的合理配置,不能单靠毕业生观念的转变,有关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1•2医疗机构加强人才储备:医疗卫生单位深化改革,改变用人观,加强人才储备。“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医疗机构要有前瞻性的人才观,应抓住高校扩招后临床本科毕业生充足、选择余地大的机会,积极储备各层次的医学毕业生,同时把握卫生机构改革的良好时机,实行人才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配置,克服用人上的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

3•1•3鼓励毕业生参加基层就业项目:毕业生参加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后毕业生享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到基层就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等服务期满的毕业生,可享受公务员招录优惠、事业单位招聘优惠、升学优惠、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服务期满自主创业者,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优惠以及各基层就业项目服务年限计算工龄,服务期满到企业就业者,按照规定转接社会保险关系等优惠政策。

3•2从学校角度出发:

3•2•1加强临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指导临床本科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政策下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实现充分就业。指导毕业生明确择业时限,就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毕业生及时将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上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校报福建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查批准,按时办理就业报到证及相关的就业手续[3]。学校应积极开办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讲授毕业生择业前准备、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撰写简历、面试技巧、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着装、言谈举止等,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技巧指导以及讲解党政机关人才选拔中应注意事项,对用人单位招聘、签约等主要问题进行解答,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辅导。积极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组织经验丰富的、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前指导,解答学生常见的就业问题。

3•2•2定期举办招聘会、供需洽谈会:要规范校园招聘活动,利用双休日定期举办临床本科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毕业生最后一年在各教学医院承担较重的实习任务,他们必须遵守严格的实习制度,而用人单位因为分布较散,各自的工作也不同,如果学校不加以有计划的组织,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就会面临一种无序的状态。学校定期举办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既有利于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有利于医学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能有效地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当然对于一些需求量大的用人单位,学校也可利用休息日为之举办专场招聘宣传,安排毕业生面试、笔试,以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协议。

3•2•3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与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毕业生在择业中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就业心理咨询热线,解决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此外,学校通过毕业心理测试和职业心理测试,帮助毕业生分析自己的兴趣、专长、能力、工作经验、个人品质及渴望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方式,使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制订合理的求职计划,帮助毕业生树立起自信心,更新就业观念,及时就业[4]。

3•3从临床本科毕业生自身角度出发:

选择医学专业的初心范文2

职业

价值观

现状调查

对策

论文摘要:为了解各阶段中医本科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包括对专业热爱程度、对职业的评价与定位、影响就业因素以及择业价值观),文章采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配合个别访谈的方法,调查该校中医专业一至五年级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结果显示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在本科五年内呈现“山谷型”变化,与职业定位的变化相一致,有中医学习阶段性特点,择业有“功利性”和“短期性”印痕,但总的来讲中医本科学生职业价值观呈正态、良性发展,符合健康人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学校应以萨帕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分阶段开展中医职业辅导。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是大学生生涯规划价值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方式,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对社会的贡献度和个人能力的发挥程度。中医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在当前信息时代里时刻受到现代医学和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思考与抉择中,其职业价值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和变化,不可避免地具有自身特点。只有及时跟踪中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职业生涯辅导。

1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采取分层抽样问卷调查,配合个别访谈的方法,调查我校中医专业一年级到五年级本科学生

的职业价值观现状,了解学生对专业热爱程度、对职业的评价与定位、影响就业因素以及择业价值观等 问题,研究不同阶段的中医本科学生在职业的定位和择业价值观上有何异同。发放问卷1 810份,回收1 724份,有效问卷1 664份,有效率92%a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 1关于职业的定位

职业的定位,包括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职业的评价与定位。本调查显示:中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在本科五年内呈现“山谷型”变化,与职业定位的变化相一致,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所关注问题的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大一的新生对专业了解尚处于表面阶段,容易将专业理想化,对专业认同感较高。有77%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喜欢”中医专业,“不喜欢”的为零;88%学生渴望成为中医医生。此阶段学生最关心的是“学习”问题,占46%,其次是“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占370a。

(2)二年级“喜欢专业”的学生下降幅度最大,仅有51%的人“喜欢”中医专业,“不喜欢专业”者达五年内的高峰(2000)。这提示随着对职业的了解加深,当理想与现实出现较大差距时,学生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心理调适机制尚未健全,“不喜欢”中有一部分是情绪的发泄。此阶段学生考虑更多的是“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占4300,这说明学生逐渐认识到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更受社会的欢迎,只有全面发展个人综合能力才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这时“学习”排在第二位,占3600}“人际关系”仍排在第三位,这也显示出低年级的学生刚离开父母,还不适应与同龄人亲密相处,人际关系对他们困扰较大。

(3)三年级“喜欢专业”比率降到大学全程的最低点460a,然而“不喜欢专业”也明显减少,占1000}仅高于大一新生,“一般喜欢”的中间人数增加至44。这说明学生开始理性地分析客观现实,进人深人思考的阶段。调查结果提示我们注意:三年级学生一方面对“中医专业热爱”处于现实矛盾思考中(仅46 0o“很喜欢、喜欢专业”),另一方面主观愿望上又希望能成为一名中医师(7800“愿意成为中医生”)。现实与主观出现分离,因此三年级是学生对职业规划思考的一个转折点,学生充满现实与理想矛盾,心理波动也会较大。此外,此阶段“就业”取代了“人际关系”问题,上升为学生最关注问题的第三位,占2000,而第一第二位仍然为“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和“学习”。

<4)到了高年级,即四、五年级,92%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就业”,从第三位跃至第一位。此阶段的学生开始能较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职业定位,尤其是进人临床毕业实习后,学生多能从自身特点出发,全面结合现实条件,基本确定个人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无所谓”者仅为4%)。而且通过临床实习和技能操作的体会后,大五的学生反而对中医的发展前景信心增加,对专业的喜爱明显回升,仅低于大一新生,远远高于中低年级,58%学生“很喜欢、喜欢”中医专业,82%的人表示愿意成为中医医师。

2. 2影响择业因素

影响择业的因素从人为因素、客观因素和地域因素三个角度进行调查。

(1)在人为因素上,影响中医本科学生选择职业的因素(多选)由高至低排列为:自己(750a)、父母<6700)、同学朋友(2700)、亲戚(26%)、老师(1500)和报刊((8%)。由此可见,在自己的人生职业选择上,如今中医本科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不再由父母作主,不再完全听从父母长辈和老师的意见,但父母的意见仍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2)在客观因素上,影响学生选择职业的因素(多选)前5位分别是:有发展前途、符合个人兴趣、工作稳定、经济效益高、福利好,均有超过50%的选择率。而对于“医生”这个负载着较多社会责任的职业角色来讲,“对社会贡献大”因素却并不为医学生所看重,选择率为2000,仅排至第9位,明显低于上述前五位关乎“个人利益”的因素。

(3)在地域因素上,广州、深圳和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仍为学生的首选。

总的说来,在影响择业因素上,个人经济利益的实现、个人目标的追求主导着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行为。学生强调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首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济发达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在职业的选择上,学生个人决定意识加强,父母的意见也必不可少。学校老师由过去“统一分配”起主导地位变为如今的协助地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老师只占人为影响因素的1500,这也说明学校老师对学生择业的影响与帮助还不够到位。

2. 3择业价值观

择业价值观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与人生的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在“人生价值取决于赚钱多少”的问题上,30. 16%的同学“不认同”,61. 4%认为“有一定道理”,只有8. 44 0 o“认同”。这说明了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具有良好、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在“愿意成为中医医师的原因”(多选)调查中显示,56%的学生选择“解除病人的疾苦”排在首位,而“学门技术防身”(占4400).“父母亲友期望”(占4100)和“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占3800)分列二到四位,调查结果切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门技术防身”符合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父母亲友期望”符合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解除病人的疾苦”符合社会和尊重的需求,“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符合 自我实现的需求。这说明我校中医本科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正态、良性发展,学生所追求的符合健康人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我们大部分的学生具有正确、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总体上来说,当今的学生比前几代大学生具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和勇气,他们敢于接受竞争社会对自己的挑战,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虽然他们的择业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短期性”的印痕,但可以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走向完善、规范,我校学生的择业行为将更趋于理智和成熟。

3对策与建议

中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关乎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与奋斗,关乎中医学这个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发展。动态把握中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可有针对性地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有效开展职业教育指导。职业生涯辅导与传统的就业辅导有很大区别,前者授人以“渔”,后者授人以“鱼”,只有授之以“渔”,才能彻底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3. 1完善职业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辅导是指在职业生涯成长阶段,依据一套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学生探究、评判、整合应用与职业生涯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具体包括:①协助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及道德标准。②协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自我概念,了解自我的个性、能力、兴趣、需要等,培养积极适应的态度,发展自己的特长。③协助学生了解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确立事业的发展方向。④协助学生分析个人的事业志向,了解个人的强项与不足,及早做出改善,提升个人的竞争能力。⑤协助学生培养并提升自己的多方面的才能,如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⑥协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⑦协助学生了解自我实现或成功人生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要素和条件。

3. 2以萨帕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分阶段开展中医职业辅导

萨帕理论是目前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最有代表的一种,他认为人的职业发展分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大学生正处于其中的探索阶段 <15-24岁),具体再分三阶段:试验期(15一17岁)转变期(18- 21岁)和尝试期(22一24岁)。此阶倡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能丈和天资进行现实性评价,作出相应的教育决策,完澎择业及初就业。我们可分阶段开展以下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辅导。

<1)大一的新生刚刚进人大学,处于一个新的习境中,有很多不适应,职业辅导要形成系统课程,生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和专业发展前景。让学生尽早掌握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使他右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早日适应环境,初步规划自己配大学阶段生涯设计。

<2)大二阶段的中医学生,交际圈日益扩大,刘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的相关信息在收集和选择中,专业方向处在思考当中,思想会有较大波动和矛盾,人际交往问题和学业问题逐渐显露。此时,职业辊导要帮助学生学会包容、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懂得自我调适,在学习上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人生定位。

<3)大三阶段的中医学生,开始接触医学实践和社会实际,进入临床见习,亲自与患者、与中医医生或西医医生等密切接触,会亲身体会中医专业外的人对中医职业的评价。这时职业辅导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引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分析事物,如何看待社会转型期和中医发展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

(4)大四阶段的中医学生,开始要面对就业和个人发展方向问题,职业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人认识社会,拓展专业知识,了解与医学有关的“边缘”行业。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初步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注重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塑造完善人格。

<5)大五阶段的中医学生,真正面临毕业实习、毕业考研与找工作的问题。这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协调毕业实习、考研和就业关系,开设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就业辅导课程,开展团体和个人的就业心理健康调适辅导。

选择医学专业的初心范文3

1.1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南京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11所医学院校,以及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9所综合性大学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调查对象主要为本科就业毕业生(毕业三个月)、研究生就业毕业生(毕业三个月)。随机抽取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中医学、眼视光学、临床检验、妇产科、儿科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11个专业的学生。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包括:(1)基本情况,如学校、专业、性别。(2)从业初衷,包括从医出发点以及职业目标。(3)就业意愿,包括就业去向、医院级别、薪酬期望、就业区域意向等内容。(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影响,包括职业选择的信心等。(5)医患关系影响,包括对就业观的冲击、对理想信念、职业追求、从业方向等方面的影响。此次以2015-2018年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为基础,调查问卷等比共发放1500份,回收问卷1447份,其中有效问卷1440份,有效率为99.5%;男生876人,占60.8%,女生564人,占39.2%。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自主择业时,特别是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下就业意愿、就业动态和就业趋势。

2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因素分析

2.1专业选择和职业定位

抽样调查显示,有41.61%的医学生高考选择读医是出于个人理想,而父母亲属决定、老师的推荐、同学的影响则占到了50.97%,7.42%的医学生没想过报考医学院校,因调剂等因素进入医学院校。这说明在入学时医学生的职业理想相对明确,只有极少部分的医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位不够清晰。

2.2就业观念和职业优势

调查结果显示,85.14%的医学生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医生,8.5%的医学毕业生将选择流向企业和报考公务员,但大部分仍从事所在领域的医疗工作;而成为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的仅有5.07%,其他的职业目标更在少数。可以看出,医学生受固有观念的影响,专业性质决定职业稳定性比较强。主要因为医学专业学习时间长、投入精力大,专业学习相比其他专业显得又苦又累,并且可以终身执业且基本不会失业,加上该职业在社会上受到尊重的程度,所以成为一名医生基本是必然选择。

2.3工作待遇与保障

从调研数据看,学生在就业去向中最关注的3个因素依次是薪水及福利待遇、个人的发展、工作环境。近年,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行,中国全科医生的大量空缺,基层医院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存在非常大的空间。大量的岗位需要毕业生应聘,但医学毕业生却对此类岗位的认同度不高。调查显示,88.73%的毕业生选择去往一、二线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9.86%的学生选择去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因医患关系紧张、基层全科医生紧缺等因素考虑去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的毕业生2015年占63.5%,2016年占73.2%,2017年占74.3%,2018年占75.0%。可见,医学毕业生就业仍然以大城市的大医院为主,去向基层医院就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各级医院待遇和基础保障的差距在缩小也是基本原因。

2.4医患关系因素

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医患关系现状,可以发现国内外医疗保障制度的差异,医疗监督、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同,医疗行业的定位不明确和医生待遇低,双方沟通不够,缺少信任等都使得医患关系状况差别很大。本次问卷就“医患关系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调查发现,认为医患关系对职业选择不影响的医学生仅占25.94%,剩余的74.06%认为医患关系对职业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就业去向选择的分析,再深入以温州医科大学近5年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例,可以进一步了解医学生在自主择业时考虑医患关系等因素形成的就业动态和就业趋势的变化。

2.4.1就业意愿

近4年的调查显示,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大背景下,医学毕业生希望在一类医院(省级三甲以上单位)就业工作占36.45%,考虑二类医院(市级中心医院及省级其他医院)的升至33.55%,意愿选择三类医院(县级中心医院及市级其他医院)、四类(县医院的其他医院)和五类医院(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就业的,分别为22.26%,2.26%和5.48%。

2.4.2实际就业动态

了解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后,我们又对同期的实际就业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数据显示近4年的实际就业情况中,选择从医的毕业生最终去向一类医院(省级三甲以上单位)的占32.06%,二类医院(市级中心医院及省级其他医院)的达到39.16%,三类医院(县级中心医院及市级其他医院)的占16.45%,而四类医院(县医院的其他医院)和五类医院(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占4.13%和8.2%。

2.4.3就业趋势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知,实际去往一二三类医院同比呈明显下降趋势,选择四类医院的医学生比例略有上升,选择五类医院的医学生比例较四类医院的比例上升趋势更明显。从以上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医院的选择方面,选择一类和二类医院的医学生仍然占主体比重,说明大部分医学毕业生在能力范围内仍然向往在大医院工作,其原因主要与先前所述的待遇、晋升、工作环境、继续教育等因素有关。但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对比前后数据可知,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开始考虑四类医院和五类医院,以五类医院上升显著。特别是女性医学毕业生这方面的就业趋势更明显。就这一现象,我们单独向选择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生增设开放性问题,即选择五类医院的理由。整理后发现主要有如下理由。首先,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较市级及其他省级工作轻松,工作压力小,且收入不低,相对稳定。第二,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医院规模小,门诊量相对少,发展缓慢,但医患关系相对不紧张,医生较受人尊敬。第三,作为女生可以有更多时间兼顾家庭。结合2016年1月1日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女性医学毕业生更多考虑兼顾工作与家庭的最佳方式而做出选择。但因抽样调查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医学毕业生的地域分布、就读医学院校层次的不同等因素,其就业情况必然存在抽样调查以外的差异。

3对策与建议

调研基层全科医生的现状,因工作环境、待遇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原因,基层医疗人才流失严重,违约率较高、工作满意度低。以医患关系为主要因素的影响,医学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选择当不当医生,在城市一、二类医院当医生还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当医生,按照近年的数据调查显示,其趋势在发生变化,主动到基层去的医学毕业生数在一定比例的增多。这一定程度正是顺应了健康中国的提出和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让“双下沉”中的人才下沉得以助推。医学生的就业选择是市场调节的正常表现,也是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表现。如“国标省统县管乡用”培养全科医学人才逐步得以推行,也是优化医疗体制结构的有效举措。

3.1加强就业观引导

一直以来,基层就业不是大部分医学毕业生的理想选择。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医学生就业观念的认知偏差,认为基层医院收入低,发展空间小。医学高等教育应加强对医学毕业生就业观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现行国家卫生的政策和大环境,对就业市场有合理的判断,对自身有合理的定位。本次调查显示,医学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但目前这种趋势发展的体量仍然太小。通过医学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职业论坛讲坛、思政教育、第三课堂的实践活动加强医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和转变。通过毕业心理测试和职业心理测试,可以帮助大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专长、能力、工作经验、个人品质及渴望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制订合理的求职计划,以此帮助毕业生树立起自信心,更新就业观,及时就业。此外,很多医学生总是把自己局限于医生这一行业。其实医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拓宽视野,让选择空间更大。这需要在读期间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参与各类项目、活动,积极培养自身的能力,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应该允许百分之十左右的临床医学生毕业后不当医生,而是做医疗相关工作。

3.2政策引导、提升福利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以及医患矛盾的影响,一部分医学毕业生表现出到地方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工作的意愿,但希望在城市工作的医学生仍是主流大军,上述问卷提及的88.73%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仍值得重视。目前城市医疗人才已经呈饱和状态,而农村的卫生人力却日益短缺。鼓励医学生下乡就业,不该光靠就业引导,还应该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优惠吸引医学生。国家和政府应当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的投入,改善医疗环境,升级医疗设备,给医学生更好的选择,出台全科医生的编制、待遇、继续教育、晋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真正使医学生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大力培养合格全科医生成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针对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短缺成为我国医改瓶颈的问题,我国建立了全科医生制度,对现有的激励机制、执业机制以及教育培训进行改革,重构了医疗体系,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在当前医疗结构的语境下,仍存在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全科医生专业化程度不高与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等突出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国标省统,县管乡用”的多维联动机制,建立规范化和长效化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提升全科医生的专业知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选择医学专业的初心范文4

Huang Bin;Chen Huangqin

(咸宁学院,咸宁 437100)

(Xianning University,Xianning 437100,China)

摘要: 本文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常见的认识误区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供同行讨论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mmon misunderstand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thods of stomatology technology.

关键词: 口腔医学技术 教学 实习

Key words: stomatology technology;teaching;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193-01

0引言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以满足口腔临床需求为前提,以口腔临床医学、材料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解剖生理学、精密铸造与加工、模具、材料成型技术、色彩雕刻为基础,研究各类口腔修复体的设计、加工制作和修补等工艺过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如何把医生的治疗理念、治疗计划、创新性治疗方案最终完全体现在修复体效果上的科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后将分配到义齿加工厂实习,然后依据其兴趣及特长确定专攻的方向,经过培训成为精通某一方面工艺的口腔技师。

1人们常见的认识误区、导致的严重后果

目前,大多数非口腔专业的人士根本分不清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主要区别点在哪,只是盲目的将其归结于学历高低的不同,其实不然。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两个专业在学习的侧重点上、专业方向、实习的单位和毕业后从事的职业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简单来说,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是在医院实习,毕业后是医生,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在义齿加工厂实习,毕业后是技师。由此不难看出,对两者专业性质的一知半解将直接导致高考志愿的错误填报及今后将从事职业的错误选择,继而导致得知真相后失落情绪和学习过程中消极情绪的产生,大大增加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难度。

2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专业师资的配备和实验设备的购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口腔修复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义齿制作公司的口腔技师大多停留在中专的层次,无法满足义齿加工行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高质量的口腔技师是满足这种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国口腔技师行业和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国内从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学校较多忽略了专业自身的特色,师资、教材及仪器设备的配置不符合专业发展的方向,常与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处于共享状态,区别不大。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处于一种既没有临床操作的资格又不具备义齿加工制作能力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如何正确的配备师资队伍、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购置相应的实验设备是开班办学的头等大事。首先,在师资队伍的选择上应该兼顾教师、医生和技师三大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涵盖基础理论、临床治疗理念、修复体设计方案和加工制作几个方面。形成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医生传授治疗理念和设计方案、技师培训实际制作流程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方式,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其次,由于义齿加工属于手工业制作的范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熟练型劳动力密集产业,因此在教学形式的安排上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采取小班实训教学方式,先由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讲授各步骤的制作要点和具体要求,然后利用视频展台、或分组进行现场示教,主要示教关键部分并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分组后,按照义齿加工企业的操作工序和具体要求进行现场操作练习。每组配备一位实践指导教师随时进行指导、纠正及进行相关讲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此外,在实验设备的配置方面,应加大与义齿加工相关仪器的资金投入,像铸造机、烤瓷炉、打磨机等核心设备必不可少,这样才能确保常规固定、全口、可摘局部义齿制作实验的正常开出。

2.2 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实习生的管理实习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却又相互促进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针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对口实习单位的特殊性,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带薪实习预就业等实习方式,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让学生尽早地深入到工厂、企业中,快捷、有效地认知专业特色,感知企业氛围,了解企业对员工在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对于实习基地的遴选,除去规模、规范以外,其人文环境、地理位置、工作强度等因素也应纳入考查范围。对于实习生的管理,在要求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到实习生对陌生环境、陌生企业氛围、陌生生活作息习惯的磨合和适应;对于实习质量的考核,学校的笔试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其重头戏-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源于企业带教师傅的评语及实习期间完成的修复体制作的质与量。此外,对于实习生的管理应加强心理疏导。高考志愿填报时对专业性质、毕业去向、职业定位的错误认识往往会造成得知真相后的消极抵制情绪。“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员不允许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规定又彻底扼杀了他们的医师梦想,再加上实习单位--义齿加工厂多为私营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混乱,一切只以创造最大利润为前提,并且地理位置偏僻、工作环境粉尘污染大、作息时间昼夜颠倒、劳动强度大,所有的一切不是还未走出大学校门,尚未经历生活艰辛的大学生所能理解忍受的。因此,首先应加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相关背景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误填误报;其次,在实习前应安排学生到附近加工厂见习,或联系对口实习单位的技师前来讲座,让学生对这个专业、这份职业的现状和前景有个更清楚的认识,给学生一个心理适应期同时增强对所学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的热爱;最后,加强校企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联系,在实习期前一两个月可根据情况适当降低要求,力求角色的平稳转换。

总之,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随着口腔医疗水平的提高从口腔医学专业独立出来的分支,与口腔医学特别是口腔修复学同气连枝、相辅相成。然而,口腔医学技术既源于口腔医学又区别与他,因此在教学、实习方面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义齿加工设备的资金投入,采取校企结合、带薪实习预就业的实习方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为口腔医学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口腔技师。

参考文献:

选择医学专业的初心范文5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文做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査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选择医学专业的初心范文6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文做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