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原因范例6篇

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原因

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原因范文1

1、专业人才匮乏。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型局域网络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局域网建设需要,大部分人员都出自高职技术学校,缺乏专业知识,仅仅接受过短期培训,并没有对局域网专业内容进行深入学习,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局域网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深度挖掘,才能够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如果在局域网建设过程中,缺乏创新,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仅依靠这些人员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由此,加强技术人员创新势在必行。

2、工程施工不规范。我国并没有制定针对局域网建设工作的法律制度,使得工程缺少统一的衡量标准,工程日后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故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另外,由于缺少专门规章制度,针对工程控制力度也受到影响[1]。因此,工程施工不规范是影响局域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安全性和兼容性不够。中小型局域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影响企业稳定运行,例如:网络瘫痪、恶性攻击等,安全性较差,究其根本,是受到法律制度和设备落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兼容问题也日渐突出,由于浏览器兼容性较差,无法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加强局域网网络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1、立足企业实际,加强细节管理。网络拓扑是网络工程的基础,大部分企业选择树形拓扑,以其自身良好的延展性,受到企业广泛应用,其能够结合企业规模,随时增加计算机设备,不仅如此,利用树形拓扑,方便设备更新换代,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由此,中小型局域网适合选择树形拓扑。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同一楼层要坚持水平布线,而不同楼层则需要垂直布线,并最大程度减少布线渠道,线路要精简,为日后维修和保养奠定基础,而中心机房布线要结合连接点的特点,坚持合理原则进行布线,水平走向,需要选择非屏蔽或者屏蔽双绞线方法,垂直走向则要采用交换机技术[2]。

2、坚持经济原则。选择相关设备局域网设备主要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在选择设备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坚持经济适用原则,合理选择设备。路由器,要加强对端口和包交换能力,一般选择中低端路由器设备;交换机要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控制,且承担着局域网内计算机的安全,而防火墙作为局域网的保护屏障,能够抵御外界对局域网内部的恶意和无意破坏,局域网建设要在软硬件两方面都建立防火墙,通常选择包过滤防火墙,安全系数较高;而服务器的选择,则需要选择性能较高的,能够满足企业工作需要的,可以将多台低配置服务器进行组合,满足局域网运行需要。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施工行为。为了确保局域网能够在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积极完善相关制度,统一施工标准,为具体施工提供指导和帮助,规范施工行为,以此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为

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原因范文2

【关键词】综合布线 逻辑网络设计 软件平台 网络管理制度

旧网络是单核心两层拓扑结构,各运行部通过光纤与机关大楼连接,地处较远的厂区通过电话拨号上网与机关内网相联,通过租用电信线路与INTERNET互通。为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信息流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集团总部决定实施ERP系统,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新增信息结点,各运行部与机关大楼全部实现光纤连接,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并优化网络信息服务,集成原有的应用系统,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系统、WEB站点、FTP文件传输系统、生产执行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并与集团总部实现VPN网络互联,在外出差人员也可通过VPN安全接入到企业内网中,实现实时异地办公。

1 综合布线方案

信息中心设置在机关大楼,共6层,中心机房设置在第3层,各楼层布置接入交换机,使用超5类UTP,实现100M到桌面,由于楼层不高,不超过100米的限制,所以各楼层交换机通过超5类UTP连接到3楼核心交换机。各运行部通过光纤连接到核心交换设备。

2 逻辑设计方案

两台CISCO 6509A构成双核心拓扑结构,通过6芯光纤连接运行部汇聚交换机CISCO 4506,实现了企业内部网络各结点之间的链路冗余,增强了网络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通过双千兆接口实现链路捆绑,从而达到带宽倍增、负载均衡的目的。通过流控AVANBLUE、易尚2000、中兴ZXMP 2000与异地分厂连接。通过2台F300防火墙分别与集团总部和INTERNET相连,租用电信100M独享专线和联通10M共享专线实现INTERNET接入,租用电信6M专线和联通2M数据专线实现集团总部DDN接入。

整个网络采用基于交换机端口的方式按运行部划分VLAN,并为服务器、网络管理等应用划分了专门的VLAN。通过CISCO 6509A实现少数不同VLAN间必要的数据通信。通过设置VLAN,限制了广播域的大小,在数据链路层实现了安全隔离,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各单位的网络组织成独立的虚网。服务器与客户机均采用静态IP地址分配方式,各运行部设置专人管理网络地址的分配,这样盗用IP地址的情况将大大减少。

两台核心交换机上运行VRRP协议,实现了网关冗余,同时通过将不同VLAN指定不同的主用路由器和备用路由器的方法,避免了备用路由器的闲置问题。

企业内部部署趋势防火墙、SYMENTEC防病毒软件,并在三层交换机6509A上配置了防震荡波、冲击波病毒的相关过滤策略来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从而进一步保证内网的安全、顺畅。

3 软件平台选择

软件选择了员工都熟知的WINDOWS系列平台,由于其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应用广泛,可供选择的第三方软件比较多,支持微软平台的软件供应商多。服务器平台选择WINDOWS SERVER 2003,客户端多选择WIN XP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选择SQL SERVER 2003,WEB站点选择WINDOWS自身的IIS。

4 网络管理制度

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制定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和监管,是网络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如果制度合理、管理得当、执行得力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服务器日志必须每天查看,查看有无外来人员登录,并做了何种修改。数据库服务器每天做异地备份。管理员密码要达到一定长度并每周修改。IP地址实行专人管理、专人分配,避免滥用、盗用,引发地址冲突。

5 结语

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采用了技术先进、成本适中、满足要求的策略,而网络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结合近期目标,也要为系统进一步发展和扩充留有余地,还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较高的可靠性、先进性。因此,本网络系统在后期建设中,还应该考虑购买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入侵检测设备等来增加网络监控和审计,对本单位涉及内部机密数据的计算机应采用双硬盘隔离卡或网闸等物理隔离技术,以增加企业内部数据的保密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达,阚京茂.金牌网管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0).

[2]施游 ,张友生.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

[3]黄传河.网络规划设计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

[4]石磊.网络安全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5]符彦惟.计算机网络安全实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作者简介

王丽颖(1980-),女,江苏省南京市人。2003年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师。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

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原因范文3

一、开放性原则及其意义

传统的史料搜索只能从某个侧面适应史料的现实存在的复杂性。相比之下,网络作品则是一个全民参与、空前开放的空间,也因此成为一个海量信息空间。这种开放性为史料依存提供了容量支持,并从几个层面上扩大了史料搜索空间。

首先,各类综合网站、科研教育机构与政府的官方网站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已有史料的存目、编辑、整理及下载,彼此间史料的互换互建也为大型史料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现实基础,有利于史料在网络作品中以严肃规范的面目为人所浏览利用。其次,民营或个人网站为史料的民间搜集收藏提供了传播的渠道,为史料的目的搜索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再次,网络作品的开放程度已渐渐延伸到整个人类世界,全球化特征十分鲜明,史料工作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搜索渠道与展示空间,史料搜索效率大大提高。最后,网络空间的扩大促进了现实空间的扩展,也大大增加了珍稀史料的保存力度。因此,可以根据史料利用程度高低的不同,设计史料的网络分级调阅,达到既充分利用史料,又实现史料保护,还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目前,我国互联网环境取得了长足进步,网络作品与更广阔的人群结合,已成为全社会最具前景的未来文化载体。

二、选择性原则及其信息的优化

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任何人都可以随意通过网络信息,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正式出版物与非正式出版物交织在一起,学术信息、商业信息以及个人信息混为一体,导致了网络信息资源在异常丰富的同时又存在着无序性。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为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谓信息选择,是对大量原始信息以及经过加工的信息材料进行筛选和判别,选取所需要的内容。现代网络传播,改变了以前获取信息的方式,成为一个自由的信息交流空间。面对巨大的信息流量,无论是信息生产者、传播媒体还是受众,都必须有所选择。信息选择即筛选有用信息,淘汰无效信息,使信息得以优化和有序化。

首先,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要统筹规划,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虽然从形式上看,网络信息的获取和下载是畅通无阻的,但在实际上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却都有严格的限制,必须投入大量的经费。只有科学统筹和规划,才能建立高效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其次,针对自己或所在机构的主要任务进行信息的选择,既要在主题的切入角度、内容的组织筛选等方面有的放矢,又要将那些过于肤浅的、过于深奥晦涩的、普及型的、趣味性的等等不适合需求的信息排除在外。再次,网络技术方面的软件工具很多,涉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下载与获取、网络互联、信息利用等各个层面。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上,选择质量高的网络资源。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意味着它已经过质量控制的加工,已经得到组织并以一种系统而统一的方式存储,在一个可靠的、用户友好的检索系统中提供对它们的存取。最后,由于网络的动态性,对已选择的资源要注意维护,还要不断增加新的资源。网络资源包含大量的有用信息,也有很多信息噪音和信息垃圾,各种网站、网页开放的时间、更新的速度及信息的质量处在无序而不均衡的状态中。因此,必须有目的地跟踪网络信息的出版情况。海量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使人们对网址的记忆有限,搜索引擎不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并用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对网站进行评估。一般来说,站点被用户访问的次数越多,说明该网站上的信息越有价值,而一个网站被链接的数量越多,也可以断定该网站的内容比较重要。某特定主题的词汇在一个网站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该网站的专业化程度。这样,将有关网站的访问次数、下载情况、链接数量等进行整理排序,就可以对网站影响力、站点所提供信息的水平和可信度等做出评判,进而造出常用站点、热门网站。但有时搜索引擎的评估可能会受到广告、网站免费服务、浏览器设置等因素的影响,所得结果难免偏颇。另外,搜索引擎不能鉴别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高低,其输出的检索结果一般只以检索词的相关性大小排序,并不按照信息资源的相关质量标准排序,不仅没有解决信息质量的评价问题,更增加了用户判断信息相关性的难度。因此,搜索引擎在一定程度上只充当网络资源发现的辅助工具。专业信息资源指南系统能克服这一弱点。它通过对网上某一领域信息资源的挖掘、采集、加工、整理和有序化重建,形成一个为专门用户服务的信息资源指南。与搜索引擎不同的是,它集中了各种搜索引擎中的专业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资源进行重组、二次开发,使信息资源的检索更为系统和有序,用户可以节省网上漫游或在搜索引擎间来回穿梭的时间。专业指引库类似于网上专业搜索引擎,它将Internet上有关某主题的相关站点集中,以用户熟悉的方法组织,用于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它可以弥补Internet本身检索工具的不足,从被动使用到主动创造,更适应用户的需求。目前主要的研究策略是参照搜索引擎的ROBOT建立自动跟踪程序。

三、交互性原则及其信息共享

网络提供的是一个完全不介意地理位置与交通是否便利、不同于报纸与电视的媒体。各种新闻、专业知识库、文化资料等大量的共享信息资源,满足着各个专业领域的各种层次的用户的需求。它通过提供许多交流的平台,使“传者”和“受者”实现彼此之间及时互动性交流。交互性是网络的特色和优势。因此,网络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交互式文化。以博客为例,巨大的数量已改变博客作为网络日志的本质。博客其形式本身有可能或者说已经成为一种可纳入文化研究视野的动态网络史料范畴中,重点在于,博客为史料的传播、交流、分享重新提供了一条自我功能增强的网络渠道。它为未来的文学创作开辟出了一种网络形象化、个人化的可能。随着加密技术的进展与网络权益立法的规范,现有的许多公开性的博客必将转为重现个人隐私空间的隐秘表达。作为传播渠道的博客,同样也是史料收藏者、研究者对史料搜求、研究、的一种渠道,与其它形式的网络传播渠道形异而质同。在学术界,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撰写成论文并在某一期刊上发表,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状况不利于学术的发展。因此,博客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该问题,从而促进学术繁荣。

史料处于不间断的流动变化中。网络内部充满了互动,网络与现实间也充满了互动。这种互动使网络“动态史料”作用于现场复原的意识中。以2006年度畅销人文书籍《八十年代访谈录》为例。该书的出版可视为新世纪文化研究的一种史料存在,具备泛文化的跨学科文化史气味,但是这一史料却激发出更多可暂名之为“二重史料”的网络表达。天涯社区于该书出版后,迅即有网友写作观点对立的主帖,引发数量众多的网络跟帖,并长期居于天涯主页版面的推荐热帖中,在网民中引发一种“八十年代”文化与社会讨论热潮。这个实例说明了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时代的文学或称大文化讨论正以相当数量的规模转移到新的技术平台下。二是由于网络平台的虚拟性,使评论中的个人色彩大大增加,专门意义上的专业讨论水准降低。三是它之所以成为热点,一方面表现出该书所具备的大众文化热点性质,另一方面也同样表达了精英话语与学院派态度不足以涵盖网络作品的话语空间,而仅仅只能在这个远比想象中广大的空间内以一种强势话语的面目出现,甚至更鲜明地凸现了主流话语与民间话语在当代文化中客观存在的二元对立。

四、建设性原则及其安全保护

首先是建立网络史料信息库。“在超文本的海洋里,恐怕很难游出一位能够进行宏大构思、总体把握的巨儒硕师。超文本的世界中只有维护一个个节点的‘工程师’。知识的进步变成了节点的新增、嵌入、蔓延和复制。知识体系变成了网络数据库。”随着网络环境技术的进步与空间的拓展,相关专业的网络史料大型数据库共建共享的可能已然存在。毫无疑问,一些大型的光盘数据库的成功建立已为大型史料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先行的经验。诸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专题目录索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等光盘数据库已实现一种大型数据库的成功模式。另一些较小的报刊数据库,如《南方周末十年1989-1999》、《读书》杂志光盘合订本等报刊史料的制作模式也为一些特殊类别史料的小型数据库建设提供了范例。但是就不同专业所面临的研究目标相比,它们都具有类型相对单一,网络呈现相对简单等问题,不符合史料本身形态多样化、种类繁多的特点。因此,网络史料集成作为网络作品的重要信息服务部分,一是需要确立核心,通过集中开发,共建共享,实现史料的大整理与空前集中。目前,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历史档案室正在将一百个大众认可的、各知识领域的专家及名人的博客辈份存档,从而丰富网络史料资源,据报道,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理局的最终目标是在2010年前,对在新加坡注册的所有博客进行存档。二是需要推进索引手段,加强开发各类网络导航系统,实现史料信息的准确分类与便于搜索。三是需要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兼备史料知识、史感意识的人才,这是网络史料搜集与利用进一步专业化、正规化的迫切需要。其次是重视网络史料原貌。史料的原始形态是史料真实性与准确性的保证。无论文献史料还是实物史料,它们的数字化过程与网络传播都必须在保证最大限度地体现史料原始形态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利用网络作品开展对于史料的利用,必然要依照史料的原始面貌开展史料的网络活动。最大程度地追求史料的原真性,使用最逼近史料“原始形态”(处于“史感”观照下的史料)的网络史料,是网络史料利用的重要准则。史料利用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对于部分“动态史料”,如构成社会文化现象的网络争论、博客互动等网络作品行为的“原始形态”的史料采撷。我们应尽可能地复原当时当地的网络作品气氛,还原文化心态,是这种“动态史料”“原始形态”体现的又一重要准则。最后是加强网络史料的保存。动态网络史料具有巨大的流失可能。如果对于“动态网络史料”的外延与内涵认识已渐清晰,不难发现,它与其它类型的史料一样,其流失与保存所构成的矛盾对立是一种共性。但是,由于在网络环境下复杂的多样化因素,许多可作为文化史料的网络资源流失之快,远过于传统史料。导致这种流失的两大主因,一是自然生发的网络技术因素,二是主观环境下的人为因素。就网络技术而言,承担主机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或损坏与各种流行病毒的侵袭等因素,都会对动态网络史料所依附的网络资源构成风险,间接地也就对史料的要求与网络存在构成风险。另外,旧有网址的撤换,一些综合性网站出于经营原因或不可知因素而造成的大规模的数据库更新,也会造成动态网络史料的流失。由于网络传播的速度高于其他传播方式,如果出现检索工具与方式也不完善的状况,就有可能使上一刻还处于稳固存在状态的动态网络史料消失。就人为因素而言,传统文化史料发掘的现实问题同样被出现在网络环境下。许多文化史料的当事人与相关人往往出于各种原因,会销毁、损害、改变、隐藏一些一手史料。同样,网络语言或态度的过于激烈,前后观点的不一致,网络文本的随意与粗糙,都有可能是改变或销毁史料原生态的人为因素。保存网络史料,需要高度发展的数字技术,涉及到格式、媒体的转换以及随技术更新对保存的史料进行迁移等问题。因此,建立一个数字信息归档系统以安全保存网络史料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空前巨大的史料宝藏库,并拥有更为巨大的开拓空间。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言“一代之学术,必有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之新潮流。”这个“此时代之新潮流”,就包容了每个时代中所有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因素。网络正处在从技术层面向着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领域渗透的时代,这就是陈寅恪所说的“此时代之新潮流”。它的存在与发展,如果说是为网络文化中史料的发掘、收集、修缮、整理、利用、交流、研究、保存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法的统一与技术的支持的话,那么,这种看法还仅仅着眼于它作为史料的技术工具本身,即史料的数字处理与传播渠道作用。它的另一重作用在于,众多网络文化现象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网络世界将继续成长为文化活动与文化现象的新表现空间。因此,网络传播对于一切史料的现实功能指向作用,是史料存在与利用方式变革彼此间不能不与之合流的重要时代关键。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原因范文4

目前国内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时比重偏低,缺乏对新概念、新技术的介绍;

(2)设备陈旧,缺乏实用性实验的开设;

(3)科研活动参与率低,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培养体系;因此,在培养体系、课程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进行全新的探讨,既可以作为对“机电结合,特色分流”交叉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可以通过车辆工程专业“以点带面,见贤思齐”,带动其他专业学生对网络通信类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体系的改革

现有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教学以车载CAN和LIN网络理论的认识为主,实验教学则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内容为主。但是,传统的车载网络已失去原有的主导地位。针对“以车为本兼顾网络”的原则,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通信类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立足本专业课程,学科交叉,勇于探索。通过车辆工程专业导论和认知实习,重点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初步建立学生对车载网络知识体系的感性认识。展示本专业前期积累的各项成果,如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等,为后续知识体系交叉学习打下基础。在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择车辆相对独立、功能简单,但系统结构较为完整的网络通信类实验项目,力求学生能在课程实验中能加深对车载网络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车载网络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课程设计、竞赛的形式,选择适当的课题展开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训练。围绕汽车行业生产、研发过程中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问题进行选择,力求实现能正常运行的实验室样机,提高学生在车载网络通信及优化方面的综合能力。

3课程平台的改革

围绕培养体系的三个层次,对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性规划,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网络通信类基础课程,整合优化成“大机械类基础课程平台”,并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适当增设专业特色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方向和车载网络通信方向的分流。在先修机械类、通信类公共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主要依据,搭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平台”。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既要增设网络通信类课程,还要兼顾原有机电类课程的设置。相互支撑,构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群,通过车辆机械与电子信息学科体系的交叉,实现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1基础平台

通过增设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结合相应的课程实习,将通信网络类课程融入到基础课程平台中。以主题会议、专家报告等方式向低年级学生介绍行业前沿技术以及网络在汽车中具体应用,形成直观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总课时的限制,通信网络类基础课程以小课时、重实践、多交叉的形式进行调整。由于机械类课程在车辆工程总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根据“不同方向不同要求”的原则进行压缩。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压缩课时量,以增设相关网络通信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不进行专业分流,势必会造成机械类课程与电子信息类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发生冲突。面向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形成车辆与通信互为支撑、优势互补的格局。创新性的将部分学生引导到车载网络通信方向,有效缓解机械与通信类课时冲突的问题。

3.2特色平台

围绕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等汽车行业重点研究方向,设置课题研究小组,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负责人,配备2-3位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选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创新平台的课程覆盖了车辆、机械、通信等领域,涉及汽车电子、新能源和通信网络等多个方向,满足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兴趣要求。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对部分优秀本科生,仿照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指导的培养制度,进入实验室协助配合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实现导师负责、研究生协助的双导师培养制度。

4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通信类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车辆工程和网络通信的知识,既能将教学内容从机械知识结构拓展到网络通信领域,也能够将网络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应用到车辆工程中。但我国高校中在机械工程和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了充实教学队伍,可以聘请汽车行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鼓励学生将新想法、新创意,以发明专利、科技创新竞赛的形式实现。对构思新颖的选题给予必要的科研经费和指导,同时设定创新学分,进一步推动创新研究。

5结语

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原因范文5

【关键词】网络工程;建设;发展;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网络工程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制定出一个与当前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需求相适应、又能得到有效执行的教育体制;二是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三是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个评价和总结,就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工程建设原则

学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载体,因此在网络工程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克服模板化的教学方式,多体现出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基础和特点,多增加可以选择性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才能和特点,来提高学生的成才效率。由于网络工程的课程和工作岗位较多,学生不可能学习到各种岗位的课程,所以一般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能力还有就业岗位来决定学习课程与发展方向。因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选择同学的不同发展方向来提供机会,让同学有选择的余地。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不同,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工程型人才主要具备运用所有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原理转化成设计方案和图纸的能力,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效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活动。技能型主要突出在应用、实践,要依靠熟练熟练的操作来完成产品的制作。总体来说,要发展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对网络工程人才的认识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培养床创新型人才。我们在优化调整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考虑到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上承担具体任务,因此应该对相关人才的应用性能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其专业技能训练。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参与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相关人才的技术含量才是网络工程专业竞争成败的原因。了解相关的行业行情,将技术和创新相结合,努力做到一个发展型、创新型、实践型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总而言之,加强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善于操作、善于实践,善于思考,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工程人才。

三、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

网络工程专业的出现的是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极其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从专业定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都反映出是面向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目前,部分大学在不能更改专业名称的前提下,已经开始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适应更广泛的需要。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计算机网与通信网(包括有线、无线网络)的结合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显著特色。在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教育机构、银行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技术部门,从事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岗位的技术工作。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网络工程师现在一般是偏软件。网络工程师分类也比较多,一般从事工程的有java网络工程师、VB网络工程师、ASP网络工程师、.NET网络工程师等。3G梦工场软件学校主要培养3G软件开发人员及前端开发人员,软件开发和网络开发是有些不同的。随着计算机的远程信息化处理应用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工程专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未来具备巨大的潜能。

四、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加速了各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了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水平。作为相关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培养新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网络工程作为一门热门并且发展较快的专业,在未来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鸣,常强林.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从原理到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王相林.计算机网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2-252.

[3]綦朝晖,吴江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4):31-34.

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锐捷网络 实验室 工作过程 计算机网络

一、引言

2006年,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认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就是强调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的专业能力是指某一职业活动领域的技术能力,高职人才除了具备一般的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不同于其他的人才的高级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职业人才在职业活动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的能力,这是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而社会能力是指职业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语言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我推销的能力等。

因此,我们本次教学改革研究,将依托国内先进的锐捷网络实验室环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渐加强,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让学生真正获得一种全面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

二、锐捷网络实验室建设

(一)硬件建设

锐捷网络实验室是用来开展网络工程实验,辅助课程教学用的。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具备实验类别的完备、实验模拟情境的完备、实验功能的完备、实验布局的完备性、效益的完备性等五个层次,使得我们的实验室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面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

2008年,我校与国内网络主流厂商--锐捷网络公司共同投资约100多万,建立了一套具有48个工位的网络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占地面积约100m2,建有8组实验台(RCMS),网络设备约80多台(套),计算机50台,提供48个工位,实验系统由一套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控制,教师通过此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实验教学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实验行为控制等功能,整个实验软硬件环境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领先性。

在这个实验室中,我们可以完成《计算机网络》、《实用组网技术》、《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网络互联技术》、《信息存储与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基本涵盖交换、路由、无线网络和网络安全、网络前沿技术、网络管理应用技术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

(二)软件建设

我们在教学中会有选择的选用锐捷网络公司提供的内容丰富的专业实验手册,该实验手册中对每个实验的教学情境、教学目的、实验的设备、相连的网络拓扑、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验证等内容描述非常详尽,而且有相应的中文解释,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提高的帮助文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扩大择业的范围,可以从事网络管理员、网络技术工程师等网络技术类职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锐捷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通过者将取得“锐捷网络工程师(RCNA)”证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从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组织2009级、2010级的学生参加了锐捷RCNA证书的考证,参加学生数达到183人,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8%。由于锐捷网络公司的职业教育认证培训在国内信息化这一领域较具权威性的,其对于学生的就业帮助在2009级的学生就业率与对口率分析中也得到了认可。

为了熟悉教学环境的使用、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等技术,迅速开展对学生的实验教学,便于将实验课程快速融合到教学计划中,学校还安排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授课前参加了锐捷网络高级实验室讲师资格培训, 2009-2010年期间,已经有3名教师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RCSI)。这三位教师成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骨干教师,为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德国劳耐尔教授等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在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一文中提出了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即把显性的能力与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以工作过程积分为目的,来集成技能和技能所需要的知识,追求过程的完整性。

国内外也有不少的学者就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做了相应的尝试,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

冯静采用学习动机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接受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和未接受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学生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两类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在学习心理状态存在一定差异。

刘金凤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几方面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突出语文实用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秦春林在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的内涵、开发思路的基础上,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陈宏威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统计基础与应用》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其步骤是分析统计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排序、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然后,按照统计工作的流程组织和安排教学。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梳理相关文献,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在课程体系开发中,遵循“工作过程分析――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这样一条逻辑主线。

(一)工作任务分析

首先,我们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我们选择了20余家与网络工程、网络技术相关的企业,其中大型占据25%,包括思科、锐捷、H3C等国内知名企业,中小型网络公司占据75%,普遍要求求职者能掌握良好的网络规划、设计、编址方面的技能,熟悉华为、H3C、思科、锐捷等主流网络厂商的产品,并能够熟练的配置,熟悉局域网、广域网网络的配置,能够熟练的配置常用的防火墙、动态路由协议、VLAN、访问控制列表,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等。同时我们也到同类的兄弟院校调研,调查的结果是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网络技能普遍能胜任网络工程师与网络管理员的岗位需求,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学生就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换单位、换岗位的现象非常多,而这个是不利于学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而我们从51job网站调查到,在一个月内,杭州周边的企业需要网络工程师、网络维护员、网络管理员等人才的企业就达到400余家,岗位需求量达到1000多个,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

2012年1月,我们召开了由行业专家、专职教师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就计算机网络方向的课程深入讨论,通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 ,邀请行业专家帮助确定计算机网络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技能选取该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内容转化为学习单元的学习领域,最后由行业专家和专职教师共同完成对每个学习领域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剖析与深加工,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

(二)选取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在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的时候,我们把握四个原则,即真实性、全面性、逻辑性与具体性。在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选取上,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就业后的实际情况。

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按照实用、够用、由浅入深的原则,确定较有代表性的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企业集团网构建等两个典型景观设计工作任务。

(三)转化为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就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内容,应依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确定。

计算机网络工程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需求调查与分析、网络方案设计、招标与投标、执行与实施、系统测试与验收、售后服务等。按照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本课程选择中小型企业网、企业集团网为教学载体,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领域设置为需求调查与分析、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的测试与验收等多个教学主题单元。

(四)设计学习情境

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发是依据工作过程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先后顺序的思路设计的。通过该系列学习情境的实现,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网络工程实施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具备观察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纪律观念等综合素质。

四、结论

通过这次“锐捷网络实验室环境下的基于‘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改革,我们构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方针,以突出实践技能为主线,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及技能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通过一个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重点难点和基本要求。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结合先进的锐捷网络实验室平台,依托锐捷网络公司提供的专业实验册,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更能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标准和行业工作要求调整了课程教学目标和手段,使得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适应未来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冯静.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背景下高职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94-96

[2]刘金凤.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实用能力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1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