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施工方案范例6篇

病虫害防治施工方案

病虫害防治施工方案范文1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对策;黑龙江北安

北安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农作物病虫草害困扰着粮豆生产全过程,遇暴发流行年份造成大面积减产。虽然近年来,北安市防治病虫草害的种类逐年增加,防治手段逐步改善,防治效果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防治方法,化学防治落实的多,发挥农业、生物、物理技术措施较少;二是防治策略,从单一病虫草的综合防治考虑的多,而从作物的生物防治出发,统筹安排不同生长期各种病虫草综合治理体现的少;三是防治效益,过去强调增加产量最多,忽视对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指标的研究,讲究提高防治的经济、生态、社会之大效益少。因此,北安市农作物病虫草的整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1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组织实施

1.1 建立综防领导组织,明确责任制

农作物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具有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保证。根据北安市作物生产地域广、区型多的实际情况,落实综合防治技术的各项任务,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使农作物综防工作有组织上的保证,研究制定《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方案》,并建立综防领导小组和综防技术小组,按照方案规定保证实施,做到责任分明,层层有人抓。

1.2建立基点,以点带面

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在广大农村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抓好基点极为必要。为此要做到市有基点乡、乡有基点村、村有基点户,逐级设点,以点带面搞好综防技术的推广工作。试验基点侧重在作物品种抗性鉴评、病虫及天敌种类调查、必要的生物、化学试验和防治指标、施药技术研究等方面;示范基点主要做好农作物对比试验,示范区按方案落实到乡村的实际面积,发挥各基点的示范作用,使综防技术在广大农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

1.3 搞好技术培训,普及综防知识

结合“科技之冬”、“指百联十”科技大集等形式,培训乡、村、户的技术骨干,充分利用媒体及时普及综防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综防意识,从而推动综防工作的开展。

2综合防治重点与策略

2.1防治重点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全面考虑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治,结合地域特点,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防治技术体系,将病虫草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对主要危害农作物的大豆菌核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玉米黑穗病、大斑病,大豆食心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二条叶甲、蚜虫、潜叶蝇,突发性草地螟恶性杂草重点防治。

2.2防治策略

鉴于北安市农作物苗期害虫多为点片发生,且具有明显的补偿功能,应重点抓好播种期和成株期防治。其中播种期以预防为主,通过抓好“三种”、“三推广”,对主要病虫草害进行田间防治,苗期为管防结合,以测报为依据,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田间挑治;成株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明确主攻对象对病虫进行兼治,推广应用生物防治,良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健身栽培,配合各种措施,综合治理草害[2]。

3防治对策

3.1充分发挥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一是选用抗病高产质优良种,选用良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既经济又有效的途径,也是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一环。二是实行人工和机械选种,防止病粒、虫体、虫瘿、草籽、菌核等随种播种,成为初侵染来源。三是种子处理,实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杀菌剂拌种。四是轮作,实行统种分管。实行轮作是不增加任何投资减轻病虫损失最有效的途径。五是推广农业措施,调整群体结构。大豆推广精量点播,玉米综防田提倡催芽播种,降低发病率。六是推广精细整地,恶化病虫生境。翻地、细耙地病虫害明显低于未翻地,大豆病粒率减少,虫食率降低;玉米综防田拾净茬子,耕翻整地,降低虫源基数和病菌成活率。

3.2开发利用生物制剂,强化四大作物健身栽培

以保护利用天敌,积极开发利用生物制剂,把推广增产菌、赤眼蜂作为综防重要内容,通过以菌治病,以虫治虫,强化农作物健身栽培,维持农田生态平衡[3]。

3.3综合治理草害

杂草危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治理草害对农作物尤为必要。着重从药剂筛选、施药时期、杂草防治指标、施药技术改进及农业措施配合等5个方面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大面积对农作物杂草的进行综合防治[4]。

4 毕玉昌,杨萍.金安区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社会化服务的做法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陈其志.农作物病虫草害可持续控制及其发展趋势[J].湖北农业科学,():-.

张玲,戴奋奋,赵刚.江苏省主要农作事病虫草害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机化,():-.

病虫害防治施工方案范文2

(一)确认

当年发生程度为5级(大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5%以上的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5%鼠害;当年发生程度为4级(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15%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10%鼠害应确认为重大病虫害。根据近5年的历史资料可以初步确定可能成为重大病虫害的种类有: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农田鼠害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

(二)灾情分为三级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省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或鼠密度超过5%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3个以上市(州)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省级灾情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市(州)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1个市(州)内2个以上县(市、区)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市(州)级灾情的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县(市)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1个县(市、区)内;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市)级灾情的

二、灾情的监测与报告

要及时报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政府和发生地的干部群众。一般性病虫鼠害7天报1次;病虫鼠害发生的主要季节每3天报告1次;重大病虫鼠害灾情1天报1次,各级植物保护部门负责按照国家、省级测报规范在辖区内开展农作物病虫鼠害的监测工作。监测出的结果。直至被完全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农作物病虫鼠害暴发流行、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农业植物保护机构报告,接到报告后,植保部门要立即派人到现场核实,按核实的灾情级别逐级上报。省级灾情报省主管部门确认;市级灾情报市主管部门确认;县级灾情由县市、区)主管部门确认。

三、应急防治的启动、指挥和分工

(一)应急防治的启动

同时启动市级和县级预案。当出现省级灾情时应报省主管部门启动省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市级灾情时启动市级预案和县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县级灾情时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二)应急防治指挥系统

成员由农业、发改、财政、广电、公安、交通、科技、气象、工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应急防治指挥部由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三)部门分工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的应急防治工作由各级政府组织。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灾情的调查、监测和报告;制订灾情防治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检查督促措施的落实。

发改、财政、科技、交通、广电、公安、气象、卫生、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人工经费的落实及宣传、技术攻关、人员抢救和维护抗灾秩序等工作。

四、灾情控制

(一)划定灾情的发生区域

根据灾情的发生范围、程度和流行特点划出:

1重点防治区:就是灾情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区域、灾情的发源地和蔓延区。

2一般防治区:就是依引起灾情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及条件分析后。

3监控防治区:就是灾情已波及到但不很严重的区域和偶发区。

4非防治区:就是不会出现灾情的区域。

(二)灾情控制的目标和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控制目标:最短时间内将灾情控制到允许水平并确保不再蔓延。

2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2按灾情发生区域划分。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控灾方案。

3灾情防控实行组织、指挥、技术、测报、行动、验收“六统一”

4具体防控措施要确保环境、人身和农产品安全。

确保措施落实。5加强督导检查。

(三)控灾情况的报告及灾后调查研究

灾情发生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每天向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1次防控行动情况和灾情的实际程度。防控灾工作完成后,灾情的防控过程中。各相关技术部门要组成专家组对灾情的发生原因、防控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总结,为今后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五、应急防治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储备相对充足的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设立在交通便利,建立市、县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储运条件好、安全保险的区域。各级农业植物保护机构负责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管理工作,重点储备用于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农药、杀虫灯、大型喷雾设备、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二)资金保障

同时建设和完善应急防治和药械物资储备库。实施应急防治的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和人工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强制防治的费用由地方政府解决,同时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

(三)技术保障

负责对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市级病虫鼠害预警、防治技术指导、调查数据汇总处理、防治预案制定、研究无害化防治技术方案和防治技术培训。各县(市、区)级植保站负责辖区内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灾情的监测和预警、制定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导。市植保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四)人员保障

1设立市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指导委员会。由农业行政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等单位组成,委员会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名单的确定和灾情的认定,提出应急防治技术方案。

2各级政府要配备足够的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加强县建立完整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与应急防治技术保障体系,

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市、区)级植保(植检)站专业技术力量。

六、附则

病虫害防治施工方案范文3

【关键词】桐柏县;病虫害;森防管理;监测预报;生物防治

桐柏县是以林业为主的山区县,全县有林地面积104667hm2,呈现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特点,森林覆盖率达50.3%,林业用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全县各类林业有害生物轻度发生面积为2553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267hm2,防治面积为2813hm2。为了加强森林防治,桐柏县近年来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基本方针,紧紧围绕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森林植物检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重点工作,探索新的预测预报技术和方法,逐步实现信息采集科学化、传输网络化和数据处理现代化,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1 桐柏县森防工作现状

1.1 防治任务较大

2013年,全县各类林业有害生物轻度发生面积达2553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267hm2,防治面积为2813hm2。其中马尾松毛虫寄主面积38400hm2,全年轻度发生面积为507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133hm2,防治面积达520hm2;杨树分布面积达6800hm2,杨树食叶害虫轻度发生面积为687hm2,中度以上发生面积为207hm2,防治面积为893hm2;经济林分布面积达12133hm2,轻度发生面积为580hm2,防治面积为580hm2。桐柏县没有发生松材线虫病,也未发现美国白蛾的传入,但是随着林木市场的活跃和周边的严峻形势,危险性森林病虫害入侵的压力显著增大。

1.2 存在问题突出

由于待遇比较低,桐柏县的基层测报员和兼职检疫员队伍力量不足,特别是兼职测报员变化大,并且专业知识薄弱,给测报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严重匮乏且资金缺口较大,森防基础还很薄弱,防治药剂和药械储备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森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桐柏县当前森防工作的主要做法

2.1 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坚持确定专人、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对辖区内森林资源的病虫害进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全年共开展各类病虫害调查15次,圆满完成了9个主测对象的调查任务,及时准确地了马尾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经济林害虫、松褐天牛、美国白蛾、悬铃木方翅网蝽等监测预警信息。

2.2 严抓植物检疫工作

严格实行种苗产地检疫,严格规范森林植物调运检疫程序,对省际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制品严格实行《检疫要求书》的制度,对调入的各类森林植物及其制品进行分类统计,对发现的违规调运桃树苗木,若携带根结线虫病则应及时进行了销毁处理。为了防患于未然,2013年3月份,桐柏县制定并印发了《桐柏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应急预案》桐政办[2013]8号文、《桐柏县美国白蛾防控应急预案》桐政办[2013]9号文,成立了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了《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成立了森防专业队,保证一旦出现疫情就能立即组织防治。

2.3 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进行松材线虫病监测和松褐天牛诱捕,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时刻关注松林的健康状况,对所有木材加工经营场点进行疫区告知,并要求木材经营加工场点签订不从疫区调运松木及其制品的保证书。开展美国白蛾普查,通过采取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的方法,对道路沿线、涉林企业、建筑工地、木材、大树苗木集散地周围、景区村庄、城区等周围的树木进行普查;针对杨树食叶害虫以杨小舟蛾为主的现状,通过释放敌敌畏烟剂、白僵菌和喷洒灭幼脲,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药剂和器械对公路林、片林开展全面防治工作;为了准确掌握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趋势,坚持采取固定方法和点面结合的原则,以固定标准地调查为主,根据踏查情况设立临时标准地,并进行全面的调查,密切监测虫情变化,因地施策,利用白僵菌等无公害防治措施及时地对重点地段的松林进行重点预防。

3 森防管理工作的主要保障措施

3.1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质保障能力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四室一库”(即试验室、标本室、档案室、微机室、药剂药械库等),配备冰箱、显微镜、解剖镜、分析天平等实验仪器和电脑、传真机、打印机、PDA、GPS等办公设备以及森防专用车和机动喷药设备。在保障基础设施及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还要在总结主要病虫害发生和防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绘制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分布图、马尾松毛虫发生区域图、标准地与踏查线路图、主要病虫害生活史图、松材线虫病踏查线路图,对标准地标牌进行重新制作更换,为有害生物的测报和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加强森防队伍建设,建立测报监测网络

组建技术强的应急防控专业队。在国有林场、重点乡镇成立防治专业队,配备专职检疫员负责森林的植物检疫,建立覆盖全县的检疫监督网络,平时加强复检、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的检查监督工作,把住源头,研究虫情发生趋势并及时提出防治方案,严防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传入。以桐柏县为例,该县是部级中心测报点,全县共有各类监测点60个、专职测报员4人、兼职测报员22人、虫情报告员60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报制度,此模式对防控疫情十分有效。

3.3 加强森防知识宣传,搞好业务技能培训

开展科技下乡,加强林业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宣传,重点对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做详细讲解,使病虫害防治工作社会化。同时,对防治用药、药械使用和维护等技能进行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测报队伍,使马尾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经济林病虫害都得到及时有效地防治,通过努力达到有虫不成灾、林农得效益的目的,以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桐柏县森防工作虽然成绩显著,但森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明确防控任务目标,落实防控责任,划分测报工作责任区,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将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防控目标管理指标落实到防治区,保证一旦出现疫情即科学组织防治。

参考文献

[1]郭光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法律制度实施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5.

病虫害防治施工方案范文4

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变化,我县水稻病虫害呈逐渐加重趋势,给粮食稳定丰收带来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迁飞性害虫连年严重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发生频率由上世纪80-90年代的3-5年一次,上升到平均每两年一次,发生面积分别达到25万亩次和17万亩次以上。二是二化螟等钻蛀性害虫成逐年加重趋势,年发生面积达到18.9万亩次,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33%。三是稻瘟病流行频率增加,年发生面积14万亩次,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约42%,特别是*、05年的水稻穗颈瘟,造成一些地方水稻大面积绝收。四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死灰复燃,年发生面积达到20万亩次以上。

针对上述情况,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把水稻病虫害防治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措施来抓,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也应当看到,有的地方水稻病虫害还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甚至出现了区域性大暴发,这既有自然气候的作用,也暴露出了一些乡镇和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准备不足。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往往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常常是等到出现病虫害后才回过头来反思,研究解决办法,没有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没有把握生物灾害的发生规律,导致病虫害防控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二是技术准备不足。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控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系统的跟踪研究。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气象、环境、耕作、栽培等因素变化与生物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病虫发生和危害规律,集成和应用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技术。然而,目前,我们对机械收割、免耕栽培、秸秆还田等措施可能带来的植保问题以及台风频繁发生对稻飞虱迁飞路线和发生区域的影响,还缺乏对策措施和前瞻性研究。

三是应急准备不足。20*年褐飞虱大暴发和穗颈瘟大流行,社坛镇大堡片水稻大面积绝收。就其原因主要是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监测预报不到位;有的地方虽然监测到了,但信息上报机制不健全,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重视和进行相应准备。褐飞虱暴发初期,一些地方防治指导和宣传没有跟上,农民不知道如何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大暴发以后,各级政府组织农民进行全面施药防治,出现了有效药剂供应不足问题,有些地方急于把稻飞虱压下去,又出现了重复用药甚至滥用药剂问题。这反映出我们应对重大生物灾害暴发的机制不健全,信息传递、应急动员、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没有到位。

今年,我县水稻生产采取了一些新的增产技术,全县水稻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气候条件等原因,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预计发生面积142万亩次。由于5月份的几次暴雨天气,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从南方提前迁入我县,三建、龙河、江池、武平等乡镇田间虫量剧增。迁入时间早、数量大、峰次多,平均百丛虫量是去年同期的21.6倍,最高达*5头/百丛,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水稻病虫发生和危害形势,站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着力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

今年的粮食生产要实现恢复性增长的目标,必须扎实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争使迁飞性、流行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力争使迁飞性、流行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其他病虫不大面积扩散危害,单个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内。防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方针”、贯彻“两个理念”、突出“三个重点”、搞好“四个结合”。“一个方针”,就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两个理念”就是进一步贯彻“公共植保理念”和“绿色植保理念”。要充分认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公共服务性质,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控。“三个重点”就是突出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四个结合”就是系统监测与群查群报相结合、源头防控和区域治理相结合、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应急防治与综合防控相结合。为此,要着力抓好几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抓好宣传引导。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科技赶场、印发资料、出动宣传车和召开现场会、院坝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今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和防治要领,引导农民及时防治、科学防治、有效防治。做到“四个到村到户”,即:认识问题的解决要到村到户,防治技术的培训要到村到户,防治工作的指导要到村到户,防治所需资金物资的解决要到村到户。

第二,要抓好监测预报。今年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两迁”害虫(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和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县植保部门要加强病虫害发生的长、中、短期趋势预测,及时病虫情动态。各乡镇农服中心要确定专人,认真开展病虫情普查工作,定期向县农业局上报普查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发展群查群报,建立群众监测点,通过知识宣传和采取测报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群众监测和报告病虫发生情况,力争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第三,要抓好技术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合理施肥管水等农业防治措施,全面推行科学防治。一是要开展好田间技术指导。各镇农技服务人员要深入农村基层,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要不厌其烦地向农民讲解防治技术,做到指导到田头、服务到田头,将防治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为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及时开展提供技术保证。二是要抓好示范片防治。县农业局要加强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防治组织化程度。重点抓好高镇、十直、社坛三个市级科技兴粮示范镇的病虫害防治。各乡镇要重点抓好粮食高产示范片病虫害防治,通过以片带面,促进全县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三是要引导科学合理用药。从稻田生态出发,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措施,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保护病虫天敌和生态环境,减轻农药残留和药害,尽量避免水源和面源污染。四是要掌握好防治关键时期。稻飞虱的防治关键时期是孕穗期施药预防,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关键时期是3龄前(即卷叶初期)施药。稻瘟病的防控重点环节是孕穗末期(破口初期)至齐穗期,主要预防穗颈瘟发生。对于水稻螟虫,要在螟卵盛孵期内,以正处在孕穗期的水稻为防治重点,抓住破口初期,及时施药防治;稻曲病的防治关键时期在水稻破口前5至7天。

第四,要抓好统防统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具有种类多、早期症状不明显、流行速度快、发生地域广等特点,如果到爆发流行时再防治,已错过防治最佳期,其防治的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都很强,农民一家一户难以有效开展;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病虫害防治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科技含量下降、施药技术落后、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残留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以企业、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依托的多元化、专业化防治组织,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在重大病虫暴发前,全面开展预防性的统防统治;在区域性暴发时,及时开展应急性专业防控,解决一家一户难以按统一时间、药剂、剂量开展病虫害防治的问题,防止出现你防我不防、一户漏防危害四邻的情况,控制病虫害进一步传播扩散。

三、切实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各乡镇要成立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指挥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增加投入,落实防控措施。要加强病虫监测动态信息交流,建立健全病虫害测报信息上报制度,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从6月初到8月底,要实行值班制度,每周上报一次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发展趋势和防治情况,特殊情况要随时上报。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制定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防控准备。要建立病虫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凡因病虫防治工作不力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物资储备,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和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及其发生特点,搞好高效对路药剂的生产供应和余缺调剂,确保主要病虫防治季节主治药剂不脱销断档,确保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农业部门要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牵头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机制、资金物资、技术措施、专业防治等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县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

四、关于当前的其他几项工作

一是农村沼气建设。今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共涉及12个乡镇58个村,要建设农村沼气池“一池三改”配套建设示范户6837户。去年12月15日,县上组织召开了农村沼气建设动员大会,现在时间已有半年了,但实施进度很不理想,全县12个乡镇实际安排沼气建设仼务6719口,农户自筹资金上交1539户/口,占任务数27.91%,己完成建池465口,仅占下达任务的6.92%。就其原因,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宣传发动不充分、示范现场推动不力、考核机制不健全。下一步,各乡镇要着力调整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要强化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考核,实行重奖重惩,调动工作积极性;要集中精力抓示范点工程建设,督促落实项目区的村社干部、党团员和工作人员的亲朋好友带头按“一池三改三结合”标准建好沼气,典型引路,点面结合,大力推进建设进度;要落实责任,定人、定岗、定责、定村、定任务,集中领导、人力和时间,汇战6个月,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病虫害防治施工方案范文5

一、森林病虫害的成因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随着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二、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1、落实好林业措施。林业措施是治理森林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要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考虑到病虫害的治理问题。首先,要从育苗抓起,要选择抗病虫的苗木。造林时,要更适地适树;选用抗性强活免疫性树种,进行合力搭配,营造混交林,以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造林后,及时加强抚育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坚决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3、做好森林病虫害调查。认真调查森林病虫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和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

5、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6、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病虫害防治施工方案范文6

一、预案背景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春季全球遭受肺炎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全力稳定粮食生产意义十分重大。我县粮食作物病虫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威胁我县粮食产量。据今年我省农作物病虫长期测报预报,全省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其中:玉米螟在西部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地下害虫在中部、西部可能偏重发生,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在部分地区可能偏重发生,迁飞性害虫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草地螟有迁入可能,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是实现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措施。

二、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

(一)迁飞性害虫防控

1.粘虫

(1)发生趋势。2020年总体为中等发生,玉米为主的禾谷类作物田块局部有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的可能。

(2)防控目标。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增加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

(3)防控策略。加强监测预警,突出早查早治,控制成虫种群数量,减少有效卵量,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的防治关键期,集中连片普治重发生区。

(4)防治时期和技术措施

成虫发生期,采用谷草把、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食诱剂、塑料撕裂带等诱杀成虫;初孵幼虫集中在杂草中,要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并用药防控。幼虫3龄之前施药防治。在粘虫卵孵化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制剂;当玉米田二代(我县一代)粘虫虫口密度达30头/百株、水稻田虫口密度达20头/平方米以上,三代(我县二代)粘虫50头/百株时,可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区域,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等方法,防止幼虫迁移扩散为害。

2.草地螟

(1)发生趋势。越冬代成虫春季会有少量迁入,预计一代成虫亦具有异地迁入的可能。

(2)防控目标。草地螟重发生区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中低密度区处置率达到7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确保草地螟常发区农田不成灾、偶发区农田不造成危害。

(3)防控策略。阻击外来虫源,控制本地虫源。强化虫情监测,防治幼虫为主,诱杀成虫为辅。重发生区及时开展应急防治,控制幼虫大规模群集迁移为害。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联防联控与统防统治。

(4)防治时期和技术措施。可选用食诱剂或杀虫灯诱杀成虫;对于草地螟喜食性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抓住3龄幼虫前防治,草地上的幼虫可以用三唑磷或甲维·三唑磷进行防治。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采取应急防控集中歼灭,及时挑治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为防止幼虫向农田迁移,可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等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

1.发生趋势。2020年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以玉米螟、蚜虫、双斑萤叶甲、大斑病、丝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玉米螟局部偏重发生;地下害虫局部偏重发生;玉米大斑病偏重发生。

2.防控目标。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率4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3.防治策略。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实施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赤眼蜂防螟、天敌保护利用和中后期病虫一体化防治技术,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地下害虫、蚜虫、粘虫等苗期害虫。选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成份的药剂包衣或拌种。

(2)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可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成虫;玉米螟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高氯氟等药剂喷施。

(3)大斑病。提倡适期早用药,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可采用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施药1-2次,间隔7-10天,全株均匀喷雾。

(4)玉米蚜虫。常年发生重的地区应用吡虫啉、噻虫嗪等种衣剂包衣,可有效控制后期玉米蚜虫。玉米抽雄前和盛发初期喷施溴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5)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吐丝授粉期,花丝上平均单穗超过5头时就要进行防治,选用适当杀虫剂喷施,直接将药液喷在果穗花丝上。喷药时间选择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后。

(6)丝黑穗病和茎腐病。选用抗病品种,丝黑穗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精甲·咯·灭菌、戊唑醇等种衣剂包衣,精甲·咯·灭菌可兼防茎腐病。

(三)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

1.发生趋势。2020年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密切关注恶苗病、稻曲病、穗腐病、立枯病、粘虫、负泥虫、稻潜叶蝇和稻螟蛉等。

2.防控目标。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3.防控策略。预防为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健康稻田为基础,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增强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发生基数。应用高效、生态友好型农药应急防治,控制病虫为害。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为绿色品牌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水稻稻瘟病。预防为主,早抓叶瘟,狠治穗瘟。苗期稻瘟病用肟菌·异噻胺浸种预防苗瘟;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可组合用药同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二化螟等病虫),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隔7天第2次施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丙硫唑、嘧菌、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2)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成虫;释放混合赤眼蜂寄生二化螟卵;药剂防治: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送嫁药”带药移栽预防二化螟,减少前期用药;水稻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田块。防治二化螟幼虫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等。

(3)纹枯病。防治重点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24%A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或噻呋酰胺、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4)稻曲病。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可选用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或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苯甲·丙环唑、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5)恶苗病。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肟菌·异噻胺浸种预防恶苗病。

(四)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

1.发生趋势。2020年大豆病虫害总体轻发生;大豆霜霉病、孢囊线虫病在局部地区会对产量影响较大。

2.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3.防控策略

针对大豆不同种植区重大病虫发生特点,因地制宜选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防控方式。推广抗病品种,加强耕作栽培措施,大力推广米豆轮作等轮作方式。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大豆食心虫。可以用性诱剂、杀虫灯、食诱剂诱杀成虫;成虫高发期通常在8月8~15日,在傍晚时用化学药剂熏蒸成群飞舞的成虫;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螟黄赤眼蜂灭卵;食心虫幼虫临近脱荚之前,用白僵菌粉加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防治。幼虫可以在蛾高蜂后5~7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用的药剂有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及氯虫·高氯氟等化学药剂防治幼虫。

(2)大豆孢囊线虫病。采取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谷子等轮作,可以有效预防孢囊线虫病。可种子包衣处理,常用药剂有多·福·甲维盐、苏云金杆菌、阿维·多·福等,常年发病的地块建议采用药剂处理土壤。

(3)大豆蚜虫。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或悬挂黄板可以有效控制蚜虫。可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蚜虫发生期用抗蚜威、氰戊菊酯、噻虫·高氯氟、高氯·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

(五)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

1.发生趋势。2020年马铃薯病虫害中等发生。重点防治早疫病、晚疫病、二十八星瓢虫、地下害虫。

2.防控目标。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3.防控策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和健身栽培等技术,采取绿色防控与科学用药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众联防联控相结合。

4.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措施

(1)晚疫病。选用抗病品种。提倡小整薯播种,薯种需切块的,刀具需用75%的酒精或高锰酸钾做好消毒处理,切块后的种薯,可选用甲霜灵、精甲霜灵等药剂拌种。拌种后晾干,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2天后播种;中心病株始见期,及时处理中心病株;田间植株开始显蕾封垄时,发现中心病株连根和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1米以上,病穴撒石灰消毒,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氟啶胺、氰霜唑等保护性药剂进行全田喷雾处理;现蕾期,植株高30~40厘米表现出徒长情况时,选用适当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徒长;进入流行期后,选用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控;马铃薯收获前2周进行杀秧,茎叶田外集中处理,杀秧后地表喷施一次氟噻唑吡乙酮、噁唑菌酮等铜制剂预防块茎感病,选择晴天收获。

(2)早疫病。选用抗(耐)病品种,最好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嘧菌酯、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地下害虫。可用性信息素、杀虫灯诱杀成虫。选用氯虫·噻虫胺沟施或用吡虫啉、噻虫胺等药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4)二十八星瓢虫。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进行叶面喷雾,施药间隔期7~10天。

三、技术保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与信息报送。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开展虫情、病情会商,准确中期和短期预报。要严格执行病虫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将有关信息逐级上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病虫害发生和防治信息。一旦出现大面积暴发危害的病虫情,要立即病虫情预警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报告,并提出应急防治对策建议,为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二)加强技术指导。根据今年病虫害发生新情况和新任务,要提早研究制修定防治技术方案,细化工作方案,针对关键季节、关键病虫和关键防治环节,安排得力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防治工作,重点地区分片包干组织工作组或督查组赴实地检查、指导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