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例6篇

高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

高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认知品质;个性;适应性;调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4)03-0086-07

一、引言

心理素质是在中国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本土化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忽视一关注一重视”的发展过程。心理素质在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潜能和促进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完整人格以及提高学生适应力等方面占据重要作用。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厅[2002]3号)中提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之一是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强调要优化心理品质并提供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教育部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4]1号)中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张大均则一直强调“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培养其健全的心理素质”。王鑫强通过近一年的追踪研究也证实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状态(比如抑郁和生活满意度)有直接作用。既然心理素质如此重要,那么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究竟呈现什么样的状况?在个体因素和背景因素上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要想了解并进一步培养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则有必要先弄清楚这些基本问题。但现有的心理素质现状研究存四点不足:第一,部分研究仅探讨某一特殊人群心理素质状况,比如师范生或西部大学生,未能全面有效反应普遍大学生的现状;第二,部分调查样本的年限已久,大多是在近十年前后,而辛自强通过横断历史的元分析发现,近十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下滑,这预示着可能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也在变化;第三,部分研究是基于作者主观经验的总结,而非客观调查的分析;第四,以前研究在做统计推断时均仅从推论统计的显著性水平进行判断,并未结合效果量指标真正显示自变量对依变量的实际影响。鉴于此,在科学修编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基础上,抽取五大地区大学生共2100人,通过比较他们在个体特征(性别、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和背景特征(家庭背景:父母教养方式;学校背景:学校层次)上的差异,分析我国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水平和结构上的特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事实依据和参考。

二、方法

(一)调查被试

从西北、华东、华北、西南、华中地区抽取有效被试1 931人,具体分布如下:男生850人、女生1066人、缺失15人;大一924人、大二620人、大三318人、大四56人、缺失13人;文科572人、理科697人、工科380人、艺体248人、其他10人、缺失24人;学生干部546、非学生干部1361、缺失24;自评为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899人、专断型230人、溺爱型227人、忽视型298人、其他为277人;重点本科378人、普通本科1 365人、三类本科55人、专科119人、缺失14人。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是参考心理素质的相关文献和量表,以王滔等2002年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为基础,依照心理测验学规范修订而来。《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由三个分量表共118道题(包含信度题3个,测谎题3个和重复测量题1个)组成。分别是认知品质分量表(共44道题目,包含精致性、深刻性、敏捷性、开放性、好奇性、发散性、目的性、应变性、表现性、迁移性、意识性和监控性),个性品质分量表(共37道题目,包含求知性、求成性、情绪体验性、情绪调控性、坚韧性、自制性、独立性、自我认知性、自我体验性和自我调控性),适应性分量表(共30道题目,包含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生理适应性、人际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

该量表所有项目均采用五点记分制(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以单选迫选形式进行调查,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素质越好。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征,各因素的a系数在O.51到0.84之间,大部分均在O.60到0.70之间,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O.91、O.87和0.88。多位专家和硕博士研究生对因素定义及项目表述的反复考察保证了本量表的内容效度。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也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总之,通过试测、初测和正式测量过程中反复的探索保证了本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所得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此调查样本较大,微小数据差别也会造成显著差异而致误判,故采用“效果量”指标(该指标不依赖样本大小而能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联强度)来检验数据差异的实际意义。对独立样本t检验的效应量的估计通常用d值,科恩(Cohen,1988)给出的估计0.2、0.5和0.8在行为科学中分别对应于小、中和大的效应量。方差分析的效应量通常用η2度量,科恩(Cohen,1988)约定小、中和大的效应量的η2分别对应着0.01、0.05和O.12。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特征分析

为考察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总体特征,对心理素质各因素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1。因各因素所包含的题项数量各有不同,因此,表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都是全体被试在各因素上所有项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最高5分,最低1分,中点3分。从下表中可见,心理素质的总均分是3.43,认知品质总均分为3.39,个性总均分为3.43,适应性总均分为3.46,各心理素质成分得分在2.94到4.36之间,其中最低的是自制性和独立性,最高的是应变性和求成性。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性别差异

分别以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中及其下属因素和总心理素质得分为因变量,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计算效果量指标d值。结果表明,男女生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深刻性、敏捷性、应变性、表现性、意识性及监控性和适应性中的学习适应性得分上具有实际的差异(d>0.2)(见表2)。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年级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参照效果量指标η2,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精致性、求成性和生活适应性得分上具有实际的差异(η2>0.01),多重比较发现,在精致性上一年级非常显著地高于二、四年级(p

(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专业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不同专业类型(文科、理科、工科和艺体)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参照效果量指标η2值。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发散性、应变性和表现性,个性下属的坚韧性和独立性,适应性及其下属的学习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上均存在实际性的差异(η2>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总体心理素质、认知特性和人际适应性上艺体生和工科生显著地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p

(五)大学生心理素质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为自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并参照效果量指标d。发现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整体心理素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开放性、好奇性、目的性、应变性和表现性,个性及其下属情绪体验性、自我认知性、自我体验性和自我调整性,适应性及其下属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上均存在实际的差异(d>0.2),且前者非常显著地高于后者(p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父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参照效果量指标η2值。结果发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大学生在整体心理素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的深刻性、发散性、目的性和表现性,个性及其下属求知性、情绪体验性、坚韧性和自我调控性,适应性及其下属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上均存在实质性的差异(η2>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其他方面权威型均非常显著地高于专断型、溺爱型和忽视型(p0.05),在情绪体验性上权威型与溺爱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在坚韧性和学习适应上其他父母教养类型均显著优于溺爱型(p

(七)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学校类型(重本、普通本科、三本和专科)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参照效果量指标η2值。结果发现,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深刻性、敏捷性、目的性、表现性、意识性和监控性,个性及其下属求成性,适应性下属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和生理适应性上存在实际的显著性差异(η2>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重点本科院校在认知特性及其下属的深刻性、敏捷性和监控性上显著优于普通本科、三本院校和专科院校,在目的性、表现性和意识性上重本和普通本科同时优于三本和专科,各级差异显著(p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状况,并初步比较了不同性别、身份、年级、专业、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类型学生之间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整体上偏属于积极正向范畴,但是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2.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各成分发展不均、喜忧半参。

3.男生在认知品质及学习适应性上的得分整体高于女生。

4.心理素质并不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长,其中在精致性、求成性和生活适应性方面表现出一、三年级显著优于二、四年级的趋势。

5.学生干部心理素质优于非学生干部,并在认知、个性及适应性上均有表现。

6.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呈现出艺体类>工科>理科>文科的趋势;并主要体现在认知品质和适应性上。

7.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实际的差异,呈现出权威型最优、专断型和忽视型相近、溺爱型最差的趋势。

8.不同学校类型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结构性差异并各有特色。

(二)建议.

1.加强对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急切性和务实性的认识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总体心理素质得分为3.43,虽尚属正性范畴,但离“比较符合”(4)尚有较大距离,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仍需大力提高。同时,可见心理素质结构内部不同因素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比如应变性和求成性均超过4分,但独立性、自制性均低于3分,且学习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等得分均偏低。这凸显出大学生意志品质和重要领域适应能力的发展较差。这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心理素质培养重要性和急切性的认识,在注重整体发展提高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弱势因素,将全面发展和重点加强相结合以使个体心理素质获得健康而完整的发展。此外,还可见心理素质水平整体上并没有随年级增长而提高,这表明了心理素质发展的特殊性,也凸显了心理素质教育需要增强务实性。心理素质本身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兼具相对稳定性和衍生性,心理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意识到心理素质培养的困难性、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质性、强调心理素质培养训练的延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进一步完善心理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并真正贯彻落实心理素质训练的基础上真正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层出不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以正视差异性为重要准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心理素质培训

调查发现,不同性别、专业、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水平或结构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我们更好地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首先,我们需要正视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入学之初就建立完整而有效的心理素质档案,并收集其他的重要个体背景变量,比如父母教养方式等。其次,在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比如不同专业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专业本身的学科属性有关,也可能是受不同专业就业前景认识对大学生自身期望、计划和实践等的影响。最后,在明确差异及可能性原因的基础上,既要有组织有针对性地提高弱势群体心理素质的水平,又要重点关注多个弱势因素结合下的高风险性个体或群体,因地制宜地选择群体团体辅导、课程训练模式或个体咨询辅导模式以更好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3.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将课堂与生活串联到心理素质教育培训之中

高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广州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7-0079-0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最早改革开放和职业教育较发达地区。目前广州市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比例(广州户籍生源)已达到5.5∶4.5左右,基本形成“大体相当”的格局。研究广州市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管窥广东省乃至全国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按照广州市中职学校的结构和生源分布,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第一阶段,先抽取广州市5所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学校。这5所学校在类型上涵盖重点和非重点,专业类型上涵盖文理、工科和艺术科,地理位置上覆盖市区和郊县。第二阶段,在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职一、职二、职三)中各抽取3个不同专业的班级,总计1547名学生,详见表1。

(二)工具

采用郑希付编制的《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该量表共有98道题,包含四个分量表,分别从耐挫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倾向、个性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并配有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常模。

(三)方法

采用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纸笔测试,剔除无效和残缺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482份,有效问卷的详细构成情况见表2。采用SPSS13.0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由表2可知,广州市中职学生“总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

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广州市中职学生总体的心理素质水平明显低于珠三角中学生常模,具体表现为:中职学生的耐挫能力较弱;社会能力欠缺,沟通意识和能力不足,责任感有待加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待提高;而且学习能力不足,注意力涣散,思维能力较薄弱。但在个性上他们却极富特点,表现出比较自尊自信和乐观进取,敢于尝试但缺乏意志力,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与此同时,中职生的情绪表现和情感调控能力与同龄人大致相当。

(二)性别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中职男女生“总平均”、“耐挫能力”、“个性”、“学习能力”得分差异不显著;女生“社会能力及倾向”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分量表的各个维度上,女生的“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责任感”、“注意”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适应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由测量结果可知,广州市中职生心理素质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能力及倾向”,具体表现为女生比男生更善于沟通与合作,也更富有责任感;男生比女生适应能力更强,更容易适应环境变化。此外,中职男女生在学习能力水平上没有差异,只是表现出不同的优势能力倾向,女生的注意力明显比男生稳定集中,而男生的思维能力略微高于女生(边缘显著,p

(三)年级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不同年级“总平均”、“耐挫能力”、“社会能力及倾向”、“个性”得分差异不显著,“学习能力”得分差异显著。交叉比较表明:职三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显著高于职一级,其余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分量表的各个维度上,各年级的“合作能力”、“人际沟通”、“适应能力”、“意志”、“思维”得分差异显著;交叉比较表明:职三级的“合作能力”得分显著小于职一级,“人际沟通”得分显著小于职二级、职一级,而“适应能力”得分却显著高于职二级、职一级;“思维”得分显著高于职一级;职三级的“意志”得分显著低于职二级,职二级的“意志”得分显著低于职一级。

由测量结果可知,广州市不同年级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状况大致相当,在耐挫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在学习能力上,高年级学生要显著强于低年级。在具体维度表现中,职中生的适应能力和思维能力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提升;而合作意识、人际沟通意愿和意志力方面却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明显减弱。

(四)专业差异比较

由表5可知,不同专业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总平均”、“个性”、“学习能力”得分差异不显著;“耐挫能力”、“社会能力及倾向”得分差异显著。交叉比较表明:文科专业学生的“耐挫能力”与“社会能力及倾向”得分显著高于艺术类和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分量表的各个维度中,不同专业职中生的“合作能力”、“应挫能力”、“人际沟通”、“责任感”、“适应能力”、“意志”、“进取心”、“乐观”等8个维度得分差异显著。交叉比较表明:文科专业学生“合作能力”、“应挫能力”、“人际沟通”、“责任感”、“进取心”与“乐观”6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或艺术类专业学生;理工科专业学生的“适应能力”、“意志”得分显著高于文科或艺术类专业学生,文科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由测量结果可知,广州市不同专业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耐挫能力和社会能力倾向等方面,具体表现为:文科学生明显比理工科和艺术类学生更善于与人合作和人际沟通,也更加乐观进取,具有更强的耐挫能力和责任心。但理工科学生的意志力明显强于文科和艺术类专业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环境变化。

三、分析与建议

(一)分析

1.广州市中职学生整体心理素质较低的原因分析

从实践经验来看,中职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主要原因:中考成绩不理想,不能进普高或者进不了理想的普高;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支付高昂的择校费;担心普高学习压力太大,考不上好大学。由此可见,从入校起,中职生总体上就属于学习成绩、家庭经济实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弱势群体,这是导致其心理素质落后于常模的根本原因。

此外,广州市中职生在心理素质的个性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并主要体现在自信、自尊、进取心和乐观四个维度上。分析原因。首先,由于中职学生的成就动机不高,容易导致自我满足和自信;其次,中职的学习压力不大,有较多闲暇时间追求个好,因此更加乐观进取,喜欢个性张扬;第三,“反向作用”心理防御机制发挥了作用。也正因为此,中职生渴望尊重与理解,寻求自信与尊严,希望进取与成功,远离忧虑与悲观的心理愿望也更为强烈。当他们面对与此有关的自我评价时,更倾向于对自己做出积极偏好的评价以维持内心平衡。

2.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性别差异分析

由于长期传统教养对性别的教化、期待不同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加上性别的智能优势不同,女性的言语表达能力一般强于男性;女生的个性发展通常较为温顺、细心,所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女生更能够顾及他人感受,因此显得比男生更善于沟通与合作;而对男生往往要求其比女生更独立、勇敢、刚毅,从而使其应对新环境和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要强于女生。男女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不同优势也与以往许多智力测试所显示的性别差异相吻合。

3.影响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年级差异的因素分析

由测量结果可知,年级越高,学习能力越强,适应能力越强,这一方面归功于由于年龄增长所带来的生理与心智成熟,另一方面也是不断学习和实践的结果。

本研究还显示在“合作能力”、“人际沟通”、“意志”三个维度上呈现出明显的“职三低迷状态”,可以理解为职三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沟通意愿和意志力显著低于职二或职一学生。分析原因:首先,可能与中职教育“2+1”培养模式有关。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职三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实习岗位工作的单调与辛劳,同事之间的隔阂与矛盾,管理人员的苛刻与责难,使得职三学生普遍出现一些不适应状况。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与实习单位的人合作沟通,不少学生因此对实习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其次,许多学生在进入职三阶段都出现了选择就业或继续升学的迷茫和焦虑,越来越多的职三学生选择参加成人高考或高职考试,这部分学生往往将精力投入到考试复习,也相对忽视同学间的人际沟通与协作。再者,由于大多数职三学生都去实习,学校也较少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同学间接触的时间很少,从而导致职三班级的向心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相对薄弱。

4.不同专业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差异分析

中职生的“文科生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考志愿填报实现了学生的自动分流。中职“文科类”专业所对应的工作会更多地涉及与人交往,如酒店管理、导游、物业管理、商务英语等;中职“理工类”和“艺术类”专业所对应的工作更多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应用,如机电、汽车制造与维修、美术设计、装饰等。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同等条件下善于交往的学生会更乐意选择文科类专业,而善于交往的学生自然有更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往往也更为乐观进取、善于应对挫折,适应能力相应也会更好。二是专业学习对学生心理素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科类”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强调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服务意识、人际沟通、合作能力与挫折应付能力等,如“顾客永远都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等。与此同时,理工专业学生更多的与“物”打交道,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形成细致、坚持、专注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也可能忽视与人的合作交流。

(二)建议

1.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应以人为本,在强调中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改善和提升。首先,要坚持贯彻实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针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薄弱环节,开展系列化的心理教育,尤其要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际交往训练、情绪调适辅导、挫折应对训练和责任感培养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其次,各学科教学要结合专业适当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真正把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最后,针对中职生学习能力不足的特点,要重视基础文化课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中职学生在同龄人中是一个更富有个性,勇于尝试和表现的群体,他们在主观感觉上更加自信自尊,乐观进取。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重视发挥学生的特长爱好,扬长避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文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实现价值的平台。具体措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专业的专门化方向进一步提升拓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心理素质优势进行择业;选拔和推荐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参与相关专业技能竞赛的训练;创造各种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发挥和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3.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不同性别、年级的中职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差异和优势倾向,这就要求要针对不同中职生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效果。中职学校一些专业班级经常存在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的现象,在组织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量鼓励男女生的协作参与,优势互补,提高活动效能。在选拔技能竞赛的人选上,也可以参考不同性别的心理素质优势,提升训练效果,提高竞赛成绩,针对职三学生出现的合作意识、人际沟通意愿和意志力下降的“低迷状态”,学校应该高度关注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指引与心理疏导;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要注意加强对职三学生的实习、就业、升学指导,及时提供清晰、透明、准确的就业升学信息,解除学生的疑虑和困惑;学校层面要重视毕业班的教育管理工作,适当组织纪念性教育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促进职三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专业技能协调发展。

4.发掘不同专业学生的素质潜能

广州市中职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揭示出不同专业学生确实存在不同的“专业优势素质”,并且出现了“文科优势现象”。为此,中职教育要更多关注理工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其社会能力和耐挫能力的引导和训练;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弥补专业课教学的不足,改善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同时要加强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工学结合课程的研究开发,文科专业可以借鉴引进理工专业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模式,加强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意志品质;理工专业可以学习借鉴文科专业的小组研讨、展示汇报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耐挫能力。

不同专业类型的中职学校,可以遵循学生各自的心理素质优势和倾向,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优势和心理素质优势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专业教学、德育管理、心理教育的多维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周启平,张志钢,任世伟.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14):127-128.

[3]李永占.中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分析[J].考试周刊,2009(38):199.

[4]王立松,骆龙衍.仲元中学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和结果分析[M]//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开明出版社,2002.

Investigation on the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Guangzhou

SHI Fa-liang, CAI Jing-wen, LIU Dun-ming

(Guangzhou Tourism and Business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80, China)

高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3

2、以普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己任,审核职心理教师指标抓落实。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之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乐清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主要由市教育局学生科负责,局领导和科长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为了普及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科与政工科多次沟通协调,努力为各中小学争取心理职教师的指标,有的学校虽严重超编,但只要是配备心理职教师,一律开绿灯。去年,在学生科和政工科共同努力下,全市尚未配备心理职教师的学校都争取到了心理职教师的指标。后经过调查了解,许多学校要到这个指标后却挪作它用,致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名无实。去年下半年,针对这个现象,我们采取学区初查和教育局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核实全市各中小学校实际心理职教师指标数(到目前为止仅23人)。并要求各中小学校,从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高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若今年还没有配备心理职教师的学校,政工科将收心理职教师的指标,促使各校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3、以研讨、交流、培训为抓手,在普及的基础上促提高2017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为了促进我市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探索中总结提炼经验,展示我市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氛围。每年乐清市教育局根据浙江省和温州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文件精神,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活动课设计和个案辅导分析评比活动。这项活动逐年规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xx年向温州选送了8篇案例,获奖7篇。其中一等奖3篇,乐清市外国语学校高芳芳老师的《和妈妈说再见》、乐清中学李见雪老师的《老师,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不想》,乐成镇五小孔沪生老师《抽刀断水水更流》;二等奖2篇,市三中 伏忠国、李云鹤《一例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和乐清中学卢倩倩老师的《走出他人的目光》;三等奖2篇文章2017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同时,市教育局采取“请进,走出去”的方法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如乐清市外国语学校、白象中学等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聘请心理家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乐成镇一中、乐成镇实验中学等学校结合家长学校邀请浙师大和温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截止目前,我市有10多位老师获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A级资格证书。

4、以心理辅导站等级评估为依托,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树品牌。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温教学〔20xx〕60号)精神,我市教育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站的评估工作,并以心理辅导站的评估工作为依托,初步推开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特色学校”试点工作,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我们通过班主任培训、建学校心理教育网、到学校指导等各种途径,向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轨的学校宣传运用心理辅导优化德育工作的意义,创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特色学校。以求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新品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目前,我市已经涌现出了乐清中学、市三中、市职业中、育英学校、乐成一中、乐成实验中学等一批有特色的学校。市三中还被评为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特色学校,市职业中、育英学校、乐成实验中学等被评为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一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总结。

高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校教育 综合能力 素质 知识 能力

1.综合职业能力

1.1 具有综合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高专学生要达到的根本目标之一。为保证目标的实现除加强教学管理以外,严格的考核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尤其重要。一般规定本学科出勤不足2/3的学生不许参加期末要考试;考试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期末考试有4科不及格的作留级处理;累计有5科不及格的要劝退。无论是理论试卷还是技能考核试题,都有标准答案 ,并按照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成绩。其中理论考试不是以一张试卷作为本科的最终成绩,要结合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测验,课内实习和实习报告,按比例综合给出总成绩。

1.2 学生每一学年都有不同技能实训和考核。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开设了许多其他综合学科。例如:就业指导,商务礼仪,影视欣赏等。学生所学知识涵盖了各个方面。使得学生能全方面发展。

1.3 毕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自身所具备的素质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将其转变为工作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之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届毕业生都需要在毕业前的几个月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几个月的顶岗实习。必须记录实习日记,总结实习心得,并由所在实习单位对该生实习情况进行鉴定并盖章。

1.4 素质与知识、能力密切相关,但素质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更加复杂,所以加强或注重素质教育,就要更加注重渗透性的教育,养成型的教育,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内化过程,为此就应更加注重实践,包括社会实践。

教师到实习单位对学生实践和专业能力进行指导,同时进行毕业生素质及行业状况等内容的调研。学生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自身专业技能运用情况,写出实结和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质量不合格(抄袭,网上下载等)以及毕业实训总成绩不及格的一律不准毕业。并且会在所有的论文当中评选出优秀论文。

2.基本素质

2.1 新生入学第一周,学生处和系就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内容主要有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学习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学生学生守则,社会公德教育,考试纪律教育及相关专业的专题讲座等。学生毕业前进行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内容主要有热爱本职业工作,培养工作能力,进行吃苦耐劳,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终身学习的教育。

2.2 学校每年都要部署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期开学要上交实践总结,对于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院要给予表彰。坚持组织各种活动,如:“红歌会”、“外语演讲赛”和“大学生歌唱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组建“爱心社团”捐助特困学生和常年为特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的方法帮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

总结:

如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就是自身能很好的具备这三个要素“素质”“知识”“能力”,缺一不可。因此高职教育就应该秉承这一理念,坚持培养出具备这三个要素的人才。摆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一教育模式。

但是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教育改革中人们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要完全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我们高职院校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如何认识知识、素质和能力这三者的关系是目前我们最为重要的课题。虽然很多学者,教育界人士对于这三者的看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大家共同认可的,那就是知识、素质和能力三者是不能分割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因此正确掌握知识、素质与能力的内涵,科学把握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高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5

一、实验原则

在“开展活动课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实验中,为其健康发展,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主体性(自主性)原则,指导性(优势诱导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地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二、实验内容

(一)转变教育观念,精心设计课程计划

依据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地理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完全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把开展活动课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战略高度来认识。把活动课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之中,把能力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作为活动课的首要目标,学校领导要参与课程计划方案的制定。指导备课,组织评价,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以保证地理活动课的顺利进行。

(二)把握特色,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开展地理活动课,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每堂活动课的内容,使地理活动课具有三大特色。

1、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活动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观刺激、吸引学生,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感,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内容丰富多彩,有形、有声、有物,增加趣味性,发展能力。寓智于趣,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

2、知识性地理活动课应以教材为基础,适当拓宽、延伸和深化,即源于教材,落实于教材,二者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加深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地理活动课有时可以是地理单学科的,有时也可以是多种学科的综合,集地理学科与相关学科为一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践性地理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活动。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积极参与,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表现机会等等,利于表现,利于突出个性和特长,为教师进一步开展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同时,学生自主自立能体现其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持之以恒,总结、评价、提高

开展地理活动课,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人的素质是稳定的,要形成良好的素质,仅靠一朝一夕、一招一式的教育是不可能奏效的,而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好地理活动课。教师要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经常、持久地开展好地理活动课,坚持评价制度。地理活动课的评价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部评价,即学校管理者对活动课的评价;另一种是内部评价,内部评价重于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所进行的评价。地理活动课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过程评价应重于结果评价。在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活动中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所获得经验和教训是什么。注意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个性和特长。因为学生自身的独特个性和特长,仍有不足之处,地理活动课则为他(她)们提供了有较大选择的空间,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充分扬长避短,使他们的才能可以得到重视和发挥,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课中来。内部评价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包括学生的个体自我评价,集体自我评价。地理活动课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由于条件的区别,素质的不同,每个学生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不一样的。要尽可能把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对每一堂活动课的总结、评价还应具有开放性,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互相交流的形式进行,将每个人和分组的经验成果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吸取精华。这样才能使地理活动课步入“活动总结评价活动”的良性循环过程,有利于提高地理活动课的实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实验、方法、步骤

(一)方法:理论研究与活动实验相结合。

(二)步骤:实验计划进行两年(1996年9月——1998年8月)

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理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省市教委关于活动课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总结以往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研讨和升华。确定培养目标,以此为指导,制定开展地理活动课方案计划。

第二阶段,按大连市教委关于活动课的课时要求,制定课时计划,编排活动内容,具体实施活动方案。

第三阶段,进行地理活动课研究实验总结,实现理论升华,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再认识,形成研究实验报告,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四、实验成果承载形式

(一)本课题研究实验成果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

(二)实验成果展示:用专题报告形式进行。

高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总结范文6

一学期来,我根据本班的实际,重新调整了的班级高考总体目标和工作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 调整班级XX年高考总目标。

本人根据今年本校高考的情况,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本班提出了XX年高考

总目标:

①力争本班学生高考70%上线的目标 ;

②力争上本科人数比XX年本校高考翻一番,即达到10 人左右上本科线;

③争取上本科的学生中有学生高考总分达到第一批重点线 。

但高考结果不够理想,上第二批的只有五人,总线率为65%,基本上与去年持平。未能实现预定高考目标,这有待于一步检讨班级管理工作和科任工作中存在哪些失误?

(二)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四个基本素质”要求。

一学期来,本人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自我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方法,并提出一些新学习要求,使本班学生进入良好的高考复习备考工作。

同时,我还根据本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缺陷,明确提出了起决定作用的“四个基本素质”要求:强健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意志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基础能力素质。并具体分析了“四个基本素质”不可缺一的重要性。

(三) 加强纪律,确保高考备考顺利进行。

本学期合班以来,本人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提出严格纪律的要求,并按照学校

制定的<<高三高考班学生总复习阶段要求及管理措施>>要求,严格把关。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班级的学习纪律基本有了保障。班级纪律有改善,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为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四) 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工作。

一个学期来,我根据本班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本学期,我们高考班先后进行

了三次模拟试,学生在每次模拟试中都出现不同的心理状况,本人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工作,使学生基本上克服了考试紧张的心理状况,为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打下基础。

(五) 制定高考分数目标计划。

本学期开学初,我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高考分数目标,并努力

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大多数学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六) 实施早回校读书计划。

(1)计划的提出:为了实现本班高考计划目标 ,本学期班第一天,我就提出了实

施提早回校读书的计划,要求学生每周星期一至五早上7:10要按时到校读书,并把这项计划纳入德育考核的范围。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每天早上7:10,全班学生已到课室,开展了每天的读书活动。

(七) 开展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一学期来,每次模拟试后,我都以谈话的方式和班集体总结方式,正确指导和引导其学习方法和复习备考方法。并要求学生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学习上永不满足现有的知识水平,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只有不断地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才能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

(八) 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要长抓不懈。因此,一学期来,我每周班会课

都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特别做好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防爆、防盗等工作,并每月备好安全教育教案,使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有备无患。杜绝了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九)认真实施《高三高考班学生总复习阶段要求及管理措施》和德育考核制度。

一学期来,认真实施执行学校制定的高三《高三高考班学生总复习阶段要求及管理措施》,并把《高三高考班学生总复习阶段要求及管理措施》与德育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正常化,在学校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十)认真指导

学生做好高考报名工作和高考志愿填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