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1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教学;推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36-01
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数学教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循思维规律,正确运用抽象思维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解答习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学会使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一、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抽象性、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有时候一字之差就会引起概念上的模糊,如“除”和“除以”,“增加到”和“增加了”等如不仔细比较,就会产生概念模糊。而概念是思维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因此,概念的模糊必然会引起思维的混乱。教师只有让学生加以比较,分清联系与区别,才能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求比值与化简比时,学生常将两者混淆起来。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采用比较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一是从意义上比较。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的得到的商,化简比则是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二是从方法上比较。求比值是用前项除以后项,而化简比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三是结果上表现形式比较。比值是一个数值,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化简比结果是一个比,它具有前项和后项而且两数是互质数。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两者意义不同、方法不同、结果的表现形式不同。这样就强化了概念,学生在化简比时会提醒自己注意区别,防止混淆。与此同时,对比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重视了比较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对数知识准确、完整的理解。
二、注意及时地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抽象和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两者相互联系,互为依靠。每个概念、定律、公式和原则都是抽象和概括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差不多每章都要给学生讲授一些新的概念,而且在讲授过程中要运用大量的概念。因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个具体的事例,把一些非本质的东西抛开,抽象出其中本质的、内在的东西,并加以概括,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思维。抽象和概括同样要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没有感性材料作基础,就不可能有抽象和概括的活动。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教师首先请学生写出1~12各数的约数,然后按约数个数和特点进行分类,再让学生根据1、3、5、7、11这些数的特征及时概括出质数的意义,根据4、6、8、8、10这些数的共性概括出合数的意义。学生经过动手、动脑,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就能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要创设有利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训练时,教师既注意扎实的概念基础,又注意变化比较,才能提高学生判断、推理能力。如根据常见数量关系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学生经过训练就能正确理解。比如,工作时间一定,制造零件的数量和每个零件的加工时间……学生一看“一定”,就会很快地说成正比例。对比要让学生通过事例来检查自己的判断:( )一定,数量和总价正比例;( )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一定,它的( )和( )成反比例。这些有变化的习题,要求学生将一般模式和变化的模式交错练习,运用概念促使自己动脑筋去辨别正误。
四、规范数学语言,正确反映思维活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是否准确、精练是抽象思维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数学语言训练,使他们表述准确、完整、清晰、有条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理解了所讲授的热荩但回答问题进说不明白。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引导,让他们把话说明白。比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齿轮的齿数与转数之间的关系时说“齿数与转数成反比例”,教师要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明白这里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互相咬合的齿轮两个条件,缺少了这两个条件,结论就不正确。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重新复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懂得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抽象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2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3
舞蹈教师要充分挖掘自身素养条件,用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教育能力实现规范化教学
(一)充分发挥舞蹈教师示范能力强的优势,运用丰富的表情和很强的肢体表现力,在清晰的动作讲解的同时运用演示法、领舞法、比喻法、描述法等手法完成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有机结合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发挥教师热心、耐心、爱心的良好心理品质形成完备的教育能力。优秀的舞蹈教师应该对舞蹈事业有深刻的认识,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培养学生是一个漫长的周期,一点一滴的实施教学计划,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具有任劳任怨的精神这是舞蹈教师都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品德。这也正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之心甘于为人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是舞蹈教师良好教育能力的体现,也是从事规范化舞蹈教育教学的条件。
规范化的舞蹈教学也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充分、教学方法的得当、培养学生的具体化
规范化就要求视听手段包括视觉手段的实物标本的特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亲切感。除了表现各种声调和音响的括音器、电视机、录音机等来表现也应更多关注多媒体教学。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是实现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例如开法课,教学初使阶段为了传授新技能,易选用已语言讲解和直观感受的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等;如果训练巩固课,为了训练学生的身体能力就应该选择已实践为主的方法,如训练法、实习法等;若一节课完成几个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要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相适应,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考虑有的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基础,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高年级理解能力比较强适合自我发挥的讨论等等;要求学生注重知识量、注重思维方式、注重创造性、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任何教学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的形成。必须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状况、能力高低和智力情感的发展特征。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4
7岁之前是人类语言能力产生、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尤其是人类的数学能力、记忆能力、动手能力等基础能力协调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要怎样才能较好地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首先我认为教师自身的语言要准确规范。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样板,他们对学生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大有益处的。
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读题和叙述题意能力的培养
我在指导学生读题时,强调读准确,不漏字不加字,在读题时,对一些关键词语如“增加”“谁比谁多多少”等强调学生用语气突出。培养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是表达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严密能力的培养。在低年级数学中,很多是图文题,我认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叙述题意的条理性。如下题: 学生叙述为:每份三颗五角星,有四份。又如找规律题:???__________
学生叙述为:一个六边形两个三角形,一个六边形两个三角形,一个六边形,接下来学生很自然就会知道该画的是什么了。
教学下题时(如下图):
我指导学生叙述为:(1)原来有跳绳66根,借出了30根,还剩多少根?(2)学校原来有一些排球,借出了20个,剩下18个,原来有多少个?(3)学校原来有呼啦圈46个,借出一些后还剩5个,借出了多少个?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训练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促进了思维的严密性。
二、回答问题的训练
思维是有逻辑的,它是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训练学生把话说规范说完整的习惯,使之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用准确而有条理的语言讲出自己的思路、过程和结果。①使用数学语言,不用口头语,如“一共有多少”不能说成“一起是多少”,“向左平移几格”不能说成“向左走几格”,“逆运算”不要说成“相反的运算”等。②根据不同提问有相应的回答模式,如提问:“35÷7,你的思路是怎样的?”回答模式为:“我是这样想的,想7乘几得35,五七三十五,所以商是5。”提问:“35+56,你是怎么算的?”回答:“我是这样算的,先算个位上5+6得11,在个位上写1,向十位进一,再算十位上3+5+1得9,在十位上写9,35+56=91。”学生学会使用“先……再……”的句式回答,既完整又有条理。提问:“求18是6的几倍,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呢?”回答:“因为求18是6的几倍就是要求18里面有几个6,所以要用除法计算。”问“为什么”,用“因为……所以……”来回答,体现出思维的逻辑关系。③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开始可以让孩子仿造着回答问题,要多给孩子开口的机会,可以采取集体说,和同桌说,说给大家听等各种方式,说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
三、 肢体语言的应用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542.4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83-01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 重要性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