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范例6篇

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范文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成因 应对措施

前言

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活动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财务管理、内部运营机制,以及各种外部环境。财务风险存在于施工企业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体现一个企业的业务能力。因此必须深入生产工作的各个细节,分析生产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应对体系,力求将损失尽可能降低,为企业高效完成生产活动提供良好环境。

一、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环境是影响企业运营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由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多种环境因素综合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变化速度快,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又增加其复杂性。这些因素变化体现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提高,利率汇率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等。这种复杂多变的总体环境,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风险。

(二)企业集团财务决策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盲目投资

在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体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面对许多投资风险,其中最容易出现的风险就是工程款不能按时发放,这种风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缺乏良好风险防范意识,在面对工程项目时大包大揽,没有仔细分析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对企业自身实力缺乏正确的认识,盲目垫资。据报载,南方一家年产值上亿元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最终因业主拖欠5000多万的巨额工程款,而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连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工资都不能发放,资产负责率达到92%以上。业主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预测机制不到位,不健全,盲目决策以致于自己把本钱都垫进去才是最根本原因。

(三)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要想通过内部控制防范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行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必须要准确地了解企业内部构成、运行方式和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有企业自身特色,符合企业运行规律的组织机构,同时还需要有一套权责分明,统筹总体又能分顾具体的完整的内部监控制度。但是当前只有很少的企业建立了这种能够满足要求的内部控制机制,还有一部分企业在具体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在思想意识方面缺乏重视,在建立企业资产损失责任制度方面尤为欠缺,对于违反公司财务方面相关规定的行为没有明确有效的惩罚措施,不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这样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二、建筑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最主要来源就在投资过程中没有对相关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估计。财务风险预警是通过对企业内部财务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将企业内部财务方面各项数据变化进行研究预测其发展的方向提供财务状况的报告,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上的可靠依据,对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对于可能承担财务风险的大小、来源有清楚的判断;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企业建立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制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能够为企业合理地选择施工项目,建立有长远目光的战略发展路线提供巨大的帮助。

(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首先,企业必须关注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国家政策、资本市场、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预测变化的趋势,把握其中的规律,制定多种方案,合理地调整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加强企业自身内部的财务管理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冲击,提高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其次,配备有良好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拥有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重要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沟通,建立密切的部门间的联系,保证财务管理方面信息的准确性,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严谨的工作环境,减少财务管理工作的失误。三是加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把因财务决策失误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决策过程中,应对施工项目在总体上进行分析,考虑到各方面的环境因素。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既对常规生产工作中将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又要对可能产生的特殊情况准备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要求企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另一方面,整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根据不同部门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明确各个财务部门的职责,采取责任落实制度,对每一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责任划分,落实到人。对于重大的施工项目在工作过程中对资金流动进行监督。强化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于防范财务风险的积极作用。

(四)适度有效地转移财务风险

风险转移是指项目组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移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的风险处置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是风险承担者发生了变化,人为地将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到第三方身上,使相关单位共同承担。由于不同的单位对风险承担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面对财务风险时产生的影响也都不同,将风险转移给最能够承担风险的单位,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几种风险转移最常见的方式有:分包合作、购买保险和担保合同。

总结

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关系到环境因素,企业本身的投资决策,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建设。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合理有效的应对机制,提高规避防范财务风险能力,努力降低财务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正燕.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对外贸易,2012(6).

[2]王兰平.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1).

[3]许红波.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

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范文2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168-01

财务的正常运转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财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如果想在当今如此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利于不败之地,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监控,把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对于财务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措施,使企业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会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预期收益下降。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由融资或者筹资带来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客观性、不稳定性、系统性、不确定性。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财务外部环境变化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产业政策、利率、通货膨胀、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变化。

(二)企业财务人员意识和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对财务风险的预判和预防不够,也是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四)财务监审制度缺陷

目前在许多企业中制定的财务监审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按照制度执行,难以有效地防控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收益分配缺乏科学性

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离不开收益的合理分配,如果企业收益分配方法缺乏科学性,不遵循企业的实际状况,会对企业的财务结构产生影响,从而破坏企业财务的收支平衡,形成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各部门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

要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就必须首先处理好企业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这一问题不解决好,企业将无法做到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和充分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在处理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上应坚持集权适度,分权合理的原则。

(二)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调整全程控制机制。

(三)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的控制包括财务风险的预测、评价、决策、防范环节。风险预测是基础,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就是在增强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各个环节都能预见风险的存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施科学的管理。

(四) 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规避财务风险

首先应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不断充实资本。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负债规模。再次把握借款时机,审时度势,合理决策。最后预测负债筹资的使用效果,权衡成本收益,优化债务结构。决定资本结构的因素是融资决策。将不同的债务按期限合理搭配,以减少偿还债务的压力,保证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融资金额大小直接决定了资本结构状况。企业应当努力使资本结构最佳,融资成本最低。

(五)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

1.良好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财务风险防范是在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的基础上,提取特定的信息,满足管理的需要。因此,要求企业财会部门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基础功底,牢固树立信息观念,掌握了解市场政策、市场供求、市场经济发展等内部外部信息,并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反馈给企业,为开发和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资料。

2.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蒙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3.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财会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风险防范的成功与否。财会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积极建议和处理方案,发挥财会在企业经营中的参谋作用。同时要求财会人员具备与生产、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并对知识不断更新。

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引言

由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财务风险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和普通企业的有着极大的不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当代的廉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行政事业管理人员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提高政府的公开透明程度,还行政事业单位一片碧水蓝天。

一、财务风险概述

风险在管理学中有多种含义,一是结果的不确定性;二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三是偏差的存在,即不利差异。

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含义因自身性质不同而不同,具体见下表:

表一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对比

企业的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性质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经济职能为主,在乎的是损失的多少以服务为主的非营利性目的,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考虑赢利,以社会职能为主,在乎的是财务资源的依法获取及使用

含义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因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结果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合法、有效地获取并使用财务资源,从而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目标的可能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财务管理人员往往把应承担的财务风险归咎于国家财政,认为只要自按法定预算取得和使用财政资金就好,不用刻意规避风险,因而经常出现“踩红线”、“闯红灯”的行为,这些都是风险意识薄弱的表现。

(二)财务管理机制的权责不明确

财务管理中常常会由于部门权责不明确而产生风险,每个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财务人员的从属地位使得对领导层下达的命令具有依赖性,这种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称极易导致部门间的“踢皮球”。

(三)内部财务关系复杂、控制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导致财务资源的取得较为复杂,加之企业内部部门权责不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外部的相应控制制度尚未完善,财务风险必然存在[2]。

(四)法律法规中的审计标准不健全

由于现行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法规中尚未对审计的相关标准和实施细则做出明确规定,进而导致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依靠主观判断做出认定,因此产生了审计风险的存在。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加强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及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熟悉风险所在区域并有效规避风险、提高防范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二)有利于构建内部财务管理机制

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会提高管理人员决策的正确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合理防范风险,通过建立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来完善管理制度。

(三)有利于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实现预算资金效益最大化,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措施

(一)确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获取和使用资金来完成社会职能的主要目标,就要确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方向,即明确战略目标、运行目标、合规目标以及报告目标等。

(二)遵循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原则

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全民参与原则、权责制衡原则、预见性原则和效益原则,在这些基本的原则的指引下进行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合理划分财务风险域

风险因素引起风险发生的范围即为风险域。行政事业单位要合理划分风险域,对不同种类、不同环节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预算、支出、收缴、管理、采购以及操作六大风险域,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分析每个风险域的情况,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四)按照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循序渐进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严格按照收集资料、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做出决策、后果处理的程序进行,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并且要在前三个环节多花时间和精力,以便后期的决策和处理更加准确、高效[3]。

(五)完善制度,提高风险意识

具体指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健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法律法规,使得审计有法可依,进而规范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此外,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并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控。在制度和人员的双重保证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是一个极其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它的构建对其工作的开展、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都重要。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强化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分析上述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具体落实各项措施来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当然,上述措施只是一己之见,希望各位同仁补充批评。(作者单位:江西现代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柏杨.内控制度建设与财务风险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7(12):84-85.

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范文4

一 、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导源于自然、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其原因复杂而多变。从技术层面看,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资本负债比率、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债务结构等因素。其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期财务目标,形成财务结构不合理。它是上市公司各种风险在财务上的集中反映。财务风险是企业货币化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公司的资本负债率越高,债务结构越不合理,其财务风险越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筹资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再筹资风险等。“筹资风险”又是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风险。

1.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对于负债性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由于负债经营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如果公司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财务状况恶化,或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公司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公司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公司的信誉程度,甚至还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灭顶之灾。

2.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常见的风险种类,是企业债务到期偿还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延伸造成的结果,也是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按筹资风险成因不同,可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两种。

现金性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由于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而造成的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的风险。由于现金短缺、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与债务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而形成的一种支付风险,它对企业未来的筹资影响并不大。同时,由于会计处理上受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即使企业当期收入大于支出,也并不等于企业就有现金流入,即它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无直接关系。由此可知,这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理财不当所致,从而表现为现金预算的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支付危机,或是由于资本结构的安排不当所致,以及债务的期限结构不合理而引发的企业在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风险。

收支性筹资风险。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经营中的收不抵支意味着经营亏损和净资产总量减少,从而对企业偿还到期债务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收支性筹资风险是一种整体风险。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可能对企业债务的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绝非某一项或某一时点债务的偿还与否问题。同时,从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这种风险意味着企业经营失败,或者正处于资不抵债的破产状态。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理财不当造成的支付风险,更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当造成的净资产总量减少所致。此外,从风险产生成因来看,不仅将使债权人的权益受到威胁,而且将使企业所有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它不是一种暂时性风险,而是一种终极风险,其风险的进一步延伸就将导致企业破产,而且这种风险如不及时得到控制,将会给企业未来筹资和经营产生十分不利影响。

3.利率变动风险

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政策性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等影响,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4.再筹资风险

由于负债经营使公司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

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原因很多,加上风险程度各异,因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进行防范。从客观上看,除不可抗力形成的财务风险外,其余大部分财务风险都是可以防范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筹资风险”。因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主要指防范“筹资风险”。

1.采取技术措施防范风险

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最多也最为常见的财务风险。从筹资风险成因入手,在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程度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及时加以规避或防范,能够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理财的安全性。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明确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现金性筹资风险防范。应注重资金运用与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学安排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负债期限、负债周期与生产周期相匹配,则企业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所以,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重要对策。

收支性筹资风险防范。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源来寻求其具体对策,一般而言,应主要从两方面来应对。

一是调整财务结构。从财务上看,资本结构状况是产生收支性筹资风险的前提。因此,要想从总体上规避和防范风险,首先应从优化资本结构入手。资本结构不当是形成收支性风险的主要原因,而资本结构的优化应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入手。从静态角度,主要是提高资本与负债的比率,从而达到降低总体风险的目的。从动态角度,应重视资产利润率和负债率的关系,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有效调节资本结构中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即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率,提高杠杆系数,充分发挥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其风险。当然,通过调整财务结构来规避和防范风险,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既不可为了规避风险而丧失杠杆效益,也不可为了追求杠杆效益而提高杠杆系数加剧风险。

二是债务重组。一旦企业面临风险,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都将面临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则双方受损。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债权人的工作,避免其采取不当措施,使其明确企业持续经营是保护其权益的最佳选择,从而动员债权人将企业部分债务转作投资或降低利率,即进行债务重组。适时进行债务重组是降低企业筹资风险,避免债权人因企业破产而造成损失的上策。当然重组计划能否实施,关键取决于对重组和破产的理解,以及对企业重组后持续经营的信心。

2.调整经营策略化解风险

为了有效规避和防范筹资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精算技术等先进方法引入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断创新防范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

有意回避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法回避一些风险程度大而且很难把握的财务活动。

多角化风险控制法。即多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多生产、经营一些利润率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商品,使高利和低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在时间上、数量上互相补充或抵销,以弥补因某一方面的损失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

风险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把财务风险暴露转移给其他人,这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收益、风险的流动配置最主要的方式。常见的方法有:保险、扩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等。

通过保险规避财务风险。采用保险转移风险只适合纯风险,因为保险只企求消除掉损失而不奢望获利。投机性风险通常不是可保风险。

扩大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散化的投资来对冲掉一部分风险。因通过扩大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消除系统风险。最佳投资组合的设计与个别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偏好无关,对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套期保值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通过期货市场转移企业财务风险。

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范文5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原因 防范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各种内外环境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比如,服务手段、对象等与传统方式相比有了很多变化。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在各个层面中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例如,在财务管理内容、管理层次等方面,都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二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对于前者,预算工作是任何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种风险形式。而对于后者,事业单位的资产方面,资产管理与核算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质。以上是事业单位比较常出现的财务风险形式。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时,要针对具体单位出现的具体形式和成因,采取最合适的防范措施。

一、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有一定缺陷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仅仅将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反映出来,对其他的经济形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在实际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大多数依旧是采用的基数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在事业单位中,部门的各种预算编制在所有项目的支出方面还不是太严谨,也不够细化,因此,这给一些单位违规挪用资金创造机会,导致违规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整个财务管理过程。总的说来,事业单位中,影响一个项目支出预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因素。目前,有的事业单位,并没选择合适的项目人来对资金进行管理,这会导致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需求和经济行为把握不准确,因此,导致出现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力量,其各种道德素养的高低对于单位的财务活动开展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大多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因此,风险意识很淡薄。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的管理意识也不是很强烈,从管理人员到财务工作人员,从上而下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而且,目前在事业单位中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认识程度也不够,从而对员工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比较少。这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时会偏离财务管理的制度,很多的财务人员不能应对先进的财务管理办法,日常的工作还大多数都是帐表处理等,不能进行财务的风险控制。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财政支出控制的改革,这些改革会对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目前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对其会计制度进行变革,这已经不适应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实际要求,而且不同的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的抵御意识、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别,有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作为支撑,这也导致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员工的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一个单位的管理者,是指挥一个单位前进的动力。事业单位的性质本就比较特殊,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越高,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就越强,风险也就越小。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中采取规避风险的各种对策时,管理者也要以科学的管理作为基础,这些都对管理者的能力是一种考验。此外,对于财务管理的员工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保证整个单位至上而下人人都有一种风险管理的意识。

(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在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在事业单位中建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才能尽量地降低单位的财务风险。构建风险预警系统,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该系统应该是全方位覆盖的,无论是人员,还是风险控制的过程。第二,系统的建立要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单位的情况建立最合适的系统。第三,风险预警系统要不断健全,比如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及时地发现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有利于事业单位顺利的财务风险管理。

(三)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

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是为了保持事业单位良好的财务状况。事业单位有时会开展一些投资活动,可以使事业单位的经营业绩比较好,但这样也会造成资金的紧张,而且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财务危机。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对该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地制定相应的风险方法措施,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正常使用运转。

三、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为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不断加强制度的建设,而且对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预警等系统,以减少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欧阳雪莲.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财经界(学术版).2009(06).

[2]海洋.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控措施.价值工程.2010(10).

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范文6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对策

下面针对风险管理中的企业财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防范和有效应对。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意识不够

在发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到财务风险。但是缺乏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不够,也缺乏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财务风险的深刻意识,导致财务风险没有在内部源头抓死,放任财务风险在企业运营中潜藏、发展,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企业员工没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缺乏对风险管理的学习和应对,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缺乏完善的监控机制

要想企业可以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对经营管理的实时监控和严格把关。企业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任何一个危机被放任,后果都不堪设想。很多企业内部的监管部门,缺乏完善的监控机制,没有很好的对风险进行防范和规避。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缺乏及时沟通,对于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汇报,导致风险控制不力,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将风险扼杀于摇篮

风险防控和每个企业人员都息息相关,每个企业人员都要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首先,对管理层和员工要明确进行分工。管理层要严密把关内部的控制机制,及时审核经营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控制同步进行,及时遏制住风险,将风险扼杀于摇篮。其次,要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要谨遵企业的规章制度,了解和学习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积极配合管理工作。企业要及时嘉奖激励为企业做贡献的员工,惩罚懒惰犯错的员工。通过提升高素质的员工,去促进企业向新高度发展。

(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要想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和警示就应该加强。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对没有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科学合理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合理安排资源,从而从根本上抵御风险。首先要加强管理层的职责分工,分权管理企业,督促员工明白财务风险的危害,与员工协调工作,积极和员工进行沟通。其次,业务发展目标,要用具体的书面方案,使相关人员都可以根据有效数据和规划,有效切实的执行风险评估。最后,企业风险评估机制要建立健全起来,使其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并且对其定期维护和更新,让风险评估机制更可靠。

三、结语

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企业财务的不确定、不稳定,导致企业遭受各种损失。所以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及时进行监控,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进行良好的应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勇.新形势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