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例6篇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1

1.护理诊断与美国护理实务分类系统

目前美国护士学会(ANA)已经认可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如下:

1.1NANDA护理诊断分类系统。

1.2lowa 的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果分类系统。

1.3Saba(Georgetown) 的居家健康护理分类系统。

1.4Omaha 的社区护理分类系统。

1.5Ozbolt's的病人护理资料分类系统。

1.6手术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分类系统。

其中,社区护理分类系统和居家健康照顾分类系统,应用于社区和居家护理的护理实务领域。NANDA 的护理诊断和Iowa的 护理措施分类(NIC)和护理结果分类(NOC)则较多地在医院护理中应用。上述1.3、1.4、1.5、1.6的每一个护理实务分类系统,都包括了护理诊断分类、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果分类。

Iowa的护理措施分类(NIC)有基本生理、复杂生理、行为、安全、家庭和健康服务系 统这6个范畴,下属27个类别,共计433项护理措施。Iowa的护理结果分类(NOC)已经建立 了190个评价项目,是一个对在护理作用下的病人结果的综合分类系统,每一个结果都描述 为一个可以测量的动态概念,包括定义、测量表和参照基准。NIC和NOC都是已经相对应地和NANDA护理诊断进行联系的,使这3个分类系统可以相互接连,成为统一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由于不同护理实务领域中的服务对象不同,所出现的与健康有关的问题也就不同,因此 ,护理诊断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群集”现象。也就是说,不同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包含了不同的护理诊断及其分类。例如,在美国的社区护理机构常应用的Omaha分类系统分为4个范畴 ( domains ),下属44个病人健康问题;居家护理机构常使用的分类系统HHCC分为20类,下属147个护理诊断。

2.国际护理实务分类系统(ICNP)

国际护士会(ICN)认为护理专业需要一种国际共通的语言,以求统一;1989年开始组织“国际护理实务分类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Practice ICN P ) ”的研究和发展。ICNP是包括护理现象分类( Nursing Phenomena Classific ation ) 、护理行动分类( Nursing Actions Classification )和护理结果分类(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的统合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目的是用护理的专业语言叙述和记录临床护理实务,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一个科学的基础,同时它本身作为一套护理专业语言和分类系统,也便于将护理资料纳入当今健康服务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护理现象分类目前主要是指护理诊断分类。护理现象是一个外延比护理诊断更大的概念。人类之所有与健康有关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现实领域。疾病诊断和护理诊断这两个分类系统,分别描述了该领域中不同的健康问题,而且都处在发展的进程中。ICN认为,现有疾病谱尚未涉及的健康问题,都有可能属于护理现象,正等待着世界各国临床护士和护理科学家继续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科学认识。

1996年的ICNP第一版本( Alpha version )发表后,在美、欧、亚共有19个国家给予了 回馈和参与。目前,欧洲的许多国家正在加紧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的分类研究。他们依据ICNP开发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以使欧洲各国的基本护理资料具有可 比性。1999年新近出版了ICNP第二版本( Beta version ),ICN希望有更多的国家进行研究。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妇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康复护理;心理干预;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8-02

基于妇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临床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妇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90例患者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妇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49.5±1.4岁;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90例妇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患者,均采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基于手术创伤性较大,具有一定的死亡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康复护理措施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康复护理措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及VAS评分[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TX-*3〗±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中断率 治疗组患者康复中断率为6.67%(3/45),对照组患者康复中断率为22.22%(10/45)。对比两组患者康复中断率,治疗组患者康复中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及VAS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SAS评分及VA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及V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1 常规心理康复护理措施 在患者实施子宫切除后,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般性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给以其基本心理支持,对于出现意外现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心理干预康复护理措施

3.2.1 心理安慰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告诉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状况,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状况等,有效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出现的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护理工作。同时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3.2.2 积极心理暗示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的康复阶段,经常会出现康复效果不佳的现象,该种现象属于康复训练的正常现象,不影响患者康复。但患者对其不了解,因此疑惑自身病情,丧失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的信心。此时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患者讲解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告知患者只要正确、科学的坚持康复训练就会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指引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3 康复训练知识宣传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基础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康复过程、康复时间等,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同时指引患者家属学习一些简单的康复教学,避免因患者家属手法不对,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2]。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妇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采用心理干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康复中断率、SDS评分、SAS评分及VAS评分均同采用常规心理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护理应急管理系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1.081

临床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现、诊治重要场所, 诊断或疑似诊断后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治疗措施为降低传染性、提高预防效果关键[1]。护理应急管理系统针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 为探究其应用效果, 作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4年5月开始实施护理应急管理系统,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8.2±8.2)岁;住院时间3~48 d, 平均住院时间(16.9±10.4)d。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5例;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48.9±9.8)岁;住院时间3~53 d, 平均住院时间(16.8±12.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应急管理系统, 研究组实施护理应急管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2. 1 成立应急管理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为小组长, 主管护师、责任护士为小组成员, 组成护理应急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统筹护理工作, 针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制定详细护理计划。

1. 2. 2 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启动 临床中一旦确诊或疑似诊断患者, 即针对此患者启动护理应急管理系统, 开始实施相关护理措施。

1. 2. 3 隔离措施 将病区进行分区管理, 分为疑似诊断区和确诊区, 疑似诊断患者应予以单间, 同时在病区中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设置缓冲带, 做好明确标志。

1. 2. 4 防护措施 对出入病房、患者标本接触者、污染物处置者及医疗废物处置者均应接受二级防护措施,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正确穿脱隔离衣和相应防护用品, 加强对手部及全身消毒。

1. 2. 5 消毒措施 感染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 房间内安置紫外线消毒机, 定期开启消毒。感染病房内所有物品及地面均应严格进行消毒, 如需重复使用物品, 应装入双层口袋中封存, 并用含氯消毒液浸润>15 min, 后清洗消毒。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均严格消毒, 并专人专用。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应装入密闭污染盒内, 别严格分类, 由专人进行处理。

1. 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护理依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1. 4 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 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于患者出院时进行评估, 包括护理措施、护理计划、护理方法、护理态度等, 总分50分, 4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护理依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94.00%、护理依从性98.00%均高于对照组52.00%、72.00%, 院内感染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2.3744、13.2549、5.0051, 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非常满意33例, 满意15例, 不满意2例, 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0例, 满意19例, 不满意11例, 护理满意度为78.00%;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1618, P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7-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care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personality group (n=43) and routine group (n=43)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patients' admissions.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emergency care, and patients in personalit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rsonalized care. The visiting time, first aid time, admission time, the diagnosis rate, and the success rates of transport and first ai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visit time (49.1±15.8) s, the first aid time (19.2±5.7) min, and the admission time (2.15±0.31) h in the personalit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94.2±21.7) s,(38.6±6.1) min and (3.03±0.37) h,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Personalized ca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care

心肌梗死是常的一种心血管危重病,多种因素均会致使急性冠状动脉出现血液供给障碍,心肌在长时间缺血的状态下会导致心肌部分坏死,且由于急性心梗发作机制较为复杂,病情急,极易出现坏死,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2]。我院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梗患者,研究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院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其中个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54.1±5.7)岁,常规组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54.2±5.6)岁。所有患者的接诊症状均为腹部不适、呼吸困难、大汗以及胸痛,且满足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急性心梗相关诊断标准[3]。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o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医护人员在接到电话了解情况后前往现场,详细检查患者全身,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行18导联心电图,对患者的发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表征施以常规抢救措施,主要的措施为吸氧、镇痛、建立静脉通路、抗血凝以及扩张血管,部分患者伴有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应对症处理。

个性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①及时出诊:制定妥善的出诊规范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当接到急救电话时应简明询问相关情况,及时派车前往,到达现场后查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基础急救。②急救护理:在进行急救时,医护人员应当保证环境安静,严禁患者剧烈活动,部分患者胸部存在压榨性疼痛,因此在给药时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平缓情绪。在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帮助医师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建立额外的通路,奠定后期药物治疗的基础。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和检测,预防并发症,针对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应对症处理,将急救护理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在案。③心理护理: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较急,且疼痛剧烈,患者在发病时会产生焦虑、消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急救和病情。所以护理人员应用言语和动作来帮助患者平复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保证急救动作快速准确,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充分信任医护人员。④转运护理:患者的病情被稳定且得到一定缓解后,应将患者转运至医院中进行深入治疗,在正式转运到医院前,应与患者的监护人或家属进行适当沟通,如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等,在患者家属和监护人的同意下才能够转运,且应在达成一致的第一时间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通知院方进行接待患者的相关准备,指导患者平卧,不要移动,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对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密切关注,抵达医院后,院前抢救人员应该将患者的详细情况介绍给交接医生,如患者病情、体征和症状等,保证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后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以及诊断率、转运和急救的成功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的诊断率、转运和急救成功率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诊断率、转运和急救成功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相关文献表明[5-7],急性心梗的临床死亡率较高,且预后不佳,此类情况与院前急救有紧密的关系。有数据显示[8],急性心梗患者在未入院的情况下死亡概率高达45%,因此必须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传统的院前急救更多的关注点在急救措施方面,如预防并发症、抗凝、镇痛、建立静脉通路和血管扩张剂等,而忽视了院前急救护理[9-11]。本研究个性组患者在原有的院前急救基础上,强化了护理措施,加入个性化护理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个性组的出诊、急救和入院时间均短于接受常规措施的常规组患者,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中强化了护理人员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让医护人员对于护理工作的理解有了更高的认识,在整个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个性化护理中,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急性心梗通常情况下均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感和痛苦,患者由于痛感强烈会出现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对急救产生了抵触心理,而心理护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平复患者的不安情绪,促进院前急救的开展,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入院后的遵医行为[12-13]。出诊的实际反应时间与出诊的及时性成正比,传统的出诊方案措施中往往没有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足够的关心,导致患者及家属因不了解情况而起到反作用,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到院前急救的开展情况,个性化护理的实施强化培训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操作和专业知识,且医护人员更加关心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和诉求,能有效减少急救和入院的时间[14]。个性化护理的实施使个性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诊断率和急救成功率等指标均显著提升。医护人员只有在急救中与患者家属多加交流才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并进行准确诊断,根据诊断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并告知院方进行相关的急救准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5]。

综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护理中接受院前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受急救时间、出诊时间、入院时间,提高诊断率、转运和急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颖,赵婷.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3-15.

[2] 徐月红,童金英,徐月美,等. 临床路径护理程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63-166.

[3] 丁红霞.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260-261.

[4] 罗莉.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22):124-125.

[5] 刘春红.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28-229.

[6] 陈海燕,赵洪波.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9):227,230.

[7] 郭伯珍.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2):148-149.

[8] 丁海静.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 河北医学,2016,22(5):859-861.

[9] 李春玉.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 3(34):105-106.

[10] 吴琦亮.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101-102.

[11] 张冰.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5):3234-3236.

[12] 苏永矗赵春云,王双双,等.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5):45,49.

[13] 孙青玲.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318.

[14] 朱丽美,杨建敏. 全面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情况及日常活动指数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137-139.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公路桥梁维修;维修加固;技术措施;措施研究

一、公路桥梁常见隐患问题及产生原因

1.桥体路面铺装层

桥体路面铺装是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保护桥梁上部结构行车道板不受车轮或履带的直接磨损,使桥体路面平整,以确保行车的安全,防止上部结构遭受雨水、雪水等侵蚀。因为直接与车轮接触,同时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其磨损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其常见缺陷有:表面松散、露骨、纵、横向裂缝或龟裂、表面磨耗、坑槽等。桥体路面铺装层视缺陷的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养护维修措施。目前建设的高速公路桥梁均为沥青桥体路面,因此桥体路面车辙,多数采用铣刨原桥体路面后参照沉陷应对的措施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表层面铺设;桥体路面坑槽,多数采用沥青混合料加热拌和或常温拌和后填补。

2.施工不当导致原桥承载力差

施工是将设计付诸实践的过程,设计的合理性将在施工中得到验证。此外,工程的质量也对桥梁的整体性能产生效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虽然设计是科学合理的,但有时因为施工方的管理不当,或工人的水平较低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会导致桥梁承载能力差,不能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

3.桥梁年久失修,损坏严重。许多桥梁因为维护修理工作不够,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特别是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拱桥,因为地基的沉陷和推移引起桥梁变形开裂,使损坏加剧。

二、公路桥梁的诊断技术

公路桥梁的诊断技术主要分为一般诊断(经常性诊断)、基本诊断(定期诊断)、专门诊断(特殊诊断)三种形式,也可以看做是诊断的三个不同阶段。

1.一般诊断,就是负责公路桥梁的养护人员日常的巡视检查,以公路桥梁得到及时的养护为目的,同时对一些自然灾害和一些不可抗力作出相应的报告。如: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公路桥梁的破坏情况,巡检员应及时将准确信息及时上报。

2.基本诊断,即专业人员对公路桥梁的质量进行定期的跟踪式检查,特别是一些新建公路桥梁和一些通过一般诊断出现问题的公路桥梁,需要专业的工程师形成跟踪小组,通过目测、摄像及其它测量仪器进行专业的诊断,并制定诊断计划,以保证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消除安全问题。必要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应的问题公路桥梁做出限行或者禁行的交通建议。

3.特殊诊断,当被诊断的公路桥梁确定存在严重问题时,公路桥梁专家应及时提出特殊诊断的要求。经上级批准同意后,组织专家成员组,通过检测手段对公路桥梁进行无破损检验。通过对桥体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探寻隐患位置,从而制定相应补救措施。通常来说,需要特殊诊断的公路桥梁应禁止使用,待问题应对结束后方可恢复使用。

三、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措施

1、桥体表面铺装隐患问题维修加固措施

桥体表面铺装加固措施一般分为:局部挖补和铺装层改造。对于桥体表面铺装层局部的坑槽泥浆,可以采用局部挖补的维修措施。而对于铺装层损坏严重的,采用铺装层改造应对①剔除原桥体表面铺装层至梁顶,并清理干净:②加固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一般采用15cm厚度的C40防水混凝土:③设置双层桥体表面钢构骨架网架结构:④在梁顶布设钢构骨架,使其和钢构骨架网紧密焊接:⑤设置桥体表面防水保护层,在放水层施工前对水泥铺装进行凿毛应对,要保证凿毛质量,以水泥混凝土露出粗骨料为准,之后清理干净:⑥摊铺4或5cm厚AC-13改性沥青混凝土。

2、伸缩缝隐患问题维修加固措施

伸缩缝隐患问题如需彻底解决需要对桥体进行大修,所以一般情况下,进行局部的修缮填补,待适宜时间对其彻底修补。伸缩缝更换与新建桥梁伸缩缝安装措施基本相同,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新的安装措施注意事项:①剔除原有混凝土要彻底,不能有松散的混凝土,锯缝时应注意要把沥青混凝土路面切透,以免开槽时缝处的沥青混凝土有松动;②锚固钢构骨架的应对,尽量保留原梁体的预埋钢构骨架,但是维修更换中,能够利用的钢构骨架较少,这就要通过植筋补齐植筋,一般采用φ16二级钢构骨架,要保证植筋深度和强度;③增设钢构骨架网;④桥体表面钢构骨架网伸入到伸缩缝混凝土中,并与伸缩缝锚固环焊接。

3、混凝土梁体裂缝维修加固措施

当裂缝宽度在超限范围以内时,通常采用裂缝封闭措施进行应对,在这里我重点介绍下当裂缝宽度超限时,裂缝的应对措施。1)粘贴钢板法,采用环氧树脂或建筑结构胶,将钢板直接粘贴在被加固的钢构骨架混凝土结构物的受拉区或抗剪薄弱部位,使之与被加固结构物形成整体共同受力以提高结构的刚度,改善其受力状态,限制裂缝的开展,提高结构的承载力。粘贴钢板工艺流程如下:钢板制作基底应对卸荷配胶粘贴固定及加压固化检验防腐应对。其中基底应对十分关键,它关系到钢板与被加固混凝土梁体之间的粘结是否牢靠,两者是否能共同工作。2)粘贴纤维法,它是利用树脂类粘结材料将纤维布、片材、粘贴于混凝土表面,利用其良好的抗拉性能达到结构修补加强的目的。

4、上部结构横向联系隐患问题维修加固措施

横向关联对于装配式梁桥来说十分重要,如果说横向联系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的后果就是单梁承受力,易造成结构损毁。对于板梁铰缝损坏、单梁受力的情况,我们通常采取剔除损坏的铰缝混凝土,在铰缝内加设钢构骨架,同时在相邻板梁间植筋使之彼此连接,然后重新浇注高标号的混凝土。

5、T梁横隔板维修保养措施

T梁横隔板隐患问题很多情况下,出现在干接头中。①干接头改造。一般常见的措施是将干接头改造为湿接头。做法是首先凿除干接头一定范围内的混凝土,视横隔板尺寸而定,然后利用与原横隔板钢构骨架同规格的钢构骨架将开焊、断裂的钢构骨架进行焊接,同时在横隔板下缘再适当增加受力钢构骨架,随后吊模浇筑水泥混凝土灌浆料,其有免振、快硬、高强的特点。②横向预应力,字面意思就是在横隔板处,沿横桥向方向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以抵抗过大的弯矩。先在横隔板处的T梁腹板下缘打孔,穿过螺纹钢构骨架或钢绞线,设置钢垫板,利用千斤顶等施加设计的预应力,使用锚具进行固定,最后利用环氧砂浆或聚合物砂浆对外露的钢材进行防腐保护完成对T梁横隔板的加固。

四、结束语

我国的公路桥梁的总长度位居世界前列,公路桥梁的维修和养护与道路建设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具有更高的作用。做好公路桥梁病害的预防性养护工作,及时对桥梁采取合理的维修与加固措施,不仅可以确保桥梁安全,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对于整个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急诊;护理隐患;防范措施

急诊医学中包括院前急救部分,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是急诊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是急救医学发展的先决条件。院前急救也是急诊医学的主要步骤,其主要是对急、重、危症患者实施急救护理,也是在患者位置到医院之间实施的紧急救治处理及转运监护的过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患者的生命挽救回来,将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降到最低值。因急诊工作相对特殊,随机性较强,时间紧迫,车上配备的设备有限,这就需要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熟练地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增强相关的知识学习,认真实行交接班,检查出诊的器械和物品,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做好院前急救医疗定位很重要。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做好院前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

1.1急诊病人往往起病急、来势迅猛、病情发展快,患者对疾病的预见性不强 ,致使患者及 其家属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出现焦急、烦躁、惊慌等心理反应,就诊时,对医院的期望值很高。而医护人员没有和他们同样的焦急反应,引起他们恼火,引发矛盾,对医护人员产生攻击心理,以发泄不满、扰乱医疗秩序,严重影响了救治工作。

1.2 因急救现象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如救护车上的物品准备不充分,或者上个患者使用后没有及时的检查和补充,就容易引起物品失效,抢救仪器无法正常应用,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3 急诊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接受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1]。医护人员不仅要担负急诊救治工作,面对危重病人多,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任务负荷大、持续时间长、缺少规律性, 医务人员在每次抢救过程中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医护人员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1.4 医患沟通信息缺乏,在急诊抢救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忙于抢救生命,而忽视了患者家属对信息的需求,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忽略,缺少与家属沟通,致使家属对患者的状况了解和掌握不够,无法解除和减少他们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稍有不如意,则易

情绪愤怒,充满敌意,向医护人员发泄,一旦抢救无效,家属不可避免产生怀疑态度,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1.5 不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社会逐渐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渐的提高,患者逐渐增强了就医过程中的权利和自我保护,急诊护理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使其了解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真正的为患者着想,不断的提升急诊技术水平,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实施素质培养,加强急诊护士必备的应急能力和防范措施、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

2.2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在实施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医护人员应陪在患者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变化及心理需求,如出现问题,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不间断的护理和治疗。

2.3 增强医患信息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依法行医”的观念[2]。沟通也是一个化解矛盾的过程,近年来许多患者家属对医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所以,我们在做抢救工作的同时, 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在工作中应增强对家属需求的敏感性,引导和鼓励他们倾诉其真实感受,多与家属沟通,注重家属对信息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告知患者的各种变化,并考虑伦理和文化背景,依据法律和伦理来维护医患关系,推定病人了解将接受何种治疗措施,并作出认可或拒绝的决定。让病人接受和理解有关他们的病情、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性质、选择权、 风险和好处,避免某种医疗措施无法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时,病人或家属向医生提出某种不合理的医疗要求。做好全程优质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达到医患双方相互理解。通过多方面的防范措施,使我科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获得满意的效果,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同时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应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大大提高急诊护 理工作的质量。

2.4 加强急诊物品和药品的管理,认真执行抢救仪器交接班制度,急诊人员必须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和药品,确保急救仪器完好无损。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每周大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急诊仪器突发故障时,立即用人工方法代替,迅速排除故障或更换仪器。同时规定所有的仪器一律不得外借。要求每个出诊的人员必须检查好自己的急救箱,保证出诊所带出的急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完好,认真完成每个抢救细节,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抢救的成功率。

2.5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对法律知识进行培训,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让护理人员真正了解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使管理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相关法律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让医护人员了解工作中需要运用法律来进行自我保护,规定医护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急性急救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