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政策范例6篇

林下经济政策

林下经济政策范文1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已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环境是经济发展所遇到的一项重要问题,作为经济与环境发展中重要的一环,自生态建设提出以来,林业如今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

公共财政政策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下,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公共财政调配的手段。公共财政政策是以国家为主体,利用与集中社会资源,由国家政策作为分配依据,利用政府财政的支出来满足社会相应的公共需要。

目前,我国公共财政政策的理论与应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林业作为盈利与非盈利两种模式共存的产业,再加上其作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一种重要产业,其与公共财政政策所具有的非赢利性质相符合。林业产业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在公共财政中有一定的倾斜性,并且,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公共财政政策的支持与帮助。

二、将林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共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

林业作为现今的一种公共需求型产业,其符合公共财政政策中的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要求。林业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的需求,但是同时其也具有培养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因此必须要有国家经济政策上的支持才可以促进其发展,而公共财政政策适合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林业的发展。

三、公共财政政策下林业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

林业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林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依据公共财政政策作为理论,完善其现有的财政政策体系。

1、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的基本思路

林业相较于其他产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时需要了解到林业的多效益性,体现对林业的扶持性和补偿性。纵观世界各国林业财政政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林业财政政策,再直面我国林业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构建财政政策方面必须确立合理的思路。

(1)林业财政政策必须纳入公共财政政策体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是立国之本,公共财政是实现政府政策的有利工具。建立了公共财政体制,就确保了必要的公共支出,也规范了政府的收入行为,优化了财政收支结构。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的财力将主要集中于社会公共、公益事业及服务保障等社会公共需要领域。

(2)应不断增强中央财政在林业领域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林业的不断发展下,其具有的公益性、社会性、经济性也日益显现出来,但是现有的财政政策体制无法使森林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全部开发出来,因此中央财政应对林业财政有一定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结构,确保森林功能发挥,进一步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

(3)坚持林业多功能性是林业财政政策的主导目标

在市场经济变革的过程中,林业的三大功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重视,公益与市场、商业与财政的关系更加清晰,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是向市场型财政过渡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林业的要求与日俱增,而林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林业财政政策要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政策手段积极引导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优化,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支持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4)必须确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大财经战略

纵观各国的林业财政政策,越来越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及其补偿。我国林业财政政策也应选择积极扶持政策和补偿政策,确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大财经战略。实施这项政策的改革思路是:运用税收、政府支付、贴息等财政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导向功能,以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及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林区经济的不断增长。

2、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林业财政政策体系构建

(1)税收政策是最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可以用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目标。税收政策的核心是负担问题,税收政策主要通过税种的兴废、税率的调整、减免规定等形式实现。

(2)公共支出政策是政府为提高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安排的支出,它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政府投资等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补贴、社会保障支出等转移性支出。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通过支出政策来改善社会投资环境、刺激和引导私人投资增加。而通过转移支付可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

(3)财政补贴政策财政补贴是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业或事项给予的补助和津贴。财政补贴在财政宏观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国家预算政策国家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政府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进行行财政分配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财政政策体系中,国家预算政策起主导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导向和制约其他财政政策。因为预算收支规模调整可以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进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林下经济政策范文2

[关键词]林下经济 规划原则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62-01

1.林下经济的规划原则

1.1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

以生态安全为前提,统筹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坚持种养结合,多措并举的原则

在充分利用和发展林地资源的前提下,种养结合,多措并举,循环利用,努力提高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1.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1.4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

加强示范基地和示范点的建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发展。

1.5坚持市场推动、政府引导的原则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引导林农发展适宜的林下产业,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联合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协调,加强指导,大力宣传,广泛发动,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

2.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模式

2.1林菌间作模式

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环境,在郁闭的林下发展食用菌生产,如种植杏鲍菇、平菇、香菇、黑木耳、灵芝等食用菌,不受林龄的限制。

2.2林下养禽模式

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杂草多和空间大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以放养为主)各类家禽或野禽,如鸡、鸭、鹅、山鸡、鸵鸟、孔雀等禽类动物,生产无公害禽类绿色食品,不受林龄的限制。

2.3林下养畜模式

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牛、羊、猪、兔、水獭、狐狸、梅花鹿等家畜或驯养野生动物,生产无公害畜类绿色产品,不受林龄的限制。在确保林地生态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林间空地,在林下开展养殖,向社会提供绿色动物产品。

2.4林草间种模式

幼林期林下间种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苏丹草等,可实行分区轮作,定期收割,为养殖场提供优质牧草饲料,间作年限2~3年。

2.5林粮间作模式

幼林期林下间种高效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如绿豆、豌豆、小豆、大豆、花生、油菜等低杆作物,通过以耕代抚,提高土壤肥力,加强幼林管理,间作年限2~3年。

2.6林菜间作模式

幼林期根据林间光照强度及各种瓜菜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瓜菜间作品种,如菠菜、大蒜、洋葱、大葱、西瓜、草莓等,间作年限2~3年。

2.7林果间作模式

利用黑龙江地区有利果树生长的水光热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果农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科学合理确定林果产业布局,分区域抓好林果产业。

2.8森林旅游模式

充分发挥林区生态良好、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围绕森林旅游兴办农家乐和森林人家,发展餐饮、商品零售等配套产业。

2.9林产品加工模式

利用林下产品资源,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开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拓展销售渠道,延长、加粗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3.林下经济整体规划的保障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林业局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县市区林业局长任成员的林下经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林下经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林下经济建设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和保障措施的实施。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都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及时掌握和通报建设情况,交流建设信息和经验。林业局和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都要将发展林下经济纳入林业建设的指标体系,摆上全年林业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到年初落实计划,年中观摩评比、督导检查,年末考核验收。扩大横向联合,加强与农业、畜牧、渔业、供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申报、建设和管理各类林下高效种植养殖项目,促进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公众产业之一。

3.2落实相关政策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发展林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包括林地使用政策、收益分配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切实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政策问题。利用国有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在不影响权属单位正常抚育经营和林地既有效益的前提下,可签定合同,谁使用、谁建设、谁收益;承包集体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的,按照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有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保障林地承包者的合法权益;使用流转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的,要根据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做好林地流转工作。按照各级政府发展计划和扶持政策拨付的财政扶持资金必须及时发放到位,任何单位不得拖欠、截留、挪用。

3.3增加资金投入

用好国家、省、市有关发展林下经济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林下经济建设项目,获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市级以上相关项目资金,在用途不变、拨付渠道不变的前提下,重点支持林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财政逐年加大对林下经济建设扶持资金的投入力度,县乡财政资金要足额配套。积极协调争取金融信贷优惠政策,融汇金融贷款或贴息贷款,用于林下经济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征集社会资金,吸引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等经济组织投资兴办林下经济实体,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3.4强化科技支撑

大力推广林下高效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障林下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在全面推广应用现有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加大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作,共同开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和现有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加快国内外林下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消化吸收,开发创新。兴建一批林下标准化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加快科技推广步伐。通过高薪聘用、选送进修、学术研讨、科技交流、技术培训等手段,培养一批服务于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技术专家和农民技术员,充实到林下经济建设产业基地,保障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要高度重视品牌优势,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打造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优势产品和知名品牌。

3.5建设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物流和信息网络化体系,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指导各地组建专业的行业协会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为林下种养业户提供市场信息、种养技术、产品营销等一系列服务,逐步形成与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配套服务平台体系。

参考文献

林下经济政策范文3

1林业财政投入效率的提出 鉴于林业的公共产品属性、林业自身特点及林业资源稀缺性等先天缺陷,林业市场配置资源失灵状况决定了政府在林业生产和投入职能的发挥,政府支持林业发展已成必然。政府支持林业发展的职能很大程度上通过公共财政来实现。高培勇等(2009)提出,财政支出效率是财政支出的核心,财政支出规模的适当、结构的优化,根本目标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财政支出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林业必须保证较高的投资效率。沿承福利经济学对效率的论述,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以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为定义和衡量标准。政府以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和比例对林业进行投入,财政资金投入能使林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林业能较好地实现其多功能作用,则认为林业财政投入是有效率的。 MikaelLindenandJussiLeppanen(2003)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论证了1963~2000年芬兰财政对该国林业投资的效果,指出公共财政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较为明显。该观点在法国、挪威、芬兰、乌克兰等国的财政支持林业发展政策中得到证实;日本政府提出一系列林业保护政策,如“林业组织改进项目”,中央政府补贴整个支出的50%,地方政府补贴25%,各市级政府补贴10%~15%,剩余部分由此项目的特别任务组支付;ArvindKhare,SaraScherr,AugustaMolnarandAndyWhite(2005)分析林业发展各种融资渠道,认为落后地区或国家尤其要注意林业发展投资问题,要不断破除阻碍林业发展的政策壁垒,多渠道筹集资金。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估计,1993~2000年发展中国家林业保护所需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每年为312.5亿美元;LindenandLeppa¨nen(2003),MikaelLindenJussi?Leppa¨nen(2006)提出,10%的林业私人投资增长以相同速度促使公共林业投资需求增加,10%的公共投资增量将引起2.5%的私人投资增量;并通过一个非工业林投资公共成本分担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解释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成本共担的最佳选择,私人非工业林投资会根据政府投资进行优选,并对外生变量林业收入税、林业收入水平、利率、投资规模、市场木材价格预期值作了估计。 2林业财政投入效率的类型 在“庇古税”和“科斯产权理论”的指导下,各国林业财政支出效率实践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税收、预算、补贴、赤字、结余和政府投资等政策手段,经由一定途径和方式作用于政策目标方面。政策方面,采取从立法、政策及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方面对林业投入的具体措施。 于书利(2005)研究认为,随着国有林经济贡献的弱化,生态贡献不断加强,政府与国有林的经济关系从国家依赖森林资源对经济发展提供贡献,逐步转变为国有林经营独立核算甚至政府予以投入。国有林方面,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国有林的全部收支由财政预算及林业部门统一核算自取自用;日本、英国等国国有林部分收支由财政预算及林业部门统一核算,不足部分由专项财政补贴、贷款或公债予以解决。私有林方面,多数发达国家采取鼓励私有林发展并附之以进口部分木材战略。私有林扶助手段包括提供补贴、提供优惠贷款、给予税收优惠甚至赠款等。 在林业财政支出规模方面,张美华(2002)认为现价段我国林业财政支出规模不足,随着国民经济增长,林业建设投入投资比例应从现在的1%提高到2.5%~3%,林业财政资金应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刘晓斌(2003),假设在中央财政承担80%资金的前提下,提出2010年中央财政需负担营林经费4200亿元,在现有财政规模下,林业财政支出提高到2%是有可能的。在林业财政支出结构方面,刘晓光(2003)认为,财政直接投资应逐步从商品林建设中退出,将有限财力集中于基础性、公益性的林业建设和保护项目方面。在林业财政支出效率研究中,周莉(2007),把林业财政支出效率分为中央财政的资源配置效率(中央财政的林业财政支出效率,体现于林业财政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和结构)和林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林业公共服务部门财政支出效率,体现在林业系统内财政资金结构、规模及资金使用综合效率)两个层次,并围绕林业财政投入资金链,从林业财政支出规模效率、结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进行了研究。 3林业财政效率的评价体系 在林业财政投入资金运用效率方面,高尚仁、任恒祺(2002),通过对西部大开发中生态林建设资金运用的考察,发现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违反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现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违规资金数额惊人、影响恶劣。指出林业财政投入规模及支出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资金管理体制缺陷。刘国成、张愈强(2006),王洪玉、翟印礼(2009)运用委托理论说明政府对国有林业企业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失和不健全是导致林业投资效率低下及林业资金违规的原因。秦涛(2009)认为,我国林业财政投入规模和结构长期以来陷入不经济状态,财政投入林业总量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显著,因而不能满足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需要,林业财政投入渠道不稳定与财政职能不相称、林业财政政策不能完全落实、林业财政投资标准不合理等因素,导致林业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林业投资缺口阻碍林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出建立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以弥补林业财政投入不足的对策。 在林业财政支出效率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方面,刘克勇(2005)通过对林业财政政策制定方法、程序、林业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研究及中外林业财政政策比较,探讨建立林业财政投入评价体系基本方法,对林业财政投入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构建原则、评价指标层次、投入评价具体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周莉等(2007,2009)从初步建立林业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框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曹文(2008)分析了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纳入财政体系的理论、财政政策、财政投入政策设计、原则及投入政策分析、政策评价、国际经验等,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在林业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方面,景彦勤(2006)认为,林业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首先应体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按基本指标与效益指标两个层次构建林业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6个环节(前期组织、项目立项、资金运行、项目管理、基本目标、效益分析)进行评价。樊喜斌、刘红梅、王克强、陈玲娣(2006)从林业财政支出角度,尝试建立林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路、原则和指标体系,运用系统理论观点,用林业财政支出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四阶段构建了林业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于家傲、贾利、李友华(2008)利用统计软件对衡量黑龙江垦区林业绩效的14项评价指标转化为评价林业绩效的4个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对垦区2005年林业绩效排名并提出改进对策。刘红梅、王克强、陈玲娣(2008)介绍了英国和澳大利亚利用林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控制林业部门开支、提高林业支出使用效率和林业部门责任意识方面取得的效果。赖作卿、张忠海(2008),罗晖(2008)运用DEA分析方法,从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和规模效益方面对广东省21个城市林业的4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城市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区域均值,提出增加林业投入和提高林业技术效率是提高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主要手段。肖泽忱、布仁仓和胡远满(2009)认为,目前的林业绩效评价多是对林业政策效果的评价,少有对林业政策本身制定和设计及实施管理的评价与分析,并提出对比分析、问卷调查、费用—效益分析、层次分析、时间模拟、因素分析、分级评价、加权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公众评议、生产函数等评价方法。#p#分页标题#e# 4简要述评及研究展望 从国内外与林业财政投入效率相关的研究来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10年。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各国都从林业财政支持政策作用、财政支持工具、具体支持政策规定等方面探讨了财政对林业的重要作用。(2)对财政支持林业具体思路、林业财政资金使用方向、投入原则、投入范围等方面研究缺乏明确的结论性描述。(3)对林业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相关度如何、如何评价林业财政投入效率、评价指标等内容,仅限于对林业财政支出规模效率、结构效率的部分测算,效率多采用成本—效益法对单一工程或项目的评价,缺乏对林业财政投入效率的系统分析及定性定量研究;没能形成林业财政投入效率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体系。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财政效率理论及实践的相关研究应更多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新问题,结合地区林业发展实情,分析影响林业财政投入效率的因素,探究提高林业公共财政投入效率的保障措施等相关研究,宜沿下述框架逐步深入。 (1)加大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制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经济等思想基础研究;(2)从古典经济学“效率”内涵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与低碳经济思想,明晰作为具有强大生态功能的现代林业财政支出效率的内涵、特征及效率界定范围,重点关注林业财政支出的生态效率、社会效率等理论描述;(3)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投入各阶段的财政资金支出数据和支出效果,利用数学语言描述林业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对林业资金需求的拟合程度;(4)建立现代林业财政支出效率的综合评价框架,构建能综合体现林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林业发展目标的林业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建立林业财政支出效率评价模型;(5)基于上述研究,提出提高现代林业财政支出效率的对策措施,从制度、政策、法律、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综合保障措施和对策建议。

林下经济政策范文4

关键词:林业;政府性;支出;林业经济;增长

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同时林业的资金投入也是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但是实际情况是在林业方面的政府性支出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见,在现代化经济下,深入研究政府性支出对林业经济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政府财政体系,还有助于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优化和发展。

一、政府性支出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林业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我国对于林业经济的资金支出虽然规模比较大,但是缺乏长期的效力。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对于林业政府性的平均支出规模在1.16%左右,而平均产出规模为4.99%。也就是说,林业政府性的支出是比高效的。但是从林业经济效益来看,远没有达到设想的效益回报。可见,政府性支出的可持续性是会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二)林业经济的融资方面就目前而言,林业的主要资金投入是来源于政府,其次才是外资、私人筹资等。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变革,林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稳定。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新的融资渠道。可见,政府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经济的融资,同时也使得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无法得以发挥。(三)林业产业结构方面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林业经济的增长速度高出了国家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林业产业中的第一产业远不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林业第一产业与生态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关系。况且政府扶持林业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我国生态平衡。显然,林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有所偏差。

二、改善林业政府性支出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措施

(一)加大林业政府性支出

政府在林业方面的支出资金来源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债以及其他国家预算资金。实际上,在四个来源之中,国债资金的来源极其不稳定。而且林业政府性支出的规模也在不断变化。投入资金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林业基础的建设,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2001年左右对林业的资金投入规模较大。与此同时,多加还颁布了相关政策为林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后在2010年国家又颁布了长江、内蒙古等林业资源保护法规,为促进当地林业的发展,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证明,在政策内的区域,当地的区域经济和林业经济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此环境下,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大林业政府性支出。首先,发行应当放宽条件,发行国家债券,以此形式募集到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还能够调动人们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并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国家还可以借鉴其他多加的融资方式,促进林业国债的发行。总的来说,政府可以听过增加林业国债来加大林业政府性支出的力度,以此保证林业资金投入的长效性,真正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以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当中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发展当地的林业经济,从而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做出努力。譬如某市区利用国债资金,扩大了沿海防护林改造步伐。每年投入200多万元,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营造沿海防护林带总长达286.9公里,绿化率为99.3%,大陆基干林带已基本合拢。其次,地方政府应当加大林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国家在逐渐完善林业发展法规的基础上,政府应当把握好这一时机,着重加大政府对林业经济的投入。例如某市在三年间,投入林业生产建设资金约2.1亿元,其中中央和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约1亿元。事实证明:各级财政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建设和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保证了林业部门日常性的开支和林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鉴于此,政府可以从政府扶持、社会补偿、群众投入和外资补充等四个方面加快林业投资机制的完善。总的来说,国家和地方都应当重视加大对林业生产和建设的资金投入,以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公益效益的增长。

(二)拓宽资金来源

促进林业的经济增长单纯地依靠国家收入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重视不断拓宽林业投资资金来源,以促进林业行业的稳定发展。况且林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资金投入的不足必然会导致林业工作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从事林业的人才逐渐减少。人才的减少使得林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提高,致使林业经济得不到发展。这样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严重阻碍林业经济的增长。国家的资金投入毕竟有限。若要进一步扩大林业经济的发展规模,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关政府就应当重视拓宽林业资金的来源。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重视推出相关优惠政策,引进社会资金。与此同时,地方林业局要重视抓住优惠政策,致力于林业经济投入资金的拓宽。例如某林业局积极搭建了当地金融界与实际经济的桥梁,进一步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据了解,该林业局结合当地经济,制定了扶持林业企业到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的政策,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私募债、企业管理及资本运作培训等渠道加大林业经济的增长。其次,地方政府要重视不断拓宽外来资金的投入,以加快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例如某县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行林地和资源转让,熟、幼林经营权,协议连片经营等办法,成功将全县26.7万亩林木、林地实现流转,吸引了全县9.4万农户、20.5万人上山培育林业资源。同时结合国家惠农政策,引导民间资金3.88亿元投向林业发展领域。而且该县林业主管部门通过争取国债造林、“三难地”造林、退耕还林、长防工程、公益林、水保造林等15个项目,引进资金1.968亿元。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应当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通常林业的第一产业是指林业洗头膏非林生产和涉林产业。第二产业是指林业的加工业。第三产业是指有关林业旅游和生态产业。而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林业的快速发展。总的来说,国家和政府应当重视不断拓宽林业的融资渠道,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三)规范林业政府性支出的规范使用

政府性支出在林业方面的用途包括林业基本建设、财政贴息、林业事业发展以及建立专项资源四个方面。林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况且投入到林业的资金属于公共服务资金。显然,林业经济的支出必然要受到国家的管控。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仍不够完善,资金管理仍比较薄弱。只有规范林业政府性支出的规范使用才能保证专款专用,使资金能够真正用于林业经济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加强对林业产业支出的管控。目前我国政府林业管理部门与国有林业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林业产业支出账目有国有林业企业负责,而管控则是由政府林业管理部门负责。这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并不能够真正规范林业产业支出。而且不同的国有林业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性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有林业企业也面临着改革。这也就意味着政府要减少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国有林业企业的竞争力。例如某省要求省市县三级要加强项目库建设,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在省级部门批复预算之后,要求市县在15日之内报送资金申请。同时,省级部门要按照“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原则,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机制,强化资金使用情况跟踪问效,考评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促进市县加强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其次,政府要明细林木的归属权。严格意义上来讲,政府部门只用有企业的所有权,而企业的经营仍是归属于企业。在明确归属权之后,才能够进行专项的支出管理。另外,政府部门也可以实行承包制,转让林业承包经营权。并建立相应的规范政策。这样不既能够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也能切实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相比于国有林业企业,拥有承包经营权的个体更能适应市场的优胜劣汰。最重要的是能够方便政府加强对林业资金投入与产出的管理,减少资金浪费。例如某地区鼓励组建林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产加销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导向作用。加强合作社征信体系建设,为市场运作和政策扶持提供基础信息支撑。推进合作社能力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总的来说,政府要重视明确产业经营权,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林业政府性支出的管理,从而保证林业资金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国家政策不断变革的背景下,政府更应当重视依据国家政策,强化林业政府性支出管理。

三、总结

综上所述,林业政府性支出对林业经济的增长表现在多个方面。在现代化社会中,政府不仅要重视从政策上加快林业经济的增长,也要重视从经济上推进林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也要积极国家号召,致力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要重视从加大林业政府性支出、拓宽林业投资渠道、规范林业政府性支出三个方面入手,真正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善龙.林业政府性支出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5.

[2]孔凡斌,廖文梅.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13.

[3]曹盛国,王国卿,沈良伟,胡迎琪.对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

林下经济政策范文5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必须从国情、林情出发,这是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国也是如此,从前一段的实践来看,理论与实际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对林业分类经营必须精心设计,稳步组织实施。

1林业分类经营的体系划分

1.1林业分类经营类型的划分体系

按照森林功能主导利用的原则,将森林划分成不同类型的森林[1],即公益林和商品林,然后按照不同类型的森林进行不同的经营,即形成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分类类型的划分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没有对森林类型的划分,就没有对林业性质的划分。

林业分类经营类型的体系从2个方面划分和建立。从横向上讲,森林可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林业经营即可划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从纵向上讲,森林可以在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各自进一步划分。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国土保安等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服务,进一步可分为生态性和社会性公益林2种类型,生态性公益林以满足自然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还可进一步划分为5种;社会性公益林以满足人类生态为主体功能,也可进一步划分5种。商品林则以提供林特产品,获得最大经济产出为主体功能,主要是提供能进入市场流通的经济产品,具体又可划分为木材产品林和非木材产品林2种及进一步划分为5种。森林类型的划分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包括投资渠道、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对整体的林业采用不同性质的经营,而形成了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公益林业也可进一步划分为社会公益林业和生态公益林业。

1.2我国林业经营区域的划分体系

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使林业分类经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调整,并协调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林业分类经营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区域性的划分,以保证商品林业和公益林业合理布局,有差别地采取经营措施。因此,在森林分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林业分类经营,反过来又积极地指导更大范围的商品林业和公益林业的区域建设,发挥着提高区域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作用。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可将我国划分2类4个区域:第1类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包括2个区域,即: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西北北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风沙干旱地区。这一类的2个区域都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对当地环境,乃至全国地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一类地域主体任务是发展公益林业,采取停止砍伐,制止毁林开荒,实行退耕还林等措施。第2类以商品林建设为重点,包括2个区域,即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东部沿海及东南部地区,这一类的2个区域,商品林建设条件优越,且属经济发达地区。因此,这一类地域主体任务是发展商品林业,采取集约经营,按项目管理的办法发展市场需要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同时兼顾生态公益林建设,按阶段和进程实行转换,变商品林为公益林、公益林为商品林。建立林业分类经营区域的划分体系更有助于我国的林业建设,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林业的发展进程。

2林业分类经营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依据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需建立不同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2]。

2.1公益林业

公益林业发挥社会公益的作用,从管理上必须体现明显的行政性和法规性。公益林业必须由代表国家全局利益的中央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针对公益林业对全社会的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采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公益林业的作用、地位、投资、发展、保护都要由政府明确下来,并要用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加以确定。同时,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相应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

2.2商品林业

商品林业应满足社会的经济需求,作为经营的主体,通过生产产品,增加经济效益而开展各类各式的经营活动。因此,商品林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原则建立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一是必须实行企业化经营[3]。商品林业讲求经济效益,只有企业化经营才能适应商品林业的需要。二是采取企业性质多样化。可以按规模、所有权、隶属关系划分成不同性质的企业,可以有国家的总公司、分公司,核心层企业,也可以有私营企业、个体所有者的经营。三是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产业体系。商品林业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林木生产中要提高经济效益,木材加工也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建立集团化经营的产业体系,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有加工利用前途的林木;另一方面对现有林木进行加工开发利用,增加附加值

[1] [2] [3] 

。例如新西兰,就是在辐射松已成林可利用的前提下,对辐射松进行产品加工开发,使辐射松成为有高附加值加工前途的林木资源。四是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林政资源管理更适合商品林建设的需要。  林业分类经营的科技措施

林业分类经营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通道。《森林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林业科学研究,推广林业先进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林业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持。在林业的发展中,科技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技进步,可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可以提高森林的防病虫害、防火、防灾水平;可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进而提高林分质量和林业生产力。因此,应加强林业科技教育工作,要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条件恶劣地区造林、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防沙治沙、森林资源与生态监测、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林农复合经营、林火管理与控制及主要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积极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林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加强林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根据林业建设特点,建立各类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切实加大对林业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

因此,林业分类经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以支撑林业分类经营。一是提高森林培育技术,针对各种性质的林业采用不同的措施;二是分类划分及评价的方法,要采用既符合国际通用,又适合我国林情需要;三是提高目的树种选择及良种育苗技术。要以林木改良为主,选育速生、优质、抗逆性强的新良种;四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恶劣、对森林影响大、要求高的地域,要研究适合的林木及森林系统,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五是进一步研究现有林木加工深度拓展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的综合技术,充分利用林木资源。总之,科学技术是林业分类经营的最有效的支撑条件,缺少这个条件,林业分类经营就很难实施下去。

林业分类经营的政策策略

政策是国家、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完成确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策略则是实施和启动政策而采取的方法和途径。作为一项政策包括形成和后续个过程。一项专门政策的形成包括个主要阶段,即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行动准则和路线;政策的后续过程主要包括政策的启动、政策的结果检查和政策的修订。林业分类经营的政策和策略,就其政策而言,应包括法律、规定、办法、制度和规程,而目前实施和形成的政策应该有《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防沙治沙法》《天然林保护管理条例》《林地管理条例》《湿地管理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森林培育管理规程》以及调整林业税费政策、调整国土整治的有关政策等。一项成功的政策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方法和手段。林业分类经营政策应采取的策略有:一是建立健全行政机构,组织实施;二是必须按标准制定规划和实施办法,并相应采取许可证制度,公益林经营有公益林经营许可证,商品林经营有商品林经营许可证;三是通过税、费、资金投向、财政补贴、市场价格、经营协议、奖励及商业手段促使政策的实施;四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维护政策的实施;五是运用推广、咨询、信启、公约和相互间的协议,辅助政策的启动和实施。由于林业活动的复杂性和森林的多功能性,在划分不同性质林业的前提下,林业分类经营的政策具有多样性和连续性,因此政策的形成和采取有效策略、启动和实施是不可分割、同等重要的过程。

此外,应加大政府对林业建设的投入,要把公益林业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国家财政要重点保证;地方规划的区域性生态工程建设投资,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部门规划的配套生态工程建设投资,要纳入相关工程的总体预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财政支农资金,也要适当增加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对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建设中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性、公益性建设,由国家安排部分投资。逐步规范各项生态工程建设的造林补助标准。此外,随着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逐步深入,有关地方政府要承担起原来由森工企业承担的社会事业投入,同时国家给予必要支持。

石道金,冯迎春,杨丽霞,等.试论林业分类经营条件下林业经营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J].浙江林业科技,,():-,.

张秋良,贾占元,莎如拉.内蒙古凉城县林业分类经营若干问题的探讨[J].河北林果研究,,():-.

林下经济政策范文6

[关键词]林业经济 发展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80-01

1 引言

一直以来 ,我国作为资源大国,并不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伴随着绿色环保的理念的深人人心, 社会各界对于林业生态的关注逐渐加强 , 政府也在各项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 使得我国林业的发展步人了一个稳定有序的状态。 不仅消灭了原有的森林资源赤字, 还成功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和 蓄积双增长的局面。从而最终带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 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待处理的问题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总量太少,我国疆域辽阔,但是真正有效的森林覆盖面积却不多,远远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另外,在这本就不丰富的总量中,真正达到高质量的森林资源就更加的稀少了, 因为从前的过量开采 ,导致现在的森林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幼林,所以,我国森林资源的状况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

2.1 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要想有效的解决我国林业发展的问题, 必须针对以上问题存 在的根本原因制定措施 , 才能达到根本解决的目的。造成我国现在林业资源和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关人员和单位在处理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的关系上存在着误区, 没有真正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单方面的追逐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的利润, 并没有着眼于林业资源的长期发展和收益 ,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正所谓,观念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核心, 只有从根本上纠正了人民对于发展的观念上的偏差,才能把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到实处。

2.2 现行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的制约

林业是一项产业,是一种人为的经济活动,所以它的发展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可以解决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是林业经济本身的发展又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所以归根结底 , 林业的发展也要仰仗于政府在政策上的制定和颁布。合理的政策将大大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反之 ,将会起到阻碍林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1) 林业部门的政府管理政策问题

林业部门的改革跟不上林业发展的要求, 表现为滞后于林业产业的发展的状况。这样政府如何控制私人经营森林的活动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着林业产业是否能够按照国家制定的可持 续方式经营。

(2) 林业部门的资金政策问题

由于我国的林业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 。目前较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 忽视了林业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使得许多经济发展方案无法实施, 所以资金的短 缺直接影响了林业发展的现状。

2.3 林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科研技术落后

我国目前的林业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整个行业的最普遍的问题是工艺太过陈旧和落后,有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工艺进行生产,这种与时展相脱节的形式是会严重阻碍企业自身发展的,必须进行更新,还有要加大在科研力量上的投入,引进先进设备,聘请专业技术人才 ,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2.4 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林业企业和其他发展不良的产业一样 ,存在着整体韵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规模小, 效益差, 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等问题 , 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 如何把林业产业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 型转变是 目前的首要任务。

3 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3.1 丰富森林资源

上文中已经指出,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少,树木质量不高也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资源与经济的基本关系的正确处理, 就要通过对林业体制进行改革的方法,来做到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再通过林业经济发展来推动林业资源建设。

3.2 强化政策措施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1) 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只有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引入到林业产业中, 才能真正搞活林业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得到的宝贵经验。

(2) 放开搞活林业经营管理机制,注重多种管理方式的配合和制约,制定一套有效的权责分明,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 ,有利于规范行业竞争。

(3) 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经济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不偏废其中任何一个。

(4) 将林业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中,落实好政府的相关政策,并对于有需要的林业产业对政府提出相关的帮助和政策上的倾斜。

3.3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将林业产业从资源密集型结构中摆脱出来,寻求一项更加合适的发展道路 ,注重对新产品的研发和深加工产品的改良,努力提高产品的价值。并辅以食品产业,开发出新的绿色的林业产品,积极探索市场需求 ,提高产业的竞争力的。调整生产力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4 坚持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 哪个行业和产业掌握了最新地领先于他人的高科技手段 , 哪个行业和产业就会在发展上占有先机。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林业产业, 体现为林业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与否直接决定着与同行业企业的差距 , 所以,企业要合理地加大在科研技术上的资金投入, 这样所获得的收益将是长远的。另外,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任何个人和企业的行为都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一切涉嫌违法犯罪的生产活动都应该被严厉的禁止。这是一切发展的大前提 ,即在不危害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的发展才是合理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发展。

4 结语

发达的林业是政治稳定、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先进 、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象征。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每一个林业工作者都应该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 自己的力量 ,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言献策。

参考文献

[1] 桂先群.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想法[J]冲国林业,2005(6).

[2] 国家林业局. 2004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2004.

[3] 王玉明。关于发展林业经济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