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范例6篇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 雾化吸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95-01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12年我科所收治的498例上呼吸道感染、咽盐、喉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患儿,年龄40d~12岁,平均年龄6.1岁。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憋、呼吸困难,静脉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予雾化吸入均在5到10天治愈出院。所选雾化方式为主要为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优于超生雾化疗法等优点。[1]

2 护理

2.1 治疗前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儿及家长解释治疗作用、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年长儿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或示范雾化吸入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向他们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和优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并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年纪小,不配合的患儿可以用年长儿来示范带动。并加以放音乐和玩玩具的方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消除对治疗的恐惧心理,提高对治疗的顺从性和配合性。

2.2 雾化吸入的方法

我科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雾化治疗时的患者、雾化液温度、雾化配置液的选择、雾化量的调节、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以及雾化后的处理等因素,都直接影响雾化治疗的效果。①选择:通常仰卧位较坐位潮气量降低,幼儿横隔肌位置高,胸廊活动度小,不会做深呼吸,使肺活量降低。所以,采用仰卧位雾化治疗,患儿雾化吸入短时间即出现呼吸费力,烦躁。采用坐位或侧卧位雾化,以上不适症状明显减轻。②雾化液温度的选择:冷空气急剧进入气管可使支气管痉挛,引起刺激性咳嗽加剧,患儿不易接受。采用30℃左右雾化液雾化,减轻了因冷空气而引起的副作用。③雾化配置液的选择:以往我科用0.9%生理盐水作配置液,发现大部分患儿吸入时表情痛苦,拒绝吸入。年龄稍长的患儿说味道不好,经过医护人员亲自尝试,发现雾化液咸、涩,还有一种很怪的味道,后改用无菌蒸馏水配置雾化液,口感好了许多,患儿也易于接受。④雾化量的调节: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调至最大,大量的雾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⑤雾化后的处理:患儿年幼,咳嗽无力加之病情重,痰液不易排出,每次雾化后均给予拍背。目的是雾化后,痰液被稀释,通过外力的作用,使粘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易于排出。促进患儿早日康复。[2] ⑥危重患儿或痰液粘稠的患儿做完雾化后可能发生痰液膨胀,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困难,或痰液稀释后发生痰涌导致误吸。故危重患儿和痰液粘稠的患儿做雾化时应专人守候,并在雾化后给予拍背,即五指并拢成空心掌,避开双肾区及脊柱,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在患儿吸气末适当用力拍背,必要时吸痰。

2.3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时水蒸汽可很好湿化气道但喷出的雾气有一定的压力,排斥口鼻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因此,对喘憋、呼吸不畅和缺氧严重以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者,须先改善上述症状、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且吸入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左右,防止因此而加重缺氧状态。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氧量,拍背,喝水,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同时检查雾化液温度、剂量及是否合适,进行必要的调整。治疗后1~2小时内注意拍击患者胸背,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做完雾化后应协助患儿用温开水漱口,婴幼儿喂温开水,擦净口鼻周围雾水。雾化吸入过程中避免将雾液喷入眼睛,因地塞米松、普米克令舒可能引起眼压升高,使眼睛不适。注意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雾吸期间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念珠菌感染。一些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如痰易净、必嗽平、a-糜蛋白酶、高渗盐水等无可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易发生。所以必要时须预先或同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特别是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更应分外小心。注意防止药物吸收后引起的副作用或毒性作用,如异丙肾上腺素易引起心律失常等。

3 小结

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中应用几十年了,但由于操作不当,再加上小儿的顺从性差,不配合的因素,常常不能使这一治疗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我科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发现,通过精心的护理和干预提高小儿的顺从性,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恰当的药物对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功效,得到了广大患儿和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 Orem自护模式;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美国护理学家D.E.Orem提出的自护学说认为,自理是个人为维持生命健康和舒适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1]。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护理人员通过三个护理系统: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教育支持系统,以替代、协助、支持、指导的方法满足患者自理需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长期慢性疾病折磨,自理能力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安于患者角色,有的甚至出现角色强化,传统的分级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我科采用Orem自护模式制定护理措施,并采用分级护理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45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4例,其中男48例,女26例,年龄(56.2±16.3)岁;对照组71例,其中男45例,女26例,年龄(54.8±15.8)岁,分别为一级护理50例,二级护理21例。以上两组患者均神志清楚,有支配行为能力,经t检验,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记录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护理级别,采用问卷调查法,入院2 d内由专科护士进行ADL、SDSS测试,不加暗示,逐条阅读,记录患者1周内情况,出院时重复上述测量。

1.2.2 护理系统的选择:患者完全不能进行自理活动,选择完全补偿系统;患者生活部分自理,护士与其共同承担自理需要,选择部分补偿系统;患者自理能力完全能满足自理需要,护士提供支持指导,选择教育支持系统。

1.2.3 护理措施:①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运动锻炼,指导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体位引流、胸部叩击等,鼓励患者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用冷水洗脸。②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③吸烟者劝其戒烟。④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⑤防止压疮发生,督促或协助定时变换体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⑥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和量,采用吸入疗法、体位引流、胸部扣击等方法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1.2.4 评价方法: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为14~56分,14分为完全自理,56分为丧失自理。社会功能量表(SDSS)有10项内容,无缺陷记0分,有缺陷记1分,严重缺陷记2分[2]。

1.2.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患者住院前后ADL、SDSS量表得分情况比较表(x±s)

2 结果

由表1可知,出院时实验组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照组认为自己有慢性疾病,需要别人照顾,不适合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

3 讨论

Orem自护模式作为重要的护理概念,对人、护理、健康、环境四个基本概念进行了独特的论述,从帮助人获得、恢复和提高自理能力的角度界定了护理专业的任务和领域,有助于提升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以及提高护士在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地位[3]。护士根据患者所处的特定阶段和健康状况,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系统对患者进行帮助与照顾,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变为主动参与,并为其回归家庭、社会及提高生存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绝大多数老年人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反映了老年人对自我护理的需要。因此,护理计划的设计应以患者的需要、价值、意愿为基础,运用Orem自理学说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疾病认知、精神调护、合理营养、适当运动及出院指导,增强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缩短了住院日期,融洽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赖感,患者回归家庭后,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武平,江 会,苏春联.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讨[J].护理研究,2002,16(8):447.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 呼吸系统;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护理干预

一所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观察标准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 它的高低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疾病治疗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多层影响, 而且还与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医院内呼吸内科是出现院内感染症状最多的科室, 特别是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1], 受到自身机体抵抗力低下以及疾病因素影响使其更加容易出现感染症状, 所以对其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就本院98例2011年1月~2013年2月就诊于本院呼吸科并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 观察其治疗效果, 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98例2011年1月~2013年2月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并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9例, 其中观察组男28例, 女21例, 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52.1±3.8)岁;院内感染出现的时间1~7 d, 平均时间(2.3±0.8)d。对照组男29例, 女20例, 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51.4±3.1)岁;院内感染出现的时间1~8 d, 平均时间(2.4±0.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出现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取常规的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 2. 2 观察组 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 主要有:①加强具有高危发病因素人群的基础护理措施, 特别是有多种内科疾病并发的老年患者, 应对其实施保护性的隔离, 对于病房内的环境要做到经常打扫, 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 空气湿度要维持于50%~60%之间, 室内温度维持于22℃左右, 每天定时对病房进行30 min以上的消毒[2], 要保持室内处于低病原微生物的状态, 并且要做好病房患者的健康教育, 取得其充分配合, 保持环境卫生, 禁止随地吐痰, 做好个人的卫生, 对于被污染的衣服或者被褥要做到及时的更换, 对于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 还有嘱咐其家属做好患者的营养补充措施, 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抵御外界病毒的入侵, 更快恢复健康。②在使用抗菌药物时, 临床医师应在血常规以及血培养或者痰培养的指导下进行, 护理人员要遵循医嘱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在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知识, 明确给药的剂量以及时间、次数, 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甚至是误用的情况出现。其次应当依据痰培养的结果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若使用的是广谱抗生素, 则要避免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 避免出现耐药性。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 适当对药物进行调整[3]。③对于呼吸系统感染的特性, 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 这些措施包括控制院内人员的流动、限制陪护家属的人数、探访的时间等, 同时要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 预防交叉感染的出现, 在传播途径上予以阻断。

1. 3 观察指标及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标准如下:治愈: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了彻底的控制, 原发病的治疗没有受到影响, 没有超过预计的治疗时间, 康复出院;有效:院内感染症状基本得到控制, 原发病的治疗没有受到影响, 但是住院时间比预计时间略为延迟;无效:院内感染的症状基本没有得到缓解, 甚至加重, 对原发病的治疗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 住院时间延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采用SPSS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性的护理后, 治愈16例, 有效26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5.71%, 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 治愈12例, 有效19例, 无效18例, 总有效率为63.27%,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3.56±1.54)d, 住院时间(7.46±1.53)d, 护理满意度为97.8%, 对照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5.25±1.84)d, 住院时间(11.29±1.25)d, 护理满意度为78.4%, 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可能是由于以下因素导致的:老年人本身的生理开始退化, 肺功能下降, 残气量上升, 用力肺活量以及最大的呼吸流量也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下降, 且其呼吸道内的黏液纤毛运动也不断变弱, 有效的咳嗽反射及其呼吸道的免疫防御功能也相应减弱, 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其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且老年患者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各器官的疾病, 这也是呼吸系统出现感染的重要诱因[4]。

所以在对老年院内感染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 要注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 使其气道扩展, 加强老年患者腹肌的锻炼, 增加其肺活量, 增强有效咳嗽。同时要做好病房的环境卫生, 避免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做好患者本身的卫生, 特别是口腔的清洁, 减少口腔内的细菌, 避免其下行至呼吸道出现感染, 如果患者痰液较多, 可以采取雾化吸入的方法使其稀释, 便于呼吸道的分泌物更好排除[5], 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出现, 同时对于抗菌素的使用也要特别注意, 要根据痰液培养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误用或者滥用, 对于老年患者, 在治疗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若出现病情变化应第一时间给予对症处理。

经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后, 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上升, 且其感染控制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都明显缩短,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这些数据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侯桂霞.呼吸科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监测及护理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34):9-11.

[2] 张春梅.呼吸科病人院内感染护理对策分析.中外医疗, 2013, 32(19):177, 179.

[3] 张长梅.老年呼吸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36):209-210.

[4] 韩宝爱.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呼吸内科病人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护理研究, 2013, 27(18):1879-1880.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24h综合强化护理;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由于现代医学发展为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要求,护理不仅要满足治疗需要,还要全方位地进行护理以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模式,从强化24h病情评估、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饮食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强化组基础疾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糖尿病;呼吸系统;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ing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in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Methods Selection in January 2010~Jan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to receive the 58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diabetic to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58 cases of disease through clinical treatment and care,effective control of airway infection,at the same time to keep blood sugar within the effective range,in 2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blood sugar is not stable,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give diabetes treatment,no 1 patients death.Conclusion For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by comprehensiv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lated complications,to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Key words:Diabetes;Respiratory system;Nursing

因为DM患者抵抗力明显下降,机体营养状况不良以及组织修复能力明显减弱,所以,非常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对病情进展控制带来巨大影响。本文就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8例,当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在35~79岁,平均年龄为(55.7±6.4)岁。58例患者全部通过临床检查,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肺部感染一共有36例,慢性阻塞性肺感染一共有25例,支气管扩张一共有3例,急性支气管哮喘一共有2例,肺结核2例。

1.2临床护理方法

1.2.1控制血糖 做好血糖监测,在三餐前、三餐后和凌晨2点进行血糖测试并做好相应记录,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或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剂量[2]。

1.2.2饮食护理 根据DM患者的饮食建议对患者给予膳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进行搭配。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活动量以及身高来计算出每天所需要的总体能力,之后根据低脂、低盐、低糖以及适量纤维饮食来科学搭配营养餐。当中碳水化合物大约占总体热量的55%~60%,蛋白质大约15%~20%,以奶制品、鱼肉以及禽肉等相关蛋白质为主。脂质大约25%~35%,并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每天在6g以下[3]。另外,患者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分配一定要合理。饮食结构应该以富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同时多加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免过度饮食造成体质量增加,避免出现糖代谢异常[4]。

1.2.3运动护理 大部分患者随着运动频率明显减少,进而造成体质量明显增加,极易引发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细胞功能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糖代谢异常,进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适当的有氧运动对患者而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吸收以及利用,使患者体质得到明显改善[5]。

1.2.4心理护理 DM患者在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以后,一般其感染速度会明显加快,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进而造成患者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临床医师和护士在工作当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和患者之间的的沟通与交流,要经常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消除。

1.2.5自我预防 患者在患有DM合并症以后,其日常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都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患者也许由于无法适应而不主动配合临床医师和护士给予治疗,这个时候临床医师和护士需要积极给患者讲解DM知识,耐心讲明控制自身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监督以及自我护理能力[6]。

1.2.6出院指导 临床医生和护士应重视对患者给予出院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明确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学会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自我监测血糖、以及识别低血糖反应等。针对呼吸系统患者出院健康宣教的内容还应包括:戒烟:长期吸烟可刺激呼吸道,使气管、支气管纤毛受到损害而降低防病能力[7]。尽量少去或不去流动人口较多的公共场所糖尿病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血糖波动或有呼吸道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发展至肺部感染[8]。

2结果

58例病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以后,呼吸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血糖保持在有效范围以内,在出院以后有2例患者血糖不稳定,在对其治疗肺部疾病的同时也给予糖尿病治疗,没有1例患者死亡。

3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并且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合并症。另外,血糖下降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临床当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9]。

同时,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以及心理疏导。临床护理人员也要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另外,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以后,能够自我护理,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10]。本文结果显示,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以后,呼吸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血糖保持在有效范围以内,出院后有2例患者血糖不稳定,在对其治疗肺部疾病的同时也给予糖尿病治疗,没有1例患者死亡。

总而言之,对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综合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光,康健.中国香港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和识别[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8):634-636.

[2]马洪福,张唯扬,王英,等.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高血糖和糖尿病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现状[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1):870-873.

[3]王彦.两种链脲佐菌素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04).

[4]石胜,熊燕.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01).

[5]王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体会[J].求医间药:学术版,2012,10(4):53.

[6]孙慧伶,张瑜.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1).

[7]刘延祯,雷尚文.慢支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01).

[8]张冬惠,侯建中,陈明朝,等.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探讨[J].开封医专学报,2000.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的病变部位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和胸腔等。这类疾病对患者有很大的危害,病情较轻者多有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等症状,而严重者则会产生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除了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进行可靠的治疗,还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的几率,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本临床探索就是呼吸内科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于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资料完整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总共80例,这80例患者中,肺癌14例,支气管哮喘35例,支气管扩张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将选取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总共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2至57岁之间;对照组,总共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33至59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的状况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他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措施如下:

1.2.1 药物治疗护理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用药,充分了解患者的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在实际用药中过程进行调整。

1.2.2 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很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对机械通气护理的操作方法进行充分的掌握,并且了解其注意事项。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地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并注意患者呼吸与呼吸机的一致,认真管理气囊,要保证呼吸机的参数的设置是正确的。

1.2.3 饮食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需要在饮食上有所注意,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帮助制定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案,可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和多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叮嘱患者多饮水,建议患者多餐少食。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患者按摩腹部,使患者的胃肠蠕动加快,促进食物的消化,饮食上的护理使得患者的身体素质不至于由于重症疾病急剧变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保障。

1.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疾病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重症患者因为身患重症,加上对于病情的不了解,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情绪低落甚至感到绝望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去对重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开导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引导患者的情绪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3 效果评定

对两组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定,治愈:患者的疾病症状完全消失,身体完全康复。好转:患者的疾病症状基本消失,基本能够正常生活。无效:患者的疾病症状没有变化或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探索研究所得到的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的有21例,好转的为18例,无效的有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患者治愈的有15例,好转的为17例,无效的有8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两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