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护理诊断及措施范例6篇

呼吸道护理诊断及措施

呼吸道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1

【关键词】护理程序 临床实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67-02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我院的临床教学安排,与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在临床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这一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是临床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1 临床教学模式

我院的临床带教主要由带教老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结合具体病人,把护理程序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贯穿在临床教学中。

2 护理程序的应用指导

护理程序分为5个步骤,分别是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护理程序的每个步骤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个步骤都有赖于前一个步骤的正确性,评估和评价与诊断,计划和实施都相关。

2.1 评估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阶段,是指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资料,以了解病人目前的健康状态,并评价起过去和现在的应对形态。评估是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中的主观资料,客观资料与所护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很好的联系起来。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问诊。刚刚接触临床的学生在问诊时往往抓不到疾病的特点,常出现的问题是过于细致描述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活动等情况,而忽视病人的一些重要症状。收集的资料没有特异性,抓不住病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评估是另一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一部分往往是护理专业学生欠缺的地方。指导学生明确身体评估是发现病人健康问题,提出正确护理诊断的重要资料。如某病人主诉有痰,咳不出,这时应指导学生评估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等,进行肺部听诊,了解有无呼吸音的异常,以全面收集主、客观资料。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是客观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不能很好的利用这部分资料将其作为护理诊断的重要诊断依据。指导学生理解每一项重要检查的意义,分析检查结果是教学重点。如某病人主诉食欲差,进食少,查体病人消瘦,结膜、甲床苍白,学生考虑病人存在护理问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应提醒学生还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病人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是否降低等,这样才能收集到全面的病人的资料。

心理社会评估是护理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普遍比较重视。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在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很好地运用沟通交流技巧收集资料,避免问诊的模式化和生硬感。

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核实,可采用让学生病历汇报的方式,锻炼其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诊断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指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正确护理诊断,是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虽然学生在理论上学习了很多护理诊断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2.2.1 正确区分护理诊断的依据和相关因素

诊断依据是一些可观察到的迹象或推论,即上述相关的、支持护理诊断的主客观资料。相关因素则是促使护理诊断成立或维持的情况,包括病理的、生物的、环境的、精神的等多方面因素。如学生曾提出“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快,咳嗽有关”,其错误在于混淆了两个感念。“清理呼吸道无效”,其相关因素可能是疲乏无力,伤口疼痛,痰液粘稠,不会有效咳痰等原因,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分析主要因素。而诊断依据则应包括呼吸异常,呼吸频率或深度的变化,无效的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区别这两个感念。

2.2.2 将护理诊断与基础知识衔接

在临床学习中,指导学生将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与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疾病及护理诊断的认识,将基础知识与目前病人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如为某支气管哮喘病人提出护理诊断“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支气管痉挛,通气障碍有关”,对肺炎病人则为“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支气管黏膜水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

2.2.3 区分易混淆的护理诊断

在临床学习中,学生常出现不能很好的把握一些相似的护理诊断,如“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与”“疲乏”。教师应根据每个护理诊断的定义,相关因素,诊断依据,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3 计划

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的难点是护理目标的制定。由于学生临床工作不足,对护理问题的理解有时不够深入,在制定护理目标时常出现问题主要有护理目标的时间不恰当,护理目标不可测量和评价等。如学生为开胸术后病人提出护理诊断“不能有效的清理呼吸道,与疼痛、咳嗽无力、痰液粘稠有关”,护理目标为“3日内病人能有效的咳痰”。该时间的制定显然是错误的。

护理措施的制定是对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这也是学生开始临床学习时薄弱环节。通过这一步骤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采用何种方法解决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每一措施的科学依据。这样,避免了学生在临床学习中盲目忙于临床操作,动手不动脑的问题。如学生针对肺气肿病人“低效型呼吸形态”这一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指导病人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学生应明确进行这一呼吸训练的具体方法,措施依据中应阐明这一方法对改善病人呼吸状况的作用。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有关药物的使用及护理也应在此很好的体现。在书写护理计划时,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护理措施与护理问题不一致,护理目标与护理问题不一致,这些都提醒临床教师应在临床技能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2.4 实施

这一步骤是学生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的过程,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正规的护理操作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学生在最初面对病人时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在掌握如何保障病人的安全,护患关系的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提高专科护理技能等方面重点加强学生的训练。

呼吸道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呼吸道传染病; 医院感染; 防控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发作的高发期,在人群高密度交流与聚集的地方是呼吸道传染病扩散与传播最密切的区域。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说,呼吸道传染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疾病防控和医疗保障的范围,已成为关系到社会安全、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sup】[1]【/sup】。近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禽流感(AI)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都在告诉人们,这个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在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与治疗中,综合性医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的患者,在首诊之时总是选择综合性医院而非其他的非传染性专科医院,所以综合性医院扎实地做好对呼吸道传染病在医院中可能传播的感染防控工作十分关键。要力争在患者就诊之时,就能够尽早的发现传染病,并且尽早报告,做出诊断意见,安排隔离,提供早期治疗。及时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路径,避免发生院内的交叉感染,对保证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立健全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强化部门监管,确保规章的实施。

规章制度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和指南,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笔者所在医院专门针对传染病的防控设置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实施细则》、《传染病疫情快速报告制度》、《消毒与隔离程序》、《医务人员防治传染病流程》《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等规章制度。这些都是防控呼吸道传染病院内感染的基本保障性制度。

医院内部要制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对一些重点管理项目,如临床预防及降低医院感染等。必须要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的有效实施。

2 加强部门联防联控,做好医院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因为呼吸道传染病的疫情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的范畴。在一般情况下,日常的呼吸道传染病诊疗工作是由感染性疾病科来负责,当疫情爆发或是疫情预警升级后就需要建立与传染病诊治有关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如建立与卫生行政部门、CDC、急救中心、传染病专科或者是其他定点收治的医院之间都要有协调工作的机制。

3 提升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标准

3.1 硬件改造 对于发热门诊就要设立独立专区,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要做到合理规划人流物流,避免交叉。挂号收费窗口、诊疗室、放射检查室、检验室、出入口等区域要设置明显标志,防止人员误闯。

建立严重性呼吸道传染病(禽流感、SARS等)专用ICU病房。只收治重症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有的医务人员执行二级以上防护标准。配置非手接触式洗手装置、手消毒装置和脚踏污物桶。每床配用的诊疗设施都是专用。增加加盖容器,对排泄物和分泌物随时消毒。

3.2 人员培训 所有感染性疾病科的医务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培训,从而掌握最新的流行病学、感染性疾病诊疗、医院感染控制与信息汇报系统等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平与过硬的政治敏感度。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员,包括行政、后勤、物流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教育,掌握一定的防控防护知识,以适应工作需求。

4 加强重点病患的检测和控管

4.1 加强对发热患者的检测和管理 由于发热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所以对于发热病患的预检、分诊流程的优先控管,可以尽早发现呼吸道传染源,减少其对周围的污染及接触人群,做到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扩散。

4.2 标识醒目 在医院所有的出入口明显位置要悬挂发热门诊路线标识图。除发热门诊外其他普通门诊分诊台、挂号处,都要求体温超过37.5 ℃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发热门诊就诊。

4.3 明确告示发热患者就诊流程 发热门诊入口要设专人分诊,提供口罩,并测量体温。对患者及时介绍就诊须知,并且要负责咨询、引导,协同陪护人员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留观患者要做到一人一室,并且戴好口罩,并不得擅自离开留观室。禁止患者之间的相互接触【sup】[2]【/sup】。

对于没有经过发热门诊排查直接到专科门诊就诊的发热患者,在生命体征不平稳或者存在其他适合转运的情况下,专科急诊医生要在收治患者时,就准备好相应的防护设备,并且将患者放置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仔细查询流行病学史,如有必要可以请感染性疾病科医师会诊,协助诊断病情。

4.4 对流感样病例的检测和报告 加强全球性的流感检测系统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关键策略和措施之一。对于流感样病例的监测是动态了解和掌握我国现阶段流感活动状况与分布以及流行动态的变化规律,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分及早发现变异株,是对流感疫情的预判和预警的基础。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是发热(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同时缺乏其他实验室诊断依据。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根据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每天针对科室所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由医院主管科室收集、汇总后,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4.5 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监测和管理 从严格意义上来看,“不明原因肺炎”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医学概念。是在SARS流行之后,卫生部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类似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流行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对具有一定传染性的肺炎而提出的一个专有名词。但是作为筛选SARS、人禽流感等具有一定特殊临床表现和一定传染性的肺炎,提出“不明原因肺炎”的概念并能够及时发现可疑病例,早期发出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早防范是很有意义的。

临床医务人员在发现有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之后,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组织院内“不明原因肺炎”专家组进行会诊与排查。如不能明确诊断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疾病控制管理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

5 结论

目前综合性医院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形势严峻,关键是要做好隔离与防护。首先,感染性疾病科在收治可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病区,应该独立设置,医务人员、病患、污物运送通道等不得交叉;确诊患者出院应有专门通道;在挂号、收费、检验、放射科、药房等区域都要相对独立区。其次要求家属和陪护人员都要戴口罩、发热门诊区要提供口罩给家属。护士在接诊病患时,要征询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对于高度可疑的患者直接引导进入隔离留观室,并通知医生做好防护措施。最后对于留观的病患,在没有确诊前,每个留观室只能安排一名患者,留观室内的诊疗仪器要保证专人专用,其他患者使用时必须严格消毒【sup】[3]【/sup】。严格对留观患者的管理,适当限制活动区域,不得随意离开留观室。在此期间要对陪护家属做好适当的情绪管控,说明情况,要求家属配合管理,不要随意的活动。

同时还要做好防护工作,医务人员要按照标准的预防原则来执行,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可能的感染风险做好防护措施。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途径为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部分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医务人员要重视呼吸道防护和黏膜防护。防护等级可以分为基本防护、加强防护和严密防护。对患者的防护上要求配戴外科口罩,这样可以降低因说话和咳嗽所排出的细菌对环境的污染【sup】[4]【/sup】。面对呼吸道传染病,作为卫生界最重要的力量,综合性医院要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面对压力只有迎接挑战,在疫情没来的当下,必须尽快规范相关的制度,从人员培训和物资贮备等软硬件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一场有准备之战,这是所有有远见、有责任的综合性医院管理者以及所有医务人员所要面对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206-225.

[2] 石海鸿,王力红,张京利,等.口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58-360.

[3] 易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8-69.

呼吸道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3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1]。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第148医院急诊科共对156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156例中男92例、女64例,年龄3~76岁,颅脑损伤患者32例,脑血管意外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胸腹部外伤21例,刀砍伤患者8例,急性中毒11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患者26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26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48例,15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1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4例在手术台上呼吸心搏骤停,2例在入院后1h内死亡。

2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转运的要求

3.1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转运人员的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3.3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枕供氧,因氧气枕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安静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3.4转运途中的护理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3.5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4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呼吸道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4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35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中,其中男102例,占75.56%;女33例,占24.44%。其中因交通事故受伤者92例,占68.15%,打架斗殴致伤者17例,占12.59%,其他26例,占19.26%。年龄12~76岁,就诊时间为受伤后10~60min。

1.2方法回顾分析135例患者的病历,包括诊断、检查、急救护理措施,总结急救护理的要点和经验。

1.2.1病情评估接诊后,接诊护士配合急诊医生及时询问送诊者或患者家属,在极短时间内通过仔细观察和初步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病情迅速作出初步判定,查出患者外伤昏迷的原因,早期干预,尽快控制病情发展,是急救成功的关键措施。同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抢救药品及器械。

1.2.2护理措施

1.2.2.1生命体征的监测把生命体征放在首位。对昏迷患者首先是掌握生命体征,生命体征虽然只有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四项,但却能直接反应病情的严重性。突发病情不稳定,有潜在致命可能,尽管确诊是重要的,但往往在确诊前,生命体征已有变化,所以应先救命后治病,一边稳定生命体征,一边确定诊断,以免错过救治时机。

1.2.2.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并注意舌后坠影响呼吸。患者如有活动性假牙,应立即取出,以防误入气管。同时给氧,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1.2.2.3建立静脉通道,维护循环功能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应尽快开放静脉通道。有效的静脉通道是及时应用各种抢救药物的前提,是抢救成功的保证。严格记录所用药物及剂量。

1.2.2.4迅速控制外出血,保护脊髓因昏迷由外伤引起,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应迅速控制出血;对可能有脊髓损伤的患者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必须搬动时要将患者置硬板床上,保持头部在中间位为宜,严禁弯曲转动患者身体和头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危及生命。1.2.2.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为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2.2.6病情稳定后及时联系转送外伤性昏迷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简要、完整地填写病历,并联系通知相关科室作好接诊准备,转送到病房进行系统治疗。

2结果

对135例外伤性昏迷患者采取积极可行的抢救及护理对策后,131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至相关科室,4例因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04%。

3讨论

呼吸道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5

    1诱导学生提护理诊断

    根据护理评估内容,诱导学生从北美护理学会制订的147条护理诊断中找出相关的护理诊断,由于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护理诊断亦不同,如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出血量大小不一样,所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中的某一个表现提出:组织完整性受损、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体液不足、有组织灌注量改变的危险、组织灌注改变、心输出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潜在并发宜:欠血性休克、急性意识障碍等等。让学生充分发拌一己的智慧与才能。

    2要求学生规范化书写护理诊断

    书写护理诊断应严格按照PES模式、PE模式、P模式进行,书写现存问题时一定要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出相关因素和临床表现;书写潜在性的问题时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或者不书写相关因素:危俭性的护理诊断要书写相关因素;可能性的护理诊断因相关因素不明确不需写出相关因素,但潜在并发症后面一定要书写相关因素。

    3指导学生正确提出护理诊断

    3.1注意护理诊断的合理性有许多护理诊断是属于某一系列的应区别应用,象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低效型呼吸型态这三个护理诊断在教学时应向学生讲清三者的适用范围:清理呼吸道无效适用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适用于换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

    个别护理诊断应用范围很广,如排尿异常适用于尿量异常、尿色异常、排尿过程及感觉异常。潜在并发症的应用问题,潜在并发症后面接的是医学诊断,说明的是尚未出现的护理问题,并不是患者目前无临床表现,如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说明患者目前有消化道出血但未出现失血性休克,需对患者作认真细致地病情观察,并执行相应护理措施,以防出现上述并发症。

    3.2注意护理诊断的精准性提出护理诊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拟定护理诊断应抓主要矛盾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书写出数十条护理诊断,这样既加大T~r作量又没有必要,象相对缓脉如果提护理诊断应为心输出量减少,拟订许多护理措施根本没有必要。一个住院患者只需提6,7个主要护理诊断就足够了。

    3.2.2拟定护理诊断应注意简明扼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是由某一原因引起的系列表现,如:畏寒、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感染中毒症状。根据上述表现可以提出体温过高、疼痛、疲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等护理诊断。只要护理措施得力有效,引起系列表现的原因去除后所有问题均解决了。所以拟定护理诊断时只需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4书写护理诊断时要找准相关因素

    为了让学生在书写护理诊断时能准确地找出相关因素,教学时应讲述清楚发病机理,特别是患者病情是不断变化的,找出现时表现的原因非常重要。

呼吸道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簦??婪置谖镌龆嗍保?椒魏粑?舸植诨蚩晌偶案墒??簦?人浴⒖忍岛罂上?В?奁渌?⒎⒅ⅰ1静≈⒐睾吞逭魅缜ㄑ硬挥?勺???灾??苎住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3.护理目标  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

[1] [2] 

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体位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健康教育

    ()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