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要点范例6篇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要点范文1

吉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降钙素原(PCT)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症状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免疫化学发光法来测定患者血液中的PCT水平,并将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其对于细菌感染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诊断指数,并与患者人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的结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 以血清中PCT指标>0.5mg/L作为阳性阈值,则患者血清中PCT指标对于呼吸系统的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89.7%,其准确诊断指数为0.838,和外周血WBC计数和分类计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诊断指数(分别为67.1%、66.7%和0.3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鉴别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属于较好的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观察指标。

关键词 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b)-0183-02

降钙素原属于临床上新型的炎症参考指标,通常用于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与鉴别。目前,随着降钙素原在各个医学领域相关研究深入发展,其临床参考价值作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1]。现针对该院呼吸内科自2011年6月—2013年5月就诊的患者,对于病例的血清PCT数值检测的结果以及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该指标项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30例,其中,女性患者共95例,男性患者共135例,患者年龄在17~75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35.4±9.3)岁。全部患者均依据其临床资料以及出院(或者死亡)诊断,依照随机的原则分成非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感染两组。细菌感染组的患者共152例,其中,细菌感染性哮喘患者共37例、肺部感染患者共有73例、脓毒血症患者共有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有26例、败血症患者共有6例、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共有5例;非细菌感染组患者一共78例,其中37例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20例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13例为过敏性哮喘的患者、5例为病毒性哮喘的患者、5例为肿瘤的患者。

1.2 检查方法

在患者住院以后,并且使用抗生素药物以前,采集其静脉血进行PCT指标测定,对WBC计数和分类计数,在必要的时候,须进行痰培养和血培养,或者进行咽拭子的培养[2]。如果患者伴随有病情的变化已经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则要进行抽血检查。针对PCT的指标检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所使用的仪器为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配套试剂属于相同公司生产专用。对于WBC的计数与分类计数,则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来实施测定,同时,可使用手工法进行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该两组患者血清中的PCT检测指标,并计算该项指标针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准确诊断指数,准确诊断指数为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减1,同时和患者人体外周血WBC计数与分类计数的结果展开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系目χ2检验。

2 结果

以PCT值>0.5m g/L作为阳性阈值,那么患者血清中PCT数值对于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89.7%,准确诊断指数为0.838。细菌感染组中,共有102例白胞计数和(或)分类计数异常升高,共41例患者指标正常,11例患者出现下降。非细菌感染组中,共有26例患者WBC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出现异常升高,37例患者指标正常,共有15例指标出现下降。WBC计数和分类计数异常升高,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为67.1%,特异性为66.7%,准确诊断指数为0.338,患者血清PCT指标与WBC计数和分类计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血清降钙素(即CT)最初是从甲状腺患者的肿瘤细胞培养液当中所提取的一种多肽激素,因此通常作为甲状腺肿瘤的血清标志物[3]。PCT属于CT的前体物,该指标在健康正常的人体血清中几乎检测不到,并水平相当低。但是如果是在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则PCT指标就会出现明显的上升,这时PCT指标往往>0.5mg/L[4]。该研究资料中,全部呼吸系统存在着细菌感染的患者,其PCT指标和非细菌感染性患者人体PCT指标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和MasiaM等有关报道比较符合[5]。所以,PCT指标可以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的有效参考指标。

经过对该院医治的23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血清PCT的检测,和血清中的外周血WBC计数和(或者)分类计数进行对比,结果血清PCT>0.5mg/L设定为阳性阈值,在该范围以内,显示PCT指标对于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为89.7%,敏感性为94.1%,准确诊断指数为0.838,该3项指标均要明显地高于人体外周血WBC计数与分类计数所表达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诊断指数。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细菌的培养通常会更加显示特异性,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最少也需要3~7d才能得出结果,而PCT指标的检测却只需要10min左右,而且细菌的培养结果极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严重影响[6]。所以,血清中PCT指标的检测是一种非常简便快捷的方法,并且其阳性检出率也更高,十分有利于疾病早期的诊断和鉴别[7]。

该项研究中,针对于患有脓毒血症和全身性中毒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其体内血清PCT指标呈现十分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对部分患者进行的连续性监测,结果表明在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或炎症剧增的时候,其血清中PCT呈现持续升高的水平。若PCT指标下降,则表示患者的病情出现慢慢的好转,其感染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8]。而对于已经被确诊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通过对其血清PCT指标的严密监测,就完全可以知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少卿,文道林,曹文平,等.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8(4):169.

[2] 董晖,杨颖.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 医学综述,2010, 15(11):85.

[3] 石玉玲,廖扬,曾珠,等.血清降钙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与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7(1):72-73.

[4] 张冠磊,梁军,刘晓燕,等.血清降钙素原在高龄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12, 9(21):7-20.

[5] MasiaM,Gutierrez F,Shum C,et al.Usefulness of Procalcitonin Levels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s Outcome Research leam Pneumonia Severity Index[J]. Chest,2010,(3):606-608.

[6] 刘息平,芦嘉,陈雪琴,等.血清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细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 11(03):68.

[7] Jaccard-Stolz D,Mirjam C,Gencay MM,etal.Diagnosticvalue of procalcitonin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20,25-Diazacholester21-Super-Vita. European RespiratoryJournal,2009,35(2):813.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要点范文2

【关键词】  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病

1 小儿上呼吸道急性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是小儿常见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病毒所致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主要有合胞病毒、鼻病毒。

1.1 临床表现为

年长儿轻(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婴幼儿重(局部症状不显著,全身症状重)。常见于受凉后两天左右,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纳差,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其中,两种特殊类型上感表现为:

1.1.1 疱疹性咽喉炎

三岁以下儿童多见,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夏秋季。急高热,咽痛、流口水等,体查可见咽部充血,咽腭、悬雍垂、软腭等处有灰白色疱疹(与手足口病鉴别:咽有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一周左右

1.1.2 咽结合膜热

三岁以上儿童多见,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常发生于春夏季节,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一至两周并发症:以婴幼儿多见,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年长儿若患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

1.2 实验室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近年来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做出早期诊断。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行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链球菌引起者于感染二至三周后ASO滴度可增高。

1.3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一是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状症状重;二是急性传染病:早期;三是急性阑尾炎:腹痛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紧张及固定压痛点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四是过敏性鼻炎:全身症状较轻。在排除上述疾病后,尚应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进行鉴别:病毒性抑或细菌性感染,以便指导治疗。

1.4 治疗

一般治疗:在排除上述疾病后,尚应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进行鉴别:病毒性抑或细菌性感染,以便指导治疗; 抗感染治疗:A抗病毒药物: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试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10~15mg/(kg/d),口服或静脉点滴,或2mg含服,每2小时一次,每日6次,3~5日为一疗程。亦可试用潘生丁,5mg/(kg/d),分2~3次口服,3日为一疗程。B抗生素: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选用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对症治疗: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咽痛可含服咽喉片;中成药亦有较好的效果。

1.5 预防

主要靠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2 小儿肺炎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人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干湿罗音。重症患者可累及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中毒性脑病及中毒性肠麻痹等。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二岁以内儿童多发。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

2.1 病理分析

肺炎的病理变化以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肺泡内充满渗出物,经肺泡壁通道向周围组织蔓延,呈点片状炎症灶。若病变融合成片,可累及多个肺小叶或更广泛。当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时,可导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不同的病原造成的肺炎病理改变亦有不同:细菌性肺炎以肺实质受累为主;而病毒性肺炎则以间质受累为主,亦可累及肺泡。临床上支气管肺炎与间质性肺炎常同时并存。

2.2 临床表现

二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干湿罗音。

2.3 诊断

一是检测抗原;二是检测抗体;三是其他病原学检查。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比较简单,一般有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的症状,肺部听到中、细哕音或X线有肺炎的改变均可诊断为肺炎。

鉴别诊断:其一,急性支气管炎一般不发热或低热,全身状况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多不固定,随咳嗽而改变。X线示肺纹理增多、排列紊乱。若鉴别困难,则按肺炎处理。其二,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人史,突然出现呛咳,可有肺不张和肺气肿,可资鉴别。但有的病程迁延,有继发感染则类似肺炎或合并肺炎。其三,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和儿童哮喘可无明显喘息发作,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X线示肺纹理增多、排列紊乱和肺气肿,易与本病混淆。患儿具有过敏体质,肺功能激发和舒张试验有助于鉴别。其四,肺结核一般有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示肺部有结核病灶可资鉴别。粟粒性肺结核可有气急和发绀,但肺部罗音不明显。

2.4 治疗

采用综合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轻型肺炎可口服或肌注用药,重型肺炎常需静脉注射1~2种抗生素①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者首选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②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者首选苯唑西林钠或氯唑西林钠,耐药者选用万古霉素或联用利福平;③流感嗜血杆菌:首选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或加舒巴坦);④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绿脓杆菌肺炎首选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⑤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 结束语

通过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办法,希望能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诊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崇厚.西药化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15.

[2]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4.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要点范文3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气流限制不完全可逆为特征。其患病人数多, 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COPD患病率为8.2%。COPD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对COP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化,对COPD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1 COPD的新定义和分级

1.1 新定义

  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将COPD定义如下: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伴有一些显著的肺外效应,这些肺外效应与患者疾病的严重性相关。肺部病变的特点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通常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2006年,GOLD关于COPD的定义强调了COPD是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目的是呈现给患者一个积极的前景;对医务人员在COPD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制定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克服COPD防治领域中的消极、悲观情绪。

1.2 对COPD症状特点的新见解

2006年,GOLD着重指出:①COPD的气流受限是小气道疾病(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患者中,这两种因素所占的比重不尽相同。②不同的COPD患者有不同的疾病自然史,但通常COPD呈进行性发展,尤其是当患者持续接触有害物质时。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目前对COPD的症状特点有更为深入的见解。既往普遍认为COPD的症状特点是咳嗽、咯痰和用力后呼吸困难。而2006年GOLD则强调:每个COPD患者的临床病情取决于症状严重程度(特别是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的降低)、全身效应和伴有各种合并症,而并不是仅仅与气流受限程度相关。当今国内外COPD新指南中都普遍强调了COPD的肺外效应:即全身效应,其中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和骨骼肌功能障碍是公认的肺外效应。

此外,指南还特别指出COPD的并存疾病很常见,应积极识别,合并存在的疾病常使COPD的治疗变得复杂。COPD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骨质疏松、呼吸道感染、骨折、抑郁、糖尿病、睡眠障碍、贫血、青光眼、肺癌的危险性增加。

1.3 新分级方法

在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方面,到目前为止,尚无充分的证据表明0级COPD(危险期)患者,即表现为慢性咳嗽和咳痰、而肺功能正常者,必然会进展到级(轻度)COPD。新指南也指出肺功能在诊断COPD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OPD的诊断应该得到肺功能检查的证实。肺功能检查应在吸入足够剂量的支气管舒张剂(如吸入400g的沙丁胺醇)后进行,如果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 FVC)<70%,表明有气流受限,且不可逆,可以诊断为COPD。

2 COPD的危险因素、病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2.1 危险因素

吸烟是COPD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遗传危险因素为严重遗传性a1-抗胰蛋白酶缺乏。其他危险因素有职业粉尘、化学药品(蒸汽、刺激物、烟雾)、室内空气污染等,尤其是通风不良环境中生物燃料燃烧造成的污染与发展中国家女性COPD发病的增加相关。COPD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城市大气污染、妊娠,以及儿童期影响肺生长发育的因素、氧化应激、感染、社会经济状况差、营养不良及哮喘等。

2.2 病理和病理生理

COPD的病理改变存在于近端气道、外周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中,包括慢性炎症及反复损伤与修复导致的结构改变。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黏液高分泌、气流受限、气体陷闭(导致过度膨胀)、气体交换异常和肺源性心脏病。

2.3 发病机制

国内外指南一致认为, 吸烟和其他有害颗粒物可引起肺部炎症, 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与哮喘不同, 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气道腔中)、巨噬细胞(气道腔、气道壁、肺实质中)、CD8+淋巴细胞(气道壁、肺实质中)增加,这些细胞释放趋化因子(LTB4、IL-8)吸引循环中的炎症细胞;释放炎前细胞因子(TNF、IL-1 、IL- 6)扩大炎症反应;释放生长因子(TGF-B)诱导结构改变。此外,氧化应力和过量的蛋白酶也使炎症反应进一步扩大。

3实验室检查

3.1 肺功能方面

我国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认为: 吸气量(IC)是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IC/TLC是反映肺过度膨胀的指标,它在反映COPD呼吸困难程度,甚至反映COPD生存率上具有意义。

3.2 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新评价

我国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指出:作为辅助检查,不论是用支气管舒张剂,还是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都不能预测疾病的进展。用药后FEV1改善较少,也不能可靠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患者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其结果也可能不同。2006年GOLD也不再建议根据气流受限的可逆程度(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或糖皮质激素后的FEV1改变值)来鉴别COPD与哮喘,以及预测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或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的反应。因为COPD可与哮喘并存,长期哮喘本身也可导致固定的气流受限。

4 病史诊断与鉴别诊断

4.1 病史

我国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特别强调:诊断COPD时,首先应全面采集病史,包括症状、既往史和系统回顾、接触史。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咯痰、气短。既往史和系统回顾应注意:童年时期有无哮喘、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结核,COPD和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COPD急性加重和住院治疗病史,有相同危险因素(吸烟)的其他疾病(如心脏、外周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喘息、胸闷、胸痛和晨起头痛),要注意吸烟史(以包年计算)及职业、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等。

4.2 诊断

  COPD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考虑COPD诊断的关键症状为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及危险因素接触史,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 标准,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凡具有吸烟史和(或)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咳嗽、咯痰或呼吸困难史者,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COPD早期轻度气流受限时可有或无临床症状,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确定肺过度充气的程度及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

4.3 鉴别诊断

国内外指南均强调:COPD应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等鉴别。认为“虽然哮喘与COPD都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二者的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性也有明显差异。大多数哮喘患者的气流受限具有显著的可逆性,是其不同于COPD的一个关键特征。但是,部分哮喘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较明显的气道重塑,导致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明显减小,临床很难与COPD相鉴别。COPD和哮喘可以发生于同一位患者,而且由于二者都是常见病、多发病,这种概率并不低。”

5 COPD稳定期处理

COPD治疗目标为: 缓解症状,预防疾病进展,改善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状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疾病恶化,降低病死率。目前普遍认为,对于COPD患者应该及早治疗、及早干预。因为早期阶段的COPD,也就是属于Ⅰ级(轻度)、Ⅱ级(中度)COPD,其气道炎症所引起的黏液高分泌,对肺实质的微小肺气肿损伤,大部分为可逆的。早期干预不仅能减轻患者症状的进展,而且可对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5.1 疾病的评估与监测

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咯痰和(或)危险因素暴露史, 应考虑COPD的诊断。肺功能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FEV1<50%预计值或临床有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的体征时应行动脉血气分析。2006年, GOLD还特别指出:①COPD严重性的评估应基于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存在;②COPD通常是一种进行性的疾病, 目前即使得到最好的治疗,肺功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应对症状以及气流受限的客观数值进行监测,以决定何时改变治疗方案以及识别可能出现的任何并发症。

5.2 治疗

稳定期COPD的治疗应做到个体化,应该根据患者COPD的严重程度来选择治疗,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可在同一水平维持长期的规律治疗,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COP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症状和(或)减少并发症,没有一种现有的药物可以改变肺功能的长期下降趋势,常用药物包括:

5.2.1 支气管舒张剂

支气管舒张剂中吸入剂比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小,因此多首选吸入治疗。缓解COPD症状的药物主要是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按需给予或规律使用。支气管舒张剂主要有B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和甲基黄嘌呤类药,可单独或联合使用。联合使用要比增加一种支气管舒张剂的用量更有效,并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效支气管舒张剂规律使用也要比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更有效和方便。长效抗胆碱能药可降低COPD患者的恶化率,并提高肺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5.2.2 糖皮质激素

新指南均认为应避免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症状的COPD患者若FEV1<50%、病情反复恶化(如最近3年内有3次恶化),可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规律吸入,可减少患者的恶化次数,改善健康状态。目前认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COPD患者病死率,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6 COPD急性加重期处理

6.1 COPD急性加重期的定义

2006年,GOLD对COPD急性加重进行了定义。COPD急性加重指急性起病,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咯痰症状变化超过了正常的日间变异,须改变原有治疗方案的一种临床情况。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支气管树的感染和大气污染,但是约1/3的急性加重不能发现原因。

6.2 常规药物治疗

COPD急性加重时首选的支气管舒张剂为 B2受体激动剂,如果患者对此类药物缺乏即刻反应,建议加用抗胆碱能药,但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证实甲基黄嘌呤类药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治疗作用尚有争论。目前认为,如果患者对短效支气管舒张剂缺乏足够的反应, 甲基黄嘌呤类药可作为二线静脉用药。指南均认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治疗可加快患者的恢复,改善肺功能(FEV1)和低氧血症,还可能减少早期复发,降低治疗失败率,缩短住院时间。泼尼松口服剂量为30~40mg/d,2005版GOLD中疗程为10~14d,现2006版GOLD中已经减为7~10d,延长治疗并不能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增加。2006年GOLD增加了对呼吸兴奋剂使用的指导,指出COPD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不建议使用呼吸兴奋剂,只有在无条件使用或不建议使用无创通气时,可使用多沙普伦。

  综上所述,COPD单用呼吸困难和痰的变化来定义是不够的,因为患者的日常症状的变化本身是波动的。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可能对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急诊和住院率、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从而减缓肺功能的减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 :7

[2]徐凌;蔡柏蔷;浅析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3) :161

[3]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7,04(11):23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要点范文4

【关键词】 呼吸系统发热;CRP;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鉴别病毒或细菌性感染对患者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临床也有多种指标用于检验鉴别,例如:白细胞数、粒细胞比率、血沉ESR、C反应蛋白等,特别是CRP对普通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性较高。本文通过对健康者及呼吸系统发热患者的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NEUT(粒细胞比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CRP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性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回顾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诊的110例呼吸系统发热患者,男59例,女51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8.5±6.2岁;细菌感染者62例,病毒感染者48例。另随机选取110例健康者为对照,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7.3±5.9岁。两组检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 方法 所有对象采血后经离心分离得到血清,24h内测定。CRP测定采用免疫散射速度比浊法(美国Beckman公司),粒细胞和WBC测定选用自染色血液分析仪(Sysmex XS100i)及原配套试剂。WBC在4.0-10.0×109/L为正常,升高:>10.0×109/L;CRP在0-8mg/L为正常,升高:>8mg/L;NEUT在50%-70%为正常值,增高:>7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方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细菌组的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病毒组(t=37.9956,P

3 讨 论

呼吸系统发热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初步判断细菌或病毒性感染的依据,WBC增加,多表示可能感染细菌,WBC偏低或正常,多可能感染病毒,然而WBC较易受应激、生理状况、治疗干预、年龄、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2],使医生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而CRP不受年龄、性别、抗生素、环境和贫血的影响,相比WBC计数,CRP更加灵敏准确。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的一种[3],出现于某些疾病急性发作期,当组织发生炎症,特别是细菌感染时,出现阳性的比率高达96%。然而,病毒感染的多数患者CRP会降低(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等少数病毒除外)。CRP在呼吸系统发热患者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中具多种优势:有以下几个特点:①CRP反应较快,发生炎症2h后即可升高,因此,可以为患者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指导。②患者感染受到控制后,CRP明显早于血沉恢复正常[4]。③CRP受免疫状态、皮质激素、年龄等因素影响小,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较为合适指标。

本文通过比较呼吸系统发热患者(细菌组和病毒组)及正常对照者的CRP、NEUT、WBC检测结果发现:细菌组的CR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病毒组,病毒组的CR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另细菌组的NEUT及WBC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显著,而病毒组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CRP用于呼吸系统发热患者鉴别病毒和细菌感染,具有快速、准确、敏感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刘宏久.CRP在呼吸系统发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107.

[2] 郝莲英.C反应蛋白对小儿急性发热的鉴别[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J].2010,2(4):363.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要点范文5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诊断; 疾病认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imary hospital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physicians knowledge on COPD, th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basis for 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rimary hospital.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291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COPD from July 2010 to June 201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missed diagnosis ,misdiagnosis and its reasons were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survey of COPD related knowledge was given for the 30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physician, including clinical symptoms, diagnostic criteria, diagnostic methods and so on, a total of 10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the overall correct rate was statisticed. Result: 291 patients with misdiagnosis rate of COPD was 11.34%, the missed diagnosis rate was 10.08%;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physicians in grass-roots hospitals of COPD correct diagnosis rate for the top three respectively was COP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56.67%, COP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53.33%and airflow limitation of 40.00%,the lowest rate of correct problem was maximum effect for COPD patients, only 13.33%. Conclusion: Primary hospital for COPD misdiagnosis and the misdiagnosis rate are higher, mainly due to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influence of physicians with medical on-the-job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other factors.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physicians cognition of COPD is generally low, suggestions through lectures, training and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imary physician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gnitive level,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of COPD and improve medical quality.

【Key words】 Basic hospital;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linical diagnosis; Disease cogni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sha District,Guangzhou 51146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1.0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有害因素刺激引起的慢性气道进行性炎症,多见于老年患者,有文献[1]统计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同时也是我国农村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会呈进行性发展,因此做好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2]。从目前的临床报道及工作情况来看,COPD在基层医院的漏诊、误诊率较高,是影响此类疾病有效治疗的重要因素[3]。因此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以了解基层医院COPD的诊断现状及内科医师对COPD的诊疗认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6月符合COPD诊断的291例患者资料,并选取30名内科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包括男19名、女11名;年龄29~51岁,平均(37.6±5.5)岁;学历包括大专5例,本科24例,硕士及以上1例;职称包括住院医师7例,主治医师15例,副主任医师6例,主任医师2例。

1.2 方法

1.2.1 资料回顾 对29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入院、出院诊断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漏诊、误诊率。漏诊率(%)=入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确诊为COPD的病例数/COPD总例数×100%。误诊率(%)=非COPD患者被诊断为COPD的例数/(非COPD患者被诊断为COPD的例数+非COPD患者的例数)×100%。

1.2.2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30名内科医师对COPD诊疗知识的认知情况,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及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4]。调查内容包括临床症状、诊断标准、诊断手段、分级标准、吸入药物、治疗方案、加重因素等,共10道选择题,每道题提供5个备选答案,均为单选题,统计正确率。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 3.1软件统计以往的临床病例资料各项指标,双份独立输入,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COPD诊断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入院或出院诊断为COPD的291例患者中,入院、出院诊断均为COPD者258例,入院诊断符合率为88.66%,误诊率为11.34%,误诊疾病分别为支气管炎、气胸、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入院时诊断为非COPD而出院时确诊为COPD的漏诊患者共26例,漏诊率为10.08%,漏诊者入院诊断分别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等,平均确诊时间(4.2±1.9)d。

2.2 COPD认知情况 30名基层医院内科医师对COPD诊疗知识的认知调查结果中,17名(56.67%)正确回答COPD的主要临床表现,16名(53.33%)正确回答COPD的诊断标准,12名(40.00%)正确回答气流受限的诊断标准,9名(30.00%)正确回答COPD程度分级,8名(26.67%)正确回答常见的急性加重期诱因,9名(30.0%)正确回答稳定期治疗方案,7名(23.33%)正确回答稳定期患者管理方法,4名(13.33%)正确回答COPD给患者的最大影响,10名(33.33%)正确回答COPD的药物治疗,10名(33.33%)正确回答COPD的治疗目标。基层医院内科医师对COPD的诊疗知识选择正确率前三位分别为COPD的主要临床表现、COPD的诊断标准、气流受限的诊断标准,分别为56.67%、53.33%和40.00%,正确率最低的问题为COPD给患者的最大影响,仅为13.33%。

3 讨论

COPD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提出了COPD的治疗目标为防止病情进展,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积极治疗合并症,降低急性发作率及死亡率[5]。由于COPD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因此尽早确诊此类疾病对于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Nannini等[6]调查发现,COPD的误诊、漏诊率在5%左右,这个数据在农村等基层医疗机构中上升为8%左右,这说明基层医疗机构对COPD的诊断仍存在明显不足。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291例COPD患者的误诊率为11.34%,漏诊率为10.08%,均高于文献报道水平,且平均确诊时间为(4.2±1.9)d,这说明基层医院对COPD的诊断准确率较低,确诊需要时间较长,延误了患者的有效治疗时机,造成治疗效率的降低,因此必须重视并改进这种现象。

3.1 漏诊、误诊病例的临床表现

3.1.1 漏诊病例 在入院时诊断为非COPD而出院时确诊为COPD的21例漏诊患者中,入院诊断多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等,患者以咳嗽、咳痰、喘息、憋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诉入院,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胸痛胸闷、哮鸣音、紫绀、大汗淋漓、濒死感等,缺乏与COPD鉴别的典型症状。

3.1.2 误诊病例 在入院时诊断为COPD而出院时被排除的过度诊断患者33例中,住院诊断分别为支气管炎8例、气胸5例、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衰5例、支气管扩张5例、支气管哮喘4例、其他6例。误诊患者均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端坐呼吸等症状,其中3例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患者具有长期支气管扩张病史,该次发病存在受凉等确切诱因;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困难、气喘症状明显,夜间发作频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衰患者胸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放射到左肩的患者2例,伴有明显的压榨感或濒死感等;诊断为气胸患者在安静时胸痛也较为明显,叩诊可听到明显鼓音等。

3.1.3 确诊及治疗 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关于COPD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患者具有典型咳嗽咳痰、喘息、憋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入院后能够配合进行肺功能检查,符合FEV1/FVC

3.2 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COPD缺乏典型症状,在病理及表现上涉及到呼吸、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易和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肌梗死、心衰等疾病相混淆,从而造成漏诊或误诊[7]。此外,COPD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在急性发病期常有明显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受凉等,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咳痰等症状会进一步加重,但呼吸困难程度却并不一定同步进展,对于少痰或无痰但有咳血症状的患者往往会考虑急性左心衰或肺栓塞,这就会导致漏诊、误诊现象[8]。支气管哮喘患者多有哮喘史以供临床鉴别,但部分不典型哮喘则与COPD的症状相似,易发生混淆,此时应当结合病史及支气管舒张实验进行鉴别。气胸是COPD常见并发症,肺气肿晚期患者如果咳嗽剧烈导致肺内压剧增,易导致肺大泡破裂引起呼吸困难,气流受限表现则会影响诊断的准确率[9]。

在循环系统疾病方面,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是与COPD发生诊断混淆的主要疾病[10]。尤其是当患者由于急性左心衰导致呼吸困难时,医师往往会因为气流受限而首先考虑COPD,从而引发误诊。老年COPD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心肌缺氧严重,肺动脉高压会加剧右心室负担,迫使室间隔左移,从而引发左心衰,这些合并症也会由于症状掩盖而导致漏诊[11]。因此在进行诊治时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及诊断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3.3 内科医生对COPD的认知分析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不断完善,对COPD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但新的方案和措施都需要内科医师最终贯彻执行,因此内科医师对COPD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COPD患者的诊疗效果。从本次研究情况来看,COPD的诊疗知识选择正确率前三位分别为COPD的主要临床表现、COPD的诊断标准、气流受限的诊断标准,分别占56.67%、53.33%和40.00%,正确率最低的问题为COPD给患者的最大影响,仅为13.33%。按照每题1分计算,正确得1分,错误不得分,满分为10分,30名医师中个人最高得分为8分,最低为2分,以6分为及格线,个人得分及格的仅4人,占总数的13.33%。李向阳等[12]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社区医生的COPD平均得分为(53.7±4.9)分(百分制),及格率为24.1%,与该结果对比,本次及格率明显更低。这说明基层医院的内科医师对COPD的认知存在明显欠缺,必须实施应对措施,以提高内科医师的COPD诊疗认知程度。

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检测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对判断COPD加重的严重程度甚为重要。应特别注意了解本次病情加重或新症状出现的时间,气促、咳嗽的严重程度和频度,痰量和痰液颜色,日常活动的受限程度,是否曾出现过水肿及其持续时间,既往加重时的情况和有无住院治疗,以及目前的治疗方案等。本次加重期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结果与既往对比可提供极为重要的信息,这些指标的急性改变较其绝对值更为重要。对于严重COPD患者,神志变化是病情恶化和危重的指标,一旦出现需及时送医院救治。是否出现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胸腹矛盾呼吸、发绀、外周水肿、右心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征象亦有助于判定COPD加重的严重程度。

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1)医生配备不平衡,缺乏接受正规培训的优秀医生;(2)经济条件受限,仪器设备及新技术的引进、外派学习考察、参加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机会很少;(3)医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积极,多数基层医院医生年龄较大,固步自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13-14]。鉴于此,建议通过开展专家讲座、组织培训等方法来进行基层内科医师对COPD的认知。聘请专家在院内进行COPD诊疗的专题讲座,对COPD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诊断手段、分级标准、吸入药物、治疗方案、加重因素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组织全院内科医师到场学习。考虑到基层内科医师年龄偏大,记忆力较差,再加上讲座中提到的知识点多、时间较短,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实行多期、分阶段培训制度[15]。安排每周进行部分内容的培训及巩固,进行阶段考核1次/月,在一个季度内完成整体培训并进行最终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将优秀方法应用于其他疾病知识的培训和整体推广上,最终实现基层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对于COPD的漏诊、误诊率较高,内科医师对COPD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建议通过讲座、培训等措施来改进基层内科医师的疾病诊疗认知水平,全面提供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玉民,冉丕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2):68-70.

[2] Rabe K F,Hurd S,Anzueto A,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6):532.

[3] Rabinoeitz M H,Andrews R C,Becherer J D,et al.Design of selective and soluble inhibitors of tumor Factor-alpha converting enzyme(TACE)[J].J Med Chem,2001,44(24):4252-4267.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5]赵红梅,聂秀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肺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5):410-413.

[6] Nannini L J Jr,Flores D M.Bronchodilator effect of zafirlukast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 onary disease[J].Pulm Pharmacol Ther,2003,16(5):307-311.

[7] Celli B R,MacNee W,ATS/ERS Task Force.Standar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a summary of the ATS/ERS position paper[J].Eur Respir J,2004,23(6):932-946.

[8]赵恬,沈华浩.综合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漏诊情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100-101.

[9]张珍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人群综合干预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7):435-436.

[10]梁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J].大家健康,2012,6(2):42-44.

[11] Van Driel M F.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effectivemess and new applicatins[J].Ned Tijdschr Gene-Eskd,2006,150(29):1613-1616.

[12]李向阳.上海部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部分全科医生对COPD认知现状调查[D].上海:复旦大学,2012.

[13] Dahl R,Hilberg O,Lokke A,et al.Lack of effect of substitution therapy of alphal-anritrypsin deficiency[J].Ugeskr Laeger,2011,173(42):2645-2647.

[14]刘升明,王小平,王大礼.广东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状况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47-752.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要点范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例均来自本院内科门(急)诊收入病房的病人或原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气胸。8例均为男性。年龄18~72岁。临床表现包括:(1)患侧胸痛、咳嗽6例:(2)胸闷气促3例:(3)左胸痛伴头昏、鼻塞、流涕、周身酸痛、心慌l例;(4)咳嗽、咳痰、心慌气喘2例。

1.2 误诊情况:误诊为急性气管炎2例,冠心病左心衰2例,心肌炎1例,支气管哮喘2例,肋间神经痛1例。8例均经胸部X线片和临床穿刺抽气而确诊。

1.3 典型病例:患者男,7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心慌胸闷,呼吸困难1天入院。查体:T 37℃,P 110次/分,R 28次/分,BP120/80 mmHg,端坐呼吸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叩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散在湿性音,剑下见心尖博动,心音低,心律齐,心率110次/分,腹软,肝脾未扪及。ECG示肺性P波.右室增大。诊断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心衰Ⅲ度。经吸氧、抗感染、平踹、止咳、强心利尿等处理1天未见好转,呼吸困难更加严重。经检查考虑右侧气胸并经床旁胸片确诊。经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咳喘好转,1周后肺复张出院。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2.1.1 对本病认识不足,将常见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只想成支气管炎,哮喘。没注意气胸为单侧胸痛,活动时加重伴气喘,但无支气管哮喘既往发作史,体征无哮鸣音等特点,缺乏对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全面的鉴别诊断知识。

2.1.2 没掌握气胸的发病特点,如突然发病,诱因如突然用力屏气等情况下出现咳嗽、胸痛等。误诊为肋间神经痛1例,系年轻驾驶员,行车中急转弯,紧张用力转动方向盘而出现右胸痛,气急,误为肋间神经痛.贴膏药不缓解,再次就诊入院X线摄片为气胸。教训是门诊首诊对病史询问不仔细,体检不认真,如认真检查,气胸侧叩诊鼓音,呼吸音低,而肋间神经痛者应有压痛等。

2.1.3 询问病史不仔细,过分依靠辅助检查。如误为心肌炎1例,只从有上感症状.左胸痛,ECG有I度房窒传导阻滞,心音弱就误诊为心肌炎,但仔细询问,患者感冒初期无左心痛,突然左胸痛,并且左侧卧时左胸痛明显.这些提示气胸的特点并未问出来。另外,体检时心音弱,就想到心肌炎,而没有注意到气胸时心音遥远.而误为心肌炎心音弱。更为重要的是没按望、触、叩、听去体检,漏了叩诊呈鼓音的特征性体征。

2.1.4 因病情重,被其他疾病严重症状所掩盖而误诊。本组有2例60岁以上年龄患者,均患有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在住院过程中出现心慌.呼吸困难就只想到心衰引起。虽经过按心衰系统治疗不见效,经重新询问病史,心慌气喘仍然存在。在住院过程中突然发生,且以一侧(1例左侧,1例右侧)胸痛明显。体检时因双侧肺气肿,听诊呼吸音均低,但仔细叩诊.一侧为鼓音,考虑为气胸,经床旁X线片证实为气胸,经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缓解,教训是病史询问不仔细,体检不认真,技术不过硬。

2.2 减少误诊体会:根据自发性气胸的典型症状、体征诊断并不困难,减少误诊的关键是抓住气胸的症状、体征、X线检查三步曲,对自发性气胸的诊断十分重要。

自发性气胸的症状多为呼吸困难,不同程度胸痛和刺激性干咳是气胸的三大主要症状。部分患者有诱因如持重物体,屏气.剧烈体力活动等,但多数患者在正常活动时,安静休息时也会发生。大多起病急,突感一侧胸痛,针刺样或刀割样,继之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系气体刺激胸膜所致,极少数有双侧气胸者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气胸症状的轻重与发生速度,胸腔膜内积气量及其压力大小三个因素有关。年轻人即使一侧肺压缩80%以上,有的症状亦可以很轻。

体征取决于积气量的多少和是否伴有积液。少数气胸体征不明显.尤其在肺气肿患者诊断更为困难,认真听诊呼吸音有重要意义。听诊时有搔抓征,对诊断有帮助。将听诊器置于胸骨正中,以手指轻划左右两侧相应胸壁部位。患侧搔抓音增强。